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

日本駐華大使波折幕後

日本新任駐華大使木寺昌人既非「知華派」也非中國通,幕後另有隱衰。

中日圍繞釣魚島主權爭議陷入僵持階段,日本政府擧用駐華新大使也遭遇一波三折。十月五日,日本政府最終決定任命現任首相官邸官房副長官助理木寺昌人作為新一任駐華大使。木寺昌人成為野田「留守內閣」派駐北京的全權大使,其能駐守中國多久,能否改善因釣魚島問題惡化的中日兩國關係,令人關注。

現年五十九歲的木寺昌人雖然今年九月剛剛被調到首相官邸擔任內閣官房副長官助理,但卻是有著三十多年外交資歷的外交官,曾歷任日內瓦日本政府代表部公使、外務省官房審議官兼綜合外交政策局中負責聯合國的大使以及國際合作局長,二零一零年擔任外務省辦公廳主任。木寺昌人既不是「知華派」也非中國通,此次被任命為日本駐華大使,多少讓人意外。據亞洲週刊了解,為了調換由民間人士的伊藤忠商事前會長丹羽宇一郎擔任的駐華大使一職,日本政府經過再三斟酌思量,選定了並非「知華派」卻非常熟悉並負責外務省經濟領域事務的審議官(副部長級)西宮伸一出任駐華新大使。但九月十一日剛剛宣布完任命,西宮伸一卻在十三日出行途中突然昏倒在地,被送往醫院救治時已昏迷不醒而於十六日病逝。由此,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任命駐華新大使,並將目光鎖定了具有豐富外交資歷的前駐華大使宮本雄二,但沒想到卻遭到了宮本雄二的婉拒。

消息人士向亞洲週刊透露,宮本雄二之所以拒絕了再任被外界視為「美差」的駐華大使一職,其主要原因一是宮本不想接目前日中關係這個「燙手山芋」,特別是作為資深外交官的宮本認識到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對立將更趨複雜化、長期化的實情,即使出任大使也難以施展拳腳。其次是宮本對民主黨執政後輕視外交官僚意見,缺乏大智慧外交戰略也頗有微言,故難以被情感性責任所鼓動而接受此項任命。日本政府無奈之下,只能從「近親」的內閣辦公廳中挑選出較有外交資歷和協調能力的木寺昌人出任駐華大使。

發行日中關係史叢書

中日關係四十年為何既強韌又脆弱?就在中日間紛紛叫停多項文化交流活動的「冷氣候」中,由日本垜川日中友好基金組織編寫的《日中關係史一九七二至二零一二》叢書九月二十五日卻如期在東京出版發行。作為垜川日中友好基金「日中關係四十年」重要研究項目的成果匯總,該叢書共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三卷,以歷史史實為基礎,從日本研究者的角度論述了中日關係四十年來的不平坦的發展路徑,其中更披露了許多日方所掌握的中日歷史事件的詳情,如第一次教科書問題、光華寮事件、中曾根與胡耀邦的關係以及日中歷史問題爭議、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日本摸索解除對華經濟制裁,包括目前十分敏感的中日建交時有關擱置釣魚島問題的歷史細節;在經濟卷中則比較詳盡地分析了日本對華ODA(開發援助)的由來、日本對華投資加速化與貿易投資緊密化的進程與摩擦;文化卷中則有介紹熊貓外交開創的日中友好與日中歷史認識問題的變遷與課題等等。該叢書由東京大學大學院教授高原明生、丸川知雄、園田茂人和中央大學教授服部健治分別擔任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部分的主編,並由多達六十名日本中日關係研究專家和學者分章執筆,彙編成冊。

作為這套叢書編撰的總召集人兼政治卷主編高原明生說,這套叢書的最大特點是注重根據史實分析,並把中日國民感情作為重點,突顯出對日中關係發展為何強韌性與脆弱性並存的思考,也為未來日中關係的發展探尋「路標」。

主編文化篇的東京大學教授園田茂人認為,日中從官到民,越來越深化的民間文化交流,也越來越令人感到日中間難以迴避的「差異」,其中最大的差異不僅僅是政治體制,更重要的是普世價值觀落實,這也使傳統的日中友好顯得越來越脆弱。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天兒慧認為,這套日中關係史四十年叢書依據實證主義,對思考中日關係具可資借鑑的作用。

毛峰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