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

胡錦濤派人緊盯薄熙來?

香港《蘋果日報》

昨日網上盛傳相片指,陪同薄熙來會見加國總理哈珀者(紅圈示),竟有曾出現在胡錦濤旁邊的神秘人物,疑薄已被中南海派人「盯實」。但後來查實,陪薄的是重 慶江津區委書記關海祥,傳他將接替王立軍出任重慶公安局長;而胡錦濤身後那位則是外交部長助理張昆生(箭嘴示),兩人長相相似,引起猜疑。




圖片來源: 香港《蘋果日報》

習近平來訪 美緊盯不公平貿易

《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昨天抵達美國訪問,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歐巴馬則向國會要錢要人,準備成立新的小組,調查大陸等各國不公平貿易行為。

 據彭博報導,美國政府官員透露,歐巴馬昨天向國會提交2013年度預算案,包括為新設立的「跨機構貿易執法中心」(Interagency Trade Enforcement Center)提撥2600萬美元資金,以及提供至少50名人員。該中心將監控並執行貿易協定與法規。

 歐巴馬在1月24日的國情咨文演說中宣佈計畫成立此一機構,人員將包括律師、研究員與分析師等,且將獲得美國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署的支援。

 這名不願具名的官員透露,歐巴馬在預算案中還尋求為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撥款1300萬美元,以打擊仿冒產品,並撥款1000萬美元在大陸部署16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人員,且在美國安排3人,防範不安全的進口產品。

 位在華府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其亞洲分析師古德曼(Matthew Goodman)指出:「美國政府普遍的認知是大陸總是違規,不按規矩辦事。」

 歐巴馬緊盯外國不公平貿易,有望實現在2015年倍增出口,由2009年的1.57兆美元,加倍至3.14兆美元,藉此提振成長,降低失業的計劃。

 據提交國會的預算案,歐巴馬建議增加商務部2013年度預算3.4%,達80億美元,其中包括為國際貿易管理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追加6200萬美元,其中涵蓋執行貿易法規的2300萬美元。

 也將資助成立新貿易執法中心的美國貿易代表署,尋求增加預算3.9%,達5300萬美元,較2012年預估水準多出200萬美元。

 這一中心將獲得授權調查所有外貿行為,但歐巴馬1月份向國會演說時點名大陸特別值得關注。隨著習近平展開為期5天的訪美行程,這可能導致兩國關係陷入緊張。習近平今年有望接棒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出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

 古德曼指出:「這次訪問著重於兩國領袖建立關係,而不在於設法解決兩國之間長久以來的各項問題。」(譯者:中央社趙蔚蘭)1010214

中國大陸不是記者天堂? 冷酷的樂觀

《中國時報》

看到《旺報》日前刊載的〈大陸是記者天堂?〉,內心有些話不得不說說,這個標題恐有些冷酷的樂觀。

 今天weibo上傳閱著一個消息,一個叫姜維平的前《文匯報》駐大連記者,因揭露薄熙來之事,被判刑7年,對他而言,大陸恐怕絕對不是天堂。

 當然,作者立論基礎我理解,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不過,這是經不起推敲的立論,同理,大陸是否也是革命者的天堂?貪官的天堂?假冒偽劣的天堂?

 文中說,99%的新聞都不會觸及紅線,我大膽假設作者大概誤以為紅線只存在在政治。我不知道他是否清楚,有多少大陸新聞工作者是因為踩到利益的紅線被驅逐出工作崗位?

 一個網路編輯因為在新聞編輯過程中的一個小錯誤而被網管辦勒令開除,且終身不得從事相關行業。我也曾獲悉,《鳳凰周刊》記者因報導某國企違法集資而被綁架。南方系長平、笑蜀皆被驅逐出新聞行業。但這篇文章皆沒有論及這些不算特殊的案例,如何符合天堂的立論。

 另外,大陸新聞界拿車馬費、做負面新聞勒索企業、網站或媒體收錢刪除新聞之事多如牛毛。

 亂世出英雄,但亂世就是亂世,絕不是天堂。忽略了大陸新聞工作環境無可想像的惡劣,而將大陸定義為天堂,這是一種表面樂觀積極但骨子裡有種何不食肉糜的冷酷。


作者:宮鈴/《旺報》特約主筆

習近平訪美提升中美戰略互信

《中國時報》

2012是中美關係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關鍵年。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中美互信低的此刻出訪美國,有助於雙方減少猜忌,對亞太區域安全情勢的走向,也格外具有指標性意義。

 習近平此行主要是為增進中美高層的相互認識與了解,因此他與美方的會談,即便碰觸到人民幣匯率、人權、伊朗制裁或涉藏等敏感議題,恐亦只是各自重申既定立場,很難有突破性的結果。相較2002年胡錦濤接班前的華府之行,習近平當下面對更為嚴峻而複雜的國內政局與國際環境挑戰。此行成敗,可能決定未來10年的中美關係變化,甚至影響他的政治聲望和歷史定位。

 華府與北京對習近平訪美,態度上顯得低調。白宮發言人儘管強調,美方絕不會在人權議題有任何讓步,但相較元月間歐巴馬藉《國情咨文》嚴詞抨擊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國務卿希拉蕊近期再強烈批評北京否決聯合國安理會的敘利亞譴責案是「拙劣之舉」,美國其實已經拉低姿態,期待習近平來訪能夠強化中美的戰略互信。

 美國政界對習近平的政治風格與治理能力,幾乎一無所知,華府期望的只是,北京新任領導人的政策能更加務實而開放。習近平訪美前夕,在許多場合都提到中美關係,他呼籲彼此應尊重彼此的核心與重大利益,謹慎處理雙邊的立場分歧,同時依據去年胡錦濤與歐巴馬達成的《中美聯合聲明》,建構穩定、互利與雙贏的合作夥伴關係,可見習近平並不樂見中美衝突會成為他接班的絆腳石。

 習近平接班將面對許多現實問題的挑戰。對內他必須克服經濟成長趨緩、城鄉與貧富差距擴大、勞資糾紛、政治貪腐、特權橫行與民權意識高漲等問題,處理失當可能引發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危機。對外他需要設法紓緩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疑慮和不安,終究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賴維繫和平與穩定的外部環境。

 美國今年適逢總統大選,中國經濟擴張威脅美國的就業市場,已經受到有心政客的操弄,而北京此時對伊朗核武和敘利亞政府血腥鎮壓示威群眾的不作為,難免助長美國輿論對中國崛起的負面評價。中美關係向來複雜又微妙,雙方既強調合作,卻摩擦不斷,經濟相互依賴程度甚高,但又毫無互信基礎。

 對白宮而言,中國強大或未必會構成美國的安全威脅,也不意味是美國的衰落,但較難容忍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及軍事的不透明。北京其實也清楚中美戰略利益分歧的原因,亦曾多次對外重申中國永遠不會稱霸,同時還不斷強調中美存在的共同利益(反恐、能源安全或反核擴散),但至今都無法取信於周邊國家;換言之,中美若無法拉近價值觀認知上的差距,就很難成為穩定的合作夥伴,遑論共同扮演區域領導角色。

 習近平這次訪問美國,可以建立中美高層間的私誼,一定程度上亦可以強化中美關係的互信基礎,但未必有助於改變各自的價值觀,當然更談不上促成人民幣匯率、市場開放、貿易自由化、人權或國際安全等議題的共識。

 根據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對「互信赤字」的詮釋,中美政治互信程度已遠遠落後於中美關係發展所需之水準,習近平此行無疑是中美提升戰略互信的歷史契機。

2012中國外交佈局「五條線」

《文匯報》

2012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同時也是中共十八大召開之年。中國國內改革處於攻堅期,發展 處於調結構的關鍵期,維護社會穩定繼續面臨著新的挑戰。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發展、國際格局的深入調整以及美國重返亞太,都對中國外部環境帶來複雜影響。在 這樣的內外環境下,2012年中國外交佈局將圍繞「五條主線」展開:積極運籌與世界大國關係,努力增進與周邊的睦鄰友好關係,繼續夯實與發展中國家的基 礎,努力用好多邊外交舞台,大力發展公共外交,努力維護和延長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大國外交:針對不同國家採取相應策略

 2012年是世界大選年,全球將有50多個國家大選,其中主要國家有俄羅斯、美國、法國、韓國等。 從以往慣例看,不少大國尤其是西方大國在大選時往往都會拿中國說事,從而給中國與這些大國關係增添複雜因素。對於這些即將舉行大選的國家,要有針對性地多 做工作,避免其國內政治因素給雙方關係造成干擾,實現雙方關係平穩過渡並取得新發展。

 處理與美國關係要避免雙方在政治、經貿方面產生戰略誤判。首先,中國與美國之間,應通過高層互訪和 會晤加深彼此的戰略溝通,利用好目前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避免戰略誤判,雙方尤其要做好今年習近平副主席訪問美國的工作;其次,雙方要深化經貿合作, 避免貿易摩擦和貨幣匯率等問題因美國大選而炒作;第三,要加強中美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磨合,妥善處理美國重返亞太與中國經營周邊間的關係;第四,要加強中美 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妥善處理在伊核、朝核、緬甸等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分歧。

周邊外交:將積極參與熱點問題的解決

 周邊在中國外交全局中具有首要的地位,周邊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周邊局勢的穩定直接影響中國內 部的穩定,周邊的發展也將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中國與周邊國家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在新的一年裡,中國將繼續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通 過扎實有效的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機制建設等途徑,提升合作水平,有效增信釋疑,鞏固好周邊戰略依托。

發展中國家外交:爭取經濟合作有突破

 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協作平台,每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訪的足跡都遍及亞非 拉幾十個國家。中國與非洲國家的中非合作論壇,與阿拉伯國家的中阿合作論壇,與南太平洋國家的中國─太平洋島國論壇,與金磚國家建立的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 等,為中國加深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提供了建設性的平台。

多邊外交:增強在國際體系中的話語權

 多邊外交也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 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中國幾乎加入了所有重要的國際組織。此外,在國際體系和機制深刻變革的今天,中國還需要積極引導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提高自己在多邊 機制中的話語權,推動國際體系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中國需要在氣候變化談判機制、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亞太區域合作機制等多個方面、多個領域維護自身的 利益,發揮自身的影響。中國將繼續在朝核、伊核等熱點問題上勸和促談,為維護地區形勢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公共外交:將在多國舉辦大型交流活動

 近年來,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日益提升和與世界各國聯繫的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走出國門,在世 界各地都可以見到中國遊客、中國商品、中國企業。如去年利比亞戰爭爆發後,中國在短時間內就從利比亞組織35,860人大撤離。過去一年中國處理的領事保 護案例就達兩萬多起。這就給中國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必須要踐行「以人為本」的外交理念,大力加強領事保護工作。

 去年底,中國召開了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在新的一年裡,中 國將會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共人文外交,積極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大力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將會在世界各國舉辦「中國 年」、「中國文化節」、「感知中國」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動。同時中國將會繼續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內外各項政策,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讓中國更好地認識世界。


(作者:鍾 理 ,轉載自《紫荊雜誌》2月號,內文有刪節)




重判中介具阻嚇 法律依據須釐清

《文匯報》

本港首宗檢控協助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中介人案件審結,被告承認違 反逗留條件及虛假陳述2項控罪,昨被判監10個月。法庭首次對非法中介重判入獄,反映當局在打擊非法中介上已動了真格,具阻嚇性的判罰將令非法中介不敢再 明目張膽的協助內地孕婦入境。然而,法庭的判刑主要是依據虛假陳述及違反逗留條件而定罪,而非針對非法中介的行為。如果將來有港人中介被拘捕,當局將難以 再援引違反逗留條件罪檢控,而虛假陳述的定義亦不清晰,不但容易引發法律上的爭議,而且可能令其他港人誤墮法網。當局應釐清相關的法律依據,讓執法部門有 法可循。

近年內地出現了大批聲稱協助孕婦來港產子的非法中介,協助孕婦來港之餘,甚至提供交通、住宿、入院等 一條龍服務,而這些中介從中亦賺取了暴利。然而,過去入境部門並沒有進行針對性打擊,令他們更加有恃無恐,近年「雙非」孕婦湧港的問題不斷惡化,當中一大 原因就是這些非法中介推波助瀾所致。為此,當局早前推出的多項行政措施,當中就包括打擊非法中介,並且首次作出檢控,加上法庭昨日的判罰較重,說明當局不 會再對非法中介姑息縱容,將可產生一定的阻嚇力。

不過,法庭的判罰針對的其實並非非法中介協助內地孕婦入境的行為,而是其作出虛假陳述及違反逗留條件 入罪,特別是前者判刑8個月,已佔總刑期的大部分。由於本港現時沒有直接法例向中介公司治罪,令法庭只能以其他間接的罪行入罪,難免衍生出一些法律上的爭 議。例如,其他非法中介公司得悉這次判刑後,將來改為港人擔當中介以規避違反逗留條件罪,當局將無從檢控,等於是廢去了一半武功。同時,法庭現時將判刑的 重點放在虛假陳述之上。被告干犯了虛假陳述被判刑是正確的,但未來如果其他人士並非是協助內地孕婦來港,卻因為種種原因而作出了一些不實以至虛假的陳述, 當局及法庭是否也會依據此判刑準則定罪?當局應釐清這些法律上的灰色地帶,以免市民因此跌入陷阱,甚至引發各種法律上的爭議。

事實上,不論是行政措施或是法庭的判罰,都只能治標未能治本,原因是現時的「雙非」問題,根源在於終 審法院對「莊豐源案」的判決令「雙非」孕婦在港所生的子女享有居港權。因此,任何行政措施堵截、法庭判罰都只能產生一定的阻嚇力,未能真正解決問題,甚至 可能會引起司法覆核的挑戰。因此,當局須認真研究從法律層面上釐清「雙非」孕婦子女不能取得居港權,才是解決問題的治本之道。




外媒關注習近平對國際問題表態

《大公報》

英國《金融時報》十三日相關報道的標題為「習近平訪美受到密切關注」。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與中國媒體更多強調經貿、人文交流不同,西方媒體普遍關注習近平訪美對國際問題的表態。

美國《紐約時報》十二日推出了整版文章,稱習近平此次訪美是關鍵時刻的「橫貫美國之旅」。該報認為,美國領導層會抓住這次機會試探習近平在美方認為的「關 鍵問題」上所持立場。美方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將是,此次可以借機觀察習近平在經濟問題方面持何種態度;經濟學家認為這對解答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至關重要。文 章引述白宮官員的話說,奧巴馬方面與習近平會談時,很可能會涉及美中貿易和人民幣匯率等敏感問題。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官員希望了解習近平對亞洲成為美國新戰略焦點,特別是對朝鮮、敘利亞、伊朗等問題的看法。

《金融時報》預測,習近平的訪美行程不太可能簽署條約,但此次出訪將受到中美兩國觀察人士的高度關注,以求「捕捉各種蛛絲馬跡,揣測中國對西方的政策可能如何演變」。《華爾街日報》認為,「習近平訪美將為未來十年中美關係重新定調」。

溫總:微調一季度開始 專家:政策將前緊後鬆

《大公報》

2月6日至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連日召開座談會,聽取社會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多名參加座談會的專家學者向大公報 表示,在一月份不佳的經濟數據面前,現時市場對未來預期不甚明朗,全年政策應基於歐債危機等外部因素的變化進行預調、微調。

在這次會議召開前夕,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億美元,同 比下降0.5%;進口1226.6億美元,同比下降15.3%;貿易順差達272.8億美元,增長原因在於進口超預期下滑。並且,1月份一般貿易和加工貿 易同步下滑。

支持實體經濟 放活民間資本

溫家寶指出,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經濟狀況值得關注。要見事早,動作快,預調、微調從一季度就要開始。他又強調稱,支持實體經濟和放活民間資本是應對今年經濟困難的兩個重要途徑,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新36條」的實施細則制訂出來。

在經濟數據出現變化之際,宏觀經濟政策如何應對,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大公報表示:「雖然目前看來1月份數據有春節因素影響,但波羅的海指數最近一段時期大跌,所以未來貿易增長情況換需要觀察。」

對於未來一段時期的經濟增長態勢,王建早前認為,從2011年開始,中國經濟將連續三年減速,經濟增速將分別下降至9%、8%、7%。而現在他仍然維持原來的判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表示,預計2012年下半年經濟可能會出現困難,今年政策可能呈現前緊後鬆的格局。

魏杰指出,要關注經濟下降的情況,政策調整不能等到經濟放緩到一定程度再開始,要有所提前。

專家關注歐債危機影響

內地財經評論員葉檀作為參會學者之一,提出了依靠創新和市場化解決投資問題的建議。她告訴大公報記者說,一月份的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進出口數據不佳,令現時市場預期不甚明朗。值得關注的是,歐債危機更增加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

同樣參會的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亦表示,相對於國內經濟而言,歐債危機蔓延引發的不確定性更強,因此,有必要研判國外經濟走勢,及早進行政策預調、微調。

事實上,歐債危機蔓延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正在放大。統計數據顯示,受外需疲軟因素影響,中國1月份外貿明顯下滑,進出口增速雙雙進入負增長區 間。野村證券則在最新研究報告中預計,下星期即將公布的全歐經濟數據不容樂觀,其中,葡萄牙和希臘去年4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料環比分別降1.5% 和2.3%。

不過,博鰲亞洲論壇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卻認為,不要過分高估歐美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要自己嚇自己,因為之前我們都認為中國經濟可能不行了,最後我們的還是發展得很好。


溫家寶﹕支持實體經濟,放活民間資本(新華社)


打壓前朝舊部 薄熙來得罪人多

《明報》

王立軍事發後,內地民間熱鬧「圍觀」,各種說法莫衷一是。但京城消息指出,薄熙來主政重慶4年多,除了「唱紅打黑」外,還在人事方面壓制前朝人馬,對團派、溫總、中紀委書記賀國強的舊部多有得失,犯下官場大忌。

公開指摘賀國強舊部搞亂檔

重慶副市長凌月明曾是賀國強的秘書,先後隨賀從化工部到福建省,1999年賀國強升任重慶市委書記時,凌月明也被帶到重慶任市委副秘書長。2002 年賀進京晉升中央組織部長,已跟賀10年的凌也升任重慶市長壽區委書記。消息稱,薄熙來2007年主政重慶後,凌雖升任副市長,但在7名副市長中排名第 5,仕途前景黯淡。據說薄曾對凌說:不管你以前跟誰,現在在我手下。他還曾在公開場合指摘凌「以前搞亂了重慶」,對賀國強有含沙射影之嫌。

1992年從空軍調到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工作的陳乃文,是溫家寶的舊部,1994年空降尚未直轄的重慶任市長助理,後來升至正廳局級的重慶北部新區黨工委書記。但薄熙來入主重慶翌年,陳就被降職為北部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後來更投閒置散。傳聞指溫總2008年到重慶考察時,還專門問「小陳工作怎揦樣?」但現場官員面面相覷,無人敢回話。

團派官員打重慶模式小報告

「團派」官員張季在重慶的經歷更為坎坷。張1984年大學畢業後,曾在共青團中央的青農部、青工部等任職十多年,與李克悤、李源朝、劉延東、周強等 人都共過事,本身又有經濟學碩士和農學博士學位。1997年張季到重慶「掛職」,仕途一直看好,2006年時,年僅47歲就出任南岸區委書記(正廳局 級)。但薄熙來入主重慶後,張季先後被貶至市農委副主任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長兩個閒職上。2010年底,張季乾脆返回北京,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據 說張曾上書10萬字的「調研報告」,向高層參了「重慶模式」一本。

作者:鍾仕





蒸發兩天 薄熙來官媒露臉 江澤民鐵腕要求查薄案 「給人民交代」

台灣《蘋果日報》

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前天與加拿大總理哈波的合照遭《重慶日報》等報集體「神隱」後,重慶各大報昨竟又「集體」於頭版刊登薄與哈波會面照。外傳薄先前祕密赴北京「喬」事情,此次在媒體上的「一隱一現」,再為這場「重慶大戲」的高層權力鬥爭帶來變數。

傳上周四夜奔北京

薄熙來的身影前天於黨報《重慶日報》及重慶在地大報集體神隱,不見照片只有短文報導,一度引發外界對其失勢,甚至恐遭內控(內部控制,失去一定自由)的猜測。然而昨《重慶日報》等又不約而同,再度報導薄與哈波會面,重慶市長黃奇帆也在場作陪的訊息,並於頭版放上照片,網易、搜狐新聞等也報導此罕見「集體晚兩天見報」做法。

正當外界一頭霧水的同時,又傳出薄曾在上周四晚上偷偷飛往北京。香港《明報》透露,薄當日白天還依公開行程,於貴州昆明考察,入夜便由重慶搭機奔北京,直到上周六才公開現身與哈波會面。至於他這段期間在北京做了什麼,無法得知。

恐遭最高層「除掉」

總部在海外的博訊新聞網與明鏡新聞網昨披露,「薄熙來案」遭中央政治局9名常委同意,成立專案組調查,連國家前主席江澤民也堅決要求對薄展開調查,「以給全黨和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明鏡網引述消息指中宣部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任由網路散布有關薄的負面消息,試圖以這種方式加以羞辱,薄已確定無緣擠入政治局常委之列。

另有消息稱「現在最高層想的是如何能穩妥的除掉薄,又能保全黨的顏面」。



「重慶大戲」事件簿

◎02/02: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愛將王立軍遭解除公安局長職務改任副市長。傳王因掃黑嚴刑逼供遭查。
◎02/06:王進入美國駐成都領事館要求政治庇護。
◎02/07:大批軍警包圍美駐成都領事館,王後被公安部副部長帶離。
◎02/08:王搭機被押往北京羈押後移交中紀委審查。重慶當局稱王因長期勞累正在「休假式治療」 。
◎02/09:中美官方鬆口,承認王立軍「以副市長身分赴美領事館相談」。傳薄潛入北京「喬」事情。
◎02/11:薄如期與來訪的加拿大總理哈波會面。
◎02/12:重慶媒體皆未於頭版刊登薄與哈波會面照,神隱引發揣測。
◎02/13:薄與哈波合照隔日突現重慶媒體頭版頭條,令外界費疑猜。

透視習近平美國行

台灣《蘋果日報》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暨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接班人習近平本月14日抵華府進行官式訪問。習曾到華府和其他城市公幹,但此行很風光也負有重大任務。除到白宮拜會歐巴馬總統,也將參訪國務院和五角大廈,會晤美政府重要閣員和國會領袖,討論雙邊及國際性等重要議題。

美國政府和民間中國通對習近平是高幹子弟,乃父習仲勳曾任政治局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配偶彭麗媛是名女人,著名民歌手,官拜解放軍少將等資訊並不陌生。令他們詫異和不解的是,在福建工作17年(1985~2002),浙江5年(2002~2007),和在上海擔任市委書記半年的習近平,如何脫穎而出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

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是得到最高領導人鄧小平青睞,由鄧一手提拔,受到刻意培植呵護「修成正果」,成為中共第三代和第四代領導人。究竟誰提拔和欽定習近平?

2007年秋天中共舉行17屆黨大會,總書記胡錦濤曾提議黨中央「欽定」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與胡錦濤同屬共青團派系)為2012年秋天「18大」後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但因胡未有足夠的支持和聲望,他的建議並未在高層形成共識,胡不得已,乃讓高層領導人以「黨內民主」方式,首次票選下屆黨領導人。

習近平因受到以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和「太子黨」(高幹子弟,其中包括不少軍方將領)兩大派系強烈支持而獲票最多,得到黨欽定。得票次多的是胡錦濤和其他團派勢力所支持的李克強;他的「安慰獎」是在2013年3月「人大會」獲選為國務院總理,接替已任滿兩屆(10年)的溫家寶。

美政府的如意算盤是透過與習近平的密集對話增加對中國下任領導人的了解,建立良好關係,探詢他對美方關心議題的態度:諸如美國戰略重心轉移至亞洲;敘利亞暴力鎮壓人民;伊朗核武計劃;北韓去核與朝鮮半島穩定;歐債危機;中國經濟模式和人民幣升值及中國人權紀錄。

恐難放過台灣軍售

習在福建和浙江擔任省委書記多年,處理事務多是地方貿易、投資、建設及就業,很少涉及國際性外交及軍事議題。

美方所準備的「題庫」不包括台灣議題,也不會主動提出台灣題目,但習近平一定不會放過機會要求美政府停止對台軍售,不要支持台灣獨立和西藏的獨立運動。

習在福建黨政機關工作17年,對台灣的問題及台灣人民的想法應比其他北京官員有較深入理解;但他換了工作位置很可能有新的觀點和立場。

台灣和國外的學者都注意到中國軍方對外交政策的參與及發言權有相當程度提升,少壯派軍人甚至質疑鄧小平90年代初期(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的教誨(韜光養晦)已不合時宜,認為彼一時此一時,中國國力大幅提升,不該一味向美國示弱。

軍人已不再讓外交單位獨佔中美外交問題發言權:解放軍參謀長陳炳德去年訪美時即在演說中界定(1)美國軍售台灣(2)美軍近距離對中國的監視和偵察(3)美國拒絕出售高科技產品阻礙中美關係的改善。嗣後,外交部官員和學者也都統一口徑,未敢偏離。

2010年以來北京的小道消息說軍方強烈不滿外交系統和胡錦濤對美方太過軟弱,讓步過多。來日習近平主政後,他會黨控制「槍桿子」,或受「槍桿子」支配?吾人拭目以待。


作者張旭成為國安會前副祕書長、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習近平啟程前受訪:太平洋可容中美

《太陽報》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昨啟程赴美,展開五日訪問行程,首站是華盛頓。他將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及到艾奧瓦州重訪他二十七年前首次訪美時接待過他的家庭。習近平出訪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表示,亞太區人民追求和平穩定,寬廣的太平洋足以容下中美兩國。他又指中美雖有分歧,不應損害利益,又促請美國放寬對中國輸出高科技產品限制,並提供公平投資平台給中國企業。

習近平接受《華盛頓郵報》的書面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而談到中美經貿問題時,他表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美經貿交往過程中,雖難免出現一些摩擦和分歧,但重要的是,雙方要通過平等互利、互諒互讓的協調,妥善處理分歧,不能讓摩擦和分歧干擾整個中美經貿合作大局。

對於美國近年提出要重返亞洲,習近平表示,當前亞太國家最關心的是保持經濟繁榮、維護經濟增長等,在這個時候人為地突出軍事安全議程,刻意加強軍事部署、強化軍事同盟,恐怕不是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希望看到的。他還指出,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歡迎美國為本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
自言喜歡看NBA球賽

習近平又指在八五年訪問艾奧瓦州時,已對美國人民留下深刻印象,親身感受到兩國人民加強交往的重要性。他又透露自己最喜歡的運動是游泳,也愛看NBA籃球賽,有時間會觀看NBA球賽電視轉播。

中國外交部昨表示,中國希望通過習近平此次訪美,進一步發出中美間同舟共濟、加強合作的訊息。習近平將在美國時間十三日抵達華盛頓展開訪問。根據美國白宮公布習近平的訪問行程中,最受關注是他將在美國時間十四日,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奧巴馬會晤。而翌日他會重訪艾奧瓦州,並拜訪他在八五年訪問該州時曾接待他的家庭。



美國華文報章頭版報道習近平訪美消息。(中新社圖片)

艾奧瓦州的米格林夫婦,相隔二十七年後將再次接待習近平。(中新社圖片)

艾奧瓦州一個家庭展示當年與習近平的合照。(中新社圖片)

習近平(前左)去年陪同訪華的拜登參觀四川。

一批支持藏獨人士在白宮前手持標語及藏獨旗幟示威。(法新社圖片)




金正恩傳欲仿中國 北韓或實行改革開放

《東方日報》

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逝世近兩個月,南韓韓聯社前日引述曾到訪中國的北韓人及脫北者指,北韓已放寬金正日身故後的邊境控制,國民可以往來中國。同時,北韓民間廣泛流傳現任領導人金正恩,將下令進行模仿中國式的改革開放。

官媒體報道鮮魚送居民

北韓官方媒體則報道,金正恩下令將數百噸鮮魚,送往遠離海邊的黃海北道沙里院市,給當地居民享用。「寄有正恩同志恩情的鮮魚」上周四經火車頭刻有「愛」字的列車送抵目的地。分析指金正恩在亡父金正日七十歲冥壽前夕,強調自己關顧人民生活。

金正日冥壽定名「光明節」

北韓將金正日的冥壽日(二月十六日)命名為「光明節」,本周四是金正日七十歲冥壽,亦是首個光明節,北韓會舉行紀念典禮。北韓 朝中社消息稱,多名軍官將領及勞動黨黨員,連同各階級人民代表,周日到了官方稱是金正日出生地的白頭山,出席悼念典禮,並宣示效忠現政權,為「光明節」的 慶祝活動打響頭炮。

南韓網站Daily NK指,十一名脫北者上周三在中國瀋陽被捕,現正準備遣返北韓。南韓人權組織昨日則表示,接到十名脫北者的求助。


金正恩早前視察軍隊(資料畫面)







疑涉王立軍事件 遼鐵嶺副市長雙規

《東方日報》

遼寧鐵嶺市官方證實,原鐵嶺市副市長兼市公安局長谷鳳傑已被「雙規」(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代問題)。當局未透露詳情,僅指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谷鳳傑早年接替王立軍出任鐵嶺市公安局長,有分析指谷鳳傑案可能與王立軍事件有關。

傳受賄等罪入獄12年

《東方早報》報道,鐵嶺市公安局政治部宣傳科官員前日證實,谷鳳傑是去年五月被「雙規」。鐵嶺市新聞辦亦證實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網絡則傳,谷上月底因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法院判入獄十二年。

河南商都網則指,谷鳳傑案應與王立軍事件有關。現年五十八歲的谷鳳傑○三年接替王立軍出任鐵嶺市公安局長,其後台與提拔王後台一樣。很可能是谷鳳傑牽出後台,後台再牽出王立軍,而鐵嶺公安局存在與茂名市一樣的腐敗窩案,涉案警官與當時的公安局長王立軍大多都有關連。





中國出銀子 美國給面子

《東方日報》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昨日啟程訪問美國,根據公布的行程,美國對習近平在接待細節上極盡禮遇。華盛頓對這位未來的中國領導核心不敢怠慢,無非是看重中國的銀子。

習近平今次訪美,不僅與奧巴馬、拜登會晤,還將與議長博納、國務卿希拉妮、國防部長帕內塔、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等政要見面,簡直是將美國議會、政府、軍界和商界的頭面人物一網打盡,創造了歷史紀錄。

不僅如此,美方還將習近平會晤奧巴馬安排在二月十四日,這是西方的情人節,華府藉此向外界展示中美之間如膠似漆的關係。某種意義上 說,美方給足了面子,索取的回報恐怕也是高得驚人。不出意料,在習近平訪美前夕,人民幣匯率重拾升值軌道,屢創新高。有經濟界人士稱,這一輪人民幣升值, 蘊含着中國給美國送的大禮。

不斷索要 不停折騰

美國對中國外交瞭如指掌,對北京領導人的好惡心知肚明,他們知道中國人最講究面子,對出席甚麼樣的場合、喝甚麼樣的酒、由甚麼 級別人士陪同等均十分在意,他們也知道,中國為了面子,即使損失裏子也無所謂。正是因為如此,美國對接待中國領導人來訪做足文章,往往採取先抑後揚方法, 先是簡單應付接待安排,有時還與中方較勁,譬如對「國事訪問」還是「工作訪問」糾纏不清,然後誘使中方付出更大代價,隨着美方要價逐漸到位,美方的接待方 案便變得豐富、高檔起來。

有網民戲言,中國領導人訪美,喝一杯紅酒的成本是五億美元,吃一塊美國牛排的代價是十億美元,吃一隻美國龍蝦要付五十億美元,在美 國總統私人農場做一次客的代價是一百億美元。這些比喻雖然並不恰當,卻發人深省。中國領導人訪美只求面子光亮,不計代價多大,個人禮遇要全民承擔,這會否 引發國人不滿呢?

內地官方學者對習近平訪美的收穫估計得很高,認為此行將為今後十年的中美關係定調,這未免太樂觀了吧?美國總統四年一屆,新總統上任都會對中美關係有新考慮、新索求,怎麼可能「走一趟」定十年?奧巴馬今年能否連任都還是未知數,一旦共和黨上台,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欲壑難填,今年要一千億,明年要兩千億,怎麼可能滿足於一次交易呢?美國注定要折騰中國,中美關係注定不會風平浪靜,再怎麼定調都是一廂情願。




习近平访美似赶考,成绩单出不来

洛德大使(资料照片)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洛德大使(资料照片)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前表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美国不能让双方在经贸交往中的摩擦和分歧干扰整个中美经贸合作大局。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说,摩擦是这两个不同政治制度国家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要把摩擦限制在不损害两国关系的范畴内。

*习近平:不能让摩擦和分歧干扰整个中美经贸合作大局*

习近平12日在访美前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说,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

不过,习近平承认中美经贸交往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摩擦和分歧。他希望双方要通过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协调,妥善处理分歧,不能让摩擦和分歧干扰整个中美经贸合作大局。

美国政界人士多次批评中国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以增加中国的出口,无视对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不公平地补贴如太阳能等出口企业。

*洛德:摩擦是美中关系中的必然部分*

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四十年前参与了开启美中两国尘封多年交往大门的破冰之旅。他认为,摩擦是美中关系中一个必然的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摩擦不会成为积极的因素。

他说:“我认为,从开启两国交往大门以来,摩擦就一直不可避免,并将在未来10年继续存在,其中也有合作和竞争。希望我们能避免冲突,但肯定会有紧张和摩擦。”

*摩擦应限制在不损害关系的范畴内*

洛德大使说,中国是崛起中的大国,美国是已建立起来的大国,两国政治体制不同,在一些国家利益方面相互竞争,因此会导致在目标上的分歧,即使有时我们目标一致,策略也会不同。不过,他同意习近平所说的“不能让摩擦界定美中关系”,强调美中面临找到并扩大合作领域的挑战,不仅在双边关系上,而且在区域和全球问题上,从而使双方整体关系呈现积极的势态,同时把摩擦限制在不损害关系的范畴内。

*不会减少彼此的经贸争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朱锋认为,中美之间目前最大的争议和分歧是经贸领域。他说,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奥巴马为了谋求连任在全力拼经济。但是在经贸领域,双方如何能够缩小差异,形成共识,最终在一系列分歧的问题上迈出合作的步伐,对于现在的中美两国政府来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国内政治意义。

他说:“其实,中美经贸关系历来是中美关系重要的纽带和支柱,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彼此双方对话,以及积极的合作姿态来逐步加以解决。我认为习近平这次访美双方在经贸领域要大幅度降低彼此争议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华盛顿邮报说,毫无疑问,美中现在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在中国的经济政策以及中国对南中国海领土的野心等方面,双方关系紧张。

*美中应为太平洋共同体合作*

习近平在回答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还淡化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指出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并希望美国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

洛德大使说,美中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挑战,就是相互合作,同其它国家一道帮助建立一个太平洋共同体,这意味着中国欢迎美国在该地区的继续存在,美国明确表示不会设法包围或遏制中国。

他说:“我认为我们找到共同合作的领域,非常重要。中国认识到美国是个稳定势力。事实上,我们在最近几十年的存在,帮助中国建立了卓越的经济增长框架。当然这大部分归功于中国人民本身。所以,有足够的空间供我们以及其他国家一道为太平洋共同体而合作。”

*对双方意义重大*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星期三抵达美国,进行阔别美国27年后的第二次访问。与1985年作为河北正定县县委书记完全不同,此次习近平是作为国家副主席和未来党政军一把手访问。洛德大使说,习近平将在未来10年领导中国,此次访美意义重大。

他说:“首先两国领导人相互结识,了解如何相互打交道。第二,习近平能利用这次机会给美国人民、媒体、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留下印象。第三,将有助于提高习近平在中国和世界的形象和威望。”

北大教授朱锋说,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是2002年中共16大之前胡锦涛也以中共候任领导人身份到美国访问模式的延续。这次访问不仅表明中国重视中美关系,而且代表了中国高层同美国政府的沟通、交流和认知。

他说:“他这次访美最重要的也是他展示个人魅力、风采的一个很重要的旅行,给予美国政界和社会一个开放的管道,来认识这样一个即将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人。因此这是一个展示之旅,一个认识之旅。”
旅美中国政治战略研究学者何频
美国之音视频截图
旅美中国政治战略研究学者何频
*何频:习近平访美似赶考*

不过,旅美的中国政治战略研究学者何频却认为,习近平这次访美与10年前胡锦涛的访美有很大不同。他说,胡锦涛访美时,中国模式还处在比较兴旺阶段,社会问题远没今天那么严重,但今天习近平访美,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走到尽头,在老百姓“民智已开”时,中共却没有找到新的治理模式,而且还极力回避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进程。

他说:“他(习近平)能做的事情,从短期来看,会是非常有限的。他即使想有所作为,也要等他巩固权力以后。所以,他这次访美基本上还是一个‘赶考’的过程,成绩单还不可能通过这次访问能够拿得出来。”

习近平-昔日插队知青 未来中国最高领导人

VOA记者: 东方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是中共元老习仲勋的儿子, 1953年6月出生,和李克强、李源潮都属50后。 海外一般把习近平等中共元老的子女称为太子党,而把李克强等共青团系统出来的干部称为团派。

习近平九岁那年,他的父亲习仲勋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被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在牛棚里劳改长达16年之久,直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才复出。

*京城三平*

中国文革时期“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盛行,学生分成红五类和黑七类,(地富反坏右资黑)。

父辈被打倒之后,习近平等“红色太子”被贬到普通中学读书。 习近平被分到北京第25中读书。这些一度养尊处优的“太子”小小年纪便饱尝了世态炎凉。习近平和另一位黑帮子弟、前空军副司令刘震的儿子刘伟平,以及后来成为棋圣的黑帮子第聂卫平等三人同病相怜,结成“铁哥们儿”,人称“京城三平。” 

聂卫平曾回忆说:“我们(三平)在班上是最‘黑’的了,当时班上的人都看不起我们,也不敢沾我们。”后来,年仅15岁的习近平前往中国贫困的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七年,和当地农民一样,住窑洞,吃杂粮,睡的是虱子横行的床铺。

《纽约时报》在习近平抵达美国访问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习近平过去的苦难经历使得他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普通民众利益的倡导者。 

*有其父必有其子?* 

一些媒体对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也有好感。路透社曾根据“维基解密”的消息说,习仲勋和前中共领导人万里都反对1989年的六四镇压;此外据报道说,达赖喇嘛五十年代初,曾到北京访问,当时习仲勋是国务院秘书长,同达赖喇嘛多有接触。达赖喇嘛表示对习仲勋有好感。

习仲勋在1978年复出主政广东时,曾亲自过问、平反了当时轰动全国的“李一哲反革命集团案”。现任美国之音中文部主任龚小夏也是“李一哲反革命集团”中年龄最小的成员,曾经经历长达三年的“隔离审查”,后来被习仲勋平反。 

中共将在今年秋天召开确定下一任中国党政军最高领导人的18大。一般来说,下一任中国最高领导人要在就任之前访问对中国外交来说重中之重的美国。美国也会以高规格来接待这位未来的中国领导人。 

习近平在和现任夫人,比他小近十岁的著名歌唱家彭丽媛结婚之前,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他的前妻是中国驻英大使柯华的小女儿柯玲玲。习近平和彭丽媛有一独生女儿, 小名木子,大名习明泽。和很多中国高级领导人一样,习近平和彭丽媛也选择了哈佛大学作为独生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

閔安琪:深刻描繪歷史名女人



明鏡月刊評出十大最有影響力海外華裔作家(6)

《明鏡月刊》編輯部



當華人在全球的科學、經濟界綻放光彩時,一批用中文以外語言創作的作家,也正發光發熱。他們或已取得當地主流文壇的重視,或正嶄露頭角、往文壇頂峰邁進,這批作家,正用文化及語言的力量擴大、深化和校正西方讀者的中國視野。

由於並非以中文創作,他們中許多人不為中文讀者所熟悉。《明鏡》月刊此次評選出十大有影響力的華裔作家,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人在海外的成就。由於優異作家眾 多,本次評選將範圍縮小為近10多年來活躍於海外文壇上的華裔,這批使用第二語言寫作的作家,均需努力克服非母語寫作的困難,才能創造出一篇篇動人的小 說。

因此,我們並不否定第一代華裔英文作家黎錦揚、譚恩美、湯婷婷在改變西方主流對華人觀念上的成就,也肯定傳記或 詩歌作家張戎、程抱一等人的成績,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和日本土生土長的華裔作家任璧蓮、陳舜臣,以及六歲就移民的加拿大作家方曼俏有其重要性,但我們認為, 唯有深刻體驗過兩種文化,並用大眾喜愛的小說形式創作的當代作家,更能在現在與未來發揮影響力。

本次評選出的10位作家中,大部分人於“文革”時代長大,作品均反映出中國近代政治運動在作者心中留下的印記;且所有評選出的男性作家均同時具詩人身份。這十大最有影響力海外華裔作家是:


  5. 閔安琪(Anchee Min)(英語,美國),深刻描繪歷史女性


  閔安琪曾被江青選為電影演員,又因“四人幫”倒台成了“殘渣餘孽”,但遭遇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她憑藉不服輸的精神,從出國前一句英語都不會說的女子,變成登上美國暢銷排行榜上的作家。閔安琪將其獨特人生經歷化為英語小說《紅杜鵑》(Red Azalea)後,給了西方讀者一個嶄新的“文化大革命”生存者故事,她對女性人物的關注,則給讀者重新認識歷史人物的機會。


閔安琪

  擅長說故事的閔安琪,多藉由對特定人物的描寫,帶出人物所處時代的變遷。《凱特琳》(Katherine)講述後毛澤東時代到中國教書的美國女教師故事;《成為毛夫人》(Becoming Madame Mao)、《蘭貴人》(Empress Orchid)、《末代皇后》(The Last Empress)、《中國珍珠》(Pearl of China)則描繪了江青、慈禧和賽珍珠的經歷,通過小說賦予這些人物新的面孔,並用這些人的眼光解釋中國歷史。在為豐富中國的國際形象上,閔安琪發揮了影響力。(《明鏡月刊》第24期)

欲采访薄熙来 独立制片人被断网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资料照片,2010年3月6日摄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张楠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资料照片,2010年3月6日摄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北京一位独立制片人向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发出采访邀请后被断网。行为艺术家杨伟东说,他发出这一邀请与上星期发生王立军事件并无直接关联。独立艺术家们说,在中国从事行为艺术的风险很大。

北京独立制片人杨伟东上星期四通过电子邮件向重庆市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发出采访邀请,一天后,他的电子邮箱被屏蔽,互联网服务被截断。

在那之前,重庆市刚刚发生震惊国内外的王立军事件。曾受到薄熙来重用的副市长王立军在刚刚被调离主管政法工作岗位之后上星期一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星期二离开领事馆后立即被带走。人们普遍认为这一事件会冲击薄熙来的政治前景和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布局。

*杨伟东:邀请薄熙来与王立军事件纯属巧合*

行为艺术家杨伟东说,他在王立军事件的风头上向薄熙来发出采访邀请纯属时间上的巧合,并非借机炒作事件。

杨伟东说:“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特意挑选这个时机,但是我也向(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发出邀请,只不过我们在工作程序上、安排上跟这个事件碰到一种巧合而已。这个事情正好赶到了这个时间点上。”

独立艺术家杨伟东从2008年开始着手拍摄一部叫《需要》的纪录片,计划采访500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政要,以他们对一组问题的回答来纪录他们对基本价值观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劳动?什么是人性和道德?你的信仰是什么?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杨伟东希望采访的政要人物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他说,向薄熙来发出采访邀请早在去年就计划好了,并对这次遭断网感到不可思议。

杨伟东说:“向薄熙来发邀请是我们计划中的一件事情,我们就是在延续我们的工作。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我用电子邮件发出采访邀请的第二天,隔了一天,我的邮箱就全部被屏蔽了,我现在上不了网了。我感到很诧异。”

*费晓胜:政要人物对采访问题感到心虚*

熟悉杨伟东艺术作品的北京独立艺术家费晓胜说,这一事件显示当局对杨伟东希望提出的问题相当心虚。

费晓胜说:“我觉得它是心虚。共产党统治中国六十多年了。在毛泽东那个年代没有人敢去问,在改革初期还没有人敢去问,因为大家都害怕。别说老百姓,就是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害怕。现在好了一些。”

*行为艺术让当局不自在*

杨 伟东说,自己平时很低调,不仅刻意避免在微博上发言,而且经常跟那些特别关注他的警察保持联系和沟通。尽管如此,这位行为艺术家的制片活动不断受到当局干 扰。他的寓所曾被查抄,电脑主机和几十盒录像带被拿走,寓所附近被装上摄像头,有时出门被跟踪。在他看来,自己的拍摄工作完全合法,当局没有理由限制他的 创作自由。

杨伟东说:“我现在是在中国共产党规定的法律框架之内进行工作。你要抓我的话,你得给我一个理由。第一次抄我家、对我家进行搜查的时候,它就说我采访了很多敏感的人,但是我采访的时候并不知道谁敏感、谁不敏感。这敏感人物的定义到底是违法了还是没有违法。他有没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你把他定义完了以后,我采访就有一个界限和分寸。”

当局至今没有向杨伟东给出敏感人物的定义,也没有将他拘捕。独立艺术家费晓胜说,一些行为艺术家让当局很不自在,但他们的行为又不违法,因此当局会另外找些借口来对付他们。

费晓胜说:“艺术家有的时候对当局和政府的统治有些意见不一样。它也不会说你给它带来什么威胁,它就会给出别的罪名。比如你要做这个作品,你要上大街,或者到某一个特定的场所,它就会说你扰乱了社会公务。它就会以这样一个罪名把你抓起来,或者警告你。”

去年,著名行为艺术家艾未未被拘押后目前仍然被当局调查,但当局给出的理由不是他关注过敏感事件,而是涉嫌逃税。

余杰:胡温新政是个“泡影”


温家宝上周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时承诺,在最后的任期内,要“善始敬终”,他执政10年间,是否履行了他的承诺?德国之声就此专访了《中国影帝温家宝》的作者余杰


德国之声:温家宝上周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表示,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各项工作一定要善始敬终,能做的事情绝不拖延,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推脱。您曾经写过《中国影帝温家宝》这本书,对他的执政过程作过记录和总结,请您对他近10年的执政作个总的评价。

余杰:在我看来,整个"胡温时代"的10年,是中国人权状况大幅倒退、中国官僚体系的腐败到了顶峰、中国在外交上也非常强硬,把权贵资本的所谓的"中国模式"向全球推广、贫困悬殊不断在扩大,包括对少数民族,在新疆、西藏问题上进行屠杀,所以我觉得这是个非常糟糕的时代,甚至比"江泽民时代"、"邓小平时代"都还要糟糕, 是一种退步。

10年以前他们刚上台时,很多人对"胡温新政"都抱有很高期待的时候,我就提出不同意见,直到现在我的看法并没有改变,胡温新政是个泡影。他们所说的和所做的完全背道而驰。

德国之声:您认为"胡温新政"从开始走到最后,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余杰:我在写批评胡温文章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就他们个人的品德、性格等个人化的角度去谈,更多的我是讨论共产党的统治模式,在我看来,中共最高层的几百个家族,他们垄断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能源、交通、通信等等最富有的部门,全部被他们把持住,所以他们是没有任何信仰、任何理论、任何意识形态的极端利益集团,无论是选谁来做党魁、做总理他们只是这个集团所选出来的一个代理人而已,他们所做的最重要一件事情来维护、来捍卫这个小集团的利益,而不会做任何政治体制方面的变革,因为一旦变革的话,他们的既得利益就会受到伤害。

余杰:胡温新政是个“泡影”(音频)

德国之声: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即使不是胡温,中共政权换任何的人,也无政改或变革的可能?那中国变革的希望又在哪里?

余杰:对,所以我对习近平也不抱任何期望,我特别欣赏刘晓波先生在一本书中写的,他也用这句话作了书名:未来自由中国在民间,我也把希望放在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间社会,比如说:互联网上的力量,微博的力量,几千万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力量等,这些力量才是未来非常有活力的民间社会的公共空间,他们才能把中国推向进步,我们没有必要太花力量探讨温家宝、习近平、胡锦涛怎么样?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去做更加草根和民间的工作。

德国之声:我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温家宝在2007年发表的《仰望星空》的诗,也在这首诗中表达他的社会理想,身居高位的他,社会理想难酬,是其制度原因还是个人原因?

余杰:温家宝在他的位置上,他不是第一号人物,要启动全面的政治改革确实有难度,但如果"仰望星空"真的是他内心的想法的话,他仍然有很多空间可做,比如调查四川地震中的豆腐渣校舍,给死难的学生家长一个交待,他当时也有这样的承诺;再比如惩罚市一级、县一级的基层官员,他也可以做的,但是到现在我们看到,他连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做,还有象改善陈光诚的际遇,我相信只要他的办公室打个电话,陈光诚的际遇就会有改善;再比如说我个人因为写作关于他的书而遭受酷刑,有很多人也在互联网上发出公开信件,希望他亲自调查和澄清,直到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他有任何公开的回应。

德国之声:中国老百姓习惯从一个人的品德、人性等去评价政治人物,比如对周恩来再到对温家宝,您觉得对这些执政者,我们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评定他们?

余杰:对于政治人物,比私人品德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推行的政策,这些政策给人民带来的结果,是不是能促进人民的自由、人权和尊严,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即使他私德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他依然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放到一个历史长河中去衡量的话,胡温他们错过了政治改革的最好的时机,所以他们算是历史罪人。

德国之声:您在书中称温家宝是影帝,如果温家宝是影帝的话,导演是谁?

余杰:我觉得是一整套的看不见的制度,要更加具体的话,是中共政治局常委那9个人,或是再扩大一点,是中共政治局委员这20多个人;再大些中央委员会这二三百个人。

德国之声:听说您完成温家宝的影帝作品后,又有一部新的写作计划,是写胡锦涛?

余杰:因为写胡锦涛差不多是写温家宝的一个姊妹篇,我会延续我一直的思路,来讨论胡锦涛时代这1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社会统治的基本模式--胡锦涛提出的所谓"中国模式",它究竟是什么?"八荣八耻"的道德教化、国进民退的经济体制、大国崛起的外交政策等,很多方面我都会有比较细致的讨论。

采访记者:吴雨

责编:谢菲

德国之声中文网


林彪給軍隊寫信:宣傳我不可超過十分之一比例

《林彪日記》編著者李德、舒雲




《林彪日記》(明鏡出版社)


2011年9月13日,是震動中外的“九一三”事件40周年。
自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來,對事件的主角林彪和這個事件的爭論就沒有止息。
林 彪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極特殊的歷史人物。生前被尊為中國第二號神,死後卻被貶為中國第一號鬼,辭世40年,仍“謎”霧重重。本文作者20年餘年致力搜集林彪史料,逐年逐月逐日,詳記林彪的一生,從他讀孔子開始,到考入黃埔軍校,身經百戰,最後成為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元帥,林彪的一生幾乎涵蓋了整個中國革命的全過程。


1967年12月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下發《關於公安機關實行軍管的決定》。

12月13日  林彪給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寫信:
關於宣傳工作問題,多年來,我曾向《解放軍報》、《人民日報》負責同志多次談過宣傳內容問題,就是要在一切埸合和宣傳的各種方式,都應突出對毛主席的宣傳,對毛主席思想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宣傳,而不要宣傳我。為此,特重新提出以下各點,盼同志們嚴格注意:
一、不要在街上和刊物中,宣傳“樹立林副主席的崇高威望”的口號。二、不要出我的語錄和文集。三、戲劇、電影、小說中,不要有敍述我的革命歷史的事蹟。四、不要呼喊“祝林副主席永遠健康”的口號。五、最近各地開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會,要求我題詞均很多。鑒於最近一次題詞引起了個別地方兩派的糾紛,因此,一概不再題詞了。六、應大力突出宣傳毛主席和黨中央,最好完全不要提到我。在萬一需要提到我時,也無論如何不可超過十分之一的比例。這樣,才能造成宣傳的統一性和集中性。

以上各點,盼在營以上幹部中印發傳到,務必落實。

12月16日  零時30分,戚本禹、楊成武接見中直文藝系統部分單位軍代表和群眾組織代表,戚本禹宣佈:楊成武已按林彪指示選調幾個軍、師一級幹部來管文化界的事,今後幾個樣板團、中直文藝系統由王寶功(瀋陽軍區空軍)、賈軍(廣州軍區)、魏宏武(21軍)三人與原文藝三個聯絡員合組成的文藝辦公室領導。文藝辦公室由中央軍委辦事組領導。

12月17日  毛澤東、林彪接見海軍首屆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代表。海軍第一政委李作鵬在大會上作了《以林副主席為光輝榜樣,永遠忠於偉大統帥毛主席,永遠忠於毛澤東思想,永遠忠於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的報告。

毛澤東把湖南省革籌關於毛主席塑像落成和韶山鐵路通車慶祝活動的報告批示給林、周、中央及文革各同志,反對用“大樹特樹絕對權威”的提法,重申禁止祝壽,提出我們不要題字,同意大會名稱用毛主席塑像落成及韶山鐵路通車典禮大會。

12月18日  晚上,毛澤東、林彪接見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委員、不管部部長謝?佩奇率領的阿中友協代表團,以及來中國籌辦阿爾巴尼亞造型藝術展的專家。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下發《關於新華社實行軍事管制的決定》。

12月21日  林彪致電越南民主共和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武元甲大將,祝賀越南人民軍建軍23周年。

12月22日  下午,毛澤東、林彪接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常駐中國代表團團長阮文廣、副團長阮明芳,同時接見越南南方人民代表團團長阮春龍、副團長黎氏芝、山祿和代表團全體成員,與他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

12月25日  新華社報導:《毛澤東選集》今年出版8000萬部的計劃提前完成。截止到12月20日,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181個印刷廠出版漢文版、少數民族文版和外文版的《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8640多萬部。今年還出版了《毛主席語錄》3.5億冊,發行到世界148個國家和地區。

12月26日  郵電部發行林彪題詞手跡郵票《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共1枚。(《林彪日記》,明鏡出版社)

漂流王子的心痛录

驻东京的各国外交官和情治人员,正在热读一本书:《父亲金正日与我:金正男独家告白》。原日本驻俄罗斯外交官、外务省情报局分析官,后因被认为是一场“国策调查”的官司而被迫“转型”为畅销书作家的佐藤优惊呼:好厉害的一本书出炉了!

这本于1月19日紧急出版的书,首印3万册,很快售罄;10天之内加印到第4刷,发行15万册,势头超过两年前村上春树的《1Q84》,成为年内第一大畅销书已基本无悬念。据作者透露,该书韩文版不日即将推出,英文版正在紧锣密鼓地翻译,大陆以外的中文版事宜似亦在交涉。

如此之猛的出版“异象”,宏观而言,折射了国际社会对朝鲜半岛事务的无奈与焦虑;微观而言,从读者的构成来看,女性读者占了三成,而过去关于朝鲜问题的书籍,绝大部分为男性读者。巾帼的登场,被认为是因为该书充满了类似韩剧中家庭骚动的要素。同时,对日本文化情有独钟、曾多次持伪造护照偷渡日本的“寂寞王子”金正男身上的“人间味”,不仅成功颠覆了此前被媒体妖魔化了的形象,而且,在众多女性读者的心目中,开始形成了某种类似裴勇俊似的偶像光环。连他过去喜欢光顾的东京的饭店、酒吧也跟着沾光,想不火都难。

还有一点需特别指出的是,尤其是对诸如外交官、情治人员等“专业人士”来说,该书的及时性和时效性显而易见——金正男与作者最后一次通信是在2012年1月3日,这无疑是解读朝鲜国内形势和高层心态的“现在进行时”文本,其弥足珍贵自不待言。

在澳门、北京的三次访谈(累计超过7小时)和逾150封以上的电子邮件通信构成了书的主体,作为日主流大报政治记者、资深朝鲜问题专家的客观描述和背景解读穿插其间,既有坐过山车般的惊心动魄,又不失知识性的连贯,读来张弛有度,饶有趣味。

2004年9月25日,时任《东京新闻》驻北京特派员的本书作者五味洋治(Yoji Gomi)在首都国际机场,等待来京出席关于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的日朝交涉的朝方首席谈判代表宋日昊抵达,却不期然邂逅了乘同一航班抵京的金正男。包括五味在内的来自《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共同社等日本六大媒体的记者立即追赶上去,对正走出机场到达大厅,去停车场准备搭乘出租车的金正男用韩语进行了随机采访。金仪表整饬,态度谦和,面对记者的采访,不紧不慢,从容应对。因主要任务是采访宋日昊,六位记者未继续追踪,在金正男钻进出租车之前,分别递上了个人的名片(其中一位某通信社的记者觉得自己不谙韩文,即使来了邮件也看不懂,故未递名片)。

不料,两个多月后的12月3日,当初递过名片的五位记者同时收到一封发自韩国版Yahoo信箱的、署名“金正男”的措辞谦恭的电子邮件:

您好!我是金正男。9月25日,在北京首都机场相会,很高兴。岁暮年初临近,祝您健康与幸福。

12月3日

金正男拜

对此,五味记者将信将疑,但不愿失去这唯一的线索,便在回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共和国(朝鲜)问题素有兴趣,也曾访问过金刚山和平壤,望对方提供一个交流机会的愿望,并附上了自己在北京的联系方式(手机)。

以次为契机,开始了与金正男的通信。金最初的几封邮件,均是致五位日本记者的。但随着交流的深入,逐渐变成了与五味的单独通信。因为在交流过程中,他发现五味记者对朝鲜的理解最深,不带偏见,且对他的报道最准确、到位(五味在征求对方同意之后,在自己供职的报纸《东京新闻》上以报道的形式陆续披露一些信息,而有关报道则由居住在日本国内的朝总联方面的人士译成韩文后提供给了金)。五味也极其慎重,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良心出发,力求客观、公正报道,拒绝了韩国国家情报院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请求“协助调查”)。从通信,到通信中断(长达6年之久),到恢复通信,直到在澳门、北京的面对面接触、采访,乃至在北京某个象征中国发展成就的顶级高层酒店的顶层酒吧深夜喝酒,不仅初期对金正男身份的怀疑完全冰释,且作者得以最大限度地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在探求这位长期羁旅海外的流浪王子身世、经历的众多谜团的同时,力求窥视朝鲜这个对外部世界来说密如铁幕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运作机制、政治游戏规则及民众的生活实态。毕竟,朝鲜之成为“普通国家”,有必要让国际社会看到其真实面目,而澄清围绕第一家族——金正日家族(Royal Family)的种种传说,则是建立朝鲜“镜像”的第一步。对这种努力,如何评价都不过分。

金正日总书记膝下有三位公子:长子金正男、次子金正哲及三子金正恩。正男是金正日与第二位夫人成惠琳所生,正哲和正恩则是金正日与第四位夫人高英姬所生。“金总书记殁后,三个儿子的前途明暗已见分晓:正恩氏作为接班人,包揽父亲的葬礼事务,升任军的最高司令官。北朝鲜的《劳动新闻》赞扬说:‘正恩同志,就是正日同志。’”“可另一方面,无论是长子正男氏,还是次子正哲氏,从国家治丧委员会的组成名单中均无从发现其名,已完全被当成了‘枝叶’。正男氏好歹得以暂时回国,且很可能见到了父亲的遗体,却似乎未被允许在平壤长时间勾留。至于正哲氏,被认为迟早得去国外生活。”(p8)

正男对其父的感情很复杂,混杂了尊敬、失望、恐惧等各种情愫。幼时的正男,颇受父亲溺爱:作为去医院接受蛀牙治疗的奖励,被赠送一辆进口高级轿车;被带到父亲的办公室,坐在其座位上,听他说“那儿就是你的席位”,等等,总之是作为宝贝公子被抚育成人;赴瑞士留学时,父亲竟伤别而泣;羁旅海外的日子,每逢生日,父亲会亲自打来国际电话庆生……“但是,我去留学以后,异母兄弟正哲、正恩及妹妹出生,父亲大人的爱情好像开始向弟妹们倾斜。”“我完全成长为资本主义青年,回到北朝鲜时,父亲似乎对我有所警惕”,“大概是我背叛了父亲大人的期待吧”。(p170)

作为长子,留学时代的正男,在海外度过了自由的时光。但其回国后的“叛逆”,则引起了父亲的警觉,从而缩短了正男的弟妹们海外留学的时间,使他们与当地友人的交往等行动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正男回国后,很苦闷,“每晚泡在高级饭店的酒吧里喝酒,造成了一些麻烦,也曾遭到父亲的严厉呵斥。”回首当初,他说:“现在,我反省了,确实做了理应受到呵斥的事情。”(p19)

但纵然如此,他仍认为:“我觉得父亲的爱情仍在持续。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原本就是时坏时好,只是人生的境遇不同而已。父亲是领导人,而我则在外部自由行动。父爱并未改变。”(p18)“父亲严厉归严厉,但用情甚深,是深度思考北朝鲜未来的人。可纵然如此,有时也未必能很好地转圜。这对他本人来说,是非常遗憾的”;其责任“在于周围的环境和辅佐父亲大人的那些人实力不足。因为其周围净是些只会阿谀奉承之辈,使父亲大人的形象受到了伤害”,其庇护父亲的姿态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08年,金正日因中风而病倒,正男亲赴法国,带脑外科方面的专家医生赶赴平壤为其父治疗。彼时,正男已然漂流海外多年,但仍不失作为“为人子者”的极为普通而柔软的一面。

不仅如此,五味认为:“基于自身的海外留学经验,从少年时代起,便目睹西方诸国发展的金正男,是北朝鲜少数的开明派”,“在其父绝对权力笼罩下的北朝鲜,(金正男)是对国家应有的姿态提出疑问、就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向父亲一路谏言的唯一人物”。(p10)

多年以来,金正男对朝鲜政治的大胆谏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接班人制度问题,二是关于改革开放问题。前者,他认为“父亲原本就是完全不考虑接班人的类型,况且他自己也说过不让第三代世袭的话。这话我记得曾亲耳聆听过,正哲、正恩应该也听过,说是要搞三代世袭的话,就会毁掉自己父亲(金日成主席)的业绩”。(p123)“在中国,连毛泽东(主席)都未曾涉足世袭。也可以说正因此,国家才发展起来的吧。相反,现在倒有种担心:世袭将导致北朝鲜国力的衰落。”(p108)

“三代世袭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理念。之所以做此选择,我觉得是因为存在北朝鲜特殊的内部要素。因为有此要素,为了实现内部的安全和顺利继承,大约只有实行三代世袭之一途。北朝鲜内部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是基于这种理由,北朝鲜实行三代世袭的话,如此选择亦可谓是北朝鲜的角色使然。”(p108)就是说,虽然从理念和出发点上,金正男反对三代世袭,但同时也承认其父最终“不得不”推动该措施的现实合理性。

至于说中方的态度,正男则认为:“中国的原则是不干涉他国内政。与其说中方承认世袭,毋宁说它支持了北朝鲜自己所选择的、稳定的权力继承构图,才是正确的。”(p109)从身世、阅历及多年来海外媒体披露的信息来判断,正男之不同意三代世袭,确乎不仅仅是自己被“废储”后的激愤姿态,而是其父早年的教诲及自身的开明思想使然。

关于经济政策问题,金正男对北朝鲜的自我封闭的做法抱有强烈质疑。由于青年时代长期在海外学习生活的经历,他对自由经济有深深的向往和执着的信念。他认为,“北朝鲜若想生存下去的话,只能靠一边维持社会主义体制,同时推进经济上改革开放的中国式做法。”(p20)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说:“为改善民众生活计,关注改革开放正当其时。”1996年前后,随着出入中国日益频繁,他痛感朝鲜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自由经济思潮在精英层中也有所抬头,在少壮派中不乏支持者。金正男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胆试水,在平壤市中心成立了“光明星总会社”,尝试中国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改革。可殊不知,“改革开放”是父亲最忌讳的词汇,每每就此谏言时,必惹老人家震怒,遑论付诸行动。在金正日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简直是不折不扣的“修正主义”。结果,金正男的改革尝试被定性为“资本主义扩大事件”,受到整肃,身边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被限制行动,正男本人则被迫离开经济部门,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保卫部(朝鲜的秘密警察组织)副部长,其用意再明显不过。该事件使正男进一步意识到父亲思想的封闭性和朝鲜意识形态的执迷不悟,开始对国内环境感到失望,决心移居海外。

对于朝鲜今后实行改革开放的可能性的问题,正男持悲观看法,“我觉得已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不改革,经济的破产就在眼前;改革的话,又会招致体制崩溃的危机。而进退维谷间,时间就过去了。我听说,2006年,以张成泽氏为中心,曾认真检讨过导入中国式改革开放路线的事宜。”(p121)言外之意,朝鲜改革开放已成“过去时”。

金正男对朝鲜两难困境的体察,显然是基于其海外经验,特别是在中国长期生活的体验(1995年至2005年上海的发展对他刺激很大),其证言反证了海外舆论对朝鲜所谓“改革开放”的一个猜测:改革开放确曾被权力“检讨”过,甚至有过若干试点(如新义州、开城特区),但最终被Pass了,乃至朝鲜至今没有出现中国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从正男对父亲的几次大胆谏言看,他明显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旗帜鲜明地反对三代世袭和主张改革开放的立场,被认为挑战了其父的权力。可以说,这正是注定了这位被“废储”的王子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2009年4月,金正男在平壤的活动据点“特阁”(一座别墅)遭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搜查,内部工作人员被捕(被韩国媒体报道为“特阁袭击事件”)。据悉,该事件的矛头针对正男,背后策划者正是被父亲指定为接班人的金正恩。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据说从那以后,金正男开始在回国的问题上“自肃”。

作为日本记者,五味洋治自然关心金正男2001年被日本政府强制出境事件。2011年5月1日,四名持伪造的多米尼加共和国护照的朝鲜人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以非法入境嫌疑被拘留,其中的成年男性被认为是金正男。关于入境目的,金正男说是想带家人去东京迪斯尼乐园参观。但日本媒体有各种猜测,如武器交易说,有的说IT专家金正男准备去电器街秋叶原视察,等等。对此,金正男坦陈道:“彼时,北朝鲜流行用伪造护照去海外旅行。这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用北朝鲜护照,能去的国家有几个呢?我出事以后,这种恶习在北朝鲜就没有了。正恩确实也曾使用巴西护照去过日本。”(p122)

5月4日,男子一行四人,在三名日外务省官员的全程“护送”下,被强制出境,乘全日空航班从成田机场飞抵北京。四人乘头等舱,为安全计,航班的二层公务舱整个被包下,只有三名日本官员乘坐。此事令金正男感触极深:虽然涉嫌违法,被日政府强制出境,但整个应对过程却相当人性化。“承蒙负责我的案件的日本外务省两位人士(举出了实名——作者注)的关照,表示感谢。从茨城县的设施出发至机场,搭乘巴士,一路上他们一直为我拉着帘子,直到最后才曝光于媒体。但作为民主主义国家,日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我是理解的。”(p122)

金正男原本就喜欢日本文化,以前也曾多次赴东京旅行,在新宿的餐馆吃烤肉,在赤坂的酒吧喝酒。此番“事故”,不仅没有抵消其对日本的好感,反而更添了一重尊重。这大约也是他把长篇采访的机会给日本记者的理由之一吧。

金正男与五味记者通信最频密的时期,是2010年年底。彼时,金正日正式确立了接班人,正男对此痛心疾首。一方面为了表达自己一贯的对三代世袭的反对态度,另一方面为了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以期在未来可能的政治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正男对方方面面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并认可了作者的出版计划。他显然把五味记者的采访及两人的通信,作为自己唯一的信息发布渠道,借此维系对朝鲜国内及国际社会的“互动”。

金正男礼仪周到,有信必复。且基本不回避问题,对那些一时难以答复的敏感问题,则明示不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贵为“王子”,他却有普通人的正常情感,且从来不吝表达,如对作者在生病时的问候,对日本震后核辐射问题的关切,等等。虽然就事论事地说,此采访项目在本质上是西方媒体的政治记者对政治人物的采访,但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的获得,都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结果。


对笔者来说,用整整一天的时间读毕此书,真有“一卷读罢头飞雪”之感。漂流王子的真情告白,即是金正男个人的心痛录,又不失为一把理解朝鲜国内现状的钥匙。

 《父亲金正日与我:金正男独家告白》(「父?金正日と私 金正男独占告白」)

五味洋治 著,(日)文艺春秋社2012年1月19日第1版

作者:刘柠,《纵览中国》


北京军区空政主任余爱水少将:隐形战争悄悄降临

余爱水: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少将军衔。经济学博士。兼任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事学、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解放思维》。

  编者按: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扇动着“隐形的翅膀”,采取多种手段对伊朗、叙利亚打压施压。美国主导亚太地区7个国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为其军事重返亚太铺路搭桥。其实,美国一场全球性的“隐形战争”大幕早已展开。

  综观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战争属性的隐形战争出现了,这个全新的概念揭示:打是战争,不打也是战争。

  不战而胜并非“不战”,而是以军事为支撑和后盾,打政治战、经济战、科技战、外交战,这是打综合国力战。凡是不通过流血战争而实现战略目标都是胜利。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就包括隐形战争在内的多种形态战争的威胁,对此,必须最大限度地运用隐形战争手段去应对。


隐形战争主要有三种形式:军备斗争与军事交往、战略包围与战略牵制、经济制裁与干涉内政。 (明镜/图)


  打是战争,不打也是战争

  南方周末: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战争形态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您在著作中提出了隐形战争的概念,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是隐形战争?

  余爱水:所谓隐形战争,是指一国或多国利用其军事优势对别国进行军事非常规非核战争使用,侵犯该国主权和国家利益,构成对其国家安全威胁的霸权主义表现形式。隐形战争主要有三种形式:军备斗争与军事交往、战略包围与战略牵制、经济制裁与干涉内政。

  南方周末:为什么把这三种表现形式认定为军事非常规非核战争?

  余爱水:从本质和根源上考察,它具有鲜明的战争属性。它是战争形态演变的结果,是一种新的战争模式,是现代战争的扩延,成为常规战争的替代物。它具有能够掩人耳目、有效避开国际舆论监督,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无条件地全时空地付诸行动,手段隐蔽、多样、灵活、便捷,成本低(或零成本)、获益大,容易达成战略企图等特征。对被打击者而言,其危害并不比常规战争小,有时危害还要大得多。

  军事非常规非核战争运用形式的出现,为霸权主义国家广泛运用军事手段实现其政治目的、战略企图洞开了方便之门,找到了最好的方式,好比是暴徒、窃贼身上穿上了贵族礼服,使之抢掠、烧杀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堂而皇之地实施,而又可以轻轻松松地逃之夭夭。事实上,它发挥着战争的功能,体现着战争的规则,造成了与战争同样的恶果,却又看不到硝烟纷飞。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隐形战争的地位作用将日益凸显。这种形态的战争相对体现了所谓“文明战争”的特点,必然会越来越得到频繁运用。这将进一步加深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公正、不合理的矛盾。对世界和平和各国安全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南方周末:隐形战争是否完全被霸权主义、强势国家所操控?

  余爱水:不是这样的。事实表明,有霸权主义、强势国家对弱势国家、防御国家进行的隐形战争,就有弱势国家、防御国家相应运用军事力量及各种手段,对面临的隐形战争进行抵御和反击,从而形成“隐形军事较量”。同时,它还会引发其它各种形式的暴力对抗,恐怖战争就是其中的一种。研究发现,隐形战争与恐怖战争有着必然紧密联系,两者均为“非对称战争”形式。

  所不同的是,隐形战争是实力强势对实力弱势的欺负性非暴力军事运用;相反地,恐怖战争则是实力弱势对实力强势的报复性极端暴力行为。前者是霸权主义的特有权力,后者是恐怖主义的特殊工具。但是,追根求源,隐形战争与恐怖战争的祸手都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一切战争的根源。只要世界还存在霸权主义及其称霸世界的行动,包括由其操纵的常规战争、隐形战争等侵略性战争,恐怖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永远不会被消灭。因此可以说,随着隐形战争的出现,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概念:打是战争,不打也是战争。这是对传统战争观和战争理论的挑战,它对于研究、制定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不战而胜并非“不战”

  南方周末:可不可以把隐形战争理解为是对不战而胜军事思想和原则的体现与发展?

  余爱水: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不战而胜的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命题。原意是指,在一定的军事压力下,配合以政治、经济、外交攻势,从心理上瓦解敌军,使之屈服。孙子这一命题既适用于战役战术指导,也适用于战略指导。后来在《荀子》等其它著作中衍化为“不战而胜”或“兵胜于朝廷”的思想,于是完全成为大战略的命题。

  20世纪以来,西方一些战略研究者把不战而屈人之兵或不战而胜思想作为大战略的最高准则。核武器出现后,这一古老思想更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克劳塞维茨在论述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问题时,也曾提出过战争与和平难以区分的思想,他指出:“战争与和平在根本上是两个不能彻底划分阶段的概念。”战略指导者运用不战而胜原则,要求对“胜利”作广义的解释。强迫敌国屈服是胜利;促使敌国同意和谈也是胜利;作为防御性国家如能促使敌国放弃原拟对己发动的战争甚至放弃对己的敌对态度,化干戈为玉帛,更是胜利;在核条件下,遏制敌国对己使用核武器同样是胜利。总之,凡是不通过流血战争而实现战略目标的都是胜利。这些都是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广泛关注运用的军事思想和原则,是隐形战争得以逐步形成的理论基础。


  南方周末:这里的“不战而胜”应该是有条件的?

  余爱水:不战而胜并不是“不战”,而是以军事为支撑和后盾,打政治战、经济战、科技战、外交战,一言以蔽之,打综合国力战。军事力量在和平时期通常是作为后盾而发挥无形作用和威力的。在某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政治的需要,即使在和平时期,军事力量也可能上升到主要地位,但仍然是为了不战而胜。

  必须明确,不战而胜是在一系列有利条件下才能实现的。争取不战而胜必须创造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准备战而胜之。通常战争准备越充分,不战而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军事运用是国家行为,国家运用军事维护自身安全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那种认为“军事就是打仗”的“单纯武力战”的理论,是长期存在于人们思想中的一个误区。

  必须明确,对于爱好和平的国家、防御性国家来讲,军事的宗旨和意义在于抵御外敌侵略、保障国家安全。军事力量越强大,对敌压力和威慑力越大,因而防止敌国发动战争、进行军事挑衅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就越增强。

  一国长期乃至永远避免战争,有能力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国内分裂等关乎国家核心利益问题,是该国战略上的最大成功和胜利。

  只有国家太平,财富的创造才有可能。那种以为战争一时打不起来就可放松军备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说明不懂得战争与和平的规律,是战略上的无知和幼稚。

  不想打仗没有错,但并不等于就不会打,不需要准备打。战争不是谁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被迫到了没有退路时不得不打。不想打是高尚的,不准备打是愚蠢的。军力的最大用途不在于打仗,而在于可以避免战争之灾。这一结果则有赖于军力的提升和强大。因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打得赢就不会打,打不赢就可能会打。被迫打仗往往败多胜少。这是现代战争发展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尤其在霸权主义处于强势、多极化尚未真正形成之前的国际背景下,更是如此。


  隐形战争的运用

  南方周末:判断隐形战争的基本尺度是什么?

  余爱水:判断、界定是不是隐形战争,要看行为主体实施的行动是否运用、体现了军事力量的作用和影响。一些借用战争之名的竞争性行为(诸如金融战、贸易战、文化战等)则不具有隐形战争的属性和特征,因而不能混淆为隐形战争。

  南方周末:请具体说说隐形战争的运用形式。

  余爱水: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是军事斗争与军事交往。包括军事外交、军贸军援、军备活动、军控裁军、军事威慑、边海空防斗争、军事危机与冲突处理、外建军事基地等主要方式。第二种是战略包围与战略牵制。这是指强势国家为了巩固其永久称霸世界的霸主地位,对所谓他们的战略竞争对手,采取种种措施进行遏制,压缩其战略空间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视俄罗斯和中国为其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因而不断加紧对俄、中实施战略遏制。第三种是经济制裁与干涉内政。

  上述军事力量的几种运用形式,具有显著区别于常规战争的特点,从而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常规战争手段也难以达到,弥补了常规战争手段的局限,与常规战争手段一起,构成了战争的整体。

  因此,隐形战争的实施,能更有效地实现战略企图或维护国家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隐形战争与其它各领域斗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以往配合常规战争实现政治目的,发展到能够脱离常规战争、独立而直接地达成政治目的。隐形战争的运用是现实军事斗争的需要,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精心运筹。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就包括隐形战争在内的多种形态战争的威胁,对此,必须最大限度地运用隐形战争手段去应对,最大限度地避免常规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发生。

  只有运用隐形战争手段才是对己最有利的选择,也是最大的胜利。否则,国家将面临严重灾难甚至是毁灭性的失败。而运用隐形战争手段、避免使用常规和核战争手段的根本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综合国力特别是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

作者:刘逢安 |余爱水,来源: 南方周末



中国官方证实辽宁铁岭原公安局长谷凤杰落马

核心提示:辽宁铁岭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科相关负责人近日证实,谷凤杰于2011年5月被“双规”,“但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铁岭市新闻办相关工作人员也向早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去年5月初以来,谷凤杰遭“双规”的消息便在网络上不断流传。



  谷凤杰

去年5月初以来,原辽宁省铁岭市副市长、铁岭市公安局长谷凤杰遭辽宁省委、省纪委“双规”的消息在网络上不断流传。

近日,有网帖更进一步称,今年1月31日,谷凤杰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沈阳市于洪区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铁岭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科相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证实,谷凤杰是去年5月被“双规”的,“但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铁岭市新闻办相关工作人员也向早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鲍盛刚:美国醒了,中国怎么办?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对于美国来讲是失去的十年,对于中国来讲是发展与崛起的黄金十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开始美国回来了,对于美国来讲这十年将是追补失去的十年,是重新确立世界霸权的十年,那么美国回来了,对中国意味什么呢?显然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首先,美国一回来就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锁定中国,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重申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加固以其为主导的亚洲秩序,使中国处于一种被孤立和边缘化的位置。在舆论上,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引起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忧虑,并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将区域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国际化。政治与外交上,宣称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和大国主导地位,推行价值观外交,重新拼凑往日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对中国形成从东、南到西的C形包围圈。经济上,推出TPP计划,以此排挤中国在亚太区域的经济主导地位。最后,军事上,加紧部署,并联合相应国家轮番在南海,东海和黄海进行军事演习,制造摩擦和危机。


  其次,美国和西方国家加紧全球干预,试图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挽回其经济上的衰退,重修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大国秩序。其方法是锁定目标,然后加以围困,步步紧逼,实施群狼战术。具体分四步走,第一步制造舆论,妖魔对方,第二步制造地区分裂,挑起地区矛盾与冲突,推行以夷制夷的方法,而自己在后面不断煽动,通过出售武器,军演使地区局势趋于紧张。第三步制造目标国内部的矛盾,扶植和武装反对派,推动国内的政治动荡和混乱。第四部利用联合国安理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对目标国进行武力干涉,导致政权的更迭。这一方法在利比亚得逞后,正在被复制到世界其它地区,并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推行全球干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因为它成本低,无须自己投入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其次在道义上不会受到指责,相反得分不少,美国和西方国家反而成为维护正义与和平的象征,另外美国和西方国家还可以由此出售大量武器装备赚钱,提振其衰退的经济。


  最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改变了其全球化的战略,退回到贸易保护政策,不断往全球化的轮里倒沙子,制造贸易摩擦,将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硬币中国人民币升值,指责中国靠不公平贸易牟利,偷走设计和专利,还操纵汇率以压低价格。事实上,美国和西方国家是全球化的倡导者,冷战后全球化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他们试图通过全球化,打开全球市场,并以此推动全球西方化和美国化,达到历史的终结。但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也推动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由于本国公司将生产和加工搬到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导致美国和西方国家产业空洞化,产业空洞导致美国和西方失业率急剧上升,大批中产阶级失去了工作机会,生活每况愈下,社会矛盾加剧。由于美欧跨国公司将生产和加工搬到中国,而产品的终极目的地依然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由此导致美欧与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贸易逆差加剧,贸易赤字急剧上升,美欧国家消费越来越依靠于从中国的进口,最后陷入目前的债务危机。所以全球化的发展显然已经不再有利于美国和西方的国家利益,而是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当然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应该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与政治精英,而这成为导致美欧国家内部财富分配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曾对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作过深刻研究,他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从世界中心地带向边缘扩散,导致发达国家的衰退,而衰退中的大国对此有三种战略可选择,一最激烈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排除新兴国家的经济挑战和军事威胁;二是后退到贸易保护中去,或者削弱新兴国家的经济;三是采取使本国日趋衰退的经济振兴起来的政策措施。通常受到挑战的国家是把各种战略结合起来贯彻。目前作为受到挑战的国家美国和西方国家,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所谓美国回来了,其战略转变无疑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建立在市场逻辑基础上的全球经济问题正在转变为政治和军事上的问题,崛起和发展中国家与衰退中国家的矛盾正在激化,其中特别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那么美国和西方国家以此能够挽回其衰退的趋势吗?同时美国回来了,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被动防守还是主动出击?这对中国战略和外交决策来讲已经是一个考验。


作者:鲍盛刚,来源: 共识网


倪峰:习近平访美有何深意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这天,美国白宫将迎来一位58岁的中国贵客,多年来他定期前往美国,而这一次受美国副总统之邀来访,颇类似10年前胡锦涛应切尼之邀访美的情形。他就是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此行他在会晤奥巴马之后,将前往27年前他率河北正定县养殖业代表团访问过的美国艾奥瓦州,在当年接待他的兰迪女士家与老朋友“叙旧”,其后还将到访加州,宣布一些投资计划。


习近平这次访美,是对拜登副总统去年8月访华的回访,但双方都心知肚明,这次访问的重要性远超外交意义上回访。从访美的时间点来说,美国逐渐升温的选战把“中国话题”炒得越来越热,政治人物争相以展示对华强硬拉抬声势。习近平的到访能否给美国大选中“打中国牌”的狂热降降温?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中美之间摩擦接连不断,这会否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常态”?今后10年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就这些问题,2月15日上市的《南风窗》专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


关键时间点的高层访问


《南风窗》:美方对这次习近平访问非常重视,安排的规格也很高。在您看来,美国为什么重视这次访问,美方对习近平访美有哪些期待?


倪峰:美国重视的原因主要在于这次访问的时间点非常关键。中美关系正呈现一种竞争加剧的态势。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给美国人心理上造成冲击,导致其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担忧的成分正在加大。美国重返“亚洲”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它对中国挑战其地位的担忧,增加在中国周边的行动则直接导致中美之间竞争态势加剧。这种竞争的加剧不仅会对中美两国本身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东亚地区甚至整个世界。中美两国的分量和竞争态势,使“中美关系未来向何处去”这个越来越急迫的问题,摆在了两国领导人的面前。


时间点上很关键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美两国今年都面临领导人换届。在竞选期间,美国国内政治肯定会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政治人物会拿中美关系说事,尤其是在美国国内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他们这种意愿会更强,这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对两国关系有一种相对稳定的预期。这种预期尤其体现在中国下一代领导人如何看待中美关系上。所谓美国重视这次访问,就是对习近平有所期待,想听听他对目前的中美关系怎么看,未来两国关系怎么走。


去年1月胡锦涛访美,对稳定中美关系发挥了很大作用。相对来说,去年中美关系在掌控上比2010年要好一些,但问题一个都没有少,无论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南海问题还是对台军售问题。这样就会产生疑问,双方花了那么大的精力来管理中美关系,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是否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中美关系?美国方面肯定是想通过这样的访问,听听中国未来的领导人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这可能是他们最期待的。


《南风窗》:那中国方面又希望这次访问能达到哪些目的呢?


倪峰:对于中国来说,稳定中美关系是利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前提。战略机遇期的核心就是稳定的外部环境,而美国依然是影响中国外部环境的最大因素。虽然金融危机以来美强中弱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双方力量对比确实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两国实力接近的态势仍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的行为越来越敏感。尽管中国做了很多努力,但美国对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表态依然是将信将疑。如何跟美国增信释疑,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考虑。


《南风窗》:从奥巴马上台后首次访华,到胡锦涛去年年初访美,再到去年8月拜登访华,高层互访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在中美关系愈发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高层互访扮演何种角色?


倪峰:中美关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重要性和复杂性。重要性自不必说,从复杂性来看,一方面中美意识形态、社会文化、战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且双方还缺乏战略互信;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依赖已是前所未有。中美关系这种既重要又复杂的现状,决定了它一定需要两国最高领导人投入关注,才能得到有效管控和发展。如果没有频繁的高层互访,中美之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更严重。


中美关系竞争态势凸显


《南风窗》:习近平这次访美正好赶上美国总统选举年,“中国话题”再次成为美国大选的一个焦点,总统候选人几乎都展现对华强硬的姿态。这次访问能否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


倪峰:每到大选年,美国政治人物都会展现对华强硬的姿态,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治人物的“选举语言”可能会更重。通过高层访问,使选举过程中对华激烈的语言少一些,尽可能避免因选举产生的对华强硬局面呈现失控的状态,这应该是中美两国的某种共识。安排习近平副主席在美国大选年访美,双方可能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南风窗》:奥巴马在刚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宣布建立一个“贸易执法单位”,负责调查中国等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共和党热门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称,如果他能入主白宫,第一件事就是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这是否意味着2013年无论谁入主白宫,在对华政策上都会更加强硬?


倪峰:美国对华政策趋于强硬,从2010年就开始表现出来了,无论谁当选下届总统都不太可能扭转这种趋势。从更长的历史维度来看,中美关系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89年,瞄准共同敌人苏联,是所谓“战略合作”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到2001年9?11事件后,这10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动荡中发展”的阶段。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中美战略合作的基础没有了,而且1989年的政治事件,又让中美两国价值观差异凸显出来了,这些使得美国对华政策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是把中国改造成它所希望的国家,这种政策逻辑导致中美关系在1990年代一直处于动荡起伏的状态。


从9·11事件到奥巴马上台之初是第三阶段,这段时期中美关系相对稳定,两国间没有出现一次大的危机。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中美关系找到了“反恐”这个新的合作基础;其次是中美关系越来越机制化;第三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有限但重要的共识,即维持台海局势的稳定符合中美双方利益。


现在中美关系进入了第四阶段,即“不确定的过渡期”,起始点是2010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核心的原因是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被金融危机显性地放大了。2000年时中国的GDP只是美国的1/10,但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是1/3,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没有了10年前的自信和从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中美博弈中可能出手更重,手段更狠。


美国认为未来最有可能挑战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是中国,这种认识导致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大大加强,这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在其政策行为上。重返“亚洲”、介入南海、加强同盟等都是这种政策行为的体现。如果美国自身状况没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这种势头还会持续,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改变。也就是说,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在未来几年会更加突出,这种状态将持续多久不得而知。


《南风窗》: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未来“零和博弈”的色彩会更浓,追求双赢变得更加困难?


倪峰:目前来看是这样的。正因为如此,中美双方都需要调整心态。中国在认识到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有谨慎的评估。美国对世界局势的变化也应有客观冷静的分析,不能看到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就“心急失态”。比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某些场合对中国的表态,就很不顾外交礼仪。现在中美双方都有种“不适应感”,对自己和对方的变化都不适应,两国应该认识到有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用基辛格的话说,叫“中美两国应共同进化”。


战略东移后如何和平共处


《南风窗》:从国际地缘政治层面看,习近平这次访美的一个大背景是美国战略东移,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美国的战略转变?


倪峰:美国的战略东移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动作,有“实”的一面也有“虚”的一面。从“实”的方面来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人看到了东亚在未来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有中国因素,也有地区因素,因为整个东亚发展都非常强劲。美国需要在这样的地区投入更多的关注,才能稳定其领导地位,并从中获取利益。


但应该看到,美国是在自身状况不怎么好的情况下战略东移的。美国一方面希望在东亚发挥领导作用,另一方面所能动用的资源又在减少。从美国重返“亚洲”的具体实践来看,务虚的外交动作比较多,但实实在在的投入却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战略东移能有多大的政策效果不好说,而且有没有可持续性也是个问题。东亚的事情如何解决,还是需要中美两国坐下来谈,不是说美国把中国围起来,东亚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只要把握住这一点,中国就应该把美国战略东移看得淡定些。


《南风窗》:既然中美都承受不起直接对抗的代价,那么习近平这次访美有无可能与美国在“战略东移”问题上达成某种默契或谅解?


倪峰:达成默契或谅解现在还谈不上,但能不能在访问期间就美国战略东移后中美如何和平共处,提出某种新的想法或者概念,这一点值得关注。这样的想法或概念不着眼于具体问题,而在于让美国能对中美关系未来产生积极的预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能比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谈成某个大的项目更有意义。


《南风窗》:近年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给中美关系造成了不少麻烦。目前来看美国介入中国周边的行为可能会越来越多。未来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或许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周边”这个因素?


倪峰:2010年以来,中美两国间很多问题都是由第三方因素引起的。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中,第三方因素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今后“关键”和“首要”可能应更融合起来处理,也就是说要全盘地看待中美关系和中国与周边的关系。过去10年,第三方因素曾是中美合作的一个基础,但现在却成了中美冲突的一个引爆点,这是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的重要内容。在第三方因素越来越成为中美冲突点的情况下,两国该如何应对,这是未来中美关系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作者:倪峰 |《南风窗》记者雷志华,来源: 南风窗2012年第4期



陶鑄爲何一腳踢開葉劍英

針對廣東的“反地方主義”的毛周之爭(11)

  《明鏡月刊》金瑞子




廣東反“地方主義”為何能持續20年,廣東為“地方主義“平反為何要歷經15年——一個省的“地方主義”冤案,竟比全國的‘反右擴大化’、為‘資本家’平反還要艱難?朱建國認為,這個問題必須通過挖掘廣東反“地方主義”的真正根源,才能回答。

中 共中央1994年為方方平反後,廣東的“地方主義頭子”全部平反了,廣東的“地方主義”也就自然不存在了。這證明,1986年10月29日胡耀邦代表中共 中央在葉劍英追悼會上的悼詞仍是正確的——“葉劍英在領導廣東省的土地改革運動中,根據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同廣東省的實際結合所製定的一系列具體政策, 注意保護華僑和民族工商業者利益,歷史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這也證明,葉劍英當初關於廣東土改應注意廣東七個特點的論斷也是正確的。葉劍英的“廣東特殊論”有這樣一些內容——

(一) 以公嘗為名的大量土地佔有。廣東全省公嘗土地佔有總耕地的33%。公嘗田名義上是宗族或家族所有,實際上絕大部分支配權在地主手中。由於公嘗以公有財產的 面目出現,“活地主”隱藏在“死地主”後面,掩蓋了階級矛盾。但另一方面,也確有一小部分公嘗田由該族子孫輪流掌管或耕種,其收入作為祭祀和辦學的費用。 因此,應作深入調查,區別對待。

(二)佔總耕地面積10%的沿海、沿江圍墾沙田,高度集中在官僚、惡霸、地主以及 “大天二”手中,他們利用封建特權,在沿海、沿江淤泥積快要成田的時候,圍以鹵草,就有所謂“沙骨權”,如果別人在他有“沙骨權”的地方圍墾,他們仍然可 以按季向農民收取所謂“粳穀”;如果他們將沙坦圍以木樁或堤壩,向政府繳稅領照,就可以取得土地權。他們取得的土地,除大部分出租外,也有少數雇工經營。 沙田的租佃關係複雜,農民往往須向“二地主”、“三地主”租種土地,地主層層加租,封建剝削嚴重。

(三)華僑和工商 業地主佔有相當數量的土地。華僑地主或華僑小土地出租者 多是在國內無法生活而出國謀生,以在國外出賣勞動力或經營工商業所得贍養家屬。抗日戰爭期間,由 於僑彙斷絕,許多僑眷無以為生,餓死或逃荒。華僑鑒於此,所以在家鄉購買一些土地,作為瞻養眷屬或歸國後生活憑藉。

(四)典當土地比較普遍。有農民典給地主、高利貸者及其他剝削階層,受典者再轉租給其他農民耕種的;有地主富農之間或農民與農民之間典當土地的,有破落地主典當給農民的,等等。

(五) 華僑眾多是廣東的一大特點。因此在製定廣東土改的華僑政策時,主張對90%以上的貧苦歸僑、僑眷,應給以合理照顧。對一般的華僑地主,其在“農村中所有土 地和房屋,大多數是靠本人辛勤所得彙回國內購置而來,與一般封建地主剝削階級有所區別,……應予照顧”。他認為對待華僑地主同靠封建剝削為生的地主一樣對 待的主張是幼稚的。據此,在政策上,規定要保護華僑勞動人民的小量出租地,其出租地不超過當地平均每人土地一倍者,均保留不動,超過者也給予酌情照顧;對 華僑地主,只沒收其出租的土地,房屋、傢具、耕畜、糧食、農具保留不動(原由農民居住的房屋除外)。

(六)廣東城鎮 較多,工商業比較發達,許多工商業者與港澳有密切關係。在土改中,廣東製定了一系列維護城市正常工商業活動秩序和保護工商業的具體政策。1951年,華南 分局在《土改工作指示》中明確指出:所謂放手發動群眾,“是放反封建之手,不放反資本主義之手”,“特點對兼地主的工商業者,講明人民政府保護工商業政 策,使他們解除顧慮,安心就業”。

(七)廣東還有愛國民主人士較多、沿海漁民較多、海南少數民族較多和特殊土地(如 沙田、公嘗田、山林、魚塘、桑基、果園、塘禾田等)較多的特點。華南分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都製定了相應的具體政策。如對沙田,規定處理的原則是:凡應沒收 與徵收的沙田,“屬於水利工程較小,適合於分散經營者,其土地應分配給農民所有”,“屬於水利工程較大,不利於分散經營者,均應收為國有,按實際情況分別 采用下列四種辦法經營之:一、私人投資經營;二、國家與私人合作經營;三、農民合作經營;四、國家經營”。

但是,為 何當時和今天看來都言之成理這個葉劍英廣東土改特殊論,會帶來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反地方主義冤案呢?1995年以來,廣東黨史研究工作者對這個問題作了大 量的調查研究,特別是1996年出版的《馮白駒傳》(吳之、賀朗著,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4月版的《帶刺的紅玫瑰——古大存沈冤錄》(楊立著,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印刷)以及《劉田夫回憶錄》、《曾生回憶錄》,把反地方主義的根源作了翔實的分析。

綜合這些分析,主要意見如下:廣東反地方主義,是中南局與華南分局的矛盾所致, 即是林彪與葉劍英,四野與兩廣縱隊、廣東地方幹部、軍黨與地方黨的矛盾,葉劍英的“廣東特殊論”衹是林彪要找的一根導火線而已。

有人認為,趙紫陽、陶鑄之所以相繼來到廣東,是因為在“四野”南下廣東後,中南局認為以葉劍英、方方為首的華南分局不尊重“四野”,不徹底貫徹“依靠大軍,依靠南下”,由“四野”(也就是林彪)領導廣東的政策。

1999年10月,原東江縱隊、兩廣縱隊幹部,深圳東縱老戰士聯誼會秘書長的葉青茂和原兩廣縱隊炮兵團長、蛇口工業區董事長袁庚,向朱建國回憶了一件從未披露的重要史料——兩廣縱隊曾與“四野”開火交戰——

1949 年10月17日,已經轉隸四野的兩廣縱隊(新番號為24師),由鄔強副師長的指揮,在廣東羅浮山下的博羅縣龍華墟一帶,圍殲國民黨一五四師。包圍圈縮緊 後,一五四師少將副師長鄭蔭桐派來一團長聯繫,聲稱他們已向華南分局聯繫起義,兩廣縱隊即令其撤出所佔山頭,進鎮接受投降起義儀式。在接受過程中,兩廣縱 隊袁庚率領的炮兵團一連在夜晚接收一山頭時,卻遇到開槍阻擊,連長王同遂率領隊伍全力進攻,結果攻下山頭,俘虜“敵軍”一個連和連長。可是仔細一看,原來 這被俘的一個連,並非國民黨一五四師,而是四野赫赫有名的塔山阻擊戰英雄團的一個連隊,那個被俘的連長更是號稱“英雄連長”的英雄。這時,兩廣縱隊方知打 了一場誤會戰,誤俘了同志,一面道歉,一面也為自己的戰鬥力而自豪——兩廣的兩個縱隊,其戰鬥力竟然可以打勝四野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團。而四野的塔山英雄 團,雖然知道是一場誤會戰,但卻深為敗在了地方軍“兩廣縱隊”手下而惱羞不已。

不過這一“開火交戰”的往事,遭到一 些四野老戰士的怒斥。有該團的老戰士指出當時“塔山阻擊戰英雄團”還在廣西剿匪,根本不在廣東。軍迷對“兩廣縱隊”這一雜牌軍有實力俘虜英雄連也質疑頗 多。不過,“兩廣縱隊”老戰士後人也站出來證實此“交火”屬實,原因是“兩廣縱隊”對地形地勢熟悉,巧戰拿下“英雄連”。

不管怎樣,“四野”和“兩廣縱隊”對這次小小的誤會戰鬥或者戰鬥傳聞的在意窺豹一斑。有說法稱,這埋下了“四野”憎恨廣東地方黨政策幹部的禍根。現在雖無明確材料證實當年林彪等人對此事的發怒,但後來四野方面一再批評廣東地方幹部不尊重四野,不能排除這個微妙因素的。

另 有一種分析認為,上述偶然衝突,衹能在更本質的矛盾背景中起作用:長期以來的林、葉之爭,是中南局與華南分局的爭鬥的根源。因為林彪的四野在完成平津戰 役、揮師南下後,已經把中南及廣東作為了自己新根據地與落腳點來設想,但是,葉劍英離開北京市長之任,到廣東佔據華南分局,打破了林彪的預期設想。為了奪 回“華南廣東”,林、葉必然要爭戰一番。葉劍英雖與毛澤東關係不錯,但是,林彪與毛澤東關係更緊,而且在東北戰場之後,戰功到了功高震主之地步,在這場爭 鬥中,林勝葉敗是必然的。葉劍英在調離廣東時,對一些幹部長嘆:“主帥無能,累及三軍”,是一句實話;接下來又說,“有人告了我的御狀,陶鑄這個人,在廣 西一腳踢開了張雲逸,到廣東,又一腳踢開了我葉劍英。”
(《明鏡月刊》第17期)

從李文普看“九一三”中“看不見的手”(下)

李文普為何自傷?

李文普自傷一說由來已久,但對李文普的動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令人十分信服的解釋。一般認 為,李文普的這一槍是為了嫁禍於林立果,與林彪一夥劃清界限、表明自己的立場。可實際情況是,李文普雖然在受傷伊始曾試圖嫁禍林立果,但由於很快就被張清 霖等人識破,所以以後就非常謹慎,在北京軍區療養院,醫生問他怎麼受的傷,他只說是自己“槍走火”,並沒有一口咬定此傷乃林立果所為。只是後來林彪事件被 中央定了性,李文普才“理直氣壯”地聲稱那一槍是林立果所致。其實仔細想來,李文普跳車已經表明了立場,這一槍並非完全必要。如果想表現更堅定的立場,這 一槍打在林立果身上效果比較好,若打在他自己身上,似乎沒有特別強的說服力。這一槍代價十分巨大,左臂粉碎性骨折,一條胳膊終身殘廢,不是萬不得已,李文 普絕不會出此下策。

什麼萬不得已的情況令李文普不得不自傷?要解釋這個問題,還是得引入看不見的手的概念。這隻手外 人雖然看不見,但張宏、李文普等系統內的人士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張宏前後態度迥異,顯然是受了這隻看不見的手指揮的結果。他傳達給林立衡的指令是“中 央讓你也上飛機”,可以看出中央的策略是“欲擒故縱”。9月12日晚,林立果、葉群蠢蠢欲動,林立衡心急如焚,李文普其實也是緊張萬分。要說李文普不想保 護林彪,那不是事實。他服侍林彪20年,畢竟有一份感情;何況林彪有個三長兩短,他也沒什麼好果子吃。但他若真想保護林彪,也不是沒有辦法;當時就連警衛 科長劉吉純也感覺出氣氛緊張,建議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我和李文普一同看過林立果的房間之後,回到96樓院子裡。我見李文普不說話,便說,我覺得老虎回 來有點不對勁,是不是要出事呀?李文普說,等上飛機後再說。我說,上了飛機可就晚了,工作人員中就咱倆有槍,是不是從部隊挑選幾個人上去?他沒表態。”林 立衡在9月12日提出了很多具體措施,都被李文普拒絕。可見,當晚林彪的座車失去保護,未出大門便受到阻攔和槍擊,絕對不是李文普的一時疏忽。以李文普的 性格和工作性質,他也不敢膽大妄為到把林彪的安全當兒戲。這一切,都是那隻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操控的結果。從9月7日有關部門接到線報後,林辦的一舉一動都 涉及到黨和國家的安全。李文普一個小小的警衛處長,哪有權力決定如此重要的事情?

看起來,林彪一家的一舉一動自始至 終都在有關部門的掌控中,最終的結局也在其預料之內。整個行動幾乎完美無缺,唯有兩個微不足道的瑕疵:有關部門高估了林立衡的忠誠,低估了李文普的智力, 致使這兩個應該上飛機的人都沒有上飛機,留下了兩個可能泄露黨和國家最高機密的缺口,只好事後再做彌補了。

林立衡的 所有要求都被李文普拒絕,只好孤注一擲,直接到58號樓的8341部隊二大隊隊部揭發其弟其母。李文普對此舉相當鼓勵,派劉吉純陪同林立衡前往。從這件事 可以看出李文普的矛盾處境,並不是他不願意保護林彪,而是沒有上面的命令,他不能擅自行動。一旦林立衡的告密起了作用,上面發下話來,他一定會積極執行, 不會有半點猶豫。根據林立衡的描述,葉群派人四處尋找林立衡準備馬上出發時,林立衡正與李文普在一起。“李文普神情緊張地點著頭,當著劉吉純的面急促地 說:‘你快去,叫張宏快和我聯繫!快,快去!’”可見李文普也緊張到了極點,在最後一刻依然沒有放弃希望,期盼張宏能帶來新的指令。李文普在臨安排林彪一 行上車前還給張宏打電話,希望得到指示,但卻被林立果所制止。

林立衡在大隊部親眼看見張宏與張耀祠通了電話,消息直 接傳達到了頂層,不存在任何中間環節作藉口,反饋回來的指令都具有最高效力,這是林立衡、李文普的最後一線希望。當時大隊部的情景十分尷尬,張宏都不好意 思,躲出去了,楊森找了好一陣才把他找回來。如果周恩來在旁邊,一定會重複當初對羅瑞卿說過的話:“你們太天真了,太天真了!”張宏支支吾吾、百般拖延, 就是不採取任何實質性的行動;相反,“放下電話後,他慢條斯理地對我(林立衡)說:‘中央指示你們跟著上飛機,跟著走。’”最後一線希望的破滅,令林立衡 極度失望和憤怒,乃至對“中央”的忠誠立時打了一個折扣,對“跟著上飛機”的無理要求也就置之不理了。張宏在一旁催促和威脅也無濟於事。林立衡往大隊部值 班室的床上一坐,說:“我坐在這兒就是不走了,要上,你們自己上!”

李文普的失望和焦慮應該不在林立衡之下。但多年 的職業生涯帶給他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衝動。林立果自以為計劃周密、神不知鬼不覺,其實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掌握中。以李文普的身份,他對這個局面十分清楚。 林立果的一些小動作,在幹了一輩子革命、從驚濤駭浪裡滾出來的老傢伙眼裡猶如兒戲一般,他的逃跑計劃絕不可能成功。為了防患於未然,防止局面不可收拾,最 直接的辦法就是把林立果抓起來。當時並不是沒有動手的理由,林立衡絕對願意大義滅親、提供證據。林立果在北戴河也沒什麼力量,李文普帶幾個人就可以把他擺 平。可是中央就是按兵不動,連一點聲色都不許露。看樣子林立果並不是最終目標,中央的胃口是林立果背後更大的魚。聯想到最近一段時間林彪和毛澤東的關係, 莫非……李文普驚出一身冷汗,不得不面對一個嚴酷的局面。9月12日,隨著氣氛越來越緊張,疑問不幸得到了證實。李文普得到了明確的指令:不得對林彪採取 任何保護措施,看樣子林家是要被一勺燴了。

有關部門給李文普的指示具體是什麼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據這段時間 發生的情況,我們至少可以分析出以下幾點:(1)對林彪一行不作任何攔阻,任其自我暴露;(2)密切監視林彪一家的一舉一動;(3)隨時聽從中央的指示, 以採取下一步行動。但是還有一點我們卻可以肯定,中央絕不會大發慈悲,主動替李文普安排出路;相反,李文普知道太多內情,永遠閉上嘴巴是最理想的結果。 “中央指示你跟著上飛機,跟著走”應該同樣是給李文普的命令。這條命令林立衡可以不執行,但李文普不可以。林立衡表示拒絕上飛機時,張宏威逼道:“這是中 央指示。”可是中央指示對林立衡並沒有什麼效力,是否遵從完全憑林立衡的意願,違抗了也無法追究其責任。但李文普是系統內的幹部,對於正式下達的命令如果 不執行,就是抗命,沒有充足的理由交代不過去。9月12日,李文普已深知此行凶多吉少,跟著走肯定是死路一條。思來想去,為了保命只好耍無賴、裝死狗了。

當 晚,李文普聽從葉群和林立果號令,安排林彪、葉群等上紅旗轎車,約11:55分從96樓駛出,完成了中央交代的主要任務,開始尋找自己脫身的機會。車到 56樓,蕭奇明打響了“九一三”事件的第一槍,這一槍並沒有對紅旗防彈轎車造成任何損害,卻給李文普送上了一個絕好的機會。李文普對大楊說:“停車,我去 問問怎麼回事!”下了車,李文普朝後跑了二步,喊道“不要開槍,首長在車上!”一邊就地臥倒,掏出手槍,“砰!”李文普懸崖勒馬、果斷跳車,成功地挽救了 自己的生命,但他違背了保衛幹部的信條、放弃了保衛首長的責任,因此擔上了一世的惡名,這是他必須承擔的後果。不過,相比慘死在溫都爾汗的256機組和司 機楊振剛等人,這已經是非常幸運的結局了。

關於“伊爾庫茨克有多遠?”

林立 衡、張寧等人有一件不依不饒的事,就是李文普交代的一句“伊爾庫茨克有多遠?”根據張寧等人的說法,李文普以此換取了三項條件:保留黨籍、保留軍籍和不株 連家人。這句話成了林彪叛逃的權威性鐵證,李文普也成了一個貪生怕死、賣主求榮的典型代表。實際上,中央對林彪事件的定性是由《中發(1971)57號文 件  關於林彪叛國出逃的通知》確定的。此文件首先在黨內高級幹部中間開會傳達,然後逐級傳達到全國各級幹部群眾。57號文件發出時間是1971年9月18日, 是孫一先等人勘察完現場,從烏蘭巴托向國內發回電報,確認林彪死亡的第二天;也就是“九一三”事件發生後的第六天。李文普交代那句話是什麼時候?根據林立 衡、張寧等人的說法,是在事發半年之後。可見,中央定性在先,李文普交代在後,時隔半年之久。李文普的交代只是給林彪案件的定性加了一個注腳,並沒有起決 定性的作用。(《新史記》節選自丁凱文主編《百年林彪》)

偉大統帥“顧頭不顧腚”


幾乎葬送全體紅軍的西征(3)

《新史記》蘆笛



這妄想到底太荒唐,以致連偉大領袖自己後來都意識到了,不能不在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承認:

“目前,關於接運物資的困難尚須解決,新疆、外蒙出兵並解決運輸路線,即擬向遠方提出交涉。非達到這一層,我們即使到達了寧夏或甘、涼、肅,也是沒用的,因為我們不能向新、蒙去搬東西。”

毛澤東是說:必須由駐紮在新疆(當時蘇聯在哈密有駐軍)或是外蒙的蘇軍發兵,長途押運蘇聯提供的軍火,將其交給中共,否則即使中國紅軍打到了寧夏或是張掖-武威-酒泉一線,也是沒用的,因為紅軍並沒本事從那兒出發去新疆或外蒙,把大批軍火搬運回來。

這 段話最能彰顯偉大統帥顧頭不顧腚、“革命者頂天立地勇往直前”的特點,非常非常搞笑:既然明知紅軍沒本事前去新疆或外蒙把軍火搬運回來,必須由蘇聯派兵武 裝押運,那起碼得先落實了這事,再考慮自家發兵攻佔寧夏或張掖、武威、酒泉一帶吧?否則冒著丟失根據地的危險,萬里征戰打到了那些地方,蘇軍不把軍火運 來,那又有什麼意思?這應該是凡智力正常的庸人都能想到的事吧?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不但偉大領袖沒想到落實這成 功前提,就連整個中央也沒想到。1934年中央蘇區陷落後,莫斯科與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繫即中斷。毛澤東先後發動東征與西征,是在與莫斯科的電訊恢復之前, 唯一的依據就是被蘇聯空投入陝北的林育英帶來的口信:“主力紅軍可向西北方發展,並不反對靠近蘇聯。”直到1936年7月,莫斯科與陝北中央的電訊聯繫才 恢復。1936年8月21日,洛甫才正式向莫斯科彙報了紅軍向寧夏和甘肅西部擴張,以接運蘇聯軍火的作戰計劃,9月11日獲得國際回電批准。但雙方竟然未 在電訊中敲定軍火交接的具體問題,莫斯科的電報只是說:“在中國紅軍佔領寧夏後,……將軍火於1936年12月前集中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南部邊界。在作出將 之運往寧夏的安排後,通過某家在烏魯木齊(?)的外國商行售出。”  這電文相當含混,並未說明由何方負責作出運輸安排,在哪兒交貨,但仍然透露了斯大林不想直接介入的意圖,而毛澤東居然也就不澄清有關細節,更不請求新疆或 外蒙發兵押運,便匆忙發動了旨在攻佔綏遠定遠營(今內蒙阿拉善左旗)的寧夏戰役。

遲至10月2日,中共中央才向共產 國際提出請求,要蘇蒙軍隊押運軍火,盡可能深入中國境內。但在此問題得到落實之前,毛澤東便迫不及待,於10月13日致電彭德懷,要各方面軍作好渡河和攻 擊寧夏的準備,還要彭德懷“充分注意個別同志之可能的動搖性。準備在無別部參加時,野戰軍單獨執行冰期計劃” 。那意思是,即使“個別同志”張國燾不願讓四方面軍參加行動,一方面軍也要按原計劃渡過黃河,佔領寧夏,接引蘇援。

然而共產國際卻於18日電告中共,外蒙不能派兵押運,“否則將等於對某國戰爭的開始”。為此莫斯科特地找了一家外國公司,負責賣貨並運送到外蒙邊境,但不能超過外蒙邊境一百公里。因此中共必須派出足夠的軍隊去外蒙邊境接收貨物,並承擔沿途保護的責任。

這 就是說,要獲得蘇援,紅軍佔領了定遠營還不夠,還必須挺進到外蒙邊界去。要去定遠營,必須通過騰格里大沙漠,據徐向前說至少需四天以上的行程,部隊缺糧、 缺水、缺駱駝,很難完成任務。定遠營北面還有烏蘭布和沙漠。大軍連續穿越兩個沙漠,進到外蒙邊界,再掉頭穿過兩個沙漠,把上千噸軍火搬運回來,根本就是不 可能的。(新史記》第4期)




 芦笛著《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明镜出版社)

韩寒:让一部分人先选起来

    首先,这篇文章的原名叫《彼岸花》,也就是年前回应麦田的文章里说的正写了一半的那篇。很遗憾年前美好的讨论气氛被一场闹剧摧毁了。那次讨论其实使我获益匪浅。看了很多人的文章以后,我有一些对原来观点的修正,由于这会儿还在保养期,就先不修了。待春暖花开时,我想《再谈革命》,《再谈自由》,《再谈民主》。让我意外的是,我以为这些枯燥的话题不会有多少人关心,因为我问过一些年轻的朋友,他们都表示最爱看我写的??影评。我甚至看见过这样一段话:中国是个毛邓社会,华解不了,胡搞几年,赵样不行,江就一下,再胡搞几年,就习以为常了。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同时也表明了你所有的关心,都是无用的,弄不好自己还要惹一身麻烦。

  但是当有一个口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就是对自己的关心,大家或深或浅或多或少都会愿意谈论,甚至为社会的改变而行动。期间发生了台湾的选举。虽然台湾和大陆在生态上有诸多的不同,但是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都不曾想到,国民党居然是通过了这种方式反攻大陆,没有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弹。于是我开始回想自己的履历,终于让我想起了我经历的的一次选举——

  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班里选班长。我们班级好像一共是42人,每个同学可以选多人。我因为人见人爱,学习成绩突出(我小学的确是学习委员,不用诧异,每个胖子都瘦过),得了满票的42票,而我的竞争对手则比我少了一票。遗憾的是,最终的结果我并不是班长,因为老师说,你这个同学,太不谦虚了,居然能全票通过。你怎么好意思投自己一票。

  于是,我落选了。虽然现在我是反对在学校进行班干部选举的,但那次在黑板上画“正”字,至今深印在记忆里。从那次以后,我至今没有见过选票。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大家都记得邓小平在1985年说的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最终成为一个非正式的口号。毫无疑问,这个口号已经实现了,而且似乎已经超额实现,有一部分人太他妈富了,虽然中产阶层也在增多,但在这一部分暴富者的映衬之下,老百姓好像更穷了。经济改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们先不去管经济改革的成败得失,但政治改革依然不见起色,你看,十八大还没召开,老百姓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说实话,我觉得现今中国一人一票选主席未必实际,社会各个阶层人数差别太大了,互相割裂,地区发展也不均衡。能做到一步到位朝发夕至的似乎也只有霸权和独裁,而非民主与改革。其实我能接受现在就知道2012年谁当主席,谁当总理,就像当年邓小平钦点接班人也没问题——邓立君,正常。但是我代表身边的很多年轻人朋友(这不是泛指,真的是我认识的朋友们,经过对民主和改革的讨论,他们授权我代表),郑重的希望改革开放的口号能够再加一句——让一部分先选起来。

  至于这是哪一部分人,哪些地区,都无所谓,但是选什么很重要。中国很早就开始了村一级的行政选举,但是这种实践步子走的太小了。政权成立快一百年了,我们好歹也该一人一票选市长了。当然,在一开始,我甚至无所谓其中必须有民选代表,哪怕都是由官方指派的候选人都没关系。比如上海市,完全可以由当权者指定三个候选市长,让他们在电视台和报纸上自由辩论,提出各自设想,然后再去各个区县公开演讲。村级选举的贿选很容易(贿选也比不选强),市级选举的贿选就不那么容易了。在某个大城市进行公开市长选举的同时,全国人民也都可以围观和进行虚拟投票,培养培养情操,准备迎接实战。同时,市长可以每三年选举一次,人民代表可以联手弹劾市长,那人民代表就不再形同虚设。如果我们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开始选举市长,那饱受诟病的上访制度也可以休息了。因为我坚信,只要市长是选出来的,哪怕暂时都是党的人,都会顾忌人民,反之就只会讨好上级。只要你不犯法,大不了人民把你选下去,你无非是能力不足,也不用为了保命而躲到美国领事馆去。这对于官员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和保全,对于国民来说,则是最生动的民主练习。

  社会之稳固,不应该靠中宣部,而应该靠往前迈几步。

  作者:韩寒,原载: 共识网




哈珀救不了薄熙来

2月11日,在中国访问的加拿大总理哈铂于晚六时与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委小礼堂会面。有报道说,鉴于薄熙来曾经的爱将王立军突然“失踪”,怀疑难免被卷入一场政治风暴的薄熙来的行踪备受各界关注。综合香港媒体报道,薄熙来与加拿大总理会了面,但重庆方面严控媒体采访,整个场面显得低调神秘。我认为,由于政治体制的惯性,和中共高级领导人的组织处理程序,既便真的由王立军深挖薄熙来,也速度不会那么快,但不论如何,只要读者把薄熙来在云南的照片与2月11日的照片比较一下,就会从面部表情,看出王的叛逃对他的打击有多大,总之,哈珀救不了薄熙来。

哈珀到中国访问,并有意租养中国的大熊猫,这是很久以前就商定的外事计划,既然这种动物与重庆有关,哈珀去重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而王立军刚被抓到北京,事实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清,既使处理薄熙来,也需要较长的程序和时间,所以,薄熙来出面接待也顺理成章。按照我对他的了解,他是一个精彩的演员,只要权力的背景不倒,还是会“二人转”下去的,只不过上次是和加国前总理,现在是总理哈珀而已,不论怎样,虽然“打黑英雄”打到了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但他们不了解也决定不了中国的事,更挽救不了薄熙来的命运,他还远未走出王立军叛逃的舆论围观。

据我所知,更重要的消息是,此前,薄熙来去云南考察的行程诡异,这可是早就精心策划的,他主要目的是去和驻守在昆明的第14集团军的军头们拉关系,而此军部与其父薄一波有历史因缘,只要读者点击此军的由来,就一目了然,我想,他并无能力策动兵变,只不过想唤醒军头对其家父的怀念,以证明他的根红苗壮而已,说不定胡锦涛念及于此而放他一马,但是,必须清楚为什么梁冬春同行,引人关注,他是重庆警备区政委,是正军级,而此人又多年来与张海洋关系不睦,薄熙来与张海洋却是儿时玩伴,由此看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国的军权还操控在胡锦涛的手中,而且,中央军委对他的异常举动了如指掌,薄熙来是先参加联合军演,再是赠送铜像,接着又去拉拢14军,这怎能不使中南海担忧?尽管十一五期间,薄熙来给了成都军区27亿,但各级官兵还是服从胡锦涛,连徐才厚也不得不表态转向,因此,薄熙来在云南,除了喂喂鹅鸭,吃点白药,还能做什么?再不,望着先辈的形象,也是空有悲叹:14军能跟他振臂一呼,宣布北伐?笑话!

报道说,加拿大总理哈珀是在结束对广州的访问后抵达重庆的。在重庆访问的哈珀星期六参观了当地动物园,并与中方签署了大熊猫租借协议。据香港的媒体报道,两人会谈过程对媒体进行了严格限制。据《明报》报道说,薄熙来看起来神态轻松,但身旁的官员看起来“不那么投入”,会谈进行了将近一小时。我认为,这没什么奇怪,哈珀不太清楚上述的细微政局变化,他在例行公事,而薄熙来深知末日来临,正在竭力掩饰和表演,而他身边的人“不投入”,不仅是旁观者清,或是上级有授命,而且是考虑私利,他们已经嗅到了火药味和血腥味,在思量自己的下一步,薄熙来离去后,谁去收拾重庆的残局,基层的官员跟谁走?不用说别的,单是被打成黑社会组织的600个的团伙中,至少一大半是拼凑和包装的,深受其害的家属出示刑讯逼供的证据,要求平反,你说,这道历史的大伤口如何平复?而平复起来,做了顺从的走狗的小官僚如何脱身?

我想,哈珀的幕僚不可能不告诉他“王立军叛逃事件”,只不过哈珀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正如整个加拿大的宽厚和包容,他不会提这个敏感问题,假如薄熙来敢告诉他重庆有600个黑社会,而且,他还刚参观完了云南白药厂,那么,哈珀会纳闷,意大利才一个黑手党呢,怎么重庆吃错了药?是的,这是一个正常人与中国“疯子书记”的会谈,他们不在一个价值观的层次上,薄熙来不善于化解矛盾,整天除了抓就是杀,嘴上讲“平安重庆”,但背地里公安局长都逃到了美国人的怀抱里,老百姓还能有安全感?而哈珀则不同,他爹不是当官的,他的职务是民选的,他必须善于化解矛盾,取悦于人民,当然,也没啥特权,别说开出70警车和装甲车,就是一辆,也得走法律程序啊,所以,薄熙来乔妆打扮,满口谎言,哈珀代表它国的利益,批评他也不便直言,两人不能语言沟通,哈珀如何能救了他?该讲的不能讲,不该谈得耐心谈,这是他们此生永诀的留言。

2012年2月12日于多伦多

作者:姜维平,《纵览中国》



台湾退役将领在大陆的“统一论”引争议

VOA记者: 张永泰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记者会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张永泰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记者会
台湾前国防大学校长夏瀛洲日前在中国西安出席一场座谈会时表示,“国军共军为了中华民族统一,目标可以完全一致”的谈话,在台湾引发了争议。

台湾在野的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日前召开记者会表示,前国防大学校长、退役空军上将夏瀛洲本月8号在中国西安表示,不管国军或共军,可以理念不同,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对此,民进党立委陈亭妃表示,夏瀛洲去年才惹出了“国军共军都是中国军”的失言风波,如今又堂而皇之的说出这种荒唐言论,再次伤害台湾的国家尊严及人民情感。

*提案修法取消退俸*

民进党立委陈亭妃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张永泰
民进党立委陈亭妃
陈亭妃指出,夏瀛洲既然心向中国,干脆归属中国好了,同时应该放弃台湾的退休终身俸,民进党也将提案修法。

她说:“增列言行伤害国家主权形像者,取消、丧失其领受退休俸、赡养金的权利,我们将在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第34条,我们要提案增列。”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还痛批,夏瀛洲的发言形同叛国,应该立即以叛乱罪论处。

泛绿的台联党主席黄昆辉也要求,政府应该对国军将领进行全面性忠诚考核,道德操守有严重瑕疵的将领,未来一律不得领取由人民纳税支付的退休金。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大党鞭林鸿池表示,夏瀛洲的发言确实不妥当,但是这应该是个案,如果要因此修法,取消退休俸,未免太过头。

国民党军系立委陈镇湘认为,民主国家保障人民言论自由,退休军官和一般人都一样,外界可以不认同夏瀛洲的发言,但是也不必置人于死地。

*影响士气道德劝说*

国民党立委罗淑蕾表示, 夏瀛洲的相关发言会影响台湾的国军士气,让一些军官不知为何而战,希望政府能进行道德劝说。

国民党立委罗淑蕾(资料照片)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张永泰
国民党立委罗淑蕾(资料照片)
她说:“他的发言已经违反了马总统不统的主张,也只能给他个人的劝说,如果把他的退休俸取消,这种做法太意识型态。”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范姜泰基表示,夏瀛洲的发言如果属实,不只不符合国家政策、伤害国军士气,总统府也绝不认同这种混淆国军、共军的说法。

范姜泰基强调,当前两岸政策的核心原则就是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海现状。

*有感而发针对抗战*

夏瀛洲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时坦承,他确实发表过相关言论,不过是由于听不下大陆学者对蒋介石的种种批评,才有感而发的反驳,他强调这番话的时空脉络是针对抗战时期。

夏瀛洲是应夏潮基金会的邀请,前往西安参加这场研讨会,与会的退役将领还有前空军作战司令李贵发,其他则都是学者。

台湾歌后凤飞飞因肺癌病逝,享年60岁


台湾歌星、综艺节目主持人凤飞飞,因肺癌于1月3日在香港病逝,享年60岁。凤飞飞病逝消息保密一个多月后,家属和律师在香港召开记者会,公布其病逝消息,并交代其后事已处理好。


网易娱乐2月13日报道 (文/朱静)台湾歌星、综艺节目主持人凤飞飞,因肺癌于1月3日在香港病逝,享年60岁。凤飞飞病逝消息保密一个多月后,家属和律师在香港召开记者会,公布其病逝消息,并交代其后事已处理好。

她的官方网站上也随即在“留言板”上公布了這个不幸的消息,並且透露凤飞飞在临终前说:“我这一生,过得快乐,活得精采,感谢陪着我一起走过这段精彩岁月的彩虹姐妹兄弟们,没来得及唱的歌,下辈子再唱给您们听!”

在去年7月到9月期间,凤飞飞就接受化疗,但还是在今年1月不幸病逝。因为肺癌也影响到她的声带,去年本来预计要开的演唱会也取消。江燕伟强调,很抱歉这么晚才对外公布消息,但这是凤飞飞生前特别交代的遗愿。凤飞飞生前也告诉律师,她有很多在工作上帮助过她的人要感谢。

凤飞飞目前已经安葬在她最喜欢的地方,也就是她的故乡桃园大溪,在佛光山的宝塔寺长眠,让歌迷无限追思。

[凤飞飞档案]

凤飞飞本名林秋鸾,台湾桃园大溪人,台湾歌星、综艺节目主持人。1971年进入电视台出演电视剧、节目主持人。获“最受欢迎的女歌星”称号。是电影《枫叶情》、《我是一片云》主题歌的演唱者。其演唱的《追梦人》被歌迷视为经典。在其歌唱生涯中,出版各类唱片近百张,8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女歌星奖,两度摘取金钟奖歌后桂冠。

曾获奖项——

1983年金钟奖最佳女歌星

1984年金钟奖最佳女歌星

1981年银盘奖

1981年美国圣地牙哥大学国际知名艺人荣誉奖,美国雷根总统亲函致贺。

1979年起连续九届获得民生报主办的“金嗓奖”最受欢迎女歌星、最佳女歌星。

1976年综合周刊举办“金像奖”最受欢迎歌星榜首。

1979年综合周刊举办“金像奖”最受欢迎歌星。

1983年为歌林拍摄的‘舞狮打陀螺’广告片,荣获世界优良广告选拔赛“银盘奖”。

1981年中华文化基金会第一届玉音奖,并成为华盛顿市的荣誉市民,当日并为凤飞飞日。



从李碧云案的审理看司法存在的问题

2012年2月9日、10日我参加旁听了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对“李碧云破坏选举案” 的审理。

  该案是中国第一例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被刑事起诉的案件,具有典型性。此前,全国各地多名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全部都落选了。因此本案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案的被告的辩护律师也曾是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对选举程序等有关事项比较熟悉。

  我先简略介绍一下李碧云案的案情:李碧云所在的村有大量土地被征收,未经村民同意,且村委负责人未将征收补偿款发放给村民,以致村民对村委会很有意见(这种情况与乌阿坎村相似,且全国较普遍存在,来旁听的人中就有不少是其他地方遇到这种情况的)。李碧云认为是干部的选举机制有问题,没能选出好干部,同时,她以独立参选人身份参与区人大代表竞选的权利被剥夺了,于是她在村里举行的区人大代表预选会上作出了抗议选举的行动,被司法机关逮捕、诉以破坏选举罪。之前还发生了李碧云因上访被村委负责人带人打伤、抢走钱财及被警察打伤的事件。详细案情请看免费为李碧云辩护的律师王全平和李志勇的博客(王全平http://blog.sina.com.cn/u/1931511414李志勇http://blog.sina.com.cn/u/1482923177)。

  说实话,此前本人没有参加过刑事案件审理的旁听,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不会先入为主、习以为常地看待那些不合理的东西。其实各行各业的道理都是差不多的。从对该案的审理中,我就看出了当前(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在司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公诉人提交给法庭的证据和起诉材料是整理成三大卷的,虽然事先有让辩方律师查阅,但却有些关键材料不准复制,例如视频材料。这样就使得辩方律师难以更好地做应诉、辩护准备。作为司法部门,应该是尽量让事实弄清楚,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制造障碍

  二,公诉人没有将所有证据逐一出示、宣读,甚至说之前辩方律师已查阅过了,不必再出示、宣读。对此,辩方律师提出这个异议,审判长未予以支持辩方律师的这个意见。在存在第一个问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更加有问题。谁能保证此时提交给法庭的证据和起诉材料与之前辩方律师查阅过的是完全一样的呢?

  三,审判长不仅没有要求公诉人将证据材料逐一出示、宣读,而且对出示、宣读了的证据没有表示是否可以采信,甚至在辩方律师提出质疑、反对的情况下也没有任何表态。整个过程中,审判长几乎只是说“还有什么?”“继续”,那情形,好像法庭辩论只是让控方和辩方争论一番。而且据了解,中国的审判几乎都不是当庭判决的,而是在事隔若干天后由法院出具判决书。这样,法院的判决书就没有什么效力,这也是导致司法中存在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道理,审判长应该要求控、辩双方逐一出示、宣读证据材料,并且要说明该证据的作用,然后就每一个证据材料在双方辩论后即判定该证据是否有效、是否可以采信,最后根据双方的所有的有效证据当庭进行判定被告是否有罪、判以怎样的处罚。这样就清清楚楚,到底是哪一方提供的证据更能证明事实、更有利于支持其主张。而象该案(包括其他所有的案子)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无法清晰地表明谁的证据更能证明事实、更有利于支持其主张的。

  当然,每一个证据材料是否有效以及最终判决应该由谁来作出,这也是中国的司法中需要明确、完善的。象美国等民主国家就是由陪审团当庭判定罪名是否成立。

  四,审理完结后,审判长竟然不要求(通常控方和辩方律师也不提出)双方在庭审记录(应该还要有审判结果)上签字认可,以致又留下一个可以让法院随意而为的空子。

  五,庭审中还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在公诉人提交的三大卷证据、起诉材料中,辩方律师指出了其中某些证据无效,公诉人也知道是说不过去的,就说这个证据不作为正式证据。请问:你都把这些证据一并提交给法庭了,怎么你又说不作为正式证据呢?这是你说了算的吗?你可以表态该证据无效,但不能反悔说“不作为正式证据”,而且还得由法官宣布该证据无效,同时也要记录在案,这样,在最后结案时要统计阐述双方各自共提交了多少证据,其中多少证据有效。这也是反映律师水平的一个依据。有些公诉人喜欢搞垃圾战术,不管有没有用,搞一大堆证据呈上去,显得他做了很多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很多庭审时间和对方人员及法庭人员的精力。

  并不是官司赢了就证明律师水平高,有些官司的输赢不一定是律师的水平问题。

  更为不合理的是,在出现这个情况的情况下,审判长没有要求将该三大卷证据、起诉材料中的这些已经由公诉人承认“不作为正式证据”的证据抽出来,那么,事后就会一并归档,乃至在上级法院等有关人员复查时被当做有效证据。既然公诉人都表示“不作为正式证据”了,那么,要么将其抽出来,要么则在其上面打上“无效证据”的印记。

  六,有些证据是否有效,不是法官及其他陪审人员能判定的,有些涉及到技术问题,有些涉及到法院的权限问题,这些就应该由具有判定资格的机构来判定。由于本案是关于人大选举事件的案件,在中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那么,案中所指的选举事件中的选举程序、选举办法是否合法,法院是否有权判定呢?是不是应该由相关的人大机构来判定呢?在美国,就曾出现过关于最高法官是否有权判定选举违宪问题的争论。在中国,这个问题也没有明确。

  还有庭内不允许旁听人带手机、拍照、录音做笔记等等一些相对小一些的问题我就不在这里重点叙说了。

  总之,从对此案的审理来看,中国的法律、司法程序、做法等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要彻底解决好这些问题,只有实行真正的民主。

  温家宝总理最近视察广东时说到:“没有程序民主就没有实质民主”。同样,没有程序的法制就没有实质上的法制。

  李碧云案其实也就是这样的问题,由于她认为她所在选区的选举程序、办法有问题,不合理,于是就想制止这种选举活动,结果反被控以“破坏选举罪”。如果证实了那个选举程序、办法是不合法的,那么李碧云的行为就不能算是犯罪,而恰恰是阻止犯罪,因为搞违法的选举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全国那么多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想必遇到这种情况的不止李碧云一人,但只有她敢于站出来反抗,其精神实在可嘉。

  本案估计将在10天后宣判,望大家关注。


作者:残旧的萨克斯,原载: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赖昌星在厦门被提起公诉



核心提示:记者从厦门市检察院获悉,赖昌星涉嫌走私、行贿犯罪一案,已由厦门检察院提起公诉。2011年7月23日赖昌星被遣返后,厦门海关缉私局将其逮捕。海关缉私部门和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对其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和行贿犯罪开展侦查,并于12月下旬侦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中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记者从厦门市人民检察院获悉,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首要犯罪嫌疑人赖昌星涉嫌走私、行贿犯罪一案,近日已由厦门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据悉,2011年7月23日赖昌星被遣返回国后,厦门海关缉私局依法对其执行逮捕。海关缉私部门和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依法对其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和行贿犯罪开展侦查,并于2011年12月下旬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经审查全案证据并讯问犯罪嫌疑人赖昌星,认为赖涉嫌走私、行贿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向审判机关提起公诉。起诉指控赖昌星犯罪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行贿罪,赖昌星系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依法受理此案。

记者了解到,该案自审查起诉之日起,检察机关坚持依法、公正、文明办案,依法保障赖昌星、其他涉案人及接受赖昌星委托担任辩护人的律师行使诉讼权利,并充分听取了赖昌星及其辩护律师的意见。

2012年2月12日《明鏡郵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