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星期日

无须怀疑佐利克欲搞垮中国的用心




冼岩

这篇文章是回应对拙文《萨克斯搞垮俄罗斯,佐利克搞垮中国?》的质疑。对于佐利克这种以美国利益为旨归的人,要搞清楚他对中国的真实意图很简单,只需要问上一句:到底是搞垮中国符合美国利益,还是帮助中国继续强大符合美国利益?为了帮助一些脑袋里已经塞满了浆糊的人搞清楚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转换为相近的问题:到底是把前苏联变成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符合美国利益,还是把俄罗斯变成苏联符合美国利益?

答案显而易见,所以,无须怀疑佐利克对于中国的动机。没错,他就是要搞垮中国;否则,他也不算称职。但是,想要实现“搞垮中国”这个目标,难度并不小,有时候可能不得不分步走。以中国目前的块头,如果想用正面对抗的方式来搞垮中国,难度太大,成本太高。而且,当时的美国正深陷在所谓“反恐战争”的泥坑,作为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将目标降低:既然现在还不能搞垮中国,就先为它套上一副紧箍咒,限制其行为,让它变得驯服一些。于是,他提出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个专门为中国而设的角色概念。用美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汤姆·巴里评价佐利克的话说,他这“只不过是希望更为睿智地使用美国的实力”——不得不承认,佐利克这个人是有才能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你看人家这话说得多么彬彬有礼,估计有不少中国人都被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吧?终于不用直接面对着洋大人的压力了!当然,前提是得听话,中国必须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因为,是否“负责任”,美国说了算。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提出后,成绩虽然不错,但对佐利克们来说,这始终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如果可以从内部搞垮中国,一步到位地实现美方目标,同时又不用承担什么成本和风险,佐利克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坚定实施之。现在,机会来了,又轮到换了一副行头后的佐利克登场了。从对美国利益的责任心出发,在他卸任世行行长之前,他无论如何也是要试上一试的。估计,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回竟然一试就灵,看来有门。

应该说,无论是图谋还是伎俩,佐利克们的所作所为并不高深。中国这么大,不可能没有看明白他们的人。即使是与佐利克们配合默契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也不可能个个都是糊涂虫。不排除有些人确实是吃了迷魂汤,洋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但一定还有些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人又分两类:一类是为了私利而心甘情愿做内奸,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这种人。要不然,铁矿石谈判为什么会搞得这么糟?还不就是因为有“内鬼”里应外合。这种里应外合绝非仅见于铁矿石谈判,而是所在多有,即使是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公众也时有所闻。要搞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研究的这些人,更加简单,或许还用不着费多少力气,帮他们把家人弄出国就OK了。这对于佐利克们来说,太小菜一碟了。

另一类则是打着“攮外必先安内”的主意:先借洋人的力量打倒义和团,完事后再来考虑怎么对付洋人——当然,到时候就不知道是谁对付谁了。或许他们对这一点也并不是真的在乎,“宁予友邦,不予家奴”。

还有人质疑拙文中“为什么貌似民主的一些国家,政权实际上被掌控在资本财团的手上?”,问“哪有这样的民主国家呵”?那你们不妨看看美国,看看佐利克。为什么美国政府的高官,很多都像佐利克一样,是从高盛这种财团、公司走出来的,任官完毕后,又可以回到公司领薪上班呢?将来的中国会不会也变成这样?说不定,有些人现在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像这样子“与国际接轨”,多好!

溫家寶揭示陸今年九大任務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黃季寬北京5日電)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在人大會議上公布2012年大陸政府「九大任務」,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排在第一位。

溫家寶今天上午在大陸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做上述表示。

九大任務包括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努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溫家寶說,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包括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及城鎮化、推動節能與生態環璄保護等。

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包括擴大就業、推進社會保障及醫藥衛生改革、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此外,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包括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價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他強調,將加強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鬥爭,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各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同時,溫家寶說,2012年中國大陸對外開放政策將保持對外貿易穩定發展,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繼續「走出去」戰略,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

溫家寶表示,今年重點要將「穩增長(成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

孔誥烽﹕民粹、法西斯與納粹的系譜

香港《明報》

香港與中國大陸矛盾升溫,討論一時沸沸揚揚。討論中「民粹」、「法西斯」、「納粹」的帽子滿天飛,主張限制雙非、自由行人數,對某些陸客某些行為有意見的朋友,一一被視為希特勒再世。

這類帽子在香港亂飛,並非新鮮事。近年建制人士也喜歡批評民主派為納粹,葉太當年在抗拒民主化訴求時亦發表過「希特勒也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偉論。溫和民主派討厭激進派聲大夾惡,亦是罵他們為「法西斯」。學者不滿80後社運過激,更要從扯旗山硬扯到阿爾卑斯山畔的威瑪共和國,給小伙子們送上一頂助長納粹崛起的歐陸帽子。

至於「民粹」指控,則更為詭異。政府、政黨逆民意而行,會被罵「與民為敵」。到他們順民意時,則成了「民粹」。故此去年明明符合北歐式「人人均等受惠」(equal benefits to all)福利原則的「每人派6000元」政策是「民粹」,反共反到無朋友的三民主義者是「民粹」,被政治正確判官圍剿的香港城邦論者,也是「民粹」。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只要你不喜歡一個人,而那個人又偏偏很受歡迎,你便可以指摘對方是「民粹」。而「法西斯」和「納粹」,更已成為繼各種粗口之後,又一個被抽空所有具體意義的辱人萬能key。這些標籤也有點像文革時代的「走資派」。當毛主席發動大家向「走資派」進攻時,大家都不清楚怎樣界定走資派,也不知道具體是哪些人在走資,結果是人人都被人人攻擊是走資派,全社會陷入瘋狂獵巫的狀態。

我無意在這裏評論與這些標籤有關的爭論,只希望梳理一下「民粹」和「法西斯」的歷史源流,為這些無敵帽子的玩家們,提供一點冷知識。

民粹主義及其敵人

18世紀歐洲的擧蒙知識精英,相信理性和科學,認為他們的責任,是要開導被教會蒙蔽的大眾,幫助他們獲得知性上的自由與自主。擧蒙運動,其實包含不弱的精英主義傾向。

到了19世紀中,歐洲出現對擧蒙理性的質疑。工業化導致的非人化令部分知識分子產生強調回歸靈性傳統的浪漫主義思潮。與此交錯關聯的乃是民粹思想的冒起。民粹思潮反對擧蒙運動的精英主義,主張走到草根去,以「一般人」的直接欲求為基礎建構一個與政治、經濟和知識精英相對立的「人民」認同。

民粹運動與19世紀歐洲民族主義崛起的歷史密不可分。有人指摘這一運動與後來的納粹運動有關,無可厚非,但說民粹思潮本身必然會導致種族主義與威權統治,則是抽空了一切具體歷史考察的想當然。研究民粹邏輯有名的理論家Ernesto Laclau,從早年研究阿根廷貝隆主義到近期出版的《論民粹邏輯》,均指出民粹邏輯並無固定內容。民粹政治是進步還是反動,還要看操作者選擇什麼「人民的要求」構造論述,和怎樣構造。民粹邏輯本身與民主政治不可分割,你避也避不了。

在後進地區,民粹思潮很多時候都是反專制與反西方霸權運動的助燃劑。例如19世紀末俄國出現的民粹派,反對沙皇專制下的西化現代化,主張知識分子回歸田園,在傳統村社之中重尋失落的價值。差不多時間出現的俄國馬克思主義,則竭力批判民粹派,說他們從「落後」農民身上尋找擧導,最後只會走向反動。馬克思主義者對民粹派的激烈否定,令他們走向極端的精英主義,催生了列寧的先鋒黨理論:工農群眾都被統治階級蒙蔽而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利益,所以要由意識先進的職業革命家代為革命、代為專政。這種民粹主義的反面為人類帶來了什麼禍害,恐怕不用我多說了。

形形色色的法西斯

民粹不等如法西斯,那法西斯主義又是什麼?法西斯主義,不限德國。在1930年代奪權的西班牙佛朗哥和葡萄牙薩拉查,也是法西斯獨裁者,但由於他們沒有直接參與屠猶和在二戰保持名義上的中立,所以在戰後沒有被清算,政權屹立至1970年代的民主革命。

林林總總的法西斯政權,共通點包括以鐵腕手段鎮壓群眾運動、在道德議題上極度保守、並以復興民族光榮為招徠。各地的法西斯黨,大部分都是在群眾造反運動高漲,不成熟的民主體制無法消解衝突的的亂局下,依靠恐懼革命的上層精英的支持而發動政變並奪權的。就算是1932年所謂「納粹大勝」的那次德國國會選舉,納粹黨的得票率也只得三成七,而且大部分都是地主階級與宗教保守人士集中的鄉郊小鎮票。納粹的龐大群眾動員,乃是他們奪權後利用國家機器自上而下地發動的。

排斥、屠殺少數族群的政策在納粹德國出現,與法西斯主義並無必然聯繫,而與德國本身的國家形成歷史有關。德國在19世紀的統一建國運動,基本上是要將離散歐洲各處的德語區和德語居民聚合起來。當時的德國民族主義精英,深感德國面對極大的生存威脅,並發展出具浪漫主義神秘色彩,以血緣與語言文化來界定的國民身分認同。

韋伯:德國的反蝗論者

德國在統一後便出現了所謂的「波蘭問題」,即德國東部湧現大量天主教的波蘭移民。當時有人主張盡力將波蘭移民同化成講德語和信新教的「真德國人」。但在1890年代,已有一定公共影響力的社會學大師韋伯,卻指出波蘭移民難以同化,因此主張關閉邊境,驅逐移民,並由國家動員西部的「真德國人」到東部殖民,重奪土地資源。對韋伯來說,這是一場停止東部「波殖化」(Polonization)和將之「再德國化」(re-Germanization)的鬥爭,關乎德意志民族的存亡。

韋伯乃當時德國自由派知識分子的翹楚,其反波主張已屬溫和。在其右面的,還有韋伯參加過又退出、擁抱生物種族主義與反猶意識形態、被視為納粹前身的泛德聯盟(Pan-German League)。可見,右翼威權的法西斯主義,在1930年代德國變種成屠殺少數族裔的納粹主義,是有其長遠特殊的歷史背景的。

民粹、法西斯和納粹,是不同的現象,有其各自獨特的歷史。我們對這些現象的再臨,當然要時刻警惕,但若我們對這些概念不求甚解、肆意濫用,則只會令我們變得麻木鬆懈。我並不是要為覑些思潮說項。我只希望大家以後如要罵人為民粹、法西斯、或納粹時,起碼要清楚自己到底在說什麼。

作者 孔誥烽 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延伸閱讀

1. Gary Abraham. 「Max Weber:Modernist Anti-Pluralism and the Polish Question.」 New German Critique. No. 53, Spring 1991

2. Roger Brubaker.Citizenship and Nationhood in France and German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 Dick Geary. 「Who voted for the Nazis? Electoral History of the NSDAP」 History Today . October 1998

4. Ernesto Laclau. On Populist Reason. Verso, 2005

5. Dylan Riley. The Civic Foundations of Fascism in Europe: Italy, Spain, and Romania, 1870-1945.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0

政協受命 慎言敏感問題 憂換班委員亂「放炮」 王剛促「內外有別」

香港《明報》

今年的「兩會」是換屆前最後一年,明年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有很大部分將要換人,加上今年下半年又將召開中共十八大,大會也擔心兩會代表委員亂「放炮」,特別對政協委員受訪、網上發言作出指引。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剛前日召開政協小組召集人會議,要求政協委員回答「敏感問題」時要注意「內外有別」,受訪後還可向記者要求審稿。

受訪後可要求審稿

昨日在政協文藝組的討論前,中國文聯副主席覃志剛宣讀了王剛副主席在小組召集人會議上的講話,對委員的行動有詳細指引,其中包括各小組如何推選召集人、何時截止遞交提案、何時截止申請大會發言、車輛和人員安檢等日常會務安排。除此之外,還特別提到,政治局常委參與小組討論的活動十分重要,「社會影響大」,所以屆時要找「發言質量較高」的委員發言,委員的建議必須建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但在發言同時也要注意「留出足夠時間」給領導人講話。此外,國務院各部委和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領導也會參與小組討論,但在他們到場時,不得直接向他們遞交具體案件材料,應由大會秘書處轉交。

此外,各小組原則上向內地傳媒開放,但在有政治局常委出席時,則「按專項專案處理」,通常只有獲安排的中央傳媒才可進入。每個小組至少安排向境外傳媒開放討論1次,但應在開放前事先知會委員。

嚴禁上房 受訪須在公共場合

指引中還提到,委員可以接受個別記者訪問,既可以自行與記者約定,也可透過大會聯絡,但不得將記者帶入駐地酒店房間受訪,採訪要在公共地方進行。講話還稱「委員可向記者提出審閱稿件的要求,以確保採訪內容全面準確」。按照大會規定,境外傳媒除在小組開放期間可進入指定的討論會場外,均不得進入委員代表所住的酒店,惟港澳傳媒進入港澳委員所在的貴賓樓才可「豁免」。

注意網上言論文件保密

講話還提到,委員應增強政治敏銳性,回答敏感問題時注意內外有別,接受採訪和發表博客、微博時要注意言論,以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並提醒委員要注意文件保密,委員如果遺失尚未公開的會議資料,應立即報告以便「採取補救措施」。使用政協的網上辦公平台時,也應注意該系統只能處理非機密的資料,儲存有機密資料的儲存設備都不應與該電腦連接。

明報記者劉洪慶、陳子凌、楊曦、林迎、麥俊、郭家靜、劉欣欣、林凱旻、何曉勤北京報道

恐嚇政治與恐懼之子

台灣《蘋果日報》

郝柏村228死亡不及千人的話語,讓今年的228再起波瀾,以往行禮如儀的道歉紀念場面頓然失色,對重大歷史事件漸趨麻木的台灣人重新面對這段歷史,3、4、5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尤其充滿悲愴壓抑。因為從228到1980年代初,台灣施行「恐怖政治」,叛亂、匪黨同路人、知匪不報等罪名,不只讓政治受難者家屬不敢聲張,連稍有正義感的人都被壓得喘不過氣。

政策爭議更像拌嘴

相比下,90年代後不論平日或選舉的誇大指控、互相恐嚇,只能算「恐嚇政治」了。

本屆大選民進黨檢討總統敗績,承認經濟恐嚇牌是國民黨勝選主因。經濟恐嚇牌就是種恐嚇政治。美國911事件至今,恐嚇政治盛行,探討恐懼政治的著作繼起不絕,並指出,政治活動領域已失去遠見、方向、原則,公眾人物轉向微型政治,政策爭議大多不具危機性或緊迫性,更像拌嘴及恐嚇,政治目標與雙方差異的模糊,使互相攻訐表現(演)出更大仇恨與刻薄,幫會式的狂怒被誤認為意識形態的堅持。簡單說,恐嚇政治就是小題大做、無中生有、冷飯熱炒、大驚小怪、唯恐天下不亂,或該炒而不炒,等到選舉才端出來一盤一盤炒作的政治,雙方互相恐嚇或讓選民害怕對方,全為選舉利益。

這種民主衰敗,台灣比西方嚴重。俄羅斯娃娃集體貪腐質疑、蔡英文宇昌案及眾企業家為九二共識喊話,只會出現在選舉,且出其不意,一擊奏效;反觀民進黨對馬政府的指控,則因師老兵疲,大多已無衝擊力,甚至成為「狼來了」。一些民主正義感濃厚的朋友問,馬在這次選舉能力普受懷疑,何以說不投他的人最後又紛紛回籠,違反民主政治常識?答案不在這些人的藍綠或族群偏執,而在恐嚇政治挑起的恐慌焦慮。

挑起焦慮左右投票

森林遭遇大火時,恐慌的野獸紛紛跳入深潭,「以一個死亡逃避另一個死亡」,就因大火比深潭恐怖急迫。當經濟選民認為蔡當選不比阿扁好多少,他們的經濟卻恐蒙受即刻損失,他們當然選馬非蔡。恐嚇政治的妙用就在這裡。

恐嚇政治的目的是挑起恐慌焦慮,政治集團藉此打擊對手,並獲取選舉利益,選民依恐慌焦慮程度決定投票意向,特別是藍綠傾向不強的人。而恐怖政治不同,它製造的恐慌焦慮是懲罰性的,災難屬可預期性而非或然率;馬基維利說它是獨裁者控制臣民,只有恐懼才能克制過激野心及造反衝動,強迫臣民守法。

霍布斯是「恐懼之子」,目睹英國內亂40多年,追求安定安全是他的當務之急,恐懼政治對他而言不是災難而是福祉,他支持君主高壓統治,源於他對人性的不信賴。郝柏村也是「恐懼之子」,飽經抗日內戰及兩岸憂患,他信服蔣氏父子高壓統治是必然的,他對228受害一方有偏見也是當然的。台灣3、4、5年級生何嘗不是「恐懼之子」。否則為何朝野政黨如此熱中恐嚇政治,恐嚇牌又對選民如此有效?


作者 孫慶餘 為資深政論家

廣東烏坎村 維權三鬥士贏選舉

香港《蘋果日報》

廣東汕尾烏坎村村委會選舉前日未能選出一名副主任及四名委員,昨日進行第二輪的投票,投票率達七成六,三名曾被捕的維權鬥士洪銳潮、張建城及莊烈宏在選舉中勝出,分別當選副主任及委員,三人與過身的烏坎英雄薛錦波,被稱為「烏坎四君子」,他們表示會繼續爭取公義。

他們與另兩名當選委員孫文良及陳素轉,連同早前當選的村委會主任林祖鑾及副主任楊色茂,組成新的民選村委會,為村民爭取權益。當選的村委會主任林祖鑾稱,正構思從百多名村代表中,互選出 9至 11名的監督委員會,監察村委會工作。

投票率 76%

昨日的選舉登記選民有 8,208人,合格選票有 6,259張,投票率達 76%,四名當選的委員,除了張建城及莊烈宏外,其餘兩人為孫文良及陳素轉,其中陳女為唯一的女委員,她說當選很開心,但遺憾薛健婉沒有參選。

昨日的選舉同時選出烏坎七村的七個村組長,其中張建城的父親張水妹亦當選村組長。前日的村委會選舉,雖然投票率達 81.45%,但因當選門檻高,只有熱門人選林祖鑾及楊色茂,分別當選主任及副主任,其餘人因得票未過半需重選。

昨日的選舉根據前日得票數順序確定差額參選人,副主任二選一,委員五選三,婦女委員二選一,參選人得票三成可當選。

由於要印製選票,投票時間由中午 12時至下午 5時,其間,參選人洪銳潮到投票場地了解時,發現有工作人員在指示村民投票給他,洪不滿擔心招人話柄,上前怒斥對方之不是,場面尷尬,其後有政府人員出來打圓場,指「這種事西方選舉也會有、好正常,不要抹黑」。將洪拉至一旁教育,事件才告平息。


新當選村委會村主任的林祖鑾,被記者包圍採訪。《蘋果》記者攝


三名曾被捕的洪銳潮(中)、張建城(左)及莊烈宏分別當選村委會副主任及委員。《蘋果》記者攝



薄熙來討好賀國強 「吃水不忘挖井人」

香港《蘋果日報》

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前日探訪兩會重慶代表團,中新社發稿透露賀只是「噓寒問暖談天氣」,並發賀與薄熙來「面和動作不和」的見面相,引外界揣測。昨日,官方《重慶日報》又披露賀探團的內幕,進一步顯示薄熙來的仕途不穩。

賀國強稱,他「無時無刻不關心重慶的變化」,並大談反腐工作,抬出胡錦濤指示,要求重慶「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自覺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按中央要求和部署」做好反腐敗工作。

薄熙來回應時竟稱「吃水不忘挖井人」,表示牢記「國強書記」這位「老領導」的期望。分析人士指,賀國強大談反腐,薄熙來卑謙以對,說明中南海對王立軍引爆的薄熙來問題尚未解決。有趣的是,該報配發賀探團的相片,賀背對薄與代表握手。此外,重慶官場昨傳出,重慶市委前常委、市人大副主任稅正寬,昨午在重慶別墅區內自殺。官方證實稅去世的消息,但拒證實他是否自殺。 72歲的稅於 2005年退位,未知事件是否與目前重慶官場是非有關。




《重慶日報》刊賀國強(中)探訪重慶團的相片。右為薄熙來。互聯網

「款待門」是政治問題

香港《蘋果日報》

最讓港人引以為豪,而內地同胞也一直稱道的是甚麼?不是尖沙嘴名店林立的洋手袋,而是制度的廉潔。同理,為何中央對香港刮目相看?原因是從戰略上,香港能保持廉潔等核心價值,將有力地向台灣以及國際社會展示一國兩制的成功。然而,這一核心價值卻因為特首的「款待門」而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挑戰。香港社會是否能以最高的危機感來處理,將彰顯香港甚至中央對待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定位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以當年廉署的蟲蛀蘋果廣告為例即可說明:蘋果表面的一口,很快就連核心也會爛掉!

反貪制度建於政治基礎

近日,事態已朝着危險的方向發展。廉署的介入為有關人士提供了法治的口實:無罪推定,事實待查,性質待定──自然這只能在他卸任後才能搞清楚。而立法會執着於運用《權力與特權法》調查的策略更加強了事實必須先理清這個觀感,但立法會的調查已被否決。至於特首以個人自律標準與市民期許之落差為由的狡辯,更將問題簡單化為個人判斷失誤問題。湯漢樞機錯誤地引用《聖經》為特首解畫,將問題化為純粹個人道德:人誰無過?然而,「款待門」不是一個純粹的道德問題,也不僅僅是法律問題,否則在貪腐橫行的內地,就不會一再出現「天價香煙門」這類貪腐一經媒體曝光,涉事官員在法律制裁前已經下台的政治處分。

筆者認為,「款待門」首先是一個政治問題,原因簡單:香港的反貪制度從一開始就首先建立在政治基礎上。殖民地時期的反貪制度有着兩個基石:港英時期港督的政治意志和《防止賄賂條例》,而其核心結構是政治為先,法律為後,後者以前者為基礎,並為法律條例的公正性與廉政公署的獨立性與高效提供了政治保障。然而,港督自身的廉潔卻不取決於曾蔭權所依靠的自律,而是取決於一個講究法治與有效管治的宗主國─英國。英國強而有力的自由民主傳統為港督提供了有效的監督與懲處機制。然而,在一國兩制下,北京對特區事務的干預是有顧忌的,因而對特首的制衡是克制的。剩下的制衡措施就只有二○○八年修訂的《防止賄賂條例》,但現在連特首都承認它是多麼的鬆散,最後剩下的就只有特首的自律。但是,這個最後的制衡已經在特首的說辭上顯得多麼軟弱無力和貽笑大方:難道豪華飛機與頭等的差價不是利益?

處理方法反映倡廉決心

不管是否存在貪腐問題,現有的事實已足以構成嚴重的政治問題:它將會像一隻蛀蟲慢慢地把整個蘋果蝕壞了。為了保存香港廉潔制度,特首是否可以接受政治處分,而不是一再以法律程式和個人道德尺度不夠高為藉口?如同當初港督憑着政治意志而不是僅僅依賴當時有所不足的法律制度來整治猖獗的貪腐一樣,特首能否以下台的方式,再次強有力地彰顯香港打擊貪腐、維護廉潔制度的政治意志?立法會又能否不再愚昧地選用《權力與特權法》而直接進入彈劾程序?中央又是否能認識到「款待門」的政治性質,如同英國給予港督的制衡一樣,政治處分甚至放棄曾特首?
「款待門」已成為了香港和中央是否有決心繼續維持香港廉潔的政治問題。



遲雲山
內地法學教授

曾蔭權會眼痛下台嗎?

香港《蘋果日報》

曾蔭權回應質詢,聲情並茂,聲是指聲線,情是指淚腺。昔時董建華腳痛下台,今日曾蔭權會眼痛下台嗎?看來不會。曾特首的眼淚比起溫總理還差得遠,溫相念民生之多艱,常涕泗滂沱。順便說說,二月廿一號中新社報道,溫雲松出任大央企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他正是相門虎子。反觀曾蔭權藉公幹去看兒子,廉租深圳豪宅,坐幾趟私人飛機、遊艇之類,擠幾滴眼淚就可以洗乾淨了。

中國官場以權謀私是千年常態,並非源自中共,只不過說一套做一套落差之巨大,本朝堪稱登峯造極,又兼適逢金粉盛世,紅朝別的軟實力沒有,但輸出中國特色的貪賄文化卻如滔天巨流,當者辟易。好不容易從上個世紀冷戰勝出的文明西潮又遇勁敵。別以為大金主只瞄着曾特首,財力鼎盛的天朝對美國和歐盟的利益輸送,也是一種國家行賄行為,它讓西方為之自矜的軟實力泡沫化,讓普世價值漫畫化,就像本朝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樣,這確係由特殊材料製成的強力腐蝕劑。
香港之廉潔度曾在亞洲名列前茅,現已跌出三甲。若說尚未一頭栽入大陸的貪賄醬缸陷於滅頂,全繫於英國殖民遺產。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曾聽著名學者林毓生說過,凡是英國殖民統治過的國家,獨立後有狀況不好的,但多數都不差;而其他西方國家的殖民地,獨立後有好的,卻多數都不好。另外,我有一位朋友劉索拉是音樂文學雙棲藝術家,六四後她滯留英國,後轉赴紐約。我曾和她丈夫聊天,這位香港大學印度裔教授說,西方殖民者中最不壞的就是英國人。他沒說「最好的是英國人」—這樣說政治正確。

若在英治時期,曾爵士就不至於墮落於斯。即便曾特首已經沉溺於「一國」的滾滾濁流之中,卻還有英人留下的「兩制」制衡之,如廉政公署,如新聞自由和「千古罪人」彭定康政改之後的立法會監督。不過這都未足以讓曾蔭權「眼痛」下台,那些甚麼豪宅遊艇飛機之類,在偉大祖國那廂看來算得上哪條毛?就像王立軍夜奔美領館,但他所揭發薄熙來的貪腐涉黑,統統擺不上桌面,真去冷藏薄熙來也會是別種理由──或者不需理由。

要讓曾蔭權「眼痛」下台,除非香港爆發○三年那種規模的大遊行。而港人能訴諸「直接民權」,亦拜英治時期留下的公民社會所賜。儘管孔慶東指殖民統治的遺留物,令香港人「沒有素質」和「一個字:賤」。可偏是七百萬沒有素質的賤民,勉力不讓香港沉淪到大陸腐臭醬缸的底部──曾蔭權眼淚的警世意義正在於此。



孔捷生

沒有君子 何來君子之爭!

香港《蘋果日報》

特首選舉早已發展到「插眼」、「摳鼻」、「箍頸」的階段,早已到了以「黑材料」互插的地步,候選人梁振英先生及他的陣營居然還在高喊甚麼「君子之爭」,居然還在要求其他候選人來一場斯文乾淨的選戰,這除了反映他們的虛偽外,大概也顯示梁先生及他的陣營自覺從前一階段角力後已勝券在握,不需再借助甚麼黑材料攻擊對手,守穩陣腳不多生枝節就可以如願勝出,此所以梁先生除了不斷強調「君子之爭」外,又千方百計干擾阻撓「西九門」的調查工作。先是在發放資料上提出諸多條件,到立法會成立專責調查委員會後則要求在特首選戰結果後才開始聆訊,並對委員會人選指手劃腳,要求重組。

梁先生是否已成為中央欽定的真命天子只有他自己及北大人才知道。但對香港市民來說,「西九門」調查既關乎政策制訂是否恰當,更跟特首熱門候選人誠信有密切關係,實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只要立法會能按確當程序調查及傳召證人,根本不需要受個別候選人的要求影響,更不必因特首選舉將要來臨開慢車、急煞車。事實上「西九門」既然跟熱門候選人梁振英先生有直接關係,立法會反而該加快行動,盡早澄清疑團,還各方面一個公道。

除了繼續調查跟各候選人相關的醜聞及缺失外,市民以至選委也應當持續以各種方式、揭破小圈子選舉的真面目及反對小圈子選舉。過去兩天,數以千計市民以民意的步伐,清楚響亮的呼喊表明對小圈子選舉的厭倦,表明反對由畸形選舉制度引發的貪腐及不當行為。特首曾蔭權先生的利益衝突醜聞雖然跟他個人行事不端不當有關;但他既然從小圈子選舉而來,他的政權既建築在特權關係網上,曾先生根本擺脫不了跟富豪商家的特殊關係。久而久之,特殊關係便隨時變成特別照顧、特殊利益,直接損害特區政府的公平公正,直接打擊政府及官員的清廉與誠信。要防止再出現另一個曾特首,防止再出現政府最高層涉及利益衝突,小圈子選舉是必須走進歷史垃圾堆的。

此外,小圈子選舉也是當前政治亂局的根源。在正常的民主選舉,提名參選是開放及公平的,政治醜聞或候選人的缺失可以輕易處理及解決,因為出事的政黨及候選人很快會被支持者及選民揚棄,換上新人新黨,又或有第三方勢力加入角逐,讓選民及社會有更多選擇,有真正的選擇。但在香港的畸形選舉體制下,建制派候選人出選既要中央政府點頭又要商家支持,二者缺一的既不管能力、民望有多高都難以成事。更慘的是這樣的安排完全缺乏彈性,完全跟不上政治形勢的變化;例如當候選人出現重大缺失及錯漏時,他們想退固然不可能,其他政黨、其他有力的挑戰者想加入同樣難以成事。於是,「豬狼」不管怎樣不堪,誠信形象如何破產,他們仍然是兩大熱門,市民以至選委依然只能被逼接受,甚至想因此而投白票也被批評為「搞亂檔」及不負責任,這樣的困局怎不令市民氣憤難平,怎不令香港政壇亂作一團呢?



盧峯

習近平講話 梁唐營各自解讀

《太陽報》

每年兩會,港區人大同政協都會好緊張領導人講啲乜,今年更加要豎起耳仔聽。尋日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見港澳政協委員時,就發表「三大希望」,分別希望政協委員可以更積極地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更積極地主動參與港澳社會政治事務,以及更團結地維護港澳社會同穩定。

至於點樣維謢社會和諧穩定?習副主席就話,政協委員要積極推動社會各方面顧全大局、理性溝通,進一步促進包容共濟、和諧穩定,仲有一句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對於習副嘅發言,梁營同唐營都各自解讀。

好似率先同習副握手嘅政協委員劉夢熊,就將「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解讀成中央希望某啲人放棄自己利益,顧全大局,不過佢唔敢講中央要邊個放棄。而唐營堅實支持者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就話,只係劉夢熊提早霸位,做埋啲小動作,先可以第一個握手,唔代表中央挺梁。佢仲話習近平有講穩中求進,正正係唐唐政綱一部分,兩人理念好一致。不過就畀建仔主席譚耀宗即時踢爆,話中央講「穩中求進」講咗好耐,唔係咩新意。

人民力量面前 迷信權力乃催命符

《太陽報》

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最近在微博上發出激憤尖銳之言:我們所有的媒體都充滿謊言!沒有一句真話,到處吹噓歌功頌德,我們的官員百分之九十六都貪污、包二奶,這樣搞很危險。我們欠人民的已太多!不要總是拿人民當傻瓜!奉勸一些人不要過於迷戀權力,卡達菲滿臉鮮血被打死還歷歷在目,人民不跟我們玩了,我們就玩完了!

胡德平長期在中共體制內做官,屬於「太子黨」,最高官拜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退休後,現為全國政協常委。胡德平的上述激憤尖銳之言,是站在「救黨救國」體制內的立場說話的,乃古時朝廷忠臣口脗,如當年「投江而死」的屈原也。

這些激憤尖銳之言,在老百姓看來都是事實,是真話,但在朝廷當權者看來,就是一派胡言、惡毒攻擊,而且「打擊一大片」,完全否定了「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其彌天之罪還在魏京生、劉曉波之上也。

這一大段激憤尖銳之言中,最讓當權者不能容忍、直捅心肺的,大概是「奉勸一些人不要過於迷戀權力,卡達菲滿臉鮮血被打死還歷歷在目,人民不跟我們玩了,我們就玩完了」!

利比亞的卡達菲是當代國際社會「過於迷戀權力」的典型代表,獨裁統治了幾十年。人民革命爆發之前,卡達菲的統治表面上堅如磐石,他也十分迷信自己手中的權力和「國家制度」可以隨時粉碎一切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儘管他統治的國家恐怕也是「所有的媒體都充滿謊言,沒有一句真話」,恐怕也是貪污腐敗到了極點,恐怕也是「欠人民的已太多」,恐怕也是「總是拿人民當傻瓜」,但卡達菲似乎「不信邪」,不相信所有這些可令他「滿臉鮮血被打死」。可是在人民力量面前,迷信權力成了他的催命符也。


柳太極 傳媒人

搶命名扳回一城 奪釣島還須亮劍

《太陽報》

中國搶先在日本之前完成對釣魚島命名,向外界宣示主權,總算扳回一城,扭轉了長期被動應對的局面。事實上,單單命名是不夠的,北京應該乘勝追擊,主動亮劍,隨時準備以軍事手段奪回釣魚島,千萬不能再被日本牽着鼻子走。

針對日本早前宣布本月底前為釣魚島群島命名,中國國家海洋局及民政部於前天凌晨搶先公布對釣魚島及周邊七十個附屬島嶼的中文名稱、漢語拼音及地理位置描述。

今年年初以來,日本倚仗美國重返亞洲的部署,在釣魚島屢屢製造事端,挑釁中國,先是「議員登島」,後是「離島命名」,大有加快將強佔釣魚島合法化之勢。今次中國搶先命名釣魚島,應該說是對日本侵略行徑的有力回擊,令對方措手不及,尤其在雙方的法理較量上先聲奪人,打亂了日本加快蠶食釣島的戰略部署。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今次搶先命名,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日本率先宣布將對釣魚島命名,還公布了三十九個無人島的名稱,這無疑是發難在先,將中國逼到牆角,中國除了被動接招並無他途。一旦讓日方搶先命名釣魚島,中國輸掉的不僅是法理,北京領導人也必將成為千古罪人,當局選擇在全國「兩會」召開當天公布釣魚島命名,實際上也是為了平息國人及海外華人對中國政府「外交缺鈣,國防陽痿」的日益不滿。
乘勝追擊 奪回失土

後發制人總比光說不做要好,但問題是,釣魚島至今處於日本控制下,中國的船隻進不了周邊十二海里海域,光命名是遠遠不夠的。為釣魚島命名是為了奪回釣魚島,而中國要從日本手裏奪回失土,不付出火與血的代價是不可能的,對此,北京當局有沒有作好亮劍的準備呢?

美國將沖繩及附屬釣魚島「交給」日本距今已有四十年,期間日本在島上建燈塔,實施空中、海面、海底三位一體巡邏,允許議員登島等,無時無刻不在向全世界展示對釣魚島的「有效管理」,其態勢愈來愈進取,動作愈來愈頻繁。恐怕不用多久,日本政府還將向釣魚島移民,成立地方政府。到二○二二年,日本「有效管理」釣魚島五十年,可能還會「名正言順」地宣布擁有釣魚島主權。

遺憾的是,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北京當局處處被動,進退失據,除了口頭抗議,並無實質行動給予還擊。雖然近期中國漁政船加快了出巡釣魚島海域的頻率,並多次警告日本海洋調查船遠離釣魚島海域,但最終都遭日本巡邏艇截擊。北京這種維權行動充其量是虛張聲勢,既不能與日本「海陸空」強佔行為相提並論,也不能在國際上造成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為釣魚島命名,只能算是微不足道的小動作而已。

中國今年軍費6700億 增11.2%

《東方日報》

為期九天半的全國人大會議今日開幕,大會發言人李肇星昨主持新聞發布會,披露今年度國防預算為六千七百零三億元人民幣,增長百分之十一點二。但他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國防投入比其他主要國家為低。

比重仍遜歐美國家

中國的軍費預算和軍事透明度一直為外界關注。李肇星昨回應外國記者提問時稱,雖然中國本年度軍費預算仍以兩位數增長,但近三年中國國防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及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持續下降。

他指出,英、美等國防開支佔GDP比例,一般超過百分之二。但中國去年國防開支僅佔GDP的百分之一點二八。此外,中國軍費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也從○八年的接近百分之六點七,下降至去年五點五三。

昨日的記者會上,李肇星也被問到中國能否進一步擴大直選的問題,李直言基於各地人口、經濟等差距,難以在全國一律實行。此外,他又指會議將審議多項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內容包括把「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事訴訟法總則。

普京流泪宣布在俄罗斯总统选举中获胜


美国之音 | 华盛顿

俄罗斯总理普京3月4号在总统大选中投票
图片来源: AP
俄罗斯总理普京3月4号在总统大选中投票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星期日的总统选举中显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将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他在2000年到2008年曾担任俄罗斯总统。

数万名普京的支持者深夜聚集在克里姆林宫外面举行。普京流泪感谢他的支持者帮助他“让这个国家未能落入试图篡夺政权的敌人手中”。他说他赢得了一场“公开和诚实的斗争”。

反对派领导人抨击选举是一场骗局,并说他们计划星期一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其它大城市举行大规模的抗议。但普京依然十分得意。他对集会民众说:“我向你们保证过我们会赢,结果我们赢了!这是俄罗斯的光荣。”

投票站出口的民调和部分结果都显示,普京将赢得大约59%的选票,可以避免第二轮的决选。他在得票方面最接近的对手、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得票大约17%,遥居第二。民粹派的日里诺夫斯基、亿万富翁普罗霍洛夫以及普京的前盟友米罗诺夫三人的得票率都低于10%。

全部计票结果预计星期一宣布。

俄罗斯动荡的高加索地区的达吉斯坦共和国的一个投票站星期天遭到攻击,有三名警察死亡。一位地方官员说,投票站关闭几个小时之后,这三名警察与攻击分子发生了枪战,结果被打死。

「深化改革」 已成兩會主旋律

《東方日報》

今年「兩會」前夕,中央報刊連續發表呼籲深化改革的評論文章,頗有京劇主角出場前先打一輪「急急風」的味道。賈慶林在十一屆五次政協開幕會所作報告提到「必須把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作為發揮作用的保障」,這「三化」恰恰是當前改革的樽頸。

就以政治體制改革而言,其核心是權力的授予、監督、制衡的制度建設。正因制度缺位,「權力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形成了普遍、大面積的官場貪腐,而且愈來愈嚴重,數額愈來愈大,網絡關係愈來愈廣,牽涉級別愈來愈高,已到了「法不罰眾」、積重難返的地步。

僅就「領導幹部財產申報公示」的「陽光法案」來說,其草案二十多年前已出台,可至今仍未落實。每次要推出,都受到眾多既得利益勢力以「穩定壓倒一切」的藉口壓下去。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陽光法案」仍束之高閣。如此一來,官員由「人民公僕」異化為騎在人民頭上大刮特貪的「刮龍王」,「為人民服務」蛻化成「為人民幣服務」。沒有權力授予、監督、制衡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執政黨的合法基礎必定日漸消蝕,最終走向反面,整個國家、全體人民包括執政黨在內,必定付出慘重的代價!

作為政協委員,一定要視責任高於榮譽,為民請命,為國建言,為改革吶喊!


劉夢熊

但將冷眼觀螃蟹 看你橫行到幾時

《東方日報》

春來未聞雷聲響,只見反貪如潮湧。驚蟄前夕,香港人又創造了一項歷史,六千三百名市民昨日齊集遮打花園打小人反貪官,成為一項世界紀錄,蔚為奇觀。「打你隻禍港臭當奴,打到你日日畀人嘈,貪贓枉法被揭露,身敗名裂乜都冇,快快落台被起訴,上帝天主保唔到。」這是打小人的口訣,也是市民的心聲,表達了港人對官商勾結的痛恨,也表達了港人捍衞廉政和法治的決心。

一石激起千重浪,自從東方報業集團獨家踢爆曾蔭權涉及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連串醜聞,激起全城憤慨,反貪倒曾運動風起雲湧,要求曾蔭權下台的呼聲一浪高於一浪。但遺憾的是,在政府機器的保駕護航,以及保皇政客的包庇護短之下,曾蔭權只是假惺惺地向市民「鄭重道歉」,不僅沒有認錯,拒絕下台,反而歸咎於時代轉變,歸咎於市民期望提高;昨天他還大言不慚地聲稱中央支持他完成任期,簡直厚顏無恥,這既是對廉政和法治的諷刺,更是對七百萬港人的挑釁。
民意昭昭 無謂死撐

謊言說上一萬遍,也不可能成為真理。無論曾蔭權如何狡辯,如何死撐,如何扮可憐,仍改變不了他涉及貪腐的事實,也瞞不過市民雪亮的眼睛。「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斥責曾蔭權砌詞狡辯,不盡不實,認為即使他離任也要徹查到底。對於曾蔭權推說是市民期望提高,四成三受訪者直指他企圖淡化貪腐的嚴重性,一成七認為他難洗脫官商勾結之嫌,一成三不滿他賴得就賴,想推卸責任。

為求轉移視線,拖延時間,曾蔭權還搞了一些小動作,包括成立所謂獨立委員會檢討特首申報機制,以此敷衍市民。然而,這種拙劣的伎倆根本瞞不過市民,上述調查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曾蔭權虛偽,惺惺作態,並質疑檢討申報機制對只剩下幾個月任期的曾蔭權毫無約束力。

民意昭昭,已不容曾蔭權再死撐,當然,他之所以厚顏死撐,皆因有恃無恐。正如我們之前指出,「曾商勾結」醜聞有如一面照妖鏡,既照出曾蔭權的貪婪,也照出小圈子選舉的荒謬及保皇政客的醜陋,事實上,保皇政客與貪官污吏蛇鼠一窩,根本無視民意。說到底,特首由小圈子選出,只會對小圈子負責,而小圈子選委大多是商界及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本來就是官商一體,狼狽為奸,不可能以市民利益為重。

即使是作為最高民意機構的立法會,同樣是藏污納垢之地,在保皇派及隱形保皇派的阻撓下,除了否決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追究曾蔭權貪腐的議案,連成立專責委員會的議案也無法通過,遑論啟動彈劾程序。日前曾蔭權到立法會接受公審,一些平時三點不露或者十多年從未提出質詢的大懶蟲議員紛紛跳出來,或擺明車馬護貪,或小罵大幫忙,或廢話連篇拖延時間,簡直是群魔亂舞,醜態畢露。

對於立法會上演的這一幕幕醜劇,市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市民認為保皇議員全力維護曾蔭權,令立法會失去監察政府的功能;不少受訪者更直斥這些包庇護短的政客,必然遭到民意的唾棄。學者亦一針見血地指出,曾蔭權貪腐嫌疑甚大,部分議員卻反對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而梁振英捲入西九事件相對不那麼嚴重,保皇議員卻支持動用尚方寶劍,根本是雙重標準,難以自圓其說,令人失望。學者警告,年底立法會選舉,他們必然受到選民的懲罰。

古人說,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不管無恥政客如何包庇護短,如何混淆黑白,曾蔭權都逃不過民意和正義的審判。五成受訪市民認為貪官應受法律制裁,一成三認為即使曾蔭權離任仍要徹查,一成人更要求他下台。事實上,古今中外凡是貪贓枉法、與民為敵的統治者及其幫兇,都不會有好下場。君不見,秦皇霸氣無雙,結果二世而斬;秦檜風光一時,至今長跪不起。而現代的例子更多,薩達姆、卡達菲、穆巴拉克這些不可一世的中東獨裁者,最終不是受到公審,就是死於非命;台灣的陳水扁在位時趾高氣揚,下台後不也是很快便被送進監獄嗎?有人把曾蔭權形容為「香港阿扁」,似乎已預示了他的下場。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言以蔽之,多行不義必自斃。民國時期,著名報人成舍我因揭發貪腐、抨擊權貴而得罪時任行政院長的汪精衞。有人勸告他,新聞記者與行政院長硬碰,總是要頭破血流,但成舍我卻凜然不懼地回答:我相信我和汪碰,最後勝利必屬於我,因為我可以做一輩子新聞記者,汪不能做一輩子行政院長。果然,汪精衞後來淪為可恥漢奸,遺臭萬年,而成舍我則名垂新聞界,受人稱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東方報業集團為民喉舌,一向不畏強權,敢於揭露黑暗,抨擊貪官。我們相信,邪不能勝正,最後的勝利必定屬於人民;我們也相信,火不滅,心不死,只要曾蔭權繼續賴死不走,反貪運動就不能停止,也不會停止。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中国藏区又有两名藏族女子自焚



自由亚洲藏语部发布的2012年1月26日阿坝州壤塘县藏人抗议的视频截图.
自由亚洲藏语部发布的2012年1月26日阿坝州壤塘县藏人抗议的视频截图.
网络

作者 马丁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藏区又有两名藏族女子自焚,其中一人身亡,另一人情况不详。自焚身亡的藏族女子名叫仁珍(Rinchen)。她是昨天星期天早晨6点半钟左右,在四川阿坝州格尔登寺附近的警察岗楼前点火自焚的,当场身亡。

总部设在伦敦的“自由西藏”组织发布了消息,法新社当天打电话到四川阿坝地方当局和警方求证,但没有得到回覆。
据报道,昨天自焚身亡的藏族女子仁珍今年32岁,她是为抗议中国当局的统治而采取自焚方式的。报道说,仁珍自焚时高喊要求达赖喇嘛回到西藏和西藏自由的口号。仁珍的丈夫去年死亡,仁珍死后留下三个孩子,最小的才几个月大。
另据自由亚洲电台藏语部报道,上星期六(3月3日)在甘肃省玛曲县,一名藏族女中学生在该县一处市场自焚,这一消息尚有待进一步核实。
法新社发自北京的电稿指出,由于距1959年藏人暴动及达赖喇嘛出走印度流亡53周年纪念日迫近,中国当局最近在藏区部署了大批警力及各种维稳措施,以防止藏区出现暴动。除了严格限制媒体和外国记者进入藏区外,西藏党委书记陈全国甚至下令在藏区加强互联网和手机通讯的控制。
自去年初以来,中国藏区接连不断发生藏人自焚事件,引起国际舆论的严重关注。从那以来,包括上周末在四川阿坝州和甘肃两地发生的藏族女子自焚,至少已有25名藏人为抗议中国当局的统治而自焚,其中已知16人死亡。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國家電網劉振亞收縮,引得溫家寶夫人不滿


《明鏡月刊》張為為/同樣是壟斷行業,同樣是獨立王國,為什麼劉志軍進去了,而更加膽大妄為的劉振亞卻沒有事?究其原因,不外乎四個字:玩得更大






  在溫的支持下,被稱為“另一個三峽”的巨大昂貴工程特高壓項目,在劉振亞的主導下終於力排眾議,一路綠燈開始啟動。2009年首期投資即高達830億元,成為溫營造新電力勢力的“新三峽工程”。

  但也就是這個“新三峽工程”出了意外,讓劉振亞和溫家漸行漸遠,而導致自己的根基動搖。
  知情者對本刊説,前段日子,總理溫家寶的夫子張蓓莉找到劉振亞,談起曾經說好的,讓其子溫雲松的私募基金入股特高壓的事。特高壓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的電壓等級。現在世界其他國家都處於概念和研究階段,而中國已經大幹快上,是劉振亞主政國家電網後打出的“王牌”,也是國電構築“中國智能堅強電網”最核心的基幹。

  特高壓一開始受到了各方阻力,尤其是一批老電力專家,認為特高壓破壞了中國原來行之有效的電網結構,將給中國的電力供應帶來重大危害。劉為了推行特高壓,不停地向溫家寶示好,並且將一些重大項目交給溫夫人的親信或家屬,並承諾項目一旦上馬,一些重大項目的安排將積極徵求總理和夫人的意見,終於得到了溫夫人和總理的首肯。在總理的支持下,特高壓最終力排眾議,全線上馬。

  特高壓在試驗階段即投入過千億,“十二五”期間初步計劃投資5000億,這個巨大的蛋糕,被稱為遠超“中國高鐵規劃”的另一個巨大蛋糕,自然引來各方利益集團。現在溫夫人提出來,不過是事成收穫,要劉履行承諾而已。

  但劉振亞考慮現在風頭正緊,怕再招是非,就以時機不對,過段時間再說勸溫夫人。結果溫夫人誤解了劉振亞的良苦用心,認為劉振亞見風使舵,有意拉開與近期被腐敗傳聞纏身的溫家的距離。

  據國電高層從中紀委得到的可靠消息,溫夫人吩咐溫家寶的親信、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馬馼,讓她派人調查劉振亞。中紀委立即組成了一個秘密調查組,將目標鎖定在劉的親信、財務總管李汝革身上。(《明鏡月刊》第18期)

四名中国劳工在刚果首都爆炸中死亡

从刚果河对岸的金沙萨拍到布拉柴维尔3月4号爆炸的情景
图片来源: AP
从刚果河对岸的金沙萨拍到布拉柴维尔3月4号爆炸的情景
 
 
外交人员和政府官员说,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发生的一系列爆炸事件导致至少150人死亡,其中包括中国劳工。

当局说,星期日清晨,刚果河沿岸一个武器库发生的猛烈爆炸震撼了这个城市。

中国驻布拉柴维尔的领事馆官员对北京的新华社说,死者中至少有4名中国劳工,还有几十人受伤。中国驻刚果(布)大使馆政务参赞段金柱被引述说,大使馆在试图获得伤亡情况的更多信息。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说,这些劳工是北京建工集团在刚果共和国的工作人员。

目前还不清楚爆炸原因及造成的伤亡人数。

这一系列强烈爆炸也震撼了刚果河对岸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

目击者说,爆炸导致冒出大量浓烟,并将对岸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的窗户震破。

开会不吵架,你来干啥?

     响应党中央和谐社会号召。和谐社会是吵出来的,不是拍手拍出来的 
 
 
    为什么要开会?
    动物通过肉体争斗来解决争端,人类进步了,是通过协商,或者用个流行词汇,叫博弈。开会就是一种博弈。比起斗殴、战争来,开会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博弈手段。
    开会既然是博弈,那么在会上,就应该大家相互辩论、争吵,让每个阶层的利益诉求都得到交流,最终大家为了整体的利益达成妥协。吵架是手段,目的是相互妥协。
    如果开会能够吵起来,别说住5星级酒店、每人每天吃100元了,即便住8星级、每天吃1000元,都不多。花他10亿又何妨?
    而如果开会只是鼓掌,那么,即便住街边地下室的招待所,每天吃5毛都太贵了。
    中国目前个阶层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需要通过辩论、吵架去调和矛盾,而不是通过营造万众一心欢乐祥和的景象去掩盖矛盾。都“万众一心”了,还开什么会?
    关于两会,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事例。2008年3月6日,《燕赵晚报》刊登了石家庄市二中校长、人大代表邵喜珍的文章:《鼓掌,再鼓掌,手都拍红了》。她写 道,在听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场立刻再次掌声雷动。掌声过后,我伸出双手让身边的代表看,我的手都拍红了”。一位网友评论说:“政府工作报告是 需要大家去审议的,而审议报告是用脑子而不是用爪子”,不知邵喜珍看到这个评论做何感想。
 
    更经典的案例,是那位著名的任期最长的人大代表,申纪兰——大跃进她赞成,人民公社她赞成,文革她赞成,斗刘少奇她赞成,斗邓小平她赞成,否定大跃进她赞 成,否定人民公社她赞成,否定文革她赞成,平反刘少奇她赞成,平反邓小平她赞成。她活在世上就为了赞成。人大代表申纪兰,唯一连任5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 之所以能连任,就因为她赞成。
 
 
 
   我们来看看各国开会百态。
 
 
    
      俄国
 
 
 
 
    墨西哥
 
 
 
 
  日本
 
 
 
 
   意大利
 
 
 
 
   印度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记忆中,韩国国会在1990年代整天是吵架;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台湾开会整天是吵架甚至打架。我认为这是一个专制国家(地区)走向民主的必然阶段,韩国、台湾开会的吵架,是他们的光荣,是另外一些国家的梦想。
    一个只知道鼓掌的会议,与一个激烈吵架的会议,哪个有用,哪个是浪费时间金钱?
    每个职业都有职业道德。吵架,是会议代表的职业道德。只知道拍手鼓掌拥护,那就是没有职业道德,是缺德,是白白浪费了纳税人认为会议提供的经费。那样的会议代表,应该受到谴责。
    和谐社会是吵出来的,不是拍手拍出来的。会议太和谐了,社会必然要出问题。会上吵得越凶猛,社会越和谐。此语赠给参加两会的全体代表委员
作者:王思想,原载: 作者博客

管窥中共“太一党”与“太二党”



    作者: 朱健国
     
    温云松和李慧镝的新任命,使中共“太子党”中又出现了“太二党”——如果“老太子党”是“太一党”,目前主要从政,接班十八大,如习近平等;那么“新太子党”可称“太二党”,目前正在主掌中国经济领域的掌控权——这只要盘点一下国企任职的中共高层后代即可一目了然。
     
    龙年“两会”就要开幕了。新华网近日新设了《两会调查》专栏,许多人问:作为“胡温新政”最后一届“两会”,其重点将是什么?正当人们费心猜测时,2月23日一条新闻送来了答案。
    
    这来自法广的新闻看似与龙年“两会”无关,题为《两名高官之子低调出任国企高官》——据新华社2月15日、22日消息,政治局两名位高权重的常委:总理温家宝和舆论总管李长春的儿子,近日分别就任国资委下属的两家大型央企的高管:2月15日,温家宝之子温云松(年龄保密)任中国卫通公司董事长;2月22日,李长春之子李慧镝(1968年生)出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新出“69岁现象”
    
    “中移动”是何等垄断市场的肥央企,不须多说;明白中国卫通的全称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专事卫星运营服务,重点发展卫星空间段运营及卫星地面运营业务”,乃中国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就可知其个人待遇何等天文数字。
    
    这就让人们恍然大悟:胡温及其几个将退居二线的常委,眼下的焦点是忙于安排后事。这本是官场常情“59岁现象”,每个将退官员,任期最后一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安排后事:一要曲线安排接班人,妥善安置多年的亲信部下,否则会有叛军倒戈之虞——这有重庆王立军风波作最好的警示。二要安插好儿女夫人亲戚,不然后院会起火。中纪委曾有调查,许多官场腐败,许多高官倒下,往往就在这“59岁现象”——在九常侍一级则升级为“69岁现象”。许多官员皆是垮在没有处理好“后事”,或处理的太张扬,欲速则不达;或处理得太迟缓太随意,怠慢则不能安全。
    
    由于官场潜规则,人们现在难以确切知道胡温等将退常委对亲信部下的妥善安置,但可以肯定,这项大事早已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此次“两会”因各路人马群贤毕至,是不动声色再次当面巩固的好时机。而“上行下效”,眼见温李的儿子都公开高就,各部办省市的将退之官,岂能不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所以此次“两会”可谓“两个积极性俱佳”——中央和地方将退大员都将和留任大员大作后事安排交易。
    
    温家宝这个“救生圈”也烂掉了
    
    本来,温相近年的不断高呼政治体制改革,颇得民心,成为人们对中共“最后的希望”,传言有党内改革元老也将中共未来 “托孤”于温。但如今见到退休当前,温相首先将儿子送入最肥央企当高管,温家宝的“亲民”“改革”“托孤”之形象轰然坍塌——人谁不知,今日央企高管常常调任部长、省长。央企高管,守可高薪巨富,进可高官从政,是权钱皆通进退巨利的双保险岗位——温家宝虽然自诩“改革宰相”,关键时候,还是“悠悠万事,儿子为大”,私利至上!中共哪有什么“立党为公”?!百姓不敢奢望温相将儿子送去当农民工,表率“并非国进民退”、“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但总理的儿子若创业办民企,且不搞拼爹腐败,也可让人感到中共还想真正继续推进市场经济、民营经济,而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公务员高”。
    
    温家宝这个中共仅存的“救生圈”,因为儿子的连累,就这样在法广和新华社的几条新闻中烂掉了。
    
    “太一党”与“太二党”的分工
    
    许多网民认为,因温云松和李慧镝的新任命,使中共“太子党”中又出现了“太二党”——如果“老太子党”是“太一党”,目前主要从政,接班十八大,如习近平等;那么“新太子党”可称“太二党”,目前正在主掌中国经济领域的掌控权——这只要盘点一下国企任职的中共高层后代即可知:
    
    现任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之子胡海峰,早前曾任清华同方旗下的威视公司董事长,后担任清华控股党委书记,现任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之女李小琳多年连任中国电力董事长,其子李小鹏曾任华能电力总经理,后转任山西省副省长;而前总书记江泽民之子江绵恒,一向掌控上海网通、上海机场、上海汽车工业等公司。
    
    新华网曾在2010年9月11日报道,今日中国的“红色商业家族”,多从事一些需要审批的贸易、基础产业、能源、房地产等产业,多借助权力攫取横财。 
    
    本来,胡、温等皆平民出身,好不容易借助中共早期的革命突破官二代太子党的束缚而进入权力高层,但他们恰如中国历代造反者一旦做了皇帝高官,便和以前的帝王一样再行“世族政治”,残酷堵塞平民上升通道,不是限制太子党官二代,而是全力制造“新太子党”、“太二党”。
    
    这样发展,中国将进入一种新划江而治,实行政治经济南北朝——“太一党”主管政治吃权利,“太二党”亨利经济,先发财。到一定时候,双方再可协商互换转型,永远“二人转”。
    
    习近平访美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减半
    
    龙年“两会”在 “太一党”(“老太子党”)与“太二党”(“新太子党”)的交易中召开,自然只能办“后事”,而不可能急民所急地推进政治改革。这从习近平访美五天,《南方都市报》时评版面就减少一半(2月13日到19日皆由原每天两版时评减为一版时评,2月20日又开始恢复),凤凰卫视龙年取消了唯一的思想学术讲坛《世纪大讲堂》(以往每周一次),广东新组建万人“五毛党”监控舆情,中文网站近日已将温云松出任卫通董事长的消息大多删除,……足可管中窥豹。
    
    2012年 3月1日于深圳早叫庐  【民主中国 】

重慶前官員自殺 引發揣測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台北─重慶4日電)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今晚證實,原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稅正寬3日去世,訃告已發出。但對稅正寬死因和自殺的傳聞,官方沒有說明。

官方今天傍晚以「稅正寬同志治喪辦公室」名義發出的訃告,指「原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重慶市副市級退休幹部稅正寬同志於2012年3月3日12時15分去世,享年72歲」。

訃告並說,治喪辦公室訂6日上午9時在重慶市石樵舖殯儀館悼唁大廳舉行告別式。

根據訃告上的簡歷,稅正寬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多數時間都在四川工作,歷任四川各地黨職和公職,1996年任四川省重慶市委常委、黔江地委書記、專員,2002年1月任重慶市委常委、農工委書記和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副主任,並於2005年12月退休。

重慶市人大代表、原同創集團董事長張明渝今天稍早透過微博(微網誌)發消息說,稅正寬在高級幹部別墅區內自殺,但隨後這則微博在中午刪除。

由於2月爆發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疑似向美國投誠未果的事件,重慶一有風吹草動,外界都特別關注,稅正寬自殺身亡的傳聞和消息傳出的方式,讓外界揣測更多。

张鸣:中国会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不停地问自己,也不停地在寻找答案。从鸦片战争开始,中西的碰撞,西方就是要拉中国进入西方的世界体系,但是,中国人对此,却一直有自己的看法。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再到辛亥革命之后的全盘西化,西方的拉扯,产生了直接的效力。但是,20世纪,作为牵引者的西方,自己发生了分裂。在现代化的问题上,似乎出现了好些岔路。德国道路,日本道路,以及后来苏俄道路,都是足以诱惑中国人的终南捷径。作为选项,日本的军国民主义,苏俄的社会主义,甚至德意的法西斯主义,都曾经被国人考虑过。其中前两项还进行过大规模的试验,苏俄的社会主义,到1956年中共才松口要做局部的修订,直到改革开放全面推行,才算勉强放弃。

  改革开放30多年,外面的世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要去美国。中国人自称摸着石头过河,但实际上却一直在比照着纽约建设现代化,害的大规模城市化的结果,无论哪个中国城市,看上去都像纽约。像纽约的中国,看上去令人不舒服,但却让世界放心。89年的事,让世界吓了一跳,好在时间不长,中国似乎加快了迈向纽约的步伐。在江时代,又传出革命党要转型建设党,资本家可以入党了,西方就更放心了。可惜,好景不长,到了胡时代,中国头绪纷纭,毛的阴影重现。GDP疯狂增长,军事力量抬头,伴随红旗猎猎,红歌阵阵,西方开始迷惑了:这个神秘的中国,到底要去哪儿?

  中国要向哪儿去呢?其实现任的总书记不知道,宣称要“五不搞”的委员长也不知道,有人说,他们要去朝鲜,但他们其实只是想维持现状。但是现状却一团糟,弱势群体不满意,中产阶层不满意,连既得利益集团也不满意。具体地说,老板不满意,职工不满意,国企干部不满意,员工不满意,官员不满意,知识分子不满意,城镇居民不满意,只有留在农村种地的老弱农民有点满意,出来打工的都不满意。

  这些年,中国经济一直在增长,说起来,政府也做了不少的事情。眼见得高楼在起,马路在修,铁路在延伸,而且还有了高铁,天上飞的飞机也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在变化。有钱人越来越多,自己买房子的人多了,旅游的人多了,出国的人,无论旅游还是留学也越来越多。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吃的食物,所含的化肥农药多了,空气和水的污染增加,各种损害人们健康的食品添加剂,变着花样被发明出来。原来便宜的出行方式在萎缩,出行需要花更多的钱,开车出行,公路收费有增无减,坐飞机则总是碰上航空管制。房地产成了经济发展的龙头,地方政府卖地获利匪浅,但强拆也引起越来越多的拼死抗议。高昂的房价,使得炒房成为中国获利最多的事业,同时造就了成千上万的房奴,吸干了为子女买房的父母最后一滴血。社保没有做完,医保还遥遥无期,医患矛盾,经常惹出人命血案。大学十年扩张了不止十倍,城市里学校的硬件改善了很多,但学校教学的内容没有多少改革,依旧是政治导向的标准答案式的模式,很可怕的是,整个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却把整个社会拖入了一种莫名的紧张状态,学生和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矛盾日益尖锐。在人们眼里,一些老师和学校已经成了收保护费的匪帮。目前大力度推行的保障房政策,由于城乡二元的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户籍制度改革停滞,根本无法解决目前非本地户籍人口的住房问题,而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非本地户籍的白领人口,规模相当庞大,加上非本地户籍的蓝领工人,以及外地摊贩和其他人员,正是这些人,才使得城市能够正常运转。

  由于通货膨胀和房价飞涨,一度过的不错的城市中产,财富大幅度缩水,但他们的税收负担却连续多年增加,不管金融危机,不管企业倒闭,政府财政收入每年以30%的增速提高。大力度的税收加上税收过程中传统的跑冒滴漏,使得民众和企业的税负痛苦指数奇高。与此同时,政府的三公开支,党活动经费(各地党校都获得大笔资金,大兴土木),维稳经费都在直线上升。政府和国企掌控的资源越来越多,在国进民退浪潮中,甚至把手伸到了部分过去退出的竞争领域。民营资本从石油业彻底驱逐,煤炭业也正在退出,电业和通讯以及传媒,原本就没让进去。总之,现在的中国,官家拥有一切,而民家正在失去一切。官民结构的失衡,从古自今,从来没有今天这样严重。由此造成的官民矛盾,也臻于极致。人们的不满和愤怒在增加,无论城乡,无论何地,只要有一丁点的火星,就会马上形成一定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防不胜防。原本中国高能耗,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就有隐患,而在金融海啸到来,政府盲目投入大笔资金,拉高GDP,使得通货膨胀高企,极大地抬升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未来的危机,很可能是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重叠到来。

  造成这一切,根本问题是胡时代这十年,改革是停滞的。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必须跟上,否则机件就会卡壳。但现在解决的办法是靠拼命地浇油,人为拉高增速来应付。结果十年下来,中国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垄断国企的改革问题,市场的完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户籍问题,官民结构的问题,司法改革的问题,党政关系的问题,行政机构的改革问题,进而推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也就是实行民主化的问题。江时代,这样的问题已经凸显,胡时代就应该面对的。但十年过去,这些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顶多做了一点技术性的修补。有些地方,还大幅度倒退。意识形态的重建,从三个代表,退为空洞无物的科学发展观。执政者完全丧失了话题设置能力,长时间失语,无论什么话题,只能用“不许说”三字经来应付,一丝道理都不讲。司法改革大幅度倒退,理论上从法比党大,退为三个至上(法律、党、人民利益并列至上),政法委全程操控司法过程,律师的生存空间大幅度萎缩。连嚷嚷多年的党内民主都遥遥无期,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至于教育改革,完全迷失了方向,让教育变成行政化的垄断的国家产业,使教育和学术彻底败坏,沦为利益集团牟利的工具。

  虽然在胡时代,毛左的势力迅速膨胀,气焰嚣张,但当政者并没有这个本事,让车轮倒转,拉中国回到毛时代去。但是前进却也非他们的本愿,于是,整个的调子和步骤,就是维持。所有的措施,都是临时性的,招法,都是技术性的修修补补。官话,套话,敷衍话流行,凡有举措,不是作秀就是应付。因此,他们不肯进一步推行市场化改革,生怕作为党产的垄断国企吃了亏。他们不敢让教育回归本源,因此教育只能沿着党化、官僚化的方向走。不敢推进司法改革,理清党和法的关系,司法就从党的领导,变成党的书记的领导,进而变成书记的工具,司法也就作废了。司法不起作用,正常的市场秩序就无从建立,而市场的行政干预,也就是党的干预就无所不在。司法不起作用,民间的正常调解就无从实现,上访就愈演愈烈,都找管用的党政领导。造成一个世界上唯一有信访体系的国家,行政系统的最大任务,居然是层层截访。司法作废再加上媒体的管制,使得中国变成了一个民众有冤无处诉的国家。偌大的国家,到处都是诉冤的人,任何一个机关,任何一个媒体,一个稍微出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告状信,网络的论坛和微博,也充斥了冤情。社会戾气越来越重,爆炸,凶杀,虐杀,砍杀幼童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稍有名气的公共知识分子,每日都被告状诉冤的人包围。当然,每个地方的公安武警,也得时刻准备着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群体性事件,身心俱疲。不仅维稳经费企高不下,据说已经超过了军费,维稳的人,也已经疲惫不堪,维稳的成本,事实上已经接近无法承受的临界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人,左派还是右派,都感觉到了某种不祥。一个共同的感觉是,不变的话,可能要出大事。但怎么变,向什么方向变,却又莫衷一是。毛左主张回到毛时代,新左热衷国家资本主义,自由派主张依旧去美国。伴随儒学的复兴,有人附和当局以儒教济中共意识形态之穷的尝试,一边鼓吹儒教,一边贩私挣钱。但也有人主张真的重建儒教,以教治国。一时间,儒教宪政主义,道家宪政主义,都粉墨登场。基督教也在压制下悄然扩张,有人认为,今后的中国,很可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自然,基督救世的主张,也在弥散。更多的人们,是感到失望甚至绝望。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从企业家到学者再到演员甚至官员,选择了用脚投票。移民潮一浪高过一浪,精英出逃,已经成为这个看起来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民间思想的活跃,精英的出逃,实际上反映的是现实动荡的刺激。这样的现实,当局当然不会不清楚。但是,目前执掌最高权力的几个人,并不想有所作为,似乎也无力作为。中共的统治,自毛以后一直沿着权威递减的路径行进,江泽民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权威已然不复存在。严重缺乏权威的领导人,驾驭各方势力的能力有限,方法也有限。权力碎片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中共体系无论条还是块,都出现了各行其是的现象。在各方竞争和博弈面前,最高领导能做的,大概只能是看摊和维持。这样的一种“软弱涣散”,就更加刺激了中共党内的竞争和内斗。原本,极权状态下的团结,就是权威高压的产物,一旦权威不存在了,头些年还心有余悸,到了后来,涣散的速度会很快。为了博出位,不按规矩出牌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党内的左派和右派,都空前活跃。既有主张党内民主的,又有主张宪政的,也有提倡回到新民主主义的,当然,主张回到毛时代的议论也甚嚣尘上。各派之争,既是争权位,也是在找出路。虽然说,中共早已进入了非意识形态的时代,多数人对所主张的主义,未必有信仰,但把主义作为工具,人们还是有某种的执着。

  显然,对于中共的主流而言,如果能找到一种既能维持中共传统,又能稳住局面,同时又可以促使经济发展的路径,是最合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很时髦的重庆模式,按道理应该很对当局的脾胃。虽然重庆模式的主导者未必是毛时代的信仰者,煞费苦心弄出这样一个所谓模式,无非是为了在日后权位竞争中占个好位置。但这样的一个模式,在打黑话语下的警察统治,严格的媒体管控加行政内部高压,红色意识形态的皮毛加上一点民粹主义,整齐划一的城市管理加上民生建设,经济上则市场加国家资本主义,的确是一种威权统治的理想模式。只要经济上这种模式可以维持下去,民众可以适应这种圈养的生活,就可以实现在不做体制大幅度调整条件下的中共的江山永固。不用说,这样的一幅图景,对体系内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具有莫大的诱惑力的。

  但是,这样的模式,走到极致,就是纳粹主义,或者说国家社会主义。当年的纳粹德国可以获得短时间的成功,因为他们拥有一批狂热的信徒,而且可以借此俘获多数德国人民。而今天的中共,早已失去了当日的意识形态魅力,以及操纵民众的能力,庞大的组织网络虽然还在,但组织中人已经没有了信仰。宣称不搞西方那一套的人,对自己这一套也没有了起码的虔诚。改革三十年,中共已经亲手缔造了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一个拜金主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任何一点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主义,哪怕是邪恶的理想主义,都没有生存的余地。也就是说,这样的模式,不消外部的压力,他们自己就玩不下去。

  更重要的是,改革30多年,原来的中共核心家族,大多成为各种利益集团的巨子,见识了国际化的市场,饱尝了国际化全球化的巨大好处,聚敛了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巨额财富。原来的特权,在市场面前,已经沦为土财主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最大获益者,是权贵集团和他们的家族。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中国不可能不开放,尤其是不能不对美国开放。可以说,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统治集团能像今天这样,对美国有如此强烈的依赖。表面上对美国的敌视,无非是安抚国内爱党愤青的一种表演,一种基于美国人权攻击的一种不得已的反应。他们当然不乐意中国实行美国的制度,但却死也不会放弃跟美国走的好处。在保持开放的前提下,统治者就不能不顾及世界的反应,尤其是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反应。

  当今的世界,民主化已经进入第四波,连一向保守的伊斯兰世界,都掀起了民主化的浪潮。独裁专制的空间,越来越小,世界当然更不可能允许中国滑向极权主义。反过来,今日的中国,已经不能离开世界而独存。回到昔日的孤立封闭的环境,权贵家族首先就不会肯,当然,民众也不肯,城市的中产更不肯。事实上,如果重庆模式算是一种未来的选择的话,一个政权没有与世界为敌的决心,是无法按下选择的按钮的。

  重庆模式此路不通,但变化却是一定会有的。因为继续维持下去,多半要出事,出大事。历朝历代,除了外地入侵外,政府的崩溃,都不是敌手力量超过了自己,而是遍地的骚乱,人心的普遍不稳,动摇了统治机器的信心。经过多年的极权统治,中国的社会力量还很薄弱,连所谓异议分子都不成气候。但是,并不意味着统治就不会崩溃,尽管在这种情况下的崩溃,是一种玉石俱焚的乱局。虽然说当下中共和中共的反对者,都不乐意见到这样的乱局,但时事的发展,却并不一定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胡时代已经行将结束,未来的接班人,不管他们乐意与否,都得面对一个乱摊子,一个危机四伏的局面。如果说,百年前满清统治者改革的压力,还主要来自外部,而现在统治者的压力,则主要来自内部。不仅来自民众的不满需要应付,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分配压力,同样是难解之局。在权威尚在的时代,权力的分配与交接,老权威一句话就可以一锤定音。但是,现在权威的失落,已历两代,谁上谁下,靠内部协商,越来越困难。改革30多年,不同的利益集团的格局已经大体形成,党内有派,不再是一个秘密。越往后走,权力分配就越难协调。如果最高端的权贵大体能达成一致,权力核心圈也势必要扩大,不再是十几个人之间的协商。这样的话,未来的中共统治,将是寡头权贵式的,用中共的话语讲,就是扩大了的集体领导。这样的可能性,至少从表面上看,出现的概率非常高。

  不过,如果仅仅把最高决策权力扩展到几十个权贵家族,想要借此稳定政局,还是有很大的难度。首先,中国自实行科举制一来,权贵世袭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不得人心。也可以说,世袭政治,不是中国近一千多年的传统。在中国搞世袭政治,首先面临文化上的反弹。文化上的反制力量,会极大地压缩统治者原本就不大的合法性基础。其次,这样的权贵集团统治,前提是这个集团内部的团结。虽然说,从理论上讲,他们的团结是权贵寡头共同利益所在,但是,权贵就是权贵,遑论他们的父辈就在政治斗争中斗得你死我活,就是现在,何尝不是互相厮杀,尔虞我诈。在历史上,从来统治集团的团结,都对他们整体有利,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团结过,现在也很难例外。团结难以维持,平衡就会打破。凡是在竞争中自感失败的人,很难说不会打破规矩和默契,从集团外围争取奥援,从而反败为胜。所以,决策圈继续扩大,由权贵寡头转为权贵民主,也不是没有可能。而现在一直在喊的党内民主,则给这种权贵民主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平台。用中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可能从常委的集体领导,变成政治局的集体领导,再变为中央委员会的集体领导。到了这个地步,党内的选举是不可避免了。权位如果不能通过权威来认证,那就只能通过协商认证,协商不成,就只能通过程序认证了。而选举这种程序,走遍天下,人们都会认可的。

  只是,这样的有限制的党内选举,仅仅是一种扩大了的权贵政治,似乎也并不必然会顺理成章地转为真正的民主政治。民主能否从中共党内落到地上,关键要看社会力量所施加的压力,还要看这样的党内民主,社会治理的效力。具体地说,要看几项重大而且关系民生的改革,能否初见起色。第一,社会保障体系能否建立,而且有效运作。第二,医疗改革能否完成而且行之有效。第三,教育改革能否启动而且初见成效。第四,也是非常关键的,是司法改革能否推进,让司法起死回生,起到应有的作用。以晚清的经验,在官僚体制锈蚀而且腐败的情况下,单靠单一的行政杠杆,是根本无法进行哪怕很轻微的改革的。要想改革有成效,而且不变质,变成官员敛财的工具,唯一的办法是实现开放式的改革,把社会力量引进来。这样的话,势必要开放报禁,推行地方自治,打开大门,让中产阶级进来,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官员的腐败,改善执政党在人们眼中的形象,增加合法性。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及社会力量的成长评价不高。但是,最近几年,情况似乎有了变化。网络的存在,尤其是微博和其他社交网络工具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社会力量成长的窠臼。社会暗潮涌动,各种势力抬头。不仅学院知识分子,律师,艺术家,作家,出版商等自由职业人士在微博上下空前活跃,原来不关心政治的企业家,娱乐界人士也纷纷加入对时政的批评。各种身兼房奴、车奴和孩奴的白领,比起从前,有了更多的议政积极性。从前娱乐至死的网络,忽然之间就变了模样。依托微博,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反抗,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害怕,公然挑战执政者的权威。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冲上去质问当权者,敢于冲破各种禁忌。各地对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的打压,不仅没有让人们退缩,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竞选。手机上网的普及,人人手里都有了摄像机,公民记者,由于微博的存在,开始真正落地。凡是微博热议的话题,很快就会成为平面媒体关注的对象。原来的舆论管制,开始失效。温州动车事件,一向听话的媒体公然抗命,总理主持的记者招待会,现场记者居然会大声抗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和它们的官员,感觉到了莫名的压力。由于网络或者微博化生存,已经是几亿人的一种每日的生活方式,政府很难用关网或者封掉的方式处理之。一直嚷嚷加强管制,却也没找到合适的方式。通过微博这个后门,中国的社会力量似乎已经出现了,以一种难以捉摸的方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以至于今后中共的改革,自己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基于以上判断,我对今后中国的变化,保持审慎的乐观。不可否认,这样的变化,具有很大的风险。多年的革命教育,培养了太多的社会戾气,太多非理性的思维和情绪,暴民之多,比起其他国家,也算是一种特色。中共党内,顽固的保守势力还有相当力量,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定势,依然支配着相当多的老干部。党内捞一把就撤到国外的人们,并不希望中国变好,反而力图尽力把水搅浑。当然,更大的变革阻力,恐怕跟历史有关。毕竟中共的历史包袱太重,一旦开放报禁,他们会担心舆论的开放,最终会揪历史旧账,而彻底瓦解中共的执政合法性,造成现在统治集团的崩解。这样的担忧,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但是,如果如果因为这种担心就死拖着不改,像张木生说的那样,等于是拿着定时炸弹玩击鼓传花,恐怕结果更糟,下场更惨。反之,如果及时补救,用现在果断的改革为中共挣分,未来中共的地位,也是有可能保住的。即使像国民党那样暂时下野,也有可能重新执政。有了选票的支撑,执政就名正言顺了。

  像国民党那样转型,无疑是中共最乐观的前景。通向这前景的变数非常多,风险也极大。这个风险,不仅是中共的,更是这个国家的。其间,寡头政治,扩大的寡头政治,党内民主,都是一种可能的选项。只是这样的选项,都是事实上的不稳态,必须得继续变下去。只要中共没有被长着花岗岩脑袋的人绑架,变化的概率在我看还是比不变的概率大。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变化开始,向什么方向走,很多时候并不以当局的意志为转移,到底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好。

  有人总结了清末的历史教训,说统治者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最佳的选择,是宁可等死,不能找死。其实,清末改革过程,一直都有革命,革命党人的造反是一个恒量。但革命有了机会,不是因为改革,而是因为改革走上了歧途,当政的满人少年亲贵,大肆收揽权力,排斥汉人,结果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地方士绅,才给了革命成功的机会。这样的改革,实际上是倒退。当年的革命党,最担心的是政府改革,而非不改革,不改革的清政府,被推翻的机会,要比革命大得多。历史告诉我们,作为统治者,等死的下场是最惨的。很多王朝的所谓中兴,其实就是改革换来的,不改的话,早就提前灭亡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传统威权的统治者,最明智的要数国民党,只有它,实现了从威权向现代政党的转型。使一个百年老党,走向了新生。吸取历史的教训,前提是历史必须是接近真实的,如果总是拿自己当政治课给人灌输的历史来当真事,只能自己蒙自己。

作者:张鸣,来源:《21世纪》

熊光清: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政治发展

摘要:政治文化塑造着政治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行为模式,从而对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进程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局面已经显现,这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倾向于全面与深刻,政治态度倾向于理性与客观,政治情感倾向于独立与温和,政治信仰呈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会推动政治体系逐步迈向民主、开放和透明,促进公民权利保护的机制建设,推进中国法治国家建设,从而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政治文化变迁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

  1.1政治文化变迁与政治发展

  1956年,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Gabrial A. Almond)发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把“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纳入政治学的研究范畴[i][i]。后来,阿尔蒙德和西德尼·维巴(Sidney Verba)等对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等五个民主国家进行了大规模跨国调查,并写作了《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一书,该书成为比较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阿尔蒙德和维巴所界定的政治文化是指“作为被内化(internalized)于该系统居民的认识、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系统”[ii][ii],在这里,政治文化涉及认知取向(cognitive orientation)、情感取向(affective orientation)和评价取向(evaluative orientation)三个层面。他们把政治文化划分为村民政治文化(the parochial political culture)、臣民政治文化(the subject political culture)和参与者政治文化(the participant political culture)三种类型。通过对这五个国家公民政治态度的调查分析,他们还提出了一种以参与者政治文化为主体的混合类型的政治文化,即“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并认为,这种公民文化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特别适合于民主政治体系;一个稳定而有效率的民主政府,也需要公民文化的支撑,否则很难成功。

  1978年,阿尔蒙德和小G·宾厄姆·鲍威尔(G. Bingham Powell,Jr.)出版《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该书对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组成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iii][iii]他们突破了以往在政治文化研究中对文化同质性的假定,并对政治文化的三个层面,即: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政治文化的认识。阿尔蒙德等人在政治文化理论研究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把政治文化建构成为一种解释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分析工具。

  回顾西方政治文化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说,自从这一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其半个多世纪的兴衰发展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变化过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其创立和兴盛时期,这一时期,新兴的政治文化理论倍受青睐,成为政治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政治文化理论遭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批评,不少人指责它保守、僵化,低估了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作用,从而使政治文化理论退回到政治科学的边缘地带,几近被废弃。阿尔蒙德和维巴的研究结果也遭到许多质疑。[iv][iv]例如,对美国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崇尚就被批评是一种“自我文化中心”的偏见。不过,即使强调民主的不同内涵,多数研究者还是承认民主化发展与政治文化间的关连性,公民文化被认为是民主化的重要基础。[v][v]进入20世纪8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出现新的转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政治文化研究初显复兴态势,到80年代末期,这场复兴全面展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政治文化的研究进一步繁荣起来。[vi][vi]

  可以认为,政治文化就是指人类在政治活动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等精神层面的因素。一方面,政治文化直接表现为这些作为存量的精神层面的因素;另一方面,这些存量的精神层面的因素又会对特定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等产生深刻影响,并由此形成政治文化的传承机制。王沪宁认为:“政治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又是强大有力的。如果我们把社会政治生活比喻为辽阔大海上的冰山,那下面庞大的部分便是社会的政治文化。”[vii][vii]这样,政治文化就会制约和影响政治生活的走向和政治行为的取向,从而导致一个国家或者一定区域的政治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特色,并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政治文化的正向变迁会对政治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变迁与政治发展

  中国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整个政治变革的趋势就是君主制度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浓厚的大一统观念和君权思想,这种文化极大地泯灭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使现代政治理念很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内萌发出来。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社会里,城市和乡村皆为“王土”,市民和农民同为“草民”或“子民”,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法治、平等、自由、权利等政治观念根本不存在。在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稳定发展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逐渐凝聚成一种稳定的价值体系,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凭藉着各种政治社会化渠道,连绵不息地一代代传延下来。[viii][viii]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负面因素仍然有着深刻影响。有些领导干部存在严重的个人独裁和家长制作风,习惯一言堂,听不得反面意见。中国普通老百姓也觉得民主、自由、人权等这些观念都是舶来品,不少人甚至认为这些东西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ix][ix]许多人把官本位、家长制、终身制、个人集权、个人崇拜等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x][x]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的关系而言,有学者指出,权威观念[xi][xi]、专制主义[xii][xii]、村落与家族文化[xiii][xiii]、臣民政治文化[xiv][xiv]等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阻碍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不利于政治发展的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许多因素还具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其深层因素依然有所保留,显见的政治文化变迁因素仍然很大程度上大多局限于政治文化的表层方面,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的变迁可能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过程。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变迁也有所显现。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对中国政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深化,中国政治发展的积极成果又会反过来巩固政治文化变迁的积极因素,并使之制度化和进一步推动它的变迁。这一关系大致可以表示为:社会进步→文化变迁→政治发展。


  二、推动当前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

  2.1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政治文化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在没有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这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做到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也非常快,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和治安状况有了很大改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强调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公民的法治观念逐步增强,遵纪守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开始形成,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公民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逐渐增强。王雁来(Wang Yanlai)等人2000年的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政治文化中自由与民主的倾向成份越来越多。[xv][xv]并且,中国人更倾向于追求知识、财富和个人的自我实现;在政治生活中,不再盲目崇拜和绝对服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浪漫与激进的政治心态开始被摒弃,政治稳定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同的政治目标,重视秩序成为重要的政治心理。这种注重稳定和重视秩序的理性心理有利于人们摆脱各种非理性观念的束缚,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2.2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生活中最基本、最复杂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相比,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一元化的意识形态宣传相结合,把社会成员严格地束缚在简单的身份等级划分之下而缺乏流动机会的社会体制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国家的力量获得了极大的扩展,社会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几乎不存在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国家已经不能完全垄断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经济资源开始向社会其他层面扩散,民间组织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公民社会开始兴起并发展。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突出了作为公民政治文化主体的公民的地位,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变迁。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适度分离与良性发展,使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成为重中之重。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新变化,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人们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改变,并引起政治文化的变迁。在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逐步增强,而官本位、家长制的观念不断消退。同时,人们在民间组织中的活动是民主的和独立的,民主观念和独立意识逐渐融入人们的内心深处,这对于把他们训练成为具有独立人格、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自主行动能力的社会人会起到很大作用,并会在文化层面培育一种新型政治文化。[xvi][xvi]


  2.3社区政治发展的影响

  当前,中国的社区政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村民自治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兴起的农民实行自治和直接民主的社会实践。实践证明,这一形式顺应了农村社区管理的需要,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当前,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法律确认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制度安排,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形式。在中国农村社会内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强制性或诱致性影响下,农村政治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跨时代性特征。[xvii][xvii]经过村民自治的民主实践,中国农民的主体利益意识被唤醒,规则意识、协作意识、民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最初,城市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和龙头,然后逐步扩展到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和社区治安等方面。随着城市社区政治建设的推进和发展,社区居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等方面也逐步发生着变化。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度与政治信任度得以提高,民主和法治意识得到增强,对政治主体的认识更趋于客观,对自身权益和政府权力的认识更趋于理性,从而促使政治文化向着理性化和世俗化方向发展,也使他们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民主素养得到了提高。


  2.4网络政治发展的影响

  网络政治就是现实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以网络为媒介,在网络空间中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网络政治的兴起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渠道,提高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兴趣。网络参与的开放性极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强化了公民的民主意识,使网络政治参与者可以充分体验现代政治生活的民主性。网络参与的互动性使参与者能获得良好的互动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和可匿名性,使他们可以自由、自主、平等的参与政治生活。网络参与的多中心性基本上消除了身份歧视,使传统的、统一的政治控制方式难以为继。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是密切相连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实政治的反映和延伸,因而,网络政治的兴起必然会对现实中的政治文化产生影响。

  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非参与型传统政治文化向参与型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型。网络政治的兴起和发展使中国公民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与传统政治参与方式完全不同的政治参与途径,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对传统的非参与型政治文化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其次,网络政治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会推动中国政治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转变。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网络政治参与者会潜移默化地生成权利与义务意识、自主与平等意识,逐渐养成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特别是会逐步增强公民意识,并不断摒弃臣民意识。再次,网络政治的兴起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更加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更加倾向于民主、公平与透明。网络政治环境为政治文化的变迁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政治文化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倾向于民主、公平与透明,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2.5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全球化并非一个纯经济的现象,也会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移植等现象。俄罗斯学者艾莱拉·沙夫罗勒娃(Elena Safronova)认为:“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不仅是各个国家文化和文明一致性的增长趋势,也是各个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一致性的增长趋势。”[xviii][xviii]十分明显,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必然会提出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政治要求。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改革开放可以说就是中国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正面回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必然会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价值取向和战略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

  当全球化消解国家边界,要求重新解释主权、人权和公民社会等概念的时候,全球化不仅增强了经济、贸易和金融往来,也增强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与交往。[xix][xix]全球化改变着人们的基本政治观念,改变着公民对本国政治制度及政府的评判标准,并且,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试图在全球范围推行其民主观念、民主价值和民主制度,这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一定的压力。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认为:“全球经济正在跨越国家边界推动思想和观念的传播,并导致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出现更加积极的公民。”[xx][xx]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会造就全新的价值理念和评判标准,引起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三、当前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

  3.1政治认知倾向于全面与深刻

  政治认知指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及其行为过程、行为方式或行为规律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政治认知是政治情感、政治意志和政治信念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为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提供知识基础,并成为这些精神文化活动的起点。一方面,政治认知的深入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积淀因素,另一方面,又成为政治文化其他深层要素发生变迁的基础和条件。任剑涛认为,政治认知合理方法的构成,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准确描述政治现象,二是全面勾画政治结构,三是历史审视民族国家的政治特质。[xxi][xxi]从这一角度看,政治认知的内容也至少包括对政治现象、政治结构和民族国家的认知。

  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政治生活的丰富促使当代中国人对政治现象、政治结构和民族国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大规模卷入政治生活,政治经验和政治阅历更加丰富,并且国家政治生活与个人日常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促使不少中国人认真思考政治问题。其次,学术界关于政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更加深入,本身就是对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的认知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过程,并为提高全体公民的政治认知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其他国家政治生活的了解越来越多,并且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国际事务与世界政治之中,这都极大地开拓了中国人的政治视野,也促使中国人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政治认知无疑更加全面与深刻。


  3.2政治态度倾向于理性与客观

  政治态度指政治主体植根于政治认知而对政治客体的基本看法和心理反应,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基本看法和精神状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的非理性化倾向,追求人治理想和权威主义;而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理性化倾向,追求规范化和理性化的政治制度结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中国公民的政治态度开始倾向于理性与客观,其政治效能感也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公民政治态度倾向于理性与客观的突出表现就是:公民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高。首先,参与意识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主权的观念深入人心,普通公民第一次全面、深入地卷入政治生活。在社会变得日益开放、流动、多元的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方式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政治参与兴趣和参与频率都得到了提升。[xxii][xxii]其次,权利意识增强。现代社会是一个公民权利本位的社会,这对传统官本位形成了严重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的发展、民主与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公民精神逐渐培育起来。再次,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的精神特质体现为一种“尚法”理念。这种珍视法律的情怀在中国公民中得到了大力张扬,同时,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理念已经确立,政府依法行政正成为风气。


  3.3政治情感倾向于独立与温和

  政治情感指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在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政治主体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政治客体的好恶、爱憎、美丑、亲疏、信疑等心理反映的统称。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xxiii][xxiii]这三种社会形态的划分充分揭示了经济社会形态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政治形态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劳动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低,只存在着共同体的力量,个人表现为不独立,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成为人。自然经济社会的政治形态只能是以人身依附为基本特征的专制制度。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独立个人生成的前提,个人从不独立的人的依赖关系向独立的物的依赖关系转变。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一方面,人类历史从地域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性的历史,狭隘地域性的个人转变为具有普遍性的个人;另一方面,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也表现为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关系。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市场经济是个人独立获得的社会化交往形式。[xxiv][xxiv]这种社会化交往形式排斥超经济的强制,要求实现在货币从而法律面前的人格平等,排斥以血缘、出身等自然禀赋控制政治权力,承认每一个公民独立的政治参与权利。

  当前,中国公民的政治情感开始倾向于独立与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人的依赖纽带、血缘纽带、等级差别等等在利益多元化面前都被打破了。当前,形成人的依赖关系的条件逐步消失,这为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获得利益途径的多样化,唤醒了人们利益意识的觉醒,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主体的存在,产生了应有的价值观和尊严感,与此相适应,人的传统观念、宗法思想、依附意识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反映新的社会关系的新思想。这样,人逐渐变成了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的人格主体。[xxv][xxv]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被抛弃,政治思维方式从二元对立式转向务实中和式。[xxvi][xxvi]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物质条件改善和个人独立性增强,公民的政治情感也趋向于温和,极端化和暴戾化的情绪可能在某些突发事件过程中会显现出来,但其影响总体而言必然会越来越小。


  3.4政治信仰呈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

  政治信仰指政治主体对特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接受、信服和敬仰的心理倾向,并把这种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奉为行动准则且付之实践的精神状态。当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稳固的局面下,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从而使政治信仰呈现出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xxvii][xxvii]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中国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进程中,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社会,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

  另一方面,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新“左”派等社会思潮已经有较大影响。生态社会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也有一定的市场。历史虚无主义、现代犬儒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社会思潮对政治信仰的影响不可低估。同时,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宗教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样,在优先建设主流政治文化的前提下,还应当关注政治亚文化的发展动向,引导政治亚文化朝着理性、温和、宽容的方向发展,及时扭转政治亚文化走向激进化、极端化和非理性化。[xxviii][xxviii]


  四、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

  4.1推动政治体系倾向于民主、开放和透明

  政治文化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影响政治输入和政治制度运行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同时,又被社会成员视为一种权威性的内在力量。因此,政治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对政治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政治文化中理性、民主、包容的因素增多,并成为多数公民的一种心理诉求的时候,其必然会被输入到政治体系之中,政治体系也会逐步吸纳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改造,从而推动政治体系朝着民主、开放和透明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认识到,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积极借鉴西方政治文明中的先进成果和保持政治意识形态的灵活性十分重要,这样,也使得上层政治文化中理性、民主、开放的因素增多,为中国政治体系的改革保留了很大的余地。

  随着中国政治文化转向理性、民主、开放,中国政治体系也越来越多地响应这一要求,并且,这两种转变表现出明显的互动性。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在不同时期都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取得了一定成就。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指出: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xxix][xxix]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xxx][xxx]在现实政治建设中,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中国政治体系在民主、开放和透明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4.2促进公民权利保护的机制建设

  权利意识是指公民对个人利益与自由的认知、主张和要求,以及对他人利益与自由的认知、主张和反应。权利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个人作为公民所依法享有的权利,二是公民在行使权利和保护自身合法权利时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权利意识既体现为公民对权利现象的理性探索,又体现为公民对权利的规范意义和实现手段的认知它是公民意识和宪法精神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推进,中国公民权利意识不断提高,权利保护与维护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权利意识的兴起无疑促进了权利保护的制度建设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党和政府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视公民权利的实现与保护。例如:1990年生效的《行政诉讼法》首次规定了“民告官”的权利;2000年出台的《立法法》规定了只有依照法律才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从根本上禁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侵犯公民人身自由;《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出台都从不同角度明确了国家机关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职责;2010年对《选举法》的修订,实现了城乡人口的“同票同权”。公民维权行动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回应。例如:2003年,孙志刚案之后,废除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反乙肝歧视运动导致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反乙肝歧视的政策;2008年,在厦门PX事件中,厦门市民通过“散步”赶走了PX项目。这些事实都在一定侧面折射出了中国公民权利意识提升成功影响中国权利保护制度建设的进程。


  4.3推进中国法治国家建设


  法治,即“法律的统治”,是法律制度的一种特殊状态。近代意义的法治原则至少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法治必须以民主政治为前提,法律要体现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意志;二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都必须服从法律。在法治状态下,法律具有至上的地位,国家以法律制度来组织、管理、协调一切事务,使整个国家呈现出有效、有序的状态;同时,用以治理国家的法律还应显示出其本身具有的正当性以及法律介入生活的广泛性。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加深和公民意识的提高,中国公民和其他政治主体(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级政府)的法治意识在近30多年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通过政治实践和法治实践的具体行动,推进了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法治意识的形成与提高在法治国家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法治建设开始迈出重大步伐。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任务。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新篇章。进入21世纪,中国的法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法治意识的提高与法治建设的展开表现出了良好的互动和促进关系。

  作者简介:熊光清(1968- ),男,湖北省潜江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来源: 《太平洋学报》

林彪强調“文革”從頭到尾都充滿兩條路線鬥爭

《林彪日記》編著者李德、舒雲




《林彪日記》(明鏡出版社)


2011年9月13日,是震動中外的“九一三”事件40周年。
自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來,對事件的主角林彪和這個事件的爭論就沒有止息。
林彪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極特殊的歷史人物。生前被尊為中國第二號神,死後卻被貶為中國第一號鬼,辭世40年,仍“謎”霧重重。本文作者20年餘年致力搜集林彪史料,逐年逐月逐日,詳記林彪的一生,從他讀孔子開始,到考入黃埔軍校,身經百戰,最後成為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元帥,林彪的一生幾乎涵蓋了整個中國革命的全過程。


1968年10月26日  林彪在中共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第二次會議上講話(續)

這是我要講的文化革命勝利的三個方面。下面要講中國文化大革命的路線問題、文化大革命怎麼搞法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講文化革命路線問題。

毛主席曾經有這些話:歷史告訴我們,正確的政治的和軍事的路線,不是自然地平安地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是從鬥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傾機會主義作鬥爭,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傾機會主義作鬥爭。不同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戰爭的有害的傾向作鬥爭,並且徹底地克服它們,正確路線的建設和革命戰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毛主席說,在路線問題上是沒有調和的餘地的。前面講到,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這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可以說從頭到尾都充滿著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從頭到尾都是毛主席領導著這一個革命的路線方面的鬥爭。基本上就是有下面這麼幾點。
第一,最主要的就是發動群眾。要不要發動群眾?可以說是兩條路線的鬥爭的實質,焦點之所在。毛主席是主張發動群眾的,而劉、鄧為代表的反動路線是反對發動群眾,是壓制群眾、鎮壓群眾。

這場革命用什麼路線來進行,決定這場革命的結局是成功還是失敗。“二月提綱”是劉、鄧司令部拋出來的鎮壓革命群眾的黑綱領。他們對批判“海瑞罷官”的姚文元同志的文章是不准登載的。劉、鄧他們派出的工作組,實際上是鎮壓群眾的。江青同志的二月文藝座談會的紀要,是與劉、鄧“二月提綱”針鋒相對的,是反對他們那個東西的。1966年5月間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了“二月提綱”,……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條》,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的綱領性的文件。這次文化大革命的實際經驗證明,這兩個文件是完全正確的。毛主席親自主持召開了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清算了劉、鄧的錯誤。毛主席發表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報,指出黨內隱藏著一個資產階級的司令部,揭開了兩個司令部鬥爭的蓋子。毛主席的大字報大大地震醒了全黨,大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以後轟轟烈烈的這種由億萬群眾參加的炮打司令部的戰鬥,便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

但是,劉、鄧司令部並不甘心,並不自動地退出這個歷史舞臺。在他們鎮壓群眾的做法失敗以後,他們就執行一個新的手法,繼續鎮壓群眾,分裂群眾,挑動群眾鬥群眾,掀起了反革命的經濟主義邪風,施展用生產來對抗革命的詭計。表面上,他們好像是很積極於生產,實際上他是別有用心的,是拿生產來壓革命的。猶之乎羅瑞卿過去表面上好像是要搞軍隊的軍事訓練,但是實際上是想壓低毛主席的思想在軍隊中的傳播。但是他不公開這樣說,而是實際上拿另外一個東西來對抗。這是第一套班子的人和第二套班子的人都採取過的,壓制群眾、壓制群眾的革命化的手法。

路線鬥爭必須依靠群眾。這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毛主席把黨內的路線鬥爭公之於群眾,把路線鬥爭同群眾運動結合起來,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創舉。從來沒有一個領袖像毛主席這樣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有這種氣魄。只有馬克思、恩格斯是例外,列寧是例外,為了把群眾發動起來,毛主席採取一系列的英明的措施,比如說,接見了廣大的紅衛兵,達1300萬之多,次數達八次之多;採取了“四大”的作法,把大字報貼到街上來的作法,由劉鄧不准互相串連改為互相串連的辦法,批准了軍委為革命群眾進行平反的五條緊急指示,發佈了工農業系統文化革命的兩個十條,支持上海一月革命風暴,等等。

億萬群眾的發動,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標誌和根本的保證。不發動群眾,按資產階級、走資派和一小撮壞人的辦法去搞,就會使這個運動搞得冷冷清清,使這個運動夭折,不能達到它應有的成果。所以,這次無產階級文化革命中間,是很鮮明的有兩條針鋒相對的路線:一條就是毛主席的發動群眾的路線,一條是壓制群眾的路線。毛主席說:“對廣大人民群眾,是保護還是鎮壓,是共產黨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根本區別,是無產階級專政同資產階級專政的根本區別。”毛主席說:“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所以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頭一條作法和主要的做法,關鍵性的做法就是發動群眾還是不發動群眾。毛主席是堅持地一貫地採取發動群眾的這種馬列主義的做法,這種符合於歷史唯物論、符合于勞動人民創造世界的做法,是有理論根據有事實證明的做法,是我們黨永遠要堅持的做法。

我們的政權,我們的黨,應該是階級的黨,階級的政權,勞動人民的黨,勞動人民的政權,而不是與此相敵對的階級沾染進來的政權。除非他們放下了武器,徹底投降,我們跟他們搞點統一戰線,團結間接同盟軍,這是一種暫時的、部分的做法。但是,這是一種策略上的靈活性,並不是我們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路線。我們的基本的原則、基本的路線是依靠群眾,依靠勞動群眾,只有這個才強有力,只有這個才可靠,其他是不可靠的,其他是沒有力量的,其他是不能保證革命的。所以這次路線鬥爭,主要是這麼一個問題。而這個兩條路線是反映了兩個階級的要求、兩個階級的願望、兩個階級的做法,是進步的無產階級的做法和反動資產階級的做法的對立和鬥爭的表現。我們必須始終一貫地按照毛主席的教導,堅持人民創造歷史的原理,來依靠群眾。否則,我們便一無所成。(《林彪日記》,明鏡出版社)

俄大选之际 普京成笑料

俄罗斯举行大选,不出意外,现总理普京将重登总统宝。普京无疑是俄罗斯政坛的风云人物,不过也是目前被俄罗斯人嘲讽最多的政客。 


俄罗斯民众突然对政治大感兴趣:去年年底杜马选举涉嫌舞弊,成千上万人上街进行和平示威。今年的大选之际,俄罗斯上下更是热议这一话题。政治议题也成了笑话、讽刺文学、搞笑视频等的主题。
莫斯科政府越是不愿意看到国内多发抗议,参与抗议的民众就越是发挥创意和想象力。比如在巴尔瑙尔(Barnaul),那里的居民为了既不违抗当局下达的禁 止示威指令,又表达自己的不满,就索性自制写有标语的模型人物和玩具娃娃,把这些模型和玩具摆上街头。当地的警察还不得不一一进行清理。俄罗斯讽刺大师兼 主持人申德罗维奇(Wiktor Schenderowitsch)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为,一些俄罗斯民众想出的"另类"抗议方式,显示出民众用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玩具人抗议
 

普京遭冷嘲热讽

俄罗斯的网民也制作了不少讽刺政客的作品。而现总理普京成了"出镜率"最高的角色。比如一个名为"审理被告普京"的视频,里面普京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带上法 庭,其实是用俄罗斯前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相关案件的画面电脑加工出来的。还有一部视频,里面把普京任总统和总理的总共12年间做出的所有没有兑现承诺 都罗列出来。此类视频的点击次数都高达几百万。
漫画也在俄罗斯愈加受欢迎,特别是以讽刺政客为主题的。而普京再次频频成为漫画主角。俄罗斯演艺界的同仁也不甘示弱,比如独立的演艺小组 teatr.doc编排上演了一处题为"贝卢斯普京"的剧目,内容大致是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拜访普京,结果普京在袭击事件中受重伤,医护人员进行紧急 手术,将贝卢斯科尼的右脑移植给普京,因此成了"贝卢斯普京"。"贝卢斯普京"失去了原有的记忆,完全不能理解如今的俄罗斯社会怎么会是这般模样?
 
用幽默斗智斗勇

就连俄罗斯官方媒体也大动脑筋,比如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用卡通漫画的形式介绍总统候选人的生平简历。普京的支持者也不会放过用诙谐幽默的方式以及新媒体的手段为普京争取更多的支持。
普京的反对者和支持者有时同时走上街头进行示威,双方也会借机来场"口水战",不过用词都很隐讳。比如普京的反对者会说:"普京,我知道你想再干第三次,可是别再蹂躏我了。"普京的支持者会反击说:"真正的男子汉,三次很正常!"


普京挑起讥讽大战


示威者要求俄罗斯实现更多政治自由

俄罗斯选战观察人士认为,其实是普京自己挑起的这场讽刺大战。普京去年年底在电视问答节目中回应指责选举舞弊的抗议浪潮时,转弯抹角地暗指示威者是大猩猩。不过俄罗斯讽刺大师申德罗维奇不认为这是普京的初衷,只是一时情绪过于激动的失误。
讥讽普京成了俄罗斯选战的一大特征,真正的政治内容、选战纲领似乎退居第二位,而这正是申德罗维奇的担忧之一:"诙谐幽默是替代不了执政的,而这才是关键所在。"

作者: Mikhail Bushuev/Markian Ostaptschuk 编译:谢菲
责编: 洪沙

德国之声

美副总统:美国比中国占优势


美国副总统拜登明确指出,与中国竞争时,美国至少拥有一项关键优势,就是美国自由。他说,中国的专制政府压迫人民,限制了人民的自由思考、自由创作的能力。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最近访问美国时,拜登是美方主要的接待人士,习近平在美国的三站,华府、爱荷华、洛杉矶,拜登一站也不缺席,几乎是全程陪同。可是习近平离开不到两星期,拜登重回爱荷华,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演说时,主题是谈美国的经济发展,却从这个题目谈到中国的思想钳制。拜登在演说中问道,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可是中国却不是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为什么?拜登问道,中国为什么要窃取美国的知识产权?为什么外人在中国投资必须让出50%的股权给中国的合伙人?他说道,因为中国缺乏创新能力。

拜登说,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他负责中国事务,他希望中国成长,而且继续快速成长,这对美国经济也有好处。但是,拜登说,依中国目前这种体制,中国无法主导世界,美国才能主导世界。他说,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工程师、科学家,但是发明、创新的人却很少,原因何在?拜登说,因为在一个人民没有言论自由的地方,人民不可能思考不同的东西;在这样一个国家,你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你得担心意见被网络警察删除,甚至你得担心遭到逮捕;在这样的国家中,人民不可能思考不同的东西;在一个只能有一种思想的地方,人民不可能思考不同的东西;因此,美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拜登强调,不容许向定于一尊的权威思想挑战,无法出现创新。

其实,即使当着习近平的面,拜登也曾直截了当的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例如在华府的欢迎习近平的午宴上,习近平为中国的人权状况辩护,可是拜登说,中国一连串的作法使人权状况已经恶化,令美国忧虑。拜登又说,美国把倡导人权看作是美国外交的基本层面,美国认为人权是所有社会繁荣稳定的关键。

在习近平到访前夕,拜登会晤了4位人权运动人士,其中2位是华人。会谈未对外公开,??不过白宫发布声明指出,拜登和他们讨论了中国人权状况恶化的问题,拜登也强调他的基本信念,其中之一是:扩大开放和保障普世人权是促进创新、繁荣和稳定的最佳途径;放诸四海皆准,包括中国。

作者:刘新

责编:苗子

德国之声中文网

重庆原副市长去世是自杀?


媒体称原重庆市委常委税正宽昨日自杀
图片来源: 新浪截屏
媒体称原重庆市委常委税正宽昨日自杀

中国媒体报道,重庆原副市长税正宽去世。72岁的税正宽已离休,曾是重庆市委常委。有报道说,税正宽是自杀。

有报道援引重庆人大 代表张明渝的微博说,税正宽是因忧郁症在高干住宅区自杀的。这一消息,在中国互联网广泛传播。海外的凤凰网、新加坡联合早报都报道了此事。新浪新闻报道还 公布了一份正式讣告,上面还公布了治丧办公室的联系电话。不过,美国之音给治丧办打电话查询,却被告知,他们并不知道此事。

张明渝的微博是星期天上午出来的,但是凤凰网在跟进报道有关消息时已经删除了该微博的截屏。

如何理解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上个月的访美之行结束不久,世界银行(World Bank)最近又发布了有关中国经济前景的报告,这两件事可能再次引发围绕国家主导的“中国模式”这一经济发展道路的论战。随着这些争论的展开,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版的“国家资本主义”(与之相对的是市场资本主义)仍然没有被外界充分理解。外界预期,习近平将成为中国下一任最高领导人。

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经济体制不仅是为了针对全球经济前景进行抽象的争论。中国经济中的国有部门的持续扩张不仅限制了私营部门的发展,也令国有企业在国内的一些市场享受着外企无法得到的优待。随着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有可能成为中国投资目的地的国家需要更加了解国家所有和国家控制之间时常出现的关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从事公司法比较研究的学者米尔霍普(Curtis Milhaupt)和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林立文(音)最近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为了解国有企业组织中所谓的“黑匣子”部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林立文和米尔霍普在文章中写道,中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由大型国企和相关企业组成的“垂直一体化的多个集团”。每个集团都有“中央控股公司”,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该机构是所谓的骨干企业的主要股东。反过来,骨干企业拥有这一集团中所有国有企业(包括一家金融公司,该金融公司为成员公司提高融资服务)的多数股权。

这些垂直一体化的集团共同控制着大约120家国企,由政府通过国资委进行控制。林立文和米尔霍普在文章写道,国有企业的总资产相当于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集团间通过设立合资企业、结盟和持股的方式建立联系。此外,上述结构中存在着一个平行的党组织结构。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国企的高管人选,反过来,一些高管在政府和党内担任职务。两位作者强调,在这种结构中,存在着若干条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文章中说,这些等级森严的结构存在于复杂的网络之中,网络中不仅有其他公司,还有党和政府的机构,这些公司和机构在有关生产和政策执行等诸多事务中互相交流,互相合作。

这一体系对市场竞争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国有企业得以免受反垄断制裁。另外,正如《经济学家》(Economist)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指出的那样,政府有选择性地执法,令私营部门的竞争者动弹不得,而且外企也被挡在门外,不得收购当地企业。

理解国有企业的治理方式并不容易。林立文和米尔霍普说,国资委会对国有企业的股份转让拥有控制权。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董事会,股东的权益不受重视。

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豪森(Nicholos Howson)和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克拉克(Donald Clarke)最近通过对中国股东派生诉讼进行研究发现,尽管在有限责任公司(封闭公司)使用派生诉讼起诉内部人士和控股股东滥用权力的案件不少,与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的衍生诉讼(包括上文提到的集团中的国有企业)居然完全没有。同时,研究发现,由于股东对封闭公司(即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有限责任公司)诉讼的出现,私营部门的透明度得到了改善。

虽然国资委对受其监管企业的控制力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每家国企都由内部人士控制,这意味着企业治理非常薄弱。股东在公司事务方面没有任何话语权,也不能向法院提出申诉。缺乏透明性意味着公司的管理不当可以很容易被隐藏。

围绕中国法律和中国国内公司治理的问题看似遥远,实则不然。如果任何一家国企有意在美国投资,都必须接受跨部门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审查。该委员会负责对有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合并或收购案进行评估。美国法律特别规定,外商投资交易中的外国实体如为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就必须接受审查。外国公司有举证责任,证明自己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正如两个知名案例所示,这项标准不仅含糊不明,而且整个过程带有政治意味。

或许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国企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Overseas Oil Corporation,简称:中海油)2005年试图收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一事。在接受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审查之际,这桩收购案便引发美国国会的激烈批评,最终导致中海油撤回收购提案。据说当时乔治城大学法学院(Georgetown Law School)中国问题专家费能文(James Feinerman)曾说,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争论与一种视中国为危机的零和观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他们以后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我们就不能给他们任何好处和优势。

这种观点在2011年得到凸显,当时中国电信公司华为(Huawei)试图收购加州一个小公司。华为说自己是民营企业,不是国企。在这笔交易接受监管者调查时,彭博(Bloomberg)一篇报道援引情报官员的话说,华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国家安全部官员关系密切,并似乎保持定期联系。在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下,华为最终撤回了收购提案。

在这宗华为收购案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预测,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政客们都在寻找批评对象,中国公司在美国所处的环境只会愈发恶化。从不久前共和党的部分总统参选人进行党内初选时所发表的言论中就可看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去年11月指出,罗姆尼(Mitt Romney)与其他共和党参选人已经加大了对中国贸易做法的指责力度,说中国夺走了美国人的饭碗,是导致美国人失业的罪魁祸首。不过,指责中国的并非只有共和党人。这篇文章还援引美国总统奥巴马前中国问题顾问的话说,要“强硬”面对令美中关系陷入困境的经济问题。

虽然近来围绕中国的很多政治性言论都可被视作选举年口号而忽略不计,但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仍将继续成为华盛顿领导人可能会“强硬”面对的问题之一,这也是应该的。如果一家中国国企看起来可能会投资美国,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很可能很难查清其与中国政府部门的关系,而中国方面也很可能不会展示令人满意的透明度。

作者是长期研究中国法律的专家,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驻校杰出讲师,撰写过《笼中鸟: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法律改革》(Bird in a Cage: Legal Reform in China After Mao,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华尔街日报

專訪舒雲(8):以後我只會幹研究林彪這一件事


■舒雲 □《新史記》記者 高伐林


研究林彪和“九一三”事件,舒雲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這位在林彪殞命大漠時才17歲的女兵,頑強自學,業餘創作,成長為一位軍旅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她主要從事傳記文學寫作,出版過《羅瑞卿大將》、 《百戰將星楊勇》、《開國紀事》等大量作品。參加聶榮臻元帥傳記組之後,她接觸到很多關於林彪的資料,從1987年開始,全面搜集資料,尤其是第一手資 料,遍訪林彪親友、部屬及其家人、事件當事人、目擊者,潛心研究林彪其人其事。國內關於研究和介紹林彪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她這方面的著作,都在香港明鏡出 版社出版。計有:以調查九一三事件為主的上下冊《林彪事件完整調查》,研究林彪一生、包含千幅圖片和十多萬字文字的《林彪畫傳》,上下兩厚冊《林彪日記》 (與林彪的秘書李德合著)。2011年“九一三”事件40周年前夕,她又出版了《百問“九一三”》和《林彪元帥最新相册》。這些書,是迄今爲止最完整、最深入、也可以說最權威的關於林彪和“九一三”事件的著作。

2011年11月,《新史記》記者高伐林對舒雲進行了書面專訪。


舒雲:林彪事件中的冤案太多了,我建議中共中央復查林彪事件。但願不遠的將來,會給林彪事件一個公正的說法。

新史記:目前在林彪問題的處理和研究上,最主要的難點是什麼?徹底弄清林彪問題,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舒雲:據說有一種說法,要林還是要毛?我認為復查林彪一案,並不是否定毛。劉少奇平反否定毛了嗎?沒有,反而證明了我們的黨偉大光榮正確,實事求是,敢於否定自己的錯誤。
我認為目前最主要的難點是歷史檔案沒有開放。不過,也別指望檔案裏有什麼驚天內幕。
借一位網友的話,“九一三”事件最重大的歷史意義,就在於許多人從這天起,學會了獨立思考,從此“恍然大悟”,一通百通!

我 從來沒有接受過面對面的採訪,上次接受您的書面採訪也是第一次。為什麼再次接受您的書面採訪?是因為我非常感謝明鏡出版社的老總何頻先生。他傾力為林彪出 了一系列的書,包括我的幾本書《林彪元帥完整調查》、《林彪畫傳》、《林彪日記》(與李德合作)、《百問“九一三”》、《林彪元帥最新相冊》。沒有何頻先 生和明鏡出版社的辛勤努力,我們研究林彪的成果不可能廣為人知。同時我也要感謝您,您的提問讓我更深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新史記:我們也要感謝您,為弄清史實真相付出如此之多的心血。您是否還打算對林彪問題繼續研究下去?有什麼具體設想?
舒雲:我想我以後只會幹一件事,就是研究林彪。
我喜歡巴金譯的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詩《門檻》。我想林彪是這樣,我為林彪作傳,我也是這樣!


附:門檻

作者:(俄)屠格涅夫 譯者:巴金

我看見一所大廈。正面一道窄門大開著,門裏一片陰暗的濃霧。高高的門檻外面站著一個女郎……一個俄羅斯女郎。
濃霧裏吹著帶雪的風,從那建築的深處透出一股寒氣,同時還有一個緩慢、重濁的聲音問著:
“啊,你想跨進這門檻來作什麼?你知道裏面有什麼東西在等著你?”
“我知道。”女郎這樣回答。
“寒冷、飢餓、憎恨、嘲笑、輕視、侮辱、監獄、疾病,甚至於死亡?”
“我知道。”
“跟人們的疏遠,完全的孤獨?”
“我知道,我準備好了。我願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擊。”
“不僅是你的敵人,就是你的親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給你這些痛苦、這些打擊?”
“是……就是他們給我這些,我也要忍受。”
“好。你也準備著犧牲嗎?”
“是。”
“這是無名的犧牲,你會滅亡,甚至沒有人……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尊崇地紀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憐惜。我也不要名聲。”
“你甘心去犯罪?”
姑娘埋下了她的頭。
“我也甘心……去犯罪。”
裏面的聲音停了一會兒。過後又說出這樣的話:
“你知道將來在困苦中你會否認你現在這個信仰,你會以為你是白白地浪費了你的青春?”
“這一層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進去。”
“進來吧。”
女郎跨進了門檻。一幅厚簾子立刻放下來。
“傻瓜!”有人在後面嘲罵。
“一個聖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傳來了這一聲回答。(《新史記》第5期)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