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

2011年12月27日《明鏡郵報》

大雪紛飛中 金正日國葬


俄羅斯伊塔-塔斯社(Itar-Tass)28日報導,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正日的國葬已經展開。(圖取自伊塔-塔斯社www.itar-tass.com)
俄羅斯伊塔-塔斯社(Itar-Tass)28日報導,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正日的國葬已經展開。(圖取自伊塔-塔斯社www.itar-tass.com)
(中央社首爾28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媒體稍早報導,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正日的國葬已經展開,預料數十萬北韓民眾將齊聚大雪紛飛的平壤街頭,送金正日最後一程。北韓電視台並未實況轉播喪禮畫面。

俄羅斯伊塔-塔斯社(Itar-Tass)稍早報導,喪禮儀式已經開始。伊塔-塔斯社是唯一在北韓有派駐記者的俄國媒體。北韓國營媒體未提供喪禮細節,且北韓唯一的電視台也未播出金正日喪禮的現場畫面。

正在平壤的外國外交官員透過電子郵件告訴美聯社,平壤今天大雪紛飛。北韓國營媒體報導,金正日喪禮前數小時,啜泣的哀悼者排隊瞻仰安放在秋海棠環繞華麗棺木中的金正日,部分悼念者似乎因為悲痛而顫抖不止。

北韓民眾11天來不分日夜前往各城市樹立的金正日大畫像前鞠躬、獻上花束,弔念這位已故領導人。

美聯社報導,北韓要求外國政要在今天中午前在1個體育館內集合,北韓當局將帶著這些政要前往錦繡山紀念宮,隨喪禮車隊遊行通過平壤市中心。

官方新聞通訊社在今晨的報導中,稱金正日么子金正恩為「北韓朝鮮勞動黨和北韓民眾的最高領導人」。

未受歷練、不過20餘歲的新領導人金正恩,一直是錦繡山紀念宮哀慟場景中的核心人物。

金正恩將在正式喪禮中扮演何等關鍵角色仍未知。金正日17年前並未在父親金日成的喪禮車隊中現身。

南韓媒體根據1994年喪禮儀式預測報導,本次喪禮很可能是由金正恩和高階官員於錦繡山紀念宮對金正日獻上最後致意揭開序幕。

南韓媒體報導,軍方可能鳴放24悼炮,並隨同載運金正日棺木的豪華靈車,和另一輛放置金正日巨幅照片的轎車遊行通過平壤市中心。

南韓媒體預測,軍方行進樂隊將演奏致喪音樂,機車和汽車車隊裝載花束,和高階官員尾隨棺木遊行,路旁會有數十萬民眾觀禮。

明天的全國悼念儀式將為所有儀式正式畫下句點,民眾將在正午默哀3分鐘。屆時火車、船隻和汽車將鳴響喇叭和汽笛。

紀念歷史學家高华專輯(《歷史日報》)


期待2012之变

梁京

2012来了。在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国人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一样,对2012年的到来都怀有不同于往年的期待之情。这不仅是因为许多重要的国家和地区都将更换领导人,而且最高权力的交替正发生在内外危机的紧要关头。危机将如何影响政局之变?反过来,政局之变又将如何影响危机的发展,是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这种思考中,“革命”一词不仅越来越频繁地闪现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而且成为意见领袖的公开话题。这说明许多人都在思考著同样的问题:中国会发生革命吗?中国需要一场革命吗?

具有很大影响力的韩寒在最新博文“谈革命”中对这两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他认为一场新的革命既不容易发生,也没有必要。如果中国真的发生革命,只能是一场新的灾难。当局没有“和谐”掉韩寒的博文,说明当权者很愿意听到这种意见。

另一位在知识份子中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萧瀚则发表了看似不同的观点。萧瀚指出:“当代中国需要政治革命、制度革命,它是社会改良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至于‘社会革命’——这个伪革命话语体系中的虚假概念、伪概念早应该扔进垃圾桶了。”


在我看来,韩寒与萧瀚其实并无真正的分歧,只不过韩寒定义的革命与萧瀚的定义不同。韩寒想要的改革正是萧瀚所讲的政治革命和制度革命。

中国的意见领袖如此公开地讨论革命,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民众的革命情绪正在迅速增长,而导致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恰恰是中国的政治精英不改革。他们为什么不改革?许多人认为是既得利益使然,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恐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敢改。随著中国危机的深化,中国政治精英知道不改不行,但同时又深陷一种巨大的恐惧之中。因为许多精英相信,此时改革为时已晚,改革只会加速革命到来。

换句话说,中国的民众和当权精英,都被同一种思维困住了,官民虽然有尖锐的利益冲突,却都相信这种对立没有和平的政治解决途径,只有靠一场玉石俱焚的大革命才能打破僵局。民众和精英的这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其实才是中国的最大威胁。事实是,在技术层面,中国很难重复历史上那种暴烈的民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权贵阶层可以如此疯狂地盘剥民众、聚敛财富,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溃败才可能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权贵们贪的越多,贪的越容易,就越相信革命不可避免。从逻辑上来说,这种思维会导致大革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但问题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这个过程可能拖很长。这就会造成一种新形式的民族大劫难——长期的集体沉沦。这不仅会让亿万人死于各种天灾人祸,而且会使整个民族彻底失去道德能力和精神追求。应该说,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精英有没有能力突破这种思维的困境?最近广东汕尾的乌坎村官民冲突得到和平解决,给我带来了一点希望。乌坎事件不仅是2011年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大亮点,也可以说是六四事件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大亮点。这不仅表现在乌坎的民众表现出了少见的组织能力和政治理性,更表现在他们明确提出了基层民主自治的政治诉求。这个诉求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它有可能为整个中国今后十年的政治变革指出了方向。汪洋对乌坎事件的处置,也颇令人鼓舞。因为他表达了中共执政以来对人民反抗权利罕见的尊重。

乌坎事件赋予了“广东模式”最积极的实质意义。如果汪洋有机会在把乌坎事件体现的新思维真正在广东贯彻下去,即使失去政治局常委的席位,也不可惜。其实薄熙来的重庆模式已经表明,地方大员有所作为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此时的中央大员,依然难有作为。习近平之所以能成为中共皇储,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共各派都相信他无力打破寡头政治的平衡。我对中国2012之变的最大期待,并不在18大后习会推行什么新政,而在于有更多地方大员能像汪洋那样,在民众的压力之下开始认真变革。(rfa)

中国:令人忧心的高速

VOA记者: 齐之丰 中国建造高铁搞“大跃进”之后,隐患开始出现。图为安徽合肥一名工人2011年1月4日在进行高铁的高架桥施工

图片来源: REUTERS
中国建造高铁搞“大跃进”之后,隐患开始出现。图为安徽合肥一名工人2011年1月4日在进行高铁的高架桥施工
2011年可谓中国高速铁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一年。中国政府及其政府专家和政府控制的媒体一度大力宣传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已经领先世界,但中国高速铁路频繁出现故障,最引人注目的是7月下旬温州附近发生的导致至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特大追尾事故,这使世人不得不对中国高铁“刮目相看”。

然而,在2011年即将结束之际,中国官方媒体再传出中国高铁的捷报:

“我国更高速度试验列车于25日在位于青岛的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落成,该试验列车时速将超500公里。其试验速度将高于目前京沪高铁上列车的实际最高运营速度,列车本身拥有1100多个传感器。这列试验车为6辆编组,全部为动力车,列车安全监控、故障诊断等智能化水平达到更高水平。”

*来自日本的关注*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中国大量引进了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技术。日本媒体因此对中国高速铁路的消息特别关注。在日本方面抱怨中国盗窃日本技术之际,中国铁道部发言人7月上旬提出强硬反驳,说“中国高铁大量的技术指标已经远远优于日本的新干线。中国愿意按照有关国际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为日本提供相关技术帮助。”

日本《每日新闻》12月27日发表记者成泽健一从北京发出的报道说:

“中国铁路车辆制造大厂家‘中国南车’建成时速可以超过500公里的试验列车。中国的试验列车是对依据日本新干线‘疾风’型机车技术开发的‘CRH380A’型机车的改良。鉴于有关当局至今没有公布今年7月高速铁路事故的调查报告,中国国内也出现对一味追求速度的批评意见。”

“试验列车为6辆编组,为了减少空气阻力,车头形状做得比CRH380A型还尖锐。中国国营通讯社新华社说,该试验列车‘将使我国在高速铁路领域拥有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在另外一方面,26日出版的《新京报》刊登专家的意见说,‘高速列车研究应当着力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人在中国互联网上发表意见说,‘应当先发表高速铁路事故报告,’‘时速300公里尚且有问题,(时速提高到500公里)会有谁乘坐呢?”

*与高铁列车的爱情*

“列车安全监控、故障诊断等智能化水平达到更高水平,”“将使我国在高速铁路领域拥有更大的国际话语权”等说法,其可信度到底如何姑且不论,但这些说法显然是眼下中国官方有关中国更高速度试验列车的宣传主旋律。在这种高调的官方宣传中,中国高铁的重大安全和经济问题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不必接受和服从中国执政党宣传部门指令的国际媒体的有关报道则是另一种旋律。

爱尔兰时报》12月27日发表记者克利福德·库南的报道说:

“尽管今年7月中国发生高速铁路撞车事故,令人对中国高铁的信心大减,但中国对高铁列车的爱情没有显示减退的迹象。中国最大的列车制造厂家对外展示更高速度试验列车,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500公里。”

“今年对中国高速铁路来说并不是特别好的年头。今年7月发生的撞车事故导致至少40人死亡,更是使之陷入低谷。高速铁路列车生产在中国几乎停顿,现有的车辆接受全面的安全检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央政府面临减少公共开支的压力,对耗资巨大的项目的需求呈现下降。”

*调查结果尚未公布*

法新社27日发表报道说:

“中国国营媒体报道说,一款时速可以高达500公里的试验列车亮相。尽管出现造成人员死伤的高速列车相撞事故,中国依然在推进高速铁路。中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但今年7月两列高速铁路列车相撞造成至少40人死亡,导致中国中止了新的高铁建设项目。”

“《中国日报》报道说,这个周末在山东省亮相的新型试验列车是由国营的‘中国南车’公司制造的。列车外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宝剑形状。”

“中国有关当局没有说这一6辆编组的列试验车将在何时投入商业运营。中国的高速列车常常以大约300公里的时速运行。但是,在7月发生撞车事故之后,中国政府降低了高铁列车运行速度。事故列车当中有‘中国南车’公司制造的。”

“最先的报道说是信号故障导致了列车相撞事故。事故发生后,公众对中国政府提出强烈的批评。但官方的调查结果现在还没有公布。”

*幸好不出鞘*

华尔街日报》12月27日发表记者詹姆斯·阿莱迪的博文说:

“宝剑出鞘为中国最新的高速列车外形设计提供了灵感。按照设计,乘客乘坐这款列车,运行速度可以比现有的最高速度高出三分之二。不过,在得到中国高速铁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的答案之前,现在还不清楚中国铁路乘客是否强烈要求速度更快的列车。中国高铁已经被认为是世界最快的了。”

“乘客对今年中国铁路大起大落、尤其是对现在依然没有得到解释的导致人员死伤的高铁列车相撞事故感到忧心。让这样的乘客或许可以感到安慰的是,车头为宝剑形状的新型列车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不会出鞘。”

2011年中国官媒在美国攻城略地(2)

VOA记者: 吴心欣新华社雇用的美国记者报道2011年圣诞树到达国会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杨晨
新华社雇用的美国记者报道2011年圣诞树到达国会
2011年,中国国家媒体继续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扩张。中国政府和参加大外宣计划的官媒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美国的观众会不会买帐呢?

2011年,中国政府继续挥洒金雨,扶植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在内的中国官方外宣媒体大举进军美国。

美国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研究中国媒体的学者约翰·吉里克(John Jirik)曾经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期两度为中央电视台工作。吉里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官媒在美国落地,和其它的国际媒体一样,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吸引受众。他说:“我完全理解中国政府非常渴望扩展媒体服务的心情,他们希望能够让美国民众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但是他们在吸引受众方面需要努力一段较长的时间。这不是光中国媒体的问题,这是进入美国的所有国际媒体都面临的问题。”

*评估成败需要至少15年时间*

吉里克表示,美国媒体在一个自由的媒体市场框架下运作,中国媒体一开始很难竞争过它们;另外,美国的观众听众读者有数不胜数的媒体选择,要让他们接受带有官方宣传色彩的中国媒体,谈何容易?吉里克说:“中国政府愿意投入巨资到这样一个没有成功保证的项目上,这完全有可能会失败的。当然,要评估这个项目的成败,至少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短期内肯定是没有成功可言的。”

观察人士注意到,加入“大外宣计划”的中国官媒正在悄悄地采取“外宣媒体本土化”的策略,也就是,在美国当地聘用工作人员,将外宣产品包装成更容易让当地受众接受的普通媒体产品。

*外宣本土化具有欺骗性*

香港《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外宣媒体本土化”的策略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外宣的实质内容。他说:“这也是它的一种行销战略,算是一个进步吧,入乡随俗,比他们自己派记者更有欺骗性,也许更能够打入市场,从基础运作上来看会有一定效果。但是这些人不会改变他们公司的运作、媒体的方向、选材、报道的风格,从最终产品你可以看到,哪怕有本土人士加入,它的产品基本上还是这种格调,大的框架没什么变化。”

张伟国指出,中国的形象不是靠大外宣来改变的。他说:“因为大外宣说得天花乱坠,跟中国现实的反差非常之巨大,比如陈光诚事件、艾未未事件、乌坎事件这样一些国际社会关注的、真正反映中国底层社会脉动的、真正有新闻元素的事件,在中国媒体,包括这些到海外的媒体里面,都得不到正常反映。所以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中国这种东西宣传的色彩,宣传的意味很浓,虽然有些事情他们可以在短时间里达到目的,这种莺歌燕舞、正面歌颂、增加喜庆气氛的也许会有一点作用,但是真正到了一个重大社会和国际事件出现的时候,它的那种舆论导向、它的那种政治立场的本质就会暴露出来。”

*美国观众能接受吗?*

香港资深媒体人周兵11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指出,中国媒体说的东西和实际情况有差距,导致自己的公信力受影响,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有时你说的东西明明是对的,或者是真的,别人却不相信。周兵认为中国政府在加大外宣的时候应该做两件事。他说:“第一要先做得好,第二才是说得好,现在要想说得好的话,做得方面要有一些改进。”

不过,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的一位新闻媒体教授却持不同看法。这位不希望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提高,在全世界和在美国,人们对中国的兴趣在与日俱增。她说:“但是他们缺乏渠道去了解中国,所以很可能他们会利用一切他们可能得到的渠道去了解中国。但是美国观众也会有比较根深蒂固的意识,认为中国媒体都是政府控制的,所以这全部是政府的宣传。不过美国观众具有批判性思维,他们会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分析和接受这些信息。

香港《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表示,如果说中共外宣有什么成功模式的话,具有中国军方背景的凤凰卫视可以算一个。张伟国认为,凤凰卫视先行一步,为大外宣闯出了一条路子,可以说是中共大外宣的一块重要基石。不过,张伟国表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控制信息来源来控制人们思想,这种做法在中国国内已经行不通了,更不要说在开放的国际社会了。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的2011年度国情咨文

[全文]

核心提示:杜马选举结果引起俄国最大规模抗议之后,在12月2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说明了他认为的俄政治体制、国内和外交政策、经济现代化和社会发展、国防安全的主要方向。比较了解俄局势的读者可以重点看他回应抗议者对杜马选举结果不满的部分;不太了解的读者可以从中一窥俄国的基本情况。

原文: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来源:俄罗斯政府网站时间:12月22日 星期四
地点:克里姆林宫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全文翻译并校对

41d3bcc09b3d45207d24.jpeg
【梅德韦杰夫发表国情咨文现场】

尊敬的俄罗斯公民!尊敬的国家杜马议员和联邦委员会成员!

第六届国家杜马昨天举行了第一次会议,祝贺议员们开始工作,祝愿他们取得成绩,我愿意就所有问题进行对话,我会确保这一点。

就议会选举结果已经发表了各种国内和国际声明。有人对选举结果满意,有人不满意,还有人非常不满意。以往选举结束之后也是这样,一直是这样。因此我要强调一点:我们重视并尊重对国家制度和一些官员的任何批评,如果批评得对就进行总结、在出现违法现象的地方恢复法纪、在与主要政治力量磋商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决定,如果批评缺乏根据,我们将表明立场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反驳。

人民以各种合法手段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是有保证的,但是不允许操纵民意,将民众引入歧途,引起社会不睦的做法出现。我们不能让挑拨分子和极端分子将社会拉入冒险行动,同时也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我们的内政。

俄罗斯需要民主而不是混乱,要相信未来和公平。社会不断变化,民众越来越活跃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对当局提出合法要求,这是正面的迹象,是我国民主成熟的表现。从我的角度看,这也是使我国受益的良好趋势,就像更加激烈的政治竞争一样,它让人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对千百万俄罗斯家庭的问题迅速作出反应。

今天我要谈谈我希望最近采取哪些措施,目的是使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影响国家政策,影响关系到他们权利和利益的任何决策。请允许我先谈谈我们的工作成果。

我非常感谢那些在过去四年对我担任俄罗斯总统提供支持的人。记住:我任职的这短时期是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大家都记得2008年8月的南奥塞梯事件。就在那之后一个月我们面临着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这给我们的所有工作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危机造成的这些问题在今天的许多国家仍然没有解决。我想要谈谈在那段充满挑战的时期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几项成果和主要的成效。

第一,我们成功地渡过了经济动荡最棘手的时期,恢复到了危机前的发展指标。目前经济以正常的速度发展:年增幅大约是4%,这将超过多数领先国家的恢复速度。我国的国债保持在低水平。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我们充分履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预算拨款部门多数职工的养老金和工资比我们危机前的计划涨得快。今天,全国领取养老金的人的收入都在地区最低生存水平之上。过去四年来退休金的平均线增长超过了50%,这是真正的增加。教师和一声的平均工资也达到了地区平均水平。

今年的通胀水平在新俄罗斯历史上最低:通胀率不到7%,有的地区可能为6%。苏联时期以来,现在居民的工资最高、社会补贴最高、实际收入水平也最高,虽然这离我们的目标还相距甚远。我国还有太多的低收入家庭,尽管2011年数字接近20年来的最低。

将石油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外汇储备,这在经济危机之后明显保持是一个成功的政策。因为有这些储备,政府和俄罗斯银行避免了一场货币危机。现在俄罗斯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接近危机前的水平,人民银行的存款增加了近80%。贷款金额也有增长。

我们向工业企业、建筑和基础设施公司以及小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大公司获得的资金是基于详细的对发展项目分析以及它们可以保留和创造多少工作岗位之上。

哪一面才是真正的梁振英?

黃偉國
原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香港電台圖片3/10/2011)
梁振英被認為機會主義色彩甚重
12月初,選委會選出新一屆成員,行政長官參選人梁振英循協界別當選,但得票卻在55名當選人排名尾五,令在民意測驗中得分遙遙領前另一候選人唐英年的他,選情忽然亮起警號。因為畢竟,下一任行政長官是由1200人組成的選委會投票產生,並非由普選選出。
梁營此仗輸人又輸陣,有分析就稱,按例入場參選特首必須有200名選委提名,唐英年已獲足夠票數,但梁振英仍未夠票。有報章對梁營突然出現的挫折,形容為中央「屠狼」,指領導不滿梁振英挾民意脅迫中央,故提早出手,打碎外號為「狼」的梁的特首夢。
面對突然而來的氣勢挫敗,梁營中人的政協委員劉夢熊反應最令人訝異,他在網絡電台節目上,直斥選委會是小圈子選舉,與民意相違背。:劉引述梁振英說:「他(梁振英)覺得人民與社會對他的評價,高過小圈子裏對他的看法,因為這個小圈子選舉與民意有落差,民意並非決定性,大家都知道!」劉又表示,假如民望最高的參選人未能入場參與特首選舉,特首會缺乏認受性,會令人對港人治港失去信心。
建制派自掌嘴巴
如果不知道說者的身份,會以為出諸那一位泛民議員的口中。建制中人承認選委會是「小圈子選舉」,不啻是自掌嘴巴。梁振英自八十年代起就出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又是1996年成立的預委會政制小組組長,現時的政製成型,他在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脫不了關係,他多年也從沒有公開公開異議過。假如要抱怨政制不民主令他失利,豈不是典型的作法自斃?劉夢熊的話,有多大程度代表了梁營的想法,如果是覺令是而昨非,又願否再詳細闡釋,與過去決裂呢?
梁振英近數月來民意高企,一些泛民的支持者亦公開稱許梁,認為他最低限度有心爭取民意的支持,而不是坐待欽點,另外社福政策也傾向社會民主主義。但這次的選委會失利和梁營事後的反應,帶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哪一面才是真正的梁振英?」
事實上,梁振英機會主義色彩甚重,本來長期任行政會議召集人的他,近數月來用盡了泛民的主張來抨擊政府,令民望高企。但正如時事評論員蕭若元所指,梁振英「深知甚麼言論會得到民意的支持,例如提倡復建居屋、增建公屋、15年免費教育、小班教學、彈性處理香港財政預算等問題,但我們卻無法看到他說話背後有任何一致性的理念支持。」
傳聞梁振英記仇
但最令人感不安的是,梁振英對法律和言論自由這些香港的基本價值,又是否尊重?梁公開斥罵《星島日報》指他生意失敗是刻意抹黑,更在短短三個月向傳媒發了三封律師信作警告,這種公然與傳媒為敵的行為在本港政壇甚為罕見,也引證了梁振英為人記仇的傳聞。大家一直憂慮的是,樑上台後會否動用手上的公權力,對付政敵和他看不順眼的媒體呢?
所謂的豬、狼之爭,簡單來說就是大家相信唐英年賣相和能力都遜於梁振英,但至少無法硬得起;但一直被傳是共產黨員的梁,卻有能力強硬,令港人一些傳統價值如自由、法治等受損。故此,泛民中的理想主義者會稱賞梁,但現實主義者始終會選擇唐,因為相信唐至少是較易應付。民主黨主席何俊仁集中火力攻梁,正反映了現實主義主流的想法。BBC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