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

李成:中国政治改革是必然,不是选择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作者 瑞迪
2012年秋季的中共18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高层最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权力交接更替。虽然由于没有公开的选举,中国最高领导层的交接更替常年在不对外公开的状况下秘密进行,带着某种神秘色彩,也总是伴随着民间的种种猜测与传闻,但是,今年初原重庆市长、有望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薄熙来突然失势,使得这一届高层换届进程骤然增添了诸多变数。权力交接之际的争斗已是不言自明,目前看来几乎笃定成为取代胡锦涛的习近平是否能成为不少人翘首盼望的政治改革的有力推手?薄熙来事件对中国政治生活的影响是否会随着薄谷开来案、王立军案的审理,以及18大高层人事布局定盘而结束?我们为此电话采访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心研究主任李成博士。

派系斗争严重并不意味着不会达成妥协
法广:种种迹象显示这次高层权力交接并不顺利。有人认为,18大虽然可能召开在即,但内部仍然分歧严重。您是否这样认为?最大的分歧会是什么?是不同派系间权力与利益分配难题呢?还是更多地是在未来改革方向上的分歧?
李成:这些分歧都有。有关于人事的,尤其是关于常委、政治局委员的权力分配,各派系之间在很强烈的互动,讨价还价……这本身并不奇怪,是很正常的。在政策方面,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有各种不同理解,比如说怎么更有效地处理薄熙来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并不是说有人在为薄熙来说好话,而且,我认为,薄熙来事件发生后,中共领导层内部就达成了一致,认为应当把它(薄熙来事件)作为孤立的事件来处理,没有人会为他说好话。但是,在怎么处理的过程当中、中国社会又会怎样反应……这些是有争议的。
同时,在各个政策方面,包括中国在这次18大在多大程度上引进差额选举机制?中国的法制建设,尤其是宪政建设是不是要在18大和18大以后有长足的进步?还有关于反腐败—我们知道薄熙来事件与腐败联系在一起,包括马上会听到的铁道部部长的腐败案件,如何使中共改变(有很多民众批评腐败猖獗),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这都是讨论议题。还有,党内民主、经济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要限制国有企业的发展,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怎样引进市场的机制,但同时要保护弱势群体,等等,所有这些问题上,都有可能存在分歧。分歧是难免的,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他们不能够达成妥协,最终他们是能够达成妥协的。当然,派系斗争很重要,也是目前研究中国政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并不是说,这种派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实际上这些派系势均力敌,大体上是大家利益所在,要维持这样的派系,不管你是否喜欢,这种派系的平衡会维持下去。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作为执政党继续执政,这是中共领导人的共识。
当然,这种派系斗争是否会失去控制,现在评论还为时过早。但是,在最近的几个月当中,或者说在最近半年内,中共领导人会团结在习近平和李克强周围,使权力的转移能够顺利进行。所以,这并是说没有矛盾,没有派系,而是他们有更高的共同利益使他们联系在一起。
政治改革是必然,而不是选择
法广:中国政治改革已经搁置多年,如今经济增长也出现困难,很多人认为政治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不少人也对习近平上台后启动政治改革寄予希望?您认为启动政治改革取决于哪些条件?
李成:首先,很遗憾,在一定程度上讲,必须要有危机,因为有危机才能看到中国政治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危机,你会认为这是一种中国模式,也就没有必要,没有动机去改革。但实际上,温总理和其他领导人经常讲到中国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短的就是政治改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
但薄熙来事件的发生,以及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问题—经济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因为欧元危机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在更大程度上讲,这也反映出中国政治的瓶颈效应。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也会更多地反映出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危机并不是什么坏事,而且,有危机也给新的领导人带来新的机会,使他们能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在更佳层次上来推进一整套的改革,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改革。我们知道,腐败、央企的垄断、贫富差距……所有这些问题—包括中国要从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为主的转到有创新发展、由服务行业为主导的经济,而这些方面离不开法制,离不开政治透明度,也最终离不开媒体的开放,从这个角度讲,政治上的改革是必然的,并不是什么选择。
反日浪潮使中国历史进程增添偶然性
法广:那么现在是否已经时机成熟呢?习近平是否会在18大后,和新领导班子一道,启动政治改革呢?
李成:我们希望这样,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因为有很多偶然的事件会改变历史的进程。现在中国反日情绪十分高涨,而且,很多城市都出现大规模游行,这种情况不会短时间消失,而且,还会有很多无法预测的事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进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逐渐地,在中国领导人,尤其是在薄熙来事件以后,越来越多的知识界,越来越多的民众,越来越多的领导人意识到政治改革的必要。包括一些曾经对政治改革、对法制、对宪政有很多批评的领导人,现在也开始提出宪政民主。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
高层对如何处理薄熙来事件仍有分歧
法广:您刚才提到领导层内部在处理薄熙来事件上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但是,担心社会上会如何反应。为什么中央高层对薄熙来事件的处理意见,会和社会上的反应有差距呢?
李成:首先要解释一下,所谓共识是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就是要严肃地处理他,要以党纪国法来处理,在这一点上有共识,而且,在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并没有人在为他说好话。但是,到底怎么处理?马上审判,还是过一段时间进行刑事诉讼?如果判刑,又怎么判?法庭怎么布局?最终民众会有多大反应?在这些问题上,可以想象,是有不同意见的,而且,有不同意见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这是中国政治中,尤其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后,发生的最大的事件,甚至可以说他实际上影响了中共的合法性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谨慎,这完全是正常的。但是,具体怎么不同,最后怎么处理?我们现在还只是猜测,王立军的审判会给我们更多的信息。
薄熙来案:要相信民众的判断力
法广:薄熙来事件对中国政治生活的冲击和影响是否会随着18大召开、高层人士布局确定而尘埃落定、告一段落呢?近日的反日游行中出现了支持薄熙来的横幅,出现了毛泽东画像,如何排除薄熙来和极左势力在民间的影响?
李成:薄熙来的案子本身并没有结束。现在只是把他软禁或者抓起来了,并没有告诉民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薄熙来到底犯了什么罪:是腐败呢,还是参与谋杀呢,还是掩盖谋杀呢,还是建立自己的重庆政治王国呢,等等,现在我们并不知道对他提出的指控是什么。而且,这些指控完成以后,中国民众会有一定的反应,而这种反应现在也很难估计,所以,这件事并没有完结。
但是,当然,中国现在是一个大国,中国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必须把握住:不能以一条标语,一条微博,一个网站的观点就认为这是中国民众的观点。我们首先要尊重中国老百姓本身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如果说薄熙来在重庆执政的时候,带来一些新的气象,但是,随着他的丑闻公布于众—尤其是他要走回文革之路,我觉得,大多数中国民众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现在有很多不满,这些不满和腐败有关,但是,至少现在我们知道,薄熙来和他的家庭也并不是那么清廉。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中国的民众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薄熙来案或许可以凝聚政治改革共识
法广:就是说,薄熙来事件的后续影响会随着对他的经济犯罪、对他的受贿嫌疑审理、对他是否参与掩盖杀人案等嫌疑的审理,而完结么?
李成:我觉得这有一个过程。薄熙来事件真正的意义在哪里需要时间。他可以是对中国政治一个非常好的促进因素,使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制度上的一些问题,要避免这样蛊惑人心的政客,要更多地引进党内民主,从而走上真正的民主,但同时,他也可以是一个不好的转折点,很多政客会以更极端的方式出现。所以,到底如何,我觉得需要时间。但是,总体来讲,我觉得这是坏事变好事,像中国历史上一样:十年文革带来了改革开放,1989年的民运是一场非常严重的悲剧,但是,也使中国在经济上逐渐向世界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成为经济大国。如果说薄熙来事件最终能够有好的结果的话,就是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各阶层达成一个新的共识:政治改革是中国下一步要追寻的主要目标,然后,从真正意义上改变目前这种非常不利的政治、社会、经济状况。
法广:那么在您看来,薄熙来事件处理的一个比较满意、比较好的结果是怎样的结果?
李成:应该是能使民众重新对政府有信心,这是最关键的。公正,合理,向全国人民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交待—这很重要。我们知道,在谷开来案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根本就没有提到薄熙来,尤其是根本说不过去她到底为什么谋杀海伍德—只说受到威胁是说不过去的,所以,这里有很多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地方,这个案件中,有两个可喜的进步,第一,审判有一定公开的成分,可以说它是半公开,或者四分之一公开,但毕竟也许家属或其他人来旁听,媒体也广为报道;第二,谷开来认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的共产党领导人是得分的。但是,案件在我们所知道的部分中,有很多迷惑,很多疑问,有太多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是不尽人意的,而且,这些问题以后还会重新提出来。

李成:美国知名学者,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新近出版书著:《通往中南海之路——十八大前高曾领导群体》。由明镜新闻出版集团出版。

菲律賓在黃岩島衝突中被孤立


《外參》記者柯宇倩/中國與菲律賓在黃岩島爭議上僵持不下,與美國簽有《共同防禦條約》的菲律賓,將希望寄託於美國身上,同時呼籲東盟夥伴考慮中國侵略政策可能帶來的後果,但專家對《外參》分析,不論是美國或東盟,都不希望捲入黃岩島爭端中,菲律賓顯得孤立無援。

從前乏人問津,如今吸引力大

中國與菲律賓的黃岩島爭議已持續多週,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羅素特聘榮譽教授、東南亞政治專家魏德比(Donald E. Weatherbee)在接受《外參》採訪時表示,其實早在美國太平洋艦隊指揮官、海軍上將沃爾什(Patrick M Walsh)在20121底退休前接受採訪時已警告在南海一些爭議地區發生的事件可能擴大成國與國之間的對抗。

沃爾什對南海的安全和穩定的擔憂在4月初變成真實事件。由菲律賓軍艦對在黃岩島潟湖內捕魚的中國漁民進行檢查並扣留,進而引發的兩國爭議,至今越演越烈。魏德比指出,這塊被中國稱為黃岩島、被菲律賓稱為帕納塔格礁(Panatag Shoal)的地方,位在菲律賓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內,被菲律賓歸為三描禮示省(Zambales)馬辛洛克(Masinloc)市的一部分,但同時,黃岩島也位在中國主張南海主權的九虛線內。

著有《東南亞國際關係為自治鬥爭》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Southeast Asia: The Struggle for Autonomy的魏德比對《外參》表示中國在黃岩島議題上宣稱了所有事包括最早發現島嶼、對島嶼擁有主權,中國拒絕任何的外交讓步、妥協,中國認為,黃岩島屬於中國,其他國家必須承認這點,中國不願意進行任何的協商,或將此案上訴到國際海洋法法庭(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中國要求菲律賓停止騷擾中國船隻、停止在中國主權海域內進行其他活動。魏德比認為,中國採取的行動,會強化其對海洋空間的單方面定義。

美國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歷史系系主任、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長李小兵在接受《外參》採訪時解釋,從地圖上看,黃岩島離菲律賓的距離要比離中國要近得多,但根據國際海洋法律,對無人島嶼的實際佔有和管理,為領土權的依據,中國政府確實在7090年代,一直在南海島嶼插旗、修建設施,中國政府便是根據這樣的歷史認為黃岩島是中國的。

對於早在元朝時,中國就已發現黃岩島並在地圖上標注的歷史,李小兵認為,在地圖上標注並不足以證明中國對黃岩島有擁有權,而黃岩島當年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但如今發現了近海的原油和天然氣,才引發周邊國家對這些過去乏人問津的礁石感興趣。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羅素特聘榮譽教授魏德比(Donald E. Weatherbee)。(魏德比提供)

钓岛冲突使日本右翼得势引发东亚军备竞赛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钓鱼岛冲突可能加速日本国内右翼化,日相野田佳彦表示将以强硬姿态解决领土问题。中国官媒称,中国计划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打造海域立体监测网。韩媒引述专家表示,日本很可能会全面增强军备,刺激韩国和中国跟进,使东亚地区出现军备竞赛。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9月21日在执政的民主党党魁选举中获连任。野田在演讲中表示,他将继续强调日本的主张,以强硬的姿态来解决领土问题。此前野田曾经就钓鱼岛“国有化”一事表示,低估了中国的意志和自尊心。打算拟派特使赴中国谈判和沟通。

同样与日本有岛屿主权冲突的韩国密切关注着中日钓鱼岛冲突,韩国朝鲜日报今天引述多位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指出,在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主权纠纷中,日本完全败给中国。面对同时打出军事和经济两张牌施加压力的中国,日本束手无策,甘拜下风。专家们表示,此次事件可能会使日本国内的右翼化倾向加速。如果最后做出日本输给中国的判断,日本很可能会全面增强军备。日本增强军备将会刺激韩国和中国,使东亚地区出现军备竞赛的多米诺现象。

韩国外交界一位人士分析说,表面上看似中国完胜,但实际上给日本右翼势力提供了确保集体自卫权等增强军事力量的借口,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数十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他说,日本右翼势力过去一直以“北韩威胁”作为增强军备的借口,但今后可能会用“中国威胁论”来取代这一借口。

有专家还预测,日本右翼势力将进一步推动宪法修改,修改日本宪法中的第九条,也就是日本“永远放弃拥有武力和交战权”。

另据中国国内环球网透露,为了回应领土、领海主权争议,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打造海域立体监测网,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台及南海等海域的监测。报导说,目前全球专职海洋卫星共约30颗。其中,美国发射6颗、中国3颗、俄罗斯共发射了12颗。

另外,即将出版的香港镜报月刊十月份,将发表封面文章,标题是《中国首航母辽宁号十一成军》,作者江小舟是北京的军事专家。台湾联合报引述上述文章报道说,中国首艘航母被命名为“辽宁”号,这是中共海军首次以省份为舰艇命名,而在正式命名之前,这艘航母在中共军内编号,为“○四八”号。

“辽宁”号将由中共海军司令部直接指挥。至于它最后将落户在中共海军三大舰队中的哪个舰队,要待第二艘航母成军才能揭晓。

學者:18大不能回避六四問題

美國之音

陸楊

華盛頓 — 中共十八大召開在即,人們要求中共重啟政治改革、為六四平反的呼聲越來越高。剛剛去世的前人民日報社社長胡績偉為好友留下的最後遺言就是囑託朋友向十八大呼籲,為六四平反。

距離中共十八大召開的日子越來越近,人們期待這次大會能夠重啟政治改革,以解決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而為六四平反則是啟動政改必須跨越的一部。

*胡績偉遺囑好友呼籲平反六四*

9月16日過世的前人民日報社社長胡績偉曾囑託好友、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姚監復轉告資深媒體人高瑜在撰寫有關十八大的文章時,呼籲為六四平反。

姚監復9月21日對美國之音説,為六四平反是胡績偉先生主要遺願之一,而且在他去世之前一直沒有放棄呼籲為六四平反。“他是一直呼籲給六四平反,十八大不會平反,就十九大,二十大。但沒有認定十八大就會平反。”

姚監復説,胡績偉生前沒有放棄任何的機會,要求高層平反六四。

北京的自由撰稿人高瑜對美國之音説,胡績偉先生的確托她在寫十八大文章時,呼籲為六四平反。

*胡績偉六四保護學生丟官*

高瑜説,她和胡績偉先生在八九民運當中結下不解之緣。是胡先生在89年5月21日要高瑜去天安門找到學生領袖,通知他們離開廣場,軍隊要進駐廣場。

高瑜等人費盡週折找到王丹等學運領袖之後,經勸説,在廣場的學生領袖同意撤出天安門廣場,軍隊不進北京。高瑜還幫助起草了一份同樣內容的書面東西,送給胡先生看。高瑜回憶説,胡先生當時修改了兩句話。

高瑜説,北京戒嚴之後,民運學生還以胡績偉的名義上書人大,要求取消戒嚴令,為此,胡績偉先生被扣上支援反革命暴亂的罪名,被撤銷了人民日報社社長的職務,還三次受到黨內紀律處分。

她説:“我認為,這兩件事真是功德無量的記載在中國歷史上。胡績偉就是這麼一個勇敢、有膽識,而且極端的有良心,愛學生,愛人民的這麼一位老共産黨員。”

高瑜表示,她會以其他方式完成胡績偉先生的囑託,而不會給十八大寫信。

據報道,中共宣傳部副部長蔡名照前往弔唁胡績偉先生是,提出將胡先生骨灰放置八寶山革命公墓,遭到家屬拒絕。

*姚監復:徹底平反六四要幾十年之後*

姚監復對美國之音表示,他本人對中共高層近期為六四平反不抱期待。他説:“因為去年中共黨史研究室的‘中國共産黨90年大事記’裏仍然肯定‘六四’是一場反革命暴亂。所以,黨史裏都仍然維持這樣的定性,怎麼會十八大就變了呢。”

姚監復説,要先解決為六四定性的難題,才能談平反問題,也就是説,到底六四是反革命暴亂,還是風波,還是群體性事件;是人民內部矛盾還是敵我矛盾。姚監復認為,等中國進入了公民社會,民主化進程到了一定程度,平反六四才有希望。

姚監復説,反右到現在都55年了,還沒有得到徹底否定。他認為,平反六四的進程要超過55年。

*姚監復不相信江澤民提平反六四*

海外中文媒體近日發佈消息説,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會見中國高層成員時表示,解決六四問題不要再拖下去了。江澤民還説,六四平反問題要拿出方案,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展開。
姚監復表示,他不相信江本人會有平反六四的願望,因為他本人是六四鎮壓的收益者,因此不可能由江提出為六四平反。



胡績偉在北京寓所中照片轉載博訊新聞網 (由高伐林攝於2007年)

台湾倒阁案未过关,在野党酝酿罢免马总统

德國之聲


台湾立法院周六表决在野党团提出对行政院长陈冲的不信任案。在执政的国民党全力动员护航下,倒阁案如预期并未过关。
倒阁案未过半遭否决
时隔13年,台湾宪政史上第二次阁揆不信任案表决,朝野政党动员固票,除一名民进党立委请假,其余112名立委全数出席投票。尽管提出倒阁案的民进党及台联立委都投下赞成票,加上亲民党立委也改变立场支持倒阁案,但执政党拥有席次优势,结果仍以46票赞成、66票反对,无法超过二分之一门坎,倒阁案遭到否决。

根据宪法规定,如果超过半数的全体立委同意不信任案,行政院长应该在十天内辞职,且得呈请总统解散立法院;如果没有超过半数,一年内不得对同一行政院长再提不信任案。因此,倒阁案可以说是双面刃,过关,立委自己就要面临重选的压力;没过,等于是给行政院一年的保护伞。

行政院长陈冲除了第一时间表达感谢外,也对近来社会所付出的成本感到抱歉。陈冲并强调,政府已提出一系列改善台湾经济的方案,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也期盼能获得各界支持。总统府发言人范姜泰基表示表示,马英九总统提醒内阁团队,尽快提出有感成绩单,并期盼朝野合作让台湾全速前进。

蓝绿对峙,合作不易

然而,台湾在蓝绿长期对峙下谈朝野合作绝非易事。立法院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表示,虽然倒阁案没有通过,但罢免马英九总统已是不可回避的课题,未来会持续发挥在野力量,加倍监督国民党。至于台联党团则点名经建会主委尹启铭、经济部长施颜祥、劳委会主委王如玄必须下台,否则3位党籍立委将上台杯葛陈冲的施政报告。若马总统坚持不改革,也会在马总统上任一周年时,发动罢免。

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林鸿池则响应表示,在野党现在就思考明年要罢免马总统,显然是一系列政治操作。国民党团书记长吴育升更指出,民进党提倒阁案是为反对而反对,既然倒阁案已被推翻,就应遵守游戏规则,让内阁正常施政。他并呼吁在野党不要再杯葛陈冲施政报告。

陈冲内阁仍在观察期

此次泛绿阵营倒阁的理由主要在于,台湾近来经济表现不佳,行政院的安心内阁、财经内阁宣示全部破功,连监察院长王建煊都表示,倒阁案顺应民意。执政党立委虽全力护航阻挡倒阁案,对陈冲内阁的绩效也是颇有微词。

国民党立委陈学圣直言,期待历经倒阁风暴后,陈冲可以做事果断,如果年底前内阁再做不好,他会和大家站在一起,要求不适任的官员下台,包括阁揆在内。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表示,陈冲已让人民失去信心,连同党立委也一致认为,国民党用党压制民意、违背民意,这种背离民意的政党将来会被民意唾弃。国民党若没有积极作为,改善人民生活及救经济,民怨累积一定会走上街头。

作者:尼尔(台北)
责编:李鱼

中國網路觀察:蒼井空很萌

美國之音

齊之豐

華盛頓 - “很萌”,形容詞,網際網路、微網志時代新生代的常用語,意思是“很可愛”。在當今中國,日本前AV明星蒼井空得到“很萌”的評價或形容,可謂當之無愧。

*蒼井空人氣更上層樓*

在AV業界人才輩出的日本,1983年出生的蒼井空可謂眼光遠大,尤其是經商戰略眼光遠大。從AV業界退役之後,她在2010年4月開設推特,立即受到中國粉絲的狂熱追捧。

於是,蒼井空順水推舟在中國謀發展。鋻於推特在中國被遮罩,粉絲必須翻墻才能看到她,於是,她2010年11月就在中國開設微薄。目前,在中國用戶最多的新浪微網志,以清純淑女形象出現的蒼井空擁有一千三百二十多萬粉絲。她儼然已經在中國開闢了她演藝事業的第二春。

在近幾個星期來中國當局導演的抗議示威鬧劇當中,在中國各地出現的所謂“抗議日本”的打砸搶燒的鬧劇中,蒼井空更是成為民間的日中友好大使。

蒼井空通過微網志等渠道強烈呼籲日中人民友好,在中國得到眾多的響應。與此同時,“釣魚島屬於中國,蒼井空屬於世界”之類的標語口號及其變體在中國廣為流傳,也使蒼井空在中國的人氣和知名度更上層樓。

*兩個在華最有影響力的日本人*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一度在文化、文字、政治、法律、軍事等方面對中國有巨大的影響,其影響的痕跡至今猶存。許許多多的中文詞,如“幹部”、“科學”、“取締”等等都來自日語。

在21世紀的當今中國,日本對中國的影響依然健在。假如要説目前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日本人,一個可以説是一度長期給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FT中文網)寫專欄文章的加藤嘉一,再一個就大概就是蒼井空了。

加藤嘉一比蒼井空還小一歲。這兩個不到三十歲的日本年輕人在中國大出風頭,也使他們在日本名聲大噪。日本主要報紙《朝日新聞》本星期發表對加藤嘉一和蒼井空的專訪,顯示了他們的事業有成,正在享受著因為出名而更出名的良性迴圈。

加藤嘉一和蒼井空在中國謀發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路子。

作為主修國際關係的年輕學者,加藤嘉一走的是陽春白雪。他在鎖定中國高端讀者的FT中文網發表專欄文章,論説日中關係和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等各種問題。他的中文流暢典雅,同時又不失犀利深刻。他的文章於是獲得了眾多的讀者,其中包括中國政府高層官員。

在這裡應當説一點有趣的題外話。在過去的將近10年裏,每當日中關係出現緊張的時候,就會有中國政府高級官員找加藤嘉一晤談,以便從他那裏了解日本到底是什麼情況。顯然,中國高級官員對中國自産的大批日本問題專家、學者、記者的知識水準不看好,而寧肯相信這個不到三十歲的日本年輕人。

與加藤嘉一的陽春白雪相比,一度的AV明星蒼井空走的則是下裏巴人的路子。至少就目前來看,這兩位年輕的日本人在中國各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兩位到底哪位對當下的中國影響更大?至少從目前來看,就可見的影響而言,蒼井空的影響看來要更大一些。

*蒼井空廣受喜愛,愛戴*

蒼井空有一千三百多萬新浪微網志粉絲,加藤嘉一則只有不到一百六十萬。加藤嘉一雖然也可以説是粉絲眾多,但比起蒼井空還是小巫見大巫。這倒也符合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的定律比率。

在最近這次中日之間圍繞釣魚島(即日本所稱的尖閣諸島)的紛爭中,中國當局明顯採取了跟過去不同的策略。官方媒體積極主動地鼓動中國民眾進行抗議示威,中國政府更是給所謂的抗議者提供各種方便。更有中國網民指認出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員挑動、帶頭打砸搶燒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財産。

然而,在中國政府導演的這場鬧劇中,大多數中國民眾並沒有參與打砸搶燒。但中國許多民眾利用難得的上街遊行的機會,趁勢上演自己的鬧劇,讓中國當局哭笑不得。而蒼井空在這樣的鬧劇狂歡中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民眾的一個非常方便的道具。

説起蒼井空,還應當提到一個事實,這就是她在中國之所以如此廣受喜愛甚至愛戴,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中國當局對她的封殺。中國廣電總局今年4月中旬明令中國各地的電視臺不準讓蒼井空上電視。這一指令受到中國網民的普遍譴責,並給蒼井空帶來了更多的粉絲。

鋻於蒼井空的這種特殊身份和特殊經歷,以蒼井空做由頭的鬧劇於是就平添了更多的看頭。

*“活捉蒼老師”之玄妙*

活捉蒼老師(圖片來源:美國之音東方)
​​美國之音駐北京記者東方9月17日拍攝的北京抗議日本的示威場面,就屬於有多重看頭、可以從多個角度鑒賞的鬧劇。

照片畫面中央,是示威者高舉著紅底白字的橫幅標語,“對日宣戰 活捉蒼老師!”

這裡的“對日宣戰”,顯示的是示威者迎合甚至提升中國官方媒體以及中國官員對日本放出的狠話。但接下來的“活捉蒼老師”則立即將中國官方收復釣魚島的一本正經的高談闊論化為笑談和鬧劇。

以“蒼老師”稱呼姓“蒼井”的蒼井空,顯示這些示威者已經將蒼井空“漢化”。以“老師”來稱呼她,則顯然不是表示對她的尊敬,而是明顯地暗指蒼井空先前的職業,這就是AV明星。

在日本特別發達的所謂成人錄影(AV,adult video)産品當中,一個很人氣的類別是女老師與學生或同事做愛。學生或同事們或者是與老師溫柔行事,或者是七手八腳對老師動粗,強迫老師就範。“活捉蒼老師”之説顯然是指後一種情況。

於是,“活捉蒼老師”所表達的性幻想就這樣顛覆了“對日宣戰”的狂言,也顛覆了中國官方的那些收復釣魚島的一本正經的高談闊論。

這幅照片裏面還有一個頗堪玩味的細節,這就是畫面當中的那些年輕女子。

考慮到“蒼老師”的AV明星生涯,考慮到“蒼老師”以及其他日本AV“老師”的錄影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普及,奇怪的是,面對那些男子打出的明顯的“涉黃”標語,畫面當中的那些年輕女子一個個神態自若,面帶微笑。

她們的這種神態究竟標誌著她們對這種事情不懂、不知道,還是當今中國年青女性都已經足夠心胸開放,對這種事情早已經不在乎?

畫面畢竟是畫面,不能説話,不能提供答案。

*蒼井空引來的鬧劇*

在這次中國政府策動的鬧劇式反日示威中,蒼井空可謂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中國網際網路上四處流傳的一些圖片充分顯示出示威的鬧劇性。

一幅圖片顯示一個參加示威遊行的男子,他的T衫背面手寫的“不看蒼井空  改看甘露露,”令觀者不禁莞爾而笑--甘露露,顯然是指中國的影視演員幹露露。發出這種抵制、抗議日本的誓言,讓人不禁要懷疑誓言的嚴肅性,並由此懷疑官方鼓動的反日示威的嚴肅性。

還有一幅圖片則顯示一位滿臉嚴肅的大媽,大約六十多歲,手舉“抵制日貨 從此不看蒼井空”,則更是讓許多網民忍不住笑,也忍不住發出一系列疑問:

1)這位大媽知道蒼井空是誰嗎?
2)這位大媽是被人雇來舉這樣的標語嗎?
3)究竟是什麼人雇用了這樣的大媽來舉這樣的標語?
4)雇用這樣的大媽來舉這樣的標語的人究竟要達到什麼目的?
5)雇用這樣的大媽來舉這樣的標語的人究竟是超級愚蠢,還是超級惡搞?

*行為藝術趁機登場*

自1949年中共奪取中國大陸政權以來,中國公眾的表達自由就受到當局的嚴格限制。在過去的三十年裏,儘管中國人的表達自由大幅度增加,但依然是限制諸多。

中國政府導演的抗議日本示威鬧劇造成一種鬆動的氣氛,中國民眾紛紛趁機將他們平日被壓抑的表達自由的衝動釋放出來。行為藝術家們也因勢利導,趁機亮相,展示自己的藝術,啟迪觀眾的思考,如這幅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的照片所顯示的:

網上流傳的在反日示威中一位年輕女性的行為藝術照片(網路截圖)
​​一位網民對這位年輕女性的行為藝術做出了這樣的解釋:

“抗日造型:別被旁邊的字板誤導!雙腿中間夾的是刀。很顯然刀是用劈的。所以造型密碼為:求劈腿,愛長槍。”

來自台灣的詞語“劈腿”是指感情出軌、腳踏兩條船甚至多條船。

照片中的看客明顯是不解地觀望著這個僅著三點式、戴口罩、戴墨鏡的女子,一手扶著“請文明愛國 請理性抗日”的標語牌,一手扶著代表男性“家什”的長槍。男女看客們在想什麼,無疑是很難猜度。但同樣無疑的是,看客們看著這位身材姣好的女子,恐怕不會想到去打砸搶燒。

或許,這就是藝術的顛覆性所在,也是藝術的可貴所在。中國的藝術家利用政府策動的鬧劇式反日示威,拓展自己的藝術表達空間。

北京反日示威中“活捉蒼老師”的照片(圖片來源:美國之音東方)

中國的兩個堅定 孰先孰後


【明報專訊】即將登位的習近平對東盟首腦說,中國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同時又說,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並且將以鄰為善,通過談判解決領土領海爭端。兩個堅定現在出現了矛盾,但正如習近平說的順序,當然是以捍衛主權為先。

民意不允行「拖」字訣


釣魚島爭端發展到今天的局勢,撇除即將開戰和永久拖下去的兩個做法,就是要爭奪實際控制權。休漁期結束,千帆並舉,漁政船履行職責,護航出發,並且上演一幕「實際控制權」示範,即登上作業的漁船,檢查他們的證照。而日本的海上保安廳,雖然沒有跟漁政船正面衝突,但也派人登島,說是防範台灣保釣船,實際上還是上演「實際控制權」。


雙方都沒有立即打仗的準備,但民意發展到今天,也不可能允許兩國長期拖下去。日本反華示威人數雖然不多,但反華情緒是全國共識;中國民眾的示威雖然並非沒完沒了,但政府昨天還是給市民發短信,提醒市民遊行示威必須申請,要依法理性表達愛國熱情,說明政府不放心,也實怕國民再鬧。


實際控制權為最有力證據


現在有象顯示中國要在近期將「實際控制權」升級,因為一旦上了國際法庭,依靠歷史文獻,甚至天文台對釣魚島的氣象預告,都不是最有力的證據。而顯示「實際控制權」的最有力證據就是登島,而且是拆掉日本人在那裏修建的燈塔,並且拒絕日本海上保安廳在那裏執法。


問題是要判斷,如果中國走了這一步,日本軍隊會不會坐視不理。如果看他們在北方四島和獨島問題上,叫囂了半天都沒有動靜,中國為何不打鐵趁熱呢。

阮紀宏

兩岸關係/兩岸和解 不是萬靈丹


聯合報今年「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整體顯示,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與去年比較,並沒有重大的改變,但仍有若干值得關注的地方。

首先,針對兩岸關係不同領域的發展,民眾對於軍事、經貿與外交的競爭,仍存有較多的疑慮。軍事上的疑慮是因為中共至今沒有放棄對台用武的主張,也沒有在諸如撤彈問題等方面,消除民眾對軍事威脅的不安。

外交上的疑慮,是因為民眾仍把中共視為台灣國際空間的最大阻力。「外交休兵」顯然未能滿足民眾對於國際組織,包括非政府組織,日增的參與感。

因此,「先經後政」雖是兩岸當前的互動順序,但為了免除民眾對於外交和軍事競爭的疑慮,雙方仍有必要透過適當管道,處理迫在眉睫的政治議題。

至於經貿上的疑慮,一方面是民眾的過度期待,誤認兩岸和解是解決台灣經濟困境的萬靈丹;另一方面則是急於求成,誤認兩岸簽了經貿協議後,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商言商」,在經貿談判進入深水區的同時,競爭本是正常而難以避免的。

要讓民眾對於兩岸和解產生的經濟紅利有感,雙方就必須儘快作好配套措施。對岸應主動排除政治干擾,使雙方的後續協議談判順利進行;台灣則應加快自由化的步伐,更不能在決策和執行間出現巨大落差。

其次,民眾認為兩岸社會與政治互動現況相對較為緊密,這是對兩岸和解政策大方向的肯定。明顯的是,在馬政府執政下,民眾不用擔心會出現,讓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台獨變數。民眾也肯定兩岸和解,擴大了兩岸社會的接觸層面,得以展現台灣蓬勃的社會力量。因此,未來兩岸執政當局在制定重大政策時,都不能忽略來自雙方社會的不同聲音。

再次,調查民眾對台灣前途的看法顯示,兩岸和平發展關係,並沒有對內部的統獨光譜,以及對於中共政權和大陸民眾在台灣人民的認知圖案,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台灣,「永遠維持現狀」仍是主流,雖然比率略降,而主張急獨者略增,但這些數字上的增減,並無實質上的意義。

永遠維持現狀,除了表示民眾對本身發展道路的自我肯定外,也反映了他們對於中共政權,甚至大陸人民的負面印象。制度和價值觀的差異,加上缺乏有效的政治社會化工具,使雙方未能建立一個穩固的互信基礎。

如果要達成深化互信的目標,兩岸除了加強物質文明建設外,恐怕也必須在精神文明建設,多下一些功夫。

最後,調查顯示兩岸實質交流發揮了積極正面的作用,值得肯定,也必須擴大。與去年的調查結果相同,去過大陸的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政府和人民的印象,都比沒去過大陸者好了很多。與官方互動比較,兩岸民間交流的成效更為顯著,民眾對大陸人民的觀感,優於對大陸政府的觀感。明顯的是,願意到大陸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其中以白領專業及高學歷族群為主,有助於提升兩岸人員交往的水平。

兩岸關係/外弛內張 競爭化


第八次江陳會才落幕,兩岸投保協議也底定,但在行禮如儀的和諧互動底下,兩岸關係的性質卻悄悄起了變化。

儘管在攸關台灣前途的宏觀議題上,四成八民眾仍然選擇「永遠維持現狀」,六成二民眾不擔心「中國大陸崛起可能不利於台灣」;多數民眾認為官方往來密切(三成)或關係穩定(四成一),認為兩岸官方關係低迷者只有一成八;多數民眾認為兩岸關係熱絡(三成五)或和緩(三成九),認為兩岸關係低迷者只有二成一,但兩岸關係的外弛內張,卻有愈來愈加重的趨勢。
最明顯的變化,是民眾認為兩岸經貿處於「競爭」的比率,首次超越「互利」或「既競爭又互利」,從平均得分從五點五分,增為六點一分。其中,三成八民眾認為「兩岸經貿處於競爭狀態」,二成九認為「兩岸既競爭又互利」,只有二成五認為「兩岸經貿互利居多」。

兩岸經貿的性質逆轉,反映出大陸經濟結構的質變,尤其是沿海地區相繼仿效廣東的「騰籠換鳥」轉型計畫,包括工資暴漲、提高環保、限制用地等等,導致不少台商被迫遷往內陸或東南亞,獲利已經大不如前。更嚴重的是,歷經廿多年鍛鍊,與台商高度重疊的大陸企業也相繼崛起,有些甚至後來居上淘汰台商,使大陸台商的處境愈來愈難。就此而言,馬政府的ECFA顯然過於樂觀,無法有效提升台商相對於大陸企業的競爭力。

除了兩岸經貿轉向競爭之外,馬政府的「外交休兵」策略,顯然也未能改善民眾對大陸政府的認知,仍有高達四成七認為「兩岸外交處於高度競爭狀態」,二成九認為「關係和緩」,只有一成五認為「兩岸外交戰火已經降溫」,是所有領域競爭態勢最高者。

經貿轉向競爭,外交持續較勁,使五成五民眾繼續對大陸政府維持負面印象,包括專制、霸道、不民主、貪腐、獨裁等等。儘管兩岸民間交流更多,仍有四成八台灣民眾對大陸人民持負面印象,包括水準低、霸道、惟利是圖、暴發戶、高傲自大等等。

大陸台商的窘境,反映出四十至四十九歲民眾赴大陸就業意願的消退,從去年的三成三降到今年的二成六,顯示中壯年民眾赴大陸創業,或擔任台幹的機會愈來愈少。但大陸內需市場的迅速崛起,相對於台灣經濟的持續低迷,卻使廿至廿九歲年輕人更願意赴大陸就業,從去年的三成二增加到今年的四成,其中以白領專業和高學歷赴大陸的工作意願最高,平均高達四成。這種更願意赴大陸尋找就業出路的年輕化趨勢,一方面反映出兩岸經濟的消長,一方面則反映出大陸經濟對台灣的磁吸效應,已經從吸收投資轉向吸收高級人力資源。

兩岸經貿轉向競爭,大陸台商轉向東南亞,大陸本土企業迅速崛起,台灣高級人力流向大陸,都將使台灣的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展望未來,台灣不能再奢望依賴大陸讓利來救經濟,必須努力自我提升,才能解救自己。

台灣軍方:共軍2020年具攻台戰力


  • 旺報
  •  
  • 【記者羅印冲/台北報導】
     國防部業務報告書指出,當前兩岸緊張局勢雖緩,但在軍事安全上,中共「未放棄以武力犯台」思維並未改變,台海安全情勢仍充滿變數;共軍研製部署各式飛彈,並從事聯合登陸演練,規畫在2020年具備解決台灣問題的能力。
     大幅挹注國防建設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24日將邀請國防部長高華柱作業務報告並備詢。據了解,國防部業務報告近期已送至相關委員會立委辦公室
     報告書指出,中共並未降低對台戰備整備,且國防支出持續呈現兩位數成長,大幅挹注國防建設,規畫於2020年建立犯台的戰力及具備第一、第二島鏈作戰優勢。
     國防部指出,中共除研製及部署彈道及巡弋飛彈、岸置遠程攻船與防空飛彈、兩棲步戰車及新一代機艦等武器,配合戰機、防空飛彈部隊前推從事輪戰及三軍聯合登陸演練等作為,是為熟悉東南方向作戰環境,規畫在2020年具備解決台灣問題的能力。
     報告書提到,鑑於國軍受外來的安全威脅與日俱增,為反制多樣性滲透情蒐,軍方目前已製發「中共情報單位吸收運用態樣分析圖」,撰編「紅色警覺」保防系列輔教叢書,並策辦「保防尖兵」典型表揚,提高官兵敵我認知與安全警覺。
     中共增加反介入戰力
     另外,中共為突破美國防堵,除透過上海合作組織與俄羅斯共同經營中亞戰略,並建構航母、反艦彈道飛彈及巨浪2潛射彈道飛彈等戰略性武器,同時藉由跨區遠海長航訓練,強化海上機動與制海作戰能力,增加「反介入」戰力。
     軍方指出,這些都是為達成中共軍力向太平洋海域發展的目標,進而為後續東海及南海主權談判提供有利支撐。

十八大七名準常委享一級警衞

香港蘋果日報


海外明鏡網透露,下月中登場的中共十八大已確定政治局常委七人,分別是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王岐山、劉雲山、張高麗和李源潮。早前傳大熱門的汪洋和俞正聲出局。七名「準常委」從兩周前已享受中共最高級別的「一級警衞」安全保衞標準。

劉雲山或任國家副主席


中共安保標準分三級,一級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委員長、總理、政協主席、軍委主席;警衞要求絕對安全、萬無一失。二級警衞包括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副總理、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以上人士統稱「黨和國家領導人」。三級警衞通常對中央委員、省(市)自治區首腦等。
據報道,十八大新常委的分工,習近平任總書記已無疑問;李克強任總理亦順理成章;張德江則可望任人大委員長;王岐山早前傳會任常務副總理,但也可能任政協主席;李源潮可望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或中紀委書記;劉雲山或任國家副主席;張高麗或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也可能任中紀委書記。

不要打砸搶燒的愛國主義


  • 中國時報
  •  
  • 【鄭漢良】
     「人民接受國民教育,天經地義。」前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日前在香港出席活動時如是說。早前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也說:「認識國家,是天經地義的事」。這句話聽起來不無道理,但問題是港府啟發學生對國家認識所採用的方法,更像是洗腦而不像是教育。幫國教科護航的人也經常說:「人家外國也有國民教育。」
     「人家外國也有」,都是沒有民主的國家為推行不得人心的政策所喜歡拿出來的遮羞布。這些「外國也有」的理據十分可笑而且經不起考驗,試問外國也有一人一票公平公開選領袖選議會,為何我們沒有?
     外國確實有國民教育,在希特勒的納粹政府上台之前,因一次大戰戰敗而建立的威瑪憲法共和,就在學校廣泛推行所謂認識國家的國民教育,結果社會普遍掀起仇恨猶太人情緒,研究納粹德國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葛倫伯格(Grunberger)就說過,到了希特勒上台時,德國的國民教育除了盲目鼓吹民族主義之外,已經別無其他討論的層面。
     美國也有國民教育,或試圖復辟大美國主義的國民教育。二○○一年十一月,即在九一一事件的兩個月後,內布拉斯加州教育廳通恢復一九四九年該州的美國主義法,在高中的公民課程中加入愛國教材,包括教育學生「美國政府的優越性、共產主義的危險或類似的意識形態、公民的責任,以及其他適當的愛國行為」,課程還包括向美國的英雄偉人致敬和學習,唱愛國歌曲等。
     在小布希聯邦政府的鼓勵和慫恿之下,其他州的學校亦競相效尤。但到了實際的推行層面,美國的學校卻又是百花齊放。在一些保守共和黨勢力地區,學校基本上按照本子辦事:美國是好人,美國只做正確的事;但其他學校則站在「民主公民」的立場施教,即這個世界是充滿矛盾衝突的,絕非是黑白分明的,因此獨立的思考和公開的辯論,就是公民教育中愛國主義的基石。
     很多人往往將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混淆,特別在威權主義下、或國家面臨危機意識時候,尤其如此。希特勒的納粹時代就是一個好例子,美國五十年代麥卡錫主義抬頭,也是一個好例子。麥卡錫在美國製造白色恐怖,將所有懷疑大美國主義的人,一律打成共產黨或同路人;九一一之後的大美國主義,又將所有反對伊拉克戰爭的人歸類為美國的敵人或恐怖主義的同路人。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阿拉伯聯盟發表演說,批評美國非人道監禁未經定罪的恐怖分子,他的言論就被當時的大美國主義者形容為「叛國」。
     但民主的愛國主義,人民尊敬國家所代表的核心價值,人民也有懷疑、批評國家的權利,例如民歌手彼得思格(Seeger)在面對麥卡錫委員會審判式的國會聽證時,公開抨擊他們在製造白色恐怖,踐踏美國民主和公義的核心價值。思格冒著事業毀於一旦的風險,膽敢頂撞當時的政壇暴君,其勇氣正好就是民主愛國主義的最佳寫照。
     中國大陸最近掀起反日怒潮,人民打著愛國旗幟,卻從事打砸搶燒吃霸王餐的勾當,拔了日本大使專車的國旗,還意猶未盡拔走美國大使專車的國旗,國家發言人卻推說這只是「偶發事件」。一個將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故意混淆的威權式國民教育,不論如何修補,這裡作廢那裡補丁,都難免暗藏打砸搶燒的「愛國思想」。
     陳佐洱說,接受國民教育,會使得一個人「在家成為好的成員,在社會上成為好的公民」,看到大陸人民的反日示威,這種好的成員、好的公民,不做也罷。

權貴無法無天 公安甘為家奴

太陽報


內地紀檢部門透露,原廣州市公安局副局長何靖涉嫌嚴重違紀,已被「雙規」並立案調查。何被指利用職務便利收受他人巨額賄款,同時長期與多名女子保持不正當男女關係。

雖然當局未有透露案件詳情,但正如有人所說,何靖與浙江等地公安系統近期陸續曝光的多名貪官大同小異,離不開利用職權收受利益,充當犯罪分子保護傘等知法犯法、執法枉法的罪行。

浙江衢州公安局原副局長蔡建明,月前因涉嫌為非法集資者作擔保,接受紀檢部門調查,涉案金額據稱高達數十億元;浙江台州市公安局機場分局原副局長張文聰受賄四十萬元後,竟幫有案在身的逃犯刪除網上通緝令,早前被判入獄十二年。

公安高官接二連三出事,這些負責維護社會治安、打擊犯罪的執法者知法犯法、監守自盜,以致坐上被告席,這種紅與黑、正與邪的強烈反差,不僅是執政當局的最大諷刺,也是老百姓的最大悲哀。

公權私用 徇私枉法

若論震撼性,近期備受中外媒體關注的薄谷開來殺人案和王立軍案,對中共形象的損害最大。重慶市前副市長兼公安局局長王立軍這個「打黑英雄」,不但涉及「黑打」濫捕無辜,更視黨紀國法如無物,想立案就立案,想撤案就撤案,想監視誰就監視誰,甚至想放誰就放誰。他收受大連某富商為其直系親屬在北京購置的兩套住房後俯首聽命,把對方指定的在押犯人釋放,簡直無法無天。

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老婆殺了英國商人,為了保護「老闆娘」,這位副部級公安高官居然指使手下包括刑警總隊總隊長、技術偵查總隊總隊長在內的「四大金剛」,將證據毀屍滅迹。若非最後「老闆」的一巴掌和自覺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王立軍被迫叛逃到美國領事館,這宗殺人案可能永無水落石出的一日,而王立軍的種種醜行也可能永遠不會曝光。

一個女人,只因為丈夫的特殊身份及其手中的權力,竟然有本事讓一個省級公安機構為自己設計假情節、假筆錄、假勘驗掩蓋罪行,如此怪事,理應只有封建時代才可能發生,在口口聲聲「執政為民」的今天發生這種事,實在匪夷所思。

王立軍、何靖這樣的公安高官,哪有半點警界精英和人民公僕的味道?這些人徹頭徹尾就是權貴的家奴和打手,徹頭徹尾就是人民的公敵,他們眼中的老闆不是納稅人,也不是老百姓,而是比自己職位更高的官員以及那些富商巨賈。

執法部門家奴化,公共權力私人化。國家公器、國家資源,統統變成高官權貴手裏的玩具,這樣的國家,這樣的執政者,還有希望嗎?還有明天嗎?

哥伦比亚大学展示顾维钧档案,为其107岁遗孀祝寿


宣布与上海图书馆合作,将珍贵史料数码化,嘉惠中国和世界


明镜历史网记者 高伐林


2012 年9月21日下午,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招待会:展出该馆收藏的中国杰出外交家顾维钧的部分有代表性的书信手稿和照片,以祝贺顾维钧的遗 孀顾严幼韵女士(Juliana Young Koo)的107岁生日。这次招待会也正式开启哥大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关于共享这批珍贵历史资料方面的合作。

招待会 将由哥大珍稀图书与手稿图书馆主任迈克尔·瑞安(Michael Ryan)主持,顾严幼韵女士、钱英英女士(顾维钧外孙女,代表其母亲、顾维钧的女儿顾菊珍女士)、杨雪兰女士(顾严幼韵的女儿)等家庭成员都参加。中国 人民共和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孙国祥大使,也到场祝贺。


巴黎和会时期的顾维钧。

顾 维钧(英文名字为Wellington Koo,1888年~1985年),江苏嘉定人(今上海市嘉定区)。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历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国、 英国大使,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他被誉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在上个世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在列强环 伺中折冲樽俎,维护中国的国家与民族利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耶路撒 冷,打动欧美代表,赢得各国同情。1945年,顾维钧代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顾维钧在1967年退休后,一直居住在纽约,1985年在此病逝。

顾维钧将近一个世纪生涯的头尾两段,与哥伦比亚大学有深厚渊源。他1904年进入哥大本科生院学习,1909年获硕士学位,1912年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晚年他又回到哥大,同当时的哥大东亚研究所合作,录制有关他个人和中国外交的口述历史项目。

他 在世时,于1976年将自己搜集保存的有关20世纪中国外交史的400多箱、数万份档案资料,捐给哥伦比亚大学珍稀图书与手稿图书馆收藏,这些资料全部对 外开放。这次,哥大图书馆借为顾维钧的夫人、年届107岁高龄的顾严幼韵女士祝寿的机会,展出其中少量珍贵的个人文件和照片,仅为其全部档案的沧海一粟。

这 次展示,也开启了最近才确定的哥大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的合作。据悉,双方共同发起一个项目,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将顾维钧的这批为数巨大的档案扫描,进行数 码化处理,使更多的中国近代史、外交史学者及其他各国学者,能够分享电子档案。据介绍,这一数码化项目大部分工作由哥大图书馆负责,将分批进行,今年先处 理其中10%的文件,估计前后要耗费数年时间。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为此特致信哥大图书馆长“对这一伟大的时刻表示 衷心的祝贺”。他在信中指出,顾维钧作为20世纪早期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为现代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坚信,这一合作分享项目将在双方之间 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在促进中国现代史的学术研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顾维钧遗孀顾严幼韵女士虽已107岁高龄,仍 然精神矍铄,乐意与到场嘉宾们交流、合影。她出身于上海富商家庭,早年读书时被称为复旦大学“校花”。她的第一任丈夫杨光泩是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博士,后 在菲律宾出任外交官时因日本侵略而殉职。她与顾维钧于1959年在纽约结婚,两人共同生活了近30年。

顾严幼韵的女儿、华人百人会常务理事杨雪兰女士(Shirley Young)表示,让顾维钧的丰富外交经验和思想成果为世人更多知晓,是对这位著名外交家最好的纪念,是对自己走过一个多世纪人生旅途的母亲的最好生日贺礼。




张立伟:钓鱼岛背后的政治


  一

  在日本“国有化”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诸岛”)之后,中国出人意料地做出了强硬的“组合拳”反制,既承受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也希望借此摆脱长久以来的被动地位。

  中国的目标并非抢回岛屿,而是从法理上抵制日本“国有化”政策,宣示主权,并派出舰只打破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的现状,试图形成“中日共管模式”,即中日双方都在该地区巡航,以防止对方登岛和开发,从而维持有主权争议的事实。

  这将侵蚀日本四十多年的实际控制,假如日本不接受这种结果而动用自卫队驱逐中国船只,那将可以被解释为单方面挑起军事冲突,显然,做出这个决定要承担无法预测的严重后果,拥有局部海战优势的日本没有把握赢得全面战争。

  中国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吓阻日本做出让步。但日本不应认为这只是虚张声势的表演,而试探中国人的意志,因为中国没有为自己准备退路。甚至,日本也不应用《美日安保条约》为自己壮胆,因为中国做出反应前已经考虑并接受了这个因素。

  野田认为“国有化”政策是出于稳定中日关系的大局而做出的决策。这种试图释放善意的解释很有市场,但日益动荡的日本政坛难以赢得外界信任。按照日本的计划,“国有化”后要逐步推进“活用化”、“有人化”、“驻军化”,这种步步为营的“切香肠”手段,势必引起中国警惕,从一开始就反击。

  在“石原购岛”过程中,日本国民的踊跃、媒体的热情、国会立法和谴责中国,表明日本举国上下多数人都认为钓鱼岛主权没有争议。野田是在7月7日全面侵华纪念日这一天宣布“国有化”计划,并在9?18纪念日前夕具体实施,即中国领导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当面告诫野田“不要做出错误决定”一天之后。这一系列行为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某种战略藐视,刺激了中国受辱的历史记忆。

  这种战略藐视源于一种侥幸心理:首先,日本认为中国为了珍惜崛起的机遇,将会被迫选择软弱的立场,降低冲突风险,即中国不会为钓鱼岛付出战略性代价;其次,认为“十八大”之前高层忙于权力安排而无暇对日本的行为做出有力反应;其三,利用美国“重返亚洲”的机会,挟美自重。

  人们通常认为日本的民主制度与战后改造,可以杜绝政治右翼化。事实上,不管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民意支持率都很低,双方政见也没有区别,完全同质化后失去制度约束。经济不振、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崛起等因素为日本右翼提供土壤。日本右翼也试图借助领土纠纷而扩军、强军。韩国总统李明博曾公开呼吁警惕日本极右翼势力抬头。

  中国政府警告说,日本在钓鱼岛的做法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中国做出这个判断,是试图孤立日本,因为中、韩、俄与日本的岛屿争端都与战后安排有关,而且这样更容易向西方世界解释钓鱼岛主权纠纷的历史真相,并提示美国需要承担责任。


  二

  从外部观察,中国强硬捍卫南海与钓鱼岛主权,被视为一种强权扩张,是争夺地区主导权的表现,这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但是,这种角度显然不能论证中国行为的合理性,即为了一些荒芜小岛而不惜打断国家崛起进程。

  这其中的矛盾在于,从外部看,中国是一个新兴崛起的大国,具有改变世界权力结构与重塑地区秩序的能力,是潜在的强权威胁;但从内部看,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却是截然相反的弱国心态,即认为中国政府对外软弱。

  因为中国近代史上被西方国家入侵与割地的羞辱,以及1949年后与美苏长期对抗时生成的不安全感,包括大使馆被炸、日本右翼挑衅等事件,让中国人始终沉浸在弱者角色,对主权的敏感与关心领土的热情,不仅仅是由政治宣传制造,而是“天朝大国”被羞辱的记忆挥之不去,历史上中国对邻国“以德报怨”的怀柔政策强化了这种感情。

  因此,单纯将中国在捍卫主权上的表现视为共产党主导的强权扩张,是不公正的,因为历史渊源比中共更深的台湾政权,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对钓鱼岛与南海的领土主张。这就涉及到了历史继承的正当性问题:大陆政权如果丢失国土,尤其是向曾侵略中国的日本出让一寸土地,那意味着政权失去合法性。

  包括西方在内的外部世界,经常忽视中国的这种内部压力,并过度从民族主义角度解读中国的行为,因为作为强者的西方对历史已经不敏感了。事实上,中国除了在主权问题上具有历史的敏感性外,也继承了儒家的天下主义思想,相比日本自始至终的相对民族封闭,中国则像美国一样具有开放性。华裔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应该更能理解这种开放性,他应向美国社会解释,以避免美国将中国的强硬单纯地视为扩张和与美对抗。

  中国几乎失控的抗日游行表明,中国政府承受了巨大的民意压力,而且,如果大陆政权因丢失领土而失败,动荡的秩序会制造一个更加民族主义的和专制的国家,这对全世界都不利。

  衰退中的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敏感,是美国“重返亚洲”政策的源头。但是,这一没有明确战略目标的政策调整,又因为奥巴马本人的犹豫与含糊而被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主导。目前看来,希拉里的做法是尽可能地为中国制造麻烦。

  因此,中国最后不大愿意与希拉里对话,更多与五角大楼打交道,中国试图以更坦率、透明的方式向五角大楼表明,中国没有任何挑战美国地位的企图,而是在捍卫国家利益。军方的交往能够缓解紧张气氛,防止出现误判和冲突。

  奥巴马政府的两大外交政策都面临战略性失败的可能:一是支持革命的中东政策导致反美伊斯兰政治势力崛起,二是“重返亚洲”加剧地区动荡和秩序混乱,中日因钓鱼岛争端走到战争边缘,与美国“重返亚洲”不无关系。

  中国对美国的“再平衡”政策并不排斥,但疑虑其真正目的是攻击而非防御;而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也非对现实的判断,而是对中国能力的认知与意图的猜测。美国“重返亚洲政策”源于美国疑虑,并加深了中国的怀疑,让双方脆弱的互信受到破坏并恶化。

  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实行“门罗主义”,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的降低是小布什政府忽略的结果,而非遭到中国主动排斥。中国希望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即“非敌非友,亦敌亦友”,不要“G2”,也不要冷战。

  中国的传统哲学不鼓励追求霸权与做出头鸟,封闭的疆域强化了领土上的保守性与思想上的天下主义,而历史上,日本作为岛国的生存危机感曾多次催生扩张主义。美国如误判中国意图而刺激中国走上与美对抗的道路,最终将会对美国不利,美国应该检讨和调整其对华政策,不致因短期的破坏而走上长期对立的歧路。

  (注:作者为资深媒体人、评论人。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张立伟,FT中文网



明鏡獨家:張陽將冒升總政治部主任

  明鏡新聞網記者 夏飛


  明鏡新聞出版集團旗下的中共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透露,張陽將冒升中共十八大中央軍委委員、 總政治部主任。

        在中共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早前的研判和預測中,下屆總政治部主任雖然還沒有確定下來,但“短名單”上已有三個主要人選: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賈廷安、總政治部副主任童世平、海軍政委劉曉江。我們曾分析指出:賈廷安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瞭解他的人,都知道其能力有限,人品很差;若童世平當選,對習近平不利,因為童是胡錦濤在軍中少有的幾個親信之一;而胡耀邦的女婿劉曉江,是最好的人選,但他身體一直不好,恐難負重任。

      現在,被胡錦濤一手提拔起來的現任廣州軍區政委張陽上將,已經PK掉賈廷安、童世平和劉曉江,成為總政治部主任的主要人選。北京消息來源告訴《內幕》:張陽的最新冒升,意味著江派人馬賈廷安、習近平屬意的太子黨成員劉曉江,都已在中央軍委角逐中落下陣來。

  剛剛上巿的《內幕》雜誌,用了11多萬字的篇幅,詳盡剖析了中共十八大中央軍委新班子。其中將任中央軍委委員、 政治部主任的張陽是一個「軍中黑馬」,他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原來流傳的軍委名單中。

    1951年8月出生的張陽,河北省武強縣人。1968年2月,年僅17歲就入伍參軍,從最基層的戰士開始他軍旅生涯的起點,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副指導員、指導員、教導員、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等基層職務鍛煉,可說是從基層磨練出來的政工系統將領。

   1996年初,時年45歲的張陽從炮兵一師副政委崗位上調入第42集團軍(代號為75200部隊,屬廣州軍區)163師任政治委員。

   經過四年的歷練之後,張陽的軍旅生涯出現轉折點,開始加快晉陞的腳步,2000年7月他被提拔擔任第42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兩年過後,他更上一層樓擔任第42集團軍政委。

    這段擔任部隊政治主官的經歷,使他更加熟悉負責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領導,增長他管理部隊政治事務的能力。因此不到兩年,53歲的張陽就被晉陞到副大軍區級職務,出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並在任內獲頒中將軍銜(2006年7月)。

     2007年對張陽而言是仕途發展的關鍵年,2007年9月,他首度出任正大軍區級職務,擔任廣州軍區政委,並被選為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從他的快速陞遷上可以推估中共中央已開始將他視為有潛力的新一代的將星。






現任廣州軍區政委張陽上將

明鏡出版的書在全球各地....怎樣進入中國


       香港機場最后一遍播報催促飛往北京的乘客抓緊登機,而張乾(音譯)還在登機口附近的書店戀戀不舍的翻看著一本書。

  當有人走近他的時候,他不好意思的把書合上,好像自己在看色情書一樣。實際上,這是一本關于習近平的傳記。

  “我隻是看看,”這位來自青島的生意人一邊不情願的把書放回書架上一邊説:“書挺有意思,但我不敢買。”

        這是《洛杉磯時報》日前發表的一篇報導的特寫。

  《洛杉磯時報》報導,明鏡出版社出版的較爲正面的《習近平傳記》是正在熱賣的暢銷書。

  “今年很好,關于政治的圖書銷售的非常好,”明鏡出版社的董事長何頻在紐約接受電話《洛杉磯時報》采訪時説,明鏡出版的書在美國,歐洲,台灣,  香港,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全球各地銷售,當然除了中國大陸。

  何頻説,買書的人絕大多數是把書帶回國內的商人,政府官員和知識分子。儘管有些買書的人會感到緊張,但帶禁書既不會被抓也不會被罰款。

  “有時候,海關會隨即抽查行李。如果書被海關官員發現,最壞的情况是他把書沒收,然後自己看。”何頻對《洛杉磯時報》説。

Books about Chinese politics, on display at a shop in the Hong Kong airport, are popular buys for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Barbara Demick, Los Angeles Times / September 3, 2012)


September 14, 20129:16 p.m.

王立军案细节揭开中国政治家族最阴暗一面


本周初,王立军案庭审在成都中院开始,相信与谷开来案一般,很快就会有一审判决,而王立军相信也和谷一般,不会选择并无任何意义的上诉,以换取更为有利的刑期。多家国际媒体在开庭前赶到成都,但并未获得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官方新华社在随后发布长稿,对庭审信息进行了披露。

根据官方信息,2009年,与薄熙来家关系密切的企业大亨徐明曾送给王立军位于北京的两套房产,价值超过45万美元,接受者很可能是王的女儿,随后2009年7月,王立军应徐明的要求释放三名羁押人员。

此外,薄家的“家臣“于俊世曾为王立军支付重庆别墅将近3.2万美元的租金。作为回报,王立军释放了一名羁押人员。于俊世曾经是一名军事情报官员,为薄熙来家做沟通协调工作。

《纽约时报》报道说,王立军的辩护律师王蕴采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新华社的报道基本准确地描述了庭审中提到的案件始末。但她声称,王立军没有接受徐明和于俊世的贿赂。她表示,是谷开来通过这两人安排了给予王立军的“好处”。

该报的中文版网站,在英文原文为“FAVOR”的这个词翻译成了“好处”,有网友将其翻译成“赏赐”,这一似乎有宫廷斗争的色彩的用语,引起了许多争议和讨论。

许多网友认为,而拒绝接受上司妻子谷开来的安排的金钱赠与,似乎不太符合中国官场的潜规则,难以对其苛责。如果王立军在公职生涯中,仅有这300万的不法收入,似乎证明王立军颇为廉洁。

有网友分析认为,“在这里,出现了三个色彩不同的用语,贿赂,好处和赏赐,“贿赂是王高谷低,好处是王谷平行,赏赐是谷高王低。”

另有分析认为,王蕴采律师的原话不会是“好处”,太鄙俗不专业,也未必是“赏赐”,太文艺又尖锐,就法言法语,为王立军辨白的职业身份来看,这个词更可能是"赠予"。

该案中,监听被列为机密,不公开审理,而王立军案中许多情节与监听有关,从监听中纪委副书记马駇,再到各位到重庆高干的高官,王立军的监听之耳无所不在。

资深媒体人杨海鹏认为,王立军本人作为刑侦专家,本有强烈的窥视癖,因此在大量进口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拿一些敏感人物试试身手,也就不奇怪。且此人有强烈的不安全感,除监视主人要求的目标外,自己做一些涉及私人安全的活计,也就毫不奇怪。

例如,王立军虽任公安局长,但对名义上的领导政法书记刘光磊甚为不满,亟欲取而代之,遂命王智领衔专案组监听刘的来往电话。到重庆后一直隐身于专案组的王,曾冒充中纪委人员拘禁重庆公安局副局长彭长健,刑讯逼供以整刘材料。若非己事发,王立军已将矛头对准另一副局长唐建华,以及原重庆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周京平等。

王案中,薄熙来对王立军的一个耳光,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杨海鹏认为,“在这一体系中,打耳光骂几句娘,该是家常便饭。有句话说,领导打骂那是不把你当外人。但这个耳光不寻常”。首先,去年五月中纪委直捣铁岭,年末已掌握王的问题;王隐藏谷杀人证据并对薄有监听反制行为;在打耳光前,薄已深疑王,王达薄打耳光是因王欲拿谷案证据反制。

资深媒体人何三畏评论说,所谓向主子“汇报”谋杀案是什么意思?主子早已知道,有什么必要汇报?如此敏感的谋杀,有什么必要拉上旁人(副局长郭维国)在场?因为当时马仔作为全国权力角逐场的一粒棋子,已经感觉到危在旦夕,东北的几个兄弟已被拿下。但主子同样已经感觉到最后博击时刻的压力,而马仔竟然意图摊牌自保,不由盛怒而挥掌矣。

官方消息也显示,薄熙来和王立军摊牌前后,先后两次抓捕了王立军身边的7名工作人员(官方用语是“非法审查”),据记者所知,这些人受到了严酷的刑讯,并有人因此死亡。

这些抓捕者试图找出王立军掌握的证据,当地还有传说称,王立军还发现了一次对他的未遂暗杀图谋。

此外,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中国警方车辆包围成都美国领馆时,王立军把一名同伙的手机号码悄悄递给了美国外交官。他说,根据这个号码可以找到薄熙来妻子涉嫌杀害英国商人海伍德(NeilHeywood)的证据。当时薄熙来是中国共产党最高层领导人之一。

据直接了解这一事件的人士说,王立军曾一度提出让一名同伴进入领事馆,这名同伴握有书面证据,但是由于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当时已经被中国警方包围,王立军的同伴根本不可能进入领事馆。

美国方面把手机号码转给了英国外交官,并指导他们怎样从王立军的神秘同伙身上获取情报,包括在一个受欢迎的中文电子邮件与信息服务网站上,使用指定名称开设一个电子邮件账户。英国方面开设了账户,并给上述手机号码发送了信息。

据说,英国人从王立军的同伴处收到了两条短信。短信中概述了王立军做出的指控,但并未包含任何证据。王立军的这名不明身份的“同伙”在王立军在被带到北京,音讯全无时,在还曾发信息给曾经采访过王立军的南方周末一名记者。

王立军的这一安排,确保了王立军不会在高层的权衡中被灭口和牺牲。

该案的种种细节,令人触目惊心。王立军步步为营以求自保,体现了他作为刑侦专家的职业素养,但就整个故事来看,王立军的作为,揭开中国政治家族最阴暗的一面:他们对法律和正义完全没有信心。

这一故事中,高级政客在这一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完全不考虑诉诸法律,而是直接的暴力与权力,而被打压者王立军则选择了监听和“叛逃”,而非举报和公开,更说明了他对中国当下的司法和政治制度并无信心,种种细节,令人扼腕和深思。

法广上海特约记者 曹国星

薄熙來把重慶當作未來治國的“試驗田”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柳江


  薄熙來在太子黨中曾居的核心位置

  2011年的官場,將胡溫一批“灰色”或平民出身,進入權力核心的領導人稱作“官二代”,這是紅二代的一種政治切割。
  據悉胡德平的三弟胡德華去年春節與來家看望的習近平交換意見,鼓勵習近平放手幹,說:“你看我們老爺子,又是平反冤假錯案,又是發動真理標準討論,做了多少事!”據說,穩居權力核心的習近平當時只講了一句話:“不行啊,咱是聽喝的。”

  習近平真是“聽喝”的嗎?習近平2010年12月6日至8日,到重慶調研,“對重慶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做法予以肯定,高度評價重慶在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和加強社會治安方面取得的成效。”這是代表十八大新中央對薄熙來的承認。正是因為習近平的這次調研,薄熙來十八大回北京已經勢不可擋。習去重慶其實比胡錦濤去更重要。胡溫反正要下了,就要成為過去時,愛去不去也就算了。

  更強硬的“太子黨”力量,2011年,在推動十八大“鐵三角”的形成,就是由習近平總攬全局,王岐山任總理、薄熙來掌政法委,把胡錦濤選擇的李克強擠到人大去。八月因為要和美方談判,王岐山逼李克強拿出中央意見,兩次頂撞李克強,後來受到胡錦濤的靠山宋平等老人幫的批評。

  2012年,發生王立軍逃館之前,薄熙來實際只等把自己的班底搬到北京去了。

  重慶是薄熙來治國的“試驗田”

  對“重慶模式”,至今學界爭論不已。重慶人文學者王康的評論,別有見地。十七大之後,很多人把進局的薄熙來到重慶擔任一把手,看成受到胡錦濤的謫貶。王康得到的情報和看法相反。

  薄的密友到王康那裡來過兩次,說薄熙來是把重慶作為自己的“試驗田” 。薄熙來在遼寧、商務部都是行政一把手,在意識形態、政府中,都不能一言九鼎。如果在國務院當個副總理,也沒有多大意思,就是分配管哪行就幹哪行,衹有到重慶這個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3千萬人口,8萬多平方公里的新直轄市,又沒有京津滬三個老直轄市政治上的盤根錯節關係,才能施展他治國的實驗。

   他和前四任市委書記不一樣,第一任市委書記張德鄰完全不了解重慶,因為和市長關係沒搞好,雙雙下課。第二任黃鎮東,年齡快到點了,就幹一件事:修路。現在重慶的交通主要是黃鎮東時代的。賀國強是因為遠華案沒地方去,把重慶作為一個避風港,緩一口氣,再去北京。隨後汪洋也只幹兩年,就到廣東了。

   薄熙來和重慶的關係很特殊,他是第一個政治局委員做市委書記,是第一個有想法的黨的第一把手。他到重慶58歲,比毛澤東進京趕考大兩歲,政治上的歷史感基本形成了。他是帶著一套對中國的看法,解決中國危機的方案,以至於對世界局勢的看法,把重慶作為一塊實驗田的。

  王康說:薄在重慶打黑的情況真是恐怖。《重慶日報》,重慶的大小報紙公佈頭像。今天公佈30個,都是重刑:死刑、死緩、無期、二十年。過幾天,再公示一批。這種頭像公示,在中國幾十年沒有看到過了。

  抓人也是一樣,公檢法上千人的大會,突然宣佈:×××站起來!都是司法局的局長、副局長,也不能不站起來,衛兵上來就把帽徽、領花、警銜、警號、胸徽全摘下,雙手背過身去,壓出會場。全場鴉雀無聲,又開始叫下一個站起來。薄熙來本人沒有現身過這種場合,回回都是王立軍出場。

  重慶年年“五一”、“七一”、“十一”,大街小巷全是國旗、黨旗、沙坪壩區的一個廣場 ,有一面大黨旗,大到馬上令人想起上個世紀30年代的德國。從江北國際機場出來,“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前進!”的大標語橫跨立交橋,不遠,又是一條,一條又一條。薄熙來有一次在大學城指揮兩萬多大學生高唱毛時代的紅歌《我們走在大路上》,王康正好經過,兩萬大學生朝氣蓬勃,歌聲震天動地,薄熙來身材高大,挺拔帥氣,充分顯示出明星政治家的魅力。王康當時就想到,毛澤東還不會唱歌,如果薄熙來到了北京,年輕人會為他發瘋。




  北京的一大批老常委、現常委,他們的秘書、幕僚、親信,包括太子黨劉源到重慶多次,真把重慶看成一個紅都了,一個新的希望所在。

  清華大學王紹光、李希光、崔之元和中國社科院馬列院的一批左派學者,到重慶,多如過江之鯽。重慶大學專門成立高等政治研究所,請上述學者為大學生作報告,發展黨員7000名。但是薄熙來對這些人,均沒有看好,也知道這批人都是為他的權力而來。因為薄熙來對他們提供的東西根本沒有看上眼。王康認為,薄熙來需要的的是為第三帝國做理論準備的德國那樣的思想天才、大哲學家,獻身國家的人,還需要戈培爾那樣無投機色彩的宣傳狂人。重慶黨校教授蘇偉與中國政法大學左派教授楊帆,於2011年1月出版專著《重慶模式》,薄熙來本人反映冷淡,根本不提。

  薄熙來幾乎每天在辦公室工作到黎明。唱紅、打黑、肅貪、意識形態,是薄熙來在重慶的四項實驗。後兩項未能完成。大規模肅貪,薄選擇的對象是前市長王鴻舉,王的幾個兄弟在重慶都是地頭蛇,也都是大貪官是毫無疑義的。薄熙來開始弄出過一個名單,還有好多區縣一把手。肅貪沒搞,兩個原因:一,王鴻舉是李鵬的人,肅貪就是打倒黨內走資派,是與黨作對。二,打黑打了一批民營老闆,搶了2000億。斃了“保護傘“文強,影響已經差不多了,再搞就沒必要了。

  張木生在多種場合說,薄熙來在最後一次常委會上提出要搞鄉鎮直選,報中組部百分之百,批了40%,證明薄下一步就要推進民主建設了。王康認為對於行政、選舉,薄熙來肯定有想法,但是他不會把選舉作為他政治上的選項。據悉,向中組部上報的是重慶黨校高級政治研究室提出的一個方案。薄也衹是試著走兩步,看看反映。當時薄已經陷入海伍德事件,焦頭爛額,本來以為重慶沒事了,只等移師北京。

  薄熙來在重慶的實驗,他的一整套東西,在王立軍逃館之前,在中國很難阻擋,黨內高層有很多人反感他,畏懼他,但是都沒有用,阻擋不住。竭力主張憲政民主的胡德平,深知薄熙來到北京意味著什麼,就連他也說:“擋不住。”
  唯一擋住薄熙來的,是鞍前馬後為他效勞的王立軍。(《明鏡月刊》30期)


《明鏡》月刊 第32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5000?apKey=fedd22f528

史景遷:魏斐德是“30年來最出色的中國近代史家”


弗蘭克·維維安諾(Frank Viviano),張秀莉譯



從內陸帝國變成海洋大國

4400餘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內陸帝國,依賴於密佈的內部河流繁衍生息。它們的分水嶺,由始建於公元前500年、長達1100英里的大運河連接起來,但在朱棣統治時期大大擴展了。到15世紀末,中國已擁有超過75,000英里的通航水道。

相比之下,中國在1402年的航海船隻,只是吃水很淺的貨船,很少離開平緩的海岸一兩英里以外。
歷史發生了令人吃驚的轉變:永樂皇帝第一次飭令建造3500餘艘船隻。對於海洋尚無什麼實際經驗的馬和,負責監管這些船隻的建造和指揮。1404年,馬和因朱棣的恩寵,被賜予 “鄭”姓,改名“鄭和”。

明 代的船隻比當時世界上所見的其他船隻都要龐大得多。歐洲征服世界的航海始於1490年代,達伽馬前往印度群島,哥倫布開始探尋美洲之旅。他們的七艘船加起 來,僅與鄭和旗艦主甲板的面積80,000平方英尺一樣大。這些歐洲人全體船員的數量總計260人,不及鄭和船隊30,000人的1%。


  鄭和航海圖(中國畫·1959年)錢松嵒作。

這 些令人震驚的數字,在此後數百年的民間傳說中流傳不已,一直被視為神話。1962年的一天,工人們在清理長江南京段因洪水泛濫而帶來的淤泥時,他們的鐵鍬 碰到了一段被掩埋的36英尺長的木梁。這是一根轉向柱,牢牢嵌在爛泥中,緊鄰著一隻舵的殘骸,其表面面積估算起來有452平方英尺,大到足以控制20世紀 的一艘航空母艦。

就在鐵鍬觸碰的瞬間,一個不大可能的神話變成了不可思議的事實。

1405年10月10日,這支艦隊順著長江駛向了海洋。根據中國的日曆,這是大明皇帝永樂三年中秋節。每一個舵手核對著中國人自己發明的羅盤,這是歷史上首次將其用於航海的工具。他們將航行方向定為向南穿過新加坡一帶的海峽,然後向西進入印度洋。

接下來的30年中,明朝的艦隊七次大航海,跨越半個地球,建立了從今天的越南直至東非的龐大貿易網絡和外交聯繫。

1980 年代初期,我很謙卑地開始了自己對鄭和之旅的探尋。在隨後的25年間,我肩負著報導當代戰爭或經濟繁榮發展的任務,旅行了數十次,通常是坐飛機,但只要有 可能我都會去坐中國的舢板船,以及阿拉伯或非洲的獨桅帆船,而對這隻龍杯的探究則將我帶入明朝西行船隊的主要場景中。

儘 管鄭和的故事在中國被淹沒了幾個世紀,但在東南亞及其他地區,他卻被奉為神明。在爪哇和馬來西亞半島,有人帶我去看供奉他的奇怪廟宇,鄭和被同時奉為穆斯 林和佛教聖人。在索馬里和肯尼亞邊境的偏僻熱帶叢林村莊裏,長著杏眼的非洲部落人宣稱他們是鄭和船隊的失事船隻水手的後代。傳說鄭和身高7英尺,腰圍5英 尺。正如我出示那隻明代的杯子時,那位新加坡的文物收藏家所說的,你很難知道該相信什麼。

那隻龐大的舵的證據讓我不停地探索,直到2003年,我突然發現魏斐德發表於10年前的一篇學術論文。

我“遇到”魏斐德是在1989年6月,他在香港九龍飯店給我打電話。

數 月間,我一直忙於給《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道中國民主運動的動態。在那個動蕩的春天,大部分外國記者困在北京。但在5月份我已動身到其他地方,報道這次運動對於首都以外地區 的衝擊。在6月4日軍隊鎮壓天安門廣場前後數周,我已到過6個省份。6月10日,公安在珠江三角洲的一個小城市逮捕了我,我被驅逐出境。離開旅館不久的那個早晨,我的電話響了。“是弗蘭克嗎?我是魏斐德。”他想瞭解我所見所聞的細節,想瞭解我的觀點,我對於中國將走向何處的思考。他說:“弗蘭克,你在場。 你是我們在現場的自己人。”

我知道魏斐德是享有盛譽的伯克利中國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是1970年代末中美談判期間有 影響的人物,開啟了中美間學術研究與技術交流,他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耶魯大學的史景遷(Jonathan Spence)教授,認為魏斐德是“過去30年來最出色的中國近代歷史家”。

就像愛因斯坦打電話問我對於相對論的觀 點。這個電話體現了典型的斐德:一個對事實、感想和任何資料不厭其詳、孜孜以求的人,一個深深追求平等的人。他根本不在乎這些想法是來自一個長春藤大學的 博士、一個旅行者或一個記者。關鍵是,在與遙遠的民族的無限對話中,他表現出作為一個特殊旅行者的見多識廣的特質——不僅用英語,而且用他在中學時已獲得的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和德語,還有在哈佛和伯克利時掌握的日語和漢語來對話。(未完待續)(《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各期電子版下載位址:

《新史記》第1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596?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2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0?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3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1?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4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2?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5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3?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6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4?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7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5?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8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6?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苹果电脑新地图有两个钓鱼台却没有香港政府总部

亚洲区的用户发现,iPhone5手机地图里有「两个」钓鱼岛
亚洲区的用户发现,iPhone5手机地图里有「两个」钓鱼岛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随着苹果电脑推出新的iPhone5手机,该公司亦同时推出手机及iPad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升级版iOS6,但却出了一个大纰漏,苹果新系统采用的地图,竟然有两个钓鱼岛,而且香港的用户发现,香港政府新的总部所在地,仍然是之前的一块空地,令人大感诧异和失望,成为苹果公司罕见的公关灾难。

由于苹果公司为了市场竞争,与另一美国信息工业界巨人谷歌公司结下梁子,苹果新的手机操作平台刻意删除了谷歌旗下YouTube的桌面标示icon,还“枪毙”了谷歌的地图,以另一公司研发的地图取代。但有用家很快发觉,苹果地图错漏百出。

亚洲区的用户发现,地图里有「两个」钓鱼岛,爱尔兰一个农场被误标成机场,更引来官员抨击危及公众安全。香港有用家发现,苹果的地图竟然没有香港政府的新总部,错漏之处令人失望。众多用家批评苹果为了赶绝对手谷歌,宁可转用质素较差的地图产品,美国《华尔街日报》更直指「苹果转错了」。专家形容今次是苹果近年罕有的产品错误,不易解决。

不只如此,新系统的SIRI语音操作,也非常的“政治正确”,当用中文问它钓鱼台属于那个国家时,它的回答是:「请查询网页。」

面对外界狠批,苹果迅速承认搞错了,表示会努力改善地图软件服务。苹果在最新的iOS6作业系统中,放弃自iPhone面世以来就使用的谷歌地图,改为使用资料来自荷兰TomTom公司的地图系统,但系统自周四正式推出后劣评如潮,错漏问题包括小镇失踪、地名搞错、串错字和资料不详等。最近成为中日主权争议焦点的钓鱼岛亦有错误,苹果地图中可以找到「两个」钓鱼岛。大中华用户输入「钓鱼岛」搜索时,地图会用英文显示名称,所点位置为钓鱼岛附近海中心;当输入日本的称呼「尖阁诸岛」时,手机会在其中一个钓鱼岛上显示坐标,但没有名称。

但据外国传媒报道指出,日本当地民众以「钓鱼岛」时搜索,地图仅标注了坐标和方位信息,以「尖阁诸岛」搜索时,相应位置则会显示出这4个字,详细说明更标注出「尖阁诸岛」属于「日本冲绳县石垣市」,显示不同地方的地图版本,会在争议地域上有不同取态。

苹果旧系统的谷歌地图中,地图上会在同一地点,同时标示「钓鱼岛」、「鱼钓岛」、「钓鱼群岛」、「尖阁诸岛」等中日两国各自使用的名称。有用家戏言,苹果新地图今次出现「两个钓鱼岛」,是苹果为中日争议「提供外交解决办法」。

此外,一名姚姓香港用家发现,苹果新系统的地图,不但没有之前谷歌地图的地铁路线及出站位置,甚至连香港政府总部也没有。他说,苹果地图上,仍然看到金钟添马舰解放军驻港总部旁边是一块空地,显然至少是两年多前的旧地图,错漏之处令人咋舌。

此外,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新地图的错误亦可能影响航空安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外围一农场,在地图内被标示为机场。爱尔兰司法部长抨击,若小型飞机机师遇上紧急情况又缺乏其他资讯下,有可能视农场为降落地点。

除标示错误,部分地名亦张冠李戴,英国Doncaster(唐卡斯特)误串成Duncaster;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与实际位置相差4英里,英国伦敦大型火车站帕丁顿Paddington不知所终,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则变成一座公园,依赖新地图导航的旅客随时迷路。

据悉,早在iPhone5推出前,苹果已发现地图有问题,在上周已刊登多个招聘广告,盼聘请熟悉电子地图的工程师补救。专家形容,这是苹果近年罕有产品问题,理论上虽可透过更新纠正地图的错误,但由于问题太多又广泛,加上苹果的专长并非开发地图,要解决问题非易事。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