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趙洪祝將接替何勇,成王岐山助手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子威



王岐山主掌中紀委後,誰將成爲他的助手頗受外界關注。據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披露,中紀委第一副書記將由現任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擔任,而溫家寶力保的馬馼,頂多只能擔任中紀委第二副書記。

  趙洪祝是一個比較平穩的人,將會在中紀委扮演一個比較穩定的角色。由於趙洪祝被視爲曾慶紅人馬,而曾又是習近平的強力支持者,因此趙洪祝也被視爲習近平可以信賴的人。

  《明鏡》月刊早前報導說,跟馬馼和袁純清等人選相比,現任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才是接替何勇的熱門人選。



趙洪祝

  趙洪祝,1947年7月生,內蒙古寧城人。官方公佈的趙洪祝簡歷略去了早年的經歷,一上來就說:“曾任解放軍總後勤部某部政治處主任、黨委常委”,經核實,這“某部”就是內蒙古紮蘭屯軍馬場。原來,趙洪祝早期是在紮蘭屯軍馬場當衛生員,後來被選拔為政治處幹事,然後昇為政治處主任。

  1976 年10月,趙洪祝昇任黑龍江省唿倫貝爾盟農牧場管理局黨委常委、政治部主任。1979年6月,任內蒙古紮蘭屯農牧場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後來他調至內蒙古興安盟委組織部任幹部科科長,1980年10月,任紮賚特旗委副書記,1983年6月昇任內蒙古興安盟委委員、盟委組織部長,1988年6月昇任盟委副書記。

  1992年3月,45歲的趙洪祝被拔擢到中央紀委,陞遷加速:先在研究室當副主任,後來又擔任辦公廳副主任,中央紀委幹部室主任。1996年6月任中央紀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1997年9月在中共十六大上,趙洪祝當選為中紀委常委;1998年3月,他出任國務院監察部副部長;2000年6月,又出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2003年11月,趙洪祝昇任中組部主持常務工作的副部長(正部長級);2006年6月,兼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2007年3月,當習近平調往上海主政之際,趙洪祝接任浙江省委書記,消息一出,人們感到這位官員確實是夠份量。在十七大上,趙洪祝當選為中央委員。(《明鏡月刊》第34 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李源潮出局,十八大常委班子更顯無能


最新來自北京的消息向《外參》證實,在十一“黃金假期”中,中共召開了“第二次北戴河會議”。會議的結果是,有人從名單中被剔除了,換上了原來一個落敗者。這個被換上來的落敗者就是俞正聲,俞正聲PK掉李源潮。毫無疑問,這個結果強化了江澤民派系的勢力,讓胡錦濤人馬和團派少了一個常委席位。

十八大佈局再現驚變


《外參》特約記者 紀安


早在9月末,中共官方宣佈推遲十八大召開時間後,明鏡出版集團旗下的明鏡新聞網便當即指出:十八大推遲召開,給原來已經“出局”者提供了新的希望。現在,“出局”者不但入常在望,而且早前“鐵定”的入局者已被排除在外。在這一出一入中,我們看到中南海的權鬥更加激烈,料定會有更多的驚變。


俞正聲PK掉李源潮


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強調說:“北戴河會議後,出現了江澤民不希望俞正聲進入常委、俞正聲已經出局的消息,不久,又傳了俞正聲並未放棄,正與王岐山PK政協主席席位;但中共元老和高層討價還價後,現在,俞正聲又PK掉李源潮,如願以償成為七常委之一。”

北戴河會議前,外界普遍認為,如果俞正聲進入十八大常委會,他將會扮演一個老大哥角色,因為,在所有常委候選人中,沒有人比他的資格更老,更沒有人像他那樣曾經有兩次可以晋升為中共領導人的機會,可惜,他却陰差陽錯地失之交臂。

早在中共十四大,俞正聲就被鄧小平內定為中央書記處書記,結果,居然連中央委員也未選上;在十七大上,胡錦濤曾提議俞正聲和李克强進政治局常委會,以圖之後李克强以年齡優勢順勢成為總書記,沒想到最後殺出個習近平,俞正聲只能連任政治局委員。

也有評論分析說,十八大後,俞正聲進入常委會,最有可能的去向,一是出任人大委員長,二是擔任政協主席。還有評論認為,俞正聲還有另一個去向,就是擔任常務副總理。

根據俞正聲在上海的表現,有政治觀察家預言,即使他在十八大後當上人大委員長,他也只能充當一隻“白手套”,對於中國的政治進程起不到任何作用,全國人大也不會出現多少變動。
如果俞正聲擔任政協主席,則意味著,他會更加無所作為,因為對中共高官來說,政協只是個養老的地方。講得好聽一點,政協是中國的一個精英聯盟;講得難聽一點,政協就是一個政治垃圾桶。現在的政協委員,多為中國各個領域的精英分子和社會名流,到政協只是想撈一個保護傘。最近幾年,就有好多被抓起來的精英企業家都是政協委員,就是最好的說明。
有人說,俞正聲若當上政協主席,有利於進一步搞好統戰工作,因為俞家在台灣親屬衆多,俞抓統戰兩岸關係會得到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兩岸關係已不需要通過秘密管道,早已變得日益透明,兩岸關係的好壞,也不取决於統戰工作。再說,政協搞統戰只是“業餘隊”的花架子,統戰部才是搞統一戰綫的“職業隊”。別忘了中共對台還有一套更職業的班子——台辦。從這些情况看,俞正聲就算當上政協主席,就算他還想幹一番事業,空間也十分有限。

鄧小平之子鄧樸方是俞正聲的鐵哥兒們。


俞上李下,江派勢力佔上風

不管怎麽說,北戴河會議前,俞正聲還有十八大更上一層樓的機會。然而,北戴河會議後,七常委名單一出來,就遭到一些新舊元老的反彈,尤其是反對俞正聲入常的人很多。有的元老說,俞正聲年齡大了,而且,他哥哥俞強聲叛逃的事雖然過去一段時間了,但影響非常惡劣,如果俞正聲入常,他哥哥的事肯定又會被拿出來大做文章,對黨和國家的形象不好,所以,他不入常為好。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被視為俞正聲后台老闆的江澤民,對俞的入常也態度“超然”——他認為,俞能當到政治局委員這一級就足够了,沒必要再入常了。

而最新來自北京的消息向《外參》證實,在十一“黃金假期”中,中共召開了“第二次北戴河會議”。會議的結果是,有人從名單中被剔除了,換上了原來一個落敗者。

這個被換上來的落敗者就是俞正聲。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指出,俞正聲PK掉李源潮,“毫無疑問,這個結果強化了江澤民派系的勢力,同時又讓胡錦濤人馬和團派少了一個常委席位。”

談到俞正聲為何重新入局時,這位了解中南海最新政治形勢的消息人士對《外參》解釋說,北戴河會議後,因李鵬等強烈反對俞正聲入常,迫使江澤民不得不放棄這位太子黨。但在第二次北戴河會議期間,元老們又認為,只當過一任政治局委員的李源潮,與資歷更深的俞正聲無法相比,俞的年齡和太子黨大哥的政治背景,使他能在下一屆常委中起到穩定作用。

也有人把俞正聲視為改革派,認為他當常委後,會大刀闊斧地做些事情。不過,北京消息人士卻不這樣看,因為“俞正聲在上海主政這幾年,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發展經濟方面,都是無所作為的,外界對他的反應和評論都很差。”
習近平與俞正聲。


“鐵定”入常的李源潮為啥出局了?

北京消息人士告訴《外參》,最意想不到的驚變就是,早前“鐵定”入常者李源潮,現在已被排除在十八大常委之外。

據消息人士透露,有人提出李源潮不能入常的原因有二,一是資歷不夠,只當了一屆政治局委員;二是年齡偏大,今年已經63歲,比習近平大三歲,比李克強大五歲。不過,消息人士接著對《外參》指出,“李源潮雖然比習李大了幾歲,但卻比俞正聲小五歲,比張德江和張高麗小四歲,比劉雲山小三歲,比王岐山小兩歲,因此,可以斷定,年齡並不是李源潮出局的主要原因,只是一種牽強的說法而已。”

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強調說,李源潮出局了,換上來的人,卻是比他大五歲的俞正聲,但俞的資歷要比李源潮深,已當了兩屆政治局委員。“現在的標準是,符合年齡標準的、當了兩屆政治局委員的人選,優先入常。”

但像李源潮這樣只擔任了一屆政治局委員、現在仍在七常委名單上的還有王岐山和張高麗,為啥沒有出局呢?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解釋說,王岐山和張高麗的年紀雖然比李源潮大,但在中共高層和元老們看來,王和張的資歷要比李深。

一位北京政情觀察家對《外參》分析說:其實,早在第一次北戴河會議後出現的七常委名單中,李源潮名列最後一位,便透露出李的處境已“危在旦夕”了。因為,李源潮早前被視為“鐵定”入常的第三號人物,名列習近平和李克強之後,是國家副主席的主要候選人,但卻被劉雲山這樣的投機者擠掉了。

隨後,外界認為,雖然將主掌中紀委的李源潮排名靠後,但仍大權在握。北京政治觀察家曾對《外參》分析說,現在的七常委排名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它只是一個排位問題,屬於表面現象,排名無法反映出每個常委的實際權力,“從目前的七常委格局看,除了總書記習近平、總理李克強,排在第三位的實權人物仍是李源潮。”

十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一個月前被劉雲山PK掉的李源潮,沒成為國家副主席和中央書記處書記人選,只能被“安排”擔任中紀委書記;一個月後,十七大以來最被看好的李源潮又被俞正聲PK掉,現在恐怕連進常委的資格都沒有了。

難怪一位軍中人物獲悉中共十八大人事安排再有驚變後,對《外參》發出這樣的感嘅:“現在這樣鬥下去,中共非被自己人毀掉不可!”
2154441_917129.jpg (500×345)
李源潮和汪洋都不能入常了。


李出局,十八大常委班子更顯無能

在明鏡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局七常委》一書中,該書作者夏飛、程恭羲曾這樣寫道:

習李體制和中共第五代能否真正有所作為,主掌中紀委、手握生殺大權的李源潮,將會直到極其關鍵的作用。因為從上到下已經全面腐敗的中共,早就到了“不改革共産黨就會有危險”(李源潮語)的地步,那麽,五年來一直“鐵腕治吏”的李源潮,五年後能否再來一次“鐵腕治腐”,我們只好拭目以待。

我們早就說過,與一心想往上爬的薄熙來相比,同樣也是高幹家庭出身的李源潮,却是一個不想當官的國家領導人。這是看好李源潮仕途的原因之一。

李源潮背景複雜,雖是團派,但又是太子黨出身。李的父親李幹成,文革前曾擔任過上海市副市長。江澤民主政上海期間,邀其父擔任中共上海市委顧問,雙方多有接觸,彼此瞭解。當初曾慶紅雖有意打壓李源潮,但不排除是通過打壓再行收攏的手段。

李源潮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文革”時期,父親被關押,母親被趕到農場,李家子女們也都受到牽連。幾十年後,除了李源潮當上大官外,他的兄弟姐妹仍很普普通通。

雖然李源潮當了三年工農兵學員,並當起了教師,但在恢復高考後,他又考上復旦大學數學系。據他的大學同學回憶,讀大學時,李源潮非常刻苦,他的人生理想就是當個數學家,從事研究工作。然而,父親的老領導、前上海市負責人陳丕顯,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進入共青團系統,並踏上仕途快車道,從上海團市委直接進入團中央。

熟知李源潮的人告訴我們,從政之前的他只是一介書生,當時,他的最大追求只是當好一名教師就足矣。李源潮從政至今,很難聽到有關他的傳聞、非議或負面新聞。環顧當今中國政壇,像李源潮這樣的領導人並不多,這也是人們對他抱有期待的原因。

而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指出,“隨著李源潮的出局,中共十八大常委班子就顯出更加無能,也更加幼稚了。”在談到李源潮的出局會對習近平的未來執政有何影響時,這位了解中南海政情的消息人士接著分析說,“最新人事佈局會對習近平接班有何影響,現在還很難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個無能的政治局常委會,可能會更有利於習做事情。”
1(26).jpg (400×300)
並不想當大官的李源潮。


李源潮入常還有戲嗎?

兩年來,外界一直認為,李源潮的常委前景,屬於比較清晰的一類。因為他有太多的前例可循,這就是巨大的優勢。其一,可作為習近平的“備胎”,參考曾慶紅的仕途軌跡,李源潮十八大後主管黨務工作。其二,參照其前任賀國强,轉任中紀委書記。其三,接替吳邦國的人大委員長,如當初的中組部長喬石,後來升爲委員長之路。無論哪條路,都當佔據常委一席。

如果李源潮出任中紀委書記,就其政治生涯來說,倒是一個很有趣的嘲諷。因為中組部長是專門負責給高官們戴帽子的角色,而中紀委書記則是專門給高官們摘帽子的人。想必李源潮一定會對自己的這個角色轉換深有感觸,但願那些被他戴上官帽的官員,不要因腐敗又被他摘去頂戴花翎。

在歷任中組部長中,李源潮的政治作為是有口皆碑的,儘管他可能只幹一個任期,但他能够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鐵腕治吏,建立起由下至上的幹部梯隊。因為李源潮的作為,使得一大批中共基層幹部獲得提升,這也是李源潮可以利用的另一政治資源。

不過,與李克强相比,1950年出生的李源潮的確並不佔有年齡優勢,他的上升空間或許會受此限制。但若是中國出現亂局,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時,李源潮的年齡劣勢或許會變成他的優勢。他的實力派資歷,他的如同曾慶紅一樣所擔當的“帝師”的身份,都會讓他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在衆多對李源潮的前景分析中,大家幾乎都忽略了李源潮在十八大政治局中將會扮演一個更關鍵的角色,就是對培養和選定中共第六代領導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决定權。因為,無論是習近平執政,還是李克强接班,能够在中共組織和人事系統一言九鼎的,當然非李源潮莫屬。

幾個月前,《政治局七常委》一書作者夏飛、程恭羲曾這樣寫道:如果李源潮思想再開放一點,走得更遠一點,中國的官場文化,中共的用人傳統,都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所以,我們認為李源潮還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外界還是低估了中南海內鬥的激烈程度,尤其是第一次北戴河會議後,自十七大以來最被看好的李源潮,遭遇劉雲山的嚴重挑戰。兩個月後的第二次北戴河會議後,再次傳出驚人消息,李源潮已被俞正聲PK掉,或將無法晉昇常委。

那麽,李源潮真的能被淘汰出局嗎?面對《外參》記者的提問,北京消息來源沒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強調:“從最新形勢看,俞正聲重新入局,李源潮已經出局,但這些還不是最後的定盤,只有十八大召開後,誰榜上有名,誰被淘汰出局,才算是真正的板上釘釘。”

李源潮的仕途會在十八大後結束?


一個弱勢的政治局常委會


北京消息人士還告訴《外參》,“從目前的中共政治形勢看,一個新趨勢已在十八大前出現,那就是,以往換屆時年齡大的就要下來,讓年富力強的頂上去;現在則是年輕相對較輕的下來,年齡大但資歷深的卻上去了。”

在談到是哪個政治派系的幕後運作導致李源潮出局時,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指出,現在還不太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李源潮出局對胡錦濤而言,下屆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就少了一個帶有團派色彩的常委,“因為,俞正聲與胡錦濤沒有政治關係,相反,卻與李源潮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消息人士強調說:“北戴河會議後,傳出了江澤民不希望俞正聲進入常委的消息,隨後又傳了俞正聲並未放棄,正與王岐山PK政協主席席位,但中共元老和高層討價還價後,現在,俞正聲PK掉李源潮,如願以償成為七常委之一。毫無疑問,這個結果強化了江澤民派系的勢力,同時又讓胡錦濤人馬和團派減少了一個常委席位。”

一個弱勢的政治局常委會,對即將接班的習近平來說,到底有利還是沒利,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分析指出,現在還很難預測,但一個強勢政治局常委會或許讓他做不成什麽事,反而一個弱勢的政治局常委會,反而會讓他有所作為,因此,他的機會或許會更大一些。

人們常說,計劃沒有變化快。但如今的中共,則是預測沒有變化快。上述北京政治觀察家認為,如果李源潮被PK出局了,目前的七常委分工將會重新調整,“顯然俞正聲不會當中紀委書記,要是俞正聲像外界早前傳說的那樣,想當國家副主席,那麽就要給劉雲山安排個新位置,而名聲不佳的劉也不是中紀委書記的人選。”

這位政治觀察家還對《外參》分析說,剩下的就是張高麗了,“早先,張當中紀委書記的呼聲倒是很高,但他已是常務副總理人選,而且已被李克強接受。若張高麗主掌中紀委,俞正聲擔任常務副總理,能否勝任或被李克強接受,都很難講。”

總之,李源潮出局後,將會造成新一輪人事佈局調整,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是十八大越來越近了,留給中共高層繼續折騰的時間已經不多,”這位政治觀察家接著指出,但李源潮的突然出局,可能還有更多的政治含義。“既然李這樣的鐵定入常者都被傳出局了,當然不能排除還有更多的變化,然而,外界最希望看到的,還是李源潮別真的出局。”

“畢竟中南海的權鬥早已白熱化,誰都不會輕言放棄,所有人都開足馬力,進行最後的衝刺,誰能最後跑到十八大的終點,才算贏家。至於誰是最後贏家,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如是說。(《外參》第30期)


財大出版社《十八大亂局》一書封面。

張高麗任常務副總理,輔佐李克強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程恭羲

  與侍才傲物不可一世的王岐山相比,由低調得不能再低調的張高麗出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來輔佐李克強,在不少政情觀察人士看來無疑是個更好選擇。何況與王岐山相比,懂經濟的張高麗在主政深圳、山東和天津期間,也有一定的政績。

  跟張德江一樣,張高麗也是江澤民派系的主要人馬。

  張高麗有兩大特點,雖然他在深圳任職四年,又在山東工作六年,但他在經濟方面的招數和作為不多,引進外資可算是他的一大特點。第二大特點就是,在現任政治局委員中他是最低調的一個。平時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張高麗都言語不多,尤其到天津任職後,更是低調得不能再低調。而天津的獨特處境,似乎更適合張高麗的低調——無論在哪方面都不能超過北京,又要在許多方面護衛北京,扮演拱衛京師的角色。

  據瞭解張高麗的人介紹,張的低調是其性格所决定的,張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多幹事,少說話”,無論是在深圳,還是在山東和天津,低調已變成他主政一方的主旋律。

  與張德江只依靠江澤民相比,張高麗的政治資源顯然更加豐富。他不但是江澤民的人馬,還得到曾慶紅的關照和提携,還有周永康的關心與愛護。從1970到1984年,張高麗在廣東石油系統工作了14年,因此也被劃入曾慶紅和周永康所代表的中共石油幫。

  張高麗决不是純陪太子讀書的角色。他在山東、天津這些華北地區擔任地方一把手,說明中共高層對他的信任。傳統上,華北地區,尤其是天津,是首都北京的衛城,一直由權力最高層最信任的人守衛。在這些地方工作,即要保護好地方利益,搞好經濟發展,但要保護和發展的恰到好處,不能搞得太快爭得太多給北京以壓力。又要及時充當北京的補位者,當北京市有所需要時,要能下决心做出貢獻,要讓中央領導儘快放心,不能讓北京那些離中央領導近的人提了意見。

  張高麗在這方面做得無可挑剔。他的低調也讓別人很難找出他不對的地方。但也正是上述原因,如果以地方發展來考量他的話,政績不突出,地方有意見,會成為伴隨他的評語。

  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早前判斷指出:由張高麗出任常務副總理,其好處在於,張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應該能夠比較好地配合李克強,而且張過去的經歷,如在深圳、山東和天津,都是主抓經濟發展,所以與其它幾位人選相比,張的優勢更明顯一點。(《明鏡月刊》第33期)

 
  張高麗

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委員人選


《內幕》特約記者 夏寒冬 程恭羲                       

   盡管中共十八大前的人事佈局自9月末以來就變得異常詭秘,撲朔迷離得令外界難以預測,但《內幕》從北京獲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10月在北京召開了會議,最終敲定了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委員名單:十八屆政治局常委七人,政治局二十五人。
 
   角逐中共十八大常委的候選人共有十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劉雲山、張高麗、王岐山、俞正聲、李源潮、汪洋,還有早已被淘汰出局的劉延東。這十人,明鏡出版社的十八大系列新書和明鏡集團旗下的幾大雜誌均有詳細介紹。
  
     知情人士對《內幕》說,最後確定的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委員名單,是中共元老、現任政治局成員,以及其它政治、財閥勢力,進行了長達幾年的明爭暗奪之後確定的。

        中共十八屆政治局常委名單,明鏡網早已領先全球媒體獨家披露:他們是習近平、張德江、李克強、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王岐山。
  
    不少人原以為會“入常”的汪洋、李源潮並不在其列。當然最令人意外的是:劉雲山“入常“、李源潮 “出常”。

  《明鏡月刊》第33期披露了汪洋在十八大後的新職,最新出版的《外參月刊》第30期則披露了李源潮“出常“內情。
  
     目前尚未確定的,除了習近平、李克強外,其餘五人的職務安排未最後確定,排名次序將可能調整。

   十人之外,下屆政治局委員應該從這些人中挑選:

   地方大員——郭金龍、韓正、孫春蘭、孫政才、張春賢、胡春華、趙樂際、劉奇葆、王珉*、姜異康*、周強*、盧展工*、郭聲坤*;
  
       軍中將領——范長龍、許其亮;
  
       中央高官——孟建柱、王滬寧、李建國、杜青林*、馬凱、周小川*、陳德銘*。(打*者入局的可能性較低)(《內幕》)


明鏡獨家:政治局不差額,胡錦濤定裸退


明鏡網特約記者 仲祖仁


  接近中共十八大會議的人士對明鏡網說,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員、委員都不會進行差額選舉,所謂黨內元老票選七名政治局常委的說法也是無中生有。

  最近幾天,四千多名媒體記者在北京釆訪十八大會議,除了照片和花絮,他們沒法了解十八大真正的內幕。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存在仕麼黨內民主,不存在什麼差額選舉政治局,所謂中央委員會比原來幾屆多了幾個百分點,沒有任何意義。」北京觀察家說,「現在有一個指標,就是醜聞纏身的令計劃是否從中央委員會被差選掉。如果令仍留在中委,那麼中委差額也是擺設。」

  現在北京政壇普遍認可的政治局常委名單,由明鏡網10月中旬率先報導。這七名新一屆常委,除了習近平、李克強,新晉升的有張德江(人大委員長)、俞正聲(政協主席)、劉雲山(書記處常務書記)、張高麗(常務副總理)、王岐山(中紀委書記)。

  至於「失常」的劉延東、汪洋,將任國務院副總理;另一名最令人意外「失常」的李源潮,可能任國家副主席或人大副委員長。

  明鏡中共十八大人事報導與分析小組認為,政治局常委班子在最後一刻調整的可能性很低。




至於外界流傳胡錦濤仍留任軍委主席,和明鏡一直側重的「裸退」說相左。北京政治觀察家對明鏡網說,「江澤民下台時最令人反感的是,他仍留任了一段時間軍委主席。胡錦濤還要自取其辱?」

  一位中共元老曾想上書反對胡留任軍委主席,但另一位曾高居常委的元老告訴他「中央定了胡留任」,便作罷了。如果胡最終「裸退」,顯示中共某些元老也排斥在知情圈。

  政治局委員名單可能有微調,有人提出增加兩個名額,也有人提出原定入局的馬凱、李建國年齡偏大,相比之下,陳德銘、王珉年輕些,如陳王兩人最後能「入局」,可能分任國務院副總理和政協副主席。

  中紀委常務副書記將由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升任,馬馭則小進一步,取代張惠新成為中紀委第二副書記,但失去了實權。

  中共中央組織部一位官員對明鏡網說,十八大之後,便是大規模的人事調動,「我們忙得要吐血。」

胡錦濤人事總管沈躍躍首批出局,將空降地方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子威



沈躍躍在胡錦濤的團隊中,不顯山不露水,地位卻逐漸上升。胡錦濤當上中央總書記不久,便把她調到中組部任副部長,成為其“人事總管”。十八大召開前,沈躍躍密切配合李源潮,為總書記安排人事棋局而殫精竭慮。不過,“一婦當關,萬夫莫開”的沈躍躍卻不是下任中組部長人選。

  北京政治觀察家對《明鏡》月刊分析說,胡錦濤連周強都保不住,更何況排在周強後面的沈躍躍?

  沈躍躍的經歷相對單純——也可以說是單薄:她曾任浙江省寧波市鎮安副食品商店職工,後來進入寧波師範專科學校數學系就讀,1980年7月畢業後,擔任寧波市七中教師、團委副書記。從這裡她進入共青團系統,歷任寧波團市委副書記、書記,1986年11月,她昇任浙江團省委副書記,整整五年後,被提拔為書記。這段期間,胡錦濤、王兆國都早已離開共青團中央,主掌共青團的是宋德福。

  1993年3月,沈躍躍從共青團崗位上轉到省會杭州當市委副書記,1997年3月6日,調到紹興當市委書記。1998年年底,沈躍躍回到省城,從此進入仕途快車道:先是擔任組織部副部長,並進入浙江省委常委;僅僅一個月後,即昇任組織部長,被明確為副省級。2001年,她升任浙江省委副書記;2002年4月與安徽的喬傳秀對調,出任安徽省委副書記。

  胡錦濤於2002年11月舉行的中共十六大上正式當選為總書記後,立即將在安徽才幹了半年、剛剛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的沈躍躍調到北京,擔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2003年4月,她兼任國務院人事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為中組部和人事部領導層中最年輕者。2007年8月,更接替調任浙江省委書記的趙洪祝,升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正部級待遇,成為胡錦濤的“人事總管”。在中共十七大上,她當選中央委員。

  雖然同是團派出身,沈躍躍的晉升速度卻要比李克強快了很多。1993年,沈躍躍只是一個共青團浙江省委書記,而李克強則是團中央第一書記,九年後,沈躍躍成了中組部副部長,李克強才當上河南省長。



沈躍躍

  沈躍躍為什麼升官如此之快?人們備感納悶。有海外傳言竟然稱沈躍躍青雲直上,是因為她系胡錦濤的“紅顏知己”。還有一種說法,稱沈躍躍與胡錦濤一家的私交不錯。不過此說根據不足:沈躍躍進入團浙江省委工作時,胡錦濤已離開團中央到貴州當省委書記,此後兩人的政壇經歷也並無建立私交的機會。不過,有知情人透露,沈躍躍與胡錦濤的夫人劉永清有交往。

  也有評論指出,沈躍躍得到胡錦濤的高度信任,重要原因除了她的派系色彩相對較淡,比較容易為各方接納之外,在於她本人的能力和性格:有寧波人的精明,組織能力強、為人正派低調、小心謹慎、不喜張揚,這都是在當今中國逐級而上的有利條件。

  但在十八大召開前,原本入局有望的沈躍躍卻成了第一批“出局者”。北京政治觀察家對《明鏡》月刊分析說,雖然有胡錦濤和團派的竭力保護,但沈躍躍想在十八大進入政治局已沒有可能。在李源潮肯定離開中組部後,沈躍躍也沒有機會得以晉昇。她的未來出路就是被下派到某省,擔任省委書記。(《明鏡月刊》第34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俞正聲當“養老院長”,難有作爲

《中國密報》特約記者 鄒小軍



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指出,俞正聲入常成功後的排名應該在第四位,PK掉了王岐山,將出任下屆全國政協主席,而早前的政協主席人選王岐山,已被擠到新常委的最後一位。 

早在9月末,中共官方宣佈推遲十八大召開時間後,明鏡出版集團旗下的明鏡新聞網便當即指出:十八大推遲召開,給原來已經“出局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幾天之後,“出局者”不但入常在望,而且早前“鐵定”的入局者已被排除在外。


俞正聲

來自北京的消息證實,在十一“黃金假期”中,中共召開了第二次北戴河會議。會議的結果是,李源潮被從名單中剔除,換上了此前一個落敗者,就是俞正聲,俞正聲PK掉李源潮,毫無疑問,這個結果強化了江澤民派系的勢力,讓胡錦濤人馬和團派少了一個常委席位。

北京消息人士強調說:“北戴河會議後,出現了江澤民、宋平等元老不希望俞正聲進入常委、俞正聲已經出局的消息,不久,又傳了俞正聲並未放棄,正與王岐山PK政協主席席位;但中共元老和高層討價還價後,現在俞正聲又PK掉李源潮,如願以償成為七常委之一。”

有政治觀察家認為,如果俞正聲擔任政協主席,恐怕難有作為,因為對中共高官來說,政協只是個養老的地方。現在的政協委員,多為中國各個領域的精英分子和社會名流,到政協只是想撈一個保護傘。

有人說,俞正聲若當上政協主席,有利於進一步搞好統戰工作,因為俞家在台灣親屬衆多,俞抓統戰兩岸關係會得到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兩岸關係已不需要通過秘密管道,早已變得日益透明,兩岸關係的好壞,也不取决於統戰工作。再說,政協搞統戰只是“業餘隊”的花架子,統戰部才是搞統一戰綫的“專業隊”,更別忘了中共對台還有一套更職業的班子——台辦。

從這些情况看,俞正聲就算當上政協主席,就算他還想幹一番事業,空間也十分有限。“不過,能夠入常並當上政協主席會讓俞正聲心滿意足,這總比被排除在中共最高權力階層之外強很多嘛!”一位政治觀察人士對《中國密報》分析說。(《中國密報》第3期)

《中國密報》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81?apKey=fedd22f528

盧展工得罪了習近平,入局當然沒戲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子威



  從黑龍江的插隊知青到中專教師,再到成為威重一方的封疆大吏,盧展工被視為尉健行的嫡系。可以說,盧展工與江系人馬、太子党交情匪淺。在隱形的血統論下,盧展工這個貧民子弟的如此機遇,的確不是一般人所能遇到並把握得住。但盧展工都遇到並把握住了,並且維持了這種機遇所帶來的信任。

  此外,盧展工也與胡錦濤維持了良好的個人關係,得到胡的信任。這也是外界認為他是團派人物的一個原因。不過,他和習近平在福建的關係,又為他的未來蒙上了陰影。

  因此,盧展工未能進入十八大政治局後,北京政治觀察家評論說,能夠當上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的仕途已經到頂了,很難再有晉昇空間,何況他與習近平還有過一段“不咬弦”的歷史。所以,盧展工未能進入十八大政治局,也早在意料之中。

  那麽,盧展工和習近平到底有什麽恩恩怨怨?

  2009年5月,54歲的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門市委書記何立峰調往天津,出任市委專職副書記。觀察家指出,此事的意義,不僅在於何立峰作爲習近平的親信開始起跳,更是習近平增强了人事話語權的信號,其中也隱隱透出中國政壇從第四代向第五代過渡,官員又一次面臨“兩面效忠”的困擾。


盧展工

  消息人士透露,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很想將何立峰調到杭州擔任市委書記,但是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就是不鬆口。

  消息人士還披露,習近平從福建調到浙江之後,有人要調查他在福建的問題,盧展工則一直給予暗中支持。直到中央於2007年3月調習近平到上海擔任市委書記,盧展工才如大夢初醒,不敢再玩火,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下注。

  其實,早在2002年11月,《亞洲週刊》就刊出了王健民的文章,如今看來更是可圈可點。該文介紹說,習近平調離福州,擔任浙江省代省長,福建省長的職位則由福建省委副書記盧展工接替。通過這次交接班,可以發現北京高層新一輪權力分配的蛛絲馬迹。

  文章稱,習近平離開福建的消息,已經開始讓不少福建官員感到人心惶惶,而新任代省長盧展工的政治背景以及其從政經歷,更使不少人覺得這個中共建國以來“多灾多難”的省份,可能還會麻煩不斷,前景讓人擔憂。

  文章披露,習近平在福建對厦門“遠華案”的處理時碰到了“釘子”。這個釘子就是從北京調來的省委副書記盧展工和省紀檢委書記梁綺萍。據福建知情官員透露,習近平作爲一省之長,面對“遠華案”之後福建一蹶不振的經濟一籌莫展,面對各級官員低落的士氣更是憂心忡忡,他必須要對福建三千四百萬老百姓的生計負責,因此認爲“遠華案”的清查已基本完成,應告一段落,有關的工作應交由司法機構在法律的框架內,循適當的司法程序處理。但負責紀檢和政法的省委副書記盧展工和梁綺萍,却有不同的看法,主張繼續進行專案追查。

  在外界看來,正是這段福建經歷,導致習近平和盧展工的關係“越走越遠”。不過,也有政治觀察家指出,因此而簡單斷定習近平還在“記恨”盧展工,不免小看了習近平的政治度量,更不能把盧展工未入局歸咎在習近平身上。(《明鏡月刊》第34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1月11日)

2012年11月11日《歷史日報》

2012年11月11日《明镜郵報》

港人的中国人身分认同跌至16年新低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提交「十八大」会议的报告中期望,港人能以中国人为荣,但中文大学的调查显示,港人自觉是「中国人」的比率跌至有是项调查以来的十六年新低,只有12.6%,当中以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80后」港人的比例更低。另外,有逾8%港人抗拒中国国旗及国歌,亦是历年新高。

负责调查的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杰伟指,仍有高逾64%受访者认周自己既是港人亦是中国人,显见香港没有「港独」情绪,「中国人」身份认同低,是因为港人对国内情况更了解,包括打压人权;而在日常生活中,亦觉得受到中国内地人士大量渗透,担心固有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受两地融合而被蚕食。他指出,胡锦涛单是呼吁港人以中国人为荣作用不大,若要增加港人认同,根本之道是改善中国人权和加强在港进行国民教育。但他补充,若不改善人权而只是强推国民教育,便成了洗脑教育,非香港之福。

中大新闻学院院长冯应谦则认为,结果反映港人的本土意识因社会运动兴起而提升。时事评论员刘锐绍相信,近年北京积极干预香港内部事务及选举,又强推国民教育,令港人忧虑中央政府欲扭转香港的价值观,故此着意捍卫香港的核心价值。

港人在示威游行中高举港英殖民年代的「米字旗」的人数近年有所增加,惹来过往和现在掌管香港事务的中国官员关注,中大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10月5至16日访问819名港人对身份认同的调查显示,最多受访者认为自己是「香港人,但都是中国人」,有41.8%;接着依次是自觉为「香港人」(23.4%);自觉是「中国人,但都是香港人」(22.1%);最后是自觉为「中国人」(12.6%)。

调查自1996年起定期进行,自觉是「香港人」的比率曾在97年后一直下降,但随着北京的中央政府自2004年后加强对香港事务的介入与及2007年争取保留皇后码头运动后,有关比率自2008年的16.8%低谷开始回升,至今年达23.4%,是十年来新高。若再加上41.8%受访者自觉「是香港人,但都是中国人」,即以港人身份为优先者,达65.2%,是有关调查开始以来新高。当中,有81.4%的「80后」有此看法,较「非80后」的60.1%多出21.3个百分点。

此外,调查显示,分别有8.9%及8.5%港人抗拒中国国歌及国旗的被访者分别增加到8.9%和8.5%,同属十六年以来新高,相反,港人对中国国歌和国旗感到自豪的比率则明显由过往超过一半急跌至36.4%及37.6%。

调查亦就中港两地人士的二十四项特质进行调查,把港人对自我和内地人士的评分相减,从而得出差距,结果,有十五项特质的差距甚大,当中,港人自觉在自律、重视新闻自由、重视言论自由、重视平等机会及西化等方面,与内地人差距最大。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港媒:胡錦濤不留任中央軍委主席

香港《南華早報》星期一(11月12日)援引未經透露的消息來源報道,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在本周舉行的中共十八大結束後將卸任中央軍委主席一職,並由他的接班人習近平接任。

根據中共長期以來的慣例,作為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總書記同時兼任中央軍委主席,以作為中國軍方的最高領導人。

2002年,胡錦濤的前任江澤民在卸任中共最高領導人職務後曾經留任中央軍委主席一職兩年,打破了以往中共總書記同時擔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慣例。

不過,江澤民當年這一舉動在中共黨內外都引起了不少爭議,指他破壞了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生前作出的中共領導人接班安排,開了一個壞的先例。

《南華早報》的報道稱,有關消息來源表示,胡錦濤本人非常清楚卸任中共總書記後繼續留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決定可能會產生的爭議,而一向注重形像的他因此決定在十八大後「全退」,而不會像江澤民那樣留任中央軍委主席。

不過,此前,海外大部分報道和分析則稱,胡錦濤在十八大後雖然不再擔任中共總書記職務,但會留任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一段時間,以確保權力的平穩移交。

有傳言甚至表示,胡錦濤將留任中央軍委主席5年直到中共十九大舉行後才卸任。

即將接任中共總書記的習近平自2010年10月起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1979年,他在清華大學畢業後,也曾經擔任過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飆的秘書約三年的時間,再加上其父習仲勛也是中共一名元老,因此一直與軍方有一些淵源。而他的兩位前任江澤民和胡錦濤在擔任中央軍委職務前則完全沒有在軍方任過職。

因此有分析認為,習近平與軍隊的關係比之江澤民和胡錦濤還要深得多。

BBC中文網

淘寶日交易逾8百億 破紀錄

中國大陸淘寶網昨天舉辦「光棍節」促銷活動,1天交易額高達人民幣191億元(約新台幣887億元),打破全球網購單日交易金額紀錄。

綜合香港及大陸媒體報導,11日凌晨起,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及天貓網推出「光棍節」促銷活動,當天下午1時38分,交易額已突破百億元。

大陸中央電視台中午報導,計算昨天全天交易情況,淘寶及天貓網的成交總額達到191億元。

報導表示,這項紀錄打破了美國所保持、相等於人民幣78億元的單日網購紀錄,也顛覆了大陸傳統的消費模式。

報導說,如此大量的交易,不但令網路告急,也對物流服務產生巨大壓力。

「光棍節」近幾年在大陸很流行,節日定於每年的11月11日,目的是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的驕傲。1011112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12日電

財經智囊郭樹清 習近平倚重

 現年五十六歲的郭樹清(見圖,中新社)
郭樹清


白德華

現年五十六歲的郭樹清(見圖,中新社),近期以「新政」改革姿態受外界關注,傳其將是下屆總書記習近平倚重的財經智囊。一九九二年任計委研究員時首度赴台,曾到中時參觀,全團到時報別處參訪時,一人流連資料庫逾一小時,顯見其用心。他近期還將赴台,與台金融界交往多,對兩岸金融合作很熟悉。

     郭樹清被視為「學者型官員」,但因年輕時在內蒙「插隊」(下鄉),養成好酒量,且性格耿直。和其他金融領域官員相較,有較濃的學者色彩,理論建樹不少,至今出了十幾本書。

     他運氣很好,一九七八年大陸恢復高考(大學聯考),郭樹清進入南開大學哲學系,八二年畢業後放棄哲學,轉攻經濟學,考上人大經濟系碩士生,之後又順利考上社科院博士生,論文指導老師是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取得學位後,分配到國家計委,並加入吳敬璉的課題組,先後受兩位大師級學者照顧。

     八○年代到九○年代初,大陸正逢經濟轉型,從計畫到市場,從理論到實踐,都有大量工作要做。郭樹清與同門師兄弟樓繼偉(現任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長)、李劍閣(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師從吳敬璉做研究,設計整體經改路線,因此被人稱為「整體改革論」,如今市場經濟理論也一一被採納。

     社科院一位學者形容郭樹清喜歡思考,不輕易附和盲從,有自信。昨天記者會表現,可看出端倪。

     他不贊成用「新政」形容他的工作。「我們改革力度是大,出台的新政也確實排名部委第一,但這不是刻意。是因時機成熟了。」郭樹清說,不要把改革過度理想化。「我不相信新政,不可能一夜間改變,總有波折,但方向正確就好。」

 
台灣  中國時報

中美戰略競爭新變數──緬甸

連任成功的歐巴馬,計畫近日前訪東南亞國家。此行將出席金邊舉行的東亞峰會,但輿論焦點多著墨美國總統歷史性的緬甸之行。

     希拉蕊去年底訪緬後,美緬關係大幅改善。華府終止部分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並任命了22年來首位駐緬大使,亦恢復與緬甸的高層對話。歐巴馬這次訪問緬甸,意在凸顯新任期外交政策的重點,也是對東亞盟邦傳遞美國維繫亞太區域和平與安全的決心。

     塑造亞太區域經濟、改變區域安全結構、支持民主制度及傳播普世價值,始終是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三大核心。華府實現政策目標的途徑,不外乎盟邦支持、尋求新興合作夥伴、成立區域性機構。日、韓、澳、泰、菲等國是美國亞洲戰略部署的基石,越、柬、寮、緬及印度等,則是華府寄望的新興夥伴,緬甸則被視為美國針對中國布局的最後一顆棋子。

     檢視一年來華府在東協的戰略作為,美國實現東亞戰略自有其脈絡。通常它先進行外交穿梭,繼而洽談經貿合作,最後才會進行軍事合作。今年9月翁山蘇姬和吳登盛總統先後訪問華府,呈現出緬甸已成為美中日三大經濟體的戰略競逐場所。

     2009年美緬恢復邦交之後,華府曾與東協簽訂「友好合作條約」,假湄公河開發計畫為名,藉著援助越、寮、柬、泰等國改善環境與基礎建設,試圖吸引緬甸。今年5月,美國宣布放寬對緬甸投資的限制,接著考慮與緬甸舉行聯合軍演,同意緬甸派員接受美國軍事院校培訓,未來美緬雙邊建立軍事對話機制,似亦指日可待。

     美緬關係改善雖不意味中緬關係疏離,卻難免壓縮北京的揮灑空間。華府智庫根據訪談緬甸政府官員和企業主的結果,確信緬甸對長期受中國操縱,懷有幽閉恐懼症。吳登盛總統去年決定取消緬甸北部的密松水壩工程計畫,即是想減少中國的影響力。

     走向政治開放與經濟多元的緬甸,自然希望爭取更多的外資。美國之外,日本顯然已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今年初吳登盛訪問東京,日本同意緬甸免除或重新調整債務,緬甸則把仰光工業園區和衛星城的建設,交予日本企業承包。相較中國對緬甸經援著重於開發天然資源,日本較傾向利用緬甸的廉價勞工,建立從緬甸橫跨泰、柬、越的生產網絡,進一步與中國競逐東協市場。

     歐巴馬此行的戰略意圖,對中國或可能產生制衡效應,但未必能達到圍堵中國的結果;換言之,歐巴馬即便掌握了緬甸走向民主化的契機,將影響觸角伸入中緬邊境,但也可能承擔政治風險。中國向來是緬甸的重要盟友,目前已躍升為緬甸最大的投資國與第二大貿易夥伴。地緣政治和現實利益的考量下,中緬關係短期內其實很難受外力介入而被撼動。

     緬甸現階段的改革主要繫於吳登盛總統與軍方的口頭承諾,但終究需要時間考驗。華府最近質疑緬甸政府決策的不透明、人權缺乏保障,軍方仍持續與北韓維持軍事合作,就顯示緬甸未來的民主化,仍充滿變數。

     對緬甸而言,維持與中美間等距而平衡的關係,或最有助於東亞區域經濟穩定。翁山蘇姬今年訪美時,刻意凸顯中美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就是站在緬甸國家利益的立場,敦促中美共同負起維護區域和平與發展之責。

     歐巴馬持續重返亞洲政策之際,或須先記取1955年杜勒斯出訪緬甸,卻嘗到構築圍堵中國防線失敗的教訓。


台灣  中國時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