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星期日

平壤,一个隐约开放的城市

《法国世界报》

核心提示:平壤是一个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聚集的国家橱窗。它集中了国家的各种资源。首都远不能反应各省城的情况。在制度表面上没有任何改变的状况下,平壤折射出一种不易察觉的社会演变。这种演变远没有产生可以惠及百姓的效果。

译文:平壤,一个隐约开放的城市
时间:12月27日 星期二
作者:Philippe Pons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9.1240750800.06-pyongyang.jpg
【编辑配图:平壤街景 来源:旅游者博客

今天,朝鲜举国悲伤,人群在哭泣,国旗半降。而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12月17日去世的前夕,平壤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以便在明年4月15日庆祝国父金日成诞辰100周年。这是一个将开创新纪元的事件,即开创一个"强盛和繁荣国家"的纪元。一些街道被禁止通行,道路被改造,运土车辆往来穿梭,墙面被粉刷,一些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在距金日成广场不远的万寿台,一些50层的高楼拔地而起。在高音喇叭播放的雄壮的乐曲声中,包括士兵在内的数千男女正忙于捣碎石子,把它们填入搅拌机中,或是飞快地扛起工字钢,把它们送上插着在冬日里猎猎飘舞着的红旗的脚手架。尽管工地上也有重型设备(日本牌子的起重机和卡车),但主要使用的还是锹、镐和人力。

在夜晚,工作会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持续到凌晨。在各个楼层的不同方向,电焊的火花在夜空中闪烁。大部分工人都睡在附近公园的帐篷里。其中许多人是学生。自入夏以来,大学就已经没人了。不太习惯于这类工作的学生们不得不忍受寒冷、饥饿以及没有休息时间的工作。人们告诉我们,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最后完工期限是明年4月15日),水泥骨架是以"每天两层"的速度浇筑。那么事故情况呢?问题总是得不到回答。人们可以从横幅标语上读到这样的话:"只要朝鲜决定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那么代价又是如何呢?
在平壤最高的建筑(高达300米,有105层),有着玻璃幕墙和钢架构的柳京酒店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它仿佛是不朽的金字塔,它也作为平壤重生的标志闪耀在阳光下。建筑工作从1987年开始,之后被迫中断了四次。二十年多年来,它仍然是一座空楼,只有骨架,象征着这个国家面临的挫折:经济崩溃和饥荒。2008年以来,建筑工作重新展开。不过目前它仍然只是一个亮闪闪的金字塔形状的空楼而已,高达25层的大厅装潢本应在四月完成。

夜晚灯火辉煌的平壤(有300万居民)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经济凋敝、物资匮乏的国家的首都。外国牌子的汽车越来越多,以致于在某些十字路口形成小的拥堵,有时甚至因为拥堵导致汽车司机和穿制服戴皮帽的交通警察之间发生口角。

在被遮蔽起来的大市场里(人们可以看到食品、衣物和家用电器)顾客熙熙攘攘。首都最大的统一街市场每天接待一万人。在平壤市中心的普通江街区开张了一家两层占地6000平米的商店。那里出售一些进口高档产品:名牌电器、服装和化妆品。外国产品,特别是电器产品,有正规进口的也有走私进来的。

在朝鲜,开通的手机数量为100万部(而朝鲜人口为2400万)。按移动通讯网络运营商埃及奥拉斯科姆公司的说法,手机的需求正迅速增长。移动通讯网络覆盖了整个国家,并允许进入从党的喉舌《劳动新闻》日报网站开始的官网。事实上,存在着两个移动通讯网络:一个同外部世界不联网。另一个则保留给外国人,允许它们打或接国际长途。两个网络互不相联。外国的手机在进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时会被暂时收缴,而在离开时归还。

装配有意大利设备和日本游戏机的主题公园、新剧院、新影院、新餐厅,平壤的气氛正在改变。然而,在这个设有大型政治犯劳改营的国家里,人们还是担心自己的言行会招来麻烦。同百姓直接接触时,相互的交流基本上是表面的和客客气气的。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朝鲜人都是爱开玩笑的。但众多内心的束缚(担心被批评)使人们的言语十分谨慎。

平壤是一个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聚集的国家橱窗。它集中了国家的各种资源。首都远不能反应各省城的情况。这仅仅是障眼法吗?韩国国民大学教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专家安德烈·兰科夫指出:"朝鲜在外人看来是一个饥民遍地的国家,是一个斯大林式的走向衰落的国家。这些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形象并非完全是虚假的,但却过于简单化了:实际情况要更为复杂。"

在制度表面上没有任何改变的状况下(在那儿是权力由父亲移交给儿子),平壤折射出一种不易察觉的社会演变。这种演变远没有产生可以惠及百姓的效果。直到90年代初,多数人的生活条件是异常艰苦但却相对公平的。特权存在,但不易察觉。如今,那些脱离了困境的人和生活艰难的人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

每天的早晚,人们会看到男男女女排成长队,等着登上拥挤的公共汽车或卡车。而其他人则要远距离跋涉。街边可怜兮兮的摊位同得到良好供应的市场形成鲜明对照。黎明时分,一些妇女负重来到城市出售蔬菜。这些流动商贩处于90年代末大饥荒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事实上的市场经济的最底层。这个非正规经济并不是高层作出的自由化决定的结果(如同中国邓小平的情况),而是基层暗中推动的结果。

市场先被放宽了。因为随着公共分配体系的瓦解人民的生存已离不开市场。随后,政权也尽力顺应这个潮流。由于2002年的改革,政府给予国有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并使经济活动货币化。随着市场时而向前时而后退(由于压制活动加强),非正规经济中出现了半合法的行为,例如国有企业中的"私营"车间,地下炒汇等。由于这种非正规经济的不断发展,变革似乎已难以逆转。

新近成立的旨在吸引外资的朝鲜大丰国际投资集团就是正在进行的变革的先兆。由于直属国防委员会(金正日领导的国家最高机构),该集团拥有可以将政治原则和经济需要相结合的自主性。该公司的副总裁鞠光町(音)略带神秘地说:"我们做事很灵活……"

这种非正规经济(因为朝鲜只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加重了"趋炎赴势"的人和其他靠配给制度生活的人之间的不平等。除了由于一些人没有钱去倒腾买卖而造成的不平等外,还存在着另一种不平等,即如果没有政治上的联系就将一事无成。从由那些"有本事"(在中国有关系或在朝鲜高层中有关系)的商人管理的批发市场到狡猾的小商贩,大家都需要获得特别关照。贿赂于是就成了任何一笔交易都需要的润滑剂。政权虽进行打击(2004年和2007年修改的刑法增加了经济犯罪的种类),但它也是"买卖"中的受益者。

如何调节这个"新"经济又不窒息它(否则会引起整个制度的崩溃)?如何缓解在金正日"时代"人们忍受的痛苦?这是他的继任者为保持稳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的不平等只可能引发不满。诚然这种不满可以用镇压来遏制,但镇压活动会损害人民保持的爱国主义和忠于领袖的情感。而这种爱国忠贞的情感又恰是政权所特别珍视的。

习近平是胡耀邦的隔代继承人



作者 杨眉
在今天的《法国舆论看中国》专题节目时间里,我们介绍2011年底《世界报》地缘政治副刊刊发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向开放过渡?》。
2011年与2012年转折之际,媒体自然要预测新一年的局势。中国是世界大国,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向何处去,对世界的走向十分重要。世界报文章表示,2012年中国共产党18大上现任领导人胡锦涛将退下而由习近平接替。2013年中国人大选举,习近平也会成为新的共和国主席。这一年,中国体制也许会走向某种松动,但是这一年中国社会维权的呼声也将是越来越强烈的一年。
文章认为,原则上说,中国的权力交替问题已经解决,习近平在明年10月18大接手党的主席,然后再于2013年三月接任国家主席。同时,李克强也会顺理成章地接替国务院总理一职。除了胡锦涛和温家宝之外,中共政治局常委九人中将有五个会退下,接任的人选中,人们经常谈论的有现广东省委书记“自由派”汪洋,他的对手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以及中共组织部长李源潮等人。这一年新旧交替,气氛紧张,高度戒备。旧班子不愿意出问题,新班子还没有完全掌权。但是,老百姓虽然被排除在政治游戏之外,但却渴望参与。
从罢工的工人,被强拆的民众,律师与维权人士,一直到互联网上坚决为言论自由抗争的网民,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要求权利。同时,在中华帝国的边疆地区,西藏、新疆、内蒙等地,族群问题也日益严重。
文章写到,中国2012年将要掌权的第五代领导人是“上山下乡”的一代,这一代人在其青年时代被取消了受教育的机会,但在邓小平时代却接受过改革开放的熏陶。即使他们自己没有在西方接受过教育,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在西方最好的大学上学。习近平和薄熙来的孩子都在美国哈佛大学上学。现在台上的胡锦涛和温家宝二人均为工程师出身,而即将掌权的习近平和李克强则均属于“政治学”出身,习近平学的是“马克思主义”,而李克强则是学经济与法律的。
习近平属于太子党,其父习仲勋是广东经济特区的领头人,他任职广东一直到1981年。习仲勋据说属于中共党内的自由派,并在1989年反对向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开枪。文章表示,习近平的家庭关系网络使他成为中共权力圈子内最接近开明派的人士,有些说法甚至表示习近平就是胡耀邦的隔代继承人。不过,文章作者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开明派却受到党内带有浓厚毛主义色彩的左派的牵制。有观察家认为,习近平可能会启动有限的政治改革。不过习近平的问题是他可能被打上“红二代”的标记。
另一位新领导人李克强同习近平不同,他出身于安徽一个农民家庭,一直在共青团工作,受到胡锦涛的保护。不过,李克强要继承温家宝的工作却也非容易。温家宝被认为是中共这一不人道的政权中的最具同情心的领导人,而且他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呼吁政治改革。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美共和党总统提名人选战激烈难解难分

VOA记者: 鲍曼

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罗姆尼12月31日在爱奥华州
图片来源: AP
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罗姆尼12月31日在爱奥华州
美国共和党的总统参选人正于美国中部爱奥华州、在共和党全国范围首次为11月举行的大选挑选总统候选人活动之前,纷纷进行最后的竞选努力。一个新的民意调查显示,社会保守派的桑托罗姆令人吃惊地最后冲刺,赢得好评。他一直以来基本上被分析人士和媒体忽略,直到近日才出现了转机。

*民调:罗姆尼和保罗并列第一*

一项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前麻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和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国会议员罗恩.保罗被那些可能参加爱奥华党团选举的共和党人评为并列第一。

爱奥华读者最多的报纸《德梅因纪事报》的民意测验还显示,来自宾夕法尼亚的前国会参议员桑托罗姆支持率为15%。这是他首次获得来自选民的两位数的支持。

桑托罗姆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反对堕胎的立场,以及他禁止为同性恋者增加公民权利的主张。他急起直追的支持率立即引发了新闻媒体的关注狂潮。桑托罗姆本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周六在一个竞选地点的讲话中说:“如果不是民意调查的数字的改变,我怀疑大家是否能够看到有这么多摄像机或记者团在这里。为什么呢?因为爱奥华人已经开始走在前面了。”

*反堕胎的桑托罗姆急起直追*

因为这个调查是上周末进行的,因此如果桑托罗姆持续聚集人气,他的民调支持率目前可能会更高。在爱奥华州最后几天的竞选活动中,这位前国会参议员一直坚持将他的竞选言论注入到国家的政治信仰中。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权利。那么我们的义务就是要和上帝的律法保持一致。权利和什么是一致的呢?那就是责任!”

*罗姆尼:经济机会来自个人积极性*

罗姆尼在这次民意调查中排名以微弱多数领先,他继续强调经济机会来自个人的积极性,且不应受到政府的干预。他说:“我们在美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优良的社会,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我们通过教育,通过辛勤工作,通过承担风险的意愿,就能够成就我们希望成就的任何事情。”

*保罗提倡美国政府权限广受制约*

罗恩.保罗实际上一直和罗姆尼的排名非常接近,保罗是一个倾向自由主义的共和党人,他把自己和参选的其他候选人做了清楚的分割。他提倡,美国政府在国内国际上的作用都应受到高度的制约。

他说:“70%的美国人希望我们撤离阿富汗,这场战争让我们走向破产。过去10年来我们花费了4万亿美元,这导致我们负债累累。”

*爱奥华党团会周二首推候选人*

保罗星期天在福克斯新闻中发表了谈话。《德梅因纪事报》的民调显示,前国会众议员金里奇的支持率为12%, 排名第四;而德克萨斯州州长里克佩里排名第五,支持率为11%

星期二爱奥华选区的共和党党团会议将挑选一位最受欢迎的参选人。而最终共和党挑选的总统候选人将和民主党的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今年11月一决雌雄。

中国积极网络备战,全民皆兵

VOA记者: 黄耀毅电脑骇客

图片来源: photos.com
电脑骇客
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较劲的新战场,这个趋势在2012年将更为明显,而中国也已经积极在这方面加以准备,中国老百姓也可能成为网络战的兵卒。

根据防卫网(Defense Web)报导,全球在2012年预估将在网络战争上面,花费大约159亿美元。这份由Visiongain公司所做的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期间,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在网络战争上大举投资,来对抗有敌意的国家以及单独的黑客。

防卫网的报导指出,中国军方在2011年已经成立了一个30人小组,专责中国的互联网安全,而这个网络战争小组的成立导致了许多国家指控中国的确是过去几年来入侵各国政府的黑客。

*中国积极网络备战,拉人民下海作战*

中国政府对于过去几年发生多起的中国黑客入侵外国政府或企业的事件,都表示是民间个人所为。不过民间个人也是中国网络备战的要点之一。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管、解放军报社主办的《中国国防报》12月22号刊出文章“加速整合捍卫‘全维国土’的动员力量”,认为“军队和国家、团体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可能成为网络战的作战力量”,在网络战争方面,要“围绕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展开行动,必须建立层级分明、纵线贯通、覆盖全社会的网络战动员指挥体系”。

文章认为,官方、军方以及社会要一起投入网络战争,而指挥体系要深入社会各界。这个网络战体系分成三个层级,第一是统一指挥和协调网络战作战部队、各军种网络战指挥管理部门。接着各军种成立网络战指挥管理部门,培训网络战力量,组织相关训练、演练。第三则要成立行业网络战动员协调机构,在各行业领域内成立网络战专业部队,吸收并征召散在的信息网络技术人才,并根据作战需要和专业特点赋予任务。

而在准备的时候,要“依托网络、通讯、软件开发等公司或机构,组建预备役和民兵网络战专业部(分)队,根据专业并进行编组。” 

*网络冷战隐然成型?*

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在12月27号的分析文章说,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情报战,形成了冷战,也避免了正面冲突的战争浮上台面。文章当中举最近获得确认的美国商会受到中方黑客入侵的例子,质疑现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在互联网上,是否也有当年冷战对峙的情况。

不过文章当中同时指出,并不止美中之间,在今年的阿拉伯世界,抗议者与政府之间也有类似的“网络冷战”产生。

美国国防部在2011年6月表示,武装冲突法(Laws of Armed Conflict)适用于网络攻击,如果网络攻击造成的伤亡和损害达到传统军事攻击的严重程度,将被视为战争行为,美国可能以网络攻击力量或者传统军事力量进行反制。

李明博:朝鮮半島面臨轉折契機


李明博
李明博說,朝鮮半島面臨著轉變的契機。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新年致辭中說,朝鮮半島面臨轉折與變化的機會。
他同時表示,如果朝鮮發起挑釁,韓國將「做出強硬反擊」。
但他說,最重要的目標是半島的穩定。如果平壤停止其核計劃,雙方之間的以終止核行動換食品的談判將會恢復。
李明博在電視講話中說, 朝鮮半島正面臨著轉折的契機,使雙方改善關係的「機會之窗」正向北方敞開。

緊張狀態

金正恩已經接替其去世的父親金正日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朝鮮媒體呼籲全國民眾誓死捍衛金正恩,並警告首爾「不要妄想朝鮮發生任何變化」。
南北雙方過去一年多以來一直處於極為緊張的對峙狀態。
李明博提出的把朝鮮核計劃與糧食援助掛鉤的做法使平壤感到極為憤怒。
首爾一直指責朝鮮在2010年3月擊沉了韓國軍艦導致46人喪生,並於八個月之後再次炮擊韓國邊境城市,打死四人。
而平壤堅持否認製造了第一起事件,並聲稱第二起事件是對南方挑釁行動的回擊。BBC

中國留美女學生帶電槍登機被捕

美國官方稱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在紐約肯尼迪機場因試圖攜帶一支具有手電功能的電槍登機被捕。
這名姓謝的女生接受美聯社的電話採訪時稱自己不會認罪,她說相信此案將以罰款結束。
美國運輸安全局稱,機場安檢人員開始以為這名女生攜帶的只是一支手電,後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是一支電槍。
該女生就讀於堪薩斯州海斯堡州立大學。她在被捕時正準備坐飛機從紐約前往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BBC

恐懼有助於重新建立社群的認同意識

明鏡記者胡立/懼怕中國的源由從何而來?民主比專制政體更自由?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國際政治講師巴爾(Michael Barr)所著的新書《誰害怕中國?》(Who's Afraid of China?,Zed Books出版)裡,巴爾要帶大家重新思索中國崛起背後的複雜情緒與國際關係。


懼怕情緒是政治產物

當中國崛起的同時,也正改變著世界。巴爾認為,中國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原本的單一功能與服務分拆給許多外國的夥伴,使得製造程序更有效率。這樣的轉變摒除了公司內部的龐大垂直整合程序,讓發展中經濟體的創新者能以更簡單、更低價的方式將想法轉換成產品。因此當中國政府建造高鐵網絡或核電站時,不只增加了國有企業的合同數目,也增加了與西門子、西屋電氣,或其他國際公司的業務。

只是,在中國影響世界的同時,中國威脅論也逐漸成形。巴爾對《明鏡》表示,許多人到中國旅遊,都覺得當地人很和善,也享受了美好的時光,他自己許多到過中國的學生都相當喜愛中國,那麼懼怕中國的說法從何而來呢?部分原因是偏見和政客塑造下的結果。

巴爾指出,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曾指出,恐懼、害怕的人被映照出自己的情緒所攫獲,他奮力想拯救自己,他變得對每一件事都不確定、完全沒了頭緒。由於通常擾亂自己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對事情的觀點,因此情緒多半能映照出自己,但在恐懼的時刻裡,這樣的自我反思是最難的,恐懼在此刻反映出一個人、一種文化、一整個國家的脆弱,傳達出一種不確定性,讓有時未經證實的臆測也合理化了。

在此情況下,當面對外部威脅時,恐懼實際上有助於重新建立社群和團體的認同意識。同樣的,政治恐懼不會憑空產生,而是被設定出來、維持下來的。政客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其人民,因此當政府在與造成恐懼的洪水、疾病、漏油等事件對抗時, 就必須清楚表明立場,但這麼做又可能造成恐懼的加遽,可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合法性,有時危險被誇大了,在對待中國的時候,有時就是這樣的情況。

巴爾對《明鏡》解釋,懼怕中國就是個政治產物,政府和政客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會製造某種對中國的情緒,這樣的情緒包括恐懼,尤其此時美國正處在艱困的時刻中,工作和安全上的保障都出現困境,而過去10年來,美國的影響力明顯正逐漸下降,人們處在緊張情緒裡,對政客來說,中國似乎是一個便利的利用對象。

此外,政客製造中國威脅論的背後,還有更深層的歷史原因。“對一些歷史上的西方領袖,尤其是美國總統來說,19世紀中國移民形成的黃禍(Yellow Peril)觀念也影響了他們。當時由於移民人數太多,當地人開始懼怕中國人、對未來感到不安,更因此改變法令。”巴爾說。

政客的塑造加上民眾的偏見,形成了對中國的普遍概念。巴爾對《明鏡》說:“當然中國境內的情況複雜得多,不是一個能被單一歸類的國家,比如有的地方仍相當窮困,但對許多美國、英國人來說,他們看見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們不知道中國人均收入的世界排名約在99位,仍很窮困。”


《誰害怕中國?》(Who's Afraid of China?,Zed Books出版)。

台灣總統大選 馬英九經濟牌為何無法生效?

台灣蘋果日報

江春男

台股半年來跌跌不休,領先國際盤破底,替政策護盤的金融股,更摔得鼻青臉腫,讓投資人看破手腳。股市的漲跌,等同股民對馬政府的信心,民生經濟沒有比4年前更好,人民對ECFA紅利當然無感。

「兩岸紅利」刺耳
國民黨以為兩岸經濟牌是馬吳配的最大王牌,所以大力宣傳ECFA帶來和平紅利、提升台灣競爭力、增加外資來台投資,如果民進黨執政,ECFA就停擺,台灣經濟就停滯;可惜,現在台灣經濟正在停滯中,馬吳才會選得那麼辛苦。

許多企業主在媒體大登廣告,替馬政府捧場,但他們清一色都在大陸有重大投資,利益與庶民不同,說服力有限;不過,花銀子買廣告,對本地經濟不是壞事。

ECFA生效以來,國內投資大為不振,外資來台如大旱之望烏雲,越來越少,物價上升,薪資沒成長,高房價和高失業率,其中有歐債風暴因素,不能全怪政府無能,但是政府卻每天宣傳兩岸有紅利,選民聽來特別刺耳。

恐淪中國次體系
有人批評馬政府推動新的鎖國運動,要把台灣的前途鎖在中國,這應該不是馬政府的本意,但是因為缺乏配套措施,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工作大量流失,加上關廠資遣和整廠輸出,台灣經濟有脫美入中,淪為中國經濟次體系的趨勢。

依存度高傷很重
今年亞洲股市,經濟依存度最高的中港台三地,在亞洲倒數前四名中佔了三名;反觀,中韓經濟也很密切,但南韓落實美中平衡政策,保持對全球擴張的旺盛企圖心,亞股狂跌聲中,韓股受傷有限,和台灣大大不同。

2012年時大世界局勢預測

中國時報 【陸以正】
 古諺有云:「年年難過年年過」。過去一年,歐美等先進國家被「主權債」危機,壓迫得透不過氣來。日本則受史所未有的大海嘯衝擊,福島核電廠破損,還不知哪時才能修復。唯有台灣有媽祖保佑,雖然選戰吵得天翻地覆,依舊平平安安過年。展望全新的壬辰龍年,國際經濟前景似難樂觀。以下僅為個人預測,如有不符,讀者盡可罵我這張烏鴉嘴,長不出象牙。

 一、台灣總統大選 有驚無險

 到一月十三日晚九時,吵吵鬧鬧的選戰即將結束,使國人耳根恢復清靜。最新民調顯示,宋楚瑜縱然分掉了藍營部分選票,攪局並未成功。蔡英文在宇昌案究竟扮演什麼角色,使她未能成為民國史上首位女總統,要怪她自己沒把話說清楚。相對於馬的清廉形象,涇渭立判。到投票那天當可分曉。

 二、美國也選總統 歐巴馬將連任

 美國明年也要選總統,民主、共和兩黨要到夏末才分別召開全代會。分別選出候選人,開始競選。民主黨候選人仍是歐巴馬總統。共和黨若非麻薩諸塞州長羅姆奈(Gov. Mitt Romney),就是德州眾議員朗保羅(Ron Paul)。民調顯示,若立即投票,歐巴馬會以五二比四五的比例獲勝。但十一個月後情勢如何,無人敢擔保。

 三、大陸社會轉型 北京手足無措

 中國大陸雖仍在中共中常委主席團掌握之下,但也受近年經濟飛躍發展,社會組織變遷,以及鄧小平說「發財有理」的影響,城鄉差距拉大。城市人口現已超越鄉村人口,所得差距更大。去年陳光標來台撒錢,令人側目。事實上他並非中國首富。真正的頭號財主名叫王傳福,身價達三百五十億人民幣。毛澤東如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四、歐債危機未減 拖累全球市場

 歐洲除英法德三國外,大半國家債台高築,只好以債養債,下輩子也難清償。歐盟理事會心知肚明,如伸出援手,只會被拖下水。德國「鐵娘子」梅克爾夫人提出的援助條件,冰島、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還在猶豫是否接受。這些國家公債利息已達每年十六至十七%;長此以往,不知伊於胡底。

 五、金融風潮雖過 美國仍未脫困

 二○○七至二○○八年間的美國金融風暴,影響仍未完全消除。當時許多地方銀行倒閉,房價大跌,失業人數驟增。歐巴馬為搶救面臨困境的各行各業,大膽採取了若干措施,部分與法律未盡相符。瑞士聯合銀行(UBS)認為他只救市場,暫時不顧經濟後果的做法是對的。二○○九年後,美國經濟雖續萎縮,波及歐洲,未重演一九二七全球不景氣危機,已屬萬幸。

 六、華爾街難恢復 影響全球股市

 年底前華爾街股市大跌,台灣證券市場受其影響。行政院啟動國家安全基金護盤,其中自然有受選戰影響因素。儘管副院長陳冲再三否認,沒有人會相信。其實多空雙方都有盲從現象,維持鎮定的人趁低買進,保證獲利。盲目追隨者則活該倒楣,無人替他們喊冤。

 七、拉美一枝獨秀 澳紐不遑多讓

 瞭解美國市場的財經專家,都知道金融風暴初起時,歐巴馬總統為遏止風潮蔓延,豈止「寅吃卯糧」,早已吃到「申酉戌亥」去了。眼看二○一二年,美國經濟只會比去年更糟,無從變好。相形之下,且不提中國大陸,其餘「金磚四國」,包括巴西、俄國、印度、和南非,都迭創佳績。拉丁美洲物產豐富,一枝獨秀。地廣人稀的澳紐也不遑多讓。

 八、中東反獨裁浪潮 轉成民主革命

 茉莉花風暴過去了,當年只為反貪腐、反獨裁,從埃及延燒到阿爾及利亞,再從利比亞燒回敘利亞的革命浪潮,在外人不知不覺中,已經轉化成追求民主、自由的革命運動。

 中東的年青人覺得他們有權利和世上其它國家同步並進,享受應有的發展與尊嚴。訴求雖然有理,卻有賴於自省自發的民主運動,其中還牽扯到宗教糾紛,前途有待觀察。

 九、中國成經濟強權 雄視全球

 大陸社會變遷是一回事,國家經濟以跳躍式成長,舉世欽羨,又是另一回事。花旗銀行預測,二○一二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可達八.四%,全球沒有任何國家可望其項背。「超日趕美」早已不是口號,轉為既成事實。胡溫體制只需保持政治安定,在社會逐漸開放同時,整肅官僚貪汙,讓中國人發揮吃苦耐勞的本性,其餘事不必擔心。

 十、陸客來台背後 影響深遠

 去年大陸遊客估計一六三萬人次,消費額超過新台幣九七四億元。新年度裡,有陸客自由行、直航班次從每週三七○班增至五五八班等鼓勵。易言之,每天會有四千人來台旅遊、探親或做生意。經濟收益猶在其次,把台灣民主開放、思想自由的生活方式感染大陸人,更為重要。這才是蕞爾台灣吸引大陸民心的最佳方式。

烏坎維權事件表面平息 當局防範有增無減

香港蘋果日報

《中國新聞周刊》還披露,烏坎維權事件雖表面平息,但當局對該村防範卻有增無減。在村民維權領袖林祖鑾家的對面高位,當局設置了八個閉路電視攝影機,從各個方向進行監控。村民擔心,一旦風頭過後,當局會秋後算賬拉人。


烏坎村維權領袖林祖鑾表面自由,暗中卻受嚴密監控。

    烏坎村維權領袖林祖鑾表面自由,暗中卻受嚴密監控。

    67歲的林祖鑾是烏坎村民維權行動的組織者之一,早年曾做過村委會副主任,後退出經商。去年九月村民爆發維權行動後,他被推舉出任自治理事會成員,去年 11月震驚海內外的數千烏坎村民和平大遊行,就是在他精心策劃下組織發動的。

    放大圖片
    官媒刊出當局在維權領袖家外安裝的監視裝備。

    官媒刊出當局在維權領袖家外安裝的監視裝備。


    烏坎村民指,雖然省委副書記朱明國出面後,當局宣佈查處土地問題,又指前任村委出納貪污,並繩之以法,但陸豐市和汕尾市官場不受任何影響,而且事件善後還要落到這兩級官員手中,「佢地一定會報復,烏坎村仲會有難」。

    羅賓漢財通私庫? 蔡英文不掩矛盾

    • 旺報
    • 【陳一新】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元旦清晨與賴清德市長一同參加台南市府主辦的升旗典禮,從電視畫面上,全國民眾可以清楚地看出她無意唱國歌的前三句,她參加中華民國的總統選舉,卻不認同中華民國的國歌。

     其實,這只是蔡英文人格特質中種種類似矛盾之一而已。由於蔡英文在擔任民進黨主席之初形象清新、理性溫和;因此,不僅綠營選民認為她是扭轉民進黨惡劣形象的救星,而且也受到許多中間選民的青睞。然而,3年多的時光,她為民進黨所同化,甚至變本加厲。

     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想要什麼就說什麼,而且會盡其可能堅持到底。2002年,他提出「一邊一國」,雖在美國壓力下鳴金收兵,但朝台獨邁出了一步。2004年總統大選前,他推動公投綁大選,在美國反對下雙方妥協,但仍「成功地」提出購買飛彈與大陸政策公投。2006年,他提出「廢統」,要一舉廢掉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再度遭到美國反對,最後變成「終統」,讓「四不一沒有」破功。2008年總統大選前,他推動「入聯公投」綁大選,雖然內遭國民黨杯葛提出「返聯公投」反制,外遭美國反對,而不了了之,但還是在推動「入聯公投」一事上得逞。

     曖昧才能吸票

     但是,蔡英文卻總是在兩岸議題上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她在2010年雙英辯時,說台灣應該「先走進世界再走入中國」,後來發現其中有語病,就改口說「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問題是,不論是以上那一種說法都是笑話,因為世界早已走入中國,更不會等待台灣一起走入中國。

     同樣地,雙英辯後,蔡英文說民進黨若是執政,會發動公投推翻「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來發現人民日益歡迎ECFA,就改口說她會概括承受前朝留下的政經遺產,只是會援用「世界貿易組織」(WTO) 的條款,逐條審視ECFA。

     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刻意模糊,當然是因為她知道民進黨的基本盤不足以讓她當選總統;因此,她需藉助曖昧的大陸政策吸引中間選民的選票。然而,曖昧過頭,就可能進退失據。

     2011年9月間,蔡英文在紐約的一場記者會上,針對「台灣共識」,做了一番詮釋。問題是,這套在華府閉門會議中讓美國官員與智庫學者聽得莫名其妙的論述,時空環境換到紐約,仍然讓人像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對於外界質疑「台灣共識」欠缺內容,蔡英文的解釋更讓人感受到「台灣共識」虛無飄渺的一面。她說:「如果我能告訴你台灣共識是這個或那個,我就不會說它(台灣共識)是一個需要經民主過程產生的東西」,仍然讓人不知所云,倒也難怪美國官員對她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深表懷疑。

     矛盾駭人聽聞

     蔡英文人格特質中的深沈矛盾反映得最為透澈的可能莫過於她「拿十八趴又罵十八趴」。她一方面每月坐領高達6萬左右新台幣的高利,另一方面卻又縱容民進黨痛批此一議題。

     顯然,她是想又拿政府高官退休金高利的好處,又想藉批評此一制度設計獲取政治利益,當然是駭人聽聞的矛盾。

     當東窗事發後,出身富室的蔡英文竟然表示,她不會再領取退休金高利,但今後也不再有錢捐獻給社會福利團體,充分展現她「為富不仁」的另一面向。由於這次大選前蔡英文自己也拿「十八趴」,因此民進黨不敢再置一辭。更重要的是,這項議題讓選民認清她的真面目:她從此形象不再清新,而是與陳水扁一樣貪婪自私。

     在總統大選最後衝刺的關鍵時刻,選民會密切注意蔡英文在宇昌案的態度。她在宇昌案是否涉及違法是一回事;是否涉及利益迴避又是另一回事。美國媒體一度譽之為現代的羅賓漢」,顯然美媒識人不明。俠盜羅賓漢專事劫富濟貧,蔡英文自承不會像羅賓漢一樣射箭,但卻精通「五鬼搬運術」與「厚黑學」,臉皮厚到可以完全不避「瓜田李下」之嫌,假公濟私地讓「國庫通家庫」,莫非「古之羅賓漢為人,今之羅賓漢為己」?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在看守所聽到哀號叫聲 烏坎人證:薛錦波被打死

    香港蘋果日報

    震驚海內外的廣東汕尾烏坎村民維權抗爭事件,在廣東高層懷柔政策下暫告平息。但對維權代表薛錦波死因,官方堅拒責任,並誘騙薛家人簽署「病故」紙圖掩蓋罪惡。內地媒體近日破禁,首次報道有人證質疑薛是在看守所內被打死的,更指所有被關進看守所的人,都要先挨打三拳,「越叫打得越重」。

    烏坎村維權事件雖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但在內地屬敏感事件,媒體報道需循官方口徑。不過北京中新社轄下的《中國新聞周刊》卻大膽踩界,最新一期採訪曾被公安拘捕村民張建成,張直言,他和洪銳潮、莊烈宏、薛錦波一起被關到汕尾看守所,他說:「當晚聽到看守所內有長時間哀號叫聲。我出獄時,有人警告我不要亂講。」

    「唔死都要甩層皮」


    張建成指,他所在的監倉屬過渡倉,監犯較文明,加上當時倉內有兩位相熟的同鄉,因此在他恭敬敬煙後,免去皮肉之苦,但每日仍要洗冷水澡。張表示,他進去第二日倉裏來了一個新人,就被打了。


    張建成昨對《蘋果》記者說:看守所內老犯人「教育」新犯人,是不成文監規,每人至少打三拳,他說:「我不知這是不是看守所內部規定,但薛錦波就是這樣被打死的。」他又說:「我一入去,裏邊的朋友就話我聽,挨打時,老老實實唔出聲就算,越出聲叫,同倉犯人會打得越重,一個倉通常有十五、六個監犯,逐個打一輪,唔死都要甩層皮。」張又指,看守的公安假裝不理,但會根據監犯動手打人的情況,對他們記功行賞。

    要求家屬簽病故紙

    張建成表示,當局曾警告他,「取保候審」不能接受記者採訪,他說:「陸豐和汕尾公安實在太黑,打死人仲要賴人病死。我要指證佢地無法無天。」薛錦波的女兒薛健婉昨也對本報指,父親的遺體至今還在官方手中,當局一直要求她們家人簽署文件,承認薛是病死,並應承簽署後賠償從優,她說:「我們決不會為那幾個錢,讓爸爸死得不明不白。」


    近兩萬人的烏坎村去年 9月因土地和民主選舉,掀起轟轟烈烈的維權行動,將原村官及官方人員趕走,成立村民臨時理事會,又組織上訪示威,挖坑設障,封村自治,與數千軍警對峙,引起國際輿論關注,奉之為中國農村民主起義新典範。直至去年 12月底,廣東省高層介入,省委副書記朱明國親與村民談判,承認村民的合理要求,事件方平息,但薛錦波被打死之事,一直未獲處理。

    與官方對峙三個月中,烏坎村隨處可見民眾持棍巡邏。

    與官方對峙三個月中,烏坎村隨處可見民眾持棍巡邏。


    維權領袖薛錦波在看守所離奇死亡後,烏坎村民曾為他舉行空棺追悼會。

      維權領袖薛錦波在看守所離奇死亡後,烏坎村民曾為他舉行空棺追悼會。


      2012台灣大選-打出去與鎖進來的選擇

      • 旺報
      • 【林建山】

       衡諸歷史過往,世界上多數國家在發展成長過程,挑選國家領導人的時間空間情境,基本上可以大別為兩種:一種是外向型的領袖選舉,要挑選出可以對付外在大環境變遷的重大挑戰,或者外國外人外力的相逼侵略來犯,是國家處在抗拒外侮的時空階段之下,所必須的領導人;一種是內向型的領袖選舉,要挑選出一個能夠團結整合內部崩析離散、內爭內耗,以免國家利益、國民福祉俱受損害而不能復正、不能興利自益的這種內鬥內戰階段下,所必須的領導人。

       台灣需要外向型領袖

       對當前台灣的歷史時間位置與空間大環境的處遇狀況言,半個多世紀以來,乃至展望可預見的整個新新世紀,其實應當都是外在挑戰遠遠重大於內在挑戰,也就是說,台灣應該進行的是外向型的領袖選舉,而不是內戰型的領袖選舉。但是過去24年來,特別是透過大選機制的纏扯糾葛結果,卻將台灣的外向型國家需求本質,硬是被內聚限縮、矮化定義成為內戰國家情境,誤導國民挑選打內仗的領袖,而不是帶領對抗外部挑戰的「打出去的」領袖。李登輝與陳水扁都是把台灣擠壓界定成為「內戰階段」社會的關鍵人物。

       今天來檢視蔡英文,是把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嚴限定義為一項內戰階段國家的領導人選秀競爭,所以乃優先定調,這是一次「台灣共識」與「九二共識」的抉擇。「台灣共識」主張背後的意識底蘊,其實就是一種在明確區分內與外界限的前提下,把「他的」推出去,把「我的」「壓一起(hold-in)」、「鎖進去(lock-in)」的一種政治經濟意識型態,本質是高度排他的,根本就是典型李登輝、陳水扁「內戰思維」的延續與堅持。

       台灣共識鎖進來

       在這一基礎思維之下,自然會在十年政綱中,訂定國家發展成長政策是以就業為導向的經濟戰略,以在地經濟取代全球經濟的不足,作為國政骨幹的願景主軸:主張勞工是經濟發展的根本,也就是對內分餅優先於向外造餅。

       未來十年台灣命脈經濟發展,既是以就業為導向與在地經濟為根本,則反映出這種前提之下所必須要的國家產業政策,就是要以自給自足,高度勞動力密集的內需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內向思維。這種勞動力密集類項的在地經濟型產業,當然都是規模不會太大,競爭力不會太強,經營模式保守的傳統中小型廠商為主,此與今天台灣發展階段所最必然需要的,世界級先進科技主導的自動化資本密集大廠商為主體的現在與未來,都是相悖逆的。

       這種在地經濟為主軸的發展政策典範,也許最能符合「三中政策(中小企業、中下階級、中小鄉村)」的政治正確,但其自矮自縮自限的施政理念作為,其實正是典型的「鎖國經濟」,在新世紀全球化社會中,卻是絕對的經濟不正確。

       台灣價值打出去

       2008年馬英九後,已能跳脫領導人「內戰思維」的框限,比較眺高遠矚,希望讓這個國家社會可以調轉多年舛誤運動的龍頭,改以「創造台灣價值優先」的「先攘外後安內」大方略走,而可以具體看到的是,過去4年乃至在其黃金十年的國家願景中,馬英九領袖風格都是先打開在國際社會的「台灣價值」,再回轉頭來,擴大促進「台灣價值」在國內國民福祉與社會利益的更大附加價值。

       相對於台灣共識為囿限,以台灣在地經濟為上綱的內向型思維,馬英九向外思維為核心的「台灣價值」策略,卻是可由點到線而壯大、成長、外延、加強,而到面乃至到全球之體,使台灣價值不止是「台灣人民的驕傲」,更是「亞洲的驕傲」,甚至是「全世界的驕傲」。

       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是再一次針對國家領導人的最重大選擇,這種出於領導人之主動發動而對國家處境與國家願景,所作出的再定義與再設想,包括內戰思維的台灣共識與外向思維的台灣價值,都應當是今天全體國民面對競逐者的一種極重要選項依據;對於國家領導人的格局與位勢,尤其是絕對不容輕忽的。只可惜,直到目前,整個台灣社會的氛圍與眼界,似乎並未能夠從李登輝與陳水扁的長期鎖國綁架中,完全被釋放出來。

       (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

      警封火車站阻赴京 集資公司爆煲 數千人元旦示威

      【明報專訊】內地2012年元旦首日就爆出多宗集體示威,在河南安陽,因民間融資企業「爆煲」,數千民眾走上街頭,部分人聲稱要搭火車赴北京上訪,武警封鎖火車站。有民眾情緒激動,大叫「向我開槍」,但最終並無發生衝突。在廣東連南縣,亦有不滿非法開採礦山的民眾上街遊行。

      大批安陽民眾不滿當地多間融資企業老闆攜款逃跑,令積蓄血本無歸,遂於昨晨9時許,聚集在工人文化宮和人民公園附近,向火車站進發,並沿途高唱國歌。有警察試圖封鎖分支道路,以免更多人湧向火車站,卻被大批民眾包圍。

      當局最終用大巴載來大批身穿迷彩服、手持盾牌、戴頭盔的特警封鎖火車站,禁止任何人進入,並在附近高架橋及路口架起鐵馬。在火車站廣場上,一架設擴音裝置的特警車向民眾喊話稱:「要相信政府能夠解決問題」、「10分鐘之內不離開現場,將依法扣押」,但被喝倒彩,並有民眾高喊「向我開槍」。

      不滿老闆「走佬」 積蓄盡失

      互聯網消息指出,昨日的聚集是因為早前有多名集資受害者到火車站,欲搭火車上訪北京時遭攔截,其餘受害者在即時通訊程式「QQ」群組中約定元旦日上街抗議。示威初時秩序良好,雙方並無發生衝突,民眾亦盡量站在行人路上,以免被安上「妨礙交通」的罪名。但隨人群愈聚愈多,共有數千人,有網友在微博留言稱,見到在火車站廣場上雙方一度推撞。至傍晚7時許,人群才自行散去。

      安陽的民間融資公司多以「借貸」或「擔保」為名,以高達4%至5%的月息回報吸引民眾投資,借新債還舊債,但由於有大筆資金在樓市、股市中虧蝕,無法支付高息而破產。據《時代周報》早前報道,事件波及當地三成至五成家庭,農民參與比例更高達八成,涉案金額估計超過400億人民幣以上。

      波及逾三成家庭 涉款逾400億

      自2011年7月起,多名融資企業老闆「走佬」,40多家公司被列入黑名單,至少10家共百多人被立案調查。自去年10月起,當地已連續發生登門討債、到市政府上訪事件。安陽市公安司法當局成立「處置非法集資工作辦案基地」,市委書記張廣智前日表示,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是當前「重中之重」,並叮囑「在辦理非法集資案件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此外,昨日在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縣政府前,一些瑤族婦女穿傳統服裝靜坐,數百名瑤族農民拉橫額示威,抗議大麥山鎮銅礦場濫採礦,造成地表下陷和房屋開裂。

      2012和平交響樂或發展休止符的選擇

      • 旺報
      • 【本報訊】

       再過13天,中華民國就要在台灣選舉總統。從選戰過程來看,正如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所說,這是一場承不承認「九二共識」的選戰,也是一場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作出選擇的選戰,更是台灣是否能及時融入東亞貿易圈,進而有效整合進入全球化發展大潮,或是無可奈何被阻擋在大趨勢外,再一次眼睜睜看著「東協」國家一個個超越我們的選戰。這一部分,在台灣已經多所討論,本報也多有所言。

       不過,這是從台灣看兩岸關係。台灣固然是兩岸關係的一方,但畢竟是影響力較小的一方,是被結構決定的一方,如果立足在北京,是如何看待兩岸關係呢?

       首先,2012年對北京而言,唯一最高的核心利益是政權穩定和世代順利交班,攸關此一利益的主要變數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胡錦濤在新年賀詞中,一開始就明示此一「變數」的關鍵性重要意義,他說「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將……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鞏固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明確指出,中共迎接「十八大」工作的主要部署,是在「保增長、促穩定」。

       台灣選舉並非中共2012主要議題,如果台灣政局發展按北京期待方向發展,將是錦上添花,不論新舊領導人都會按「既定方針」辦事。如果出現波折,但還不至傷筋動骨影響大局,北京穩妥的因應之道是暫時擱置,觀察變化,再作處理。

       台灣問題是北京的核心利益,是統治權的戰略利益,是一種長期利益,事關長期利益就會有長期的戰略部署。對北京而言,「國家統一」的威脅是「台獨」,從上一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歷經近20年的折騰,特別是2008年之前民進黨執政期間,在應對各式各樣的「台獨」作為後,北京已經學會從「因應台獨」的挑釁,轉為「管理台獨」的影響,甚至有了「預防作為」。

       如今中共的「反獨」戰場,已經從國際轉入台灣島內,「國際反獨」的工具是外交圍堵、壓制、打擊等實力外交;「島內反獨」則是靠經濟、文化、交流等和平作為軟實力,前者隨著中共國際實力增長而信心更強,收效顯著;後者是民心向背的調整,收效一定比較慢,而且不能排除「反覆」的可能性。有了此一大局判斷,則不論台灣選舉結果如何,「反獨」的大形勢不會有根本的改變,「反獨」的主戰場與手段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所以,胡錦濤在2012新年賀詞中,強調了「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增進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換言之,從北京的角度看,只要管理「台獨」的格局沒有變化,和平發展的方針就無需調整;除非台灣的作為明顯挑戰其政權的核心利益,但目前看來,國際形勢並沒有重大變化。

       華盛頓或東京當然有各自的利益,但有一點很清楚,他們要在東亞地區實現利益,北京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台北。因此,縱然民進黨執政,台灣企圖以片面作為成功挑戰北京的戰略利益,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在此大結構下,2012的兩岸關係大致的圖像是「和平大格局」不會有變化,台灣的變數如果是正面因素,則ECFA的談判將進一步發展,形成兩岸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寒冬的格局,兩岸文化交流的框架也將建立起來。

       至於軍事安全互信及和平協議,雖然已經放在北京的台灣議題清單上,但是台灣不會完全配合,難有具體進展。北京一方面會在打壓、對抗的基礎上,尋找若干正向管理「台獨」的方法,以便使台灣擁有若干「非主權國家」的國際存在空間,使台灣民眾能明確感受「兩岸有和平,台灣得發展」的和平紅利。如果民進黨當選,就要看蔡英文挑戰大陸「反獨」大戰略的強度,挑釁力度愈強,台灣國際空間愈小、兩岸協商之門關得愈緊。

      二○一二年全球經濟將崩潰?

      香港蘋果日報

      盧峯

      二○一一年的金句是電視劇緊《天與地》中 Joe Junior說的那句:"This City is dying"(這個城市快將滅亡),不少網民、作家、專欄都拿這句話大做文章,又或用來作標題吸引注意。那麼,二○一二年的金句會不會是"The World is dying"(世界快將滅亡)呢?

      可不是說笑的!早在二○一二年來臨前,網上以及傳媒已不斷引用某些研究古馬雅文明的人指今年是世界末日的年頭,拿這個當題材的電影也有好幾部。也許從現在到十二月二十一日(預言的末日日子),"The World is dying"會不斷被提起,熱爆互聯網、 WhatsApp、 facebook……。

      當然,二○一二年是世界末日只是傳說。不必太在意。倒是今年全球經濟情況不容樂觀,即使不至於出現三十年代的蕭條崩潰情況,日子也肯定不好過,而且危機四伏,金融市場連環爆煲的危機不容忽視。

      最顯而易見,最令人氣悶的自然是歐債危機。從二○一○年希臘開始出事要向歐盟及 IMF求援開始,危機的規模不斷擴大,牽涉的國家不斷增加,愛爾蘭、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一個接一個倒下,甚至龍頭的法國也面臨評級下降的困境,只有德國仍然未受波及。去年底歐元區多國在德法軸心推動下同意修改條約,加強各國財政紀律,希望從根本穩住市場信心,紓緩危機。只可惜新建議既無明確罰則,又未有具體落實時間表,更未能針對歐洲整體經濟缺水及疲不能興的根本問題。當長假結束,市場重新審視歐元區國家的財政、經濟狀況,自然會發現協議未能對症下藥,歐元區國家仍然朝不保夕,狙擊之風便會再起,金融市場肯定再風聲鶴唳,大幅波動,不管股市、金市、樓市、商品市場都難以倖免。

      除了歐債這個完不了的危機外,中國大陸的情況同樣教人憂慮。表面上看,中國在二○一一年經濟增長仍在百分之八以上,基調不算差。然而,中國過去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大部份倚靠投資推動,當中最主力的是房地產方面的投資。全國大中小城市十年間先後出現建樓熱潮及樓市泡沫,房價、地價每年增長百分之二、三十,令各地出現前所未見的榮景。可惜中國的樓市泡沫跟日本、美國、香港的樓市泡沫一樣都有爆破的一天。當泡沫爆破時,樓價掉頭下跌,資金鏈登時斷裂,銀行、地產商、小業主爭相走避。結果,新計劃一一剎停,大家趕緊追數,令市場從水浸變成水緊,令一片榮景立時褪色。日本在泡沫爆破後就由「日本第一」變成長期病患,二十年都沒有起色。中國樓市顯然要面對泡沫爆破的衝擊,樓價輾轉下跌,發展商資金無以為繼,投資者及銀行不願再投放資金,甚至沽貨套現,形成一個樓價及成交不斷萎縮的惡性循環。當房地產業大幅收縮,當大中小城市的建築天秤被逼停機時,中國經濟還有甚麼動力,還靠甚麼保住百分之八的增長速度呢?

      自從○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經濟始終疲不能興,全球經濟主要靠新興經濟體拉動。到現在美國看不到起色,歐洲進一步沉淪,中國經濟則開始逆轉。換言之,全球經濟支柱都變得脆弱不堪,佈滿裂痕,隨時有崩盤的危機。二○一二年的經濟前景實在令人憂慮。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