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星期四

谢长廷登陆祭祖:就像回到兄弟家


10月4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先生与夫人游芳枝女士一行,搭乘台湾华信航空公司AE991航班抵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开始其大陆之行。中新社发 张黎 摄

    【香港商报讯】谢长廷昨天启动「开展之旅」,他于上午10点20分抵达厦门,随后在机场贵宾接待室表示,沿途很高兴,有句话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就是这个心情,「做对的事,心中非常愉快」。

    谢长廷虽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的身分应邀赴陆,但他曾任行政院长,创下民进党曾任公职的政治人物中,访问大陆层级最高的纪录,所以此行受到瞩目,谢长廷走出机场贵宾室时,两岸媒体挤成一团。

    「就像到了兄弟家」

    谢长廷曾于18年前担任立委时访问大陆;12年前担任高雄市长,一度欲访厦门,最后因「一国两市」争议未成行。相隔18年重新登陆,第一站就是12年前没去成的厦门。

    谢长廷获厦门市台办主任吴明哲、厦门副市长康涛、漳州市副市长谢毅泰等人及谢氏宗亲接机,获礼遇通关,直接被接到贵宾接待室。他表示,「12年前没能来,现在把它接上了,永远来得及!」

    「习惯、文化、文字(都一样),没有感到是去别的地方,就像去兄弟的家一样!」他还心情愉快地向媒体表示,「语言很熟悉,文字也很熟悉。」

    访「寡妇村」接受宗亲宴请

    在机场发表简单谈话后,谢长廷随即驱车前往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康美镇钵村的谢氏宗祠祭祖,随后参访「寡妇村」展览馆,晚间接受谢氏宗亲宴请。

    谢长廷定调此次五天四夜的大陆行为「开展之旅」,希望开启「互信与分享的新页」。但直到出发前夕,党内有人祝福,也有「独派」人士质疑。

    谢长廷在出发前表示,第一个这样走出去,不会沿路都是红地毯,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可能是在黑暗中摸索,但必须为未来证明:「我们有处理两岸的能力!我们有替台商解决问题的管道!有替台湾人民发声的能力!」

    谢长廷说,他现在没有公职,也不是党主席,能为台湾做的就是这个事情。他还表示,不管「总统」、院长或部长,有权力、职位的人,都要有一点突破,都要做一点事,「要迈出去,替人民解决问题!」假如每个人都这样做,台湾很多问题都可解决。

    由于访问北京行程增加半官方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记者询问是否会见中共官方人员?谢长廷说不知道,但没有排斥沟通对话。


大公報



免費高速大塞車 觸發擴內需難題

為惠及民生,擴大內需,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內地首次取消私家車高速路收費。此舉雖受民眾歡迎,但也造成長假首日各地高速公路大塞車、意外頻生,以及各景區人滿為患等局面,引發人們對擴大內需的討論。

內地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也是公路收費最多最高的國家,「拆除」高速收費的圍牆,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自駕遊,拉動消費。北京經濟專家普遍認為,穩增長要靠內需拉動,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免費是一種有益嘗試。

網友:不敢再佔國家便宜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計,這8天長假,全國遊客人次可達3.62億,旅遊收入可達180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將增長24%。不過,由高速路免費通行帶來的嚴重擁堵令人始料未及,長假首日,全國16省市24條高速公路出現大規模擁堵,華山等著名景區人滿為患導致局面失控,批評聲不斷。網友自編的《長假高速免費有感》廣為流傳:「下次再也不敢佔國家便宜了」、「長假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家中看各地堵車」、「過路費免50元,油費多了250元,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笑而不語」。

「10‧1」之後,各地政府及時出招,如北京市規定,節日期間早上6時至晚上10時高速公路收費站不再對免費車輛發放通行卡。昨日起到7日,全國取消高速公路發卡制度,但各地高速路能否頂得住本周末的返程車流高峰,再成焦點。

學者:改善政策 趁機催谷消費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日前發文稱,高速路免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政策,儘管在首天出現一些問題,但問題都能透過改進與完善解決。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如何借這項政策引發的消費熱情來形成一個新的大消費發展戰略,這將是未來中國經濟得以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基點。更多學者認為,拉動內需應是長期的系統工程,高速路免費通行是一個有益的突破口,要真正增強經濟增長動力,還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形成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的持續動力。

鍾鳴九




香港  明報
   


美魚鷹沖繩首飛 可能觸怒中國 作戰半徑涵蓋釣島 台灣 南韓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已進駐日本沖繩的美軍MV-22魚鷹運輸機,昨天在普天間美軍基地首飛,由於中日兩國關係依舊緊張,MV-22可在台海有變時發揮戰力,日本媒體警告,MV-22的部署恐觸怒中國,但美方已表態未來還會部署F-35戰機。

日本《讀賣新聞》昨稱,部署在普天間基地的MV-22昨天上午進行首飛,主要針對系統檢查與訓練場地的地形確認,未來則將著重於低空飛行與空中加油課目的操演。由於MV-22曾發生多起致命事故,許多沖繩縣民都反對該型機進駐普天間,在基地外拉布條抗議,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也批評MV-22不應強行進駐。

日本《每日新聞》指出,昨天又有一艘台灣海巡署艦艇「巡護6號」與8艘中國公務船先後駛入釣魚台接續水域。由於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仍未降溫,《日本時報》前天刊出「部署魚鷹可能觸怒中國」一文,擔心MV-22恐讓中日情勢再次升高。

演習緊急兵力運輸

報導引美軍消息人士稱,MV-22將取代老舊的CH-46運輸直升機,無法空中加油的CH-46只能在沖繩群島附近進行補給,但駐紮沖繩的MV-22不僅作戰半徑涵蓋釣魚台,在空中加油後,更可包括台灣、中國沿岸、南韓等地。該消息人士稱,MV-22未來在普天間的演習想定,就是台海或是朝鮮半島發生緊急狀況的夜間飛行與兵力運輸。

美再部署F-35戰機

《產經新聞》稱,由於中國「侵犯」尖閣諸島(釣魚台)領海已「常態化」,日方正考慮強化巡邏船、增加海上保安官員額,並採購水陸兩用戰車。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前天再次強調,美軍重返亞洲是為了亞太的區域和平,並非針對中國而來。但他也表示,美軍目前已在沖繩嘉手納基地部署F-22戰機,未來更將在此區域部署最先進的F-35戰機。

主張適用美日安保

日本共同社昨稱,美軍會在嘉手納基地部署匿蹤戰機,就是為了因應中國與北韓的情勢發展。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的瓦列里基斯塔諾夫,前天在共同社專訪中稱,最近中日均處於政權交接時期,因此政府在外交上不能示弱,加上釣魚台周邊擁有豐富能源蘊藏,中國又想在亞太躍居領導地位,中日最近才會激烈對立。然而雙方一旦發生軍事衝突,整個地區將陷入巨大混亂,中方很清楚美方主張釣魚台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因此中國應該不會動武。


MV-22魚鷹運輸機 小檔案

★造價:約20.5億元台幣

★乘員:2人

★載重:32人或6800公斤物資

★極速:時速約510公里

★特色:屬傾轉旋翼機種,能像直升機般垂直升降,也可高速長程飛行

★爭議:試飛階段事故頻傳,10起墜機造成42死數十傷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魚鷹作戰半徑 示意圖




無法空中加油的CH-46只能在沖繩進行補給,但MV-22魚鷹不僅作戰半徑涵蓋釣魚台,在空中加油後,更包括台灣、中國沿岸、南韓等地。

資料來源:《日本時報》


台灣  蘋果日報



被打成叛國者的愛國者馬思聰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與馬思聰一家有密切往來的前中新社駐紐約高級記者麥子,出於對馬思聰的敬仰和崇拜,不但辭去工作,還6次自費機票飛回廣州,協助籌備“馬思聰音樂藝術館”。在馬思聰誕辰100週年之際,麥子對《新史記》回憶與馬思聰交流的往事,他表示,如今最令他感到可惜的,就是馬思聰的一家五口已完全凋零。

傾注大量心血籌建藝術館

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的馬思聰,其動人的曲調,陪伴著許多中國人的成長。2001年10月29日,“馬思聰音樂藝術館”籌建辦公室在廣州掛牌,2002年5月17日,該藝術館在廣州藝術博物院揭幕,5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展出馬思聰的生平照片、手稿、過去使用過的鋼琴、小提琴、舊居模型等物。

“馬思聰音樂藝術館”能建成,要給麥子記上很大一筆功勞。本名麥啟凌的麥子,60年代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擔任中新社駐美國高級記者達18年之久,是馬思聰在1985年獲得平反後,第一個採訪馬思聰的記者,麥子在接受《新史記》採訪時表示,他從此寫了很多關於馬思聰的報導,並與馬思聰成了忘年之交,亦與馬家亦關係密切,因此當“馬思聰音樂藝術館”的想法出現後,麥子毅然決然提早退休,自費機票飛了6趟廣州,與同是資深新聞人的魯大錚一起為馬思聰遺物的捐贈和建館奔走。

1912年5月7日出生於廣東海豐的馬思聰,是中國20世紀傑出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麥子在其中穿針引線,終讓馬思聰的全部遺物,包括700頁的手稿、葉淺予、張大千等人的字畫、三把名貴的小提琴,都捐給了“馬思聰音樂藝術館”。3把琴中,有一把是意大利的200多年古琴,全世界已所存無幾,一把在梅紐因手裡,一把在馬思聰手中,馬思聰不論走到哪都帶著它。此外,一些大陸孩童寫給馬思聰的信,馬思聰收到後將信轉給麥子,麥子後來連同馬思聰的親筆稿都交給了“馬思聰音樂藝術館”。

馬思聰是解放後第一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11歲時就跟隨大哥馬思齊赴巴黎學習小提琴,15歲時考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小提琴班,是中國第一個留學該學院的學生,也是年紀最輕的留學生。兩年後,馬思聰回到中國,在南京、上海、香港、廣州、台北等地舉行音樂會,被譽為“音樂神童”,1931年,馬思聰重返巴黎學習作曲,1932年,創辦私立廣州音樂學院並任院長,翌年出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講師,4年後被聘為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馬思聰創作了大量不同體裁、膾炙人口的歌曲,代表作品有小提琴《思鄉曲》、《西藏音詩》、管弦樂《山林之歌》、《晚霞》、歌劇《熱碧亞》、管弦樂《阿美組曲》等,其中《思鄉曲》最廣為流傳。

麥子對《新史記》表示,馬思聰的藝術造詣非常高,其最著名的《思鄉曲》,是當時大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的開歌曲,每天早上都能聽到這首動人悠揚的曲調,當時大陸小孩唱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也同樣是世人傳唱的歌曲。

離開中國大陸後沒再回去過

但這樣一位地位崇高的藝術家,在文化大革命時受到了凌辱。麥子對《新史記》指出,1948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到馬思聰的住所,表示“中國就要落到共產黨手中……如果你願意把美國作為你的第二祖國,我馬上就可以把你和你的家屬送到美國。美國的大學,樂於聘你為教授”,但馬思聰拒絕了。

留在家鄉的馬思聰,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打成牛鬼蛇神、遭抄家,紅衛兵宣稱馬思聰姓馬,就應該吃草,逼著馬思聰跪在地上啃草,令其人格受到侮辱,無處容身的馬思聰,在1967年1月與妻兒偷渡到香港,再搭專機到美國維吉尼亞,最後居住在費城地區。

馬思聰到美國後,在紐約召開了中外記者會,說明自己為什麼逃離中國,轟動一時,公安部則在馬思聰出走後寫了《關於馬思聰投敵案請示報告》,嚴厲徹查,幾10人因而入獄。麥子說,馬思聰在上海的二哥跳樓身亡,岳母、佷女和廚師相繼被迫害致死。



麥子(《新史記》記者柯宇倩攝)

港人永遠的痛 北京示恩的騷

昨日全港哀悼十.一海難死難者。市民的泣訴,降下的區旗,都只是對死難者的一分追思、對遺屬的一分安慰。香港這場40年來最嚴重的海難,無可避免地將成為港人心中永遠的痛。港府及親北京人士可以為十.一當晚不中止煙花滙演找到大把理由,但明年呢、後年呢?是否也要當作甚麼都未發生過?

親北京輿論近日猛烈抨擊香港有人把海難政治化、把中聯辦副主任李剛高調介入救援行動妖魔化。但是,看看北京官員、報章介入十.一海難的過程,不難看到誰是事件政治化的始作俑者,不難看到北京刻意展示對香港的支持只是示恩騷,不難看到中港文化的差異,其實質是黨性與人性的差異。

從李剛走訪醫院,到胡溫習發出指示,再到新華社報道,最後由《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這是中共處理災難事故的標準流程,其中見到的只有高官的姓名、言論,見到的只有他們的指示、號令,見不到死難者的身份、見不到遺屬及傷者的哀痛。

《香港商報》是中共在港的三大報章之一,海難翌日其頭版大圖是「國慶煙花綻放」,頭條是「CY籲港把握國家發展機遇」,而海難只是被煙花和CY擠到一邊的一個標題「南丫島撞船逾百人墮海8遇難」。這份自稱「被中央政府定位為『中國的國際傳媒窗口』」的報章,還自稱是「香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中文報章之一」,從其選擇新聞的趣味不難看到,中共是關心港人的生命多些,還是關心中共建政慶祝儀式、關心中港融合多些?

至於中共中央喉舌《人民日報》,10月3日在鮮紅報頭之下的頭條,是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等領導人關心香港撞船事故,報道中還見到劉延東、廖暉等官員姓名。在頭條之下的2,000字海難報道中,李剛出場一次、梁振英出場五次,但未見訪問傷者、遺屬。

當然,港人不能苛求《人民日報》與香港多數報章一樣改為黑色報頭。內地天災人禍不斷,領導人隔三岔五就發出指示甚至到現場指揮救災,如果《人民日報》次次都要改成黑報頭,一年中恐怕黑色要多過紅色。一如內地網民諷刺,如果中國仿效美國為重大傷亡事故或名人逝世而降半旗的話,國旗大概也不用升起來了。

至於中新社在報道中公然謊稱「中國專業救助船舶在香港撞船事故現場已成功救起95人」,其目的無非是要凸顯中國有關部門對香港海難伸出援手,不只是道理上天經地義,而且是行動上驚天動地。但真的不知道是想欺騙內地人,還是欺騙海外華人?只是,想欺騙港人,那是不可能的。港人會感激在海難中奮不顧身救人的消防員、市民,會感激世界各地願伸出援手的人,但怎麼可能感激那些冒功邀賞的人?

梁振英在出任特首後首次主持中共建政酒會,就大談中港經濟一體化,強調要認清香港和內地互動發展是「事實」、「現實」,無非是要藉中港經濟融合掩蓋其急於推動政治融合、文化融合的目標。但是,當日發生海難後,中共官方媒體大演示恩騷,所展示的黨性高於人性的言行,還能不令港人心寒嗎?中港之間的新聞觀差異、文化差異、價值觀差異,何來融合點?

李平

香港   蘋果日報



菲律賓企圖賴債 中國賠錢又受侮

菲律賓交通部長約瑟夫.阿巴亞日前聲稱,將把有爭議的北方鐵路項目提交國際仲裁法庭,菲律賓政府不打算歸還中國給予的五億美元鐵路建設貸款。中國今次賠了美元又受侮,這樣的賠本外交實在丟人現眼。

這一高鐵項目原擬連接馬尼拉和菲律賓的北部省份,建設合同由菲律賓前總統阿羅若夫人與中國簽訂,項目資金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阿基諾三世上台後,稱鐵路招標過程存在問題,要求對項目重新評估,並暫停建設。今年上半年黃岩島爭端爆發之後,中方要求菲律賓方面立即歸還五億美元貸款,但阿基諾三世不斷推諉。

面對菲律賓故意賴債,中國實在有苦難言,問題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想當初,阿基諾三世訪華,與中國簽訂七十億美元合同,北京高層更是傾巢出動一一會見,還安排了十五家企業的高層與阿基諾三世進行一對一對話,並且隆重安排他到福建漳州尋祖,這些禮遇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元首。在北京眼中,阿基諾三世儼然已經成為中國的親戚,而不是霸佔南沙群島的仇敵。

菲律賓挾美自重,不斷指摘中國侵略南海,揚言要將反華議題提交聯合國,還在南海鑽探油井,不時扣押中國漁民,菲律賓軍方甚至宣稱要與中國血戰到底,阿基諾三世野蠻拒絕就馬尼拉人質事件道歉,更讓港人深惡痛絕。對於這種人,北京竟然以鮮花相迎,重禮相送,實在荒謬!

對敵慈悲 待民刻薄

內地有首流傳很廣的歌曲《我的祖國》,歌詞唱道:「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牠的有獵槍。」可惜,如今的中國早已變成「豺狼來了有好酒,惡鄰來了有禮物」,不分敵我,不辨是非,已成為中國外交的基本規則。以美酒款待豺狼,用厚禮安撫惡鄰,北京當局對敵慈悲對友刁,如何讓子民心存敬意?

菲律賓在南海咄咄逼人,中國給出七十億美元的大單;越南拉攏印度反華,中國派國務委員前往慰安;日本霸佔釣魚島,中國捐錢捐物,鼓勵國人赴日旅遊救日本。可惜,中國派錢派到手軟,不僅沒有讓這些國家感恩戴德,反而令它們認為北京軟弱可欺。

國際社會是叢林社會,但凡有作為的國家,無不是軟硬兩手,恩威並施,如果一味派錢,浮財露白,反而引火燒身。現在的中國,被世界各國認為是好好先生,既有錢又無血性,就像一頭肥豬,能不引來一群狼?以肉飼虎,中國究竟有多少肉可割呢?

更可恨的是,中國對這些惡鄰大手大腳,但對自己百姓卻縮手縮腳,懶理四川大山深處有數之不盡的學生無學可上、無醫可看,卻豪擲五億美元幫助菲方建設鐵路。如今這些錢竹籃打水一場空,最後應該由誰來負責,又有誰會被問責呢?


太陽報



末大必折 尾大不掉

美國給予台灣免簽證待遇,而香港至今仍被拒之門外,何厚此薄彼也?很明顯,從華府的角度看,台灣地位和作用比香港重要得多。大家都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美國厚愛台灣,政治考慮顯然多於一切。

台灣一向被視為美國在遠東的不沉航空母艦,是遏制中國大陸最好的棋子,是第一島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惟近年隨着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兩岸關係明顯改善,連民進黨的謝長廷也應邀訪問大陸,兩岸愈走愈近,這是美國最不想見到的,於是不得不出手阻止。對於美國來說,免簽待遇可以拉住台灣,分化兩岸,而且不費分毫,還可以吸引多些旅客,何樂而不為?

美國今次伸出橄欖枝,台灣今後必定更加言聽計從。正如有人所說,台灣遲早跟關島一樣,成為美國另一個軍事橋頭堡。

當然,最令北京擔心的還是四年後的台灣總統大選,一旦民進黨重新執政,台獨沉渣泛起,兩岸關係逆轉,到時候該怎麼辦?北京連「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也應付不了,又怎麼可能搞定台灣?君不見最近香港有人不斷揮舞「龍獅旗」為港英招魂,甚至公然叫喊「港獨」,挑戰「一國兩制」底線,而北京竟視而不見,實在諷刺。末大必折,尾大不掉,當港獨羽翼漸豐的時候,北京再來收拾殘局,恐怕為時晚矣!

陳競立

東方日報



把思想和理性注入到網絡世界去



北京藝術中心董事長荣剑

《內幕》記者陳小平

  “向韓寒童鞋學習”

  《內幕》:用你話說,“二十年間,我沒有介入理論界的是非非。”在我的印像中,1989年後,批知識界人士下海,你是其中的一個。1990年之後,你就“下海”了,先在北京、山東、浙江、天津等地做地產,現在則是中國抽象油畫的收藏和投資人。一般來說,但凡“下海”的知識界人士,很少有捲土重來,而你是例外之一。而且,最近寫的一些文章,如“回望重慶”系列,“關於中國下一步的思考”系列,發的演講,如《當前中國社會政治思想狀況》等,海內外都比較矚目,有讀者說是“篇篇俱佳”,周舵說“老友榮劍君近來在敏感話題上發力甚猛”。你能先解釋一下1989年之後的“下海”與當今再次捲入理論界的是是非非這兩個華麗轉身嗎?

  榮:這都談不上是什麼華麗轉身。“八九”之後,完全是走投無路了,當時的情況你也是清楚的,體制外的空間很小,只能在體制內混。原來是要在搞完答辯就準備去社科院蘇紹智的馬列所上班了,人家為了要我,破格給了我一套房子,也算是對我的器重。

  “八九”之後,這些都沒了,體制內是沒法混了,那時也沒什麼民營企業,就一個牟其中,我去他那里呆了幾天,馮侖也在那裡,還有功權、王魯湘、韓志國等都在那里呆過,牟其中那裡了一個大客棧了。因為牟其中心血來潮,要給海南的一家民辦報紙《特區時報》投點錢,剛好我已在海南的同學周文彰介紹我去該報,這樣,我在處理我的決定出來後,也就是在1990年的11月,去海南《特區時報》上班。
  剛去時還殘留著一些政治熱情,寫評論,和韓志國一起為該報搞了一個開放專論的系列訪談,請了不少名家在那里高談闊論。但很快就辦不下去了,一是海南的宣傳部有點緊張了,都是些什麼人啊?一查背景,那怎麼行啊。結果就不讓寫了。再就是海南投機大潮已經起來,據說全國百分之九十的“騙子”都跑到海南了,各顯身手,各盡其能,像我們這些原來以文章立命的人,也抗不住誘惑,一頭扎進去吧。先跟著人家幹,學了幾招後就想自己當老闆。那時老闆也好當,都是稀里糊塗地掙錢,來得快去也快,留不住錢就被淘汰,能留住的就起來了,像馮侖、潘石屹這批人都是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我幹的不成功,只能做甩手掌櫃,管理不細密,鋪了幾個攤子,廣種薄收。當然,個人的原始積累解決了,九十年代末轉向藝術品收藏,後來藝術也成產業了,就轉為推廣和投資,因為偏好抽象藝術,對那些政治波普藝術不感興趣,在投資上也不見得成功。

  下海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確二十年不問理論是非,對於學界在這期間發生的若干爭論,還感到好笑。2000年曾在廣州參加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討論會,真是有“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的感覺,還在那裡煞有介事地爭論什麼本體論問題。我當時對他們發表的意見是:1,理論家一沉思,世人就發笑;2,真理就是常識;3,讓哲學回到課堂去。我總的感覺是,教授們都差不多被廢掉了,這不光是在哲學界,在其他學術領域也基本如此,有深度的研究很少,近二十年,我認為只有兩三篇好文章,其中有一篇就是汪暉寫的,我認為他提出了真問題。

  大概就是學術界的這種不堪現狀,也時時讓我蠢蠢欲動,想寫點什麼東西。 2003年北京鬧“非典”,呆在家裡沒事,那就寫文章吧。先寫了一篇《論中國封建主義問題》,三萬多字,找不到地方發,拖到200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上發表,《文史哲》主編王學典看到後,興奮異常,輾轉找到我,又放在該刊2008年第4期的頭條上發表。這篇文章我自認還是很重要的,對中國傳統制度的性質及其變遷有一個系統的論述。從這之後,我對自己定的任務是,每年寫一篇好文章,後來還寫了《論歷史觀與歷史價值觀》,發在《中國社會科學》上,《中國史觀與中國現代性問題》,發在《中國社會科學輯刊》上,這都是中國頂級刊物了。

 去年來美國時,老是聽到別人提到韓寒的博客文章,評價很高。說實話,在這之前,我還真沒看過他的任何東西,我對網絡話語也不感興趣。回國後去韓寒的博客裡瀏覽,感覺還真是不錯。我在考慮,一個年輕人,點擊量這麼大,傳播效果驚人啊,而我們這些“50後”,文章寫得再漂亮,大概也只有幾百個閱讀者,這不是自絕於人民嗎?我注意到,一批教授學者,在公共領域基本失語,不會說,說了也沒人聽,也就是說,只會專業寫作,不會公共寫作。這是一個大問題。另一方面,韓寒的寫作在網絡話語中代表著最高水平了,但這類寫作也有他的局限性,主要是一種平面化的即時性的表達,缺乏歷史性的維度和理論的深度,這是知識背景和個人風格所決定的。除此之外,網絡話語大都陷於情緒表達,快餐文化,圖一時之快,難以沉澱下一些有分量的東西。至於那些謾罵式的文章,搞網絡街頭政治,更不值得一提。所以,我想做一個嘗試,向韓寒童鞋(網絡語,“同學”的諧音,編者註)學習,對自己以往的學術話語和學術風格做一個轉型,從學術寫作轉向公共寫作,盡可能在公共寫作領域,形成一種理性的、客觀的、獨立的和深度的寫作風格,我的想法是,把思想和理性注入到網絡世界去,重建理性的話語力量。(《內幕》第8期)

榮劍:左中右的博弈推動中國制度轉型


 榮劍
 “我注意到,左中右分歧儘管巨,但要求中國進一步改革,尤其按憲政原則來安排中國制度,大致已形了共識。延安兒聯誼會關於黨內差額選舉等一系列建議,是非常積極的,各方認識到了,黨再不民主,再不從根本上制止腐敗,這個黨肯定要完了。這些不同的力量,正在互相博弈,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我認為,他們都會在客觀上推動中國的制度轉型。”
《內幕》記者陳小平

    榮劍,1957年出生於浙江定海。1975年春自舟山中學畢業,當過兵,當過農民,1978年考入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馬列發展史研究所,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碩士論文研究《青年馬克思的國和社會理論》,1986年獲碩士學位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馬克思的國家和社會理論》2001年發在中國權威刊物之一《中國社會科學》。因1989年“六四事件”,開除黨籍,取消博士答辯資格。
  在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間,榮劍在理論界嶄露頭角。198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專著《超越與趨同》。1989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政治學專著《民主論》,這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民主理論的著作,並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刊物發表許論文。
   由於1989遭遇,榮劍1990年赴海南,進入《特區時報》工作,在海南投機潮的推動下,開始與別人合作辦公司。1993年開始獨立創辦自己的公司,經營房地產開發。從1999年起,開始涉獵藝術品收藏和投資,主要方向中國抽象油畫。2006年在北京享有盛譽的798藝術社區開辦了一大型畫廊——北京錦藝術中心,並擔北京錦都藝術中心董事長。
  1989年之後,榮劍在專注商界生意的同時,也常有理論問世。2001年在《中國社會科學》發《馬克思的國家和社會理論》,1993年,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克思晚年的創造性探索》,199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社會批判的理論與方法——馬克思若干重要理論研究》,2008年在《文史哲》發表《中國封建主義問題》,201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論歷史觀與歷史價值觀——對中國史學理論若干前提性問題的再認識》,在《中國社會科學輯刊》發表《中國史觀與中國現代性問題——中國社會發展及其現代轉型的思想路徑》。
    儘管榮劍著作豐收,但再次被中國思想界和公眾矚目是在他2012年決定“把思想和理性注入到網絡世界去”的大轉身之後。從2012年,他開始為網絡創作,在中國有影響力的“共識網”撰寫“回望重慶系列”文章,對“重慶模式”進行了批判和反思,以及撰寫“關於中國下一步的思考系列”。文章發表後,影響巨大,被譽為中國國內最深刻的時政評論之一。以下是他接受《內幕》記者採訪的問答全文:
(載《內幕》第8期)

劉正威成了江澤民用來壓制胡錦濤的棋子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臧若旗



接替劉正威的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劉方仁,副省長劉長貴,省交通廳長盧萬里,省政協主席黃瑤等一大批貴州官員,都因貪污腐敗而相繼垮台。2003年,有人將中國官場腐敗省份列出排行榜,黑龍江、河北、福建、遼寧、安徽等都在其列,而“榮登”榜首的,竟就是貴州。作為八十年代中後期曾經在貴州主政的胡錦濤,一定心裡不是滋味。

 

江澤民用劉正威壓胡錦濤

《他領導中國:胡錦濤新傳》作者文思詠對明鏡記者介紹,九十年代中期,劉正威一度成爲江澤民用來壓制胡錦濤的棋子。

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後,胡錦濤被鄧小平隔代指定為接班人進了中央,奉江澤民之命物色中組部長接班人選。胡錦濤屬意的本是團中央共事的老部下、時任中組部副部長兼國務院人事部長宋德福,但畢竟宋資歷太淺,恐難以獲其他常委認可。他想起曾在貴州與自己合作一年半、時任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的劉正威,覺得不妨讓劉接任,日後交班給宋德福,便在政治局常委會上提出這一人選。

但是,江澤民這次未置可否。此時他已指示曾慶紅派人調查接到的貴州對於劉正威和閻建宏的舉報。據知情人透露,1994年初,來自北京的官員到貴州,個別徵求意見和召開小型黨員群眾座談會,了解民意對劉正威的看法。有參與者發現,官員並非來自胡錦濤主管的中組部系統,而是來自曾慶紅執掌的中央辦公廳——背後隱藏的內幕微露一角。

據專案組調查,閻健宏自恃是貴州“第一夫人”,利用計委掌握平價物資、資金的便利,將進口化肥、農藥、平價外匯指標、計劃內鋁錠、煤炭等指標批給兒子,由其子倒出去。

1994年10月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召開之前,閻健宏涉嫌貪污、受賄的經濟罪案材料,擺在政治局的會議桌上。胡錦濤當然是灰頭土臉,中組部長接替人選也肯定沒劉正威的份了,中央一時找不到合適人選,只好把即將退休的副部長張全景扶正,過渡一段。

傳胡錦濤事後就推薦劉正威接任中組部長問題作了自我批評:“僅憑個人主觀印象,沒有對其後來表現作進一步調查了解”。胡錦濤再不敢輕易推薦中組部長人選。

隨後中央下達對閻健宏“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命令,出乎很多人意料。

閻健宏是在任中央委員、部級官員的妻子,涉案金額按貴州法院最後認定的罪行看,“個人和夥同他人貪污220萬元、挪用公款240萬元、投機倒把獲利40萬元、受賄2萬元”,雖然嚴重,但也不算高得驚人;而且按照中共司法機關判案的慣例,同等罪行,男犯會判死刑,女犯則往往判處死緩。爲何這次對閻健宏格外嚴峻?

《他領導中國:胡錦濤新傳》中寫道:據中辦人士透露,1994年年底,中紀委和中央政法委上報政治局常委關於閻健宏案的刑事處理意見時,江澤民在“死刑”兩字上打了個問號,在“死緩”兩字後面打了個驚嘆號。然而貴州傳出的消息則說,江澤民在這份材料具體批注了三句話:“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國法,不殺不足以立黨威。”

閻健宏最終被執行死刑,她是江澤民上台以後數年中所處死的數名經濟犯罪的司局級官員中,僅有的一名女性。

劉正威後來續弦,但仕途就此到頭,1994年,還不到65歲時黯然交權。

文思詠對《明鏡月刊》分析認爲,新華社這次說劉正威“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是對劉給予一定哀榮,表明江澤民勢力走向式微,而胡錦濤藉此表達慰問惜別之意。(《明鏡月刊》31期)

《明鏡》月刊 第32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5000?apKey=fedd22f528

原來歷史可以敘述得這麼引人入勝

美國歷史學家魏斐德遺孀梁禾博士一席談(1)


《新史記》記者 高伐林




對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1937-2006)這個名字,中國人不算陌生了,史學界人士更熟悉了這位已故柏克萊加州大學哈斯講座教授、東亞研究所所長。他不僅是美國當代最 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曾任美國社會科學理事會主席、美國歷史家協會主席;而且也是中美文化交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學術成就主要是研究中國史——從明朝及清 朝開國歷史,毛澤東思想,戴笠和國民黨特工,到上海史。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出版魏斐德一部部專著,人們也慢慢熟悉了他晚年的伴侶、他的助手兼部分作品的 中譯者梁禾。

2012年4月5日,《新史記》記者通過電話專訪居住在加州的梁禾博士。

梁禾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而後赴美留學獲意大利文學博士,在美國諸大學執教十多年,並長期從事意大利文和英文經典著作的翻譯和文學評論。魏斐德逝世後,她整理、翻譯其遺著,是中英文版《講述中國歷史》和《紅星照耀上海城》的主編。

與其說是對梁禾專訪,不如說是聽梁禾闡發。《新史記》記者提前準備了一個採訪提綱,用電子郵件發給梁禾,但在電話交談中,快人快語的梁禾無須記者提問來開啓思路,無數感受,仿佛決堤洪水,滔滔奔湧。


  魏斐德著、梁禾譯《紅星照耀上海城》(明鏡出版社)


原來歷史可以敘述得這麼引人入勝

首先我得說,我是文學人,卻不是史學工作者,只是跟著先生,一點一點地學到許多,對歷史敘述也有了感覺。

敘述一個憑空想象的故事,與歷史也就是“一線之隔”,這個“一線”,就是posibility(可能性)。小說寫出一種可能性,歷史就是可能性變成了現實。但是如何客觀地將史實敘述出來,很需要功夫——一線之隔的小說那一邊可以有充分的想象空間,歷史這一邊就有很多約束。

我 本來對文學感興趣,進入歷史之後,歷史書讓我感到了份量和魅力。精彩的歷史敘述讓人們身臨其境,通過對巨細情節的拿捏,可把遙遠的故事帶到我們今天的生活 之中,而這個敘事本身應該能向人闡明為什麼要瞭解、要關注那一段過去歲月。這是我跟著先生——包括在他身後——學到的一點心得:歷史敘述的奧秘何在。

斐 德非常有熱忱(passion),他認為熱忱是人生的一種最寶貴的資源。但作為歷史學家,光有熱忱還不夠,還得有想象和判斷力,能具有置身於自己所研究的 歷史場景之中的直感,才能在筆下展現久遠的往昔。他講述元朝入侵中原,他寫康熙皇帝射箭膂力如何驚人,如何一定要出去騎馬,詳細描繪拉弓的力度,射箭的準 確,馬如何強壯,人如何勇猛……想象力的來源,就是他對日常生活細節的興趣。他喜歡中國歷史,也喜歡中國人,體會到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溢於言表,謙卑的 表象下很有深度,需要去挖掘——熱忱和想象,是史學家的要素。

很多史學界學者說,跟著魏教授才明白:原來歷史可以敘 述得這麼引人入勝!我讀中學時老師一講歷史,我的腦子就不轉了——不是皇帝就是朝代,春秋戰國、焚書坑儒……跟我有什麽關係?記那些東西幹嘛?歷史對我來 說,就是一堆僵死數據的羅列、或者博物館的刻板解說。歷史是我當時學得最差的一門課。

他忙他的歷史,我讀我的文學

我 後來陶醉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繪畫和音樂和論文裏,那些論文都寫得很美,對人性有很深洞察,絕不像中國那些八股。與斐德結婚之後,他忙他的歷史,我讀我 的文學。後來跟他參加一些活動,在他引導下認識了一大批中國歷史學者和西方研究中國的學者。他寫了東西,會給我看,聊這些話題,一點一點將我吸引進去。

我 與他認識,是在美國北卡一個國家人文中心(National Humanity Center),這個機構每年資助一些學者到這裏交流和研究。1990年時,我先生——那時還不是我的先生——受邀在那兒寫出了“上海三部曲”的第一部 《上海警察》。我那時在位於北卡的杜克大學和北卡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e at Chapel Hill)兩邊同時當講師,一邊還在寫在的博士論文,日程緊張得要命。個人生活壓縮到零……那時美國東岸研究中國的學者不多,魏斐德從加州來到這邊,中心 讓我也參加接待。我開頭沒同意,哪抽得出空兒啊。可他們不停打來電話堅持要我去,我只好去了。一進門,看見正坐在沙發上的斐德,一下就打動了我,可以說一 見鍾情吧,儘管那時我有歸屬,有很愛我的丈夫。

魏斐德與東岸學者很不同,那些教授等級森嚴,打著領帶,褲縫筆挺,他 穿著很隨意,一看就是充滿活力那種類型。我那時靠意大利語在學術圈生存,英文還在學,但他特別能理解我和另一個中國人的窘迫,也不管周圍很多大教授,馬上 就來照顧“弱勢群體”,跟我們講起中文——北京話。他的中文,先在美國的語言中心學了一點,然後到台灣待了四年,在那裏做研究,領導斯坦福大學在台灣的語 言中心,自己請了一位愛新覺羅家族的親屬、1949年之後流落到台灣的孫老師給他上中文課。他的國語發音比你我還標準,字正腔圓,一見中國人開口是這麽個 味兒:“您怎麼樣啊?”起初他學了文言文,馬上就用,到布店裏就說:“吾欲買帛。”(笑)(《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第8期電子版下載位址: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6?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日本决定延长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任期一个月

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
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
图片:AFP/ Jiji Press


作者 尼古拉

在临危受命的日本候任驻华大使西宫伸一突然去世的背景下,东京方面10月3日周三决定,将原定本月回国的现任驻北京大使丹羽宇一郎的在华期限延长一个月,至11月中旬。

日本共同社周三晚间报道说,原计划于10月份到北京上任的候任驻华大使西宫伸一已于两周前9月16日在日本东京医院去世。鉴于当前中日关系极度紧张,外界有猜测认为,享年六十岁的西宫伸一在接受担任驻华大使一职后两天,就被人发现昏迷在马路上,原因可能是压力过大导致的。在此之后,随着西宫伸一的去世,新任驻华大使的人选成为日本政府的棘手难题之一。

报道指出,虽然日本现任驻华大使丹羽在西宫伸一被任命当天就接到回国的指令,但丹羽在华期间仍将可以大使身份继续活动。根据日本外务省内部规定,丹羽本应在40天以内的十月中旬前完成离任手续。但在接替西宫伸一的人选迟迟未定的情况下,东京决定推迟丹羽的回国日期。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日本政府在9月11日刚刚对驻外使节及外务省高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人事调整,很多干部已被委任要职,一时难以找到可胜任的驻华大使人选。日本政府为了尽量缩短驻华大使的“空白期”,还曾就此向在外务省就职的老前辈询问了就任意向但遭到拒绝。在此情况下,除了外交官以外,日本目前也出现了起用政治家为新任驻华大使的主张。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十八大换班连累奢侈品消费疲弱

上海一家奢侈品商场
上海一家奢侈品商场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中国大陆奢侈品市道疲弱,经济不再是一片红火固然是理由之一,但原来中共十八大召开在即,也是一个负面因素。根据市场统计,作为中国奢侈品消费指标之一的珠宝首饰零售额,已从2010年的56%增长率,跌至2011年的45%,今年更只有16%的增长。其中一个因素当然是国内经济下滑,另一个原因,却竟然是下个月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会议,在会上将同时通过中国10年一次的高层领导班子交接。

华尔街日报《从街上听到的信息》一栏报道,根据亚洲里昂证券CLSA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其中有16至20%是用作送礼打点高官之用,十八大的领导层换班,将连带各地方阶层亦可能出现人事变动,所有都是充满变数。报道引述北京一家名牌店的营销员说,十八大对市道的影响,可以用一句话解释:「没有人知道送礼要送给谁。」

不过,CLSA整体上仍然看好大中华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估计这个地区的市场在全球占有率方面,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2020年的44%,而单是在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以每年23%的增长率增长,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在消费分类方面,CLSA认为当中有20%是用来送礼之用,而其中更以皮包、时装、手表和首饰最为抢手。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美国的中共党员李敦白跌荡起伏的一生

宋德成

纽约 — 被西方世界称为红色鲁宾逊的李敦白是一名曾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 他曾在中国遭受批斗, 入狱16年, 返回美国后仍然从事中美间的交流合作工作。去年底一部以他一生的经历为题材的纪录片《革命者》在全美各地巡回上演, 这部电影于3日来到了纽约。

一部描述一名加入过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李敦白生平的纪录片《革命者》,于去年完成后, 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巡回放映, 这部片子的主人和制片于10月3日到纽约理工学院与观众见面。

*愿作中美间的桥梁*

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 是出生于犹太裔家庭的一名美国人,在读大学期间就加入了美国共产党。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并且被分配到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学习中文。他于1944年被派往中国,从此开展了他一生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敦白原本可回美国的, 但是李敦白说:“我看到中国当年的社会情况,实在是可怕的,就开始觉得自己愿意用自已的语言, 作两个国家之间的一个联络的架桥(桥梁)。”

*进入延安受到重用*

李敦白参加了联合国解救饥饿项目的工作,因此使他有机会在1946年到延安见到共产党的领袖。李敦白原具有左倾思想,加上看到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就决定留下来帮忙。在极其缺乏外语人才的解放区,他很快的受到重用,并申请入党,成为一名外籍共产党员。

李敦白还记得头一次见到毛泽东时,毛当时所说的话。

李敦白回忆说:“他说,如果你不反对,我会要求我的秘书安排一两天的时间,就和我谈谈美国。”

李敦白表示,据他的观察,毛泽东当时是愿意和美国交往的,一则是中国当时百废待兴,而建设要资金,美国在这方面有能力提供,其二是他觉得毛泽东也不想完全依靠苏俄,只是美国当时没有抓住机会。

*两度因间谍罪名被监禁*

李敦白从1944到1979年停留中国的35年期间曾两度入狱,先后被监禁了16年之久_ 第一次是从1948-1955,他被斯大林指控是间谍,到斯大林去世他才被放出来_ 第二次则是文革期间,从1968-1977,他觉得可能是因得罪了江青和四人帮,连他的妻子都吃了不少苦头,直到四人帮垮台后才被释放。

在1955年他头一次从监狱放出来后,被安排在北京广播电台工作。除了对外行领导内行不满意之外,他承认那些年倒是过了些好日子。

李敦白说:“那些有权力决定什么消息可以播出的人,对新闻工作一无所知,而那些了解新闻工作又能写的人,却一点权力都没有。”

*返回美国后仍尽力促进中美交流*

虽然他在中国期间吃过不少苦头,但是在1980年与中国妻子王玉琳返回美国后,他还是从事促进中美交流的工作,也开设了商业咨询公司,协助一些与中国有商业来往的美国公司,处理商务关系。

李敦白回到美国后,曾两度吸引人们的注意,一次是刚回国时,新闻媒体竞相报导,另一次是1993年推出传记时。现在他在人生晚年,又以一部纪录片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革命者》这部纪录片,完全没有提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有现场观众提问他对中国今后走向的看法时,今年已达91高龄的李敦白认为,这取决于执政的共产党能否应付两个问题:其一是反腐败的问题,根据他的观察,共产党已在党内开始实行反腐败措施,薄熙来案就是一个例子,另一点就是能否从党内民主做起,让地方官员可以经由选举选拔出来,再慢慢地扩大到整个社会。


美国之音中文网




中国明确苏岩礁立场:中韩之间不存在主权纷争

韩国外交界的消息说,就对离於岛,中国名苏岩礁进行无人机监控的报道,中国政府交代说,苏岩礁需要海洋划界来决定归属的问题,而不是领土纷争的对象。韩国认为,这是中国同意由韩国管辖的当前情况。

图片:韩国在苏岩礁上建筑的海洋科学研究基地。

中国传媒最近报道说,对于钓鱼岛、苏岩礁、黄岩岛、中沙和西沙等岛屿和岩礁,将会利用无人机进行监测。首尔外交界的消息说,由于该监测范围包括韩国目前管辖的苏岩礁,韩国政府向中国方面提出了询问,并且获得了“无人机监测是个人的发言,并不是中国政府官方立场”的说明。

该消息还说,中国对离於岛,也就是苏岩礁的立场是,应该是由海洋划界来决定归属的问题,而不是领土纷争的对象。

苏岩礁是位于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岩礁,离中国浙江省的童岛247公里,离韩国马罗岛149公里,并且位于韩中两国经济水域的交叠区。韩国认为,根据交叠区中间线的原则,该暗礁应该属于韩国。而中国认为,苏岩礁位于大陆架上,根据大陆架归属的一般原则,苏岩礁属于中国。

2003年,韩国在该岩礁上建造海洋科学研究基地,命名岩礁为离於岛,表现了要发展成为岛屿,和领土的意愿。韩国总统李明博还对此表示:“我们最近加强了对于独岛和对离於岛的警备。”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岛屿可以拥有12海里的领海,但是如同苏岩礁的海底岩礁只能有管辖权,而没有领土和领海的概念。

中国政府的上述表态也在表明,不承认苏岩礁为岛屿,并强调该岩礁的归属需要由海洋划界来决定。

虽然是很明确的表态,但是通过韩国政府透露的该消息,让人可以理解为,中国同意由韩国实际掌管的当前局面。该消息还说,在钓鱼岛和黄岩岛主权争执的期间,这是中国不愿意到处树敌的表现。

韩国在离於岛上的海洋科学研究基地,是从2000年开始,经过3年时间完成的建筑物。中国政府当时的怠慢,将实际管辖权拱手让给了韩国。对此,韩国正在加紧巩固该管辖权。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首尔特约记者刘水的报道。



香港為撞船事故死難者哀悼三天

香港電燈公司
香港電燈公司2百多名職員此前一天為撞船事故死難者默哀。


香港周四(10月4日)起連續三天為全港哀悼日,悼念在南丫島撞船事故中遇難的38名死者。

政府建築物及中央政府駐港機構將由將連續三日下半旗致哀,香港民政事務處哀悼期間將在各地區設置吊唁冊。

香港特首梁振英和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及香港交易所將於周四中午12點為死難者默哀三分鐘。

包括海洋公園及保良局在內的一些商界及民間組織也作出配合,表示哀悼。

在撞船事故中送往醫院治療的101人中,已經有76人出院。

另外22名還在留院的傷者中有2人傷勢嚴重或垂危。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楊蘇棣稍早時發表聲明稱,他代表美國向撞船意外中的罹難者致以深切哀悼及向傷者表示慰問。

死者名單

香港當局在徵得家人同意後已經公開了11名遇難者的身份。

目前,香港電燈公司仍未全面公布遇難員工名單。

周一(10月1日)晚間,一艘香港電燈公司屬下渡輪搭載員工前往南丫島附近水域觀看煙花的小型渡輪與一艘港九小輪「海泰號」相撞。

涉事的港九小輪隨後被指責撞船後不顧而去。

港九小輪總經理伍兆緣表示,「海泰號」於發生撞船意外後曾在現場逗留,後來發現船身進水及有乘客受傷才駛向南丫島。

香港警方目前暫時拘捕6名人士,相撞的兩艘船隻分別各有3名船上工作人員被捕,他們涉嫌觸犯在水上危害他人的罪名。


BBC中文網

中國威脅論 逾4成南韓人認同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4日專電)南韓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雖然南韓和中國大陸已建交20年,卻有4成民眾認為,未來威脅南韓國家安全的最大因素為「中國」。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南韓在野民主統合黨國會議員印在謹今天發表的「有關統一和外交安全的國民意識調查」結果,有40.9%的人作出前述答覆。

這項民意調查是委託民調機構Plan Korea於9月26日,以南韓全國1032名19歲以上成年人進行的。

這項民調結果顯示,有40.9%的人認為「10年後最威脅南韓安全的國家」為中國,其後依次為:北韓(40.9%)、日本(20%)。

有37.8%的受訪者認為,「現在最威脅南韓安全的國家」為北韓,其後依次為:日本(27.8%)、中國(18.3%)、美國(6.6%)和俄羅斯(2.3%)。

另外,分別有47.1%和53.2%的人認為,「現在和10年後最妨礙南北韓統一的國家」為中國。這也表明,有不少南韓民眾對迅速發展的中國存有警戒心。

報導指出,有40%的人認為,李明博政府執政期間,統一和外交安全環境「出現惡化」,而認為「獲得改善」和「與以往一樣」的比率,則分別為13.5%和36.2%。1011004


長假出遊人擠人 長城變人城

(中央社台北4日電)不到長城非好漢,好漢擠在長城上。「十一」長假,大陸民眾出遊正熱。昨天,中國大陸八達嶺長城遊客人數再創新高,突破8萬,城牆走道全擠滿人,看不到地面。

法制晚報報導,昨天上午9時左右,沿京藏高速公路往八達嶺路段十分擁堵,在距離八達嶺大橋不到1公里處,車輛就動彈不得。

登上長城,到處都是人,有遊客說,「哪兒哪兒都是人」,又累又擠,連停下來喘氣都很難,無處休息。

八達嶺特區辦事處表示,昨天八達嶺單日接待8.1萬遊客,較2010年同期5.5萬人次、2011年同期7.47萬人次,大幅增加。

截至今天上午10時,八達嶺長城遊客已超過4萬人次,報導建議,如想至長城觀光的民眾,可前往慕田峪長城,較為清閒。1011004


2012年10月3日《明鏡郵報》

2012年10月3日《歷史日報》

雲南發生土石流 18學童被埋

(中央社台北4日電)新華社報導,大陸雲南省昭通市今天發生一起土石流事故,有19人被埋,包括18名小學生。

事故發生在上午8時許,地點在彝良縣龍海鄉鎮河村油房村民小組。

彝良縣官員說,滑坡塌方量逾1萬立方公尺,並阻斷小河形成堰塞湖。

當地油房小學教學樓全部被掩埋,初步調查有18名學生埋在垮塌的教學樓內;學校附近2戶農戶房舍也被掩埋,其中1農戶一家三口全部逃離,另1戶1人被掩埋。

災害發生後,彝良縣龍海鄉展開救援,下游群眾已全部緊急疏散轉移。1011004


孔傑榮:拆除東亞導火線

一九七二年四月,當美國準備把八個無人小島(日本稱之為「尖閣列島」,中國稱之為「釣魚島」)的施政權交還給日本的時候,中日對於這些小島的主權之爭已達到高潮。民族主義不僅在日本甚囂塵上,在中國、台灣和香港也同樣空前膨脹。當日本哈佛俱樂部邀請我就這個爭議作演講的時候,當時在日本國內,除了一位以同情共產黨著稱的京都大學哲學教授之外,我是唯一在公開場合表示日本的主張並非無懈可擊的人。

     幾周之後,當我站在山頂俯瞰北京明十三陵的山谷時,就這一問題詢問我身邊一位陪同人員的看法。他看似性情溫和,不料,這話題卻引得他勃然大怒。他說:「為維護中國每一寸神聖的土地,我們將不惜生命跟日本侵略者鬥爭到底!」但是,當我指出就在幾天前,日本重新接手了對這些島嶼的控制權之時,我的這位陪同人員突然重新恢復了之前的平靜。「這個嘛,」他說,「中國人是一個有耐心的民族,我們隨時可以在接下去的五百年時間裡解決這個問題!」

     由此我目睹了當代中國對國際關係所持態度的兩面性──大義凜然的民族主義和穩妥理性的實用主義。多年之後,鄧小平提出把尖閣列島/釣魚島爭議留給下一代,相信下一代人總比他這一代人聰明些。在這之後不久,鄧找到了一個富有想像力和勇氣的方案,解決了香港的未來這個更為敏感問題,他展示了如何將民族主義轉化為實用主義,使之有益於中國的內部發展和外交政策。不幸的是,不論是他的繼任者或是當前的日本領導人,都沒有在這個態勢更為緊張的島嶼爭端中展示出相似的智慧,東亞現在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安全危機。

     東北亞地區即將出現新的領導人。他們是否能調動起不可或缺的創新力、膽識和國內政治力量,應對這大半個世紀以來該地區區域和平所面臨的最危險的挑戰?

     前景不容樂觀。中國、日本和南韓都沒有出現鄧小平這一型高瞻遠矚且強勢的領導人。對爭奪國內權力的各股勢力而言,打民族主義這張牌比冒著前途風險倡導開明妥協更有吸引力。但是,民族主義是一場危險的遊戲,它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成本只會日益明顯。或許唯一的希望是這個局勢正在變得如此嚴重,嚴重到可能促使那些亟欲避免災難的中日精英階層採取之前看來並不可能的解決方案。

     東北亞或許會得益於效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歐所採取的政策。中國和日本應採納法國和西德的模式,堅定地帶領其人民遠離歷史積怨,形成一個區域共同體,逐漸設立協調政策和共築合作的機制。這會是一個複雜和漫長的過程,但至關緊急的第一步或許是建立一個區域性爭端解決機制,用於解決東亞地區的領土糾紛。

     可以肯定的是,國際法院有充分的能力來解決一系列肆虐中國東海和南中國海的島嶼主權衝突。但是東亞國家歷來傾向於對國際司法和仲裁機構持不信任態度,認為它們是由西方主導的機構。十九世紀末,日本有了相關經驗後,對國際裁判機構最初的熱情迅速消散。一九七二年六月,我和周恩來總理和他主管外交政策的同僚一起共進晚餐時,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已八個月。席間,我建議北京方面可以著手參與國際法庭,我的東道主對加入「帝國主義」機構這個想法付之大笑。十二年後,他們才把第一位法官送去海牙。在近幾十年裡,中日卓越的專家都在國際法院和其他國際裁判機構擔任過法官,但是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同意將涉及己方所占領島嶼的爭端交付國際機構進行裁決或是仲裁。

     日本和南韓長期以來因南韓所占領的一個島嶼群存在著爭議。該島嶼群在日本被稱為「竹島」,在南韓被稱為「獨島」。儘管日本提出將竹島之爭交給國際法院,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最近也在聯合國承認,原則上國際法與領土爭端相關,但日本在明顯的中國東海爭議問題上,卻甚至拒絕承認和中國存在著任何法律爭議。另一方面,儘管中國方面時不時地有消息暗示,中國就其針對日本的主張可能準備接受國際裁決,但是中國對於其在南中國海所占領的島嶼所持的態度卻類似於日本對釣魚島/尖閣列島的態度。北京聲稱願意和周邊各國在雙邊談判的基礎上解決南中國海的衝突,但是,以西沙群島為例,根據越南官員的說法,中國卻完全不願意討論其所占領的西沙群島的法律狀態。

     東亞的兩個大國是時候該拋棄一覽無遺的自相矛盾和不計後果的惺惺作態了,應該開始用成熟和富有遠見的方式,如同處理其他問題一樣處理島嶼爭端。為保衛國家主權而情緒化地信誓旦旦、片面的廣告、有組織的大規模示威活動、自我毀滅式的經濟制裁和戲劇化的海岸警備隊小型衝突,正威脅著破壞該地區已取得的各種成就。不僅在中國和日本,而且在台灣、南韓和東南亞以及西方,備受敬重的人物開始倡議採用更為冷靜的方式。採取具有創造性和勇氣的方式,將問題付諸於國際法的做法可以照亮前路。

     明智的中國和日本領導人如能同意說服鄰國加入其行列,即便不把爭議交給國際法院,但若將所有島嶼主權爭議交給一個特設的、公平的區域性爭端解決機制,也可以此來緩解這具有破壞性的領土緊張局勢。可以專門為解決各方的主張這個特定目的,設立一個中立的爭端解決機制。至於如何確保這個機制的勝任能力、獨立性和公平性,雖還有待商討,但是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並且可以立刻將全國的能量疏導到一條具有建設性的路徑上。

(作者孔傑榮Jerome A. 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英文原文請參www.usasialaw.org。亞美法研究所研究員劉超譯。)


台灣   中國時報



農民工攸關中國下一階段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


明鏡記者柯宇倩/一次因緣際會下,美國作家戴夢(Michelle Dammon Loyalka)前進中國農村,並留下與農民一同生活,從此開啟她對農民工議題的關注。在戴夢的新著《吃苦:中國偉大城市遷移的第一線故事》(Eating Bitterness: Storie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China's Great Urban Migration)一書中,作者以第一手的採訪資料與不同的角度詮釋了中國的農民工生活,更重要的,戴夢點出中國農民工面臨的各種困境,在農民工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農民工問題是未來幾年中國政府的關鍵議題之一


農民工仍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在城市的生活條件較差,但農民工仍不斷進入城市討生活。戴夢認為,土地和收入問題是促使農民工進城的動力。由於農民不能私自出售所分得的土地,如果農民死亡,則其土地被收回,由政府進行再分配的動作,因此農民對土地非常珍視,但每個農民分得的土地又只有約六分之一英畝,即使是4個人的家庭,所擁有的土地也比美國的平均農地要小673倍。因此,在農地無法養活一家人的情況下,家中勢必有人必須到外地謀生。

城鄉收入和東西部收入的差距,也是農民想進城的原因。在中國,城市收入比農村收入多3.5倍,東部的收入比西部收入多1.5倍,因此農民工千方百計想離開家鄉尋找工作機會。

戴夢對《明鏡》表示,也因為他們體會到生活跟從前相比確實有所改善,所以他們對未來抱持希望,即使工作相當辛苦,仍認為這樣的努力會有回報,能讓子女過上好生活。

但除了在城市的居住條件不佳外,目前農民工還面臨許多挑戰。農民工長期與家人分離,卻又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在許多人的觀念中,農民工還被認為素質不如城市人,農民工也自認無法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戶口對農民工來說也是個問題。戴夢解釋,如今,中國的戶口制度對人們影響最大的是社會福利,只有在戶口登記地,人們才能享有免費教育、健保等福利;子女的戶口,是依據父母的戶口登記地而定,農村的人通常很難脫離農村戶口,改變戶口最便利的方式,就是上大學,但農村地區只有低於25%的人有機會上大學,因此當農民工到城市討生活時,他們通常也無法享有城市的社會福利。

近年來,農民工為了討薪或要求改善工作環境,站上街頭抗議的事件不少,農民工對自身權益似乎更為覺醒。戴夢對《明鏡》表示,現在許多農民工確實對一些情況感到不滿,例如農民工子弟學校被強行關閉,例如他們的子女不能在城市上學,但戴夢不確定這些農民工是否真的瞭解權益的意義,有的農民工可能只是跟著領頭者行動,但戴夢相信,年輕一代肯定更為重視自身的權益。

雖然農民工遭遇種種困難,但由於收入的差距與土地面積吃緊,未來仍可預期有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戴夢說,中國政府如何處理與農民工相關的問題、改善農民工的生活條件、維持社會穩定、讓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會,攸關中國下一個階段的經濟成長與未來的社會發展,也是中國政府未來幾年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戴夢說,中國政府如何處理與農民工相關的問題,是中國政府未來幾年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圖為準備返鄉的農民工。(新華社)

哀悼海難死者 全港降半旗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4日電)香港官方及民間今天一起哀悼38名海難死者,所有官方機構、地標及大樓上午都降半旗致哀,一些市民則穿上黑衣。

南丫島海難發生後,行政長官梁振英把今天定為「全港哀悼日」。

上午8時,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後,升旗手隨即把大陸國旗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降半旗;其他政府建築物和北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大樓也降半旗。

行政長官連同各主要官員、立法會候任議員及香港交易所人員等,也將於中午12時默哀3分鐘,屆時大部分政府服務將會暫停。

當局又將自下午1時起,在全港18區設立弔唁處,讓民眾前往簽名弔唁。

一些市民今天響應政府號召,穿上黑衣上班。他們接受媒體訪問時都說,穿上黑衣是要盡一己之力,悼念死者,同時希望死者家屬克服難關。

當局昨天已宣布一連3天暫停專為遊客而舉行的大型燈光表演項目「幻彩詠香江」,以悼念在南丫島撞船事故中的死者。

「幻彩詠香江」是結合探射燈、雷射、LED燈等燈光效果的音樂匯演,由維多利亞海港兩岸合共45座大樓合作舉行。

此外,本地各大中英文報章報頭和電台網頁今天繼續套黑,以悼念海難死者。

這些報章報頭和電台網頁全變成黑色,所有報導的標題也全部以黑色取代平常使用的鮮明色彩。

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1日晚安排員工及他們的親友搭乘「南丫4號」出海觀賞煙花,期間船隻與另1艘渡輪相撞,船上127人中,有38人死亡。

港燈原先公布船上有124人,昨天修正為127人。1011004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 稅務點燃戰火

(中央社丹佛3日綜合外電報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今天在首場總統辯論火力全開,抨擊歐巴馬的經濟政策,攻擊砲火圍繞稅務問題打轉。

羅姆尼說:「我擔心我們走的道路根本就不會成功。」距離大選只剩幾週,羅姆尼在數個關鍵州的民調還落後,他尋求扭轉委靡選戰,為自己的政治生命奮鬥。

羅姆尼說:「總統的觀點和他4年前競選時如出一轍,他宣揚政府發揮更大的角色、花更多錢、徵更多稅、規定更多-如果你能讓政府滲入各個層面-那麼就會成功。」

羅姆尼誓言:「這不是美國要的正確解答。我將恢復活力,讓美國再度運轉。」他說:「中間收入家庭被壓垮,而問題是如何再讓他們前進。」

歐巴馬反擊指出,羅姆尼說要引進5.4兆美元減稅措施,且受惠者多為巨富,並表示,羅姆尼從來就搞不清楚自己會造成怎樣的稅賦體制漏洞。

歐巴馬說:「羅姆尼州長的觀點是,如果我們降低富人稅賦,並減少規範,我們的生活會更好。我的觀點大大不同。」他也提出「經濟愛國主義」觀點。

羅姆尼強烈反擊,使今晚的辯論首度出現激烈交鋒。

他說:「歐巴馬對我提出的稅務計畫說法幾乎都不正確。如果要我支持他形容的稅務計畫,我絕對會說不。」

「我說的是,我不會以增加赤字的方式減稅。」

歐巴馬說:「哦,18個月以來他一直為了這項賦稅計畫努力,而現在距離大選只剩5週,他說他的大計畫就是『別放在心上』。」

「他說他會透過填補漏洞和扣除額來填補赤字。」

「問題是,他已經被問了超過100次到底要如何填補漏洞和扣除額,他無法確定答案。」

歐巴馬也說:「現在,如果你採用這種不平衡的做法,那表示你會損害我們對學校和教育的投資。」

「這意謂著,我們為安養之家老人、兒童和身心障礙者設計的初步計畫會被砍30%預算,對我來說,這不是正確的前進策略。」1011004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