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星期四

明鏡獨家:崔天凱將任中國駐美大使


 

    新出版的《中國密報》用長篇幅報導了中共十八大後外交人事的爭奪內幕,其中披露:現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將替代張業䆳出任駐美國大使。

      據中南海高層傳說,當年鄧小平曾告訴江澤民,只要你記住四個字,你的江山就坐穩了,這四個字就是“軍隊、美國”。所以對美外交,在江胡時代都曾搞過不少花樣,但最後都不得不回到中美關系上。

值得關注的是,十八大召開前,崔天凱是外交部最活躍的副部長,他在很多公開場合闡述十八大後的中國外交政策和走向,尤其就中美關系發表了很中肯的評論。7月6日,崔天凱在香港亞洲協會餐會上發表題為《中美在亞太的良性互動》的演講,就是最好的例子。

崔天凱指出,亞太是中美利益交織最密集、互動最頻繁的地區,兩國的亞太地區政策以及兩國間的互動,對亞太地區的發展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之路,應始自亞太,成敗很可能也取決於亞太。”

崔天凱說,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亞太持久和平的維護者,互利合作的推動者和共同繁榮的踐行者。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意圖是透明的,政策是建設性的,態度是包容的。

崔天凱也語帶雙關地強調,在安全上,中國從來沒有想過“一家獨大”,也不贊成別國有這樣的企圖;在經濟上,中國從來不追求“一枝獨秀”,也不相信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這一點;在地區事務中,中國從來不搞“一言堂”,也“不希望別人去做這種無謂的嘗試”。
xinsrc_002020526071662520791.jpg (450×300)
出任駐日大使後崔天凱訪問神戶。
崔天凱在外交系統口碑不錯

在被問及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是美籍華人有何看法時,崔天凱說,無論駱家輝的血統為何,他代表的是美國在中國的利益。如果中美之間出現問題,他和駱家輝都有責任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他也笑稱自己只有一個期望,就是駱家輝能夠重拾中文學習。

崔天凱的上述講話和評論,也被媒體解讀成或許在為他未來出任駐美大使而作好必要的鋪墊。

不過,北京政治觀察家告訴《中國密報》,崔天凱有兩個不利因素,一是他在高層沒有關系,這影響到他的更大晉昇;二是他的年齡不占優勢,1952年出生,已經60歲,在副部長位置上有偏大,只能外派當駐外大使。“崔天凱的優勢也十分明顯,在現有的副部長中,他以業務能力強,人際關系好,在外界聲譽較佳而著稱。”前述外交部消息人士強調說。

駐美大使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駐外大使中級別最高的。據中南海高層傳說,當年鄧小平曾告訴江澤民,只要你記住四個字,你的江山就坐穩了,這四個字就是“軍隊、美國”。所以對美外交,在江胡時代都曾搞過不少花樣,但最後都不得不回到中美關系上,“因為只有把對美外交搞定了,中國的外交也就搞定了一半,”了解中國外交事務的消息來源指出。

若是崔天凱出任駐美大使,那麽他任期的首要任務就是安排習近平和李克強政工訪美。雖然習近平在擔任國家副主席時,已出訪過美國,但按慣例,在他成為中國領導人後,還要對美國展開正式訪問,何時訪美,如何安排,都是下任駐美大使的首要任務。

此外,李克強在明年3月正式成為中國總理後,也要對美國這個重要的外交夥伴展開訪問。李訪美也同樣重要,但風頭又不能蓋過習近平,這些都有待於新任駐美大使進行安排、協調和落實。
hxin_4120706221512390260353.jpg (500×332)
頭髮保持原色的崔天凱。


日本外交圈子中對他有極好的評價

        早在2007年8月,有影響的《亞洲時報》就以《中國外交部人事調整:王毅崔天凱成矚目明星》為題報導說,隨著中共十七大將臨,中國外交部高層人事也將出現重大調整。繼日前報道流傳“戴秉國上、唐家璇下”之後,這兩天再有日本和台灣傳媒表示,近年被譽為中國“外交新星”的現任駐日大使王毅將接替戴秉國,昇任外交部黨組書記這個吃重的角色。

日本時事通訊社發自北京的消息稱,該社記者於8月14日得到“中國政府的多個消息來源”證實,原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崔天凱,將接替王毅的駐日大使之職,並已定於9月到任。至於王毅則會在9月上旬回國,準備接任外交部黨組書記兼常務副部長。

該報導指出,曾有人作過簡單數算過,近幾任中國外交部長的事途都十分相似。先是副部長,然後任駐日本(如唐家璇)或美國大使(李肇星、楊潔箎),最後回國任副部長、部長。現在等著王毅的,卻是實權絕不下於外交部長的黨組書記之職。

假如日本大使之職是一個培養新星的跳板,那麼即將赴任的崔天凱也絕對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物。當時只有54歲的崔天凱於上海出生,1987年修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學位。歷任外交部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亞洲司司長,現為外交部部長助理。

時新社當時還指出,跟王毅和唐家璇等不同,崔天凱不懂日語,擔心他這會否讓他在加強與日本政商關係方面力有不逮。不過,崔天凱近年深入涉足於中日事務,例如多次代表中方就東海問題與日本磋商,是日方最熟悉的中國外交官之一。據悉,日本外交圈子中對他有極好的評價,認為他是現時中國外交團隊中最出色能幹的人物之一,沒理由相信他會在新職位遇上困難。(《中國密報》)


我們很快就會開始談論政壇“習派”

習近平很可能會效仿前領導者建立自己派系。

明鏡新聞網編譯 文道喻

  政治管理眾人之事,但因面對的對象是千變萬化的“人性”,使得政治格外具有魅力,其衍生出的話題,包含情婦、腐敗、派系鬥爭和裙帶關係等,無一不是茶餘飯後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國,政治一方面隱晦莫深,北京的權力遊戲既遙遠又神秘,不容市井小民置喙;另一方面,2012年中國的政治局勢也精采絕倫,薄熙來莫過於是最佳男主角,由他主演之戲至今餘波未盡。此外,十八大為江、胡10年相鬥畫下句點,通過互聯網揭發的腐敗事件亦達到最高峰。如今,許外媒轉而將焦點放在新領導人習近平上。

中共派系勢力將重新洗牌
   從十八大結來看,最清楚得到的結論是“江勝胡敗”。即使江澤民卸任10年,還傳出過烏龍死訊,他可從未歸隱山林,其派系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新任常委中至少有5人是他的盟友﹔相對地,胡錦濤全面挫敗,僅功安插一名親信李克強,顯得勢單力薄,再者,姑且不論他自願裸退抑或是情勢所逼,未來個人的影響力將很有限。
   目前中共裡最主要的大派系為團派、上海幫與太子黨,但戴維科恩(David Cohen)發於在線雜誌《外交者》(The Diplomat)的分析文章認為,派系勢力重新洗牌的時機已然成熟,習近平很可能會效仿前任領導者建立自己的派系,而且因著習的崛起將成為最強派系。原因在於:第一,江澤民已高齡86歲,他不見得能像過去掣肘胡錦濤般左右習近平,何況習比起胡更強勢;第二,胡錦濤退休後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再干預政局,這兩個條件對習有利。
   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現階段的三大派系會消失無蹤,未來5年,上海幫和太子黨依然能主宰局面,而團派雖然處於低潮,但只是暫時沉潛,胡春華和孫政才兩位人物,都是政治局中的明日之星,預先為2017年卡位。
   民主國中,人們因政治理念相異組成不同政黨,以美國為例,執政黨民主黨是趨向左傾的自由派和進步主義者,最大的對手共和黨為右派政黨,採社會保守主義和經濟古典自由主義,並於外交和國防問題上態度強硬﹔而各政黨中又可根據意識形態的差別產生派系之分,然而,中國一黨獨大,其中派系也跟思想無關,主要看的是“靠山”。
 習近平將自組派系鞏固勢力
    科恩指出,太子黨的靠山就是他們的前人,中共高層官員子女及其親屬通過這類特殊關係攫取政治和商業利益,但事實上,彼此之間政見不見得一致,派系凝聚力並不強,換言之,他們只是因家庭背景相近而被歸類在一起,一旦靠山失勢或死亡,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會面臨威脅,例如薄一波在世時,薄熙來很懂得打他老爸這張牌,但最後終究無法挽回他的殞落。
    因此,美國知名將軍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曾說:“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隱去。”對太子黨而言何嘗不是如此?他們的影響力恐怕將隨時間而慢慢消逝。現任常委中的太子黨成員,2017年都得退休,且他們的兒子極少在政治領域有所發揮,後繼無人情況下,勢必將被後起之秀取代。
    即使習近平與江澤民關係密切,不過科恩認為,習不可能繼承江的政治網絡,他會選擇利用未來幾個月開始組織自己的派系。安可公關顧問公司(APCO Worldwide)北京辦公室的政治分析師彼得馬丁(Peter Martin)告訴科恩,習近平跟胡錦濤和江澤民一樣,上任後會盡快鞏固自身勢力,“習會拔擢他所信任的人,這些人將是他早期從政經歷中的同事或下屬,也許再過一、兩年,我們就會開始談論福建幫或浙江幫。”

南巡效法鄧小平改革作風
    政治圈就像一座危險叢林,與誰結盟和與誰為敵都是一門藝術,有時更攸關生死。外界普遍將習近平視為一個能自在遊走於各派系的人物,這也是他當上最高領導人之重要籌碼。不過他的野心顯然不只如此,除了創建新的“習派”外,上任後第一次南下視訪的行程,儘管刻意低調,還是引起不少媒體關注。
    習近平首次“南巡”的地點是深圳,光是這一點,背後就富含諸多象徵意味。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過去深圳是個與香港接壤的小漁村,1980年代成為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政府將其視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及展示成果的窗口,這當中鄧小平功不可沒。而當時廣東領導人習仲勛則在政策方面對深圳特區進行研究和指導,並大力支持。所以,談到深圳,鄧小平的大膽改革與習仲勛的淵源,都跟習近平有密切關係。
    1992年是中共的艱難時刻。歷經“六四事件”動盪不安,許多保守派認為,中國社會走得太快、太偏離社會主義路線,應該要慢下來,堅持由中央主導的計劃經濟,但鄧小平拒絕如此想法,他到中國南方巡視和講話,並重申改革計畫,將繼續鼓勵私有財產和活絡市場經濟,對往後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
 無獨有偶,現在同是中共的艱難時刻,而習近平效法鄧小平,除了離開北京的第一站來到深圳,他也提到中國應積極推動經濟增長。因此,英國廣播公司指出,這是一種改革信號,習將調整過去的成長模式,減少出口依賴,並刺激國內消費,提高中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能力,如液晶電視屏幕和智能手機等。如果中國想擺脫逐步逼近的中等收入陷阱,那上述轉型不可不做。
   習近平南巡引發微博上一片好評,許多人對他低調、不拘小節和親民的言行舉止留下深刻印象,並加深對其改革期盼,但英國廣播公司提醒,中國向來是個充滿符號的國家,就算造訪深圳有其象徵性,真正重要的是領導人實際做了什麼,過去10年中共的步伐謹慎緩慢,南巡意義仍有待時間發酵。

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
    從另一個角度想,習近平或許早就迫不及待大展身手,所以接班沒多久,他大談改革、談人民、談腐敗和談復興。《紐約時報》記者黃安偉(Edward Wong)指出,十八大前幾個月,習近平及其親信曾呼籲進行廣泛改革,要求更自由的經濟政策,甚至試點更大的政治開放,藉此維繫一黨統治。長久以來,改革派就不斷鼓吹領導階層應改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基礎建設投資和出口轉為國內消費,並降低國有企業重要性,然而,在胡錦濤主政底下,他們的訴求收效甚微。
    習近平不是薄熙來,他從不輕易鋒芒畢露,整個政治生涯都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觀點。過去5年,他安分守己地擔任副主席,可是現在開始變得不一樣,黃安偉與英國廣播公司的看法一致,認為深圳之行是習制定更多開放政策的最強信號,加上他在201211月對“復興”和“中國夢”之闡述,均印證他本人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
    政治分析人士李偉東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如果習的確去了深圳,顯示他將改革列為首要事項,這是值得關注的現象。”但李並不認同鄧小平1992年的南巡,認為那是“假改革”,因為中國的繁榮助長腐敗蔓延,國有企業擴張的代價是犧牲私有企業的生存空間。
    針對新興詞彙“中國夢”,黃安偉認為習近平將來會反覆使用。近一世紀,幾乎沒有任何一位中國領導人不談“復興”,但習近平會更加著重在民族主義上,畢竟他已意識到,傳統共產主義思想不再吸引中國人,他必須找個東西取代,藉此凝聚社會共識,確保中共政權的穩定性。
習近平南巡期間帶笑揮手。

西方民族主義最流行的時間是19世紀,所以拿破崙的征服令法國人感到驕傲,美國也打了一場名留青史的獨立戰爭。然而,時至21世紀,資深中國觀察家夏偉(Orville Schell)對這種將中國同日本和西方對立起來的論調仍有市場感到吃驚,他說:“看樣子,新一屆中國領導人開始為國家下一步的改革寫劇本了,而民族主義將是誘惑的題材,用以刺激民眾。”
    有些分析人士指稱,習近平標榜的民族主義是一種混合體,由多種元素組成,當中包含大膽的經濟政策、反腐行動、積極擴張軍事武力並實施強硬外交手段。這些改變讓黃安偉回想起清末的洋務運動,清廷洋務派官員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為口號,在全國展開工業發展﹑打造船堅炮利,目的在於振興日益衰弱的國家。

中國號召中興的新人選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傳統“天朝上國”的觀念仍有多少影響力?假使所謂的復興指的是讓中國重新強大到可以按照自己意願主宰國際秩序,恢復鴉片戰爭以前的輝煌盛世,那很有可能將演變成區域穩定的重大威脅。1793年乾隆皇帝時期,英國使節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在朝廷單腳下跪,象徵清朝的黃金時代,但年代變遷已久,各國在處理國際事務都須遵循一定的談判規則和國際法,以國力差距欺壓小國絕非上上之策。
    又或者習近平心中想的是“中興”,中興一詞指稱政權克服外在環境的巨大艱困,使國家社會從衰退中恢復的情況,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中興有少康中興(夏朝少康)和光武中興(東漢劉秀)等。歷史學家約翰德勒里(John Delury)告訴黃安偉,如果共產黨想延續政權,他們需要一位能中興的角色來挽回百姓失去的信賴,“中共想重整旗鼓,就得號召中興”,德勒里說:“通常開國皇帝都很強,但漸漸出現無法阻擋的衰弱之勢,危機便浮現,這時若有一位強而有力的領導人推動中興,那政權就能重新充滿活力和希望。”
    中共的開國皇帝毛澤東無疑是近代中國最有名的政治強人,但60多年後,頹勢已開始顯現,中國惡名昭彰的社會問題罄竹難書,舉凡腐敗猖獗、環境汙染、貧富不均、男女失調、裙帶關係和公民福利落後等,習近平能否成為中興少主尚不可知,唯一能確定的是,比起胡錦濤,他肯定是個有吸引力的領導人,而且他也不吝於展現群眾魅力。


李克強下基層時以康師傅方便麵充飢。


與李克強頻打親民牌
    中國古代皇帝深居於豪華宮殿中,有不可侵犯的尊貴,與百姓距離遙遠,甚至連名字都有神聖性,凡夫俗子必須避諱。然而,隨著時代進步,領導人逐漸明白經營公眾形象的重要性,以美國政治家為例,他們很樂於每到一個新地方就與當地人握手致意﹑親吻剛出生的寶寶或是吃快餐,通過這些親民手段讓自己受歡迎。但胡錦濤顯然不諳此道,他常被批評的就是木然神情及不帶感情的發言,缺乏領袖魅力,因此有人認為他來自“另一個星球”。人們同樣依此標準檢視新領導人,卻驚訝地發現他們大不一樣。
最明顯的兩人,莫過於習近平和李克強。《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記者大衛渥太(David Wertime)指出,習近平“南巡”令自由主義者感到振奮,他是如此親切,不擺架子,也禁止誇張排場和過分報導,甚至所到之處並不實施擾民的交通管制,這一切都讓習越來越有西方領導人的風範。
    另一個讓網民驚呼連連的是李克強,他下基層時以康師傅方便麵充飢。挨踢客在微博上寫道:“康師傅確定要火。一個紅燒牛肉,一個老壇酸菜”;須臾無慮考慮較多,說:“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如果這不是作秀,並且那桶面不是特供的,那麼我為他的健康憂心;如果是作秀,我為他的作秀憂心。”網民大部分仍持正面評價,範桶稱:“確有煥然一新的氣象,希望不但款式翻新,更要內在的革新”,謝潤良則說:“好,嶄新的高級領導,嶄新的生活方式,嶄新的工作形象。希望我們看到的和實際存在的一致,如此,一切大有希望。”
    食用方便麵沒什麼了不起,但由李克強來做的確是個極大諷刺,畢竟官員腐敗形象深植人心,百姓總以為大官們無不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這張“親民牌”一出,立即為他加分不少。大衛渥太認為,習、李兩人努力扭轉形象,他們不希望在平民眼中是個高高在上的掌權者,所以願意以貼近人民生活的方式推銷自己,博取民心,這也是相對最容易的一件事。
    不能忘記的是,溫家寶同樣以親民形象著稱,他可以一件風衣穿好幾年,鞋子破了再補,但26億美元的家族資產曝光後讓他蒙羞,任內更沒有推動真正的改革,換言之,溫家寶比較像作家余傑所稱的“影帝”。因此,習近平和李克強的一舉一動到底只是演演戲還是改革前兆,恐怕還得由他們的後續行動來判斷,任何過早或過於樂觀的結論都是不成熟的。
在外交事務上展現自信心
    對內訴求“親民”與“復興”,習近平對外亦展現不一樣的企圖心。《南華早報》報導,習近平任期的頭一個月,便致力於消除外國對中國崛起之疑慮,他對外交事務很有主見,同時也更有自信心和果斷,為他贏得很大的公眾支持。
    習近平從公開講話、待人接物到接待外國使者,所展露的強大自信源自其家庭背景。他是革命英雄習仲勛之子,跟軍隊有密切聯繫,還曾任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飈的秘書,這些淵源使他不走胡錦濤那套呆板的領導風格。根據《南華早報》報道,習指出中國永遠不會“擴張霸權”,並“持續開放”,中國的崛起不是自我中心,不會產生害處,它既不是挑戰,也不是威脅。北京外交學院王帆教授指出:“很多國家害怕北京將採取新的外交政策,不再強調和平發展路徑,習的發言就是要消除這種恐懼。”
    不過習近平不會因此放棄民族主義這張王牌,他很明白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是可用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楊希雨告訴《南華時報》:“習近平知道他不能背離民意,離人民太遠終將導致毀滅。他一方面是尊貴的太子黨,另一方面也是吃過苦的下鄉知青,兩者經驗揉合了他的價值觀。”
    習家曾一度家道中落,習仲勛於文革時期被清算,遭到關押和迫害,當時習近平前往農村插隊,《南華日報》引用維基解密(WikiLeaks)指出,為了生存,習近平讓自己比紅衛兵更紅。他於1974年入黨,習仲勛仍在監獄裡,後來加入軍隊,於此期間,“他每天穿著制服”。從這些事蹟不難判斷習近平極具野心﹑有自信,做事講求效率與重點。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說:“在如此背景下,習將比胡強硬,且迫不及待採取行動”;台灣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林文程則表示:“習近平知道何時身段該放軟,何時該強硬。西方領導人因為他們的樸實形象而廣受歡迎,他很願意追隨。”

編譯參考新聞:

1. http://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12/12/keeoo-it-real-the-most-powerful-men-in-china-doing-regular-stuff/266087/.
2.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china-20662947.
3. http://thediplomat.com/the-editor/2012/12/08/chinas-factional-politics/.
4. http://www.scmp.com/news/china/article/1101714/xi-jinoo-wins-support-his-forceful-yet-peace-driven-persona.
5. http://www.nytimes.com/2012/12/10/world/asia/chinese-leaders-visit-to-shenzhen-hints-at-reform.html?_r=2&.



明鏡獨家:“編譯局局長門”是“狂想“”小說”

博士常艷爆“編譯局局長門”事件。

明鏡新聞網記者陳小平

  畢業於國人民學、現為山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和中央編譯局博士後女博士常艷,近日實名發長達10餘萬字的“一朝忽覺京夢醒,半世浮沉雨打萍”, 詳細記錄自2012年3月以來她與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從認識到上床過程,其中更列出他們在北京各酒店17次開房細節。明鏡博客轉發了常艷的這篇舉報全文: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

      54歲的衣俊卿1976年7月—1978年2月在黑龍江省虎林縣迎春糧庫青年點下鄉,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7年獲貝爾格萊德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先後擔黑龍江大學哲學系主任,《求學刊》主編,黑龍江大學副校長,黑龍江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07年3月起任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2007年4月起擔任黑龍江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2010年2月起擔任中央編譯局局長。現兼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中國辯証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

  此文發表後,一篇評論說“此女性格剛烈,有勇氣有能力,發現自己玩弄了,就敢魚死網破。其實也是找靠山不。其實她自己也有老公孩子。”


  今年34歲的常艷為山西隰縣人,2000年7月,畢業於瀋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系,獲工學學士學位;2004年7月,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2010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11年7月,進入中央編譯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自2005年以來,常艷先後發表了《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理論教育》、《求實》、《理論探索》、《唯實》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恩格斯晚年社會發展理論》》(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版),主持國社科基青年項目“恩格斯著作的寫作、出版及在中國的傳播研究”(項目批准號:11CKS001)。

12月12日,明鏡新聞網記者對常艷提出採訪要求,並請求她核實這篇長文不是出自她之手。 隨後,常艷給明鏡網記者等收信人回信說:“一朝忽覺京夢醒,半世浮沉雨打萍”系她在“嚴重憂鬱癥”情形下創作“小說”,“並對給涉及到的‘當事人’造了不可估量的名譽及心理傷害,並給培養過我的單位及學校以及人、朋友帶來了很困擾示道歉。”(信件全文附後)


  一位分析人士對明鏡新聞網記者說,常艷文所說情節事實等非常真實具體,可信度非常高。而這個事情突然發生轉捩,絕非簡單之事。她與中央編譯局局長開房之事皆有案可查,是真實是虛構一目瞭然;是有嚴重抑鬱癥還是受高壓改口,也容易辨析。看來,這裡面的很深。


  致眾及師友的道歉信

  各位老師、同學、朋友:
  提筆問安!
  請允許我就前幾日發至您郵箱中的“小說”一事道歉。“一朝忽覺京夢醒,半世浮沉雨打萍”系我在業餘時間虛構出來的小說,文中也提及我一直以來有看小說甚至寫作的衝動。
  由於科研壓力很大(這一年來我的狀態一直不好,成非常少),我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癥,與同事、親人缺乏有效的溝通,常常陷入一種幻想甚至狂想的狀態,以至於把某種並不現實的事情及人物與自己關聯起來,以求精神境界的圓融與自我安慰。
  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我把自己理想中的人與事當作現實的存在進行了一番文學性的描述,並在病情發作時發給了諸位。由於自己的不理智,在網絡媒體的推動下,對於涉及到的“當事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名譽及心理傷害,並給培養過我的單位及學校以及家人、朋友帶來了很多困擾。
  在此,請允許我鄭重道歉!也希望大家讀罷小說一笑了之,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我。同時,我也會在家人的幫助下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病情,目前正在治療中。我相信,我的人生路還很長,也盼望媒體及大眾給予我康復的時間與空間。
  冬安!

  正在治療中並盼望康復的常艷
       2012.12.12

李成:現在最有年齡優勢的是央企領導人

大事件記者柯宇倩/早在1986年,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便著手建立一套中國政治菁英人物資料庫,20多年來不斷充實、擴大,透過實證研究找出中國官員的晉陞模式和政治規律,如今,這套資料庫已涵蓋2萬人。2012年,李成將多年的研究結果與分析,寫成《通往中南海之路——十八大前高層領導群體》(明鏡出版社出版)一書,從中國高層精英的5大主要群體來探討領導層的特點、權力淵源與政治版圖,為讀者揭開中南海的神秘面紗。


關注5大群體,瞭解領導層趨勢

李成以這套資料庫為基礎,在《通往中南海之路——十八大前高層領導群體》中從“世情、國情和黨情的挑戰”、“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大”、“中共黨內民主:粉飾還是現實?”、“黨內分派:不是選擇,而是現實”、“各章主要研究議題和結構輪廓”、“習近平和李克強面臨的艱鉅挑戰”6個方面分析中共領導權力的趨勢與變化。

2012年秋季即將舉行中共十八大,2013年則有十二屆人大登場,誰會是晉級高領導層最有希望的候選人?領導集體陣容和權力的派系會如何分佈?新一屆領導團隊將面臨的最大挑戰為何?他們又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中國的經濟政策走向和政治運作模式?都是《通往中南海之路——十八大前高層領導群體》一書探討的重點。

書中聚焦中國高層精英的5大主要群體,李成對《大事件》介紹,第一個群體為省委領導人,如省委書記、副書記等正在崛起的新星。省級負責人或許是觀察中國權力角逐的最重要群體,以政治局成員來說,主要來源便是省委書記,如目前有56名政治局委員是省委書記,包括上海的俞正聲、廣東的汪洋、重慶的薄熙來、天津的張高麗、北京的劉淇,王樂泉則是2010年從新疆黨委書記的位置退下來;除溫家寶和軍人出身者外,政治局委員80%以上都有省委書記、省市長的經歷,如李克強、李源潮、習近平、王岐山。

第二個群體是部級領導人,書中第二章就聚焦國務院的35名主要成員,國務院成員除了在政治局中佔有許多席位外,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等都是中國內政外交事務的第一線人物。第三個群體是軍方將領,此群體在中央委員會裡的人數佔20%多,李成分析,2012年的政治更替,軍隊領導層將出現大規模權力交接。

第四個群體是央企領導人,李成對《大事件》指出,尤其最近510年中,中央委員會300多個委員與候補委員裡,開始出現20多位央企領導人,包括曾經主管製造飛機的現任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以及前中石油CEO、現任福建省省長蘇樹林與前第一汽車總裁、現任吉林省常務副省長竺延風;這些人的特點是年紀較輕,在剛擔任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時都是40多歲,目前有些人仍未達50歲,如果當前的中國政治體系延續下去,中國第六、第七代領導人不少佼佼者會是企業界出身。

以前有年齡優勢的多是共青團體系或省級幹部,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都是40歲左右進入中央委員會,現在最有年齡優勢的群體就是央企領導人。”李成說。

第五個群體是黨務幹部,或黨內職能機構官員,這些幹部實際上控制著中國政治體制最重要的兩個職能領域:組織和宣傳,包括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中聯部、中央黨校、中央辦公廳,此群體中有幾位重要的最高領導層競爭者,在中共領導層大規模換屆之際影響力尤大。

李成對《大事件》表示,本書所包含的,不只是政治局或常委的幾個人,而是多達340人的簡歷,聚焦這些人上升的途徑、派系的淵源,例如有多少是共青團、太子黨,有多少在沿海地區或內陸地區,有多少人做過秘書,多少人出身大學的幫派體系,又有多少人是海歸,通過對這些非常有意思的統計和分析,可看出未來10年中共領導人的變化與趨勢。

當然,外界更關心的政治局委員與常委,書中也特別挑出予以闡述。李成認為,這是中國政治最關鍵的部分。“九常委是中國政治的焦點、難點、突破點,包括最近的薄熙來事件,也是爭奪九常委時出現的問題。”

在中共已不再由單一強人所領導的時代,擠進以常委為權力中心的集體領導班子,自然是中國政治角逐的焦點,因此政治局常委也被視為中共“呼風換雨”的最高權力所在。李成指出, 分析新一屆常委的組成結構、個別特徵、 政治生涯、派系淵源、職能分工、施政理念、政策偏好等,是預測中國未來走向的重要途徑,而決定常委人選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共派系的角逐與權力的制衡。

李成對《大事件》解釋,《通往中南海之路——十八大前高層領導群體》一書的資料來源絕大部分是中國官方對這些人物的正式簡歷,另有10%的資料來自非官方的途徑,例如通過採訪、參考香港和台灣媒體對太子黨背景和人脈淵源的報導等。

雖然李成經常有機會與中國官員見面,但李成表示,與他們的談話內容並沒有寫入書中。“具體的談話我不寫,因為沒有經過他們的同意,有些內容也太敏感,但通過與他們的接觸,我得到一些感性的理解,對我對中國政府的瞭解有幫助,也可間接看出中國的政策走向,以及對哪些議題比較關注,這是我能用在書裡的。”
 
 
 
 《通往中南海之路——十八大前高層領導群體》

为什么揪住温家宝不放

《纽约时报》自从十月份发表重头文章披露温家宝家族搜刮财富的秘闻,海内外就有不少声音为温家宝说话,最典型的就是称温家宝是中共高层硕果 仅存的改革派,要维护他的形像和清誉;另一种说法多少还顾及事实,称温家宝家族虽然有巨额财产,但为什么不去揭露李鹏家族、江泽民家族,只揪住温家宝不 放,背后一定有政治阴谋云云。

说到阴谋论,就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谓“抹黑中国,别有用心”差不多了,只不过挺温派所说的阴谋,是指薄熙来余党和出于另一种目的反对温家宝的党内 保守派势力。不可否认,中共内部不同派系都一直通过海外媒体曲折地传达各自的声音,《纽约时报》驻中国记者关于温家宝家族的深度报道,是否得到了某一势力 秘密递交的资料,这很难说,但关键在于该报道是不是事实。

就在《纽约时报》第一篇揭露文章出来后,香港老左派吴康民高调反驳,声称去年他 面见温总理,临别时温家宝交给他一袋密封的材料,但没有说什么和要求吴康民做什么,他只是后来打开才知道里面都是一些剪报,说明关于温家族怎样敛财的讹传 是怎么来的,吴康民用这些剪报来力证温家宝的清白。然而他话音未落,《纽约时报》在11月24日和27日再发两篇文章,继续深入追踪温家族的财产故事。事 实俱在,证据和细节翔实,这使得吴康民和其他挺温派的说法一下子变得苍白无力。

与其质疑《纽约时报》为什么不去揭露李鹏家族、江泽民家族,还不如好好读一读人家这三篇深度报道。这再清晰不过地显示专制体制的丑陋,温家宝家族也许不是中国的首富,但这完全是一个制度性腐败的范本。

且看温家宝的妻子张培莉,儿子温云松,以及温家族的其他成员,是怎样倚仗背后的权力和政府重大经济决策的内部信息,毫无风险地攫取极高的利益回报。

平 安保险公司是《纽约时报》揪住不放的要害,文章显示记者拿到了关键和确切的证据。平安公司是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和金融于一身的巨无霸集团,它在温家宝当 总理时更上一层楼,取得银行牌照。而在平安公司2004年在香港上市前,温家宝的妻子张培莉及其他家族成员和一些长期生意合伙人,开始通过温家宝的天津老 乡段伟红的泰鸿公司大量吃进平安股票,等到公司上市,股票价值暴赠,这简直是摇钱树和聚宝盆,连温家宝九十一岁的老母亲都拥有市值一亿二千万美元的股票, 《纽约时报》板上钉钉地出示股票持有证书和身份证的影印件。

尽管现在那位天津老乡出来声明平安股票及其收益都是她自己拥有的,只不过“错误借用”了温总理亲属的身份证。但根本无法令人置信,为什么她不向张三李四黄二麻子借用,偏偏借用温老太太的身份证?退一万步说,真是借用的话,温总理本人能免责吗?

更 深层的问题在于,像温家宝家族这样快速简易的敛财方式,在权力金字塔顶端的豪门贵族的金枝玉叶全在使用。权力不费吹灰之力就转化为利益和金钱,严格地说这 不是中国特色,几乎所有专制国家都是存在著这种游戏,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是,这个制度把这种游戏完全合法化,简直不需要太多的掩饰。红色贵族谁都不会在意, 中共其实在2001年立过法规,政府官员不得通过亲属买卖国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个规定颁布十一年了,但形同虚设。

现在又说回来,为什么揪住温家宝不放?从国内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温的一贯形像和真实的巨大落差,在普通民众中造成更大震撼,而一直支持温家宝的改革派及自由派知识分子,也感到迷离和失语。其中奥妙不难明白,连温家宝都是这个样子,其他还需要深究吗?

前 不久温家宝出访泰国时,在对华商华人讲话时表白:“为了自己的清白,即使死也要死的诚实和正直。”极其讽刺的是,这种话薄熙来也在说,而且即使在狱中也一 口咬定自己的清白。温家宝确实有证明自己清白的最后机会,他在交权之前的剩下日子里,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公示财产,履行他说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诺 言。这样的话,即使他家族成员敛财无数,温家宝总算可以身败而名不裂,中国改革史上会记住他这一笔。

晴朗,RFA

江朱時代,可以用“中式西餐”形容



  《明鏡月刊》何頻


  即使李鵬的總理之位,也被一位口惹懸河,很受西方人喜愛的朱鎔基所取代。朱的很多承諾落空了,他張揚的個性也在他任總理的後期有所收斂,但他作為江澤民的副手,使江朱時代出現了人們不曾預想到的經濟高速增長,尤其是加入WTO、申請主辦奧運會,使中國迅速成為國際舞台上的新星。

  現在來看,江澤民朱鎔基對西方的學習態度,還在於,他們的知識、修養成長於民國時代,接受的是西式的科學教育。歷經毛時代荒唐的幾十年革命,他們更意識到必須承認西方世界的文明程度。 
  相比鄧小平非常可惡的“四個堅持”,江澤民謙卑地讓自己的政治標誌從“四”減少到“三”,這就是邏輯不通的“三個代表”。但有人解釋說,這里面隱藏了江的深遠用心:讓中共變成“全民黨”,從而轉化中共作為獨裁黨的權力。

  然而,實際情形並非如此。
  朱鎔基有鐵血宰相之稱,但百姓和西方對他的期望後來證明完全是虛望。他本質是一個計劃經濟信徒,而非市場經濟推手。他的國有企業改造,結果是國有產權落入了權貴家族之手,而不負責任地將千萬工人拋棄到大街上。



  同樣極其惡劣的是,朱鎔基的分稅制度,是造成“黨富民窮”的根源。現在,沒有任何一個政權比中共更富有,這自然有力地鞏固了專制政權的力量,可以常常人民幣解決“一切人民問題”,從而減弱政治轉型的動力。

  江朱常常擺出一副“大人物”的派頭,其實,他們只是“技術性官僚”,只是技術性地執行了鄧小平的路線。鄧小平其實是中共極端主義的另一面,毛製造的是“全民政治瘋狂”,鄧小平製造的是“全民經濟瘋狂”。很少有國家,被一個革命黨如此幾番折騰。

  江朱的局限性暴露無遺,他們害怕已有的成就被破壞,所以在政治改革上乏善可陳,使他們主導的經濟改革培養了一個巨大的副產品:官商界的腐敗和社會的道德淪喪。

  即使江有志再做一些事,例如傳聞他想啟動高層選舉,想建立一個“國家安全委員會”來延長他的政治生命。但很多人迫不及待要送江澤民下台。江對下台明顯表現出很不甘心,拖泥帶水,但幾年之後,不得不灰溜溜辭去了軍委主席。

  簡單地作一個總結,江朱時代,可以用“中式西餐”形容,原本希望各方都可接受,其實不倫不類。他們腦子充滿對西方文明的向往,但還得常穿上僵硬的中山裝。他們內心充滿對中共體制的無奈和痛楚,口頭上卻是一套社會主義的謊言。

  江朱這代人的政治人格是分裂的,但分裂,至少顯示了他們的多重性。 政治領袖人格分裂意外的社會成果是:一個多元化的中國社會開始出現了。就像一個打開卻關不上的魔匣。
(《明鏡月刊》第34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繩子斷了棺木落地,改變袁氏家族的走向


《新史記》張永久


《新史記》編者按:中國作家、《袁世凱家族》作者張永久正在撰寫新著《因為姓袁》,講述史稱“民國第一家”的袁世凱龐大家族悲歡離合的故事,記錄袁家數代人在特殊歷史時刻的心路歷程。這是該書稿第一章“血脉深处的守望”中部分章節。


在 袁世凱家族的袁氏陵園,一位姓袁的老人還告訴我,1984年臘月,滿天雪花紛飛,地上的積雪有一尺多厚,有一支袁家後裔回鄉省親,前來陵園裏祭拜,當時出 現了奇異的一幕。那天,鳴炮焚紙的儀式過後,從袁保中(袁世凱生父)的墓穴裏爬出了一個金色的動物,頭部象青蛙,身子象一條蛇,那隻“青蛙蛇”停歇在一簇 草叢裏,探頭探腦地張望了一會,然後不慌不忙地慢慢離開了。對這一異象,袁家人眾說紛紜,有各種猜測和解釋的版本。但是在祖宗的墳塋面前,氣氛神聖肅穆, 誰也不敢輕易亂動,倉促對“青蛙蛇”鑽出的小口子進行掩埋,怕走漏了墳塋裏的靈氣。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這個困惑人類的千年一問,不知引發了多少人的無窮思考。家族史是一個家族的根,斷垣殘壁的祠堂,陳舊發黃的家譜,記錄的不僅是一個家族的記憶,也是社會變遷的斑駁畫面。

那麼,袁氏家族這一路又是怎樣走過來的?

 

位於河南安陽市洹水北岸的袁世凱墓——袁公林。


據 項城袁氏家族史記載,他們的始遷祖是袁持衡,從汝南郡遷移而來。袁持衡只有一個獨子,名叫袁膺舉。從文獻上看,袁膺舉是個讀書的種子,兩個兒子名字取得相 當雅致,一個叫袁抱月,一個叫袁步月。人生最遺憾的事莫過於,詩意的抒情往往扛不過世俗的鍛打,抱月步月兩兄弟長大成人後,遭逢到一場百年難遇的大水災, 袁抱月跟隨他人逃難去了南方,從此杳如黃鶴,斷了音信。袁步月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袁學詩和袁學禮,遷移到永豐南13華里的秦波村,砍了幾棵樹,挨崖壁邊搭 了個窩棚,臨時安頓下來。

項城袁氏家族史料上,有一段描述當年情景的文字:

當時秦波人煙稀少,周邊十幾裏地沒有村落,且地勢低窪,雜草叢生。袁氏一家,就在這裏墾荒種糧。農閑之時,父子三人到野外蒿草中,撿取野鴨蛋補食用不足,生活十分艱難拮据。

從上述文字來看,這還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耕之家。

就 這樣又過了半個世紀,當年跟隨父親去野外蒿草中撿野鴨蛋的孩子也成了爺爺,其中的一個爺爺袁學詩老死了。送葬那天,兒孫們扶靈出殯,一路上走走歇歇,往南 行至秦波村與袁閣村交界處時,抬靈柩的繩子突然斷了,棺木重重地落在地上,嗩吶和鑼鼓聲戛然而止,送葬的隊伍安靜下來,族人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他們從 四面圍攏來,有的站著,有的蹲在地上,仔細琢磨棺木落地所隱含的各種寓意。

最後還是由家族中的老者一錘定音:學詩留戀這裏的風光呢!

老者這句話,改變了項城袁氏家族後來的走向。

兒孫們在袁閣村找了塊空地,就地挖坑,埋葬好棺木。當時季節是冬天,北風蕭瑟,草木搖落而變衰,枯樹枝上的烏鴉怪叫一聲飛遠了。人們舉目所觸的景色皆是冷清淒楚,然而在冬季的沈靜之美中,大地在悄然孕育來年的春天。

時 光如漏斗中流失的沙子,不知不覺又過了若干年。每年清明節、鬼節以及元宵節前後,袁學詩的子孫後代都要來焚香祭祖。為了方便祭祀,後來他們索性舉家從秦波 村遷移到袁閣村,在這裏修建陵園和祠堂,袁氏家族世系繁衍生息的傳奇故事,從袁閣村開始了新的延伸。(《新史記》第9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美军将加强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

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U.S. Marines and sailors from Battalion Landing Team 1st Battalion, 5th Marine Regiment of the 31st 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 conduct a long range helicopter-borne raid at Basa Air Base, Pampanga province north of Manila, Philippines on Sunday Oct. 15, 2006. The raid was executed with the assistance from members of the Philippine Air Force as part of the annual bilateral training exercises dubbed Talon Vision and Amphibious Landing Exercise (PHIBLEX) FY 2007 which officially began Monday. (AP Photo/U.S. Marine Corps, Staff Sgt. Ricardo Morales)

菲律宾官员表示,随着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紧张局势持续,美国和菲律宾官员于本周三(12月12日)就增加美国海陆空部队在菲律宾活动的计划达成了一致

虽然没有直接的指明主权纠纷问题,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近日视察位于广东省的南海舰队时曾敦促,军队要确保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不过在这次讲话中他并没有具体指明任何潜在的敌人。

美军将更多参加训练和救灾

美国和菲律宾高级官员在周三(12月12日)于马尼拉举行会晤,双方就如何加强两国在安全和经济上的合作进行了讨论。

菲律宾国防以及外交官员表示,他们希望未来在该地区会看到更多美国军舰、飞机和部队进行训练和救灾援助行动。

菲律宾外交部美国事务助理卡洛斯·索拉塔(Carlos Sorreta)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会议讨论的主要话题是增加在菲律宾轮流驻防的美军数量。"他还补充,本周还将批准一项美菲联合军事演习的五年计划。

目前还不清楚美军增加的具体数量。菲律宾曾经是美国的殖民地。

菲律宾国防部次长巴提诺(Pio Lorenzo Batino)表示,美菲双方就一个可能的新框架进入了"实质性的讨论阶段",该框架的内容是关于美国如何在这个东南亚国家部署军力。

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但双方目前还没有讨论细节...(这些)政府磋商和细节将取决于技术工作组"。他表示这个新的框架与增加美军在菲律宾轮流驻防数量有关。

关系"复兴时期"


In this April 10, 2012 released by the Philippine Navy, Filipino naval personnel look at giant clam shells on board a Chinese fishing vessel at the disputed Scarborough Shoal in the Protesters display placards during their rally outside the Chinese Consulate at the financial district of Makati city, east of Manila, Philippines Monday, April 16, 2012, to accuse poaching by Chinese fishermen that led to a military standoff at the disputed Scarborough Shoa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Philippine president said Monday his country will continue talks with China to resolve the impasse, which began last Tuesday when two Chinese ships prevented a Philippine warship from arresting several Chinese fishermen. (Foto:Bullit Marquez/AP/dapd)
中菲两国间在黄岩岛(国际上称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海域的冲突不断升级。在4月份,菲律宾民众在马尼拉的中国领事馆前示威。


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称,两个盟国的关系处于"复兴时期"。

美国去年曾经宣布,将其外交政策、经济、防务的"战略支点"移向在亚洲之后,美国的海陆空力量明显更多地出现在了菲律宾、澳大利亚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地点。

对美国意图有所警惕的中国不断壮大军队力量。近年来,中国同美国的盟国菲律宾和越南之间的南海主权争议加剧。而文莱、台湾、马来西亚等也均对南中国海提出部分主权要求。该海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新近上任的中国军队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向230万解放军发出呼吁,要求其"进一步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习近平还表示,为此要提高军队的"现代化"。不过他并没有进一步阐明细节。

从上周六(12月8日)起,习近平用3天时间完成了对广州军区的视察。他并没有指出敌方具体是谁。在今年11月15日,习近平接替胡锦涛成为中国军队最高领导人。

谨慎的开端

美国和菲律宾官员均表示,无意恢复美国驻菲律宾永久性军事基地计划。1992年,美国驻菲律宾最后的军事基地被关闭。增加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将帮助菲律宾在自然灾害期间,比如台风时候进行救援。在上周,菲律宾遭遇台风袭击导致700多人丧生。

菲律宾外交部美国事务助理卡洛斯·索拉塔表示:"轮换驻防增加的区域和我们传统上演习的区域一致。有些地区,按照我们的经验,自然灾害更多,因此我们可能扩大那些地区的演习。"

一位美国官员称,华盛顿政府不准备直接介入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美方的重点将专注于加强与菲律宾等长期盟友的安全联系。

菲律宾外交部美国事务助理索拉塔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菲方也赞成增加美国飞机和军舰的部署,他说:"这样的话,我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其军事力量。"他提起上周的台风时表示,他们也欢迎美国提供更多的人道主义物资。

来源:路透社 翻译:文木

责编:石涛

德国之声中文网


成龙又发“伟论”指香港要限制游行自由

资料照片:香港著名演员成龙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因为婚外情留下风流种子而承认「读书不多」的国际诙谐武打明星成龙,继之前的「中国人是要管的」伟论后,又有惊世的论述,他最近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访问时,不但坚持中国人是要管的言论,而且还说香港现在已经变成游行之都,「应该规定什么可以游行,什么不能游行」。

经常主办大型游行的民间人权阵线,副召集人王浩贤批评成龙要规管游行的说法「可耻」,认为他不了解公民权利,亦无视人权和集会自由等价值,必须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他指成龙或许太富有,不明白民间疾苦,不明白为何市民要不断上街争取,建议对方多花时间关心基层。

成龙接受访问时,首先捍卫自己在3年前的“伟论”,指自己当时虽受到批评,但并没有难过,因为「中国人是一定要管」,一如交通规则要守,他自己亦是从不守法到学会守法。

成龙又说:「不管谁做(特首),政府我都支援。香港现在有过3个特首了,每一个上台都被骂。我就不相信每个特首上来都是要害香港的。你种个种子,要给它时间开花啊,不能刚种下就喊:还没开花!还没开花!」

成龙又说:「现在香港变成游行之都,以前是韩国,现在是香港......应该规定什么可以游行,什么不能游行.......现在很多无理取闹的游行都来了,有些人没事就游行吧,有假期就游行。我就每天看见游行。我们今天回归了中国,怎么还可以老骂中国的领导人?你们谁有本事谁来管,你们又管不了,只是在骂。」

在谈到过去的殖民政府时,成龙说:「我们生在香港,不中不西。拿英国护照,但是去英国要盖章,要拿visa(签证)。到那边还要问你来英国干什么。英国不是我的国家吗?不是。你是一个被遗弃的小孩子﹕我拥有你,但是我又不管你。」

《南方人物周刊》问他有没有想过要从政或当议员,成龙则表示做议员要斯斯文文,未必适合他,他自己反而曾想过做「交通部长」,因为他懂得以「打」解决胡乱停车的问题。他说,自己20多岁时,曾以西餐的餐刀戳破胡乱停车者的轮胎,以后车辆就再没出现了,故「要用暴力手法去对付暴力、不守规矩的人」。

成龙在访问之中,坦承自己年轻时拍戏,面对黑社会的「疯狂」事迹。他声言,当时不少艺人被黑社会欺负,连影星刘德华也被枪指着要求拍戏,故他自己当时亦每天携枪出外,甚至用钱聘用「穿草鞋的」对付黑社会。他说,自己不是黑社会,「如果是黑社会的话,我不会拿到英女王的勋章」。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胡平:中共当局为何如此敌视自焚(上)

12月3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党报《甘南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透露了中国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有关《依法办理藏区自焚案件的意见》。

《意见》认为,“自焚案件中的自焚者不同于一般的厌世自杀者,普遍具有分裂国家的动机,其自焚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动。”

根据《意见》,组织、策划、煽动以及帮助他人实施自焚,本质上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严重犯罪行为。

《意见》指出,对实施这类犯罪行动的人以故意杀人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要作为打击重点予以严惩。

这份文件说,对自焚者本人也要依情节严重程度,对造成重大危害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过,文件没有说明,如何才能追究已经死亡或重伤的自焚者的“法律责任”,只是说“在自焚现场起哄闹事,抬尸游行、阻碍民警医护人员施救的,都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纠集多人为自焚者送葬、募捐,经制止拒不服从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文件没有说明如何或根据什么标准为上述“人员”量刑。

这份文件说,藏区的自焚案件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有预谋有组织策划,煽动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重大恶性事件”。

中共当局的这份文件实在荒谬绝伦。自焚只是伤害自己,并没有伤害别人,怎么能算犯罪呢?当局还大搞株连,把帮助自焚,乃至于为自焚者送葬募捐都打成犯罪。这是对法的精神的肆意践踏。

自1976年毛泽东去世四人帮垮台以来,中共在法制建设方面好歹还是有一点进步的,然而这份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文件则是一次令人震惊的大倒退。

有人说,是的,这份文件确实荒谬绝伦;不过,它是否在客观上能起到一定的遏制自焚的作用呢?本来,一个人下决心自焚,是谁也拦不住的;但如果他考虑到自焚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给亲友带来危害,或许就不得不打消主意,不敢自焚了吧?既然生命高于一切。当局这么做,说不定也有它的道理。

这使我想起文化大革命。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清洗,大迫害。一方面,文革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的自杀现象;另一方面,在文革期间,中共当局对自杀的态度和处置又格外残酷格外严厉:没罪的,自杀了就成了有罪;有罪的,自杀了就罪加一等,并且还会给亲友带来麻烦。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假如不是共产党对自杀行为严加谴责并株连深广,只怕文革中自杀者的数量还要大得多呢。

李志绥医生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1966年5月,毛泽东把中国搅得天翻地覆,又开始隐居起来,住进了湖南韶山的滴水洞。一次谈到傅连璋的问题。

傅连璋是卫生部副部长,专门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毛泽东说:“傅连璋告诉我,有人斗他,自杀一次,救回来了。他让我救救他。其实,傅连璋这个人是好人,已经退休不管事了,还有什么斗头,这个人要保一保。”毛又说:“这次恐怕又有千把人自杀。”

毛泽东这段话说明,毛自己很清楚,政治高压必将导致大量的自杀行为。可见,毛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生命。再有,毛自己也很清楚,在自杀者中,至少是有些自杀者,例如傅连璋,即便按照他的标准,也是好人不是坏人。既然如此,毛泽东为什么又要对自杀者统统扣上更重的罪名呢?

我们知道,在文革中,有些人自杀是表示反抗,表示抗议。但也有不少人自杀并不是表达抗议。有不少人自杀是以死明志,以死辩冤,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以死证明自己绝非“反对党反对毛主席”。例如自杀身亡的邓拓和自杀未遂的罗瑞卿,在遗言里都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都叮嘱家人要跟着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这种自杀的特点是,自杀者热烈地认同共产党和伟大领袖,他们在先前也曾经得到过党和领袖的承认,被视为自己人。可是现在党和领袖却指控他们是敌人,他们感到无比冤枉无比委屈。可是他们又不能直接批评党批评领袖说你们搞错了,因为那样做很容易被理解为对党和领袖的怀疑甚至反对,那等于是落实了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他们处在既不能接受党的指控又不能反对党的指控的尴尬境地。于是,他们选择了自杀,用死来表明自己的清白,表明自己的忠诚。

在古代,也有过忠臣含冤自杀,以死明志的情况。在古代发生了这种情况,皇帝通常都会有所醒悟,知道自己先前冤枉了别人,因此感到歉疚,所以对自杀身亡的忠臣总是会表示某种尊重。共产党却不同。共产党遇到这种情况反而会震怒。在你看来,自杀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在党看来,你的自杀却是在证明党的过错,证明党把你整错了。这就有损于党的不容非议的权威,这就有损于伟大领袖明察秋毫的英明。共产党不关心你的清白你的冤屈,党只关心它自己的权威不容批评不容怀疑。所以,党对你的自杀格外生气,所以党还要对你鞭尸,给自杀者扣上更重的罪名。至于那些本来就是用自杀来表示反抗表示抗议的人,党恼羞成怒咬牙切齿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恶名昭著的罗马暴君提比留听到他的囚徒在狱中自杀,恨恨地说:“此人逃脱了我的手掌。”

这就是暴君对别人自杀十分痛恨的原因。因为暴君要的就是对受害者为所欲为,要的就是对受害者彻底控制,要的就是受害者任由摆布,完全屈服,而自杀却意味着摆脱控制,自杀却意味着说不;所以暴君感到恼火。出于无处发泄的恼怒,所以暴君甚至要对自杀者再加上更重的罪名。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自由亚洲电台


南京響防空警報悼大屠殺75週年


南京民眾集會紀念南京大屠殺75週年(13/12/2012)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遇難者家屬和抗戰老兵參加了這次悼念活動。

中日關係持續緊張之際,中國南京市星期四(12月14日)早上拉響防空警報,紀念二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75週年。

共9000人出席了這場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廣場舉行的官方集會。這座紀念館就建在當年萬人坑的遺址上。

參加紀念活動的有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遇難者家屬和抗戰老兵。

中國媒體說,他們默哀、獻花,放生和平鴿,並敲響和平鐘。防空警報於上午10點整響徹南京市上空,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並提醒國人不要忘記這一日子。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並對中國平民、戰俘進行了長達六周的大規模屠殺,中方史料稱有30多萬名中國人被日軍殺害。

不過,一些日本學者和政客,不認同這個死亡數字,並否認大屠殺的存在,引起中國強烈不滿。

另據共同網報道,一名在南京採訪紀念大屠殺75週年儀式的共同社記者在現場用電腦寫稿時,忽然遭到身後一名出席儀式的20多歲的男青年的攻擊。

報道說,這名青年踢他的腰,旁邊一名中年男子也邊叫「你是日本人吧」,邊扯住記者的圍巾,按住記者的頭。

現場的中國便衣警察拉開了男子,但沒實施拘留。該名記者事後表示有痛感,但無外傷。

BBC中文網


咼中校:蘇振華上將百年冤難雪



中國海軍現代化奠基人、開國上將蘇振華百年誕辰,家屬要求中央紀念,為蘇振華被鄧小平批判一事平反,但遭中央拒絕。

在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成功進行艦載機起降試驗之際,中國海軍現代化奠基人、中共開國上將蘇振華百年誕辰座談會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作為中共開國上將及前政治局委員,按照中共有關規定,蘇振華百年誕辰理應由中央主持進行,其家屬一年多前就曾提出申請,並試圖藉此機會為蘇平反昭雪,但是被中央軍委拒絕,讓蘇振華家屬及其部屬非常不滿。

十二月一日,蘇振華百年誕辰座談會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蘇振華家屬及生前部屬、戰友及蘇振華曾經工作過的貴州省代表、部分「紅二代」出席了座談會,緬懷蘇振華生前事蹟的同時,希望中共中央早日為蘇振華恢復名譽。蘇振華生前秘書、八十二歲的丑運州在座談會上回憶了蘇振華為海軍現代化、與四人幫鬥爭的點點滴滴;另一位開國上將楊勇之子楊小平在發言時談及蘇振華死後遭受不公正處理時哽咽不成聲,最後稱「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一九一二年六月出生的蘇振華是湖南平江人,原名蘇七生,在彭德懷發動平江起義後的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共秘密游擊隊,一九三零年彭德懷為其改名蘇振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貴州解放後,蘇振華任貴州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貴州省委書記。一九五四年四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從此開始了他在中國海軍建設的重要旅程。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一九五七年二月出任海軍政治委員。

在海軍工作期間,蘇振華參與領導組建海軍科研機構,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為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作出重要貢獻,成為中國海軍現代化的奠基人。一九五九年九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副秘書長。「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被解除一切職務,直到一九七三年一月恢復工作任海軍第一政治委員。蘇振華復出後不久還去探望了仍被流放的鄧小平,讓鄧挺感動的。

粉碎「四人幫」時,蘇振華臨危受命進駐上海,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主任,解除了四人幫留在上海的「第二武裝」。一九七六年底蘇振華再去西山看望老領導鄧小平,匯報上海形勢。蘇振華曾是劉鄧大軍的一員大將,曾任二野五兵團政委,與司令員楊得志拍檔,戰功彪炳,鄧小平曾公開稱:「他是最能打仗的政委。」

應該說,文革前後蘇振華與鄧小平關係還不錯。一般認為,導致蘇振華「生命」突然結束的原因是在文革後的關鍵時期站錯了隊,與老上級鄧小平關係變僵。一九七八年三月,海軍發生了一六零新型驅逐艦在湛江爆炸的惡性事件,身為軍委副主席的鄧小平對海軍領導蘇振華等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限期整改。一九七八年四月,蘇振華與時任軍委主席華國鋒商定,準備在華國鋒訪問朝鮮回國後,動用一百二十艘軍艦、八十架飛機在大連搞一次海軍大檢閱,但最後被鄧小平否決,並狠批蘇振華,但實際目標是華國鋒。

一九七九年二月蘇振華心臟病突然發作,與世長辭。儘管蘇已去世,但是中共中央還是不依不饒,結論把蘇的錯誤也列上了,對蘇在「兩個凡是」中的立場給予一定批評。由於此後鄧小平在中共黨內軍內的影響一直存在,對蘇振華的這個結論也維持不變,因此連累蘇振華家屬及部屬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也就是外面通俗的說法「鞭屍」。

二零一一年二月以來,蘇振華的遺孀陸迪倫及子女多次上書中共中央、總政宣傳部和海軍領導,要求屆時按中央的規定和慣例,舉行蘇振華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但直到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被中央拒絕,稱考慮到蘇振華在文革期間和其後一段時間所犯錯誤的性質和影響,可由家屬在其家鄉舉辦小型紀念活動。

為此,蘇振華家屬及部屬倍感失望和不平。蘇振華兒子蘇承德說:「想不到鄧對蘇的排擠三十多年後仍然有人延續傳承,豈非咄咄怪事?」得到這個回覆不久,陸迪倫於二零一二年二月抑鬱而終。

亞洲週刊


分析:熱錢將湧新興市場

美國決定繼續買進長期國債,摩根資產管理亞洲市場首席策略師許長泰今天預測,新一輪熱錢將湧入新興市場,推高當地的資產價值。

許長泰分析說,美國加推買債措施後,資金將流向新興市場,預料熱錢將流入股市及銀行體系,因而會加快銀行的貸款速度,進一步推高新興市場的資產價值。

他表示,房屋市場的風險一直存在,投資者除了要留意資金的流入,也要留意政府及各地中央銀行在應對熱錢流入時所推出的政策。

許長泰預料,中國大陸、香港、南韓及台灣等地股市,明年的表現將好過今年,也將吸引更多投資者注意。

許長泰又表示,聯準會將利率水平改與經濟指標掛鉤,而不是以實際時間釐定,較難預測日後量化寬鬆貨幣措施的規模有多大。

他估算,按照每月買債850億美元計算,若措施持續至2014年底,新增的量寬措施規模將多達2兆美元,多過以往的規模。

他表示,市場一早就預期聯準會會推出加買國債措施,所以資金早已流向債市,鞏固低息環境。

他認為,由於中長期低息環境會持續,美國維持低利率水平至2015年是合適的。

他說,目前美國失業率達7.7%,明年底至2014年初或許會回跌至聯準會6.5%的目標。

他又說,近期美國房市已有起色,家庭負債也改善,反映家庭資產上升,負債減少。財政懸崖是短期內最大的不明朗因素。1011213

中央社記者吳顯申香港13日電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2月12日)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