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0日星期日

北京可能會以別的手法代替被弱化的勞教


明鏡新聞網編譯 巫古森

    自從習近平決定以深圳作為他接任總書記後外出訪查的第一站,外界即開始預測他將會效仿鄧小平成為新一任的經濟改革者。習上任以來帶領的新風氣,也讓許多人開始期待中國改革的前景。另外,他在紀念1982年的中國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會上也強調中國需要法治,這更激起了外界對中國未來法律和政治改革的期待。近期中國政府的表現顯示這些期待或許不是幻想,《南方周末》事件的爭議以抗議者與官方達成協議的方式落幕、中國政府也已在2013年1月7日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表示將對勞教制度作改革。中國真的將走上改革之路了嗎?


    
    勞教制度改革受質疑。


    中央政法委權力受壓制


    紐約福特汉姆大學法學院(Fordham Law School)的中國法律專家明克勝(Carl Minzner)在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2013年1月4日出刊的《中國簡報》中表示,在習近平最近帶領的改革新風氣背後的背景是自2005年起保守派抬頭下法律改革的停滯甚至退步。自2005年起,黨領導開始冷處理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發展出的法治言論;共產黨的政治運動也開始警告中國法官和法院不要追求外國司法典範;維護公共利益的律師受到來自官方更多的壓迫、騷擾、甚至“被消失”或是受到刑求。另外,在前中央政法委書記、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主導下,超出法律管轄之外的維穩機構在規模和影響力上都有顯著成長。

    然而,中國領導人們近來在官方講話中所用的新語言很可能是政府有意改變這保守潮流的徵兆。對這潮流的反制包括共產黨內部在薄熙來醜聞後對中央政法委權力的壓制。這場反制使得維權運動者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向政府提倡政策改革,包括對勞教制度的改革。但是,明克勝強調,中國中央領導仍然積極地維持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這使得將來可能的司法改革仍充滿變數。


    領導人新政治語彙的出現


    或許會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些重要的語言轉向並不是從習近平開始的(至少從表面的言論上看來),而是自前總書記胡錦濤退休前幾個月起始的。

    一個重要的轉向是胡錦濤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演說,當時所有的政治局常委都在現場,會議由習近平主持,關於這場會議的媒體報道也是不尋常地高調。當時這場演講被視為是高層領導們在薄熙來案後展現團結的一個場合,會議的另一意圖是強調習近平作為接班人的角色,但是這場會議並沒有提出關於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

    然而,明克勝指出,這次演說的重點在於新政治語彙的出現。在會議上,胡錦濤希望領導們“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胡錦濤的這種提法是一種暗示性的批評:近年來中共政法領導將“社會治理”作為他們不斷擴張的藉口,胡這次表示希望將“社會治理”法治化,可以說是對黨內政法領導愈顯擴張的權力的反制。

    其他修辭語言的改變出現在由胡錦濤發表、習近平草擬的十八大2012年工作報告中。只要將十七大和十八大的工作報告相比對就可以發現一些朝向改革的修辭改變。2007年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一項上說道:“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2012年十八大的工作報告中則是:“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循私枉法。”

     十八大工作報告比十七大的報告稍微加強了“黨需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的說法。但是這仍然是非常小的改變,畢竟在十八大工作報告中胡錦濤同時也強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另外,重要的是,胡也特別警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很明顯的是針對以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為首的一些政治醜聞的說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10月發表的《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


    司法改革白皮書可望更客觀公正


    第三個黨的修辭改變出現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10月發表的《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中。2008年和2011年也發表過類似的法律白皮書,它們皆具有黨宣傳的功能,文件中細數國家在人權議題上所完成的工作;但是它們也負責傳達官方批准的司法改革走向。

    舉例而言,2011年的白皮書就確認了早些年中國政府在司法上去除改革色彩並轉為保守的傾向,這年的白皮書沒有強調“法治”的重要性,卻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編按:2012年是中國政府第一次發表“司法改革”白皮書,2011年發表的白皮書名稱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儘管2008年的文件(“中國的法治建設”)表示法治還正在建設中,2011年的版本卻認為這些工作都已經完成了。2011年的白皮書也刪除了2008年版本中提過的“法治建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轉而強調中國並不適合採用外國的司法典範。

    但是現在2012年的司法改革白皮書卻與1年前公佈的司法文件相比,產生了將近180度的大轉變。過去幾年在政法委公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政治語言這次大幅度地減少。這次的白皮書明確地表示自2008年起始的司法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不意外地,2008年也是保守派的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王勝俊接手院長職務的那一年)。明克勝並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的司法改革白皮書一次也沒有提到中國共產黨。

    當然,過度強調2012年白皮書的重要性也是不必要的。儘管它在文中表示司法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說“中國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發展”,但是它並未提出具體的建議。同時,2012年的白皮書依然明白地聲明改革將“從國情出發”、“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也強調雖然要吸取別國法律的長處、但是“不照抄照搬”。

    但是更重要的是,2012年的白皮書的確也顯示出,一些中國領導人也許在試圖反制黨內政法機關這幾年對中國司法系統的政治控制。此文件也顯示未來在司法和法律改革上有可能更有客觀公正的運作空間。


    勞教制度批評聲浪四起


    自由派學者和改革派官員已經感覺到了這股政治風向的轉變。許多人認為黨內的政法機關現在已在政治上成為弱勢,尤其在薄熙來倒台後,中央對周永康在薄熙來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不滿,進而將中央政法委員會在黨的官僚體系內降級。

    政治風向的改變激起了對中國公安部底下的勞教制度的批評浪潮。勞教制度一向是官方壓制娼妓、上訪者、政治異議者和地下教會成員的工具,這個超司法的拘留制度內常有被拘留者被非法和不當對待的事件發生。2012年8月,記者、學者和公民運動者藉由唐慧的案件發起了對勞教制度的反對運動。唐慧是一位母親,她11歲的女兒遭到強暴且被逼迫賣淫,幾名犯人雖然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唐慧認為這些懲處過於輕微而不斷上訪,結果卻是官員不堪其擾最後將唐慧判處1年半的勞教。

    唐慧的案件在微博上引起廣大的同情言論和對政府的批評,迫使湖南當局撤銷對她的勞教判決以平息眾怒。官媒的社評似乎也展現了中央對改革的支持,《人民日報》11月的社評批評勞教制度已經退化成一些官員打擊和報復異己的工具,社評並特別以2011年薄熙來倒台前因批評薄的政策而被送進勞教所的任建宇作為例子。一些自由派學者和維權者自那時以來便將他們的改革呼聲與這些情勢發展作結合,更有一些學者(如知名法律學者賀衛方)要求的是勞教制度的完全廢止。 


    司法改革需相應的政治改革


    這些自由派的呼聲並沒有停在勞教制度的改革上,他們隨著中央政府在政治修辭語言上的改變,進一步要求更深層的改革。學者和維權律師舉辦了多場會議提倡司法獨立。20世紀晚期中國最有力的司法改革推動者之一的江平也指胡錦濤在7月23日的講話有“正面的影響”,但是假使沒有相應的政治改革,對法治的強調仍是“無意義的”。

    江平也特別批評了共產黨的政法機關近幾年來的強硬作為,其中包括了對社會穩定的過度強調、對中國司法體系專業化的阻礙、對法院依法處理民間糾紛的限制、以及過於依賴調解糾紛的比例作為評量法官的判準。

    憲法學者童之偉也呼籲中央領導以實際作為實現他們的改革言論:將黨和國家機關分離、創建能夠監督國家實行憲法賦予人民之權利的機制。


    對領導層的改革期待落空


    明克勝認為,要求更進一步實行法律和司法改革的聲浪會在政府內部遇上強大的阻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是近幾年來推動法院內強硬政策實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這次十八大後依然保有中央委員會的席次。波士頓大學教授傅士卓(Joseph Fewsmith)預測王勝俊將跟隨他的前任肖揚所走過的路,續任到2016年的十九大。

    直到去年12月底,王勝俊本人依然不斷地重複他過去強調的主題,像是在處理案件時對社會穩定之重要性的考量、或是高度倚賴法院的調解手法,而這些也正是近幾年來保守派對司法改革的反撲的證明和印記。


    最高法院院長王勝俊在十八大後持續強調維穩工作。


    此外,有前例使得我們可能無法對新領導人作的司法改革承諾抱持十分的信心。胡錦濤於2002年接任共產黨總書記後,溫和改革派人士接任政府職位、官員論及法治的言論也有增加,中國和外國觀察家當時皆認為中國政府很可能即將開啟實質司法改革的大門。當時的改革風氣也引起許多由公民、記者和法律改革推動者發起改革在法律管轄外的拘留制度(收容遣送),這個拘留制度曾經造成了不少被拘留者的死亡和受虐。當時的新領導層在2003年廢止了這項制度後,許多人曾將此舉視為是中國憲政改革的曙光。

    但是,很明顯的,10年過去了,當時對領導層的期待現在證明是過於早熟了。一當新領導層成功地渡過了國內政治接班的不穩階段,官員便開始弱化司法機關、限制法治言論和維權律師的行動。


    持續關注司法改革的方向


    明克勝問道,那現在這波改革派修辭語言是真的代表新領導層的改革意願、還是黨內高層派系鬥爭下的曇花一現?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時間。中國中央領導不太可能會建立有實質意義的選舉機制或法律機構來制衡黨的權力,所以以下幾點會是未來這一年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

──相對於公安機關,未來的人事改革是否會加強司法機關在政府官僚體系中的地位?
──用以評量地方官員的標準是否有改變,尤其是近年來強硬保守派所強調的維穩和對上訪者的控制?
──官方“模範法官”的宣傳內容(近幾年來不再強調司法專業而是重視毛主義式的民粹主義)是否有改變以反映中央的改革言論?
──官方給予維權律師的壓力或壓迫是否有減少的跡象?

 
    勞教制度可望漸進式改革


    就在明克勝教授寫下對中國司法改革的可能轉向時,中國政府宣佈將對勞教制度作改革。儘管這個舉動很有可能如明克勝所說的,是新領導層在接班前期所作的表面改革,就如當初在胡錦濤領導團隊上任不久後拘留制度的廢止一般。但不可否認的,不論未來如何,假使勞教制度廢止、或是進行實質上的改革,這對中國的司法改革都是一種勝利。

    中國的勞教制度讓警察和官員得以將未經審判的人直接送進勞教所,被送進勞教所遭拘留的年限最高可達到4年。中國現在有約310所勞教所、其中有約19萬名被拘留人,他們被強迫在經常是惡劣的條件下工作。

    勞教制度一直以來都被中國政府視為是用來控制異議份子和政治犯的手段。1950年代勞教所啟用時,被送進勞教所的人的罪行通常都是“反革命” ,但北京已經在1990年代晚期結束了這種作法。

    今天被拘留在勞教所的人是民主推動者、知名博客主、地下教會成員、對政府不滿的律師、法輪功成員、有膽子抗議的西藏僧人和維吾爾族人、或是那些太過於敢言因此危害到社會“和諧”的人們。


    蘇聯勞改營。


    《基督科學箴言報》記者馬全德(Robert Marquand)表示,雖然與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zyn)筆下描述的、幾千幾萬人被凍死的蘇聯西伯利亞的勞改營比起來,中國的勞教所的確只是古拉格的輕微版,但是中國的勞教所仍然是黑暗的。在勞教所內虐待是被允許的、醫療受限制、所內的人也被強迫在惡劣條件下工作。毆打和不人道的作法通常是腐敗的警察官員所為。


    中共會用什麼代替勞教制度


    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表示將適時停止勞教制度,他並說或許勞教所過去曾經是必要的,但是在今天的中國,環境已經改變了。

    儘管中國中央發出了改革的第一響砲,但是究竟中國會不會實行實質的改革、關閉勞教所以及停止監禁未經審判的人們,仍是個未知數。中國司法的長期觀察者認為其中一個擔憂是,儘管對勞教所作出改革,北京也很可能會以別的手法來代替被弱化的勞教所。官員很可能創造新的法律條文,即使在表面上這代表司法有所改進,但真正的改變可能很少──改變的可能只是人權觀察家將更難以控訴或證明政府違反人權。 

    人權觀察組織香港辦公室的高級亞洲研究院林偉(Nicholas Bequelin)說:“假使改革真的發生,這會是中國政府重要的一步。但這一步是由高層發動、被警察和公安部門反對的。”林偉的憂慮是:“我們最後很可能只會看到一個在表面上不再那麼任意的制度,但是這只是一個經過改名和其它微小變動後、同樣的制度。這樣的制度反而會使任意性和濫用性的徹底根除更加困難。”


    明克勝問:改革是否真的來到這樣的警察局?


    曾於中美對話基金會工作的人權研究員羅助華(Joshua Rosenzweig)說:“中國官方會需要用別的什麼來代替勞教制度。那會是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馬全德強調,任何一個司法系統的基礎皆在於,被警方起訴的人必須經過法院的審理,警方也必須在法院提出起訴的證據。然而,在中國的勞教制度下,警方進行逮捕的工作、卻也同時扮演法官和陪審團的角色。現在,勞教所是由中國司法部進行審視,但司法部卻同時是經營勞教所的部門。

    馬全德問:中國的警察是否會放棄他們現有的權力?中國政府是否會漸漸放開他們一直以來對“穩定”的執著、轉而重視中國公民的個人權利?林偉和羅助華等分析家所擔心的事,也是明克勝教授質疑的:中國政府的這一步究竟是真的改變、還是接班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 《內幕》第13期) 



中國的男性是世界上最差勁的男性


一個不可救藥“傻瓜”?(10
  ——余傑答《國密報》

《中國密報》記者陳小平

  《中國密報》:讀了你們的愛情故事,很羨慕你們的浪漫。記得劉敏嫁你之前說過:“我可以生活在世界何一個地方,不管是宮殿還是貧民窟,我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條件——邊有一個真愛一輩子的人。”12年前,她辭去香港老闆的工作,到北京找你投奔愛情。在與你一同軟禁和羞辱時,從未猶豫和退縮;美國這個地方可以讓愛情免予恐懼,但不少中國來的新移民的愛情要經受新一輪磨難,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余:我看到過很流亡者庭、婚姻的破裂,我不把這種情況單純看作是環境的變化、移民所受之文化衝擊的結。我認為,這只能明他們的家庭、婚姻之中原來就潛伏著危機,只是在在一個臨界點上被觸發出來罷了。

我在家中卻“好男人”。

  在這個問題上,我是一個“權主義者”,我認為部分問題出在男方身上。中國的男性是世界上最差勁的男性。很多在外邊高言大志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在家裡,在妻子面前,簡直就是凶神惡煞的暴君。而我呢,雖然在文章中筆鋒銳利,但在家中卻是“好男人”。我一直說,我們先不要說去救世界,先要好好經營好家庭,做好丈夫、父親的角色。如果沒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其他的功名利祿都免談。

  我在家中是大廚,我常常自豪地說,我是一拿筆,一手拿鏟。用一個時髦的詞語說,我是“宅男”,在家寫作,可以數天足不出戶。在寫作累了的時候,就在廚忙碌,這是我的一大快樂。看到回家的妻子和兒子開心地吃到我做的熱氣騰騰的飯菜,是我最開心的時刻。我建議男同胞們不妨嘗試嘗試鍛煉自己的廚藝,廚房是改善家庭關係最好的地方。

  還有就是要有一顆平常心。很多人在中國的時候可能已經有了某方面的就,到了美國,一切歸零,重新開始,心理上就產生很大的落差。對我而言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喜歡安靜恬淡的生活,我選擇居住在美國傳統保存較為完整的弗吉尼亞的小鎮,而不是紐約、舊山這樣的大城市。而且,我們從北京的家庭教會到這邊的華人教會,很快就融入一個新的大家庭。目前,我們全家都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我們也相信我們能戰勝未來的種種挑戰。
  
余傑簡歷:
  1973年生於四川成都,2000年獲北大文學碩士學位。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發行超過百萬冊,被視為天安門民主運動自由精神薪火相傳的標誌。
  200020121月,居北京,從事獨立寫作,並積極參與諸多人權活動。發表上千萬字的散文、小說、政治評論、學術論文,其中結集出版的作品有35本之多。
  200312月受洗成為基督徒,參與創建北京方舟教會,從此深切介入爭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活動及公共神學之研究。
  2005年,當選為獨立中文筆會理事、副會長,與劉曉波一起努力突破中共對民間結社自由之限制。
  20121月移居美國,繼續從事批判中共獨裁體制的政論寫作及研究,任“觀察”網站主編,亦為自由亞洲電台、香港《蘋果日報》、香港《開放》雜誌、“縱覽中國”網站等媒體之特約撰稿人。
  《火與冰》曾入選席殊讀書俱樂部“1998年度中國十大好書”,《香草山》獲頒香港湯清基督教文藝獎“2006年年獎”,《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及《中國影帝溫家寶》分別入選2009年度和2010年度“香港書獎”決選名單。
  2001年,獲得亞洲出版協會“年度最佳評論獎”。
  2003年,獲得紐約萬人傑基金會“萬人傑文化新聞獎”。
  2012年,獲索爾仁尼琴參與創辦的紐約特雷恩基金會(The Train Foundation)之“公民勇氣獎”(Civil Courage Prize)。(《中國密報》第4期)


王震曾孫女一身服裝五千美元,太子黨無法自控貪婪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辛鳴



王震的次子、72歲的王軍在中國被視為高爾夫球的教父。他同時也是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共同控制一家提供金融業務、融資、物業投資等的公司和另外一家為中國警察、海關和銀行提供後臺技術服務的公司。

http://img.sina.com.hk/news/12/2012/1023/1350989041_lkgB9w.jpg
王軍

  彭博社報道王軍的女兒王京京在澳大利亞受教育,她在商業文件中提供的住家地址是一間位於香港的、價值700萬美元的公寓,中信公司擁有部分產權。王京京的女兒,21歲的克萊兒(Clare),在社群媒體網站上鉅細靡遺地記錄著她的生活,從她曾經就讀的瑞士住宿學校到機場的商務艙貴賓休息室。她在8月24日貼在網站上的“今日最美”(“look of the day”)的主題圖片有迪奧(Lady Dior)手提包、一雙華倫天奴(Valentino)金鉚釘鞋和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手鍊。這些物品全部的價格約是5000美元,比一個普通北京工人半年的工資還多。

  王家的財富可追溯至包含王震在內的“八老”的一場賭博。毛澤東1976年死後2年,他們在政權爭奪中支持了鄧小平。他們賭定中國需要向世界開放、提升民眾生活水準以避免或危及共產黨政權的社會動亂。

  紅子孫們“無法控制的貪婪”

  在那之後的30年之中,他們和他們的繼任者成功地將6億多人拉離貧窮線,並創造了一個新的中產階級。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是1976年的6倍,1億人將自行車換成了汽車。

  但“八老”也給黨的權威埋下了最大挑戰的種子。他們將國家的一些核心資產交付給自己的兒女,這讓其中許多人變得非常富有。這促成了一個新的“太子黨”精英階層。這個新階層激起了公眾的憤怒,因為太子黨們累積大量的財富、並經常利用關係獲取各種機會和特權,而這些正是當初的共產主義革命所要推翻的。

  為了揭示這一紅色貴族的規模和來源,彭博社追蹤了“八老”103位直系子孫和其配偶的財富。其結果讓我們得以詳細審視中國部分精英層,及他們的成員如何從國家繁榮中獲利豐厚。

  在20世紀80年代,元老們的兒女們被選去管理新的國家企業。到了90年代,他們將手伸進房地產業和國家急需的煤礦業和鋼鐵業。今天元老們的孫字輩在中國與世界經濟日漸整合的背景下,搖身一變成為私募基金的大玩家。

  鄧小平的女婿賀平直到2010年才不再當保利集團的董事長,他持有該集團香港上市地產公司“保利置業”的2290萬股(2008年4月29日)。

  八老之一、前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女婿王小朝持有集團在上海上市的另一家地產公司“保利地產”價值約3200萬美元的股份(至2012年6月底)。

  王軍自己則持有一家高爾夫投資公司約20%的股份,這間公司的一位大顧客恰恰是王軍曾經擔任董事長的中信。

  為王家開脫的人說,2006年,王軍因為到了中共規定的65歲的退休關口,正式離開服務了27年的中信集團。彭博所稱的高爾夫管理公司,是一家非常小規模的公司,是中信集團眾多國有產業的很小一部分,可能是為表示對老領導的尊重,王軍僅僅在這家管理公司擔任名譽上的董事長,基本不涉及這家公司的具體管理;代表國家創建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的王震第三子王之也早就退休了,只拿著國家給予的退休金和津貼安享晚年,他不能拿走任何股份和紅利。

  實際情況是這樣嗎?開發南泥灣的大手筆豈是一個普通退休幹部能運作的了的?

  “八老”的孫輩及其配偶們現在衹有30、40歲,屬於第三世代。他們成功地利用他們的家族聯繫和海外教育背景,進入私營企業工作。彭博社新聞追蹤到,第三代31名成員中至少有11名運營自己的企業,或成為企業高管,大多數在金融或者科技產業。

  有些第三代的“太子黨”受僱於華爾街銀行,包括花旗集團和摩根斯坦利。至少有6個人在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公司工作,這些公司有時雇請太子黨是另有所圖,它們希望利用太子黨的關係贏得生意。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中國經濟教授巴里·諾頓(Barry Naughton)說:“中國共產黨幾乎可說是被這八人所領導的,他們統治合法性的原因是比其他人都更強、更狠。但現在他們正失去這一合法性,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貪婪和自私。”

  中國的貧富懸殊狀況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央行所支持的一項研究報告,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比分析家預測會達到社會動亂的標準還高出50%。與地方政府的貪腐和環境汙染相關的抗議事件、暴動和其他動亂層出不窮,在過去5年中增加了1倍,2010年每天就有近500件。諾頓表示:“中國的老百姓對這些太子黨的勾當心知肚明,所以當他們想到改革時通常都非常悲觀,因為這些既得利益群體的力量實在太大。”

  13億中國人中,有許多人的生活的確在國家控制的資本主義下有所提高。王軍也在建立這些改善國家經濟的企業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一些中國最富有的人也並非靠血緣關係致富。這些白手起家的富人包括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以及玖龍造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

  而且,經濟快速發展演變為分配不公,這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少見。19世紀美國的強盜貴族和俄羅斯後共產黨時期的壟斷寡頭是兩個例子。但是,在中國,其領導人仍然擁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公眾對機會不均等和精英特權的憤恨只會更盛。

  中國的新領導人習近平自己就是個太子黨,他是革命元老、前副總理習仲勳的兒子。(《明鏡月刊》35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我為新政權打基礎,新政權建立後反過來迫害我

回憶我的青春歲月和革命引路人(2)

《新史記》郭羅基




批判反動教育制度受迫害

暑假以後,陳國偉和蔣渭農去上海南洋無線電專科學校學習,我住到蔣渭農家,看守這個據點。
我 討厭學校裏“公民”課的灌輸,決心自己去尋找真理。經多方涉獵,終於找到馬克思主義。我反覆閱讀渭農家的進步書籍,孜孜不倦。由於學習馬克思主義是自覺的 追求,吸引我全身心地投入。早年的努力,奠定了我畢生的理想。共產黨掌權後,把馬克思主義也像國民黨的“公民”課那樣,對學生進行灌輸,反而使人生厭。

除了組織讀書和討論,每天夜裏“記錄新聞”的任務,就由我一個人承擔了。音量很小,干擾很大,我必須聚精會神。再加警惕周圍的動靜,防止有人闖進來,精神十分緊張,記錄完了,一時還難以入睡。

中 央社多次發新聞,說劉伯承被“擊斃”,已經死了好幾次,每次都附有“照片”,“記錄新聞”報道了劉伯承還在指揮作戰;中央社不斷發新聞,說國軍在“徐蚌會 戰”中節節勝利,實際上淮海戰役已經打完了,以國民黨軍的失敗告終。後來有人揭發,中央社事先寫好一週的新聞,不管戰局如何,每天發一篇。

從 電台廣播中得到的解放戰爭勝利的消息,鼓舞人心,我的精神越來越振作。由於過分亢奮,我做出了一些魯莽的舉動。當時無錫《人報》有一個專欄“學府風光”。 我以化名寫去一篇稿子,抨擊國民黨的訓育制度和軍訓制度,以輔仁中學為實例。這在一潭死水中掀起了一點小小的波瀾。校方很震驚,查找作者是誰。因為文中的 說法與我平時的言論相仿,一查就查到我頭上。校長楊四箴的代理人李康復、訓育主任王祖璲輪番找我談話。開始,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只說“你們可以到《人 報》報館去查”。心想:我沒有留下真名,要查也查不出來。接著,他們又找秦伯益。秦是介紹我加入星火社的,我們兩人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搭檔。我怕連累秦伯 益,所以就承認稿子是我寫的,與秦伯益無關。校方向全校公佈,給我記大過兩次、留校察看的處分,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我本是年年被評為“品學兼優”的好學 生,這一學期的變化,使人感到驚奇。也有人猜到我“赤化”了。有一位陳壽文同學對我說:“你功課好,本來考上國立大學是不成問題的,我為你惋惜。不過,我 也對你佩服,為了……可以犧牲自己的前程。”

我反問:“你說我是為了什麼?”他說:“不要說下去了。”

我 本人認為,我是因堅持真理而受打擊,而且背後有強大的力量在支持我,心情極為平靜。同年級女同學、也是星火社的成員惲志吾(她告訴我:父親是惲逸群,當時 任解放區新華社濟南分社社長),住的地方離我很近,常來看我,有一次她說:“我本來想安慰你,看來你不需要安慰。”年輕時的這一經歷,鍛煉了我的心理素 質,為真理而鬥爭,滿懷自信和自豪。五十年代以後,歷次政治運動中,沒有一次不受衝擊,我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以至在北大得到這樣的評語:“打而不倒,批而 不臭。”

寒假以前,校方以拒收定額金的形式將我和秦伯益開除,到底還是連累了秦伯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uXO3F_wCAShMDL7H3f2WcLk6NBJpSCXpOzUDpM6mDS1Ol1hdhwwZnF8LdwNS8L4W9C4lE65UP9A4DDgKzKQUVjUEClF4fQ2cdy2O4hYcFyT6E2Yfm4CGX2IWbINL9bYdl-slqN5yaEKA/s1600/MR2.jpg
郭羅基2009年在波士顿。


立志作“成熟的革命者”

寒假中,陳國偉和蔣渭農回到無錫。國偉同我長談了幾次。他一方面表揚我立場堅定,另一方面又批評我過於衝動。他希望我成為“成熟的革命者”。我第一次聽到“成熟的革命者”的說法,牢記在心,努力踐行。

國 偉為了培養我成為“成熟的革命者”,介紹我參加一個革命組織。我問:“什麼組織?”他在紙上寫了幾個字:“中國共產黨”。我大為驚訝,原來他是地下黨員! 國偉是無言的榜樣,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共產黨員是什麼樣的人。我迫切希望作為他的戰友,成為他所在的組織的一員。當時,對我來說,共產主義不過是抽象概 念,具體要求是自由、民主。但意志堅定,流血犧牲,在所不惜。

星火社是地下黨的外圍組織。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一些地方也建立了地下組織,無錫沒有。星火社實際上就是無錫的地下青年團,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優秀青年加入地下黨。

國偉對我進行了一番考察。他問我:“你是不是出身於書香門第?”我年輕時風度翩翩,真像出身於大戶人家,其實不是。

他又問:“你家裏是地主?”我說:“不是。”
“那麼你父親是資本家?”
“也不是。”
他說要到我家裏去看看。

他 跟我到家一看,明白了。我的家是破破爛爛的,父親做小買賣,賣些針頭線腦,草紙香煙,香煙是論支賣的。周圍的環境也不好,鄰居是大餅油條店、老虎灶。他 說:“真不能想象,你是出身在這樣的環境。”這一次大概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解放後,他常常提醒我“回家看看”。年輕時,我是一個激進分子,一心幹革命, 六親不認,不顧家庭。1958年,父親過早地去世。那時我在北大學習。在無錫辦完喪事回到北京,收到國偉的一封信,附有他代我父親歸還人民銀行的貸款96 元的收據。我和母親都不知道這筆貸款。他是怎麼知道的?看來他比我更關心我的這個家。“三反五反”時,核定我父親的資金是人民幣100元,欠人民銀行的貸 款倒有96元,一生的財產,只有賬面上的4元。

國偉考察了我的家庭,又讓我談思想經歷。

我 出生於“九一八”事變的次年,正當國難臨頭。1937年日軍轟炸無錫,我才五歲,人生的記憶是從流血、逃難、戰爭開始的。少年時代生活在淪陷區,深感亡國 奴的痛楚。由於我身處社會的底層,家境貧困,不僅從小培養了反抗侵略者的民族意識,也具有追求平等、變革現實的社會意識。1945年抗戰勝利,我對國民黨 抱有極大的希望,以為將會迎來一個民族獨立、社會平等的新中國。誰知迎來的是接收大員的“五子登科”(“五子”指房子、車子、票子、金子、婊子)。接著是 物價飛漲,遍地災難,國運沈淪。我在作文本上寫道:“中國吃了慢性原子彈了!”老師在這句話的旁邊畫了一連串的圓圈,表示是警句。1946年內戰又起。我 思想極端苦悶,因憂國憂民而病了一場。1947年,我就奮起參加學生運動。所以,我在1948年投身革命,參加共產黨是合乎邏輯的。

後來我發展地下黨員,也是學習國偉的做法,先到他家裏看看,再談思想經歷。
當 時我以為地下工作很神秘。國偉對我說,我們的工作既不拿武器,也不搞情報,生活方式和普通人完全一樣。不一樣的是,為人方面要做表率,以後人們會知道,共 產黨員是什麼樣的人。那一代共產黨人確實是為人的表率。他還說,在政治思想方面要指引人們前進,聯繫群眾,團結群眾,為未來的新政權打下基礎。毛主席說, 解放軍作戰是第一條戰線,國統區的學生運動是第二條戰線。我們這條戰線的任務就是和國民黨爭奪人心。

入黨以後,我在聯繫群眾、團結群眾和國民黨爭奪人心方面是起了作用的。

我也可算為新政權打基礎的人物了。誰能想到,新政權建立以後,又反過來迫害我。(《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一邊等新常委亮相,一邊跟何頻聊天


201211月15日,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發言人強調,與十二以來數屆中共黨代會相比,中共十八大人事佈局最複雜,最變化端,各個政治派系的權力爭鬥也最為激烈。這就導致最後的高層人事佈局更難以預測,直到10月16日,明鏡才公佈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名單和政治局委員名單的正式版本,並印書刊,幾個星期後,其它媒體才跟進。可以說,對中共十八大的報導、分析和最後的名單預測,對明鏡而言,一次前所未有的非常大的挑戰。


七巨頭終亮相,明鏡獨領風騷(1)

《外參》特約記者 程恭羲

北京時間2012年11月15日上午11時54分,當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岐山、張高麗組成的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像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在整整一個月前所列出的名單那樣,依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時,一場由中共第五代擔綱的獨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大戲,便正式開演了!


明鏡獨報導相繼得到印證
一天前的北京時間11月14日上午11時27分,胡錦濤宣佈:大會選舉出由205名委員、171名候補委員組成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0名。

中共官方新華社报导说,在總監票人和監票人監督下,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已經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大會到會代表和特邀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

正如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早前所預測的那樣,中共十八大最後選出的205 名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包括現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副總理王歧山、張德江、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等人。

此外,外界視為政治新星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和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還有剛剛昇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和許其亮,均在中委會名單上。
在171名中委會候補委員當中,包括李鵬之子、現任山西省副省長李小鵬,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和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等人。而130名中紀委委員當中,則包括即將出任中紀委書記的王歧山,即將擔任中紀委常務副書記的現任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

至此,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在明鏡新聞出版集團旗下的《明鏡月刊》、《外參》、《大事件》、《內幕》、《中國密報》等各大期刊發表的有關中共十八大的人事佈局、政情分析和名單預測,相繼得到印證。

明鏡集團發言人在十八大閉幕當天,接受筆者採訪時強調,與十二大以來的數屆中共黨代會相比,中共十八大的人事佈局最複雜,最變化多端,各個政治派系的權力爭鬥也最為激烈。

“這就導致最後的高層人事佈局更難以預測,直到10月16日,明鏡才公佈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名單和政治局委員名單的正式版本,並印成書刊,幾個星期後,其它媒體才跟進。可以說,對中共十八大的報導、分析和最後的名單預測,對明鏡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非常大的挑戰。”明鏡集團發言人告訴筆者。
“至於最後的結如何,在我們看來,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又一次見證了中共的權力更迭和代際交替。”明鏡集團發言人強調說。


遠遠超過全球所有媒體的預報
過去二年來,明鏡新聞出版集團一直追蹤報導、分析中共十八大的人事和政策變化。明鏡集團成立的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訪問了上百名官員、商人和專家,整理、分析了幾百萬字文字材料,隨時捕捉各種變化信息,然後,作出了無論在時間上、完整性和準確度上,遠遠超過全世界所有媒體的預報。
曾領導媒體準確預報了中共十六大、十七大領導名單的何頻說:“如果明鏡正確預報了,我們不會特別驕傲,這預示我們可以走更遠的路。如果明鏡報導錯了,我們不僅要作出公開道歉,而且要作全盤的檢視。”

明鏡網在10月9日獨家報導了李源潮失去政治局常委資格,10月16日預報了常委名單,隨即,明鏡出版社出版了《政治局常委之爭》、《政治局》兩書。在這兩書中,詳細披露了中共十八屆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名單和背景資料,比全世界任何媒體都要提前和完整。

在《政治局常委之爭》一書中,列出的名單是: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張德江(人大委員長)、俞正聲(政協主席)、劉雲山(書記處常務書記)、張高麗(常務副總理)、王歧山(中紀委書記)。

在《政治局》一書中,列出委員名單是: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王歧山、李源潮、孟建柱、趙樂際、劉奇葆、王滬寧、劉延東、汪洋、馬凱、范長龍、許其亮、李建國、栗戰書、郭龍、韓正、孫春蘭、孫政才、張春賢、胡春華。

另外,在兩個月以前出版的《內幕》雜誌中,列出的中央軍委名單是:軍委主席習近平、副主席范長龍和許其亮,以及四總部和三兵種的主將名單,顯示出胡錦濤將會不再留任中央軍委主席。在半個月以前出版的《大事件》第14期雜誌上,再次強調胡錦濤將會裸退。

最吸引讀者和網友關注的則是,明鏡網於美東時間11月13日下午4點發表的《明鏡承諾:十八大人事意外的後果》一文,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發言人公開表示:“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我們特別作出承諾,如果15日中共宣佈的結果,只要證明《政治局常委之爭》中預報錯了一個人,或《政治局》中預報錯了三個人,明鏡將退還這兩本書電子版訂戶的訂費。”

明鏡要用自己的聲譽和承諾,來對自己的獨家分析、預測和預報負全責,此舉在海內外所有媒體中實屬罕見。明鏡的舉動也得到網友的支持,一位澳大利亞網友寫道:“明鏡有魄力,我們都支持你。做媒體就是要這樣,有承擔,有責任心。”

另一位網友表示:“就憑明鏡的這個承諾,即使錯了,明鏡也是最牛的!其它媒體只會人云亦云,哪敢承諾什麽啊。支持明鏡,支持老何!”

一邊等新常委亮相,一邊跟何頻聊天

美東時間11月14日下午,筆者在為趕寫這篇稿子做最後準備。作為明鏡新聞出版集團中共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的成員之一,《政治局常委之爭》和《政治局》兩書作者之一,卻在十八大人事佈局謎底即將揭曉前,突然有種空蕩蕩的感覺。仿佛,該分析的明鏡都分析了,該預報的明鏡也都預報了,現在,所能做的只剩下再等待幾個小時了。

下午1點38分,明鏡集團總編輯何頻在skype上露面了。這時,筆者又想起幾週前與何頻討論過的馬凱和李建國能否進入政治局的問題,由於馬凱是1944年出生,李建國是1946年出生,何頻當時曾分析說,不能排除二人被較年輕的候選人取代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不大。於是,筆者便在skype給何頻寫道:

“剛才又看到陳德銘取代馬凱,將成為主管金融和商務的副總理的預測,還有王珉有可能取代李建國任人大副委員長的報導,是否正確?”

“不對!馬凱應是副總理。我們的版本是正確的。”何頻肯定回復。

“今天又看到幾家媒體的‘最終版本’,還真以為最後關頭出現了變化。還有,我們早前討論過的張春賢和趙樂際是否會調換位置,是否真會發生變化?”筆者接著問道。

“我們曾向兩個消息來源求證過,應該不會了,但不能絕對。張或留新疆,趙掌中組部。”何頻回復道。

“就是說,明鏡版本不會出現任何變化了?”筆者再問。

“如果我們全對了,有人會渾摸魚,有人會攻擊批評,都很正常。”何頻接著在skype上寫道,“這是一個公認的標准,我們贏了,別人怎麽罵都可以;我們輸了,就誠心檢討。”

“細看一下,我們的版本一共推敲了11次。”下午3點多,何頻又在skpye上留言說,“後天我在華爾街演講,我跟他們說,要是(明鏡預報)錯了,就不去了。”

晚8點41分,何頻在skype的另一端提醒道,“10點開始,常委亮相。”筆者當時正在收看鳳凰網的視頻直播,但經常卡殼,他就推薦效果較好的網易視頻。就在我們一邊等待十八大新常委亮相,一邊聊天之際,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又獲得以下獨家消息。(《外參》)




明鏡出版社《政治局》封面 。



明鏡出版社《政治局常委之爭》封面。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9日)


2013年2月9日《明镜郵報》

2013年2月9日《歷史日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