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克林頓警告網絡公司勿協助強權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08/12/2011)
克林頓敦促私營公司「擁抱其保護網絡自由的角色」。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警告說,互聯網公司應避免向試圖鎮壓民主抗議的中東獨裁政權提供「打壓工具」。
克林頓敦促私營公司「擁抱其保護網絡自由的角色」,確保普通民眾和政治活動人士得到保護。
克林頓在海牙互聯網會議上發表講話表示,有些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正被用於打壓異己,但她的講話沒有點名是哪家公司。

網絡自由

她表示,有些公司將有關異見人士的敏感資料交給有關政府,或關閉某些參與政治辯論人士的社交網絡帳號。
由美國谷歌公司贊助召開的這次海牙互聯網會議有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非政府組織、政府代表、以及網絡活動人士和博主參加。
克林頓說,她希望就網絡自由捍衛者所面臨的挑戰與與會者展開討論。
她指出,互聯網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私營公司應擁抱其保護網絡自由的角色。
克林頓表示,當互聯網公司將網絡監視設備出售給敘利亞、伊朗或以前的卡扎菲政權的時候,毫無疑問,這些設備會被用於侵犯人權。
在中東爆發的茉利花革命中,政治活動人士利用臉書、推特和其它社交網絡工具組織反政府示威和集會,抗議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伊朗總統艾哈邁賈內德和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統治。

提出法案

克林頓還警告說,有關國家政府對網絡的控制會進一步限制網民的自由。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史密斯星期四已在國會提出「全球在線自由法案」。
該法案要求在美國證交所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向美國監管機構公布它們在收集和共享個人信息資料方面的作法,包括取消有關服務內容時通知用戶的作法。
史密斯表示,該法案不僅對美國公司適用,而且對越來越多在美國上市的外國科技公司適用,包括很多中國網絡公司,它們很快就得向美國證交委匯報相關情況。BBC

美国热点:州长卖官被判重刑

VOA记者: 王南前伊利诺伊州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因腐败罪被判14年监禁后和妻子回家时向人群挥手致意。(12月7日)

图片来源: AP
前伊利诺伊州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因腐败罪被判14年监禁后和妻子回家时向人群挥手致意。(12月7日)
12月8日星期四,前伊利诺伊州长罗德·布拉戈耶维奇在家中开始了凄凉的倒数计时。到了明年2月16日,布拉戈耶维奇就要到联邦监狱报到去了。

布拉戈耶维奇因为被控政治腐败包括卖官鬻爵而被起诉,并于今年6月被判罪名成立。12月7日,法官宣布判处他14年监禁,并苛以两万美元罚款。

身为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州长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的地位相当高,总统候选人常常就是州长或参议员出身。民主党籍的布拉戈耶维奇两度当选州长,竟在任上被抓,如今又被判如此重刑,这个大贪官,到底有多贪呢?

*以权谋私 幕后交易被联邦特工录音*

根据指控,布拉戈耶维奇利用州长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最著名的丑闻就是出售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空出来的参议员职位。

奥巴马当选总统前是代表伊利诺伊州的联邦参议员。他的职位空缺后,按照州法,在下届选举到来之前,继任参议员由州长全权任命。检察官说,布拉戈耶维奇希望用参议员职位换取好处,比如,他愿意任命奥巴马班底喜欢的人选,做为交换,由奥巴马任命他担任内阁部长或驻外大使;或者,他愿意任命一个工会中意的人选,而他到与工会有关的组织担任年薪30万美元的领导职位;他开出的条件还包括: 给他妻子安排个公司董事;或者为他的竞选捐款。据说他考虑了好几个候选人,要看看谁给的好处多。

布拉戈耶维奇曾在电话里夹杂着脏话说,“这可是个值钱职位,金光闪闪,我不能白白送出去!”

他的这些电话交谈被早就盯上他的联邦调查局特工录了音,成为呈堂铁证。

*插标卖官 超越政治交易底线*

有人说,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民选官员任命亲信以及政治人物之间做政治交易其实都是“政治惯例”。不过,联邦检察官帕特里克·费兹杰拉德说,布拉戈耶维奇的腐败程度“令人震惊”,他简直就是把参议员职位插标待售,而且像急着要完成销售定额的推销员一样亲自叫卖。检察官说,布拉戈耶维奇使政治沦落到了“新的最低点”,他不仅犯下政治腐败罪行,而且是“疯狂犯罪”。

布拉戈耶维奇还被指控要求《芝加哥论坛报》开除胆敢批评州长的社论组成员,他提出的交换条件是: 州政府可以帮助报社母公司卖掉旗下拥有的一家体育场。他还被控利用安排州政府工作或批发州政府合同等手段为自己和家人以及自己的竞选谋取好处。

*给被告贪官充分辩护机会*

身为州长的布拉戈耶维奇在2008年12月9日清晨从家中被联调局特工逮捕。他的办公室主任也同时在家中被捕。布拉戈耶维奇随后交保获释,在媒体四处露面,声称自己无辜。

2009年1月,因布拉戈叶维奇拒不辞职,州议会对他进行弹劾,将其罢免。2009年4月,一个联邦大陪审团对他提出了起诉。

美国社会和法庭给一名被告充分的辩护机会。失去官位的布拉戈耶维奇一方面请律师在法庭为自己辩护,一方面在媒体亲自亮相。他参加电视真人秀,还出书为粉丝们签名。

检方经过两次审判才把布拉戈耶维奇搬倒。2010年8月,第一次审判的陪审团宣布,对布拉戈耶维奇的24项控罪中,只有1项、也就是对联邦调查局说谎成立,其余指控因陪审员无法达成一致而流审。这对检方来说是一大挫折,但联邦检察官立刻宣布重新起诉。

2011年6月,第二次审判的陪审团裁决,在所控20项罪行中有17项成立,其中有关出售参议员席位的罪名均告成立。

布拉戈耶维奇交保在家听候量刑判决。

*州长犯法 伤害社会*

在法官12月7日在芝加哥的法庭宣布量刑裁决之前,布拉戈耶维奇进行了最后的求情。他终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说自己对不起伊利诺伊人民。然而,法官詹姆斯·扎格尔在宣判时说,他承认错误固然可嘉,在州长任上也为本州民众做过好事,但这些并不足以减轻他的罪行。

扎格尔法官说:“当做坏事的人是州长的时候,维系伊利诺伊的纤维就被撕破并变形了,修补起来决非易事。”
伊利诺伊州高官腐败颇有历史。布拉戈叶维奇是三十多年来第四位因腐败入狱的州长。
布拉戈耶维奇被判有罪后和妻子出庭参加一次有关保释金的听证。(2011年7月)
AP
布拉戈耶维奇被判有罪后和妻子出庭参加一次有关保释金的听证。(2011年7月)
布拉戈耶维奇的父母都是塞尔维亚移民。他出身贫寒,从小吃苦,擦过皮鞋,送过皮萨饼,在屠宰场打过工,在餐馆洗过盘子。他大学本科主修历史,后来得到法学博士学位。他担任过检察官,然后参选从政,先后当选过州众议院和联邦众议院的议员,并在2002年的州长选举中获胜。他竞选时曾打出反腐旗号,誓言要带来清明的政治,最后自己也因腐败而身败名裂。
*执手相看泪眼 留恋处狱卒催发 *

布拉戈耶维奇妻子帕蒂的父亲是芝加哥资深市议员。布拉戈耶维奇当年成功步入政坛,据说曾得到岳父的鼎力相助。帕蒂在法庭听到14年的宣判后,倒在了丈夫的怀抱中,布拉戈耶维奇为妻子抹去了脸上的泪水。走出法庭后,布拉戈叶维奇对围上来的记者说,他和妻子要回家跟女儿谈话。布拉戈耶维奇夫妇有两个女儿,艾米今年15岁,安妮只有8岁。

12月10日是布拉戈耶维奇55岁的生日。他还有70余天的时间和妻女话别,与家人渡过一个圣诞节和新年,料理一些私人财务,然后就要踏进监狱大门了。

布拉戈耶维奇卖官未成反吃官司,家庭经济遭到重创。据美联社报导,夫妻两人已经在卖自己的房子了。

这位前州长犯的是“重罪”(felony)。按照联邦法律规定,重罪犯必须服满所判刑期的至少85%。这也就说,布拉戈耶维奇要在铁窗下渡过将近12载,才有资格申请出狱。

预计布拉戈叶维奇会提出上诉,即使如此,他也要先进监狱,在狱中听候上诉结果。

中国特警在拉萨附近村庄逮捕藏人过程

美国之音


总部在印度达兰萨拉的西藏网络电视台-Tibet Online TV获得一段录像,显示中国特警到西藏首府拉萨附近一个叫夺底乡的村庄逮捕被怀疑参加了2008年3.14事件的西藏人。


据人权组织分析,录像拍摄的事件大约在2008年4月;可能是由警方人员自己拍摄。

这段22分钟的录像显示大批荷枪实弹的特警进入夺底乡,用步话机互相联系,敲门进入民宅抓捕嫌疑人、押上警车的过程。
请看视频:

官员情妇上网曝光暧昧短信




    近日,有网友在华声论坛等社区爆料,称青岛市四方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某包养情妇,在情妇两次流产绝孕后将其抛弃。网帖照片公布了两人不堪入目的手机短信对话,引发众多网友围观。
  网帖
  官员淫秽短信遭曝光
    12月5日起,华声论坛、天涯等社区先后出现一条名为《青岛四方区政府李某“香艳短信门”内容大胆放肆》的网帖,吸引众多网友围观。据发帖人描述,该网帖系官员情妇自曝,其目的是将背叛自己的官员绳之以法。
    网帖曝光不少不堪入目的短信对话,短信发送者的电话号码显示也十分清晰。发帖人称,事件主角是青岛市四方区政府分管建设开发的领导李某。
  事因
  情妇自称流产绝孕遭弃
    12月6日上午,记者与事件女主角杨菏(化名)取得联系。杨菏承认曝光李某的网帖系自己委托朋友发布,并直言发帖目的就是“让他赔偿自己的损失,还自己一个公道”。
    杨菏于2009年年初与时任青岛市四方区开发建设局局长的李某走到一起。杨菏透露,李某曾利用职务之便,“介绍土石方工程给自己,并帮助自己所在地产公司违法协调人防面积,减少上千万元的成本”。
    2010年4月和7月,杨菏先后做了两次流产手术,并因此患上不孕不育症。令杨菏没想到的是,“答应只爱自己一个人”的李某选择了抛弃自己,“连基本医药费都不愿支付”。更让杨菏头疼的是,李某妻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后,于今年10月以来,数次到自己的单位和家里大吵大闹,将“自己的正常生活完全破坏掉”。忍受不了这种生活的杨菏,决定将事情彻底曝光。
  核实
  男方拒绝回应此事
    12月6日下午,记者在青岛市四方区政府网的《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0年防汛工作的通知》中找到李某的电话号码,与网帖发布的电话号码一致。
    四方区开发建设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网帖号码为李某以前的号码,但表示“李某已于今年3月调任青岛市四方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随后,记者致电青岛市四方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接电话了解情况后,要求记者“配合点,不要再打电话”并挂断电话。
    自12月6日上午起,记者不断拨打李某的办公电话和两个私人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17时26分,李某主动拨打华声在线采访中心电话,但未就网帖内容和情妇指责作出回应。据《现代快报》

中國南極考察站直升機失事

中國南極考察隊的一家直升飛機星期四(12月8日)夜間在南極冰上失事墜落。
這架名為「雪鷹」號的直升機是在完成物資運輸任務的返航途中失控墜毀的。
飛機上的兩名飛行員均脫險,其中有一人受輕度擦傷。
「雪鷹」號是俄羅斯生產地額重型直升機,2009年開始服役。BBC

美國對抗中國的成本越來越高

明鏡記者范方華/遲了將近6個月後,美國國防部8月底終於公布一年一度的《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特別關切了中國海軍發展情況,顯示出北京將海洋主權視為通往強國的路途之一,但此情況也愈發威脅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部屬。未來中國與美國間將有更多衝突,抑或更全面地合作,還有待觀察。


美方撰寫報告時更謹慎


美方應預料到報告一出勢將引發北京的不滿,因此在推出2011年的報告時做了些淡化衝突的處理。2010年的中美關係因為西太平洋的軍演而緊繃多時,當年開始,報告的名稱已由往年的《中國軍力報告》改為《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2011年仍沿用此名稱。


2010五角大廈的軍力報告以較委婉的形式出台,已經有著安撫意味。美國智庫卡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國防與外交政策研究副總裁卡本特(Ted Galen Carpenter)在接受《明鏡》專訪時指出,之前的報告標題都顯得較有對抗性、較負面,因此更動名稱也是外交策略之一,避免中美間的不快。2010的報告僅在一些部分強調的輕重有變化,不過比起以往,尤其是比起2006年可能由反感中國的新保守主義者撰寫的報告來看,2010年的報告顯得“比較有分寸”。


除了名稱改動外,出台時間也推遲多月。此份報告為每年呈交國會的一份報告,根據美國2000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規定,中國軍力評估報告每年提出的時間不得晚於31日,但此報告2010年已經拖延至816日才提出,2011年同樣推遲到824日才公布,引起國會議員的不滿。


報告推出前兩日,美國副總統白登才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美國也傳出確定不對台灣售出F-16C/D戰鬥機,因此時間點引發各方關注。不過薛邁龍強調,此報告的公布時機沒有政治意涵,也沒有“陰謀論”在其中。


羅伊對《明鏡》分析,美國政府確實致力不讓此份報告造成太過負面的影響,報告秉持的原則是:“如果你將中國視為敵人,你就會讓中國成為真正的敵人。”至於報告延遲推出,可能與政府內部觀點分歧有關。


這份報告必須獲得美國各政府機構的認可,這些機構擁有各式各樣的觀點,因此報告如何撰寫費思量,這可能是它推遲公布的原因。而推遲了數月之久,可能反映出各方對於報告內容有更多的爭論,甚至更多的反對,這可說是預料中的事,畢竟中國在2010年表現出不尋常的企圖心,會讓美國政府內更多人要求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因此在分析中國軍力時,這些人也不希望表現得太友善。不過報告顯示,致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一派仍舊比較強勢。”羅伊說。


貝克則認為,此份報告反映出更客觀看待中國軍力發展的角度。貝克對《明鏡》指出,2011年的報告和上一年的相比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更加突顯出網路安全和海軍現代化兩個部分,“但整個內容看下來,包括報告的標題做了更動,都是報告撰寫者試圖讓2011年與2010年的報告具有一貫性,並在正面與負面的評價中找一個平衡點,以更客觀的角度評價中國的軍力和安全發展。”


不過,即使報告更改了名稱,中國仍有諸多抱怨。貝克相信,報告撰寫者確實想取得一個平衡點,但事實是,中國的軍事發展明顯帶來了疑慮,而讓中國的發展看起來比較令人擔心,或許是五角大樓分析家必須做的事。


即使美方的報告令中方感到不快,但畢竟報告只是美國國防部為了順應美國國會的要求所提出,實際進行外交行動的為白宮。一般認為,美國鞏固亞太地區勢力的策略是避免衝突,在美國經濟仍待復甦,中國又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情況下,認為美國欲拉攏、討好中國的也大有人在


羅伊對《明鏡》解釋,抱持美國試圖討好中國觀點的,很多是中國人,但美國人卻不這麼認為。大部分的美國人覺得美國在協助中國成為世界強權上所做的事,勝過其他任何的國家;美國購買中國產品、在中國投資,美國還是中國行動下的受害者,因為中國從美方竊走大量的知識產權。美國軍方只是希望一旦中國在亞太地區對美國盟友進行軍事侵犯的時候,美國擁有干預的能力;同時美國政府也希望保持協防台灣的承諾。


但我相信長期下來,美國只會越來越難達到這個目標,因為在中國逐漸崛起的同時,美國對抗中國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而美國能否不斷保持如此高的國防費用是個問題。”羅伊說。


貝克對《明鏡》表示,2011年的報告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對於2010年報告的幾個爭議點,都做了進一步的闡述,重點包括:中國應該參與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對話,減少猜忌、提高透明度。第二,中國應該展現出作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的意願,比如肩負起軍事任務,如和平維持行動、反海盜以及其他非傳統的安全舉措。第三,美國比以往更加關注中國的網路戰能力。第四,中國的海上能力對美國和中國在亞洲的鄰國來說,是種威脅。第五,中國缺乏透明度以及快速成長的國防預算,已變成該地區一個不穩定的來源。第六,中國在西太平洋奉行反介入(anti-access)/區域阻絕(area denial )戰略。


19世紀海洋問題權威馬漢(Alfred Mahan)認為,世界上的強權國家必定要有強大的海軍,往後歐洲列強在擴張自己的勢力時,紛紛奉行馬漢的戰略,向海外尋求殖民地。在各國拓展海域勢力時,“海洋阻絕”(Sea denial)戰略也跟著成形,亦即由於其他國家的海域進逼,對自己形成一個無形的阻絕態勢,這是任何一個欲掌握海權的國家都要避免的。


貝克對《明鏡》指出,美國強調反介入/區域阻絕,以及中國海軍不斷成長的自信,都反映出美國已越來越重視中國強調海權重要性這點。“如今的情況,可說回到馬漢的學說裡。中國見到經濟發展中海權所扮演的角色,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性重新獲得證明,中國海軍‘近海防禦’的策略被更進一步精緻化,中國的舉動也反映出發展作戰能力的必要性,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第二島鏈。”


雖然報告強調了中國在軍力上的赫阻能力,但報告也指出,在雙方均試圖尋找合作機會、降低風險的情況下,應加強中美間軍隊與軍隊的關係;雙方互動的過程中,將催生出面對挑戰的方法,同時建立起更有建設性的共事關係。


漆海霞對《明鏡》表示,對整個世界來說,中美關重要的影響,中國在金融危機和美國的中東政策上都對美國非常配合,因此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應該減少對中國的防範心理,應該推動中美合作,這樣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講師漆海霞

解讀中國“軍事鬥爭”捉錯用神

孫嘉業

身兼中央軍委主席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前日在接見海軍黨代會代表時,表示要“加快推進海軍轉型建設,拓展深化軍事鬥爭準備”,這一番話被外間解讀為中國加強戰爭準備,再聯縏近期中國戰艦赴西太平洋演習、航母二度出海測試等現象,儼然中國已到了臨戰關頭,這種解讀恐怕連胡錦濤看了都要忍俊不禁。

“備戰”只是威懾

軍事鬥爭準備從字面理解確實是準備打仗,但這個口號早在1995年台海導彈危機時出籠的,從江澤民到胡錦濤,喊了16年。對軍隊來說,養兵千日就是準備打仗,但現在真的到了“用兵一時”嗎?非也。

且不說中共在明年將召開18大萬事求穩的背景下,是否敢於對外用兵。即使是中國的外部環境,也遠沒有輿論渲染的那麼惡劣,除美、俄兩國,無人能對中國造成真正威脅。因此,中國的“軍事鬥爭準備”,更像是傳統文化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威懾力量。

軍事外交補不足

與軍事鬥爭準備並行不悖的是,中國近期的軍事外交極度活躍,解放軍可能是除外交部之外,對外交往最活躍的部門,僅在近一個月內,就接待了玻利維亞、緬甸兩國軍隊總司令、英國空軍司令、蘇丹國防部長、德國國防部國務秘書、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第一副局長等連串訪客。國防部長梁光烈先後訪問加納、烏干達、塞舌爾非洲三國,總裝備部長常萬全出訪智利、阿根廷、巴西南美三國,總政部主任李繼耐訪問朝鮮,副總參謀長侯樹森訪問巴基斯坦,另一位副總參謀長蔡英挺剛訪問老撾……可謂八方來客,四面出擊。

軍方的對外交往,彌補了中國外交的不足。與緬甸和巴基斯坦軍事合作的深化,令中國西南方的安全更有保障。塞舌爾邀請中國駐軍、南美洲多國與中國軍事合作的強化,則令中國在印度洋和大西洋找到立足點,也算是“上戰伐謀”的收穫吧。(香港明報)

“黎智英比蔣介石還可怕?” 出版社被北京查處20多人失業

香港蘋果日報

「黎智英比蔣介石還可怕?」珠海出版社因出版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先生的自傳《我是黎智英》被北京查處,導致出版社牌照被吊銷, 20多人失業。有珠海出版多名前高層和員工憤憤不平地說,出版社完全是按內地出版規定審題出版,絕非非法出版,「現在在內地,連蔣介石的日記都能公開出版,黎智英的創業心得有甚麼不妥?」他們怒斥本港有傳媒為私利攪局,上綱上線,栽贓出版社,事件不僅有損中國擬建文化強國的形象,亦有損廣東改革開放的現象。

成立於 1993年的珠海出版社,今年 5月出版黎智英的自傳《我是黎智英》,上架出售不久即被本港某報「踢爆」,質疑為「非法出版」,又上串下跳,頻頻致電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告御狀,終致北京派調查組到廣東查處,最後以「違規賣書號」為由,宣佈對珠海出版社有關負責人給予處分,社長、副市長和副總編輯等被撤職;今年 8月中旬,新聞出版總署又下文,宣佈吊銷珠海出版社的出版牌照,事件一度引起海內外關注。

按內地規定合法出版


《蘋果》記者近日親臨珠海採訪,了解到事件仍未了,因以「違規賣書號」關閉一家屬國有的正規出版社太過牽強,並在出版界和文化界引起極大回響。據悉,北京當局還在以賬目審計為由,對該出版社進行財會審計,欲找有力的罪證,為自己找個下台階。另外,出版社 20多位失業的員工,除個別編制原屬珠海特區報社,由報社分流重新安排工作外,部份聘用的員工則加入失業大軍,需另謀生路。


「香港某報完全像一個失寵的二奶,為爭寵大吃其醋,發爛渣的心態來攪局,硬給廣東的開放形象抹黑!」珠海出版社一位前高層對《蘋果》記者表示,出版社完全是按內地出版規定,選題並報廣東省新聞出版署審查通過,出版黎智英這本自傳,出版過程完全合法,絕非該報所質疑非法出版,具體編輯發行則交由北京民營磨鐵圖書公司負責,這種做法內地出版界稱為「賣書號」,雖有違當局的規定,但卻是內地出版界習以為常的行規,嚴格說不足為奇。


「連蔣介石的日記都能出版」


該名前高層表示,作為與港澳為鄰的珠海和廣東省的新聞出版部門,非常清楚黎智英是何許人,以及他名下媒體的情況,之所以選擇出版這本書,完全是因為該書講的是黎的創業體會,符合內地讀者需求。而出版《我是黎智英》時已對原書(海外版)中涉敏感的內容刪去,只講他的身世及投身製衣廠、打響佐丹奴品牌的過程,雖然書面提到黎創辦的《壹週刊》和《蘋果日報》,但那僅是廣告詞,書中並不涉及這些媒體的立場內容,「現在在內地,連蔣介石的日記都能公開出版,黎智英的創業心得有甚麼不妥?」有另一名出版社高層表示,「難道黎智英比蔣介石還可怕?」


他表示,選擇出版這本書本來也是彰顯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新聞出版也敢於領先的做法,更可體現中央提出「建設文化強國大國」的決心,但結果落得如此下場,感到遺憾。


有讀者曾稱:「讀了《我是黎智英》,這本書裏並無政治內容,絕大多數篇幅都是肥佬黎投身紡織業、創辦佐丹奴的故事,並且幾乎可以看作是經管類書籍。這本書沒甚麼文采,基本就是家訓體,語言倒是很鮮活,畢竟是街頭出身,用的是普通青年的表達方式。」


網民有話說

•「珠海出版社掛了,又是沈浩波幹的!」
•「沒有政治敏感度,珠海出版社遭滅頂!」
•「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買本看看,百度的不能下載?」
•「昨天《南風窗》今天《長城月報》還有珠海出版社!」
•「他搞的報紙、雜誌!!市井粗鄙!!但是其人是個做生意的高手!」
•「儘管黎智英是一個跟大陸當局勢不兩立的人物,這本書裏並無政治內容……這樣的書還處罰出版社,可見當局的神經是多麼脆弱!」
•「 18年歷史的珠海出版社將永遠成為過去。對於出版總署這種行為,個人表示強烈抗議,請珠海社擁躉默哀!」
資料來源:綜合內地互聯網


話你知:民間出版人須買書號


中共對出版業有嚴格規管制度,出版書籍須先經審查,且須擁有書號。


書號由新聞出版總署掌握,只配給認可的官方出版機構,民間出版人只能與官方採取合作方式,給出版社一定費用才能獲得書號,再以該出版社名義出書,此即所謂買賣書號。


買賣書號雖不合當局法規,但內地出版界卻普遍通行此做法,一方面出版社可不勞而獲,二來也利於繁榮社會出版,北京當局對此通常開隻眼閉隻眼,但一旦出事,當局則隨時以「違規」為由整治出版社。


珠海出版社因出版古龍作品集,而聲名大噪。

珠海出版社因出版古龍作品集,而聲名大噪。


新聞出版總署早前宣佈,下令吊銷珠海出版社的牌照。互聯網

新聞出版總署早前宣佈,下令吊銷珠海出版社的牌照。互聯網


個別珠海出版社的員工,調回珠海特區報社工作。《蘋果》記者攝

個別珠海出版社的員工,調回珠海特區報社工作。《蘋果》記者攝


珠海出版社因出版《我是黎智英》被吊銷執照後,人去樓空。《蘋果》記者攝

珠海出版社因出版《我是黎智英》被吊銷執照後,人去樓空。《蘋果》記者攝


兩岸和解下,內地出版大量有關蔣介石書籍。

兩岸和解下,內地出版大量有關蔣介石書籍。


《我是黎智英》一書,受內地讀者熱捧。互聯網

《我是黎智英》一書,受內地讀者熱捧。互聯網


黎智英在《我是黎智英》傳中,講述他的創業之路。資料圖片

    黎智英在《我是黎智英》傳中,講述他的創業之路。資料圖片

    梁振英香港特首之夢迎接普選陽光

    亞洲週刊

    江迅
    香港特首選舉開跑,梁振英與唐英年的雙英之爭,雖然是僅一千二百名選委投票的小圈子選舉,但參選人都以全民普選的規格來進行選戰,全城動員,為二零一七年普選熱身,爭取民意,北京也默認兩名同屬建制派的候選人競爭。選戰也出現暗流逆流,抹黑、造謠、攻擊、潑糞、攪局,網絡和媒體接連出現有關候選人的「負面新聞」,梁振英說,選舉工程要陽光化,參選的政治人物個人品行也必須陽光化。



    香港特區首長普選之夢不遠了。距離二零一七年普選,僅一步之遙。香港人將普選喻為太陽,太陽在黑夜長眠,卻枕著香港人的熱望。香港回歸以來,特首選舉都是小圈子選舉,與市民百姓,與選民似乎無關,將於二零一二年舉行的特首選舉,雖依然還是一千二百名選委投票的小圈子選舉,但香港選舉政治今非昔比。都屬於建制派的前政務司長唐英年、前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先後表明競選,泛民主派也磨拳擦掌,有意推舉強人競選。候選人與七百萬市民互動,一場場演說,一次次站台,一回回出招,一遍遍下基層,選舉口號,建立網站,民意調查,街頭捐款,全城總動員。在香港政治史上,首次呈現如此規模的競選政治,如此張揚的選舉氣氛,創造了與往屆不一樣的選舉氛圍,被視為五年後普選的熱身賽。對依然是小圈子的今屆選舉,香港人熱情抱有普選成分的期許。

    香港市民的心態已經調校為普選的心態。這是北京港澳辦、香港中聯辦所樂意看到的選舉態勢:原地踏步,難得民心;冷冷清清,難以服眾;同場角逐,競爭進步。北京默認唐英年、梁振英經歷選舉磨煉,為二零一七年歷史性的特首普選作準備。

    陽光下,香港特首選戰正在升溫。日出江山紅似火。極光、虹影、彩雲、霓虹,五彩迷離,繽紛璀璨,這一切皆來自陽光的色光流變。這是一條法則:任何選舉都必須在陽光下進行。然而,在陽光下,香港的選舉卻開始出現暗流逆流,抹黑、造謠、攻擊、潑糞、攪局,網絡和媒體接連出現與候選人相關的五花八門的「負面新聞」,南轅北轍的民調頻頻見諸報端,看得人眼花繚亂,真假難辨。

    梁振英對防不勝防的造謠和攻擊,一臉無奈。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很難應付。」每星期總有三四天,到了晚上八九點,就有媒體給他發電郵,問他很多無厘頭的問題,要他當即回應。梁振英搖搖頭對亞洲週刊說:「如果我兩小時內不作回應,他們就會覺得我默認了。這樣,我和我身邊的同事就得忙碌兩個小時,而後被迫作出回應。」

    梁振英說:「後來我發現,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消耗我的體力和精力,有些問題很離譜。我自己堅守一個原則,這次,我和唐英年同樣來自建制派,參與競選,就要比理念,比政綱,比能力,公平、公開、公正,同場角逐,君子之爭。在社會上我聽到關於對方的負面的事,我不會在人前背後將之宣揚、放大,甚至藉此抨擊對方。選舉工程要陽光化,參選的政治人物個人品行也必須陽光化。」

    梁振英續說:「最近關於我的傳言,媒體報道比較多,而關於對方的卻銷聲匿跡了。這回是第一次有兩個建制派的人出來競選,凡是第一次,我們就應該慎重,要開個好頭,要維護和創立一個乾淨的、現代化的選舉文化。對那些造謠、攻擊,我很痛心。香港要發展民主,包括行政長官選舉,這是香港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這一回是首次兩個建制派的人出來競選,所以必須維護好香港健全的政治文化生態。」

    負面傳聞五花八門

    有人爆料指他與夫人關係疏遠而有緋聞情人,有人爆料他生意上失敗才參選特首,有人爆料他是隱藏頗深的中共地下黨員……來自一些泛民主派的輿論認為,唐英年軟弱而無能,梁振英睿智而強悍,柿子要撿軟的捏,如果讓唐英年當選,泛民主派的活動空間就相對較大,因此,一部分陰風黑雨由此襲來。

    說到緋聞問題,問梁振英會不會運用法律手段追究,他說:「這事已交律師處理。我不想給香港社會一個錯覺,認為我動輒就想打官司。我說過,我尊重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但由於此事讓一位無辜的女士受影響,所以我讓律師寫信給媒體要求立即澄清。大約一星期後,那家報紙澄清的聲明公開發表了。另外,有一家月刊說我虐妻打老婆,說我太太經常不在香港,而長住英國。雖然我太太很想能在英國陪孩子,但她並非長期在英國,只是經常飛去英國罷了。我沒有打過老婆,所謂虐妻是無稽之談。我也要求這家月刊立即公開作出澄清,現在這兩件事應該都已告一段落了。」

    抹黑潑糞或許能幫助某些候選人急速上位,但即使憑各種違反遊戲規則的手段成功當選,最終也難逃下台厄運,這在歷史上是一再明證的。這就是政治現實:陽光下的選舉,選舉必須陽光化。大詩人歌德在辭世前說,「把窗子打開,讓更多陽光進來」。這是香港人的共識。

    陽光七彩。梁振英這次選舉的標誌色是橙色和湖水綠色。他解釋說:「設計師認為我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比較陽光,所以用了這兩種顏色。設計師說,橙色代表熱情、動力、朝氣,因為香港需要向前行,需要正能量;湖水綠則代表開朗、豁達的心情,代表天地大自然。香港未來應該是一個快樂、人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我經常說,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就是我的顏色。」

    梁振英說的設計師,就是自稱「社工藝術家」的設計家黃炳培(又一山人)。他與梁振英見面,傾談不到半小時,就認同梁振英的理念。花了不到一星期,這位項目設計總監就完成了一個政治競選的標誌設計。梁振英的「家是香港」理念,與黃炳培一貫的「以心建家」的創作理念很吻合。黃炳培說,這是很難得的設計者與客戶理念的巧合,他很認同梁振英以及他團隊所推動的「齊心」概念。飽含他十年心血的「香港建築紅白藍」系列藝術作品,始終貫穿的主題是 「以心建家」,這一創作令他蜚聲香港及海外。

    黃炳培說:「香港人各有不同崗位,但都屬香港這一家。若維園的清潔工人不做好本分,維園還是維園嗎?你能說她的位子和價值不重要嗎?」這與梁振英七百萬人是一家的想法不謀而合。黃炳培說:「梁振英的競選,突出『齊心』,我理解這也包括他的競爭對手,大家都應『齊心撐香港』,我不考慮政治,我只知我是香港一分子,在我的崗位上為香港做好『齊心』的溝通工作。」看黃炳培設計的「齊心」二字,有人說似乎看出一個「戀愛」的「戀」字;也有人說是「心意」的「意」字。戀愛、心意、齊心,不都有「心」嗎?

    推動自由行無怨無悔

    「齊心」正是梁振英追求的。說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二零零三年沙士(非典)肆虐香港,市道凋零。梁振英受時任特首董建華之託,在一個寒冷的春日飛往北京,為中央開放內地居民赴港自由行作最後破題商討。梁自知重任在肩,想早機去晚機回,好讓董建華早作部署,他連禦寒大衣也沒帶便上路了。到了北京直奔那位領導人家中,甫坐下,領導人劈頭一句:「梁振英,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

    梁振英事後說,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但當時內地和香港在收入、社會秩序和觀念上都有差距。在那之前,內地居民來香港都是團進團出,比較好管理。當時香港的輿論對自由行也有異議,有人認為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還不強,讓他們來香港做什麼呢?梁振英說:「當時,我的觀察卻不一樣。有人認為內地遊客來港會引起一些社會問題,例如逾期逗留、打黑工等。我對那位領導人說,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

    今日問梁振英,當時你何不請示董建華而先斬後奏了,萬一自由行出了問題負擔得起那責任嗎?梁坦言:「董建華給了我十足的授權。現在回頭看,香港每年有兩千多萬自由行的遊客,但內地居民在香港的犯罪率比香港居民在港的犯罪率還要低。這說明只要政策用好,我不擔心香港的經濟發展。現在內地僅是小部分城市允許居民來港自由行,香港的商家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我在青島的朋友,一直讓我幫忙爭取青島能早日開放自由行。青島是山東最大的一個商業城市,可以想像類似青島這樣的城市一旦加入,對香港的旅遊業,對香港的整體經濟會有多大好處。」

    推動港台關係突破

    除了香港與內地關係,梁振英也推動香港與台灣關係發展。早些年,香港政府在對台問題上始終過於謹慎,束手束腳。梁振英就提出,中央政府給香港的政策其實是很寬鬆的,香港要善用,要改變思維。人不在台灣,不在現場,工作是很難展開而取得突破的。包括台商在內的台灣經濟產業界,在香港有各種名目的機構,有半官方的、民間的,它們在香港的存在,有它們的理由,包括港台雙邊經貿的需要,那為什麼香港就沒有在台灣設置一些類似的機構呢?

    二零零八年五月,梁振英開始籌劃,十月底帶了香港專業聯盟的團去台灣考察。專業聯盟包括律師會、大律師公會、會計師公會、建築師學會、工程師學會、醫學會、牙醫學會、園境師學會、規劃師學會和測量師學會等香港最大的十個專業團體,代表了六萬多名相關專業人士。除了專業團體之外,他同時還邀請香港交易所、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貿易發展局派人隨團。他們與陸委會、海基會等,介紹香港的專業和相關功能,這些都是香港頗具競爭力的、有優勢的行業。梁振英此舉,對港台關係融合發展,起了解凍的關鍵作用。

    說到港台關係,梁振英在接受採訪時說:「港台關係的面很寬,我們現在談得最多的就是經濟和旅遊。港台之間有一個面我們沒有好好去開發,這就是文化。台灣把中華文化保存和發揚得特別好,香港完全可以同台灣有更多的接觸。港台關係可以是全方位的關係,這也有利於香港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的發展。」

    關注基層民生困境

    說到香港的經濟,梁振英說,過去,香港只重視經濟增長的總數和平均數,沒有足夠注意經濟增長的分布,對基層收入下跌造成的民生問題和政治問題也認識不足。今後,人口老化,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僅受過小學教育的大批退休或失業市民步入老年,香港基層的基本生活開支問題越來越突出。貧富差距擴大是世界各地的普遍現象,但香港情況比較特殊,需要特別關注。

    他說:「香港面對的問題,不僅是高低階層的工作收入差距擴大,而是在整體經濟增長不多的同時,工作收入最低的三成的就業人口收入不斷下跌。因此,這不是『人比人,不如人』的問題,而是『自己比自己,一年不如一年』的問題。經濟發展,需要大家齊心合作,當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經濟越發展,自己越落後』,經濟發展就會出現阻力。面對類似情況,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都會採取補救措施,目的不是階層利益的均等,而是利益的一致,以減少消極因素,排除令社會不穩的隱患,在階層之間謀求一定的和諧度,從而促進營商和投資環境,維護全民、全社會的利益。」

    一個國家的根本只能是內政

    香港蘋果日報

    十一月二十五日,一條中國援助馬其頓二十三輛校車的新聞引發公眾對政府的強烈憤怒!此一新聞之前不過十天,甘肅一輛校巴遭遇的撞車事故中,有二十一人遇難,其中十九名為幼兒。而傷亡之所以如此慘重,乃是由於限載九人的校巴竟超載至六十四人!

    限載九人的校巴超載至六十四人,凸顯出中國各地校車嚴重不足的問題。然而,政府這時卻把校車援助給了外國,尤其馬其頓是一個比中國還要富裕的國家,這當然令公眾心理上難以接受。公眾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政府心中根本沒有自己的國民!而當國民憤怒,自然需要人出來替政府緩頰。於是,有名為吳建民、號稱資深外交家者出來,在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講了一番「大道理」,約略有以下兩點:一、援助別人,並不一定對方比自己窮。當人家有災難時,要去幫助他;二、中國是一個大國,要是一個很有同情心的國家、佔領道義制高點的國家、關愛其他國家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人家才會喜歡你。

    這樣的辯護簡直形同火上澆油!現在不是三十年前,不是只能靠當局的報紙和電台才能了解世界局勢的時代。所以,公眾非常清楚,當下的馬其頓,沒有戰爭,沒有洪水,沒有地震,而「災難」如何成了解釋這次援助的理由?尤其讓人上火的是所謂「要是一個很有同情心的國家、佔領道義制高點的國家」!這位外交家或許是搞外交搞得徹底昏了頭,忘了一個國家的根本只能是內政,正如先賢所謂之「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而當一個國家根本不把自己的國民放在心上,有甚麼資格到國際上去講同情心?有甚麼資格去國際上談道義?

    這位外交家只談上述「大道理」也就罷了,偏偏他又指摘國民沒有是非觀念:「我小的時候,家裏也不富裕,但是媽媽看到人家比我們還困難,就慷慨解囊。我們看到媽媽這樣做,覺得媽媽了不起。心裏覺得媽媽這個行動是崇高的。自己即使有情緒,也知道不對。有這樣一個是非觀念。」並且指摘國民有弱國心態:「弱國心態就是心眼比較小,同時喜歡顯擺,喜歡吹,怕人家瞧不起。本質是因為缺乏自信心。」

    先不說古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明訓,尤其作為一個現代人,完全應該清楚,當下新聞事件中的國民,才應是他那個故事中的媽媽;當下事件中的政府,才應是他那個故事中的兒子。而且,馬其頓也絕不是一個比中國更困難的國家。所以,恐怕這位外交家應該回味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即當他的媽媽沒有吃、沒有穿,他卻端着豐盛的食物,拎起華麗的衣服,去送給幾十里外一個小康人家,是何等混賬的一件事!

    至於所謂的弱國心態,更是荒唐透頂!本次新聞事件中,國民要求得到最起碼不低於外國人的待遇,這難道是心眼小?至於「喜歡顯擺,喜歡吹,怕人家瞧不起」,以及「缺乏自信心」,則顯然根本無法與本次新聞事件中的國民做任何的聯結。倒是以此來評價這個政府還差不多吧,因為正是他們捐贈給他國校車,正是他們從「趕英超美」一直吹到「四個現代化」,至於他們是否「怕人家瞧不起」,是否「缺乏自信心」,實在是一件不需要做甚麼說明的事了!

    郭慶海
    中國流亡作家

    蘭州掀軍車事件 大陸軍方當警醒

    • 旺報
    • 【費閑】

     12月2日晚間發生的蘭州軍區醫護人員與攤販互毆事件,已有處理結果,其中,涉案最高級別軍醫──蘭州軍區機關門診部口腔科主任文某被停職、降級。

     此事有3個看點,首先是在與攤販衝突時,軍醫們的表現之惡劣;其次是事件本身激發的民憤,圍觀群眾將軍車掀翻;最後是事件處理結果中,不知何故,對文某等人均未曝光全名。

     從衝突雙方的實力看,攤販明顯處於弱勢,對方共有9人,且開著軍隊越野車,早已在聲勢上更勝一籌。不要說是攤販,對一般百姓而言,都輕易不敢招惹軍車車主,那實在是特權的象徵,以至於套牌假軍車現在都已成了城市交通的一景。明顯處於弱勢的攤販,何以與軍人因分歧而演化為暴力衝突?網上流傳的文本,顯示出軍人在該事件中過于飛揚跋扈,雖然其真實性待考,但從攤販受傷、現場圍觀群眾憤怒掀車以及蘭州警備司令部的處理結果看,這些軍隊醫護人員,顯然都存在嚴重過錯。

     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在語文課本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宣教中長大的人來講,蘭州掀軍車事件,彰顯出的是歷史宣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

     我們有過相當長時間,用「魚水情」來比喻軍民關係,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軍人特權和軍車橫衝直撞,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這種親密情意?人民誠然還是水,但軍人更像是舟。這一次,憤怒的群眾終於用掀翻軍車的行動,表達了這種觀感。你能說,這不是軍人特權長期以來在民眾心中負面形象的一次總爆發?

     蘭州掀軍車事件,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廣泛傳播。蘭州警備總部的處理堪稱及時,非如此,不足以平民憤。

     處理結果也通過媒體予以發布,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尚有一點疑惑,何以在處理結果中,我們看到的都是「文主任」、「楊醫生」和「柴醫生」這樣的稱謂?何不公布全名?我們很難想像,對違紀幹部的處分,還需要照顧情面對其姓名進行模糊處理,這顯然違背了曝光的主旨。

     一般來說,只有在牽涉到兩個原則問題時,才可匿名或進行模糊處理。第一是涉及隱私,蘭州軍醫並非未成年人,他們的違紀行為,顯然也不是個己隱私,應予公告天下。第二是關係到機密。軍隊誠然與地方政府不同,但這件事,無論在任何意義上,怕都和軍事機密八竿子搭不上。也就是,對相關責任人姓名進行模糊處理,某種程度上只能解釋為一種袒護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軍方平息眾怒和輿情的努力。

     其實,大陸傳統媒體對軍人一貫友善,那裡基本上是輿論監督的一個死角。但在互聯網上,有關軍人的負面傳聞,一直不斷。在新媒體日益滲透並成為民眾主要信息源的今天,大陸軍方需要考慮如何化解負面形象,與民眾再續「魚水情」關係。

     (作者為北京資深媒體人)

    中國全國環保大會 聚焦空氣污染

    【明報專訊】第7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將於本月下旬在北京舉行,今次會議原定於11月召開,因故推遲一個月。作為國務院級別最高的環境會議,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每5年開一次,今次會議面臨複雜多變的環境形勢,其壓力和挑戰預料是前所未有。分析認為,解決公眾普遍關注的環保問題將成為會議一大重點。


    權威人士稱,隨近年國內環境污染加劇,以及中國未來開始兌現國際減排承諾,政府將推出更嚴厲和有效的措施,其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環保監督力度,尤其是解決公眾反映強烈的環保問題,將成為會議的熱點。

    解決損公眾健康問題

    據環保部官員表示,大會籌備已經就緒。屆時將有國務院領導、部委負責人、各省市負責環保的官員與會,規模可謂空前。大會除回顧和總結「十一五」環保工作的得失外,將力對「十二五」環保目標作細緻安排。依以往慣例,國務院在全國環保大會前,將出台相關指導性文件,外界關注的《「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也可能於大會前後發布。

    《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意見》已於10月20日下發全國,文件明確了「十二五」環保規劃的重點,被業界視為今次會議的「風向標」。《意見》由3部分組成,除全面提高環保監督力度和管理水準外,還明確了要解決影響科學發展、損害公眾身體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學者﹕重促進環保事業

    環保部日前已兩次就《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公眾普遍關心的PM2.5(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正式納入常規空氣品質評價。但新標準要在2016年才能全面實施,引發不少民間環保人士的批評。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法中心教授、環境法專家王燦發表示,5年一次的全國環保大會,其關注重點應是時下經濟大發展期所出現的最突出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江河湖泊污染,以及有效防範和打擊嚴重突發污染事件等。他同時指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環保事業發展應是會議關注的重中之中。

    鍾鳴九

    中國政府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引導者

    亞洲週刊

    許知遠:中國掠奪之手



    地方花費龐大而荒誕,顯示中國政府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引導者,而是赤裸裸的掠奪者。

    許知遠,二零零零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生活》雜誌的聯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專欄作家。他最近的一本書《極權的誘惑》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

     

    在深圳,地方政府花一百六十萬元人民幣(約廿五萬美元)翻修尚未驗收的天橋;在長春,警察局採購單價近三萬元的筆記本電腦;而幾乎在所有的城市,人們會看到家門口的馬路再度被挖開,灰沙飛揚的工程不過是把舊磚挖出來、鋪上新磚。

    年終將至,中國的各級政府發現,他們仍有三點五萬億的財政預算可支配。如何在一個月內花完這麼些錢,變成了一項想像力與荒誕的挑戰。這些例證只是可見的與被揭露出的,更多的荒誕人們很少知曉。

    倘若中國崛起的速度令世人吃驚,那麼中國政府的崛起則更為戲劇性,它才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受益者。在過去一年的前三個季度,中國的GDP增長是百分之九點四,而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卻是百分之二十九點五。這樣的比例已維持了好幾年,而且不斷增加。政府經常發現,他們根本用不掉財政收入。所以,在二零零七年末,各級政府曾突擊花掉一點二萬億元,二零零八年末是一點五萬億元,二零零九年末為二萬億元。這組數字再好不過地說明了中國政府的特質,它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引導者,而是赤裸裸的掠奪者。而且,這掠奪不再以中央政權的面貌出現,它分散到各地方政府。

    如果你到中國各地旅行,會在政府機關的建築上,更直觀地意識到這種掠奪特性。即使是貧困地區的縣級政府,都修建得富麗堂皇,它們都有著寬闊的廣場、體積巨大的官帽式的辦公樓。但在這些大樓的映襯下,你也發現,拆遷戶怎樣抱怨遭遇的不公、普通人如何為孩子的教育憂心忡忡、人們擔憂食品的安全、害怕生病,一種普遍的不安全感四處蔓延。那些臃腫的官僚機構給人的主要印象,不是他們能解決問題,而是帶來干擾。

    一些人相信,全因《預算法》尚未出台,於是無法制約各級政府的支出。但這種內部制衡,從來發揮不了作用。在設立那麼多層級的反貪局之後,貪污卻越演越烈。同樣的,倘若沒有社會力量的監督,所有黨內的民主,不過一番空談與詞語遊戲。

    目前的中國,讓人想起政治學家裴敏欣在五年前的判斷:中國已經掉入了「轉型的陷阱」。那些為「中國模式」、「北京共識」歡呼的人們,不是沒頭腦,就是沒心肝;而試圖把中國歸入日本、韓國等東亞模式的人,也會發現,過去幾年的中國政府,主要的角色是掠奪者,而不是增長的引導者。

    它也更加明確地宣布了,對中國發展的幾種幻象的破滅。我們曾認為經濟進步會帶來某種程度的政治自由化,但事實上,經濟增長也可能帶來負面作用,統治精英可以分享更多的利益,更為拒絕進行政治改革。同時,它也有更多的物質資源,來收買可能的反抗者。

    我們也曾相信,漸進的改革要優於休克療法。但如今,我越來越承認這漸進式的變革也問題叢生。政治改革越為滯後,越難以開始。與此同時,它付出的社會、環境代價日益顯著。

    我還相信,一個高效的威權主義政權將更有利於經濟成長。但倘若缺乏足夠的法治觀念、市民空間、新聞自由、政治上的反對派,它只是一廂情願。發展型的政府很快墮落為掠奪性的政府。

    在這種狀況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已是一種劣質的增長。作為一個普通中國人,你不僅沒分享到增長,而是有一種新的被剝奪感。而經濟增長,則進一步催生了腐敗。

    十年前,當政治學家們設想中國未來時,一種可能的景象是,腐敗變得更嚴重,政府的掠奪既阻礙了經濟增長,也擠壓了中國的國際形象與實力,一種混亂與腐敗的權力主義體制建立起來,官員們只注重狹隘自我利益的實現。在這種情況下,低水平的民眾騷亂不斷出現,社會穩定全靠強大的警察系統維持。在國際舞台上,中國決無興趣扮演重要與建設性角色,而飾演著短視的、搖擺的、像是混日子的角色。

    在很大程度上,中國正在沿這條糟糕的道路上運行。

    北京官員在香港參選說明了甚麼?

    香港蘋果日報

    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宣教處前副處長黃春平,被指「漂白」變身為獨立候選人,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成功當選為觀塘秀茂坪北選區的區議員。京官任區議員,說明甚麼問題?

    黃春平回應記者查詢時表示,自己與中聯辦無任何關係,「絕對不是中央委派參選」。他又說,來港從政是「無意中的決定,因為當時回流返港找工作,認為服務社區都不錯」。

    我們無從印證黃這番話的真假,但當中有頗多啟人疑竇之處,須中聯辦及黃春平澄清,以證北京的「一國兩制」政策沒變。其一,他早在香港回歸前獲派來港,從新華社香港分社過渡到「中聯辦」,其間不斷升遷,若非中共黨員,斷不會如此受重用。而中共黨章規定,黨員必須「執行黨的決定,服從組織分配,積極完成黨的任務」,即對中共必須絕對忠誠!黃春平若是中共黨員,則說明中共對香港選舉的參與度,進一步提升。

    其二,黃離職前官至「中聯辦」副處長,在中共體制應屬「副處級」幹部,相當於內地的副縣長或縣委副書記,若他繼續留在中共官場,今天最少是縣長。內地的縣長,在轄區內是「土皇帝」,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除非被拉下馬,或有更重要任用,否則誰會辭職?黃春平捨棄大好政途,反其道到香港服務社區,進而擔任區議員,不僅是「紓尊降貴」,更是「大才小用」!黃先生「無意中的決定」、「服務社區都不錯」等說法,很難服眾!

    因此,黃春平參選,難免令人質疑中辦聯直接介入香港選舉。過去幾年,中聯辦在香港選舉時「協調」各左派團體、進而操控選舉結果,在政圈早是公開秘密,今次前中聯辦官員從幕後走到幕前,說明甚麼?其一,中共對香港事務的控制更加直接。中共這個政黨的特點是控制,他們沒安全感,全國人民、全國資源都要掌握手中。當香港內部對北京干預的敏感度減少、國際社會不再關注香港後,中共就亟欲直接控制香港了。

    其二,北京對特區政府越來越不耐煩。北京從○三年起掌握了特區政府,致香港有兩個權力中心:「中環」的特區政府及「西環」的中聯辦。特區政府施政、官員言行越來越大陸化,跟北京的操控有莫大關係。建制派的政黨、立法會議員等,也接受「西環」領導。北京對這種「操控」方式還不滿意,不能如臂使指的揮灑自如,於是派人直接參選?或許,這是北京的嘗試。

    看來,他們對香港的控制將越來越直接,發展下去,現在的「京人間接治港」很快就會變成「京人直接治港」了!

    張華

    大陸經濟轉型 將出現下滑陣痛期

    • 旺報
    • 【劉建飛】

     2001年12月11日,經過了15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苦談判,中國大陸正式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大陸在全面履行所作承諾的基礎上,大範圍、深程度地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靠過高的投資和過大的對外經濟依存度來拉動經濟的模式逐漸呈現出了不可持續性,大陸經濟在經歷了入世十年間的快速發展後正在面臨轉型危機。

     結構性失衡阻礙發展

     加入世貿組織使得大陸跟世界上的主要貿易國家都產生了十分密切的關係,在世貿組織的平臺上,中國大陸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透明、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環境,這為大陸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的外部環境。

     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無歧視的最惠國待遇規定使得中國大陸擺脫了之前跟部分國家進行雙邊貿易時被強加的歧視性政策。2002年1月1日,美國對華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法案正式生效,免除了美國國會每年一度的對華貿易地位的審議,從而保證了中國大陸商品進入美國市場時能夠享受與其他國家相同的低關稅待遇,使得兩國貿易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從2001年的800億美元左右上升至2010年的近4000億美元。

     據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來,中國大陸整體出口規模增長4.9倍,進口增長4.7倍,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大陸開放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有效拉動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從2001年的11兆元人民幣增至2010年的近40兆元人民幣,年均增長超過10%,世界排名也由第6位躍升至第2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1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將在2016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在中國大陸對外貿易量突飛猛進,成為世界上頭號貿易大國的同時,許多問題也相伴而生。中國大陸入世十年來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超過10%以上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貿的拉動和投資的增加,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失衡已經成為阻礙大陸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

     避免進入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上很多國家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之後,都會步入一個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生產率開始下降,經濟發展停滯不前。2010年大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4000美元,進入了由低等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躍進的關鍵階段。在中國大陸入世10周年之際,如何鞏固現有發展成果,在新形勢新環境下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水準,避免進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逐漸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從大陸的「十二五」規畫和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傳遞出的明確資訊來看,中央政府已經決定轉變當前經濟增長方式,堅持擴大內需,逐步減少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

     大陸經濟目前正處於轉型的起步階段,一方面由於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包括歐盟和美國在內的貿易夥伴需求減弱而導致出口下降,另一方面國內依靠廉價勞動力和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已不具有可持續性,加之國內消費市場尚未被充分打開,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不可避免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大陸經濟可能會經歷一個短則一到兩年,長則三到五年的陣痛時期。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