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人才流失、閉關政策 台灣如何提升競爭力?


外參記者柯宇倩/1989年,鑑於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同時欲改善非法外勞的問題,台灣開放低技術外籍勞工進入勞動市場,截至2011年底,台灣的藍領外勞人數為42萬多,白領外勞人數僅為2萬7千人,如何吸引高技術的外國人才到台灣工作,是台灣政府的重點討論議題之一。台灣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前主委、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李允傑在接受《外參》專訪時表示,引進外籍白領的政策本身沒錯,但必須要有配套措施,讓外勞成為一個補充性,而不是替代性的資源。

李允傑為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公共政策博士,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訪問教授,目前是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海基會顧問、台灣競爭力論壇政府預算組召集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政金融組顧問,專長公共管理與公共治理、行政學與公共政策、財務行政與政府預算、人力資源管理與勞資關係等。

讓外籍勞工成為補充性的人力資源

在台灣的白領外勞,以專門技術性工作(如建築土木、財稅金融、律師、學術研究)、補習班語文教師、學校老師為主,來源國向來以日本為主,其次是美國、加拿大、英國,學歷則以大專為主。根據台灣目前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外國專業技術人員需通過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書面審查,才能獲得最長3年的工作許可證。

根據經建會總體人力供需推估結果顯示,台灣從2009年到2016年,基層人力平均缺口會出現37.5萬個職缺,高級專業及管理人力平均會出現7.3萬個職缺,而中級人力則供過於求。

台灣總統府2012年6月底的財經月報中,將吸引外籍白領CEO擬為核心議題,2012年4月,行政院長陳冲也下達了七道指令,包括比照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希望財政部考慮給予外籍CEO所得稅優惠,將個人所得稅稅率降為20%,並免除僑生、外國大學畢業生在台工作須有兩年工作經驗的限制,同時進一步放寬政府捐助財團法人高科技、稀少性或其他特殊研究領域的人才,薪資不得高於特任首長的限制等。

陳冲指出,引進白領人才,膽子要大一點、開放多一點、門檻低一點。

不過,這樣的放寬,也引發許多討論與爭議,如將外籍CEO的個人所得稅稅率降為20%,有人認為會破壞原有的所得稅稅率結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李允傑對《外參》表示,台灣開放外籍白領人才的引進,可能造成正負兩種結果,正面的結果是提升台灣的競爭力、補足台灣目前在高階人力上的不足,負面的結果是,如果在開放台灣白領勞工上不設限,對台灣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無疑是雪上加霜。

“未來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紀,台灣勢必要跟全球的人一起競爭優秀人才,但台灣在某種程度上仍比較民粹主義,會擔心一旦開放外籍白領勞工,是否會影響本國勞工的就業機會,因此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就必須取得一個平衡點。”李允傑說。

李允傑對《外參》指出,就像台灣當初引進外籍勞工一樣,放寬對高階外籍人才限制的政策本身沒錯,但必須要有配套措施,針對比較沒人願意做的、高危險性的、長期找不到勞工的重大建設來開放,讓外勞成為一個補充性,而不是替代性的資源。

1989年台灣開放引進外勞時,“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會、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便是要點之一,其次,保障外勞在台灣的基本權益,也是政府在開放外勞進入市場時的關注點。

李允傑認為,政府在爭取全球優秀人才的這個方向上,是不會變的,但應該仍有一些限制,只會針對某些人才較缺乏的領域來開放。



李允傑(李允傑提供《外參》)

既依法加強規管 又鼓勵網絡反腐

香港文匯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日通過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規定今後將實行網絡後台實名制,用戶接入互聯網、固定電話和手機等入網手續,或為用戶提供信息發佈服務,須提供真實身份信息。事實上,中國網絡發展運用迅速,伴隨而來的網絡犯罪層出不窮,有必要立法加強管理。不過,在立法規管網絡的同時,要注重鼓勵網絡反腐,建立權威的網絡舉報平台和保護舉報人制度,確保網絡反腐繼續發揮良好的輿論監督、反腐作用。

當今世界網絡科技快速拓展,內地網民人數已超過5億,連續四年排名世界第一。網絡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之而來的網絡欺詐、垃圾信息、黑客攻擊、侵犯個人隱私和網絡恐怖主義等的網絡犯罪不斷出現,甚至發展到威脅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安全的程度,社會各方面都呼籲立法,加強對網絡活動和網絡社會管理,認為網絡不應也不能成為一個「只要自由、不要約束」的「法外之地」。 

縱觀世界各國,依法維護網絡秩序也是潮流所向。美國是互聯網的誕生地,也是在互聯網監管方面法律最完備、機構最健全、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早在1977年就頒布了《聯邦計算機系統保護法》,開創將法制引入網絡空間的先河。日本實行網絡間接實名制,德國屏蔽不合法網頁內容,加拿大、新加坡也有相關的網絡立法舉措。根據各國經驗可見,網絡向前發展,法律也如影隨形地跟進。中國建立一部專門、權威的網絡法律必不可少。依靠法律監管,提高執法力度,建立良好的網絡空間秩序,才能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公民權益,促進網絡的健康發展。

中國首部網絡信息安全專項法律出台後,不少輿論擔憂這將打壓網絡言論空間。網民最關切的是:如今網絡反腐蔚然成風,有時甚至成了反腐的主渠道,立法規管網絡,特別是推行實名制,通過網絡舉報易遭受打擊報復,網絡反腐的效力可能因此大大削弱。國家有責任對通過網絡舉報犯罪行為的民眾予以保護,堅決打擊報復的違法犯罪行為。

實施實名制後如何有效保護網絡舉報人,以鼓勵網絡反腐,一是要建立嚴密的證人保護制度,防止打擊報復現象的發生;二是要建立一個比較權威、寬鬆、暢通的網絡舉報和揭露平台,類似全國最高檢察院的舉報中心一樣,大家信任這個平台,能夠調動起更多人參與的熱情,有效地把揭露貪腐的信息傳遞擴散。

內地官員財產申報擬立法規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添翼 北京報道)當前,如何以立法方式遏制腐敗備受關注。28日結束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透露,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已建議有關部門抓緊研究綜合性反腐敗立法問題,擬將研究論證建立國家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方面的法律制度等列入立法規劃。

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曾提出議案,建議專門制定反腐敗法,以推動反腐敗工作深入開展。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表示,高度重視反腐倡廉的立法工作,將涉及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修改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監察法、預算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制定行政收費管理法、行政強制法、企業國有資產法,以及研究論證建立國家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方面的法律制度等列入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事實上,早在1988年,全國人大就曾提出官員財產公示立法動議;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將《財產收入申報法》正式列入五年立法規劃,可直至今日,中國仍未出台相關法律、法規。關於官員財產的申報制度,每年兩會,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應該盡快啟動官員財產的申報制度,但有關部門給予的答覆是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有些條件不太成熟。
中紀委:著手起草建議稿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韓德雲近期透露,他曾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官員財產申報(公開)法》納入下屆人大立法規劃。

 今年7月,中紀委答覆韓德雲該建議時表示,今年有關部門已抓緊對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國家立法進行研究論證工作:繼續關注國內部分地方實行申報的經驗做法;收集了國(境)內外關於申報制度的材料,對相關制度設計進行分析論證;組織有關部門就健全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和信息統計體系進行研究論證;結合中國實際,對申報制度進行研究論證,著手起草建議稿,並加快了起草進程。

 十八大後,在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主持召開的座談會上,亦有多名與會專家「面諫」官員財產收入公開問題。有分析認為,對於官員財產公開這一公認的反腐利器,民間期待盡快實施的呼聲空前高漲,隨著中央反腐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以及各方面條件的逐步成熟,官員財產公示有望成為下一步反腐敗工作的突破口,甚至是未來五年至十年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著力點。

國家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方面的法律制度等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 網上圖片

中美審計戰 恐殃及跨國公司


旺報 【記者黃佩君/綜合報導】
 ▲中美之間因會計監管造成的爭端越演越烈,將使在中國擁有大規模業務的美國公司如蘋果等相當困擾。圖為10月20日,亞洲最大蘋果零售店在北京開業。(新華社)
 ▲中美之間因會計監管造成的爭端越演越烈,將使在中國擁有大規模業務的美國公司如蘋果等相當困擾。圖為10月20日,亞洲最大蘋果零售店在北京開業。(新華社)

     中美之間因會計監管造成的爭端越演越烈,恐將使美方祭出懲罰,使5家中國會計公司不得審計美國上市公司。但這種做法將「殃及池魚」,不但影響數十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也將使在中國擁有大規模業務的美國公司如蘋果等相當困擾。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美之間的「會計戰」,起因於日前中國不允許美方監管機構查看9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資料,因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這些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分支機構,指控這些機構拒絕向美提交涉嫌不當行為的9家在美上市中資公司的審計文件。

     SEC指責5家全球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分支機構違反美國證券法,並傳出可能會動用終極懲罰措施,禁止其中國機構審計在美上市的公司。1位SEC行政訴訟法官將對該案進行審理,明年9月前判決可能會出爐。

     會計專業人士表示,上述問題不僅可能迫使中資公司從美股退市,還可能使在中國擁有大量業務的美國公司進行財報審計時遇到困難。

     在中國的跨國公司通常委請4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分支機構審計其在中國的業務,包括德勤(Deloitte Touche)、畢馬威(KPMG)、普華永道(PWC)和安永(Ernst & Young)。這些事務所的中國分支機構表示,保密法禁止他們向美國監管機構透露審計文件。

     這4家事務所幾乎主導全球會計行業,若其中國分支機構都被封殺,美國公司恐也很難找到其他機構代替。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資公司相當多,如經營快餐連鎖的百勝集團、科技巨頭高通、營建設備製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

     百勝餐飲發言人布盧姆(Jonathan Blum)表示:「對我們這些從事中國業務的公司來說,將產生很大影響。美國政府最終會發現,如此一來,這些公司在中國根本找不到會計人員。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我們正在觀察情況。」

     卡特彼勒也表示,希望雙方能達成和解。該公司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由於此問題涉及中美兩國監管機構之間的差異,卡特彼勒希望任何一方都能努力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對彼此國家的法律和法規表現出相互尊重與理解的態度。」

海外媒體駁彭博社報導陸太子黨財產


(中央社台北29日電)彭博社日前報導中共8大元老與太子黨的龐大家族財產及彼此與國有企業的關係。多維新聞網今天駁斥彭博社報導,認為報導「不嚴謹」,但報導坦承中共「借用」資本主義累積鉅額財富。

彭博社日前調查103名中國共產黨元老後代,查閱數千份檔案,說明太子黨多與中國大陸國有企業關係緊密。

總部設在紐約的多維新聞網,今天由3名記者撰發標題為「彭博曝太子黨巨額資產背後所隱藏的玄機」的文章,引述國企人員、中共退休官員、分析人士、香港媒體記者等人談話駁斥彭博社,但都未具名。

多維指稱,彭博社的文章了無新意,西方還是不了解大陸「國企」的含意,「不嚴謹的報導」也彰顯西方對大陸一直以來的偏見和傲慢,「如果中國政府要選擇駁斥,彭博社的這篇文章可能不堪一擊。」

文章宣稱,作為大陸國企高管不意味掌握公司財富,退休後,這些財富與高管一點關係也沒有,只能領退休金與補助。

多維文章坦承,中共的確「借用」資本主義的很多方式積累鉅額財富,但很多中共官員始終認為,國企憑藉某程度壟斷賺取的財富,必須要回饋社會。

文章也說,大陸有很多不少由個人代表國家持股的公司,不過他們最終要服從的是中共安排。

這篇文章稱,彭博社「這篇文章對太子黨的批評顯然做過了頭」,可能是因為之前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家族財產,在大陸遭封殺而損失重大,「也可能是他們的記者真的不了解中國」。

多維最後說,彭博社與紐約時報披露習近平、溫家寶等家族財產雖然不乏客觀事實,卻也不了解中共體制與大陸的所謂特色。

多維新聞網是總部設在紐約的中文媒體,2009年被2家在香港上市的大陸企業收購。

博訊新聞網2010年曾報導,多維被收購後,批評中共的聲音減少了。

江澤民出新書 要求解放思想


旺報 【記者羅印冲/綜合報導】
     在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周年之際,前領導人江澤民近日就新書《江澤民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0年回顧》出版發行作出批示,要求「解放思想、集思廣益、溫故知新、謀畫未來」。

     大陸媒體報導,該書收錄江澤民1992年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和黨的十四大上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論述,以及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該書回顧1991年江澤民親自主持召開11次座談會,研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的6篇文章。該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官媒新華社指出,該書的出版,有助於更好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和醞釀過程,深刻領會江澤民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思想,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

     近期有關中共前總書記的消息,還包括胡錦濤低調回到出生地江蘇省泰州市,拜祭父母、重遊母校泰州中學,受到大批民眾夾道爭睹。胡錦濤特地拉下車窗,揮手向民眾致意,期間並與市民近距離交談,展現親民作風。

     據指出,胡錦濤祖籍安徽績溪,出生成長地卻在江蘇泰州,這是他在位10年來首次為人所知的返鄉之旅,頗具意義。

     回到泰州中學,胡錦濤參觀校史陳列館、高中教室,重溫當年曾上課的二號樓,該處還保留他上學時所坐的課桌椅,隨後他在教學樓下種了一棵銀杏樹。

市值60億 發展商涉許宗衡案 深圳市政府沒收金光華廣場


香港蘋果日報


座落於深圳羅湖商業中心的金光華廣場,因地皮被指是非法轉讓,前日突被深圳市政府沒收,所有相關商戶的合法權益不變。這座價值約6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大型商場原為深圳地產商李亞鶴擁有,李亞鶴因涉及前市長許宗衡貪腐案,於一年前被起訴,至今仍未結案。內地法律界人士對當局這一罕有行政處罰的合法性表示質疑。

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稱,金光華集團和深圳南國影聯公司未經批准,以「假合作,真買斷」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因此沒收金光華廣場地下空間和地上所有建築,沒收南國影聯非法所得2.15億元,並罰款1.075億元。有報道指,在此之前當局曾舉行聽證會,聽取兩家公司的陳述、申辯。官方在會上暗示,仍被拘押在北京的李亞鶴也承認了相關事實。

指地皮非法轉讓

今年48歲的廣東商人李亞鶴,與許宗衡關係密切。據金光華內部人士透露,李亞鶴一貫出手大方,而公司所涉及的地產項目,多為舊城改造,故打點與政府關係,對李亞鶴來說,已是家常便飯。2009年6月,許宗衡被「雙規」不久後,李亞鶴就被調查,2011年7月被控以行賄罪公訴罪,至今未有消息。有分析認為李亞鶴行賄案至今仍未結案,而今次旗下最大資產又被沒收,表明許宗衡貪腐案餘波未了,不排除還有更多黑幕曝光。

許宗衡於去年5月被河南鄭州市中級法院一審判處死緩兩年,許宗衡沒上訴。法院認定他在2001年至2009年擔任深圳市委組織部長、副市長和市長等期間,受賄3,318萬餘元。此前有報道稱,牽涉許宗衡案的深圳企業至少有兩家,一家是順嘉高新建材公司,另一家就是金光華集團。許宗衡案曾引發深圳官場和商界地震,包括原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黃志光、原龍崗區委書記余偉良、原區政協主席陳勝興、原福田區委書記李平等官員紛紛落馬。

不過,也有內地律師對深圳當局以沒收資產作為處罰的做法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金光華廣場的開發過程包括審批程序、政府部門決議都屬合法,而且政府無權對合同效力進行認定,即使認定合同無效,也應作民事處理;即使存在違規,如此重罰也沒有依據。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任命3學者任最高法院相關業務庭副庭長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前日任命3名法學專家為最高法院相關業務庭副庭長,其中一人曾留學歐洲。有報道形容這是最高法院首次較大規模邀請學者任職。

院長無學位遭詬病多時

財新網報道,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建平被任命為刑三庭副庭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姚輝被任命為民一庭副庭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薛剛凌被任命為行政庭副庭長。這三名法學專家均是大學教授,且都有博士生導師資格。

任職最高法院屬於掛職,並不脫離原有職位。其中,盧建平在法國蒙彼里埃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刑事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刑法。姚輝研究的領域為民法總則、侵權行為等。薛剛凌曾兼任監察部特邀監察員,研究領域是行政法、國家賠償法等。三人都有檢查機關掛職經歷。

最高法院政治部負責人此前透露,參加掛職的專家學者將參與審判工作研究、審判經驗總結,司法政策制定、司法解釋的論證以及指導性案例的匯編。目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沒有法律學位,被詬病多時。此次任命被視為新領導層強調依法治國的表現,內地網民普遍好評。

節日腐敗難治 貪官年年有餘


太陽報


過去是小朋友盼過年,因為過年才能吃餃子、穿新衣、放鞭炮;現在是貪官愛過年,因為節假日是行賄受賄、跑官賣官的良機。元旦及春節將至,中紀委一如既往地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官員廉潔自律,並提出所謂「九大禁令」,然而這些禁令的成效備受質疑,最終恐怕又是一紙空文。

中紀委的通知強硬要求黨員幹部在元旦、春節期間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包括嚴禁用公款購買高檔禮品送禮、宴請、拜年;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嚴禁公車私用;嚴禁年終突擊花錢和濫發獎金津貼;嚴禁利用節日之機跑官要官、拉票賄選;嚴禁賭博等。有關要求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嚴,但恐怕還是姿勢多於實際。中共第五代上台後,將反腐當作施政第一把火,強調決不讓腐敗分子在黨內有「藏身之地」,亦抓捕了一批貪官,如今再發出「九大禁令」,被視為連串反腐敗措施的延續。

陽光法案 一拖再拖

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邊是中紀委年年禁令,那邊是貪官污吏歲歲腐敗,充滿愈反腐愈腐敗的中國特色。事實上,內地官場有所謂「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平級調動」的十六字真言,各級幹部要升官發財,必須「要跑要送」,以致每年元旦春節期間,僅北京市就活躍着一支數萬人的各地進京送禮隊伍。有錢能使鬼推磨,過去行賄還遮遮掩掩,將黃金元寶放在魚肚子裏,或將鈔票疊成香煙狀,現在已經赤裸裸,送現金、有價證券、信用卡、房產證、美色,應有盡有。當然最高明的行賄是像《紐約時報》揭露的那樣,以超低價贈送國有企業的原始股份,一上市就增值數十以至數百倍。

中國社會重人情重禮節,節假日親友相互送禮,本是表達關心的方式,現在完全變味,成為行賄受賄的好時機,是貪官的真正「黃金周」。更不堪的是,送禮歪風從官場、商場蔓延整個社會,不僅病人要送醫生紅包,連小學生也要送老師禮物。早前歐美名店生意大跌,據說是因為中共十八大換屆,人們要待官員名單塵埃落定才大手筆送禮,中國式腐敗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諷刺之極。

說到底,中紀委禁令只要求官員自律,根本沒有約束力。正如內地學者指出,貪腐並非一朝一夕的問題,而要進行利益輸送,亦毋須等待節慶日子,官員不會因為一紙禁令就有所畏懼。如果當局真有反腐決心,就應該盡早落實公示官員財產的《陽光法案》,而不是以各種藉口一拖再拖。說到底,老百姓已不是那麼好欺騙,中共第五代是真反腐還是假反腐,各界正拭目以待。

“怪不得毛主席說文革需要七八年再來一次!”



  《明鏡月刊》魯直人




“三個代表”陡起風雲

  200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共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系統闡發了“三個代表”要求,這篇著名的“七一講話”還被收入《江澤民文選》第三卷,題為《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在官方當天發表這篇講話之後,引發中國左右政壇的強烈反響,自由派人士一片叫好,認為中共開始走向了民主社會主義即全民黨的道路。而左翼人士則普遍強烈質疑和抵制這篇講話精神,包括著名軍旅作家魏巍、中共老人林默涵、吳冷西、李成瑞在內的“一群共產黨員”共計16人,聯名簽署以《“七一講話”是極其重大的政治錯誤事件》為題的文章,上書中央,以罕見的口吻質疑,“共產黨的總書記到底代表誰?”並指責江澤民的“七一講話”所闡發的“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違反了黨章的基本原則和規定”,講話中所稱“允許私營企業家入黨是帶頭破壞黨的規定”,是以“理論政變”“向資產階級投降”等等強硬措辭,批評“三個代表”思想,矛頭直指中共總書記。






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中共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講話。

  其實,在“六四”之後,中共當局對所謂西方敵對勢力及其意識形態方面在中國滲透與影響深惡痛絕,把天安門學生運動歸咎於“大氣候”與“小氣候”所造成的。天安門廣場血腥鎮壓之後,國內輿論全面左轉,一是要提防西方的“和平演變”,二是要剷除資本主義復闢的經濟基礎,江澤民不是也說過“要把個體戶整得傾家蕩產”的狠話嗎?不過,對實用主義很強的鄧小平來說,突然發現與西方世界隔絕、再繼續走毛澤東閉關鎖國的老路子根本就是一個死胡同,中國經濟也會面臨著重大難題,所以就有了他的九二年的南巡講話以及後來的第二次“以權搶錢”的改革。在這方面,江澤民也表現出特別的與時俱進,不到八年時間,就把“三個代表“作為他執政期間的理論基礎,其中重大的決策,就有允許資本家加入共產黨,整個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在此之前,魏巍所主編的《中流》雜誌,曾就私營企業家能否入黨問題,反覆、連續地發表文章,從理論上加以剖析,闡明了不能吸收私營企業家(資本家)加入共產黨的理由。而2001年7月出版的《中流》雜誌上,更是將其給中共中央上書的主要內容以文章的方式公開刊登,結果,這期也成為《中流》的終刊。同年8月,《中流》宣告停刊,也給魏巍的主編生涯畫上了句號。為此,魏巍曾賦詩一首:

  依傍大款是潮流,不隨潮流定碰頭。
  理論但求摩登化,敵我煮成一鍋粥。
  惶惶大廈即傾倒,英雄鮮血付東流。
  世上贗品何須嘆,假冒馬列是源頭。


  《中流》是左派的旗幟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魏巍原名魏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奔赴朝鮮前線,和志願軍一起生活、戰鬥。回國後發表了一批文藝通訊,其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從此,“最可愛的人”成了志願軍的代名詞。1978年,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於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8月逝世。

  前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讚揚魏巍是“捍衛毛澤東思想的英勇旗手”、“是反對修正主義、和平演變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作為一個全國著名的軍旅作家,魏巍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左”是真誠的,毫不掩飾的,他對西方世界的對紅色中國的“和平演變“以及“亡我之心不死”的政策,充滿著焦慮與不安,尤其是在震撼世界“六四”事件之後,他與一些持有相同觀點的老同志對鄧小平所言的“不爭論”很不以為然,要理直氣壯地辦一份“捍衛毛澤東思想,反對修正主義”的理論刊物。此時,魏巍與成為同道的林默涵合作,在《光明日報》社爭得了一塊陣地,開始籌辦《中流》雜誌,並於1990年創刊發行。這份雜誌由於觀點鮮明,立場堅定,很快就成為左派的一面“旗幟”,與《真理的追求》、《當代思潮》並列為反對當代修正主義的三個重要論壇。中共老人,也是左派旗手的馬文瑞就稱讚說,《中流》好就好在它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批判各種錯誤思潮和觀點,具有尖銳、潑辣的戰鬥風格;好就好在它的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堅持擺事實、講道理,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高尚的美來吸引人,從而在時下眾多的文藝性雜誌中,辦出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可以說,隨著鄧小平南巡之後,大陸掀起對國有資產“分光賣光”的狂潮,權貴資本主義迅速崛起,無數下崗工人和失地農民淪落為弱勢群體。而《中流》的創刊恰逢此時,給底層老百姓來了一份猶如甘露的精神食糧。目睹現實,魏巍憂心如焚,在他為《中流》譔寫編發的一系列文章中,大聲疾呼要防修反修,防止資本主義复辟,並結合中國的現實,著重論述現代修正主義的七大特徵:(《明鏡月刊》第34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毛澤東認為真正的忠誠應該做的份內之事


《中國密報》子朗



“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林彪擁毛甚力,助毛甚多,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毛澤東與林彪的關係一向不錯。在戰爭年代,毛對這位比自己小十四歲的年輕猛將信任有加,即使林有時不遵從他的指揮,他也不以為忤。在那時,正當盛年的毛深知前線的將領對戰爭的具體形勢知道得比遠離戰場的自己更加清晰準確。那時的他是明智的、客觀的。建國之後,林懂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古訓,主動疏離權力核心,基本上不參與政爭;在毛要求他“表態”“站隊”時,他心無旁騖地緊跟毛的步伐。所以,毛對林是放心的。當年,林拒絕掛帥出征朝鮮,毛一點也沒有惱恨他。

及至“文革”爆發,毛撇開所有其他元帥,唯獨拉林並肩作戰。敏感而聰明的林,察覺毛的目標是用這種非常手段敲掉一大批功臣元勳,換上對自己極度盲目崇拜的文革新人,從中,林看出了自己脫穎而出的機遇。因為毛無論如何需要極少數有過共同經歷、明白歷史淵源的股肱人物去支撐和掌控全局,這是文革新人所不能勝任的。故而,毛澤東冊立林彪為“接班人”,在林看來,水到渠成,理所當然;正中下懷,舍我其誰。他渾然不知,在他眼裡“垂垂老矣”的毛,實乃“不知老之將至”;他完全沒有悟出毛的這步棋子是對自己的一個試探,裡面包含着一個巨大的暗示。

毛澤東實在是詭計多端,心懷叵測。他內心真正希望的是一向宣稱自己“體弱多病”、標榜自己“淡泊寧靜”的林彪會像以往一樣,在完成任務之後解甲告假,回家閉目打坐頤養天年;對領袖的浩蕩恩寵堅決謙辭,進而衷心擁戴“文革旗手”毛夫人江青為黨的最高領袖,以確保毛家天下的萬世永昌。——毛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忠臣應做的份內之事。——然而,林彪竟然高興地接受了毛的“敕封”,並未反對把這一“誥命”笑話奇談地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並且接受着群眾歡呼毛“萬壽無疆”之後對自己“永遠健康”的歡呼。毛澤東即刻認定:林彪這麼多年的淡泊和退隱是假的。林彪的野心掩蓋得很好,但比誰都大。林彪雖然多病,但畢竟年輕。林彪是真想接班了。中央軍委裡全是林彪的人了。我發動的這個“文革”,竟變成替林彪登基掃清道路了。毛家皇朝,很快就要變成林家皇朝了。

於是,林彪的覆亡命運就此決定了。其後一直到林彪死亡前的許多故事,還用得著分析探究嗎?毛澤東確定林彪為“接班人”,是一個更大的騙局。


林彪真想接班嗎?

事隔將近半個世紀之後回顧這段歷史,人們不能不承認毛澤東是一個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中國政治歷史上常勝無敵的超強角色。他不僅有霸道兇暴、心狠手辣、翻臉無情的一面,又有令人敬佩神往、心悅誠服、五體投地的蠱惑之術。他有一張百變之臉,除了周恩來,沒有人能夠看出哪一張臉是真臉。周恩來看出來的結果是:他在毛面前永遠是“大王聖明,小的錯了,”永遠做毛的跟屁蟲,永遠為虎作倀,絕對不講一句叫毛不舒服的話,絕對不指望做“第二把手”。故而在周病入膏肓之前,毛始終沒有找到幹掉他的機會,同時,因為周一直有着巨大的利用價值。劉少奇與林彪的“道行”,畢竟比周差得太遠了。所以,儘管劉、林也都是權鬥場中陰險狡猾、身手不凡的狠角,但是,先後都掉進毛的陷阱裡去了。這不是他倆的愚蠢 ,而是毛的無所不用其極。他以“偉大領袖偉大導師”之尊,在這樣的極端重大事情上,竟會在全國全世界面前拋出這樣的超乎所有人想像的騙局,有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身份的劉少奇和有着中共中央副主席身份的林彪是無法不中圈套的。劉少奇夫婦落到天天挨批鬥時時遭毆打的悲慘境地時,還在痴心妄想:“主席是不會苛待我們的。”而林彪,待到他看清那張獠牙青面時,則已命中注定入地無門、上天無路了。

再說,根據歷史淵源,憑心而論,劉少奇和林彪,包括後續的鄧小平,都不會全盤否定毛澤東,哪怕在毛死後。中國人不是俄國人,劉、林、鄧不是赫魯曉夫,他們不會使用那種極端的手段去揭露、踐踏和詛咒毛,哪怕毛確實作惡多端。因為,他們自己都是毛的信徒和擁躉,毛所幹的壞事他們全都有份。把毛推倒,他們自己合法掌權的道義基礎就失去了。
所以,毛澤東把劉少奇、林彪置於如此可悲的死地,純粹出於他的唯我獨尊、器量狹隘、兵不厭詐和無情無義。一場歷時幾十年,喪命上千萬、目標“神聖莊嚴”、理想“崇高純潔”的轟轟烈烈的“革命”,成功之後才只十七年,就暴露出跟太平天國沒有什麼兩樣的權力峰層中彼此猜疑仇視、自相吞噬殘殺的實質真相。(《中國密報》第2期)
《中國密報》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81?apKey=fedd22f528

傅作義投共與張東蓀的功勞




《新史記》蘆笛



10月中旬,杜任之得知傅作義因錦州陷落有些苦悶和憂鬱,因找到中共特工關世雄,說他準備策動傅作義與中共和談,要關向中共城工部彙報,並請城工部指示該如何進行。關即表示以後讓崔月犁親自指導這一工作。

此 後杜找到了傅作義言聽計從的高級顧問劉厚同,對之進行遊說。劉告訴他,過去共產黨的劉仁曾經派人找過他,要他勸說傅作義效法吳化文,以“解放”濟南的方式 “解放”北平。他回答那人說,吳化文是投降將軍,傅作義是殺頭將軍,不會投降,那人再沒說什麼就走了。杜乃說,與中共和談“解放”北平不是投降,是起義。 劉最後說,他可以建議傅與中共和談,先在華北組織聯合政府,通電全國推動全國和平,想來傅作義也能接受。杜任之心想,只要願意和談就好辦,那“組織聯合政 府”之類夢話此刻不宜多說。

劉厚同與傅作義談過後,告訴杜任之,傅有意與中共和談,但為了調和雙方意見與將來執行和 平協議,他認為需要有民主黨派參加談判。這說明老傅還是留了個心眼,想讓“第三勢力”作證人,免得日後共黨賴帳。杜任之當即答覆說,這事容易,他去找民盟 中央在北平的負責人張東蓀參加談判。次日他即找到張東蓀,問他是否可以代表民盟作為第三者參加和談。“張東蓀聽了,喜出望外,表示很願意參加雙方和談,促 成和平解放北平。”但他也提出與劉厚同相同的願望,即在和平“解放”北平後,組織華北聯合政府。杜任之以同樣的伎倆對付過去,“我當時認為重要的是在於能 開始和談,只要和談開始,事情是會朝著有利於革命方面發展的,所以也沒有再和他談和平解放北平以後的問題”,隨即打電話給劉厚同,介紹張東蓀去與劉厚同見 面。


傅作義(左一)和蔣介石。


張 東蓀與劉厚同見面後,“有了中間人,劉厚同放心了,他答應轉告傅作義”。此後杜任之向崔月犁彙報了上述情況,並說劉厚同認為與中共和談之後,應通電全國倡 導和平,召開政協會議。崔說,只要和談一開,事情就會演變。至於他們提出要有個民主黨派作為第三者參加,“你已經找過張東蓀了,我很同意。為了鄭重起見, 我再去與他正式接談一下,請他代表民盟參加談判。”次日崔月犁找了張東蓀談話,與張談話後次日即去見劉厚同。劉後來告訴杜任之,崔月犁和他談得很好。(注 40)

傅作義之所以動念叛蔣,是因為私心太重。他覺得老蔣大勢已去,跟老蔣幹再沒前途了,於是想另投明主。這人對共 黨毫無起碼認知(民國的軍人還真像職業軍人,不問政治,不是共軍那種具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宗教軍隊),卻拿民國那套“反正”醜劇來套時事,以為他只需發 個通電“易幟”,便能如張學良當年一般,不但能保留私人軍隊,還能在新政府裏分一杯羹。他覺得若按蔣介石的方案部署,主動放棄北平,退守天津、塘沽一線, 那就沒有“向共軍獻出古都之功”了。若是不能抵禦共軍,必須從海道南撤,到了江南後,他肯定要受到蔣介石的嫡系排擠,因此不如另投新主。

即使如此,傅作義仍免不得顧慮重重。據劉厚同說,傅作義老是懷疑中共能否信守談判協定(注41)。此話不假,他過去曾見識過中共的“和談花招”,有過沉痛教訓,因而對中共的德行有一定認識,有他在1946年大同戰役後給毛澤東的電報為證:

“延 安毛澤東先生,溯自去年日本投降,你們大舉進攻綏包,放出內戰第一槍,愚魯如我者,當時還以為這是你們一時的或一部分的衝動,決不會成為你們黨的政策,故 曾於11月24日致電先生,作坦白懇切的呼籲。但一年來的慘痛事實,竟證明這是你們經過長期準備的計劃,並不是一個偶然的錯誤,因而和平商談永無結果,而 全面戰事乃日益擴大。最近由於你們背棄諾言,圍攻大同,政府以和平解決的努力均告絕望之後,本戰區國軍才迫不得已採取行動,救援大同,但這是悲痛的,並不 是快意的,其目的僅僅在於解救大同之圍,解救大同二萬軍民。”(注42)

就是為此,他才會特地提出要“民主黨派”作中人,以此為與中共和談的前提,而促使他最終下定決心的,正是民盟北平負責人張東蓀願意出面做這中人。他曾對杜任之說:“民主同盟是最大的民主黨派,在社會上有名望有威信,有民盟代表張東蓀參加談判很好。”(注43)


就這樣,傅作義終於下定了與中共和談的決心,10月30日夜間12點,他與心腹王克俊密商,決定“需要待解放軍圍城之後,利用內外力量的配合,才能圓滿地實現整部走上人民的道路的目的。”(注44)

其 時東北戰事尚未結束,東北共軍尚未入關。共軍在華北的兵力極度空虛,周邊也就只有個楊羅耿(楊得志、羅瑞卿、耿彪)兵團。國軍要南撤並無太大困難,最起碼 不會全軍覆沒,因為共軍根本沒有足夠兵力包圍之,頂多只能追擊騷擾。北平被圍是傅作義蓄意製造的,目的是挾持蔣系國軍跟他一道“走上人民的道路”。若是傅 作義按國防部的建議行事,主動放棄北平,則古都根本就沒有兵燹之虞,並不需要張東蓀那位摩登魯仲連去“片言解紛”,“保全人民古物”。張東蓀寫成條幅“留 示子孫”的,乃是彌天大謊。策反傅作義的戰略意義,根本不是什麼“保全人民古物”,而是使得國府60萬大軍被“抑留”於無用之地,未能在關鍵時刻投入關鍵 戰場,贏得關鍵決戰,致使南中國人民難逃赤禍。
這就是為什麼毛澤東極度賞識張東蓀“片言解紛”。的確,張東蓀等輩以“第三勢力”面目出現,其作用絕不是中共特工能起到的。(《新史記》第9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中国要求网络用户实名登记

中国官方通讯社报道,政府通过要求网民实名注册加强了对互联网用户的控制。

官方的新华社说,历时五天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星期五的闭幕会议上通过了这项措施。

中国官方说,这项规定是为了加强保护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并打击垃圾邮件等滥用行为。然而,实名登记制还将限制人们在网上举报官员腐败和滥用职权,这些举报通常是匿名进行的。

中国境内很多网络用户使用“虚拟个人网络”(VPN)登陆被中国审查人员封锁的网站。不过,在北京的咨询商、同时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生院高级顾问的邓肯·克拉克对美国之音记者贝蒂说,中国当局也在限制人们获取VPN的途径,这可能会伤害到公司企业。

克拉克说:“一方面,我们有很多跨国公司,包括那些想要走向全球的中国跨国公司,它们必须能够登陆境外网站并以安全方式交换数据。可是,我们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它们利用计算机云技术或者谷歌的Google Drive这样的途径来获取财务共享或者账单共享等软件。而一旦这条途径被封,人们就转向这些VPN,而如果VPN也不灵了,那你就倒霉了。”

中国官方推动商务或教育性的互联网使用,但禁止被视为具有颠覆性的内容,并封锁了许多网站。

美国之音中文网


纸本媒体发行危机

传统报刊、尤其是严肃的大报,一直被认为是优质新闻业的代表。然而,如今报刊却面临着网络媒体日益严峻的挑战。纸质报刊的发行量不断下降,历史悠久的报社接连倒闭。这会威胁到新闻业的总体水准么? 

2012年对德国的报刊业而言,绝对算不上一个好年份。传统全国五大报之一的《法兰克福评论报》宣告破产,《金融时报》德国版宣告休刊。其他报纸的发行量 也在不断下滑。即便是久负盛名的《南德意志报》也不得不推行大规模节约措施,力争渡过难关。地方性的报纸也同样勒紧裤带,艰难度日。

纸质报刊真的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么?为什么如今的读者不再愿意像从前那样花钱订阅报纸?

---
DW-Grafik: Peter Steinmetz  
德国报纸发行量不断下滑
 
网络巨兽

过去十年间,德国新闻界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和谐共存,各有发展。然而,如今纸媒却遇到了十字路口。媒体观察人士扬茨基(Sven Gabor Janszky)认为,将来网络媒体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如今依靠纸媒牟利的企业,其处境将愈发艰难。

扬茨基特别指出,传统报纸由于信息相对滞后,可能将面临淘汰。随着移动设备的智能化,以及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纸媒的空间将缩小。而能够随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信息的智能网络媒体将愈发体现其价值。

扬茨基还认为,将来,智能化的软件将部分替代目前记者编辑的工作,根据读者的偏好,量身定做选取所需的信息。

纸媒仍有空间

传统报纸的日趋萎缩,并不意味着纸媒必定遭淘汰。将来,纸质报刊很可能将走高端路线。扬茨基认为,纸媒可以通过深度背景报道,来赢取高端市场。评论,或者分析报道将成为时效性更强的网络新闻的有益补充。德国《时代周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报的发行量正在稳步上升。

然而,传统报纸的大量倒闭仍然是难以避免的,这也不可避免地将对纸媒的质量造成影响。《法兰克福汇报》出版人谢尔马赫(Frank Schirrmacher)认为,将来,高端纸媒将会面向特定的群体,而不再像如今那样面向大众。

Symbolbild Zeitungskrise, Presse, Zeitung, Zeitungssterben. Copyright: DW/R. Fuchs
政界担忧

德国政治界也留意到了德国乃至整个欧美地区纸媒所面临的危机。80多年历史的美国《新闻周刊》日前停止发行纸质版本,从新年起将只发行网络版。德国总理默 克尔对这一趋势充满忧虑。她希望,当今著名的几家报社及杂志社将来能够继续他们的成功业绩。值得注意的是,默克尔总理的这些言论,也是通过视频播客的途径 发表的。

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新闻学教授迈耶(Klaus Meier)认为,现在就断定纸媒穷途末路,未免为时过早;短期内,德国不会再有其他报纸面临停刊。迈耶强调,近20年间,德国报纸其实获得了长足的进 展,版面更加丰富,图表更加清晰,报道内容更加贴近各自的目标群体。他认为,尽管纸媒有所收缩,但仍将与网络媒体长期和谐共存,两者间的界限也会愈发模 糊;将来,报社每周可能只会发行一到两期纸质版本,时效性强的消息将主要在报社的网站上发布。

迈耶还强调,在这一纸媒转型过程中,盈利模式将决定其报道的质量。也许,将来网络新闻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付费内容,德国《世界报》已经将这一做法付诸实践。

另一方面,新闻业也无法完全依赖市场规则。迈耶特别提到了公共基金会的作用,这些基金会将能够为记者及编辑提供协助,以完成一些特别费时费力费钱的调查工作。

但纸媒的未来究竟有没有保障?对于这一问题,各方专家目前依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作者:Richard A. Fuchs                 

编译:文山

责编:雨涵

德国之声中文网


日本新内阁表示中日需要良好对话并改善关系

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
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


作者 法广

刚上任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周五表示,他将努力改善因岛屿主权争纷而严重恶化的日中关系。与此同时,日本新任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周五接受共同社采访时也表示,中日两国保持对话十分重要。

日本新任外相岸田文雄被认为是安倍晋三新内阁里的一名温和人士。他周五表示要改善中日关系。但在共同社当天刊出的对岸田文雄专访中,当记者问岸田文雄是否会为了修复日中关系和日韩关系而调整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时提出的政策,岸田文雄明确地回答说,不会。

同一天,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也接受了共同社采访,就防卫政策重点进行了阐述。对于日本将如何处理中国船只进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附近领海和领空的问题,小野寺五典回答共同社说:「尖阁诸岛毫无疑问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日方会坚决应对中国公务船和飞机进入日本领海和领空的问题。但是,日中两国在战略互惠关系中向前发展符合双方利益。双方保持对话十分重要。」

北京方面,据台湾中央社引述中国外交部网站周五晚间公布的资料及中新社报导,对中国公务船是否维持在钓鱼岛海域的例行巡航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除了重申例行巡航、维护主权立场外,也指出中方希望有个稳定和安宁的周边,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据悉,张志军是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外交部第8届「蓝厅论坛」上演讲时,就钓鱼岛等主权问题作出说明。对于刚上任的安倍晋三内阁,张志军强调,中方希望日本新政府能奉行积极的对华政策,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和问题,以实际行动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作出努力。

安倍与西方六国领导人举行电话会谈

另外,日本媒体报导,26日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经与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6国元首进行了电话会谈,在朝鲜问题和牵制中国的问题上,他深知日本需与美国、韩国合作。

「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等报道说,安倍昨天与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印尼、越南等6国元首举行电话会谈。

日经指出,安倍与共享民主等价值观的国家加强联系,意在对抗中国。日本因钓鱼台问题导致与中国关系对立,加上朝鲜的核武、导弹、绑架日本人等问题等都不易解决,因此安倍急著先巩固与友邦的基础。

安倍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进行电话会谈时表示,希望北方领土问题能找出日俄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之道。

普京回应说,有关和平条约的作业应积极一点进行,有必要下令双方的外交部因应。两人也针对安排安倍访俄一事达成协议。

安倍与英国首相卡梅隆(David Cameron)举行电话会谈时,两人针对朝鲜本月发射火箭等进行意见交换。

安倍表示,非常期待英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当中的角色。卡梅隆说,联合国将维持採取强硬措施的立场。

报道说,日本要解决朝鲜问题、牵制中国的话,日本、美国、韩国要合作才行,所以安倍决定派前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等日韩议员联盟成员访问韩国。

额贺预定明年1月4日访问韩国,与韩国总统当选人朴槿惠见面并递交安倍的亲笔函。

中央社说,安倍已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电话,美、日政府正协商安排安倍於明年1月访美。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评选年度十大新闻 官媒和民意大异其趣

中国大陆多个媒体评选出2012年度十大新闻。有业内人士批评《人民日报》评选结果不合民意。有网民建议,应该加入藏人自焚、陈光诚逃离软禁等敏感新闻。

Photo: RFA
图片:人民网评选的年度十大新闻引发争议(网络资料/心语)

岁末年终之际,不少中国大陆媒体都推出年度新闻活动。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也发布了年度十大新闻,排名分别是:海域管理加强、反腐力度加大、“神 九”飞天首次对接、建成最大医疗保障网、首艘航母交接入列、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经济运行企稳、十八大胜利召开、粮食产量“九连增”、中央出台八项 规定。

人民网的十大新闻公布引起许多人士的不满,北京资深媒体人高瑜周五向本台表示:

“中国官方的和外媒评选的十大新闻 是绝对不会一样的,因为海外媒体会很注重民间的大事。一般来讲,官媒排次序的时候都会把十八大放在其中,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才是民众最关注的事情。但这都 是些专制政府眼中的大事,比如又取得了什么成就了什么的。而在海外媒体眼中,虽然很关注十八大,但是很多人权、维权,还有薄熙来之类的事件才是大事。我所 看到的德国媒体就是这样的。”

拥有最多网民的腾讯网,把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件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别有:十八大、安康妇女强制引产、钓 鱼岛风波、奥运会、雷政富落马等事件。此外,在多个中文网站中也都有年度新闻评选活动。但不少网民表示,这些被投票的新闻事件与他们心目中的十大新闻不很 一致。有网民表示,陈光诚事件引发中美关系紧张,程度不亚于中日关系。该事件撕破了看似密不透风的专制体制的一角,令地方和中央的维稳当局极为难堪。此 外,北京7-21水灾、宁波万人反PX项目、西藏人连续自焚等事件也被网民提议列入年度十大新闻。

北京社会活动人士胡佳告诉本台记者:

“我 个人认为,十大新闻排行居首的应该是藏人的连续自焚事件。连续有过百名藏人为了他们的信仰和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突尼斯,仅仅是一个小贩的自焚就引发 了一场革命。台湾也有为民主运动自焚的人士。但那时自焚能够带来这么大的影响,现在藏区已经有这么多的人献出了生命,但是实际上无论对国家内部,还有其他 国家的政府的触动都还不够。我们还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力和行动来支持藏人争取自由和尊严的努力。否则,生命将会继续流失。我们不能够漠视,更不能对此作壁上 观。”

除了评选结果,也有网民留意官媒的网评员,并进行人肉搜索。网友明月东方在推特上表示:人民网的“十大网评人”之一马碧,笔名文白 石,因为写了《给网络世界套上法治紧箍》一文而走红。他2004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现就职于湖南省委统战部信息中心。有网络技术专家批评马 碧,自己用假名在网上发表文章,却倡导网络实名制,真是人至贱则无敌。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中國明年3月5日召開全國人大

中國官方新華社星期六(12月29日)報道,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在明年3月5日召開第一次會議。

這一決定是在星期五閉幕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做出的。

十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將選舉國家主義、副主席以及國務院總理等新一代國家領導人。

不過這些官員的人選實際上已經在11月份的中共十八大上確定了。

BBC中文網


呼籲胡錦濤公開財產 楊崇遭判刑

(中央社台北29日電)香港蘋果日報今天報導,3月在廣州舉牌呼籲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公開財產的廣西人士楊崇,被當局翻舊帳,家人證實,楊崇以罪名「非法砍伐林木」判處監禁1年,4月底已入獄服刑。

報導指出,廣西人士楊崇3月底與10多名人士在廣州市委前舉牌,呼籲中國共產黨進行政治改革,也要求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公開財產,不久後,楊崇就「被失蹤」。

根據這篇報導,楊崇已經被江西湖口縣法院以「非法砍罰林木」判刑1年,4月28日入獄服刑。楊崇不服判決進行上訴,堅稱自己無罪。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楊崇3年前捲入濫砍伐木案,不過主嫌沒遭到判刑,案件早已結束,只是楊崇今年才被判刑。消息人士說,北京當局找個罪名,對舉牌請願的楊崇進行報復處罰。

廣州警方曾以「非法聚會」名義逮捕楊崇等人,不過中國大陸法律規定,非法集會須在50人以上,楊崇等人舉牌請願只有10多人,法理依據無法刑拘他們。1011229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2月28日)


2012年12月28日《明镜郵報》

2012年12月28日《歷史日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