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網上盛傳相片指,陪同薄熙來會見加國總理哈珀者(紅圈示),竟有曾出現在胡錦濤旁邊的神秘人物,疑薄已被中南海派人「盯實」。但後來查實,陪薄的是重 慶江津區委書記關海祥,傳他將接替王立軍出任重慶公安局長;而胡錦濤身後那位則是外交部長助理張昆生(箭嘴示),兩人長相相似,引起猜疑。

圖片來源: 香港《蘋果日報》
大國外交:針對不同國家採取相應策略
2012年是世界大選年,全球將有50多個國家大選,其中主要國家有俄羅斯、美國、法國、韓國等。 從以往慣例看,不少大國尤其是西方大國在大選時往往都會拿中國說事,從而給中國與這些大國關係增添複雜因素。對於這些即將舉行大選的國家,要有針對性地多 做工作,避免其國內政治因素給雙方關係造成干擾,實現雙方關係平穩過渡並取得新發展。
處理與美國關係要避免雙方在政治、經貿方面產生戰略誤判。首先,中國與美國之間,應通過高層互訪和 會晤加深彼此的戰略溝通,利用好目前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避免戰略誤判,雙方尤其要做好今年習近平副主席訪問美國的工作;其次,雙方要深化經貿合作, 避免貿易摩擦和貨幣匯率等問題因美國大選而炒作;第三,要加強中美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磨合,妥善處理美國重返亞太與中國經營周邊間的關係;第四,要加強中美 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妥善處理在伊核、朝核、緬甸等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分歧。
周邊外交:將積極參與熱點問題的解決
周邊在中國外交全局中具有首要的地位,周邊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周邊局勢的穩定直接影響中國內 部的穩定,周邊的發展也將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中國與周邊國家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在新的一年裡,中國將繼續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通 過扎實有效的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機制建設等途徑,提升合作水平,有效增信釋疑,鞏固好周邊戰略依托。
發展中國家外交:爭取經濟合作有突破
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協作平台,每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訪的足跡都遍及亞非 拉幾十個國家。中國與非洲國家的中非合作論壇,與阿拉伯國家的中阿合作論壇,與南太平洋國家的中國─太平洋島國論壇,與金磚國家建立的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 等,為中國加深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提供了建設性的平台。
多邊外交:增強在國際體系中的話語權
多邊外交也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 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中國幾乎加入了所有重要的國際組織。此外,在國際體系和機制深刻變革的今天,中國還需要積極引導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提高自己在多邊 機制中的話語權,推動國際體系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中國需要在氣候變化談判機制、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亞太區域合作機制等多個方面、多個領域維護自身的 利益,發揮自身的影響。中國將繼續在朝核、伊核等熱點問題上勸和促談,為維護地區形勢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公共外交:將在多國舉辦大型交流活動
近年來,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日益提升和與世界各國聯繫的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走出國門,在世 界各地都可以見到中國遊客、中國商品、中國企業。如去年利比亞戰爭爆發後,中國在短時間內就從利比亞組織35,860人大撤離。過去一年中國處理的領事保 護案例就達兩萬多起。這就給中國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必須要踐行「以人為本」的外交理念,大力加強領事保護工作。
去年底,中國召開了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在新的一年裡,中 國將會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共人文外交,積極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大力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將會在世界各國舉辦「中國 年」、「中國文化節」、「感知中國」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動。同時中國將會繼續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內外各項政策,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讓中國更好地認識世界。
(作者:鍾 理 ,轉載自《紫荊雜誌》2月號,內文有刪節)
《文匯報》
本港首宗檢控協助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中介人案件審結,被告承認違 反逗留條件及虛假陳述2項控罪,昨被判監10個月。法庭首次對非法中介重判入獄,反映當局在打擊非法中介上已動了真格,具阻嚇性的判罰將令非法中介不敢再 明目張膽的協助內地孕婦入境。然而,法庭的判刑主要是依據虛假陳述及違反逗留條件而定罪,而非針對非法中介的行為。如果將來有港人中介被拘捕,當局將難以 再援引違反逗留條件罪檢控,而虛假陳述的定義亦不清晰,不但容易引發法律上的爭議,而且可能令其他港人誤墮法網。當局應釐清相關的法律依據,讓執法部門有 法可循。
近年內地出現了大批聲稱協助孕婦來港產子的非法中介,協助孕婦來港之餘,甚至提供交通、住宿、入院等 一條龍服務,而這些中介從中亦賺取了暴利。然而,過去入境部門並沒有進行針對性打擊,令他們更加有恃無恐,近年「雙非」孕婦湧港的問題不斷惡化,當中一大 原因就是這些非法中介推波助瀾所致。為此,當局早前推出的多項行政措施,當中就包括打擊非法中介,並且首次作出檢控,加上法庭昨日的判罰較重,說明當局不 會再對非法中介姑息縱容,將可產生一定的阻嚇力。
不過,法庭的判罰針對的其實並非非法中介協助內地孕婦入境的行為,而是其作出虛假陳述及違反逗留條件 入罪,特別是前者判刑8個月,已佔總刑期的大部分。由於本港現時沒有直接法例向中介公司治罪,令法庭只能以其他間接的罪行入罪,難免衍生出一些法律上的爭 議。例如,其他非法中介公司得悉這次判刑後,將來改為港人擔當中介以規避違反逗留條件罪,當局將無從檢控,等於是廢去了一半武功。同時,法庭現時將判刑的 重點放在虛假陳述之上。被告干犯了虛假陳述被判刑是正確的,但未來如果其他人士並非是協助內地孕婦來港,卻因為種種原因而作出了一些不實以至虛假的陳述, 當局及法庭是否也會依據此判刑準則定罪?當局應釐清這些法律上的灰色地帶,以免市民因此跌入陷阱,甚至引發各種法律上的爭議。
事實上,不論是行政措施或是法庭的判罰,都只能治標未能治本,原因是現時的「雙非」問題,根源在於終 審法院對「莊豐源案」的判決令「雙非」孕婦在港所生的子女享有居港權。因此,任何行政措施堵截、法庭判罰都只能產生一定的阻嚇力,未能真正解決問題,甚至 可能會引起司法覆核的挑戰。因此,當局須認真研究從法律層面上釐清「雙非」孕婦子女不能取得居港權,才是解決問題的治本之道。
英國《金融時報》十三日相關報道的標題為「習近平訪美受到密切關注」。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與中國媒體更多強調經貿、人文交流不同,西方媒體普遍關注習近平訪美對國際問題的表態。
美國《紐約時報》十二日推出了整版文章,稱習近平此次訪美是關鍵時刻的「橫貫美國之旅」。該報認為,美國領導層會抓住這次機會試探習近平在美方認為的「關 鍵問題」上所持立場。美方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將是,此次可以借機觀察習近平在經濟問題方面持何種態度;經濟學家認為這對解答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至關重要。文 章引述白宮官員的話說,奧巴馬方面與習近平會談時,很可能會涉及美中貿易和人民幣匯率等敏感問題。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官員希望了解習近平對亞洲成為美國新戰略焦點,特別是對朝鮮、敘利亞、伊朗等問題的看法。
《金融時報》預測,習近平的訪美行程不太可能簽署條約,但此次出訪將受到中美兩國觀察人士的高度關注,以求「捕捉各種蛛絲馬跡,揣測中國對西方的政策可能如何演變」。《華爾街日報》認為,「習近平訪美將為未來十年中美關係重新定調」。
在這次會議召開前夕,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億美元,同 比下降0.5%;進口1226.6億美元,同比下降15.3%;貿易順差達272.8億美元,增長原因在於進口超預期下滑。並且,1月份一般貿易和加工貿 易同步下滑。
支持實體經濟 放活民間資本
溫家寶指出,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經濟狀況值得關注。要見事早,動作快,預調、微調從一季度就要開始。他又強調稱,支持實體經濟和放活民間資本是應對今年經濟困難的兩個重要途徑,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新36條」的實施細則制訂出來。
在經濟數據出現變化之際,宏觀經濟政策如何應對,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大公報表示:「雖然目前看來1月份數據有春節因素影響,但波羅的海指數最近一段時期大跌,所以未來貿易增長情況換需要觀察。」
對於未來一段時期的經濟增長態勢,王建早前認為,從2011年開始,中國經濟將連續三年減速,經濟增速將分別下降至9%、8%、7%。而現在他仍然維持原來的判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表示,預計2012年下半年經濟可能會出現困難,今年政策可能呈現前緊後鬆的格局。
魏杰指出,要關注經濟下降的情況,政策調整不能等到經濟放緩到一定程度再開始,要有所提前。
專家關注歐債危機影響
內地財經評論員葉檀作為參會學者之一,提出了依靠創新和市場化解決投資問題的建議。她告訴大公報記者說,一月份的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進出口數據不佳,令現時市場預期不甚明朗。值得關注的是,歐債危機更增加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
同樣參會的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亦表示,相對於國內經濟而言,歐債危機蔓延引發的不確定性更強,因此,有必要研判國外經濟走勢,及早進行政策預調、微調。
事實上,歐債危機蔓延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正在放大。統計數據顯示,受外需疲軟因素影響,中國1月份外貿明顯下滑,進出口增速雙雙進入負增長區 間。野村證券則在最新研究報告中預計,下星期即將公布的全歐經濟數據不容樂觀,其中,葡萄牙和希臘去年4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料環比分別降1.5% 和2.3%。
不過,博鰲亞洲論壇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卻認為,不要過分高估歐美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要自己嚇自己,因為之前我們都認為中國經濟可能不行了,最後我們的還是發展得很好。
溫家寶﹕支持實體經濟,放活民間資本(新華社)
公開指摘賀國強舊部搞亂檔
重慶副市長凌月明曾是賀國強的秘書,先後隨賀從化工部到福建省,1999年賀國強升任重慶市委書記時,凌月明也被帶到重慶任市委副秘書長。2002 年賀進京晉升中央組織部長,已跟賀10年的凌也升任重慶市長壽區委書記。消息稱,薄熙來2007年主政重慶後,凌雖升任副市長,但在7名副市長中排名第 5,仕途前景黯淡。據說薄曾對凌說:不管你以前跟誰,現在在我手下。他還曾在公開場合指摘凌「以前搞亂了重慶」,對賀國強有含沙射影之嫌。
1992年從空軍調到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工作的陳乃文,是溫家寶的舊部,1994年空降尚未直轄的重慶任市長助理,後來升至正廳局級的重慶北部新區黨工委書記。但薄熙來入主重慶翌年,陳就被降職為北部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後來更投閒置散。傳聞指溫總2008年到重慶考察時,還專門問「小陳工作怎揦樣?」但現場官員面面相覷,無人敢回話。
團派官員打重慶模式小報告
「團派」官員張季在重慶的經歷更為坎坷。張1984年大學畢業後,曾在共青團中央的青農部、青工部等任職十多年,與李克悤、李源朝、劉延東、周強等 人都共過事,本身又有經濟學碩士和農學博士學位。1997年張季到重慶「掛職」,仕途一直看好,2006年時,年僅47歲就出任南岸區委書記(正廳局 級)。但薄熙來入主重慶後,張季先後被貶至市農委副主任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長兩個閒職上。2010年底,張季乾脆返回北京,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據 說張曾上書10萬字的「調研報告」,向高層參了「重慶模式」一本。
作者:鍾仕
美國華文報章頭版報道習近平訪美消息。(中新社圖片)
艾奧瓦州的米格林夫婦,相隔二十七年後將再次接待習近平。(中新社圖片)
艾奧瓦州一個家庭展示當年與習近平的合照。(中新社圖片)
習近平(前左)去年陪同訪華的拜登參觀四川。
一批支持藏獨人士在白宮前手持標語及藏獨旗幟示威。(法新社圖片)
北韓官方媒體則報道,金正恩下令將數百噸鮮魚,送往遠離海邊的黃海北道沙里院市,給當地居民享用。「寄有正恩同志恩情的鮮魚」上周四經火車頭刻有「愛」字的列車送抵目的地。分析指金正恩在亡父金正日七十歲冥壽前夕,強調自己關顧人民生活。
北韓將金正日的冥壽日(二月十六日)命名為「光明節」,本周四是金正日七十歲冥壽,亦是首個光明節,北韓會舉行紀念典禮。北韓 朝中社消息稱,多名軍官將領及勞動黨黨員,連同各階級人民代表,周日到了官方稱是金正日出生地的白頭山,出席悼念典禮,並宣示效忠現政權,為「光明節」的 慶祝活動打響頭炮。
南韓網站Daily NK指,十一名脫北者上周三在中國瀋陽被捕,現正準備遣返北韓。南韓人權組織昨日則表示,接到十名脫北者的求助。
金正恩早前視察軍隊(資料畫面)
《東方早報》報道,鐵嶺市公安局政治部宣傳科官員前日證實,谷鳳傑是去年五月被「雙規」。鐵嶺市新聞辦亦證實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網絡則傳,谷上月底因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法院判入獄十二年。
河南商都網則指,谷鳳傑案應與王立軍事件有關。現年五十八歲的谷鳳傑○三年接替王立軍出任鐵嶺市公安局長,其後台與提拔王後台一樣。很可能是谷鳳傑牽出後台,後台再牽出王立軍,而鐵嶺公安局存在與茂名市一樣的腐敗窩案,涉案警官與當時的公安局長王立軍大多都有關連。
習近平今次訪美,不僅與奧巴馬、拜登會晤,還將與議長博納、國務卿希拉妮、國防部長帕內塔、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等政要見面,簡直是將美國議會、政府、軍界和商界的頭面人物一網打盡,創造了歷史紀錄。
不僅如此,美方還將習近平會晤奧巴馬安排在二月十四日,這是西方的情人節,華府藉此向外界展示中美之間如膠似漆的關係。某種意義上 說,美方給足了面子,索取的回報恐怕也是高得驚人。不出意料,在習近平訪美前夕,人民幣匯率重拾升值軌道,屢創新高。有經濟界人士稱,這一輪人民幣升值, 蘊含着中國給美國送的大禮。
美國對中國外交瞭如指掌,對北京領導人的好惡心知肚明,他們知道中國人最講究面子,對出席甚麼樣的場合、喝甚麼樣的酒、由甚麼 級別人士陪同等均十分在意,他們也知道,中國為了面子,即使損失裏子也無所謂。正是因為如此,美國對接待中國領導人來訪做足文章,往往採取先抑後揚方法, 先是簡單應付接待安排,有時還與中方較勁,譬如對「國事訪問」還是「工作訪問」糾纏不清,然後誘使中方付出更大代價,隨着美方要價逐漸到位,美方的接待方 案便變得豐富、高檔起來。
有網民戲言,中國領導人訪美,喝一杯紅酒的成本是五億美元,吃一塊美國牛排的代價是十億美元,吃一隻美國龍蝦要付五十億美元,在美 國總統私人農場做一次客的代價是一百億美元。這些比喻雖然並不恰當,卻發人深省。中國領導人訪美只求面子光亮,不計代價多大,個人禮遇要全民承擔,這會否 引發國人不滿呢?
內地官方學者對習近平訪美的收穫估計得很高,認為此行將為今後十年的中美關係定調,這未免太樂觀了吧?美國總統四年一屆,新總統上任都會對中美關係有新考慮、新索求,怎麼可能「走一趟」定十年?奧巴馬今年能否連任都還是未知數,一旦共和黨上台,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欲壑難填,今年要一千億,明年要兩千億,怎麼可能滿足於一次交易呢?美國注定要折騰中國,中美關係注定不會風平浪靜,再怎麼定調都是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