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

王珉進入政治局有難度 任人大副委員長


《內幕》特約記者 夏寒冬 程恭羲

“中央偏愛江蘇尤其是蘇州的官員。”——這句話流行已久,2009年末再次得到印證:由蘇州市委書記提拔為吉林省委書記的王珉,在轟動一時的通鋼事件後,其仕途不但未受任何影響,反而從農業大省調到了工業大省,主掌遼寧。

然而,在遼寧這個工業大省幹了才短短兩年時間,便又傳出王珉將會接替張高麗主政天津的傳聞,並稱他已提前拿到進入政治局的入場券。由此看來,江澤民的勢力仍不可低估,江派人馬仍會在十八大上有所作為。

王珉的最新出路

關於十八大後王珉何去何從,今年以來流出很多版本的傳聞,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王珉調任天津,接替張高麗出任市委書記。曾有報導說,由於天津市委書記勢必成為政治局委員,這意味著王珉將提前拿到十八大政治局的入場券,可謂先聲奪人。

北京政情觀察人士指出,雖然王珉的政治派系色彩較淡,但衆所周知他是“蘇州幫”成員之一,而蘇州向來都是江派勢力的統轄範圍,加上王珉進入仕途快車道時正值江澤民當政,因此他也一直被視為江派得力人馬。

不過,來自北京的最新消息稱,十八大後王珉將調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或將失去進入政治局的機會。北京消息人士還對《內幕》強調說,“有關王珉十八大後的去向,現在還沒有還處於未定,但從目前的政情來看,他晉升政治局委員的機會已經不大。”

是地道的“老海歸”

44歲之前,王珉是個地地道道的學者,甚至還是個地地道道的“老海歸”。

1950 年3月出生的王瑉,祖籍安徽淮南。1968年9月,到安徽省舒城縣石崗公社插隊落戶,後來返城在淮南化工機械廠當工人。文革結束前夕,25歲的王珉當上工農兵學員,進入安徽省淮南煤炭學院機電系礦機專業學習。1978年9月畢業,隨後分別取得北京航空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南京航空學院機械製造專業博士學 位。讀博士生期間,王珉還擔任過淮南煤炭學院教師。

1986年4月,王珉剛滿36歲時取得博士學位,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之後擔任南京航空學院機械製造系主任、院秘書長、副院長等職務。王珉還具有“海歸”資歷——1987年至1990年,他在香港理工學院擔任訪問學者。

1994年7月,王珉開始了學者從政的仕途生涯,由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副校長轉任江蘇省省長助理。

在經歷短短兩年多省長助理的歷練之後,王珉升任江蘇省副省長(1996年12月至2003年2月),2002年5月出任蘇州市委書記。

 
“蘇州幫”出身

蘇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江蘇省經濟中心,長年位居全國百强縣(市)的前十位。初入政壇僅八年的王瑉能擔任蘇州市一把手,在外界看來,他已受到北京高層的另眼看待和有意栽培。

因為,蘇州市委書記一職可以說是官場跳板,近年來盛産省部級高官,外界把這一“奇迹”稱為“蘇州現象”——這也是坊間所說的“蘇州幫”。過去10多年來,曾當過蘇州市委書記的梁保華、陳德銘、王珉、王榮,擔任或曾經曾擔任過江蘇省委書記、商務部部長、吉林省委書記(遼寧省委書記)、深圳市委書記。

梁保華於1998年6月擔任蘇州市委書記後官運亨通,2000年12月升任江蘇省委副書記、副省長,2002年12月再升任省長,2007年10月至 2010年12月擔任省委書記。其繼任者陳德銘,2001年9月任蘇州市委書記,2002年5月被調往陝西省任省委常委、副省長,2004年10月升任省長,2006年6月又調往北京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正部級),次年12月任商務部副部長、部長。

陳德銘之後就是王珉,2002年5月接任蘇州市委書記後,2004年10月便調任吉林省長,2006年12月升任省委書記,2009年11月調任遼寧省委書記。

王珉的繼任者王榮,也是學者出身,80年代和90年代一直在南京農業大學學習和任教,新世紀開始從政,擔任江蘇省廳長一年後,又在無錫工作四年。2004年10月擔任蘇州市委書記,2009年6月調到深圳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委書記。

從梁保華、陳德銘、王珉到王榮,四任蘇州市委書記都是高學歷。梁保華上世紀60年代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陳德銘擁有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王瑉與王榮同爲高校出身,這也是外界普遍認為“蘇州幫”幹部都很牛的緣由。

王珉在擔任蘇州市委書記時,證明自己有治理大城市的能力。在政績方面,他推動了蘇州新型工業園區的發展,引進新加坡企業管理的“軟件”,帶動這個工業園區蒸蒸日上。此外,他發揮蘇州在蘇南工業地帶、長江黃金水道的區域位置優勢,發展製造業、輕工業和物流業,經濟增長快速,居民人均收入較高,按戶籍人口計算的 人均GDP已達到11.72萬元,成爲中國人均産出最高的城市之一。

然而,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工業污染的控制不足,造成後來太湖藍藻事件的環境事故,這是王珉引領蘇州經濟成功增長的後遺症之一。


王珉  

李源潮厚愛蘇州幹部

在高層關係方面,除了蘇州幹部一向是江澤民執政期間重點提拔對象外,王珉在蘇州工作時的老上級包括李源潮、梁保華。李源潮當時是江蘇省委書記,現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外界普遍認為,李源潮將進入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會。隨著李源潮的晋升,王珉的仕途自然被普遍看好。

有江派勢力的保護,李源潮的青睞,加上王珉在蘇州摸索出來的“蘇州經驗”,還有在農業大省吉林省和工業大省遼寧省的工作經歷,用北京政情觀察人士的話說,王珉在十八大進入政治局水到渠成,只是個時間問題。

不過,雖然“蘇州經驗”是王珉成為江派人馬的重要原因,但調任吉林後他所移植的“蘇州經驗”儘管在國企改革、招商引資、整頓吏治等方面收到成效,但他對國企改制、出售國企的處置和監管却飽受詬病,有些國企積下民怨頗深。2009年7月發生通鋼事件,震驚中南海。

通鋼事件發生後不久,王珉便調離吉林,擔任遼寧省委書記。也許是由通鋼事件心有餘悸,王珉自2009年11月出掌遼寧後,便給外界留下一種“縮手縮脚”的印象,似乎失去了當初“敢打敢拚”的勁頭。

在江胡溫眼中,王珉足堪大任

據熟悉中國高層政治的人士介紹,在包括胡錦濤、江澤民和溫家寶等最高决策者眼中,王珉幾乎被一致看好是一位難得的幹才,足堪大任。他曾列在給俞正聲做搭檔、接替韓正擔任上海市長的名單前列,不過因為俞正聲感覺更需要熟悉上海情况的人做幫手,所以再三婉言謝絕中央的推薦,寧可留下韓正,致使王珉不能調往江南,而必須留在東北。

有分析人士看好王珉的仕途,認為按照他的才幹、在中央領導心目中的好印象,到2012年中共十八大時62歲的年齡,應該能更上一層樓。不過即使到了那時,通鋼事件也會是他上升階梯上的一個隱患,至少也會是他心裡揮之不去的一個隱痛。(《內幕》)

周永康把所有責任推給令計劃


事件》特約記者 周濤

 “利令智昏”,操弄海選


  曾有報導稱,令計劃和王滬寧不僅頭腦開放,工作能力也是同輩人中最出色者,他們試圖解決或者至少能夠面對傳統政治造成的種種社會弊病和問題,也努力試圖使得自己的仕途更上一層樓,同時,他們具有與現實妥協的政治圓熟思考和手段,對於各方北京勢力,對於老黨棍和軍頭勢力、對於政府管理精英官僚,對於上昇的青年團派和精英知識份子,都有打交道交往的的本領和手段。但他們也努力接受現代世界的信息,他們面對北京面對的國內國外各種挑戰,不僅具有民族主義的傳統,也具有開明的態度和立場,具有一定的突破傳統政治思維的能力,使得他們多少具有改革的“新意”。

  但認識令計劃的人透露,當初,令計劃在團中央工作時,雖然比較平庸,卻相當低調,為人也謙和。不過隨著一路高升為當朝最紅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再加上家族、親友和媒體的奉承,很難免俗的“翹尾巴”並對自己的仕途有更宏大的規劃了。

  什麼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什麼叫“利令智昏”,說的就是令計劃。

  知情者說,令計劃和周永康的政治交易在5月7日前一直沒被曝光。當天,在令計劃的運作下,胡錦濤同意召集全部中共中央委員進京,出很多人意料的閉門海選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名單。本來這次投票定在6月25日,大約在北戴河會議前一個月。令計劃和周永康密謀把此日期提前以確保令計劃可以入選,避免令公子車禍流傳出帶來的危險。兩人也都做了大量工作,爭取支持,確保令計劃可以在名單中排名靠前。結果是:5月7日的投票中,令計劃名列第三。但這一投票並沒有遵照向退休領導人咨詢和向當前九常委說明情况的正常程序。

      一些現任常委和退休領導人開始質疑和調查投票日期提前如此之多的動機。調查期間,一名周永康身邊的“深喉”泄密,將情况向三名現任常委報告。這三名常委震怒,誓言要揭開真相,并和江澤民、曾慶紅、朱鎔基等退休高官通報這些信息。周永康得知秘密泄露后,立即要求面見江澤民和曾慶紅,但被拒絕。周選擇通過中間人向兩人彙報情况,絕望般自保的心態下,他把所有的責任一股腦推給了令計劃。

  知情者說,現在數位政治局常委要求對事件做徹底調查。他們强烈要求結束如今徹底的公器私用、漠視法律、完全失去自我約束、徹底的違反黨紀,從上至下的腐敗、從頭到尾的背叛人民的信任和違背普世價值和道德的現狀。一位資深領導人怒問,爲什麽周永康和令計劃不能理解“三尺之長有神靈”、“人做事,天在看”和“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些中國老話。這位領導人還指出,上次王立軍事件搞垮薄熙來,沒有人策劃;這次,令計劃兒子引發的一系列醜聞,也沒人策劃。很清楚,這是上天對中國和共産黨的警示。現在是全體中國人民思考政治體制改革和國家前途方向的時候了。否則,中國面臨的將是大崩潰和大灾難。

  “要指出的很重要一點是,胡的軟弱和慢半拍的性格和行事方式。他對周,薄和令之前做過的事和周、令此次的計劃一無所知。令計劃欺騙和操弄了他,”知情者說。

  由於這些貓膩,這次海選結果也未被採納。事件》)

事件》第14期 (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6331?apKey=fedd22f528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美、人民幣付款)

“胡家天下令家黨”?何勇的政治秘技


事件》特約記者 周濤

  2008年年中,胡錦濤的幕僚長令計劃和智囊頭王滬寧一起在國際舞台頻頻亮相。年底的胡錦濤訪問南美和歐洲之行,再度公開顯示,變成了全世界各國媒體和學界關注的“中南海新現象”。

  有人分析說,這是在胡錦濤為核心的政治局常委班子集體領導下,幕僚長令計劃與智囊頭王滬寧參與並推動決定中國的內政外交。尤其是在12月24日胡錦濤與希臘總統會談,令計劃的位置和王滬寧的位置都不僅在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等所有隨行人員之前,也在外交部長楊潔篪之前。可見,目前外交內政的主要策劃和決策是令與王兩位攜手共同參與策劃決定的作用,他們兩位在國際事務外訪中,胡錦濤需要他們陪伴在側,隨時咨詢。他們已經參與提出“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以及最近的“創新型社會”、“多邊外交運作”、“多戰略夥伴關係”、“中美G2聯盟” 、“聯前蘇聯集團(俄羅斯與中亞)平衡西方勢力”,“聯南美平衡北美”等戰略,也在內政和改革等方面輔佐胡錦濤。

  美國克萊蒙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湯本教授分析稱,東北有“二人轉”。從08年年底中國高層頻繁的對外國際事務中,也可以看成令王形成“二人轉”。

  國民黨曾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一說,蔣介石處於穩定權力的需要,重用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創建了歷史上著名的CC系,利用中統特務控制各部門,排除異己,穩固統治,陳氏兄弟也趁機培植自己的勢力。現在有傳聞稱,歷史正在共產黨身上重演,這就是“胡家天下令家黨”。

  2009年3月,互聯網上有文章稱:

  近年來常有“胡家天下令家黨”的說法,大意是指,胡錦濤總書記為了權力佈局,通過“幕僚長”令計劃指揮實質掌握中紀委大局的何勇,整肅不聽話的中央大員和地方諸侯。這個說法基本所言不虛,但外界不知道的是,何勇在掌握中紀委之後,為了自身的未來,正利用手中權柄,敲開金融資本的大門,為其勢力最終掌握中國的金融命脈刻意作為。打擊朱志剛,黃光裕這些人,就是何勇勢力殺入金融體系內部的開始。

  何勇是中共紀委體系建立以來,在紀委系統任職時間最長的高官。從1987年擔任監察部副部長到2009年,已經22年了,可謂在紀委系統樹大根深。中共十七大,時任中紀委副書記的何勇早已達到退休年齡(中共部級一般工作到65歲,何勇是1940年生人),但胡力排眾議,最終將何留了下來。

  何勇的政治秘技,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先人一步站好隊。2000年左右,何勇知道江澤民必退,就開始向令計劃暗通款曲,得到令計劃的信任,但表面上,他仍然忠於江澤民,迷惑了江澤民,所以十六大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那時大家都以為中紀委主要負責人都是江的人馬,其實何勇已經改姓了胡。十六大後期,何勇開始發威,為胡氏天下不遺餘力的充當打手。

  何勇六親不認,只認令計劃,有令計劃作靠山,既保現在,又保將來。因為現在有胡總書記撐腰,未來令計劃也肯定會高昇。

  中紀委可謂是當今震懾朝中官員最威猛的一把利劍,令計劃若真能幕後操盤,何勇又如果真能為馬首是瞻,那說是“胡家天下令家黨”的說法並不為過。事件》)





兩大派系不買賬 盧展工入局機會不大


《內幕》特約記者 夏寒冬 程恭羲

從黑龍江的插隊知青到中專教師,成為威重一方的封疆大吏,盧展工被視為尉健行的嫡系。不過,他和習近平在福建的關係,又為他的未來蒙上了陰影。可以說,盧展工與江系人馬、太子党交情匪淺。在隱形的血統論下,盧展工這個貧民子弟的如此機遇,的確不是一般人所能遇到並把握得住。但盧展工都遇到並把握住了,並且維持了這種機遇所帶來的信任。同時,他也與胡錦濤維持了良好的個人關係,得到胡的信任。這也是外界認為他是團派人物的一個原因。不過,來自北京的消息認為,盧展工入局機會並不大。

盧展工
河南兩大派系都不買他的賬

已居河南主政兩年的盧展工,本來在十八大政治局委員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但2012年傳出的消息稱,政治派系內鬥嚴重的河南官場,無論是徐光春的舊部,還是李成玉的舊部,都對盧展工很不滿。

據一位河南省委高層人士向海外博訊網透露,盧展工在河南工作開展並不順利,原因是河南徐光春和李成玉兩大派系舊部均對他不處理舊賬的態度很不滿,導致盧展工在進入十八大政治局問題上出現波折。

這裡的舊賬之一,事涉河南官場多年的公案,其中盤根錯節,涉及人員和集團衆多,其中最著名的兩大團體,一個是以徐光春為核心的省委舊部人馬,一個是以原河南省省長李成玉為首的省政府人馬。這兩撥人馬多年來暗鬥不止,雖然中央此前已將問題較大的李成玉調離河南,轉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這一閑職,但徐光春仍未能有效行施權力,原因在於李成玉治下,省政府主抓經濟,已形成利益較為固定、涉及人員衆多、層面極深的集團,樹大根深,年老的徐光春已無力整治。

盧展工到河南後,本想對河南的腐敗及人事問題進行整治,但後來發現小整無濟於事,大整要傷筋動骨,且徐光春、李成玉在中央都有很深根基,盧又不是敢於硬來的人,從河北調來的省長郭庚茂更是來個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盧於是只好以忍耐為主,結果招致徐光春舊部的不滿。省委及政府兩邊,盧展工都沒有辦法真正觸動,河南上下也都因此認為,盧展工到河南,只以無過就是功來熬資歷罷了。
上任第一天先“劃清界綫”

不過,兩年前盧展工剛一調任河南時,他的一些不同尋常的舉動,曾令外界對他給予很高的期待。

2009年11月30日下午,河南省委召開全省領導幹部會議,傳達中央關於河南省委主要領導職務調整的决定:盧展工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提名為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候選人;徐光春不再擔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職務,不再擔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職務。

盧展工在履新講話中說,“河南是全國知名的地方,我對河南仰慕已久,但對河南的情况瞭解不多,唯恐辜負中央和河南幹部群衆的期望。”隨後,盧展工表示“中央决定我到河南來工作,自己就要努力去做。”並强調四點:注重學習,注重持續,注重團結,注重自律。

12月1日,是盧展工在河南履新的第一個工作日,也是第22個世界艾滋病日。衆所周知,河南是艾滋病大省,前幾任河南高官都因隱瞞甚至封鎖艾滋病疫情等問題,而名聲受損。評論人士稱,盧展工一上任就探望艾滋病患者,顯然有劃清與前任在艾滋病問題上界綫的意味。

當天下午,盧展工來到了鄭州火車站廣場活動現場。隨後,來到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慰問艾滋病患者和醫務工作者。盧展工輕輕走進了收治有艾滋病患者的病房,他把鮮花放在患者的床頭,握著患者的手親切致意。

河南媒體說,活動結束時,盧展工殷殷叮囑省市有關負責同志說,搞好艾滋病防治,一是要突出預防,二是要突出救治,三是要突出關愛,這三項工作一定要做好做紮實。
從中專教師到封疆大吏

從黑龍江的插隊知青到中專教師,從浙江省嘉興市委書記到浙江省委副書記、河北省委副書記,從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直至福建省省長,1952年出生的盧展工從一個普通幹部成為威重一方的“封疆大吏”。 

盧展工1969年隨浙江省首批知青到黑龍江富錦新立屯插隊。1972年,盧展工揮泪告別鄉親,進黑龍江建工學校讀中專,畢業後留校任教。恢復高考時,不願誤人子弟的盧展工又考入哈爾濱建工學院,畢業後被分到浙江省建工局。

對於事業上的成功,盧展工謙虛地說:“我是許多知青中極普通的一個,跟別人沒什麽不同,只不過趕上了機遇。下鄉時趕過牛車馬車,上學時當過班長、團支書,工作後只知脚踏實地地幹,從沒想到當官。”

對在黑龍江度過的歲月,盧展工毫不後悔。他說:“沒有在黑龍江的13年,就沒有我的今天。北大荒的生活對我今後一生成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磨煉了我的意志、性格和吃苦耐勞精神;它使我熟悉農村,了解農民,密切了解同群衆的血肉聯系;它教我懂得了党的幹部應時刻想著群衆,不搞形式主義,不擺花架子,真心實意為人民謀利益。”“有的人一當官就飄飄然,看不起人民群衆,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艱苦的基層鍛煉。”

盧展工
與習近平的那段恩恩怨怨

2009年5月,54歲的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門市委書記何立峰調往天津,出任市委專職副書記。觀察家指出,此事的意義,不僅在於何立峰作爲習近平的親信開始起跳,更是習近平增强了人事話語權的信號,其中也隱隱透出中國政壇從第四代向第五代過渡,官員又一次面臨“兩面效忠”的困擾。

消息人士透露,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很想將何立峰調到杭州擔任市委書記,但是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就是不鬆口。

消息人士還披露,習近平從福建調到浙江之後,有人要調查他在福建的問題,盧展工則一直給予暗中支持。直到中央於2007年3月調習近平到上海擔任市委書記,盧展工才如大夢初醒,不敢再玩火,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下注。

其實,早在2002年11月,《亞洲週刊》就刊出了王健民的文章,如今看來更是可圈可點。該文介紹說,習近平調離福州,擔任浙江省代省長,福建省長的職位則由福建省委副書記盧展工接替。通過這次交接班,可以發現北京高層新一輪權力分配的蛛絲馬迹。

文章稱,習近平離開福建的消息,已經開始讓不少福建官員感到人心惶惶,而新任代省長盧展工的政治背景以及其從政經歷,更使不少人覺得這個中共建國以來“多灾多難”的省份,可能還會麻煩不斷,前景讓人擔憂。

文章披露,習近平在福建對厦門“遠華案”的處理時碰到了“釘子”。這個釘子就是從北京調來的省委副書記盧展工和省紀檢委書記梁綺萍。據福建知情官員透露,習近平作爲一省之長,面對“遠華案”之後福建一蹶不振的經濟一籌莫展,面對各級官員低落的士氣更是憂心忡忡,他必須要對福建三千四百萬老百姓的生計負責,因此認爲“遠華案”的清查已基本完成,應告一段落,有關的工作應交由司法機構在法律的框架內,循適當的司法程序處理。但負責紀檢和政法的省委副書記盧展工和梁綺萍,却有不同的看法,主張繼續進行專案追查。
曾是尉健行的副手

盧展工是於2001年1月由北京全國總工會常務副主席任上,調到福建擔任省委副書記的。作爲中共政治局常委兼全國總工會主席尉健行的副手,盧調任福建,並非與工會工作有關,而是作爲主管中央紀檢監察工作的尉健行,派赴福建的“欽差”,負責厦門“遠華案”涉案官員的調查與處理。

作爲負責紀檢的省委副書記,盧展工是在“遠華案”調查和查處最關鍵的時刻,“臨危受命”來閩,與同爲尉健行派到福建的“中央420專案組”何勇等人密切配合,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福建有數千名官員被“雙規”,或接受專案組調查人員盤問。

《亞洲週刊》說,習近平是1999年8月接任福建省省長的,正想有一番作為,恰值“遠華案”發生,三年來幾乎都在這個漩渦裡打轉。現在,“遠華案”告一段落了,習近平也終於離開了,到他接任者的故鄉當官。而他的繼任者盧展工,也實現了從黨到政的轉折。但更重要的轉折,是盧展工的思維,將由以前“腦袋决定屁股”,轉變到現在“屁股决定腦袋”。

一位福建官員表示,作爲一省之長,他如果再繼續“雙規”官員,“誰還替他幹活”,讓他也體驗一下習近平做福建省長的感覺,這就叫“換位思考”。
福建官員說,他們希望當盧展工完成由“抓政治思想的”省委副書記,到“抓經濟的”省長的角色轉換之後,能够有效地調動福建省各級官員的積極性,給福建的經濟帶來新的飛躍。
幫胡總擺平“福建幫”

2006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選出新一届常委,與前幾届相比,此届班子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外地官員明顯獲重用,本地官員受到壓制,盧展工成功落實胡總指示,瓦解了福建官場的地方幫派勢力。 

香港《東方日報》說,新名單中,盧展工續任省委書記,副書記由黃小晶和王三運擔任,鮑紹坤、何立峰、陳文清、李光金、張昌平、陳少勇、袁榮祥、唐國忠、于偉國及陳樺(女)爲常委。盧展工原任浙江省委副書記,後由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任上空降;王三運系由四川省委副書記平調福建;鮑紹坤由中央政法委辦公室主任任上空降福建多年;陳文清上月從四川檢察長任上調升福建紀委書記;李光金原系江西省軍區政委,月前調任福建軍區政委;張昌平原系湖南岳陽市委書記,厦門遠華走私案後經朱鎔基推薦擔任厦門市長;袁榮祥原系浙江湖州市長任上交流福建;唐國忠原在廣東擔任李長春的秘書;于偉國系中宣部部長丁關根秘書。 

從上述名單中可以看出,真正福建本地常委只有黃小晶、何立峰、陳少勇和陳樺四人。本土勢力大爲縮水,權力鬥爭自然减少,這有助於福建各界齊心協力謀發展。 

由於歷史原因,福建官場形成福州幫、閩南幫和龍巖客家幫三大派系。福州幫的領軍人物系前任省委書記陳明義和前任省委副書記袁啓彤;閩南幫則以前任政法委書記黃松祿和前任厦門市委書記石兆彬領頭,掌控福建政法系統和厦門、泉州一帶最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客家幫來源於龍巖老革命的後代以及在龍巖工作過的官員,領頭者是現任省長黃小晶。 

這三大派系在福建政壇盤根錯節。但厦門遠華走私案後,閩南幫遭受重大打擊;福州陳凱案後,福州幫受到瓦解。幫派政治導致吏治異常腐敗,像厦門遠華走私案和陳凱案,均牽涉到上百名官員,官場幾乎癱瘓。

監於此,胡總派親信宋德福到福建整治,但宋因身體欠安回北京退養,任務由盧展工接完成。盧四年來穩紮穩打、重用外地官員,終於幫胡總擺平了福建幫。(《內幕》)

令計劃得到胡錦濤信任不是偶然的


事件》特約記者 周濤


終於大權在握


  中辦調研室主要是為政治局常委負責起草報告、文件、講話等。1998年,令計劃出任中辦調研室主任,1999年底,他昇任中辦副主任兼胡錦濤辦公室主任,成為副部級高官,也是中辦最年輕的副主任。

  長著一張娃娃臉的令計劃,思維敏捷,工作勤勉。熟悉他的人說,這是一台“工作機器”,除了打幾下乒乓球,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其餘時間都是工作、工作。他對中共黨、政、群、團各部門錯綜複雜的體制結構瞭如指掌,善於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係,文字能力雖然不能與那些科班出身的專業刀筆吏相比,但他善於領會上級意圖,善於總結和歸納,得到胡錦濤信任不是偶然的。

  2002年,令計劃在中共十六大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名列158名候補委員中的第150位,說明他的資望在代表的心目中還不算太起眼。但他繼續青雲直上,2003年昇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持常務的副主任,明確為正部級,與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一起,主管中央辦公廳的日常運作。當然令計劃的最主要工作,還是為中共第一號人物胡錦濤服務,從工作安排、會議計劃、外事活動,到平時的生活作息,事無巨細,他都要一一操心。凡是胡錦濤要出國訪問、下去視察,令計劃必先親臨胡錦濤要現身的現場,踏勘路線,檢查設備,做到萬無一失;而有關胡錦濤的新聞、文稿都要經他審定。

  2005年9月紀念抗戰六十週年之際,香港記者在采訪中國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獻花儀式時,曾見到令計劃在胡錦濤等人還未抵達天安門廣場之前,親自帶領一名警衛繞人民英雄紀念碑仔細檢查,確保安全,大為感慨。

  儘管當時他衹是中央候補委員,但滿朝文武沒一個敢小覷這張“娃娃臉”。甚至有人形容他的地位宛如當年的曾慶紅,將會隨胡錦濤地位鞏固、影響擴大,而成為中南海的“大管家”,雖然與曾慶紅相比,令計劃沒有地方和經濟工作經歷,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缺陷。

  2007年9月,51歲的令計劃昇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正式成為胡錦濤的首席“幕僚長”,是中共十七大開幕前夕高層人事調整的最高潮。

  中央為何在十七大舉行前宣佈這項任命?媒體分析稱,最大的可能,胡錦濤是要告訴出席十七大會議的黨代表,令計劃是要進入權力核心的人,無論如何都要讓他進入中央委員會。

  令計劃的三位前任,溫家寶、曾慶紅、王剛,擔任中辦主任後都當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令計劃也完全有可能步他們的後塵,但是,獲得這些職銜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先經過黨代表投票成為中央委員。

  據稱,令計劃的超常規躍昇,在中共高層基本上沒有遇到多少阻力。一年多後,令計劃又兼任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大權在握。事件》)


                                                        胡錦濤出行,令計劃(左二)總是形影不離。

他是第二個薄熙來?


《外參》特約記者  葉橋

外界都知道,王岐山跟薄熙來走得很近,兩人一直保持密切關係,但是,說王岐山是第二個薄熙來,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不過,北京消息人士告訴《外參》,“現在,太子黨圈子內也都議論紛紛,認為兩人都敢想敢說敢做,既有政治魄力又有政治手腕,都在精英階層和太子黨圈子內,有不小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可以說,王岐山和薄熙來有點惺惺相惜,這也是兩人這些年走得很近的一個主要原因。”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分析說,如果從兩人不可一世的性格來看,王岐山和薄熙來都是牛氣衝天的人,根本不會把對方放在眼在,就像王岐山看不起李克強,薄熙來瞧不上習近平一樣,但王和薄卻走得很近,互有好感,甚至坊間一度傳出“薄熙來將擔任總書記、王岐山將接任總理”的傳聞。

讓兩位從來就不會低調,又敢想敢說敢做的太子黨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這雖然不靠譜,但却讓人看到王薄之間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白的關係,也讓人看到,兩人都是具有政治雄心和野心的人——“這或許就是北京現在盛傳王岐山是第二個薄熙來的依據,”一位政治觀察家對《外參》分析說。

那麽,王岐山與薄熙來到底關係如何呢?我們再來看看重慶官媒的報導:

       “2010年7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來渝就金融形勢進行調研,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長黃奇帆一同調研。

結束考察後,王岐山在重慶渝州賓館主持召開了金融形勢座談會。座談會上,薄熙來說,重慶正按照中央要求,精心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營建開放高地,王岐山副總理帶領各部委和銀行的負責同志來渝指導,對重慶的對外開放、外經外貿、金融工作以及城市規劃建設都給予了鼓勵,提出了要求,我們要認真領會,抓好落實。

黃奇帆在座談會上彙報了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對此,王岐山說,重慶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工作做得非常好,取得了顯著成績。相信重慶在下一步工作中,會以西部大開發會議為契機,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海關總署署長盛光祖、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商務部副部長鐘山、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招商銀行副行長張光華,及市領導張軒、馬正其、周慕冰等陪同考察和參加座談。”

雖然從重慶官媒的報導中,看不出王薄的密切關係,但有評論指出,王岐山大張旗鼓率領如此龐大的國務院代表團赴重慶調研,本身就已說明了他與薄的關係,就是要為薄熙來提出的重慶發展規劃背書。用王岐山自己的話說,這次“我把金融系統的領導都帶來了,大家會研究這些問題。”(《外參》)

薄熙來陪同王岐山在重慶調研。

孫春蘭:調任天津,入局有望

《中國密報》特約記者 蔣紹峰


  在大連工作時,她曾與薄熙來共事過;在遼寧任職時,李克强曾是她的“老闆”;調到全國總工會時,王兆國又成了她的“頂頭上司”。1950年出生的孫春蘭,從一個鐘錶廠女工,到目前中國政壇唯一女性正職省委書記,可以說是個奇蹟。來自北京的最新消息稱,十八大後,62歲的孫春蘭或將調任天津市委書記,也有機會晉升政治局委員。
  

  孫春蘭

     
  或成張高麗的繼任者

  按照中共的不成文的規定,只有擔任過省級行政區主要領導的人,如省委書記,才有可能進入中共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這樣的後果是,如果女性不能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升任省委書記,進入國家權力最高層的機會就會變得十分渺茫。

  但即使孫春蘭在中共十七大後當上了省委書記,並且還是目前中國政壇的唯一女省委書記,她的入常之路也早就走到盡頭。

  不過,來自北京的最新消息向《中國密報》證實,根本沒有指望入常的孫春蘭,將會在十八大後調任天津市委書記,成為現任張高麗的繼任者。早前也有分析認為,十八大後孫春蘭將會接替劉延東擔任國務委員,而劉延東將擔任國務院副總理。

  “孫春蘭出任國務委員,晉升為政治局委員也就是順理成章了。這樣一來,上屆政治局中只有劉延東一人是女性委員,那麽在下屆政治局中我們將會看到有兩名女性委員了。”“這對孫春蘭來說,無疑在政治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不過,根據消息來源告訴《中國密報》的最新內容,孫春蘭最有可能接任天津市委書記,成為四大直轄市的第一位女性書記。
     
  主政福建,備受台媒關注

  2009年11月30日,原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黨組書記孫春蘭正式接替盧展工,出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

  孫春蘭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新的掌門人,馬上引起了台灣媒體的極大關注。實際上,這位現在大陸唯一的女性省委書記,多年來與台島政經各界接觸頗多,對台資企業發展也很熟悉。孫春蘭出掌福建,曾令一些媒體大感意外。

  孫春蘭於2001年接替薄熙來擔任大連市委書記,直到2005年調任全國總工會,任期長達四年多。大連與台灣一向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早在1984年東北第一家台資企業就在大連誕生,現在大連的台資企業已達1100多家,台商投資實際到位約30億美元,到大連的台灣人累計達30多萬人次。

  因此,2005年,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新黨主席郁慕明都先後造訪大連,孫春蘭均安排了高規格的接待,並舉行會談,承諾大連市將為台資企業提供更爲優惠的政策。在市委書記任內,孫春蘭多次走訪台資企業,了解台商生産經營發展情况。她曾提出,“台商應當成為建設‘大大連’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生力軍”,足見對台資的重視。

  即使在2005年調到北京,出任全國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之後,孫春蘭也沒有放下對涉台事務的關注。她任內重點推動的一項工作,就是在外資、港資、台資企業中建立工會,以便協調勞資雙方矛盾。特別是台商企業建工會,以及台籍員工加入大陸工會等問題,都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對於福建,孫春蘭也不陌生,之前她曾多次就涉及兩岸的工作到過福建。比如,2007年6月第五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期間,孫春蘭就對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給予大力關注,給台胞留下良好印象。

  女性身份背景頗受矚目

  中央為什麽會調派一位女性省委書記到“對台前沿”的福建?

  早在上任之始,孫春蘭便在全省幹部大會上强調要集中精力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但輿論普遍認為,作為福建的新任掌門人,孫春蘭要進一步推進“海西”戰略,必然繞不開兩岸事務和閩台合作交流。在兩岸關係進入良性發展的現階段,各界都期待孫春蘭豐富的涉台管理經驗和女性官員的柔軟一面,在與台展開更有技巧性的經濟和政治交流中有所突破。

  《中國改革報》强調,作為國內唯一的女性正職省委書記,孫春蘭不僅具有多年的國有企業管理經驗,而且與台島政經各界接觸頗多,對台資企業發展也很熟悉。

  上任之始,孫春蘭的涉台管理經驗和女性身份背景就頗受關注。人民網在12月1日更是刊發《任命公佈24小時,網友熱捧福建女省委書記孫春蘭》的新聞,對網友的殷殷期盼予以報導。

  在2009年年底召開的福建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孫春蘭表示,福建要抓住台灣産業正在加快向島外轉移、拓展的有利時機,大力爭取和積極承接一批台灣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項目到福建落戶。
  作為兩岸合作先行先試的前沿窗口,多年來福建著力拓展閩台全方位合作,加强閩台行業、園區、企業間的對接,2009年全年實際利用台資超過25億美元,對台貿易額達70億美元。毫無疑問,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還要主打“台灣牌”。(《中國密報》第3期)

《中國密報》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81?apKey=fedd22f528

李克強終於有了件高興事,換了副手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程恭羲


  9月下旬以來,已經在十年總理任期有過無數次精彩表演的溫家寶,數次在媒體面前大談特談退休後的打算。溫家寶之所以這樣做,在政治觀察家看來,一是表明他對政治舞台的留戀,二是暗示著他的總理大權正平穩地轉交給他的繼任者李克強。

  當習近平在北戴河會議後提前從胡錦濤手中接過黨務大權,主持中共十八大的籌備工作的同時,李克強已開始提前接下溫家寶的總理職權,忙於安排下屆國務院的內閣人選。

  關於溫家寶為什麽要向李克強提前交權一事,北京政情觀察人士告訴《明鏡月刊》,在溫家寶最後一個任期內,身為常務副總理的李克強積極配合總理工作,而且低調務實,從不搶溫家寶的風頭,令溫十分滿意。而且,李克強主管的幾大領域如房地産、住房保障、全民醫保、食品安全和藥品安全等,都是費力不討好的,但幾年下來李克強不但沒有挨罵,反而卻贏得了一些好評。



 
  李克強

  早前曾有很多評論强調,十七大後李克强已展現出勝任總理一職的形像與實力,北大博士的學歷有助於增加自信心和公信力。還有評論人士認為,李克强在2013年接任總理後,將採取從小事、具體問題著手,烹小鮮式治國,如他在遼寧的重大政績就只是棚戶區改造,未來的政績也將繼續表現於廉租房之類的建樹上,側重經濟,幹好份內應做的事,以周恩來、朱鎔基、溫家寶的務實風格為榜樣,而不會搞趙紫陽式的真改革,也不會學習下台前大唱改革歌的溫家寶,搶胡錦濤和習近平的風頭。

  也有評論認為,不懂經濟的李克強會成為一個弱勢總理。雖然李克强是經濟學博士出身,而且還在河南和遼寧有許多政績,但在一些經濟學者和政治學者眼中,李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只是掌握了一些經濟學理論,能應付表面上的經濟難題,但解决不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早已陷於困境這道難題。

  實際上李克强的經濟學博士並沒有給他帶來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更沒有讓他在地方任職期間在經濟上留下多少政績,無論是河南還是遼寧,基本上他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一個解决問題的領導,而不是一個重視開拓和實踐的主政者。

  “至少到目前為止,李克强所表現出來的主導經濟的智慧和能力,都很平平,甚至沒有提出過一句帶有自己特色的經濟口號,比如說汪洋提出了騰籠換鳥,以及早前薄熙來所强調的分蛋糕,都表明他們想在地方經濟發展上留下自己的印迹,可這些年來李克强什麽都沒有留下來,官方媒體所突出的那些政績,跟他主政時期的地方經濟發展沒多大關係。不懂經濟是李克强的一個致命弱點,這一點被許多人忽視了,反而却大談他是懂經濟的經濟學博士,這是更致命更片面的誤導。”一位北京經濟學家評論說。

  在中國歷任總理中,學地質出身的溫家寶可以說是最不懂經濟的,也是最弱勢的總理之一,但他却碰上了一個更弱勢的總書記。對於李克强能否真的變成另一個弱勢總理,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認為,還取决於他的政治搭檔習近平。如果十八大後,習近平變成一個强勢領導人,李克强變成一個弱勢總理的機會就極高;如果習近平像胡錦濤那樣,在無所作為中追求和諧,那麽就給了李克强爭當强勢總理的機會。

  此外,李克強的副手——常務副總理,也將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還好,早前出任常務副總理呼聲最高的,也是十八大常委中最牛氣的,這幾年一直沒把李克強放在眼裡的王岐山,現在改任它職。取而代之的是,既懂經濟又為人低調的張高麗將出任常務副總理,這一人事變動對李克強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明鏡月刊》第33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張德江排第二,還是排第三?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子威


在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9月末給出的十八大七常委重新排名中,有望擔任下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張德江,已經“悄然”排在了習近平的後面、李克強的前面,成為下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二號人物。

北京政治觀察家指出,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政治局常委的排名提高,是從李鵬擔任人大委員長開始的,而下一屆政治局常委的排名想改變這個既成事實的順序,恐怕也不太容易。而且把張德江排在第二位,排在李克強之前,並不能說明張的實權增加了,也不意味著“習李體制”變成了“習張體制”,或“習張李體制”。

不過,也有消息指,張德江將排在第三位,以使“習李體制”名正言順。


 
張德江

“張德江排名靠前,只是個排名的順序問題,就像吳邦國排在了溫家寶之前,並不能說明吳比溫的權力更大。”北京政治觀察家進一步指出。

何況,早前並不被黨內外人士看好的張德江,之所以最終能夠晉升為十八大政治局常委,正如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所給的結論:他是薄熙來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張德江已經擔任兩届政治局委員,既有老資格,又有政治影響力,提升爲常委的優勢明顯。張德江是徹底的江系人馬,飛黃騰達於江時代。張德江深得江澤民喜歡,被江從吉林、浙江、廣東一路護送到十六大政治局委員的職位,十七大更是擔任副總理之職。張德江是江澤民佈局後江時代的重要棋子,所以,江定會力促他升上常委之位。(《明鏡月刊》第34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林和立:李长春扣发温家宝政改言论一天

中共18大开幕式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左)与温家宝总理(右)北京2012年11月8日
中共18大开幕式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左)与温家宝总理(右)北京2012年11月8日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11月8日在十八大开幕式发表的报告,一般被指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没戏」或「开倒车」,而老人干政的迹象亦日益明显,多次口头推动政改的总理温家宝当日重提「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但被留中不发一天后,才由新华社发布。

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向本台指出,温家宝的政改言论罕有地具体,而且是意有所指地引述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80年的划时代讲话,不言而喻地谈领导人退休和官员考核制度。不过,以十八大报告看来,温家宝可能是再次夫子自道。

温家宝在8 日出席十八大的全会后,像其他政治局常委般出席分组会议并发言,但新华社延至9日才发布有关讲话,比其他常委的讲话迟发了一天。在近九百字的报道末段引述温家宝在天津代表团会议中说,中共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要特别重视和切实抓好三大群众最关注的事情,一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分配不公;二是反腐败,重在实现干部和政府清廉;三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要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实现依法治国。他形容,这三件事「重大而逼切」。

在座的,还有盛传将会在十八大后晋身政治局常委的张高丽。

温家宝有关「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并未出现在胡锦涛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结果是迟发一天。

时事评论员林和立表示,温家宝是常委,在正式会议中的发言不能不发,但可能是主管宣传的常委李长春或盛传将会成为常委的刘云山不高兴,故此扣发一天。

他续称,「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号召源出邓小平复出后的讲话,重点是建立领导人的退休制度和官员考核,党内人士自然会心领神会,而温不用「不政改便是死路一条」等空话,而是具体地引述邓小平的讲话要义,虽然奇怪,但亦明显是意有所指,对当前老人干政表示不满。不过,可惜的是,提出领导退休制的邓小平,其后亦是第一个违背这精神的领导人,并把推动这制度的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拉下马。

在8日上午的十八大全会上,86岁的前总书记江泽民和前总理李鹏等上届政治局常委全部住在主席台上,而江、李的出场次序是仅次于胡锦涛。

林和立又说,温家宝的政改发言只是在继续扮演他的「影帝」角色,期望在青史上留下「邓小平改革主张继承人」的名声。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拒绝让人权观察员进入西藏展开独立调查

中国负责西藏事务的官员拒绝让外国人权观察员进入西藏,对藏人频繁自焚事件展开独立调查。据人权组织报告,自从2011年3月以来,已经有68名藏人以自焚的形式抗议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其中至少有56人死亡。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上个星期发出被视为“罕见”的声明,表示为藏人以绝望方式抗议的案例激增深感震惊。她呼吁中国政府允许独立的人权观察员进入西藏,评估那里的实际情况,并解除媒体进入藏区的限制。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向巴平措1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大西藏代表团会议上回答记者时说,这样的调查不会发生。他说,有人认为西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人权问题,盛气凌人地要调查,利用这样的形势提出要进入西藏,我们认为不合适。

向巴平措在十八大西藏代表团会议上还表示,欢迎中国国内和外国各届人士“到西藏参观,学习和旅游,但是对其他方面的活动,我们不欢迎。”

就在中共官员向巴平措发表以上讲话之际,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藏人学生星期五走上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的街头举行抗议示威,支持那些要求在中国统治下得到更多自由的抗议者,其中包括星期四自焚身亡的18岁藏人晋巴江措。国际声援西藏组织说,在过去6天里有7名藏人自焚。


美国之音中文网


中国已退领导人仍具巨大影响力

中共十八正在北京召开。包括江泽民和宋平等在内的多位退休的中共元老,以特邀代表身份在开幕式的主席台上就座。有外国媒体认为, 这些已退休的中共元老仍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些已经七十岁, 八十岁, 甚至九十岁的中共元老退而不休,还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指点江山, 他们表面上发挥权力的“余热”但却掌控着中国的政治权力的温度。有分析认为,除了万里和乔石缺席以外,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曾庆红、宋平等一批退休政治局常委一起亮相中共十八大开幕式预示着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活动空间有限,他们将受制于这些政治老人。对此,美国俄亥俄州政治学教授冉伯恭表示:

“老人政治可以说是中国多年的传统。中共建政之后也不例外。 在中国尊重长辈, 尊重老长官的传统中共之前有早已有之。老人政治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继续这种文化, 已退休的中共领导人的影响无法去掉。由此, 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班子起码在近五年很难有什么重大突破, 在政改方面十分有限, 在经济上改革可能有大幅度推进。 中国现在的民主改革和体制改革都是在中共一党专政下设法改进政治效率,改革政治行政, 不是西方那样的多党民主。 中共不可能进行多党民主改革。”

有中国网民在网上发帖表示,中共现在是中国的执政党,十八大从主席台到代表都太老人化了,特别是主席台很多都是七十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的走不动还要有人搀扶,这样下去对国家十分不利和危险。不过,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问题学者姚树洁教授表示,目前中国的老人政治,老人干政,相比邓小平之前已经有所进步:

“以前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基本上是在位一直到死。 现在强行设置两个条件, 一个是年龄限制, 到了68岁就不能进政治局常委, 就算年轻也不能任两届。这是邓小平在党内有限民主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有中国网民星期五在网上发帖说,我们听到中共高喊的口号是干部年轻化,但我们看到的却是领导老人化。姚教授也认为, 中共元老“退而不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文化有一定的关系。中共建政之后, 毛泽东和邓小平掌权时期, 可以独断专行, 一人说了算; 现在中国高层实际上是集体领导,胡锦涛也好, 习近平也好,也需要政治老人来达到自己无法达到的目的,使中共政权稳定:

“当政治局常委集体领导, 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以后,有时有些人需要政治老人作为一个筹码已达到平衡权力的目的。我到中国国内开学术研讨会, 老人政治也做起作用, 何况政治。这种文化很难说它是个不好的东西。为了权力的稳定,为了权力的交割,它需要老人政治达成某种默契。 ”

即将卸任政治局常委和总理一职的温家宝在中共十八召开前曾几度伤感地提到要“归隐山林”。然而,出现在正在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那些已经退休的中国政治老人所谓的“归隐”实际上是“归隐”到画在屏风上的“山林”之后仍然发挥着垂帘听政的作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日媒稱北京馬拉松禁日本選手參賽

日本媒體報道,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組委會周五(9日)表示,日本國籍選手將不能參加本屆馬拉松賽。

11月25日開幕的北京馬拉松比賽從8日中午開始報名,目前已有超過26,000名選手報名。

據朝日新聞說,在北京馬拉松賽事官方網站上報名時,國籍選擇欄中的「日本」一欄被刪除。

報道說,截至去年為止一直是該比賽贊助商的佳能等日本企業這次也不在贊助商之列。

朝日新聞報道,據說原因是受釣魚島爭議及日中關係影響,出於選手安全考慮。

報道引述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組委會表示,日本人如果選擇以中國或其他國藉報名的話也可以參賽。

關係影響

不少中國網民當天在微博上轉發有關消息並發表意見。

部份網民對消息表示支持,但也有為數不少的網友批評「體育精神何在」、「體育政治化」。

消息傳出後,一些網友在北京馬拉松的官方微博上留言求證有關消息,北京馬拉松主辦單位目前還沒有回應有關報道。

此外,朝日新聞也報道稱,將於12月2日舉行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官方網站上帶有日本企業贊助商「東麗」名稱的照片被塗改。

據報道,去年比賽時市民的號碼牌上原本印有「東麗」公司的名稱,但現在那些照片中的「東麗」字樣被藍色塗抹覆蓋。

報道說,今年的上海馬拉松原定有10多家日企擔任贊助商,但有消息人士稱日企贊助商已一律被排除在外。


BBC中文網


江迅:九二共識二十週年研討會

百多位專家學者在澳門參與「九二共識」二十週年研討會,探究兩岸關係發展的鞏固與深化。未來兩岸能否保持良性關係,取決於雙方是否以「共識」為前提,制定相關政策。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二十年前,中國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經雙方當局授權,達成海峽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識」,核心是雙方各自向對方承諾「要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精髓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在澳門舉辦的「九二共識」二十週年研討會上,與會者的共識。

這一研討會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與深化》為題,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兩岸四地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在澳門這一獨特平台,為兩岸關係繼續和平發展提出新思路。

當年身為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和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直接參與了「九二共識」的整個形成過程。

他在研討會上回憶說,九二年十月底,兩岸海協會和海基會在香港會談,對在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一個中國原則交換意見。海基會先後提出書面和口頭八種表述內容,海協會提供五種表述內容。在這基礎上,海協會於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致函海基會,正式提出海協會的表述內容,「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政治涵義」。

唐樹備說,海協會當年同時附有海基會在香港會談中提供的八項內容中的一項,即「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十二月三日,海基會回函海協會,對海協會函件引用的海基會的表述和海協會的表述,沒表異議。至此,關於一個中國原則表述問題的討論,以形成雙方相互接受的兩段具體表述內容為結果而告一段落。唐說:「雙方後來都用『九二共識』這個詞,來代表當時達成的共識。『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歷史轉折點上,具開創性、關鍵性的共識。」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秘書長郝一峰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成果,符合兩岸關係現狀,是能為兩岸所共同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正因為達成「九二共識」,兩岸才有良性互動的前提,才能逐步乃至最終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他說,二十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證明,正是因為有了「九二共識」、「汪辜會談」、兩會協商談判、兩岸政黨高層會晤等商談活動才得以開展,包括ECFA在內的十八項協議才得以簽署實施,也正是因為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各領域交流才能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穩步推進。

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認為,二零一二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果被視為「九二共識」的勝選,不過,由於總統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每談「一中」,必強調「各表」,又說「台灣是中華民國」、「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有將中華民國限縮在台澎金馬之嫌,導致台灣民眾對「兩岸一中」的認同並未增強。不過,二零一二年來,台灣朝野政黨對「一中」論述有新的發展及突破,值得注意。

她說, 二零一二年三月,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胡吳會」上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當局依據現行法規,以「一國兩區」概念處理兩岸關係。五月,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二十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歷經三位領導人從未改變」。十月初,曾說高雄與廈門是「一國兩市」、承認「一中憲法」的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在北京大談「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強調兩岸應該超越差異。她認為,儘管馬英九依據憲法及現行法規,表明兩岸為「一國兩區」時,總愛強調「一國就是一個中華民國」,顯現出強烈的排他性及零和博弈性,也讓兩岸始終在「一個中國」名號上打轉,無法找到為兩岸政治定位解套的途徑;不過,民心是反獨促統之本,既然「一國兩區論」符合台灣現行法規,又有助增進台灣民眾對兩岸本屬一國的認同,有必要借力使力,加以研究發展導正。至於謝長廷,雖仍不承認「九二共識」,但言必稱「憲法共識」,其實就等於承認依據兩岸憲法,兩岸之間從九二年至今都確實有「一中共識」。

她說:「民進黨已警覺大陸政策就是他們重返執政的罩門,未來必有所轉變,而靠堅持『九二共識』獲得選民支持的國民黨,若想維繫政權,就不能在兩岸政策上僅僅守成或進一步退兩步,而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及早開啟政治對話,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

綠營對一中原則示好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也認為,謝長廷破冰訪問大陸,肯定了「憲法一中」的表述。這是一九四九年以來綠營首次對「一中原則」示好。雖然「憲法一中」與「九二共識」表述內容不同,但「一中」是其共同核心,也是綠營在兩岸政治立場上的重大突破。綠營的表態更強化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最大公約數的地位,同時標誌著藍營不再壟斷親陸態度,也變相鞭策和促進藍營制定更多、更有效的兩岸政策,以在這方面保持對綠營的相對優勢。張志剛說,「一國兩制」是「九二共識」的精髓和核心,不僅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同時對兩岸攜手解決國際領土爭端有重要意義,未來兩岸能否保持良性而穩定的關係,直接取決於雙方是否能繼續以「共識」為前提,制定相關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從兩岸經濟合作的角度看,未來需要更為良性的政經互動。從全球經濟需求結構的再平衡趨勢看,大陸正從「世界工廠」轉型為富潛力新興市場,對台灣經濟轉型是重大機遇。如何促進兩岸貿易結構由加工出口轉向以大陸為最終市場的一般貿易為主,如何以兩岸產業合理布局、重大項目合作來避免惡性競爭而共同提高國際競爭力,如何以促進台商的轉型升級帶動台灣外需拓展,如何利用大陸發展服務業為台灣服務業的科技化、國際化注入新動能,是台灣經濟未來能否成功轉型升級的重要而關鍵因素。這些方向的促進,需從兩岸經濟整合的更大視角作努力,這也意味著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加強兩岸政治互信。

澳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員大會主席崔世昌說,澳門與台灣之間歷史淵源深厚,承載著充沛的人脈親情。

澳門模式載入史冊

澳門對兩岸之間的任何一方,都展示出很高的包容性和開發性,令澳門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佔獨特地位。澳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監事長楊允中認為,澳門是兩岸關係特殊組成部分,澳台關係一再取得突破,兩岸通航「澳門模式」已載入史冊。二零一二年五月,澳門特區駐台北經濟貿易代表機構正式啟動,寬鬆包容的社會環境,加之澳門有兩岸共同尊崇的孫中山優勢,令澳門有條件在推動、改善兩岸關係方面發揮更積極作用。 


亞洲週刊


18大報告 首提居民收入倍增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8日在18大的報告,首次提出為確保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倍增)的目標。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0年大陸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人民幣1萬910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919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和金融學者張躍文對新華社表示,這項目標應是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倍增目標,雖然一時還很難確定屆時的絕對數額,但是「它的實際購買力可以獲得保證」。

這顯示,城鄉居民收入倍增目標若能實現,勢將提增大陸國內市場消費需求潛力,帶來龐大的商機。

關於這個目標能否實現的問題,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學者常修澤指出,到2020年實現收入倍增「不是遙不可及」,只要大陸經濟年均成長速度保持在7%至7.5%之間「即可達到」。

居民收入倍增目標除了將發揮帶動內需的作用,也將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常修澤表示,「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反映了以人為本、民生優先」。

大陸在2000到2010年期間,扣除價格因素,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成長了1倍多。

中共16大和17大曾提出國內生產毛額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但都沒有對居民收入成長提出具體量化目標。

此外,實現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將會遭遇那些挑戰?參加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宋長瑞表示,「最大挑戰是經濟下行壓力」。他認為,需要透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在此基礎上實現收入倍增。1011110


中央社台北10日電

2012年11月9日《歷史日報》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1月9日)

2012年11月9日《明镜郵報》

第六代領導人選?胡春華避談

    特派員羅印冲/北京報導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昨天對自己被視為大陸第六代領導人人選指出,自己還是內蒙古的書記,他只回答有關於內蒙古的問題;提到內蒙古與台灣的交流,他表示,內蒙會「逐漸地」派遣更多人員來台參訪交流,擴大深化兩地合作。

     境外媒體詢問胡春華,是否可能接任廣東省委書記,以及對被視為中共未來領導人人選的想法。胡春華感謝媒體對他的關注,但強調他現在還是內蒙古書記及十八大內蒙古代表團團長,「我在這裡只回答你們關於內蒙古的問題」。

     胡春華被台灣記者問到對台灣的印象時表示,他自己沒有來過台灣,但內蒙會「逐漸地」派遣更多人員來台參訪交流;內蒙非常願意加強與台灣經貿的聯繫,但兩地過去相互了解得不是很多,因此合作得不是很廣泛,也不很深入。

     他指出,內蒙與台灣之間要加強交流,應先增進相互了解,如果相互不了解,就很難談合作;吳伯雄、連戰及江丙坤等台灣政壇人士都曾訪問過內蒙,內蒙歡迎更多台灣朋友前往訪問。

     提到內蒙先前發生的礦商與牧民衝突,以及胡春華被認為採取「柔性手段」處理群體事件,成為媒體關注焦點。胡春華對此表示,說他採取「柔性手段」,是媒體喜歡「貼標籤」,「有點簡單化」。

     胡春華說,類似情事「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例如在處理群眾事件時,「毫無疑問會採取強制性措施」,之後發現沒有更多問題時,「該放的時候就放」。總之,「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軟」,不能以「柔性」或「剛性」概括。

     他並稱,去年內蒙西部發生的礦商與牧民衝突,沒有外界講的那樣簡單、邪乎(離奇),當局對犯罪分子依法嚴懲,繩之以法,整體上是較平穩地處置,沒有嚴重衝突。

     胡春華指出,事後內蒙從自治區到各縣曾專門開會檢討內蒙的發展問題,都感覺到一定要保護生態及民眾利益,但也不能因為個案而影響內蒙的整體發展。


台灣   中國時報



溫家寶:3件改革 重大而迫切

特派員羅印冲/北京報導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天出席十八大天津代表團會議時指出,未來5年或更長時間的任務當中,有三件事情重大而迫切,必須切實抓好。包括致力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加強反腐建設,以及推進黨和國家制度的改革。

     溫家寶與天津代表團討論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時,並未開放媒體採訪,而是事後由新華社統一發布。同樣模式也適用於其他政治局常委出席各自所屬代表團的會議,討論內容由官方掌握並授權發布。

     溫家寶在會議中強調,大陸現在面臨的問題很多,改革發展的任務很重,其中有三件事情重大而迫切,在今後5年或更長時間的任務中,必須切實抓好。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首先是在經濟發展同時,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縮小城鄉和地區發展差距,努力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

     其次是把反腐放在重要位置,這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這項工作從根本上講,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實現幹部的清正、政府的清廉和政治的清明。

     最後,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特別是要推進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實現依法治國。

     溫家寶說,本屆政府任期內,要著力辦好兩件事。一是穩增長,在調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基礎上穩增長;二是推進改革,重點抓緊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及制定《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他強調,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還沒結束,影響還有數年時間,大陸一定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並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努力改變經濟發展中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

     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也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設民主法治,實現公平正義,保護群眾的自由和平等權利。


台灣  中國時報



被問入常 政治明星左閃右避


胡春華有「小胡錦濤」之稱,中共十八大會上,昨天內蒙團組公開討論工作報告,吸引許多媒體。特派記者/林克倫攝影


晉升中共政治局常委以及第六代明日之星,兩大話題是媒體昨採訪廿五省市團組的焦點,然人事在黨內屬高度敏感事情,入常呼聲最高的汪洋、俞正聲、張高麗以及中共政壇明日之星胡春華、周強等官員,全都以「做好現在工作」當官式回應。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主持的廣東廳,昨天人氣搶搶滾,對於記者以烏坎事件探詢晉升常委一事,汪洋一改討論時的幽默風趣,僅表示,改革開放是中共黨的戰略決策,從這個意義上看,「包括我在內的每個中共黨員都是改革者,不然的話沒有今天」,完全迴避問題。

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也是「入常」熱門人選,他以制度程序來迴避是否晉升的問題,答說,「問得太早了」,原因是常委要經過十八大選舉程序才能產生,還沒選舉,此刻如何能先知道選舉結果。

同是入常名單的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因態度低調且委由下屬代答,逼得記者「直接點名」回答。他說,他的責任是和代表們一起,認真貫徹十八大報告精神,努力做好天津的工作,讓天津人民得到實惠並感受得到,「要為人民做事」。

長期歷練西藏且共青團出身的內蒙古自治區委書記胡春華,被媒體稱為「小胡錦濤」,昨天上午對「接班未來式」提問,輕描淡寫地說,自己現在還是內蒙古區委書記及十八大內蒙古代表團團長,「我在這裡只回答你們關於內蒙古的問題」。

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對於「未來式」問題,亦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態度回答說,「我現在是一名地方領導,最重要工作是做好湖南的事情,我在這裡歡迎台灣媒體多到湖南走走看看。」


台灣   聯合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