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

《習近平謎團》


內容提要:

外界想知道:十八大新上任的習近平團隊現在想什麼?他們將來會幹什麼?

如果說習近平接掌最高權柄早已經不是秘密的話,但是,這位近年來頻繁露面,逐漸走向政治前台的領導人有何政治主張?他會帶領中國走向何方?無論是中國國民,還是外國領導人都有些茫然不知所答。

有人認為中國會在習近平領導下,啟動擱置已久的政治改革,因為習近平有思想開明的、不作惡的父親,因為習近平為人的正直、曾插隊下鄉、忍辱受苦;但也有人無法忘記習近平出訪墨西哥時關於“外國人吃飽了沒事幹”的評論,擔心他會是一位隱藏的虔誠毛主義者。

表示一下親民,表示一下受人歡迎的個人作風,這個並不難,難的是改變、調整既得這些利益格局:家族利益、團隊利益和共產黨利益。

習近平當然知道中國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緊張和敵意是中共建政6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他也知道中國經濟的增長帶來國際影響力,但與此同時,中國的崛起因為其制度原因在國際間遭遇普遍的不信任和警覺。

中國以前的變革是把蛋糕做大,讓大家分肉吃;習近平要做的政治改革是要從既得利益者身上甚至從自己身上割下肉來!迎接這種根本性挑戰,習近平團隊做好了準備了嗎?


《習近平謎團》訂購連結:

許多人諷刺我們是吃著體制,罵著體制

李偉東接受《內幕》採訪。 

《內幕》記者 陳小平

有志者進體制還是出體制
《內幕》:我覺得你說得東西很,有的時候說得很猛,一般情況下,國這類人會有麻煩,你有沒有遇到過什麼麻煩?
:不能說完全沒有,國保找你談一談呀,這種情況是有的,不過,事態也沒有發展到什麼嚴重程度,最嚴重的時候,他們找到過我工作單位的頂頭上司,提醒我最好把微薄關了,別說了。

《內幕》:你的微博看來很有名氣。我看到某人留言,說每晚要看你的微博後才去睡覺。你的微博了這人的精神鴉片。你在什麼地方發微薄呢?我看你即使在美國這邊,微薄行動也在繼續中,不過,我看你的微薄「術語」太多,我擔心很多人看不懂。
:我主要用騰訊微薄。用「術語」也是沒有辦法,這是為了躲過審查。對方真要對我採取什麼法律行動,我也可以用此辯解。心照不宣的人看懂就行了。

《內幕》:現在人們都不稱你李偉東,而稱「冬眠熊」,這裡有什麼說法沒有?
:學畢業,就進了體制內。長期在體制內嘛,為黨政機關工作,我自嘲這是自己處於「冬眠」狀況,現在呢,覺得自己有點醒來了,也就這麼點寓意。取名的時候也覺得這個名字沒有什麼緊要,但因為發「午夜政治觀察「系列,關注者不少,這個名字也因此改不了了,這個網名比我自己的真名知名多了。至於說到」熊「,一方面與我自己比較胖有關,此外,我來自冰天雪地的東北,我對於冰雪世界的動物都比較青睞。
《內幕》說到體制內,我想起了1989年之前,北京有兩股力量在搞改革,一批在體制內搞,一批在體制外搞,體改所的那批人算體制內的,這邊的陳子明等人算體制外的,這兩邊的人在80年代彼此競爭,甚至還可能說對方不好等,但最後呢,都被關在同一監獄;另外一個例子是去世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進入政法大學之前他一直想在全國人大研究室這個體制內做事,最後給擠出來了,如果他早點出來,他在憲政領域的研究成果可能更多。可惜,他一直想呆在人大做事。從你的觀點和經歷看,有志者,如果想在中國做事,到底是該走體制內還是體制外路線呢?
李:這個呢,沒有一定之規,個人經歷不同,有些人適合體制內,有些人適合體制外。愛寫東西的人,愛說話的人終究不為體制所容,但如果你離開體制,你就沒有信息了;在體制內做事的另外一個優勢是,至少不需要漂泊,有一份工資,比較穩定,各種各樣的福利待遇都有,許多人因此諷刺我們是吃著體制,罵著體制。我解釋說,這種對體制的批評皆出自善意,因為發現體制內太腐敗,百姓幾乎什麼都得不到,當然要批評這個體制。
當然,說體制內的這些好處都是比較表面化的東西,實際上在體制內的意義比這個要深刻,如果體制內有一大批像我這樣的人,如果可以促進變革,能夠近水樓台有所推動,不妨就在體制內呆著。不過,在體制內的不利處是,它會逐漸收窄你的眼界。(《內幕》第11期)

中國領導人面對許多“前所未有”試驗 




 政治彈性和妥協:“竹子策略”


明鏡新聞網編譯 巫古森
  中國否正邁向民主?又像資本主義又像共產主義的中國共產黨,經常進行半真心的改革。過去幾年,政府頒發的法律皆立意良好,像是加強司法體系、增加小鎮农民對他們耕種地的權利、以及減少貪腐。但是,不管是烏坎事件所樹立的“烏坎模式”,或是中國領導人最近強調的改革,似乎不真的對中國的一黨專政有所影響,相地,它們很可能更加強中國共產黨的統治。

  烏坎事件引起高度關注
  《外交信使》(Diplomatic Courier)125日的文章示,中國政府所進行的改革,皆顯示中國領導層希望對每年火山爆發式的抗議活動的問題上有所表示,特別是在鄉村地區的抗議。在這些改革下,民主的中國似乎就在不遠處。
  但是,仔細觀察中國的情況後會發現,這些民主改革許只是治標不治本。中央政策並沒有真正在地方階層實施,地方官員也缺乏制衡機制。在鄉村地區的官員有強烈的動機(如黨內升遷)在他們的管轄地區增高經濟長,卻無視環境破壞、土地徵收下的不義補償、或是社區對加入決策過程的希望。
  在一些得到高度關注的抗議事件中,中央官員通常會扮演包青天的角色,懲罰違法和貪腐的地方官員。這樣的策略使得中央得以安撫抗議群眾並達到良好的宣傳效,但是,這並無助於根除地方貪腐的動機。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廣東省的烏坎村。20119月,烏坎村的官員在沒有社區加入決策過程的情況下,將土地賣給香港開發商,賣地的款項雖然高,但是,民眾得到的補助卻非常低。憤怒的村民發起歷時多月的全村抗議、並獲得了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抗議者要求重新分配徵收的土地,也要求進行不法交易的地方官員受到應有的懲罰。
 鄉鎮民主推動改革
  抗議者希望對烏坎村的經濟決策有更多的影響力,也希望村代表關心村民而非商業利益。當這些抗議者要求已在位將近40年的地方官員負起責任的同時,也不斷強調他們對中央共產黨政府的支持。
  1980年代末期,中國的鄉村地區開始實施地方性的民主選舉,但是,在烏坎以及許多其他鄉鎮,有權有勢的官員輕易地就能操縱體制,確保他們再度當選。烏坎村民多年來已經向更高層的地方政府反映了這個反民主的行為,但是,一直以來,他們的抱怨都得不到回應。
  在中國鄉村地區的抗議,通常都會被以武力和威嚇壓制,但是,這次在烏坎,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平地介入,並與抗議者達成了協議。省政府批准並資助了新選舉,並承諾被徵收土地的重新分配。
  以西方思想來看,烏坎村的地方改革代表了民主的種子已然播下。這種想法預設地方選舉的公正性和地方官員的權責性,可以是中國邁向民主的一小步﹔政府願意與抗議者協商,並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衝突,也被視為是中國更進一步改革的起始。許多人或許因此認為,鄉鎮的民主可以推動中央政府進行民主改革。

烏坎模式很可能在接下來的10年,成為政府的政治工具。
烏坎模式對中共有利
  但是,烏坎事件值得更進一步的反思。烏坎模式很可能在接下來的10年,成為政府的政治工具,以和緩草根政治抗議活動,而非民主的種子。因為烏坎模式並沒有真正解決在一黨專政、毫無獨立性的司法制度下,要如何實行民主選舉的制度性問題。換言之,沒有任何預防未來領導人濫用權力的制度改革發生。在地方政府沒有進行任何結構性改革的情況下,要如何對中央政府產生影響?
  烏坎模式遠非中國將來可採行的民主模式,它其實是一個將來中國領導人可用來對付鄉村地區對地方官員貪腐和對土地搶奪的憤怒的綏靖政策。中國共產黨不但將以這個模式看似積極回應地方要求的領導者,也將增強中共的合法性。


在烏坎抗議者結束他們的抗議活動後,中央政府的宣傳部門將“烏坎”這個搜尋關鍵字在網絡上解禁。這表示,中國政府有意讓烏坎抗議事件的和平落幕作為一個正面的宣傳工具,並可見於中國各處。而正如中國政府希望的,烏坎抗議事件的和平落幕的確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在全世界的正面宣傳。
  烏坎事件引起的政策改革有其影響力。中國政府公開地對此種手法表示贊同:一方面與抗議者協商,一方面以和平的手段回應他們的要求。這樣的政策改變將對許多政治抗議者有正面的影響,但是卻不能被視為是中國民主的種子。烏坎模式更像是增進中國共產黨合法性的工具、中國政府在這個模式的進行下將不需要檢討中國政治體制的結構性問題。中國共產黨將專注於維持它的一黨專政、而非政治改革。究竟這個模式對中國結構體制上的問題的表面解決可以撐多久,或許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西方對此極具興趣
  在有人對烏坎模式推進中國民主不抱希望的同時,也有西方媒體人表示,或許根本不用對中國是否更邁向民主一事過度爭執。這些爭執很可能毫無意義,因為也許中國並不會成為西方所希望的中國。
  英國《衛報》的喬爾·羅傑斯(Joel Faulkner Rogers)表示,西方媒體對中國近來的政治發展有高度興趣,尤其是最近胡錦濤和老黨員交棒給新一代領導人,讓許多人期待中國可能變為一個更自由的地方。而這些對中國政治發展表示樂觀的報導,似乎非常喜愛用“前所未見的”、“無轉圜餘地的”、“與過去分離的”或是“(權力)放鬆的”等詞句來描繪。
  傳統上這些樂觀的看法皆預設現代性的最終狀態只有一種,而中國與其他國家一樣,皆走在無可避免的改變道路上,特別是當她持續地發展資本主義、變得更像西方國家的時候。有時這些“無可避免的改變”的論調強調內部的壓力,像是城市移民工的影響、市場的角色或是中產階級對政府透明度的要求﹔有時則是強調外部的壓力,像是認為在中國的經濟持續成長的情況下,它會愈來愈倚賴國際組織、並遵守國際規範。
  或許中國領導人的確正在面對許多“前所未有”的試驗。他們面對的新挑戰加深了舊問題的嚴重性,像是收入和城鄉發展不均、城市民工問題、官員貪腐、環境與醫療衛生問題、由國家介入的經濟成長等。中國領導人最近也的確開始提及政治改革。但是,羅傑斯表示,東西方在語彙理解上的不同,許多外界的觀察家困惑於中國領導人的真正意向。
 黨內民主是為了阻擋民主
  羅傑斯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改革不意味著改變,它更像是中國共產黨抵擋改變或是任何對一黨專政挑戰的堡壘。即將卸任的溫家寶總理曾表示,中國必須採行更具競爭性的選舉以及民主過程(這番言論的激進程度甚至導致它被審查,但是,他也明確指出,這些改革不能超出黨的範圍,它們必須是體制內的改革、或是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所說的中央領導諮詢下的改革。換句話說,政治改革會是黨內民主,而這個黨內民主的目標正是為了阻擋更廣泛的民主、而非接受民主。
  今天的抗議事件不再如20年前天安門事件年代的抗議,而中國的中產階級就像許多政治體制內的中產階級,對社會品質和機會的要求,也伴隨著他們逐漸增加的人數提高。許多社會運動者已不再像過去的學生會在廣場上製作自由女神像,他們可能會對貪腐的官員和行為表示不滿,但他們並不針對這個體制以及其領導人。
  羅傑斯也表示,許多專業階層的人們參與此政治體制,以換取經濟機會和利益,而在沒有這些專業階層支持下的工人階層,抗議會永遠被限於地方、也會受困於無法與別處聯絡、拓展的窘境。
  當共產黨學會了接受某種程度的批評,這將會反過來加強它的合法性。另外,由美國所引起的金融危機,也加深了共產黨所提倡的由國家主導的資本主義的說服力。
  西方和美國的觀察家常表示,中國在政治上的妥協意味著中國將逐漸、不可避免地邁向開放的自由民主。但是,事實顯示,中國共產黨仍持續在位、領導著中國超過30年的經濟成長。羅傑斯指出,中國政治的彈性和妥協正是中國政治穩定的關鍵,也是某個中國官員曾經向他形容的“竹子策略”──倒向群眾希望的方向、而非直挺挺地站著,然後像蘇聯那樣倒台。
 編譯參考新聞
1. http://www.diplomaticourier.com/news/regions/brics/1284-the-wukan-model-democratic-reform-or-political-maneuver
2. 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2012/dec/04/china-reform-communist-party

習李開局五大看點


《明鏡》月刊
 (35) (電子版
)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電子版優惠價格  6  折,台幣 154 




內容提要:

十八大為何隻字不提薄熙來  胡錦濤裸退炸掉元老院
習李開局五大看點
有什麼可以懼怕和畏縮的?
體制掣肘小習  政經轉型雙陷阱
選擇:政改或政變  改革或被改革
黨內外輿情最活躍期  “失望不絕望”
十八大上元老揭發江澤民建豪宅
中紀委空前壯大  王岐山磨刀霍霍
政法委遭炮轟  周永康被清算?
新主席授魏鳳和上將被指亂來
陳德銘馬馼楊雄落選中委內幕
楊雄PK李鴻忠  王榮將調福建


習近平對台短期內不會有大動作

《中國密報》記者柯宇倩/2012年,台灣由馬英九連任總統,中國大陸由習近平接班領導,兩岸關係是否會有一番新氣象?台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范世平在接受《中國密報》專訪時表示,目前習近平尚未全面掌控黨、政、軍,因此在對台政策上短期內不會有大動作,但兩岸的經貿交流也已告一段落,加上台灣民眾對政治談判的反彈心態,現階段兩岸恐怕只能維持現狀。
民進黨誤判連連
民進黨人士透露,中共十八大後,將實踐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當選政見,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邀請學者助民進黨認識中國大陸。但范世平對《中國密報》表示,民進黨在獨派的影響和拉扯下,戰略出了嚴重的錯誤,民進黨一直認為馬英九找王郁琦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找金浦聰當駐美代表,就是要與大陸進行政治談判,或是要為政治談判鋪路,這完全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想法。
民進黨的第二個誤判,就是認為馬英九會跟大陸聯合保釣。“有這樣的說法,表示出民進黨出現戰略錯誤,他們還是站在傳統思維上,認為馬英九會賣台,會跟大陸合作,但對馬英九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台美關係。”
范世平舉例,9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海森威APEC會議期間與連戰見面。10月,美國宣布台灣進入免美簽名單中,隔沒幾日,美國國防部罕見地在美國官方網站上刊登副部長卡特在五角大廈歡迎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的照片,因此美國非常理解台灣的作法,也沒有對馬英九政府處理釣魚島問題感到不滿。
范世平對《中國密報》說,如果台灣真想與大陸進行政治談判,美國會支持嗎?“民進黨有一種酸葡萄心裡。”
許多人認為民進黨2012年的敗選,原因是大陸政策模糊,因此內部傳出檢討、調整大陸政策的聲音,同時應增進與大陸方面的交流。范世平認為,民進黨黨中央或年輕人肯定知道大陸政策需要調整,但整體來說民進黨黨員太本土化,這些地方型的人物掌握著黨的重要決策,所以明知要改,卻不見什麼成效。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出訪中國大陸,是近來訪問大陸的民進黨人士中,最受矚目的一位。以個人名義參加調酒大賽到訪大陸的謝長廷,與大陸國務委員戴秉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會晤。謝長廷與王毅見面時,表示不承認“九二共識”,他所提出的“憲法各表” 就是替代方案。
分析稱,如果謝長廷最後被任命為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將是民進黨是否確實調整兩岸論述的第一個指標。
范世平對《中國密報》表示,謝長廷一直希望當上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主委,如果成為主委,再訪問大陸,份量不一樣,但蘇貞昌並未給謝長廷此職位,代表雙方在這方面沒有互信。
BBC指出,以謝長廷為首的前進派和以黨主席蘇貞昌為首的停滯派在兩岸問題上分歧很大。謝長廷不滿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迴避和無所作為,因此希望採取積極行動。
 “所以謝長廷說,你不給我當主委,我就自己玩,自己去北京,這對民進黨很傷,但對謝長廷來說是無本生意,他在民進黨內本來就是最高級別了,現在從被動接受蘇貞昌安排,到主動出擊。”不過,范世平說,很多人覺得謝長廷太直接了,其實可以參加一個級別高一點的活動,因此他的拜訪得了多少分,還是個問號。
習近平不挺薄熙來
十八大召開前將中共內部權鬥推到最高點的薄熙來事件,在習近平正式接班後,還有司法審判的過程必須完成。范世平對《中國密報》指出,薄熙來被雙開的理由都是比較空泛、主觀,甚至是道德層面的,但僅是雙開,對薄熙來已經是很重的懲罰,比起司法處分,薄熙來最在意的也是黨內的雙開,而只要雙開,胡錦濤和溫家寶也就達到目的了,至於司法上的判刑,可能只是一個形式,並不重要。
但在司法審判薄熙來時,可能要冒風險。谷開來和王立軍都是公開審判,范世平說,薄熙來不可能不公開審判。谷開來的殺人,罪證確鑿,當然俯首認罪,王立軍既是幫凶,又逃到美國領事館,雖然這事可大可小,但為了自己的性命安危,王立軍可以妥協,兩人也都沒有群眾基礎和魅力。
不過像薄熙來這樣一個懂表演的人,可能不如谷開來和王立軍那樣配合演出,如果他像“四人幫”的江青一樣,在法庭上慷慨激昂為自己辯護,又如果他像陳水扁那樣,把法庭當成最好的舞台?如果被左派看到了,他們會是什麼反應?范世平指出,這都是讓薄熙來公開審判的風險。
薄熙來落馬前,包括習近平在內的多名常委都親自到過重慶,給予良好評價。范世平對《中國密報》表示,習近平和薄熙來雖然從小是玩伴,但兩人個性、家庭、父親在黨內的角色都不一樣,當薄熙來在重慶唱紅打黑時,習近平作為一個即將接班的人,同時不認為薄熙來會垮台,因此避免與他樹敵,去了重慶。
“習近平本來是想跟薄熙來共處,但當有人要把薄熙來弄倒,習近平也就順水推舟了。”范世平說,如此習近平還可以說,是在幫助胡溫打倒薄熙來,留個人情,而且把薄熙來鬥倒,也符合習近平的利益,因為薄熙來如果當了政法委書記,黨內真正的實力派反而是薄熙來。
范世平對《中國密報》分析,胡錦濤一直沒法掌控全部的常委,就是因為江澤民的勢力始終存在,江澤民幫助習近平在十七大時進入政治局常委,票數超越李克強,但習近平仍是各個派系妥協下產生的人選,令計劃辭去中央辦公廳主任,某種程度是胡錦濤向習近平表達善意的方式,是一種政治上的交換。
范世平相信習近平上台後,將在派系之間採取平衡的作法,雖然習近平可說是一個共主的角色,畢竟習近平不是毛澤東,具有一搥定音的能力,但在任何事都要派系妥協的情況下,政策的產生勢必會比較保守,而任何妥協、保守下的產物,就不能期待他有大破大立的可能,政治改革也是,另一方面,如果做得太明顯,也會顯示出胡溫任內沒有作為。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2012年10月出訪中國大陸(中央社)

鄧小平要改革,就說明前面革命錯了


《明鏡月刊》記者 高伐林整理


10月上旬在紐約舉辦的“胡趙精神與中國憲政轉型國際研討會”,60餘位來自中國、美國、歐洲的學者出席研討會,美、英、法多家媒體與會採訪,30多位學者在會上發了言。現根據錄音,整理摘錄部分學者的發言內容。


胡平(旅美學者):





中共60年的歷史,前30年,以革命的名義,消滅人民的私產,變成所謂人民的公產;後30年,以改革的名義,將人民的公產變成少數官員的私產。兩件相反的壞事,一個政黨在不到60年的時間裏全都做了!沒有前一段,也就沒有後一段。東亞模式的那些國家,他們做的是後面的故事;像蘇聯和東歐,他有前面的故事。

而中共的合法性,不管是從哪個角度說,都是站不住的。鄧小平講得很清楚,改革就是“第二次革命”,革什麼命?就是革自己的命。鄧小平是唯一的這樣一位改革家,別的改革家,都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他們進入政界時,那個制度是現行的,他們改變一個既定的制度。而鄧小平是第一代,這個制度就是他參與建立起來的,他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些事,我們可能想得不很清楚,他自己心裏一定是非常清楚的,他要改的,就是他自己前半生全力以赴做的事情。他要改革,就說明前面革命錯了,革命對的話,就用不著改革。他的犯罪感一定非常強烈:用暴力的方式推翻國民黨,搞土改、改造工商業……你現在要改革,就說明你當時搞的鬥地主、鬥資本家,毫無意義了嘛。

 
 鄧小平要改革,就說明前面革命錯了。

傅高義寫《鄧小平傳》,對前半生當革命家那一段寫得非常簡單,但是可以看出來,鄧小平在中共領導人當中,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中,鬥資本家、搞反右,他都是做得非常狠的。他搞土改,比葉劍英在廣東搞得更狠。他當然意識到,他是犯了非常嚴重的罪,他也肯定知道,這麼改下去,共產主義肯定沒有立足之地。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他在改革之初就反覆強調,要“兩手都要硬”,因為他知道,改革每推進一步,都是對共產黨合法性的否定;這也就是為什麼東歐國家的改革,會走上自由民主道路的同樣原因。因為他們進行改革,哪怕只是經濟上的改革,他們不可能不意識到,他們要改的東西,就是他們原來革命要建立的東西;他們要恢復的東西,就是他們原來要打倒的東西。這樣一來,他們的革命就完全站不住了,建立在革命之上的包括共產黨一黨統治,也完全站不住腳。

有位法國學者說到東歐的民主運動為什麼沒有遭到當局鎮壓——他們無法說服自己對反對者扣動扳機!1989年中共上層有那麼多人反對鎮壓,也是出於同樣的道理。胡、趙就是這樣,在我們看來,他們思想中有很多很多我們不能接受的東西,但是他們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胡耀邦反對抓人,趙紫陽在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在1989年中也一直反對整人,他們反感和拒絕政治迫害。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只要你不搞政治迫害,一黨專制頃刻間就會瓦解,只要你不去抓人,自然就會出現多黨制!

鄧小平在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時候,始終強調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鬥爭,在“六四”鎮壓前後,他都強調鎮壓的必要性,稱關係到要社會主義還是要資本主義,他很清楚,如果不講“姓社姓資”,就沒有鎮壓的理由。可是到了1992年,他南巡時反倒告訴大家,不要問“姓社姓資”了!如果不問,那你原來的鎮壓作何解釋?以前一定要講“姓社姓資”,在改革之前要加“社會主義”定語,無非是為了掩人耳目,自欺欺人,給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做一種掩飾,事到如今,槍都開了,人都殺了,還有什麼合法性可言,所以這個時候,他反而顧忌更少了,可以不再講“姓社姓資”,就有了1992年之後中國經濟的大發展,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車,也導致了權貴私有化。

開始高層還有些人覺得對腐敗要有所遏止,很快就認識到,腐敗對他們來說是必須的,腐敗是投名狀,只有腐敗才能把黨凝結起來,把這些人攏到一起。所以中國取得的成就,並沒有讓他們增強自信心,使他們變得更開明、更開放,相反使他們變得更保守。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的頒獎詞,前面一大段是談中國的成就,他們的用意就是,你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得這麼好,為什麼不在人權方面再進步呢?西方國家都是想鼓勵中國:現在如果中國選舉,一定是共產黨獲勝,那麼你們共產黨為什麼不幹呢?中共當然不這麼想,他們想的就是,今天我們這麼“好”,就是因為我們“壞”!如果我們不這麼“壞”了,那就不會“好”了!(衆笑)(《明鏡月刊》34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淞滬抗戰英雄不能得到公正評價,背後應有隱情


《新史記》王東平



六、奇怪現象背後應有隱情

吳軍長犧牲時,才43歲,原應敘功(一般軍銜晉陞,則為上將),卻蒙冤45年。其中必有重大隱情。

賀奎謂蔣有意消滅東北軍,由於西安事變打亂了蔣要統一中國,對日備戰,但外交上低姿態,希望可能的日俄戰爭以避戰禍的全盤計劃。蔣要改造東北軍是必然的,也必然要爭取東北軍的主要將領和士兵。

67 軍是東北軍的主力,西安事變前為剿共主力。1936年4月,軍長王以哲和副軍長吳克仁參加過張學良和周恩來的洛川秘密會晤,吳並受命向紅軍供應軍火、通訊 器材和糧食等。蔣於36年曾命令以軍法懲辦王以哲,後因西安事變“聯共抗日”而作罷。王以哲遇刺後,67軍調駐河南,由4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兵員未減), 仍委吳為軍長。七七事變,67軍轉戰於華北,卻敵有功,屢受軍委嘉獎。蔣並批准吳南下抗日的請求,吳在36年隨張副學良參加抗日同志會(中共劉瀾濤組 織)。蔣應知道吳以往行動是執行張學良命令,何致於要消滅67軍?
對於67軍真正拼命抗日,張學良是看不慣的,在其晚年則明白講過:“別有用心的傢伙”則包括宣佈歸順中央的53軍、57軍、67軍等。(注65)

但有一些尚不清晰的情節,好像顯示了,吳參與了將張學良從軟禁中搶救出來的策劃,這應是老蔣不能容忍的。


中國軍人雖敗猶榮。

(1)1937 年春初,參加在南京舉行的軍長會議後,吳堅請去奉化看望軟禁中的老長官張學良。吳見張後發表談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團結抗日”的講話。(兩人私下還談了 什麼,就無人知曉了。為了奪回日佔的家鄉,把希望寄託於少帥,相信張會堅決抗日,自然為張被扣抱不平而圖改變)。不久,3月份,航校副校長沈克昌(注 66)邀集東北籍學員等200餘人,趁大型客車去雪竇寺春遊(張被秘密軟禁在中國旅行社的招待所,警衛不多)突然湧入中國旅行社的招待所要求見張學良,沈 建議張同車返筧橋,而後駕機赴香港——張的座機被扣於筧橋機場,沈在修整,卻謊報機已損毀——張未同意。以後,拘張處加強了警衛,並審問沈克昌,沈是如何 知道關張的秘密地點及防衛看守人員規模的?吳克仁當為最大嫌疑。

(2)陳旭初,東北籍,和吳克仁一樣都曾派到日本學 習炮科,都曾任東北軍炮兵軍官,自然二人十分熟悉。30年代,陳在東北軍中掌握情報工作,張學良被拘後,兩人談過“救張”的事。陳曾以旅遊之名到雪竇山一 帶遊蕩,研究地形。後來陳到南京見戴笠,可能希望通過戴更掌握拘張的詳情,而戴欲借戰爭情況組織特務武裝。當時戴已得9月4日南京方面電報,要戴和杜月笙 合作,一個月內組織萬人的武裝,投入淞滬抗戰,以後建成“軍委會蘇浙別動隊”(注67)。戴需既懂特工又懂軍事的人才,與陳一拍即合,陳加入軍統。至於張 學良,在沈克昌事件後,已加強警戒,並於10月份轉移至黃山,自然無從劫救。

(3)1937年11月,賀奎將吳克仁犧牲的消息轉告吳夫人任毓周,悲傷是自然的。但吳夫人卻在幾天內突然攜幼女去香港,不辭而別,使眾軍官不解(注59),也許另有隱情,也許知道些什麼,預感到什麼吧。

如吳果然參加救張密謀,戴笠會從沈案和陳處察覺,定然密報。而以後軍委“據敵方情報:某某投敵”是有因或誣陷,就難考察了。因事涉密謀,尚難深究。

這些情況,必然匯報到老蔣那裏,匯報者是否為邀功而添油加醬就不得而知。蔣知吳是自己請率軍求南下參加上海戰場的,會不會懷疑其要求南下之動機?如果吳克仁未在11月初遇難,因這些牽涉也難保不會受到詰問審訊。

——當時這些內情鮮為人知,更是以真相難辨,但吳軍長一心抗日,奮力殺敵是肯定的!


【本文整理者贅言】

近讀《劫蔣者之夢》(明鏡出版社),撥開迷霧,是力作。不過對“雜牌軍”過於貶低,似為瑕疵。抗日戰場上很多英勇事跡是原來雜牌軍創造的。如劉雨卿率部在大場七日,雖九死一生,卻殺敵數千。


注釋

65 陳守中《劫蔣者之夢》,明鏡出版社,192頁。

66 沈克昌,山東青島人。1935年空軍少校,37年為主管訓練的中央航校副校長。1937年1月,蔣將張學良從南京轉到溪口雪竇寺關押,張的專機放在筧橋機 場。蔣曾查問此機情況,馮答以航器已壞搪塞,暗中維修。3月中旬,馮邀二百餘學員去雪竇寺春遊,強見關在中國旅行社招待所而戒衛人員甚少的張學良,勸張同 去筧橋駕機去香港,張未允(《團結報》896期,《人民日報》1988年7月10日)。以後沈受審查招供。據青島人物志,烈士名錄中有沈克昌。

67 陳旭初,東北籍。原在東北講武堂炮兵科畢業,後被張學良送日本炮兵學校學習,曾任炮兵教導隊長,炮兵團團長等,後在武昌行營西北剿總為第二科科長,是張學 良親信的特務頭子,1937年加入軍統。據陳晚年回憶,他曾和吳克仁研究過“放牛計劃”(張學良屬牛)。(《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菲律宾支持日本扩军以抗衡中国

Japan's main opposition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LDP) leader Shinzo Abe (L) speaks against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Yoshihiko Noda (centre on R) at a parliamentary debate in Tokyo November 14, 2012. Under pressure to keep a promise made months ago, Noda said on Wednesday he would dissolve the lower house on Friday for a snap election next month, which his party looks certain to lose. REUTERS/Kim Kyung-Hoon (JAPAN - Tags: POLITICS ELECTIONS) 
安倍晋三:当选后将修宪扩军

菲律宾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使自卫队成为正规的军事力量,以抗衡日益强大的中国。与此同时,中国海监船在东海和南海争议海域附近加强巡逻,在邻国引起担忧和争议。

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Albert del Rosario)表示强烈支持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重新恢复正常军备,以作为制衡中国的力量。

"我们正在本地区寻求平衡因素,而日本可以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力量。"在《金融时报》周一发表的这篇采访中他提到了南中海海域日益紧张的局势,而中国对几乎整个海域及相关岛屿提出主权要求。

"军事强大的日本符合菲律宾利益"

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赫尔南德兹(Raul Hernandez)也证实了马尼拉政府的这一观点,即日本应该对其军事装备升级,从原本仅具备自卫性质的国防力量转化成为常规的军事力量,以使其在该地区获得更多行动自由。

"罗萨里奥外长说,日本的强大符合我们的利益。"赫尔南德兹告诉法新社记者。

 1941年12月起,日本曾经一度占领菲律宾超过三年之久。在占领期间,被怀疑是游击队成员的菲律宾人被日军施以酷刑或者被处死,一些当地妇女被迫充当军妓。据历史学者称,这场日本侵略战争导致至少100万菲律宾平民死亡。

《金融时报》发表对罗萨里奥的这篇采访,时值日本大选即将开始之际,反对党领袖安倍晋三已经表示,如果自己能够当选首相,将修改和平宪法。

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大部分海域宣称拥有主权,其中一部分水域距离邻国的海岸线更近。这些海域的海底被认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除了中国之外,包括菲律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和台湾也都对该海域部分提出主权要求。

今年4月,中国和菲律宾的舰船在黄岩岛(菲称斯卡伯勒浅滩)附近长时间对峙,导致南中国海局势剑拔弩张。自此之后,中国和菲律宾、越南等邻国不断地因为主权争议而出现各种争吵乃至摩擦。

中国在主权争议中的强硬做法引起不满

12月3日,越南国家石油公司人士称,该公司探测船11月底在越南附近的南海海域遭到中国船只"骚扰",探测缆线被损坏。印度海军总司令乔什称,中国海军实力的强大是南中国海紧张局势的"最主要忧虑"。据法新社12月9日报道,越南警方强行驱散了多个针对中国的抗议活动。据示威者称,一个由大约200人组成的游行队伍在首都河内前往中国大使馆的行进过程中被拦截。大约20名抗议者被逮捕。目击者还表示,警方在胡志明市也驱散了一个抗议中国的集会活动。

 与此同时,中国与日本在东海海域也因为主权争议而关系紧张。据日本《产经新闻》12月7日报道称,经过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确认,近期负责在尖阁列岛(中称钓鱼岛)海域巡航的中国4艘海监船,于北京时间7日相继进入该岛12海里区域。报道称,这是中方公务船自9月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后第14次"入侵日本领海"。

路透社12月10日发表综合报道,分析了中国允许海南省政府派遣海监船在南中国海存在争议海域巡逻,并对于从事"非法活动"的外国船只采取制止行动的新举动。报道指出,当国际社会聚焦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期待其领导层更加成熟的同时,这样不透明的、杂乱无章的外交手段,却观察者造成更多困惑,也使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综合报道:雨涵

责编:石涛

德国之声中文网

“言论自由”和“刘晓波”缠绕今天领奖的莫言

莫言与妻子杜勤兰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斯德哥尔摩2012年12月10日
莫言与妻子杜勤兰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斯德哥尔摩2012年12月10日


作者 法广

今天12月10日既是世界人权日,也是诺贝尔和平奖与文学奖分别发奖的日子。这对受到争议的来自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形成挑战,言论自由的话题一直缠绕着莫言。

前往瑞典领奖的莫言已经在12月7日上周五在瑞典文学院举行文学讲座,这是诺贝尔颁奖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莫言的讲演题为《讲故事的人》,他强调通过讲故事来叙说普遍人性的理念。

由于莫言获奖引发的争议和中国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仍然在狱中,言论自由的话题一直缠绕着莫言。除了正式的记者会以外,莫言明确表示此行不接受任何媒体的专门采访。莫言在瑞典将同华人举行两场庆祝活动,一些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可能因为曾经追问刘晓波问题而不被允许参加。

在12月6日的记者会上,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说,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际,包括134名诺奖获得者在内约300人向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发联署信,要求释放刘晓波。他对此如何看。莫言回答说,“我一贯喜欢独来独往,逼我表态,我不会表态,这是我几十年的一贯态度。”

不过莫言以他自己的方式谈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他说:“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需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莫言领奖:孟煌雪地裸奔 廖亦武长歌当哭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12月10号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包括中国作家莫言在内的9名诺奖获得者从瑞典国王手中获颁获奖证书以及奖金。与此同时,在音乐厅外面,中国艺术家孟煌在雪地上进行裸奔,作为“空椅子”行为艺术的一部分,敦促莫言将空椅子转交被监禁的另一位诺奖得主刘晓波。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国歌<国王之歌>中拉开帷幕. 瑞典皇家成员以及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主席台上就座. 随后,诺贝尔基金会董事会主席马库斯•斯托屈发表讲话.然后,以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的顺序依次颁奖,现场乐队演奏西方古典乐曲穿插其中。

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在颁发文学奖之前致辞。瓦斯特伯格介绍莫言时说,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

随后,莫言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手里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120万美元的奖金支票。

莫言领奖后,乐队开始演奏卡尔•尼尔森的阿拉丁组曲第四曲《中国舞曲》。

莫言没有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讲话,但是他会在其后的宴会上有5分钟的讲话。

就在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时候,在外面,却有一番不同的景象。中国旅居德国的艺术家孟煌在音乐厅外面的雪地上裸奔,成为他”空椅子”行为艺术的一部分,以敦促莫言将一把椅子带回中国,交给中国另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目前正在狱中服刑的刘晓波。

与他一同来到斯德哥尔摩的中国异见作家廖亦武身穿衣服与孟煌一起奔跑。跑出去不远,就被警察拦截,并被带到警车上。 到记者发稿时, 他们仍没有从警察局出来。

在当天早些时候, 孟煌接受我的采访时说, 他这次专门到瑞典, 就是为了查询他12月特快专递寄给诺贝尔委员会的一把空椅子。孟煌说,空椅子的灵感来自2010年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因为在狱中无法出席颁奖典礼,挪威诺贝尔和平奖主办方就在颁奖典礼上,以一把空椅子代表刘晓波。

去年3月份,孟煌曾经给在辽宁锦州监狱服刑的刘晓波寄去一把椅子,但是,椅子寄到中国后,就不见了踪影。所以,这次给瑞典诺贝尔委员会是他第二次寄椅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诺贝尔委员会收到任何讯息。

在和孟煌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外抗议奔跑之前, 廖亦武也在音乐厅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举行演唱和演奏, 以表示对莫言获奖的抗议:

廖亦武唱的是《黄河的水干了》。歌词大意是:黄河的水干了,妈妈的泪干了;黄河的泪干了,妈妈的乳房干了。

廖亦武在莫言获奖后不久,曾发表公开信,批评瑞典文学院授予文学奖给莫言。廖亦武在当天早些时候接受我的采访时说,莫言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他不是一个好作家,也不会转交椅子:

在10号的宴会结束后,11号所有的诺贝尔奖得主将出席瑞典国王在王宫举办的宴会,以接受皇家对他们的祝贺。在皇家宴会结束后,诺贝尔颁奖周持续一个星期的活动将告结束。

这一星期,莫言在多个公开场合,回答记者、高校学生学者以及观众的提问。由于他获奖所引发的政治争议问题如影随形,紧跟莫言。莫言就这些问题,比如就刘晓波被监禁的问题,中国言论自由的问题,以及外界对他的批评等方面的回答,引起他的批评者的不满。孟煌的裸奔和廖亦武的歌声将这一不满推向高潮。


自由亚洲电台申铧斯德哥尔摩报道。

中國社交網站聚焦莫言獲諾貝爾獎

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2月10日晚間,中國作家莫言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手裏接過了諾貝爾獎證書、獎章和獎金支票,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作家。

有關莫言的話題近日來一直是中國各社交網站的熱門話題,莫言獲獎也成為眾多網友評論的焦點。

文學的里程碑

很多網友從文學的角度慶祝莫言的得獎,並認為這對中國文學具有重要意義。

中央電視台記者夏蒙在微博上寫道:從《透明的紅蘿蔔》開始,就關注莫言。莫言得獎,或許還應該感謝加西亞·馬爾克斯。他早期小說深受拉美」爆炸文學「的影響,或許還有福克納的影子。但他最 終選擇了自己的敘述方式,更重要的是,他始終堅實地立足於自己故鄉那塊土地上,用心靈在寫作,對人性深處的幽暗具有極強的洞察力。

朱貴升: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對中國文學的承認,是對中國文學向世界挺進的前鋒,莫言是最受中國人民愛戴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很大一部分人喜歡的作家,中國作家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對中國作家創作優秀作品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也對業餘作者創作作品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讓中國文學更上-層樓,使中國文學大發展,大繁榮。

我是風啊1888 Shanghai: 莫言得獎,全民真高興。語文課本也很高興,因為從來沒有用過莫言的文字,這一下要讓學生讀一讀了。

菲韻斯克FeIix:莫要在莫言得獎時才重拾屬於中國文學的力量,我們應努力去發現與鼓勵,來自我們身邊的正能量。

質疑

但同時,也有網友對莫言得獎的背後原因提出質疑,甚至有人認為莫言得獎是對中國的侮辱。

cxzj:瑞典文學院給莫言的頒獎辭基本上把莫言定位在一個「反華作家」上了,這個定位也沒什麼大錯,莫言通過其作品對1949年以後「新中國」的批判性比多數異議人士更有深度。

春bu暖花也開:莫言的授獎詞中有一句話」揭示人類存在的極端陰暗面「,莫言的作品描寫的是中國,諾獎看來就是看上了他作品的極端」陰暗「面,而這種極端」陰暗面「卻發生在中國,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講,莫言得獎是對中國的污辱。

此情匆忙 HK:陳忠實描摹白鹿原上,荒火連天,宗祠是冷淡的,性愛是熱情的,白嘉軒是理性的。張藝謀還原了莫言的信念,紅得要命的高粱地,性拯救了一場不合時宜的婚姻。我想,諾貝爾豎起的文學豐碑,並不亞於封建制度難以逾越的宗祠名分,白嘉軒的宗祠被砸碎了,而諾貝爾文學獎卻高高在上。

政治

莫言在斯德哥爾摩迴避不談政治問題的態度令很多網民對他感到不滿。

嚴立真: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莫言的表演有一種快感!中國人的劣根性:殘忍、貪婪、怯弱。

李天天 litiantian:瑞典給莫言的授獎辭寫的真不錯,看了以後我原諒了莫言的奴性言行。畢竟他功大於過。那授獎辭真是給了黨一個大耳光。

莫言得獎之際,旅居德國的中國作家廖義武與藝術家孟煌在場外舉行抗議,孟煌更以裸奔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孟煌還對記者表示,他給莫言寄了一把椅子,希望他將這象徵劉曉波無法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椅子帶回中國。

對此,網友YaxueCao評論說:我笑了一個下午。之前他們已經分別接受了電視採訪,說明了來意(椅子),裸奔又上了晚間電視,我覺得兩人這趟沒白去,把瑞典人的注意力固定在了椅子上:椅子!椅子!椅子!椅子就是對莫言最好的政治批評與文學批評。椅子便是一切。

BBC中文網


學者:中國不民主 台灣民眾感受差

台灣學者今天在台北會談中舉台灣民調不如中國大陸期待,主因是大陸不正視現實、不民主和不棄武力犯台;但大陸學者認為台灣民調夾雜政黨操作,與台灣民眾實際感受可能有差。

兩岸統合學會舉辦「台北會談: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研討會,多位學者討論兩岸互信問題。

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童振源舉陸委會民意調查表示,馬總統執政4年來,台灣民眾的台灣認同增加指數遠比陳水扁執政時還要快速,且台灣人支持獨立與反對統一的比例也增加。

這與大陸方面期待透過對台「讓利」增加「統一」基礎,出現很大落差。

有上述民調結果,童振源認為,兩岸的根本問題在於大陸不願意面對中華民國存在,及兩岸互不隸屬與分立分治的政治現實,企圖以武力威脅中華民國,使兩岸和平發展虛有其表。

童振源呼籲,大陸應坦率承認兩岸政治現實,放棄對台灣的國際圍堵與軍事威脅,並盡速推動大陸的社會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縮小兩岸差異才有認同與信任。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暨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巫永平指,有關兩岸關係的民調數字沒有問題,但要看如何解讀,且有些影響因素被忽略,包括台灣有些政黨、媒體不斷向民眾灌輸兩岸經濟交往愈多,貧富差愈大的想法,也會使台灣民眾的實際感受與看法脫節。

巫永平說,兩岸關係的改變要長期來看,過去兩岸活在虛幻的敵意中,要待雙方心理變化,需要較長的時間。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劉相平則在會上發言表示,台灣若期待未來大陸自由化、民主化後,兩岸關係只好不壞,恐忽略大陸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若激烈民族主義情緒遭政客煽動,屆時台灣的困境可能會更大。1011211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11日電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2月10日)

2012年12月10日《明镜郵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