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

胡錦濤安排:有意將秦宜智培養成未來領導人


明鏡新聞網特約記者  黨才英

    北京政界人士對明鏡新聞網說,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在下台之前作了一項人事安排,現任西藏區政府常務副主席秦宜智,接替陸昊為共青團書記處第一書記。

     政界人士指出,如同江澤民刻意安排上海出身的人晉升一樣,胡錦濤也在為未來接班人謀。他先安排了出身西藏的胡春華出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春華在十八大上升為政治局委員,被認為是中共第六代接班人;現在,胡錦濤又安排在西藏任過拉薩市委書記的秦宜智到團中央,似有意將秦宜智培養成未來領導人。


秦宜智(1965年12月-),河南新鄉人。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反應爐專業及社會科學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重慶大學熱力工程系熱能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歷任攀鋼熱電廠車間副主任、副科長、廠長助理、副廠長、生產部副主任,攀鋼(集團)公司副總經濟師、成都無縫鋼管公司總經理,2001年12月轉入政界,歷任中共攀枝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內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5年5月調任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助理,次年7月升任副主席,9月兼任拉薩市委書記,2008年9月獲任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2012年11月當選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中共下台的五套劇本



     《中國密報》編譯  文道喻

    一個國土面積遼闊,擁有全球最多人口,同時30年來經濟快速增長,已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又活力充沛的國家,很難想像其政治權力長期被一群享有特權、腐敗與縱慾的共產黨員把持著,對任何知識分子而言,思考中國未來的政治前途是一項充滿挑戰的智力活動,有太多因素、太多角度加上太多意外需要考量。在大多數傳統觀念裡,無不同意中共無所不用其極、下定決心捍衛一黨專政,因此有能力存活較長時間(儘管不是永遠);少數人則信誓旦旦指出,中共殘存的日子已屈指可數,知名政治分析家裴敏欣便是其中之一。

 
    寧靜的天安門,是否再度重演“六四”事件?

    裴敏欣發表於在線雜誌《外交者》(The Diplomat)的文章提出,未來10至15年中國發生民主過渡的可能性相當高,過去積累的國際和歷史經驗顯示,40年來已有大約80個國家通過不同形式從專制統治轉型成民主社會。此外,十幾年的社會科學研究也為民主過渡和專制腐朽間緊密聯繫的過程提供精闢見解。

只需再過10到15年,共產黨壽命上限即將到來

    根據裴敏欣表示,中國正面臨兩個不可避免邁向民主化的現實條件,首先是專制政權必有的老化和腐爛。毛澤東無疑是中共史上最強大的領導人,一呼百諾,率領無產階級革命擊潰不得民心的國民黨,但在鄧小平之後,黨內缺乏強人型或魅力型領袖,取而代之的是機會主義者,能力和對意識形態之堅持也越來越薄弱,他們往往以投資者立場看待政權,維護黨的生存只為以最大限度提高收益,導致腐敗不斷升級、治理成果惡化以及與群眾日益疏遠。而從經驗上看,隨著組織變得衰弱,一黨專政的大限便步步逼近,史上最長紀錄是74年(由前蘇聯共產黨創下),其次分別是台灣國民黨73年(國民黨的情況較為特殊,它還經歷過內戰失敗)與墨西哥革命制度黨71年。

    這三個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都不是一夕崩潰,早在他們交出權力的十年前就已出現系統性危機,如果歷史理當重複,中共統治中國達63年,社會不安與騷亂亦逐年增加,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共產黨下野不再遙不可及,只需再過10到15年,壽命上限即將到來。

    第二個致使中國步入民主轉型的原因是社會與經濟的快速轉變。人民收入漸漸提高,城鎮化速度加快,以及通信技術日新月異,都使得發動群體事件的成本降低,越來越容易反對獨裁統治,從而促進更大的民主聲浪。獨裁政權在貧困的農業社會中最好生存,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維持權力便沒那麼簡單。裴敏欣指出,統計數字表明,當人均(PPP)突破1000美元時,獨裁政權開始變得不穩定,意味著民主轉型的可能性增加,來到4000美元後效果愈加顯著,一旦人均收入超過6000美元,除了石油生產國,很少有獨裁政權能夠存活。

    儘管還有通膨影響,但中國人均確實已踏上“民主過渡區”,達到9100美元,媲美1980年代台灣與韓國民主轉型前夕的水平。估計10到15年內,中國的人均將增長至15000美元,城鎮化比例到達60%至65%,共產黨勢必很難再用同今日一般的人力和財力資源來維持統治。

    即使上述兩個理由有足夠說服力證明中國將在10至15年中間歷經民主化,不過更有趣的後續問題是,轉變會如何發生?中共會以什麼方式退出舞台?裴敏欣觀察中國現況,為讀者描繪了五套劇本。



    印尼蘇哈托因金融危機下台。

    統治層越早改革越能“和平轉型” 


    第一,用童話故事的口吻來說,就是“美好結局”,換言之,中國的民主過渡在舊政權統治精英心甘情願放棄權力下和平產生。這通常得經過幾個階段,最初是許多因素(如經濟表現不佳、軍事失敗、民怨沸騰、鎮壓成本升高與貪汙成風等)造成合法性危機浮現,讓某些高層領導承認專制統治已不可行,應該開始規劃一場優美謝幕。假使這些人能取得內部的政治優勢,將加速自由化進程,我們能預見不但媒體的限制被解除,對民間社會的控制也會放鬆。
    於此同時,他們與反對民主化領導人會針對離開權力後的政治規則進行磋商,目的在於建立侵犯人權的國家機構、軍隊、秘密警察與其他政治精英的退場機制,一旦協商完成,選舉也就隨之舉行。大部分情況下,舊政權很難再度執政(台灣和西班牙除外,國民黨於2008年贏得大選,二次政黨輪替),國家因而迎接新的民主時代,緬甸即是如此腳本的最佳演繹者。

    不過對中國來說,“美好結局”的關鍵是高層領導人能否在合法性遭受無法挽回的傷害前便先行一步推動改革。一般而言,極權主義政權後期過渡的歷史紀錄非常糟糕,主要因為掌權者極力抗拒改革,直到為時已晚,而台灣、墨西哥和巴西之所以有成功案例,乃是當時舊政權仍保有足夠的政治力量和一定程度來自社會團體的支持,讓改革順利推行,也就是說,只要統治精英越早開始改革,和平轉型的機會就越大。

    然而,裴敏欣提醒當中有矛盾存在,通常政權還很強大時,精英和既得利益者是不肯改革也拒絕改變的,所以若中國的政治轉型想要有一番“軟著陸”,得看新一屆的領導班底是否能在未來五年有所作為,畢竟命運稍縱即逝,機會之窗不會永遠開啟。


    中國出現如蘇聯“戈爾巴喬夫” 


    第二套劇本是“中國出現戈爾巴喬夫”,也是第一套劇本的次等結果。裴敏欣認為,如果中國走到這一步,意味著領導層已錯過啟動改革的歷史機遇,未來十年日益衰敗的經濟、社會和政治趨勢(人口老化、環境惡化、裙帶資本主義、收入與機會不均、腐敗、騷亂不斷和下滑的經濟增長加總起來),使名譽掃地的政權被迫面對現實,強硬派改革者話語權增強,出現戈爾巴喬夫般的人物,推行中國版本的開放政策(Glasnost)和經濟改革(Perestroika),但由於政權早已失去公民信賴與民間支持,自由化的改革反而引發極端效果,且政治混亂將促使另一次內部分裂,如葉利欽(Boris Yeltsin)這類的激進民主分子可能崛起,取代溫和派改革者,第一套劇本的協商蕩然無存,舊政權的成員只能逃往海外,黨徹底瓦解,消滅於歷史洪流中。

    假使中國果真重蹈蘇聯覆轍,那將是最具諷刺意味的下場。過去20年裡,中共研究蘇聯、分析蘇聯,竭盡所能避免蘇聯式崩潰,就連習近平在南巡講話中都曾提到:“戈爾巴喬夫輕輕一句話,宣佈蘇聯共產黨解散,偌大一個黨就沒了……但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中共從蘇聯解體中吸取正確或錯誤教訓,或許很快就有結果。

    人民起義與經濟危機使中共垮台


    第三個可能性是“六四”事件重現。黨繼續抵制改革,在政治激進主義和社會分化加劇的情況下惡夢再度上演,儘管最後黨都逃不過滅亡,但第二套劇本是由體制內提倡自由化的改革者撰寫,而第三套劇本的導演卻是不可預料的大規模起義與蔓延全國的組織動員,如同1989年六四事件,最大膽、最直言不諱的抗議人士群聚起來,要求急速民主,又或者像2010年席捲中東地區的茉莉花革命,推倒本被視為堅不可摧的眾多獨裁者。裴敏欣說,一旦中國再次發生類似六四的事件,軍隊不見得還會是保命仙丹,因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身處危急時刻的專制統治者均得不到軍方支援。

    第四是經歷“金融危機”啟動的民主轉型,前一個例子是印尼的蘇哈托(Suharto)政權,1997年亞洲遭逢金融風暴,導致印尼經濟崩潰,執政32年的蘇哈托最終被迫下台。而中國以國有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實與印尼具有眾多雷同之處:他們同樣任人唯親、貪汙腐敗風行、監管不力和風險管理能力薄弱等。此外,眾所周知的是,如今中國的金融系統已積累巨額不良貸款,破產隨時可能爆發,加上通過影子銀行的資產負債如雨後春筍般浮現,徒增金融穩定風險,進一步削弱國家控制資本的能力,還有大量非法資金外流的現象,均顯示要是金融業倒塌,經濟陷入的停頓和社會動盪將令中共難以掌握。

    裴敏欣承認,單獨由金融危機引起共產黨潰敗的機率較低,不過金融危機後的直接後果,以及政府付出的經濟代價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必然對黨的權威與合法性構成巨大威脅,尤其社會秩序的混亂將成為中共一大致命傷,也莫怪乎領導人始終視“維穩”為首要目標。

    環保問題也是中共致命傷


    最後,裴敏欣說,“環境”同樣有能力造成政權更迭,中國全速衝刺經濟後遺留下的汙染再明顯不過,所以環境破壞引起制度變化的概率不可小覷,雖然兩者間的關係複雜,但絕非無法理解:當衛生保健的條件變得嚴苛,土地失去生產力、水資源短缺以及空氣日漸混濁,政府必須付出更龐大的代價來遏止環境反撲,從而減少經濟效益,而一旦經濟增長出現窒礙,共產黨的合法性也就岌岌可危。目前來看,環保問題已令城市裡的中產階級越來越不信任當局,引發激烈抗議活動;再者,居住環境之優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可以將不同社會群體的政治力量連接在一塊,縱使有些人對一黨專政不敏感、反應遲鈍,不代表他們不會為了環境站出來。

很遺憾,管宣傳的人成了常委


北京80位意見領袖議政改共識(12)

《內幕》特約記者文仁整理



新一代領導人的最大不同是靈活性
  
    仲大軍(北京大學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
  
    這十幾年從體制內下海到作為一個民間學者,決定了我這種思想傾向。對於改革共識倡議書我基本同意,也簽了字,有些個別地方修改一下。當前的時代需要共識,沒有共識的話,光分歧,光是各派激烈的爭鬥不是事。我國從辛亥革命後分裂了幾次,中國是內戰分裂得最厲害的國家,今後不能走這樣的路,要形成共識。在新的時代尋找新的共識是有條件的,條件是成熟。



  仲大軍

  現在最需要的是,站在各個角度看問題的人士,能否全面的、趨同的看問題,這是我的一個觀點。我這個人比較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影響比較多,本身也是共產黨員,下海多年,多年沒有組織生活,但我沒有退黨,今天的發言,約束著我不能說過分的話,所以說“吃著誰的飯說誰的壞話”好像不行,但這裡,我只能批評,這十幾年對中國批評最厲害的可能是我這個地方。我們希望改進和改善,也希望黨有進步。這次十八大後,我們也看到這個黨是進步的。

     昨天我接受媒體採訪,談對新一屆領導人看法,我說是有進步的,看7個常委的特點都是改革開放後湧現的一代,是我們的同代人,這代人進入了政治舞台,這些人的特點和前幾代人最大的不同是靈活性。他們沒有過去更多僵化的東西,這就是進步,中國今天走入了最靈活的時期。從當年的無產階級專政,現在完全放棄;從當年一個階級主導,現在大家共存,這是當前的希望。

      我們已經進入共和共存的時代,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把以前傳統的、不好的東西拋棄了,這是希望。今後在這個基礎上達到了共和共存。中國海峽兩岸的統一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輝煌,我們的目標是讓我們的國家走向輝煌,讓領導人與時俱進,能獲得全國人民更多的擁護,求同存異。

 
  階層制度與道德文化
  
   李軒(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
  
    我是中央財經大學的老師,也是一個兼職律師,在全國律協有一個憲法人權委員會,我是秘書長,主要是在江平老師、陳光中老師、千帆老師的支持下,關注一些重大影響力的個案,比如重慶李莊案、貴陽黎慶洪案,給這些冤假錯案提供一些支持。    

  很多老前輩都提到這次十八大有進步,至少胡錦濤不再兼任軍委主席。很多法律人覺得還有另外一個進步:政法委書記不再擔任常委,或者常委將來不再兼任政法委書記。江平老師在多個場合對過去這種現狀表達了一種擔心,我想,這也應該算是一種進步。但遺憾的是,中宣部的部長晉陞常委之列,可能將來對新聞言論自由有進一步的鉗制。


陸克文:習近平崇拜鄧小平

《明鏡》月刊記者柯宇倩/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是第一位能說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在中國擁有深廣的人脈。這位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政治家看好習近平上台後帶來的轉變,尤其是經濟改革,他也認為,在中國逐漸強大下,美中之間應制訂五年戰略路線圖,讓雙邊關係持續發展。
 
習近平崇拜鄧小平
 
曾在2007年至2010年任澳大利亞總理,2010年至2012年任澳洲外交部長,目前為議員的陸克文,201212月受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之邀講述“中國新領導與經濟改革”,陸克文在講座上分析了新一屆常委的可能政策走向,以及面對一個崛起的中國時,世界各國應有的準備與行動。
 
1966年開始,中國歷經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共元老習仲勛遭批鬥清算,中國經濟蒙受巨大損失,近50年後,習仲勛的兒子習近平領導著一個經濟發生極大轉變的中國。陸克文指出,依照這個趨勢,中國很可能在下一個10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大國,其中沒有改變的,就是中國仍然是一黨專政的國家。
 
這樣的一黨專政,從過去的一人獨大,到如今的集體領導,由常委會掌握大局,國家政策的主要決定權落在新一屆的7名常委身上,他們的背景,會如何反映出中國可能的政策走向?
 
在陸克文看來,習近平對身為領導者感到自在,也很有自信。當陸克文任澳洲總理時,習近平曾拜訪澳洲,兩人有機會進行交流。陸克文認為,習近平瞭解自己所負的國家責任,也非常崇拜鄧小平,他不可能只滿足於維持政策的現狀。
 
習近平到深圳巡視就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1980年,在鄧小平的指示下,深圳成為第一個中國經濟特區,陸克文認為,習近平不只覺得鄧小平的決策是對的,他還仿效鄧小平南巡。1992年,鄧小平回到深圳,指出改革必須加快腳步,20年後,習近平到這塊土地上,指出必須進行更多的改革。
 
習近平也不需稿子就能直接發表談話,在所有的前任領導人中,陸克文認為習最有可能成為“不只是同輩第一”的人物,但習仍然處在集體領導的體制內,仍多少會受制於這樣的體制,不過習馬上就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不像胡錦濤,必須等到江澤民兩年後終於放手才能接任,是個好徵兆。
 
陸克文表示,習近平上任後,立即想將自己與胡錦濤區別開來,他不想繼承胡錦濤的成就,他認為黨的規範裡有太多沒有實質內容的儀式、沒有實質內容的媒體聲明,還有太多“走過場”的情況。他在第一次由他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宣布,他到訪深圳時,不坐禮車、不要警車開道、不要總統套房、不要酒席、不要封路、不要官媒報導,這對於重塑中共在民眾心中的合法性來說,是重要的一步。
 
習近平也深刻意識到貪腐對中共的影響。1115日,習近平在北京人大會堂記者會上第一次以中共總書記的身份亮相時,就發表了10分鐘的執政宣言,提及貪污腐敗。習近平強調:“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
 
1117日習近平首次在中共政治局集體學習中講話時,再強調反腐敗的重要,他表示,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盪、政權垮台,貪污腐敗是重要原因,若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會“亡黨亡國”。
 
陸克文表示,過去還沒有哪個領導這樣明確提出中共可能倒台的言論,習近平還暗示了因民怨、社會動盪而引發類似阿拉伯之春的運動,希望中共警惕。
 
至於新總理李克強,陸克文認為他非常熟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近日合作發佈的經濟改革藍圖《中國2030》(China 2030)。這幾年,當身為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拜訪澳洲時,陸克文曾有機會與李克強交流。李克強被視為經濟的改革者,陸克文認為他將領導國務院,持續進行中國的經濟改革計畫。
 
張德江被視為高度可靠的政治領導者,陸克文介紹他的背景: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落馬後,張德江接任了這個牽涉複雜的職位。2008年開始,張德江就是中國的國務院副總理之一,2002年至2007年間,張德江負責中國最富裕的省分之一廣東。
 
排名第四的俞正聲,自2007年開始擔任上海市委書記,陸克文指出,上海處在未來經濟改革的第一線,在這個市場中,資金更龐大,私人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劉雲山則被視為較保守的政治領導。陸克文表示,劉雲山將負責有複雜度且政治敏感的工作,並在中國社會對官方的質疑越來越多、社交媒體革命逐漸開展的情況下掌控中國媒體。
 
王岐山是美國人所知悉,也逐漸受到美國人喜愛的中國領導人,經歷相當豐富。陸克文強調,王岐山不是一個胡來的改革者,他受他的導師朱鎔基的影響很深,過去,是朱鎔基把中國帶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王岐山為中國在G20施了很多力,他也在每年的美中策略和經濟對話上做了許多工作。
 
最後一位常委是張高麗。陸克文說,張高麗也是支持市場經濟的改革者,他過去任市委書記的天津,是中國主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近幾年歷經經濟轉型的地方。
 
陸克文指出,目前七名常委之間並沒有關係緊張的消息傳出。對於面臨挑戰的中國來說,擁有堅強的領導力量,是個好預兆。
 
陸克文在紐約講述中國新領導班子與中國和世界的關係。(《明鏡》記者柯宇倩攝)
 
 

明鏡獨家:周生賢將是新內閣第一個祭品?

明鏡新聞網特約記者 劉惠康


  中國環境惡化的罪責當然不能全算在周生賢頭上,但作為環保部部長,他的無所作為甚至涉嫌幫助權貴集團掩蓋污染問題,中止了曾受到民意支持的「環保風 暴」,正受到強烈質疑。來自北京的消息說:「周生賢會成為李克強內閣中第一個要被踢出局的人,而且,他涉嫌捲入集體性的腐敗案,將會被中紀委調查」。

  周生賢是温家寶的遺臣,他在當選連任時,在本届內閣成員中得到最多反對票。同時,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則得到三成反對票。不過人們沒有注意到,這個委員會的上屆主任,正是周生賢的政治靠山毛如柏。毛曾是胡錦濤任西藏區委書記時的副書記,後來成為寧夏區委書記。

  北京政界人士對明鏡新聞網說:「來自寧夏的周生賢巧妙地利用了毛和胡的關係,他和在中紀委、國家預防腐敗局任要職的寧夏背景官員組成同盟,共同建立了保護權貴集團的環保關係網。一些人以為,周的背後既有胡錦濤,也有溫家寶,所以對周不敢怎樣。但現在情況變了。」

   消息來源說,溫家寶家人的生意,部份便和環境保護有關。即將出版的《明鏡月刊》詳述了溫家寶主政國務院期間,是怎樣放縱環境惡化的。但是,溫堅持周生賢 留任,其實對周未必是福。現在惡劣的環境狀況國民共憤,黨內追究周生賢的聲勢很大。「現在看來,周生賢的部長烏紗帽,年內可能被摘下。」北京政界人士如此 說。







周生賢簡介

  周生賢(1949年-),寧夏吳忠市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和現任環境保護部部長。高級經濟師,是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

  1968年7月,周生賢畢業於吳忠師範學校。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寧夏同心縣韋州中學教員,同心縣副縣長,中共同心縣委書記,寧夏西吉縣委書記,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秘書長,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區委常委、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局長、黨組書記、環保總局局長。2008年3月出任環境保護部部長兼黨組書記。

楊潔箎在國務委員中排名居中透露什麽信號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越聲



在明鏡的李克強內閣大名單上,五位國務委員中楊潔箎的排名居中,與上屆分管外事工作的國務委員戴秉國相比,楊的排名已上昇兩位,排在郭聲琨和王勇之前,北京政治觀察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楊潔箎在李克強內閣中會發揮更大作用,外交事務也成新一屆政府的重頭戲。

  中共執政以來,外交部長在黨內的地位越來越低。起初是黨的副主席周恩來親自兼任外長,後來的陳毅也是政治局委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吳學謙和錢其琛當外長時,還有資格進政治局。到二十一世紀,不論是唐家璇還是李肇星,直到楊潔篪,外長遠不及中央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出國訪問,隨行人員中能夠見報的有“令計劃、王滬寧、戴秉國等”,楊潔篪屬於“等外”。

  正如明鏡早前所報,楊潔篪未能在十八大進入政治局,但還有機會接替戴秉國,出任李克強內閣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這一步對楊而言,也算是終於向前邁出了一步。

  在楊潔篪33年的外交生涯中,曾三度被派往海外,三次都被派往同一個地方:中國駐美大使館。即使在外交部翻譯室,日常工作的絕大部分也是與美國事務打交道。多年的歷練與磨礪,楊潔篪可以稱得上“美國通”。


  http://www.takungpao.com.hk/mainland/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20927/d4bed9b933ae11ce56e663.jpg
  楊潔箎


  2007年4月,當楊潔篪出任外長的消息一宣布,有媒體驚呼:外交部終於再度恢復由俊男、紳士領軍的時代,而這位美國人戲稱為“老虎楊(Tiger Yang)”的楊潔篪,在中國的外交史上,可說是連創大三元紀錄的佼佼者。他在1998年,年僅48歲時便成為當時外交部最年輕的副部長;2001年2月,接替李肇星出任駐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來最年輕的一位大使;2007年,接任外交部長,成為第一位在中共建政後才出生的外交部長。

  楊潔篪的名字卻充滿書卷氣,“篪”這個字,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像笛子、有著八孔的樂器。由於這個字有著“虎”字隱藏於其間,所以當年老布什卸任中情局長後,1977年訪華時便給跟隨在旁擔任陪同兼翻譯、時年27歲的楊潔篪,取了個“老虎楊”的綽號。

  楊潔篪在擔任中國駐美大使時,上任沒多久就遇上中美撞機事件,然後,布什政府宣佈了導彈防禦以及向台灣出售武器等計畫。在日內瓦舉行的人權會議上,美國還就人權問題向中國發難。凡此種種都使得那一年的中美關係變得格外緊張。美國公共電視台說:“如果有誰能夠妥善協調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這個人非楊(潔篪)莫屬。”

  楊潔箎曾經在一日之內四次奔走於美國國務院、國會與中國駐美大使館之間,表達中方立場,致力於化解國會方面對中國的反彈敵意;還曾經一天兩次出現在美國電視上,闡述中方看法。經過他的努力,終於化解這一衝突,楊潔篪的外交生涯也因為這段經歷成就了一大亮點。

  “可以斷定的是,楊潔篪出任國務委員,有利於中美關系,他會在李克強政府處理對美關係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北京政治觀察人士對《明鏡月刊》強調說。(《明鏡月刊》38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經過多年努力,“林彪”在中國已經不是禁忌詞


《新史記》○丁凱文 ●記者 高伐林


《新史記》記者專訪《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作者、旅美學者丁凱文——


新史記:寫這本書,與你以前所寫的書相比,有什麼特別的難點嗎?

丁 凱文:我以前的著述主要是圍繞林彪和林彪事件,相對說來研究對象比較集中。而軍隊與“文革”的關係,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本書有44萬字,但也沒法包羅萬 象。雖然我們對“文革”中軍隊高層的動向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有關方面的研究也較為深入;但是放眼全國,特別是鑒於各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情況各異,發展 嚴重不平衡,軍隊介入“文革”活動也千差萬別,甚至千奇百怪,我們無法用“一刀切”的方法一言以蔽之。其實,軍隊在每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在中央、 國務院各部委的“支左”和軍管的過程,都可以寫出厚厚的研究專著。研究不僅需要深入到軍隊參與各省、市、自治區革委會的籌建,介入各派群眾組織之間的活 動,完成各項工農業生產計劃等,還要深入到各個部委、機關、廠礦、企業、廣大的農村和學校,那些大大小小的軍宣隊、軍管會以及軍代表們在“文革”中的具體 活動、演變等。此外,各地的野戰軍、地方部隊,乃至各區、縣人武部門在“文革”期間的活動也都是值得研究者們關注的。所有這些,皆非一本書所能完整體現。 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於更多史料的披露,更多當事人的回憶,以及更多的史學研究者的參與。

新史記:對,我本來還想問你,你覺得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論述清楚,打算如何進一步探討?但你剛才的回答也已經涉及這些了。

丁 凱文:比如說軍管,是與“文革”造反奪權相伴而生的,在中央認為不適宜造反奪權的省、市或國家機關部門,大都實行了軍管,如中央機關、國務院的各個部委, 特別是那些涉及國防工業的機關、部門等;還有不少地方派駐了軍代表,日後又演變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這些軍宣隊、軍代表是如何選派的?他們在革委 會、軍管會又是如何工作的?他們後來的結局以及是非功過的評價,等等,這部分的研究顯然還是相當薄弱的。毛澤東在“文革”中樹立的典型“六廠二校”,由於 缺乏相關的資料和當事人的回憶,儘管我們在大的輪廓方面有所瞭解,但是卻缺乏深入、細緻的研究。


“文革”照片:解放軍“三支兩軍”。
“文革”的前三年是解放軍介入“文革”運動最直接、最集中的階段,軍人奉命參與“三支兩軍”,參與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革委會的成立,書中對此作了論述,但只能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予以評述,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解 放軍在“文革”中參與了“鬥批改”運動,這一時期主要是各地的軍管會、或軍人主導的革委會執政。這個問題目前研究也尚嫌薄弱。我在書中專門開列一個章節予 以論述,主要涉及“文革”中的“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一打三反”運動和清查“五一六集團”運動,此外,還有各地軍管會、革委會對群眾組織的鎮壓。由於這 些運動都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進行,各地軍人都是具體執行者,這些運動導致大量無辜的民眾遭受迫害,株連甚廣,持續的時間也很長。由於這方面所披露的資 料有限,我在寫作過程中只能盡我所能加以論述,希望今後能看到更多的史料,以便日後對此書有所修訂。


“林彪”已不再是禁忌詞

新史記:從你最開始編纂《重審林彪罪案》到現在,已經十年了,對林彪以及林彪領導的解放軍,在你和眾多人士努力下,人們的認識有了相當大的改變。

丁 凱文:沒錯,林彪事件研究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突破和進展。就在本世紀之初,在國內“林彪”還是一個不能隨意碰觸的名字,甚至還是網上的一個禁忌詞,都不能隨 意提及或評論,人們只能按照官方定下的調子人云亦云,抑或根本就是以訛傳訛。人們被官方幾十年來的宣傳所熏陶、洗腦,要想全面認識真實的林彪頗為不易。所 以,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還原那段真實的歷史。這方面明鏡出版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陸續出版了《重審林彪罪案》、《林彪與文化大革命》、《林彪事件完整調 查》、《百年林彪》、《林彪畫傳》、《百問九一三》、《林彪元帥最新相冊》、《林彪日記》,《穿過歷史的迷霧:周恩來與林彪》,以及《林豆豆口述》等,正 是由於這些書籍的出版,有關林彪的研究得以推向深入。這幾年香港出版了原林彪手下大將吳法憲、邱會作和李作鵬等人的回憶錄,使得我們可以更深一步地研究 “文革”中的林彪。我在2011年與司馬清揚合作出版了《找尋真實的林彪》,試圖將這些年來有關林彪與林彪事件的研究作一個階段性的總結。

如 今在互聯網上,網民可以對林彪和林彪事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我們所寫的關於林彪和林彪事件的文章,也廣為流傳。雖然國內官方的各種報刊尚不敢對“文革” 中的林彪有全面、客觀的評論,但是已經無法阻擋互聯網上人們對林彪的熱議。當年毛澤東、鄧小平給林彪扣上的“篡黨奪權”、“陰謀政變”、“南逃廣州、另立 中央”等罪名現在成了網民譏諷的笑柄,除了正版的《中國共產黨黨史》第二卷還維繫著這些搖搖欲墜的陳詞濫調,人們在心目中早已不把它當回事了。(《新史 記》第12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台湾关注王毅出任中国新外长



申华

台湾朝野高度关注王毅出任中国外长,期待台湾国际生存空间会有所扩大。不过,有台湾政治团体对台湾外交另有看法。

*外长谈外长*

王毅出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后,台湾朝野立委高度关注。外交部部长林永乐星期一到立法院接受质询时,国民党籍立委杨应雄询问林永乐对王毅有多少认识?

林永乐说:“基本认识是有。我个人认为,王毅在过去几年担任大陆国台办主任期间,表现出相当务实,相当弹性的一些做法。我也希望他能够把这样的做法带到外交部,带到在整个国际领域里面。过去几年两岸的‘外交休兵’实际在做。”

*考验“外交休兵”*

不过,朝野立委对王毅领导下的两岸“外交休兵”抱有一定疑问。杨应雄说:“王毅当中国外交部长,基于他对两岸关系的透彻认识,王毅在台湾未来加入国际性组织方面,是会采取更加开放性,或是限缩的行为?”

国民党籍立委林郁方提到台湾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问题。他说,去年九月在海参威APEC会议上,连战曾向胡锦涛提到台湾国际空间议题,提到台湾希望加入国际民航组织,胡锦涛当时表示将深入研究。但是时至今日已有相当一段时间。对此林永乐说:“中国大陆还在考虑,目前尚无进一步的进展。”

*台湾问题将提升?*

不过,林郁方认为,具有两岸工作背景的王毅出任外长,可能表明中国在外交战略中将有意务实处理台湾问题。他说:“习近平上来把王毅调去当外交部长,我不认为是完全偶然和凑巧,也不认为纯粹是为了解决日本问题。这表明:中国正在思考如何处理台湾的问题。两岸目前争执最大的问题是外交问题,是国际空间问题。”

*独立台湾外交观*

王康厚是“世界台湾人大会”秘书长。谈到台湾与中国外交,他对美国之音说:“我们跟马英九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绝对没有一个中国原则。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就是国与国的关系,互不隶属;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不管它的名字叫什么。”

世界台湾人大会2001年成立,旨在“提升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并全力推动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等”。

美國之音中文網

中国新政府班子走马上任与有关的反响


作者 方华

中国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星期天主持上任后首次记者会,其他四位副总理以及各部部长均已任命完毕,标志着中国新政府班子正式走马上任。根据中国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国务委员受总理的委托,负责某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任务,并且可以代表国务院进行外事活动。

根据总理李克强的提名而任命的决定了四位副总理分别是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新任命的五位国务委员分别是杨晶、常万全、杨洁篪、郭声琨、王勇。按照中国官方媒体的说法,国务院新的领导班子将在未来五年里,继续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解决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并加以落实。

据中央社报道,李克强在记者会上的口才和态度普遍获得中国大陆网友好评;对他所提到政府节省开支等部份内容,多数网友认为,过去都有提到,重点在是否做到。许多网友在网路上讨论李克强星期天的谈话内容和表现,甚至把他和刚卸任的温家宝比较。不少网友认为,李克强不如前任“温情”、浪漫、有文采,但也有许多人认为他更為平实、睿智,且手势的强调,也显示了新人推行新政的决心。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朱德付称讚李克强是“说话实在,思路清晰,态度坚定,内心自强。”他说:“当今中国,温情脉脉,不如男儿自强。”有网友还说:“那种温情牌的时代过去了,国家走向更高更强的法制时代了。”六四民运人士王丹则在脸书上表示:“李克强首次记者会算是比较平时,政策也有内容,但团派风格一贯如此,似乎过去也未见政绩如何。”“团派温和有餘、霸气不足,长此以往,会变成『陪太子(党)读书』。”

法新社在报道李克强说“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时指出,李克强的表态意味着中央政府将在大范围削减开支上做出表率。美联社的报道援引中国学者的话说,反腐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主题,但李克强将反腐的重点放在建立完善反腐机制以及监督上,这一观点引起了新的共鸣。“德国《南德意志报》的文章指出,上任后,李克强将必须开始“得罪人”。文章称,李克强希望能在金融领域推动更多市场和自由化,但要带动中国因垄断国企和裙带关系而停滞的经济,他必须得罪惹怒许多人。

就中国新政府面临的挑战,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新一届政府在中国艰难的转型时期上任。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已经让中国实现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培育独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让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转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依赖的基础是国内消费和技术产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投资。新政府面临的一个考验是:它是否能如改革派所主张的那样,遏制国有工业的主导作用、鼓励私有企业发展,进而获得保持收入增长所需要的新就业机会和财富。这很有可能会招致有强大政府背景企业的反对,其中一些在能源、电信和其他行业的企业规模相当巨大,他们掌门人的政府级别甚至比当地监管机构主管领导的级别还高。

文章还特别提到新任命的主管经济的副总理汪洋,称汪洋在执掌沿海富裕省份广东期间就鼓励政府与工人罢工以及一个渔村的抗议活动作出了妥协,这为他赢得了相对而言自由改革者的声誉。近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依靠即懂技术又深谙中共政治之道的人来治理国家。国务院新班子里面有不少人都是后备力量,并且都有强大的政治后盾。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华尔街日报》因涉嫌贿赂中国官员受到美方调查


作者 法广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最重要的经济类报纸《华尔街日报》周日自己透露,其正因为被怀疑在中国有行贿行为而受到美国司法调查,但《华尔街日报》同时强调说,调查目前尚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这些指控的证据。

《华尔街日报》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说,美国司法部去年在有人指控《华尔街日报》为了获得信息,其在中国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的一些官员行贿后展开了调查。

《华尔街日报》引用美国司法部以及报纸负责人的话指出,在经过母公司的调查以后,并没有找到有关指控的任何证据。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是在2011年震动了媒体巨头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的窃听丑闻后而展开的大范围的框架下进行的。

《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司法部门在调查英国媒体的窃听事件过程中,接到有关报纸在中国向部分官员行贿以获得信息的指控。报纸透露,在没有找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新闻集团的领导人向司法部门指出,集团里的一些负责人认为提供信息的人很可能是中国政府的特工,他们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破环报纸的稳定。

法新社报道指出,《华尔街日报》之所以选择透露自己受到政府司法部门调查,是因为北京和华盛顿近期因为网络骇客事件都提高了声调。美国指责中国政府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就此,中国新总理李克强周日强调美国的指责没有根据。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維權人士發起全民聯署呼籲人大通過人權公約

隨著中國第十二屆人大閉幕,更多的中國維權人士周一(3月18日)呼籲人大通過國際人權公約。

目前,聯署呼籲書的維權人士已經超過600人,他們要求中國人大盡快批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組織者們還在星期一推出聯署網站和公開電子郵件地址,公開邀請民眾加入聯署行動。

聯署人之一、薄熙來家人聘請為薄熙來案辯護的律師李肖霖在接受BBC中文網電話採訪時說,他們至今仍未收到來自官方的任何反應。

但他表示,隨著新一屆政府的登台以及對阻礙批准人權條約的困難的減少,他相信今後這一條約將會得到當局的批准。

強調和缺少

李肖霖認為,當一個國家不斷強調一個東西的時候,就說明這個國家缺少這個東西。而中國目前不斷強調人權,說明人權正是中國目前所缺少的。

他說,要求人大盡快通過國際人權條約是一件好事,他希望能進一步擴大聯署人範圍,而不應當僅僅限於目前的「社會名人」。

李肖霖說,這樣可能將有助於當局更加重視這一問題。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於1976年生效,目前已有167個締約國。

中國早在1998年就簽署了這個公約,但至今仍然未獲全國人大批准通過,因此不能正式生效。

BBC中文網


新任国家主席及总理上任 习提“中国梦”李称“民为本”

中国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星期天落幕,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闭幕致辞中多次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又称要建设服务型、法治及廉洁的政府。新任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称,要建设创新、廉洁及法治政府。回忆知青经历时,李克强说悟出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的道理。

中国新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星期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决议草案。在闭幕会上,习近平首次以国家主席身分发表致辞时称,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习近平还特别强调党风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习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多次提出要实现中国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他说,为实现中国梦,体现中国人的理想,反映先人的不懈奋斗,面对人民要求过更好的生活期待,不可自豪和懈怠。又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法治及廉洁的政府。

对此,深圳独立评论人朱建国星期天接受本台采访时称,实现“中国梦”是习近平这次讲话的核心:“‘中国梦’避实就虚是一个空的,因为第一,你‘中国梦’的标准,没有没办法衡量,他的‘中国梦’实际上是党文化的梦,是‘中共梦’, 不是真正的中国梦,第二,用这样一个空洞的‘中国梦’来取代胡锦涛的‘和谐社会’。好像他是总结了胡锦涛的教训,胡锦涛(上任时)在提目标的时候,比较实在,但是实现不了和谐社会,他那套维稳方式只会相反。实际上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你现在只能作五年的目标,提一个具体的标准,让大家去衡量”。

人大闭幕后,紧接着,新上任的总理李克强带领四位副总理举行中外记者会。他在开场白中衷心感谢人大代表的信任,称从出任总理一刻:“我就深感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是重大责任,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

在谈到腐败问题时,李克强称,政府与腐败水火不容,担任公职就要断掉发财的想法,要建立“不能贪”和“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要让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受到严惩。又说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政府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出国和购车只减不增。

面对约六百名中外记者,身穿灰色西装、系暗红色领带的李克强对比前两任总理朱镕基和温家宝,虽然没有妙语连珠式的幽默和声情并茂的讲述,但是其朴实及略带拘谨的神态,给人留下坦诚印象。

忆知青年代悟出道理

他在回忆在安徽凤阳插队经历时称,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他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朱建国认为,当天李克强的讲话比习近平务实,但都没有提到“政治体制改革“:“他们两人都回避了政治体制改革,但同样是回避,李克强还给人一点实在感,就是谈了在他国务院的范畴内,谈力所能及要做到几件事,但是李克强也回避了他上一任(总理温家宝)不足之处,或者是他(副总理)应该负责的,他应该把他上一届做副总理工作时的经验教训,在这里提一下,作为本届(总理),怎么吸取教训,如果加上这些,那么他的说法就更让人信服”。

对于李克强承诺在其期内“三公消费”只减不增,中共中央党校退休教授杜光星期天对记者说:“特别是三公消费,在温家宝当总理的时候就已经出来了,一开始做了,但是不满意的人认为做得不够具体,现在人们最关系的是官员财产公布,这是一个保证廉洁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官员的腐败很难遏制”。

学者:法治首先保障公民权利

而习近平和李克强均提到建立法治社会。杜光表示:“强调法治是对的,人民也是欢迎的,但是法律首先应该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而不是政府便于管理的法律,过去有些法规出发点,往往是便于管理出发,而不是从真正保证公民的权利出发,我认为法治的根本区别,是不是能够体现民主的法治,还是体现专制的法治,分别就在法治性质”。

在一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回答了十几位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也谈到,港澳事务、台湾问题及中美关系。他称,无可否认中美两国之间有分歧,但只要相互尊重,就可以管控好这些分歧。期间有美联社的记者问李克强,中国会否停止对美国的黑客网络攻击,李克强回答说,黑客攻击是世界问题,中国也是主要受害者,中国反对黑客攻击行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的采访报道。


民告官 南通被拆戶罕見勝訴

(中央社台北18日電)中國大陸江蘇南通市「被強拆戶」張亮夫婦控告當地房管局「不作為」一案,經二審上訴發回重審,這對夫婦近日獲勝訴。

美國之音評論,北京兩會相繼落幕、習李時代正式開啟;審理這起涉及房地產開發糾紛的法官判定弱勢的平民原告勝訴,也讓這件民告官的「被強拆戶維權」成了少見勝訴案例,被認為頗有意義,在大陸社會引起關注。

這對夫婦控告南通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未履行法定職責案,15日下午在南通市崇川區法院公開宣判。

美國之音報導,張亮、曹湖萍夫婦指控拆遷方在他們家尚未搬遷的情況下,就建起圍牆,將房屋圍在牆內,致使他們全家無路可行,而且違法實施斷電斷水,侵犯住戶權益,而南通市房管局未履行其監督職責,制止上述違法侵權行為。

張亮控訴,南通中城拆遷有限公司2009年5月21日晚間派20多人到他家,強迫他簽一份空白合約。拆遷人員沒有出示拆遷許可證,卻動手毀壞屋主的通訊設備,毆打屋主夫婦,搶走手機、錄音筆和隨身碟等屬於張亮的物品,還在他家裡和派出所限制夫妻的行動自由。

法院認定房管局未履行監管職責,判決書裁定「確認被告南通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未履行監督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並責令房管局在查處強拆過程中的違法行為。

因暴力拆遷而失去位於繁華地段6間房子的張亮,對這個遲來的判決結果表示高興,他稱這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倡的「法治精神在百姓現實生活中的體現」。

他哽咽表示:「百姓盼望的是公正的法律。國家的法律不要老是在紅牆之內,不要不能反映在紅牆之外。我對這次的判決很高興。」1020318


《外參》(第35期):李克強小心接過爛攤子


內容提要:

看星空唱高調  被罵一代偽君子真奸相
溫家寶心有不甘
周恩來真傳弟子  懺悔流淚宛如去年薄熙來
三鞠躬:沒洗清 27億美元巨產污名
李克強小心接過爛攤子
怎樣分利:經濟內閣面對公眾壓力
張高麗汪洋看重外商和民企
幾億農民變巿民 城鎮化大商機
兩會成“二會” 名人成呆瓜 笑翻天
谷開來患有精神病 母親寫信求助李源潮
革命岳母鼓勵薄熙來
「公著千古,私者一時」
中共“裸官”超過百萬


【外參月刊】(印刷版)長期訂閱

【外參雜誌社】(電子版) 專頁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3月17日)


2013年3月17日《明镜郵報》

2013年3月17日《歷史日報》

圍中又聯中 美國的「台灣牌」?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歐巴馬立刻與他通熱線,承諾擴大協調合作與高層互動。這實在不屬於圍堵行為,畢竟促成中國進入全球多邊體制才是華府的戰略目標,而其手段便是誘使北京養成凡事先與美國商量的習慣,美中共管台灣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華府對亞洲的再平衡政策執行至今,雖然強而有力的多邊機制還未完成,但在實踐上已透過大量雙邊關係重整,頗有斬獲。比如,不僅在原本關係緊密的澳洲投入軍備,也與緬甸、馬來西亞發展友好新關係。

在雙邊關係上分別根據具體情況重整,是再平衡政策演化迄今的特點與亮點。那麼,對台意義何在?這自須放在華府的中國政策中理解。

再平衡政策經由調整資源配置,以維繫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並確保亞太安全與和平。主要變數在中國崛起後,勢必造成美國影響力下滑,使美國無法確保亞太安全。所以針對中國,既需帶領中國進入全球治理體系,又需要限制其影響力,前者是靠將北京納入多邊體制,後者是靠與中國周邊地區強化雙邊合作。華府對台的再平衡政策,即是在後一範疇中界定。

台北對華府拉攏北京加入全球多邊治理機制可能是阻礙,因為台灣問題是北京抗拒多邊治理的爭執之一,不過妥善利用台灣問題的話,華府仍可藉台灣問題牽制北京,然後再犧牲台北換取北京配合治理規範。這對台灣無害,充其量是情感會受傷。

華府有命於台北者二: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拒絕兩岸政治合作。從二○一二年競選前數日,馬政府一夕之間把選後推動兩岸和平談判的重大承諾,硬生生轉為選後絕不推動的相反承諾,再到新近對軍事互信機制喊停,都是執行再平衡政策的紀錄。而東海和平倡議,恰是台北向華府確保兩岸不會在釣魚台主權爭議上進行合作。

令人玩味的是,華府再平衡政策的前提似乎是,中國儼然對台灣或美國已不構成軍事威脅,且美中在台海發生戰爭機率極小。所以只要台北不推動台獨,台海和平就得以確保,則兩岸任何其他政治接觸就都多餘了。如此,華府便能保持對台絕對影響力,那就完全抵銷北京透過兩岸非政治交流所增加的對台影響力。

換言之,中國的和平崛起已是華府再平衡策略的前提,所以華府的兩手對策是一方面與北京建立全面聯繫,但另一方面遏制中國擴張其影響力。一旦北京處理周邊國家問題透過華府更方便的話,中國崛起就反而有助維繫美國影響力。美中共管台海,就是這個化中國崛起為美國霸權秩序撐腰的道理。

只要台北不妨礙美中全面聯繫,並堅守其在中國勢力範圍外的地位,就是華府在台灣的再政策平衡目標。台北擺脫不了華府戰略棋子的角色固不是北京所樂見,但台北安之若素,且也不是北京有能力改變的情況。

台灣   聯合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