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

溫家寶的軟肋是貪得無厭不知收斂的親屬

馮勝平


 當代和珅溫
作為新興權貴集團,中共對窮人不再有感召力;它對權力的壟斷和共產的旗幟又使它難以獲得富人的擁護。窮人厭惡而富人懼怕,中共的社會基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薄弱過。要重建合法性,中共必須貪。反貪又不傷及自一門藝術。
近來1600名老幹部對溫家寶改旗換幟的指控和江澤民調侃溫是中國首富的報道,使人聯想到和珅的命運:同樣是當朝首輔,同樣是當朝首富。和珅跌倒,嘉靖吃飽。和珅的家產不僅充實了空虛的國庫,也收拾了不少散落天下的人心。在黨內,薄代表極左,溫代表極右。如說薄的唱紅打黑是要恢復黨國,溫的普世價值則是在呼籲民國。對正在形的軍國,它們是威脅。
薄熙來的阿基裡斯之腫是立軍,溫家寶的軟肋是他那些貪得無厭不知收斂的親屬。如果說倒薄失去部分人心,以貪腐治溫倒可能收回人心,彰顯中央反貪治腐的決心。畢竟,無論中央如何定案,不會有人相信薄熙來垮台是因為腐敗。而溫相貪名在外,早已是海內外認定的中國首富。普世價值調子唱的太高,打薄又得罪了太的人,沒有太子黨背景的溫家寶犯了跟薄熙來一樣出頭鳥的錯誤,很可能成為下一場黨內鬥爭的犧牲品。
   薄熙來在兩會上強調他太太谷開來如何賢惠無辜,顯示他擔心海伍德案東窗事發。溫家寶高調宣稱為黨工作45從未謀過私利,也反映了他內心的擔憂。弗洛伊德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心理有強烈的補償功能:他們會反覆談論一個話題,以實現“無意識願望在想像中的滿足,”從而疏導鬱積的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用白話說,就是缺什麼講什麼。缺錢的人喜歡講錢;缺權的人做黃粱夢;缺人的講黃段子;缺德的仰望星空講道德。蔣介石私德有虧,所以嘴上常講仁義道德;澤東擅長權術,經常教導人們不要搞陰謀詭計。

  革命使人墮落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政治頗像一個沒有退出機制的風險基,操作基金的政客則像一群永不罷手的賭徒。一方面,是打江山,坐江山;天無二日,人無二主;牌要做大,事要做絕;四個堅持,五個絕不。另一方面,是將相王侯,寧有種乎;打土豪,分田地;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這台改朝換代的戲在中國已經上演了幾千年。今天,在維穩和維權的外衣下,它還在繼續。要結束這台舊戲,朝野雙方都必須與傳統觀念決裂。
權力使人腐化,革命使人墮落。如果權力腐化當權者,革命則通常使那些追求權力者墮落。心理學研究證明,政治迫害對迫害者心靈的摧毀遠大於對迫害者的影響;它變犧牲者為暴君,從而使暴政延續。長期被踐踏的人本能會想要踐踏別人。對這種心態,米蘭-昆德拉曾做過生動的描述:“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曾十分崇拜那些從政治犯監獄歸來的人,後來我才發現,大多數的壓迫者曾經都被壓迫過。。。,被迫害往往是培養迫害者的最好學校。”(《內幕》,第11期,黨內民主是中國的出路,共產黨的退路》連載之四)

常委清楚諾獎是對中國的一種政治算計

鷹派上校戴旭2009年底出版《C型包圍圈》。

諾貝爾“政治獎”共中華帝國(

陳小平

 中共精英們並非傻瓜,其中能爬到權力頂尖寶塔9常委們個個陰謀與陽謀油鍋中滾出來的,他們太清楚諾獎是對中國的一種政治算計,知道“瑞典文學院是一貫動,一貫敵視紅色政權,一貫敵視中國人民的徹頭徹尾的反動組織”,代“西方帝國主義的文化滲透和扶持”
      據悉,中共在莫言得獎的初期相當緊張。專欄作者@韓浩月在新浪微博上披露:在莫言得獎後搶時間寫出的莫言獲獎評論發出後半小時便得到編輯信息,整版槍斃,上面命令只許報道不許評論。但在短暫的懵懂之後,中共高層迅速出擊,開始利用莫言得獎之事做文章
      中共主管意識形態的最高官員李長春不僅致信中國作家協會對莫言得獎表示祝賀,且巧妙地把莫言得獎圈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結,真的是給中共臉面增光不少,中央電視台中斷了黃時段的新聞播出,以號外的方式來插播這條突發新聞;《環球時報》還特別開設專區為此事進行報導。
西方當然記得2年前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後,中國政府曾批評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干涉中國內政。為什麼他們這次不說了呢?這就是中共玩的國際政治。
誰都知道,中共在國內反美調子比誰都高,但江澤民去德州與布什吃牛肉比誰都高興,這種“美國政治情節”同樣可以用來解釋中共的“諾獎政治情節”。早在12年前,高行健得文學獎後,中共喉舌就號召群衆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防止“西方帝國主義的文化滲透和扶持”,兩年前劉曉波獲獎呼聲響亮時,和平獎評委會受到中國官方壓力,要求勿把獎項頒予劉。但面對文學獎這個國際巨獎的絕誘惑面前,中共有理由笑納,其行為與前蘇聯當政者幾乎如出一轍。1965年肖洛霍夫得獎之前,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徵詢蘇聯文化部的意見,文化部明確回答:“蘇共中央文化部認為,如果諾貝爾文學獎授給米•亞•肖洛霍夫,那麼這將是諾貝爾委員會對一位傑出的蘇聯作家創作的世界意義的認可。” 
對中共來說,他們太需要一個代表中共治下的中華帝國軟實力的象徵了,而沒有一個象徵的意義能大於文學獎。這比中共自己滿世界撒銀子建1000所孔子學院的意義還要重大。此外,對2代中共領導人來說,文學獎是甘露,既可以用來說明中共“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三個代表”之一),也可以讓即將下台的胡錦濤的“黃金十年”錦上添花。用《人民日報》的話說:這“是一種慰藉,也是肯定,更是證明。”
有中共第一鷹派軍人之稱的空軍上校戴旭2009年底出版了一本叫《C型包圍圈》的書,書中提出人他的“C”字型大包圍圈理論。他指出,在中國東部,以美日韓聯盟為起點,美國不斷加固第一、第二島鏈。南海數國,現在拚命發展尖端潛艇和遠程戰機,美國則坐鎮幕後指揮。圍繞南海,美國就有3個海軍基地,還有關島基地和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即對南海形成三角合圍之勢。美國正在謀求租借越南的金蘭灣軍港。陸地上,美國從巴基斯坦、阿富汗,依托印度洋基地和印度準備提供的支持以及中亞的18個軍事基地,美國把觸角伸到蒙古,同時,直接威脅中國的新疆和西藏。為什麼說不是O型呢,因為俄羅斯並不是美國可以掌控的,所以並非全包圍。
  從諾貝爾“政治獎“戰略看,不僅一個包圍中共治下中華帝國的O型包圍圈已經形成,而且,由於瑞典文學院的狡猾,中共不僅接納了莫言得獎,從而使1989年以來頒發的諾貝爾“政治獎“的所有棋局統統激活。
就在莫言得獎的次日,中共擔心的瑞典文學院“文化滲透”的後遺癥在中國開始發作。莫言以前所未有的膽子對前來採訪的中外記者說:“我現在希望他(劉曉波)能盡早地獲得自由,盡早能夠健康地獲得他的自由。我覺得他完全可以研究他的政治”。第二天,總部在巴黎“無國界記者”組織披露的監禁長達兩年的劉曉波妻子劉霞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此外,還有文章呼籲,在莫言得獎的時刻,千萬別忘記中共還關押著全球唯一的諾獎得主劉曉波。這只是北京當局在笑納莫言得獎之後的第一個衝擊波。
在歷史上,但凡笑納諾貝爾政治獎的非民主、非自由國家,幾乎沒有幾個沒有灰飛煙滅。明鏡博客博主因此從前蘇聯的轉型開始想到中國的未來:“從1940年《靜靜的頓河》出版,到肖洛霍夫1965年獲得諾獎,25年很不容易。再到1990年蘇聯垮台,還有25年。如此算來,中共至少還有25年陽壽。”(《內幕》第10期)


央視近來似乎越來越不“聽話”是改革前兆?

“黨、政府和人民重要喉舌”中國中央電視台。

明鏡新聞網編譯蕭憲聰

春秋戰國時代百爭鳴,老子、孔子、莊子和墨子等思想家,為中國留下重要的文化遺產,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鞏固中央集權,實行個人獨裁,並進行歷史上惡名昭彰的“焚書坑儒”。早在兩千年前,秦始皇就懂得言論自由對專制統治的威脅,而現在中共雖不採取這類激烈方式,但控制新聞媒體、審查制度和打壓異議人士等的惡劣行徑,實不亞於焚書坑儒,且目的相同,消除何有害政權的條件,維繫“和諧”社會之象。

央視破天荒報道敏感新聞
   
中國中央電視台簡稱央視,是官方電視媒體,將自定位為“黨、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擁有廣大收視族群與壟斷優勢。既是官媒,那麼,內容勢必偏向宣傳政府政績,且不能得罪北京。坊間流傳的一個笑話說,看了央視都知道“領導人很忙、人民很快樂、外國人生活很慘”,負面或敏感的議題(如領導人家族財富或藏人自焚)不允許報導,因為有違和諧。
隨著中國社交媒體崛起,“負面新聞”越來越容易在互聯網上流通,令審查者疲於奔命,但當局在管控傳統平面和電子媒體上仍具有強大約束力,官媒如央視所報導的新聞,都必須經過來自高層的核准。
然而,央視近來似乎越來越不“聽話”,茶葉之國(Tea Leaf Nation)網站提到,1124日,包括敏感的任建宇案、雲南跪訪總理事件、平墳事件和越南官員公布財產等,都出現在央視新聞頻道,尤其針對任建宇案的詳細報導,讓部分樂觀人士視為改革勞教制度的前奏。
事實上,這些事件早在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地方報紙可能也有報導,但茶葉之國指出,敏感話題能出現於央視,是至關重要的改變,畢竟央視是全國信息的集散地,收視群龐大,比起任何地方媒體都來得有影響力,而對於習慣央視那套吹捧政府、迴避負面消息做法的公民,也都能敏銳感覺到事情有點不同。
 言論自由在中國難出頭
 俗話說﹕“見微知著,一葉知秋。”有的網民將央視的些許轉變,視為新領導的改革前兆。微博使用者“貪玩砍臉”說:央視最近報導內容犀利深刻啊,談到了許多以前所謂的“負面新聞”,晚7點新聞聯播甚至出現了對網絡輿情的報導。媒體是喉舌啊,這是習李新政的信號啊,新的十年,改革攻堅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另一方面,也有人保持悲觀看法,認為要共產黨放鬆言論箝制,恐怕不是容易之事。“海洋律師”說道:最近,央視及各大報紙的尺度很大,有些高人認為,這是積極信號,我看未必。回看歷史,在摸石頭之前,往往通過媒體先釋放煙霧彈,看看民眾的反應,如果符合決策者的意願,就繼續放,繼續摸。一旦決策者認為,不符合自己的口味,馬上就會收!而收的過程中,誰倒楣,就難說了!嚴重的甚至是掉腦袋!等著瞧吧!
人民滿足基本的食物和居住需求後,自然會有更高層次的要求。從古至今,中國人很少有真正享受言論自由的時刻,姑且不論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獨尊儒術,明朝和清朝廣設的“文字獄”都不算太久遠的記憶。因此,“徐懷談股”說:如果哪天“敏感詞”成為歷史,那這場春風更多人會感受到。在認可過去幾十年民族復興和經濟發展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產生的問題與矛盾需要化解,制度性的堅冰與不合理需要慢慢糾正,批判駡街很容易,解決問題卻需要時間。
言論自由和媒體監督都是進步健康的公民社會該有的產物。言論自由象徵每個人能暢所欲言,如伏爾泰揭示:“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中共顯然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所以,我誓死阻礙你說話的權利”。中共對異議人士的打壓向來不遺餘力,他們遭受監視、非法拘留甚至被施以酷刑,很多人最後只好流亡海外,通過外國媒體發聲。

陳光誠:中國需要像蔣經國那樣的領導者
 中國維權人士、盲人律師陳光誠接受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採訪時,敘述了他的苦難。他說:“中央政府肯定知道我被非法軟禁,地方當局試圖虛構莫須有的罪名將我送進牢裡,迫害我整個家庭,半年過去了(陳光誠於20125月尋求庇護離開中國),我依然沒有看到高層信守承諾,對濫用權力的官員進行調查和處理。普通人很難相信我所遭受的待遇,這太殘酷了,但中國人一定要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國家。”

維權運動份子的主要訴求是,在中國現行法律下,要求法定權利得到保障和反抗權利被侵犯,進而構成對中國政府挑戰的力量。專訪中,《外交政策》問了一個有趣問題,若是陳光誠遇到習近平,他想對他說什麼?陳如此回答:“我會清楚地告訴他,任何建構在壓迫平民和抑止人民意志的政權,都不會持續很久,無法傾聽百姓聲音的統治終究無法千秋萬世,共產黨也不例外。縱觀中國歷史,有哪一位皇帝不是希望皇朝永垂不朽?但最後誰辦到了?共產黨不可能永遠壟斷權力,這是一個他們必須接受的現實。”
陳光誠也提到蔣經國。蔣經國是蔣介石長子,1978年至1988年執政後期,開放報禁、黨禁和解嚴,被視為台灣邁向民主化的關鍵人物。陳表示:“我認為,中國需要一個像蔣經國的領導者,他了解世界趨勢,知道民主化是不可違逆的進程。掌握權力很簡單,放下權力很難。現在中國跟1970年代的台灣類似,社會上幾乎沒有法治,老百姓的權利時常受到侵犯,所以,它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必然會改變,可能是由政府主導的和平改革,或人民揭竿而起的革命。”

廖亦武:中國是世界最大垃圾場
 如果連陳光誠這樣較“溫和”的話語都不容於中共之耳,那遑論更尖銳批判的言論。法新社報導,1129日,參與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國際書展(International Book Fair of Guadalajara)的廖亦武,在記者會上表示,在中國,財富只屬於有權有勢的政治階級,都是骯髒的不義之財,所以,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場”。
廖亦武曾撰寫關於1989年天安門鎮壓的詩歌《大屠殺》而入獄,之後徒步越過邊界前往越南,並轉往德國流亡,於今年10月獲頒德國書業和平獎(German Book TradePeace Prize),是海外最犀利的異議份子之一。
他痛批中國的貧富差距,指出,一介平民必須工作100年才能買得起一間公寓的浴室。另外,他也沒放過被他評為“國家詩人”的莫言,他表示,最近與羅馬尼亞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討論後,均認為諾委會犯了極大錯誤,“現實生活中,莫言是一個資深的中國政治家,授予他文學獎簡直是一場災難”。
或許你可以不認同這些異議人士的說法和立場,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應有表達的自由,而社會上本來就是正面和負面意見並陳,真理越辯越明,也是民主的真諦。一個只能容忍一種聲音的政權,很難想像如何讓國家更進步、人民更快樂。

兩岸“保本”高於“突破”



《中國密報》記者柯宇倩/2012年,台灣由馬英九連任總統,中國大陸由習近平接班領導,兩岸關係是否會有一番新氣象?台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范世平在接受《中國密報》專訪時表示,目前習近平尚未全面掌控黨、政、軍,因此在對台政策上短期內不會有大動作,但兩岸的經貿交流也已告一段落,加上台灣民眾對政治談判的反彈心態,現階段兩岸恐怕只能維持現狀。


實現政治協商困難度大

2013年3月,習近平將出任中國國家主席,正式接掌中國,范世平認為,當習近平的黨、政、軍權都完全到手後,才真正是他的對台政策可以實施的時候。

“解放軍的對台工作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從過去來看,胡錦濤雖然十六大就接總書記,但一直到2004年江澤民卸下中央軍委會主席後,胡錦濤才在對台政策上有比較具體的作為。”范世平對《中國密報》舉例,反分裂國家法、連戰和宋楚瑜訪問大陸、“胡四點”乃至“胡六點”,都是2005年之後才見到的,也是胡錦濤接任中央軍委會主席後才正式鋪陳的。

此外,整體大陸對台人事的變化,也要等到2013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才能得知。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將由習近平出任,副組長一般由全國政協主席,也就是俞正聲擔任,其他成員包括主管涉外與台港澳事務的國務委員、國台辦、海協會、解放軍總參謀部、統戰部等的主管人員。

范世平表示,這些部門的人員都要做大幅度的更迭,等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國務院、國台辦、海協會等體系進行了改變後,未來大陸的對台政策才會比較清楚。

但習近平剛接班,范世平認為初期還是以安內為主,只要台灣內部情勢沒有重大變化,他也無暇顧及涉台事務,所以在對台關係上不會有太多的突破。

“兩岸的經貿交流到胡錦濤時,已經到一個段落,接下來就是是否要展開政治協商,習近平可能想與胡錦濤有個差別,但經貿領域可談的大都談了,ECFA簽署後,也只剩下後續談判了,這些都只是很技術的問題。”

而且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范世平對《中國密報》指出,怎樣政治定位台灣,都讓政治協商很不容易。“馬英九最近接受亞洲週刊的訪問時,已經講得很清楚,他如果到大陸訪問,就只有一個身份:中華民國總統,但中國大陸不可能接受,所以短期內要進行政治協商不簡單。”

“所以習近平在兩岸問題上,有沒有超越的意願,是很重要的。”范世平對《中國密報》說。

但范世平認為習近平也很清楚,政治談判不是完全操縱在大陸手中的,因為第一,要看美國的態度,“美國一定不支持兩岸進行政治談判,所以我不覺得兩岸關係會是習近平的一個熱點,因為他若想再突破很困難。”

第二,要看台灣內部的態度。“馬英九2012年選舉前,只是說可能會簽署和平協議,台灣內部的民意反彈就非常大,以致於馬英九必須立刻停止討論這個議題。”

兩岸人事變化關係未來走向

台灣方面的情況關係著兩岸關係。台灣兩個與兩岸關係相關的機構——海基會和陸委會,2012年9月時進行了人事更迭。國民黨祕書長林中森成為海基會董事長,接替江丙坤的職位;陸委會主委則由王郁琦擔任,原主委賴幸媛調任為WTO大使。

范世平認為,讓大陸感到陌生,在台灣又不涉及兩岸事務的林中森能獲青睞,原因是“利益迴避”。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迅速改善,同時創造出無窮商機,海基會董事長既能掌握人脈,又在選舉時有相當的影響力,因此與兩岸事務沒有干係的林中森就是他最大的優勢。在海基會逐漸變成只是個簽約角色的情況下,海基會董事長只要在兩岸事務上不減分就行。

至於“馬英九的分身”王郁琦,則能保證未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能確實執行。前任主委賴幸媛出身台聯黨,被認為是馬英九兩岸政策的“煞車皮”,王郁琦還具有曾參與多次選舉,瞭解選民需求的優勢。

范世平對《中國密報》進一步解釋,從海基會和陸委會的首長人選更迭可看出,台灣的大陸政策是偏向維持現狀,亦即“保本”高於“突破”;一方面,馬英九在第一任期積極推動兩岸經貿關係,這樣的歷史定位已經確立,另一方面,再下一步可能就得面臨討論經貿以外問題的挑戰,如政治談判或文化協議,這不會是馬英九想觸碰的問題,因為碰觸後壓力很大,因此保持目前的兩岸關係是最好的選擇。

對台灣民眾來說,政治談判也是個敏感問題。根據台灣《聯合報》2012年9月公布的民調,對於台灣的前途,台灣民眾仍以“永遠維持現狀”為主,有48%,但與2011年的52%相比少了4%,希望“盡快獨立”的人從14%增加為18%,希望先維持現狀以後再獨立的有13%,比2011年少了2%,主張“急統”的有5%,增加了1%, “緩統”的有10%,與上回持平。

范世平對《中國密報》指出,支持台獨的台灣民眾升高,支持維持現狀的減少,但支持統一的幾乎沒增加,因此台灣社會對中共政權還是高度不信任,不管是ECFA或其他的讓利,台灣民眾都視為統戰策略,不僅沒改變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看法,還增加了對大陸的戒心,台灣民眾認為兩岸的經濟是相互競爭的,不是合作的。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需求從最低到最高分別是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范世平認為,大陸從1978年改革開放迄今,人們所追求的是生理需求,但當生活條件改善後,便開始尋求安全需求,因此胡錦濤積極推動“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但要求政府權力限縮的尊重需求,與發展民主的自我實現需求,多數民眾想不到,中共也不會給,所以發展經濟還是最好的統治方式。

但台灣已經進入了政治民主的自我實現階段,香港也是如此,因此北京只給經濟上的滿足,卻不希望台灣和香港有自我實現的滿足,都無法有效收買人心。范世平對《中國密報》說,香港雖然回歸後,大陸給了經濟上的滿足,但香港人覺得自己不受尊重,香港民主遙遙無期,如今又用國民教育的方式來改變香港人的思維,因而引起不滿。“所以大陸的對台或對港澳統戰,都面臨很大的危機。”

2014年,台灣即將進行七合一大選,選出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的市長、市議員與里長,以及金門縣及連江縣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與村里長。

范世平對《中國密報》表示,雖然大陸很想在2016年台灣大選之前確立一個兩岸政治框架,因為如果2016年民進黨執政,這個框架就能發揮作用,但每當台灣有選舉時,大陸的兩岸政策方向仍會以穩定為主。

范世平指出,台灣內部對兩岸政治協商也很反彈,因此馬英九也清楚,如果去捅這個“馬蜂窩”,對他的歷史定位沒有好處,因此馬英九在此議題上就是“拖”,能拖到2016年他卸任最好。“台灣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會主動提政治協商,根本就是避之唯恐不及,能拖就拖。”

至於2016年之後的兩岸情況,范世平說,又必須視台灣總統由誰當選而定,如果民進黨當選,兩岸有突破的機會就非常低。

范世平認為,讓大陸感到陌生,在台灣又不涉及兩岸事務的林中森(圖)能獲青睞,原因是“利益迴避”。(中央社)

民进党力量不宜分散 陈水扁否认另组政党


台湾媒体近日报导,前总统陈水扁打算另组政党。对此,陈水扁透过扁家人郑重否认;民进党则表示,现阶段民进党力量不宜分散。而国民党认为,陈水扁要组党只是痴人说梦。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台湾平面媒体指出,前总统陈水扁因为不满民进党在他戒护就医、申请移监的过程中态度冷漠,因此有意以他催生的"一边一国联机"筹组新政党。传闻一出,震撼绿营,但已遭陈水扁方面否认。

陈水扁办公室办发布声明否认陈水扁指示组党,但也提出组党的四个条件。包括"民意高度支持(100万人联署)、"一边一国联机成员形成共识"、"本土派的力量整合"及"符合天时地利的成熟的时间点"。

一边一国联机成员之一的民进党立委高志鹏,周四陪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陈水扁夫人吴淑珍前往医院探视陈水扁,他转述指出,陈水扁表示自己是忠贞的民进党人,不可能做出伤害民进党的事。高志鹏说,陈水扁只提到"一边一国联机"成员可以在2014年地方选举时和台联竞争,抢攻地方票源;且陈水扁担忧是有心人士为了在2016年大选时推出不分区立委人选,才会炒作组党议题。


组党是救扁议题
陈水扁在医院接受治疗逾两个月,仅少数人曾到医院探视陈水扁,引发基层扁迷不满,质疑民进党不够关心扁。扁嫂吴淑珍也不否认基层支持者确实有另行组党的声音。吴淑珍说,她不能干涉基层想要建党的想法,还建议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能和有这样想法的基层坐下来谈谈。

有政治学者分析,这多少代表陈水扁与扁家人还是认为,民进党对陈水扁不够关注。也有学者认为,虽然一段时间就有救扁议题出现,对陈水扁现在的处境有帮助,但组党议题会给民进党切割的理由,对陈水扁来说并不利。

代表深绿的台联党在2012年立委选举获3席不分区立委,但台联精神领袖李登辉年事已高,届时"一边一国联机"有机会接棒,在国会扮演最关键少数。然而,一边一国目前虽有7席立委,34位五都市议员,但多数都是民进党籍,若真的组党,有多少人愿意跳槽,恐怕得仔细计算。台联更表示,对组党传闻乐观其成。

国民党认为痴人之梦

目前台湾朝野对立严重,马英九总统施政不力,时局相当混乱。国民党团书记长吴育升认为,陈水扁的做法是唯恐天下不乱,因为只有乱,才有机会脱困。但吴育升说,过去与陈水扁关系密切的人,都已经和他分道扬镳,现在要民进党人士力挺陈水扁,没有正当性。陈水扁想要组党,完全是痴人之梦。


因贪污遭判罪服刑的前总统陈水扁,因身体严重不适入院治疗,上周曾进行手术,期能改善极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扁办指出,陈水扁总统是在台北监狱罹患重郁症,其认知功能与情绪已经被此环境所制约(conditioned)。即使症状改善,一旦回到监狱一定会复发,何况目前他情绪低落已达临界点,短期内不易缓解,需长期关照与治疗。

陈水扁及民进党方面一直呼吁马英九政府同意让陈水扁保外就医,但法务部多次表示,目前陈水扁不符相关条件。

作者:尼尔(台北)
责编:石涛


奥巴马、高行健和134位诺奖得主,共同呼吁释放刘晓波

海涛


华盛顿 — 134名诺奖得主呼吁中国释放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之后,华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也表示要加入呼吁行列。至今已有四位华裔诺奖得主加入签名呼吁行列。白宫表示,奥巴马名字虽不在联署书上,但美国一直致力呼吁释放刘晓波。

12月4号,134名诺贝尔奖得主致函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呼吁立刻释放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解除对其妻刘霞的软禁。当时,联署名单上不见2009年和平奖得主奥巴马和2000年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名字。

12月7日,旅居法国的高行健也表示要参加联署。人权组织《公民力量》星期六发布消息说,其发起人杨建利在布鲁塞尔接到消息,高行建先生愿意在134位诺贝尔奖得主给中共新任领导人习近平要求释放刘 晓波的公开信上签名。8日杨建利又通过旅英作家马建和独立作家中文笔会前秘书长张裕对该消息进行核实,高成为这封信影响重大的历史性公开信上的第135位签名人。至此,已有四位华裔诺奖得主在该公开信签名。他们是李远哲、钱永健、高锟和高行健。

134名诺奖得主联署呼吁发出两天后,白宫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名字虽然没在联署信上,但美国对人权问题的立场非常清楚。奥巴马政府在与中国高级官员会谈中,经常提起刘晓波的案子,美国一再敦促中国当局立刻释放刘晓波,并且保护刘晓波刘霞应有的公民自由权利,履行中国对国际人权规范的承诺。

VOA


習近平南巡 凸顯鄧小平路線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南下廣東省考察引起注意,除凸顯鄧小平的改革路線不變外,也有反左等多層含意。

上世紀70年代末期,中共元老鄧小平重新掌權後提出了開放改革政策。之後,他曾先後於1984年及1992年南下廣東,期間表達了堅持開放改革的決心。

鄧小平的「九二南巡」,正值大陸歷經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期間中共內部有人質疑開放改革的正確性。

因此,鄧小平「九二南巡」的目的,是要重申開放改革的重要性,以回應內部極左派的攻擊。

此間輿論普遍認為,習近平這次南巡,就是重申要走這條「正確的路,富國之路」。

其次,習近平剛上台後就提出8大施政規定,包括官員一般出訪時不封路,不擾民。習近平此行以身作則,在實現8項規定上做了一次示範。

綜合香港媒體的報導,習近平一行自7日抵達深圳考察後,期間無論到任何地方都是輕車簡從,不再像以往的領導人般大規模封路。

對此,接受香港電子媒體訪問的深圳民眾讚譽有加,不再像以往般因領導人封路而罵聲四起。

有分析指出,習近平此行不但落實了8項規定的承諾,也扭轉民眾對領導人出訪的負面看法,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另外,大陸發展多年,問題叢生,必須進行政治或體制改革才能應對,而廣東近年似乎成為大陸政治改革的試驗地。

習近平上任以來,廣東就有多名高層官員因涉嫌貪腐而被調查,廣東並可能指定兩個地方試驗實施官員申報財產制,顯示廣東可能在打擊貪腐上走在前頭。

在這種氛圍下,習近平到廣東考察,大有肯定廣東在政治和體制改革上的做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是習近平此行考察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深圳前海位於香港西北部,是深圳當局為配合香港發展而劃出的一片土地,目前雙方正合作開發,而按照計畫,前海將在金融等服務業方面先行先試,是「特區中的特區」。

前海發展計畫是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期間提出的,他此行考察前海,引起部分香港媒體關注。

習近平8日在深圳考察時,除了強調持續開放改革外,又表示開放改革要有「新開拓」。對此,有分析家說,習近平這番談話已概括了他此行的政治含意。

18大後反腐成風 多官員落馬


(中央社台北8日電)自重慶市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被免職調查,到6日新華網證實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接受調查期間,大陸至少已有10名各級官員違紀,而強調反腐決心的中共18大,也不過閉幕20多天。

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11月中旬選出新一屆的領導階層,總書記習近平在媒體首次亮相的談話、兩天後中央政治局第1次會議上,都強調反腐決心,認為「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18大後,地方打擊腐敗違紀案件開始加快步伐,新京報分析,落馬的官員中以情色、奢侈品牽出的腐敗案尤其受到矚目。

李春城接受調查,是18大後首位被調查的省部級官員,而首件貪腐案曝光的雷政富,竟是在網路上被檢舉不雅視訊曝光而下台,隨後多人的醜聞曝光也是因網路而起

雷政富11月23日被免職的第2天,黑龍江雙城市人大代表孫德江被女記者具名檢舉,稱雙方有不正常關係,最後難逃雙城市紀檢委介入調查,也撤了他的人大代表資格。

另外與情色有關而下台的是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單增德,他在11月底因為一封答應情婦,將與元配離婚的承諾書在網路曝光而落馬。

18大後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的官員還有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呂英明、廣東英德市副市長兼公安局局長鄭北泉、廣東揭陽市委書記陳弘平、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巡視員王有明、深圳市副市長梁道行等。

新華社4日發佈消息稱,廣東將選擇一區一縣,展開領導幹部家庭財產申報和公布的試驗,這個在懲治貪官後進一步防腐的做法能否落實,尚待觀察。

十八大閉幕後烏有之鄉復活


【明報專訊】今年初,被評為左派網站的烏有之鄉被封,十八大閉幕後不到一個月,這個網站悄然重新動,並且還將於月底在海南舉行孔慶東講座,究竟這是洗清該網站及其主持人被指與薄熙來事件不清不楚的關係,還是體現言論自由得到肯定?相信暫時仍莫衷一是。

左派網上書店「打掩護」重開

復活後的烏有之鄉網站,以書店為主頁,除推介各種研究毛澤東的書籍外,跟過去一樣,還有各種論文。所不同的是,網頁設計少了點紅色,素淡的網頁,掩不住紅色學者文章的風采,不知道是否為了「打掩護」,學者專區還有李敖的推介。

同樣可能是為了「打掩護」,網站首頁的滾動推介中,也有習近平的標語,但選取的語錄是: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這與該網站長期以來堅持的立場一致。

烏有之鄉旗下的學者,被指曾經收受薄熙來的資助,推崇重慶模式。在薄熙來出事以後,成為過街老鼠,但十八大過後,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最近左派學者張勤德(並非烏有之鄉推介學者)又重提重慶模式,還藉此攻擊廣東模式以美帝為楷模。

百家齊鳴 言論不應限制

所謂的重慶模式不可能復活,但烏有之鄉及其旗下的學者可以重新露面,究竟這意味什?對外界來說,起碼是一個混亂的信號,或許,對此也不用有過多的解讀,因為在憲法中保護的言論自由,禁制某一方的言論是沒有道理的,為什鼓吹自由主義的言論可以大張旗鼓,而提倡研究毛澤東的就要限制呢?畢竟,中共的憲章還沒有把毛澤東思想取消。

阮紀宏

王岐山微博潛水搜集民意


旺報 【本報訊】

中共十八大後,在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打貪反腐已經成為全民運動。近一個月來,打貪最有成效的不是司法單位,也不是理應監督社會、糾舉貪腐的大眾媒體,而是微博,博客們紛紛公布貪官劣跡,網友們努力轉發,藉公眾力量補實證據,已經連續拉下幾隻大老虎。

     國際透明組織最近公布全球貪腐印象指數,在176個國家中,中國大陸得分只有39分,清廉度排名80。1/3以上民眾認為打擊貪腐沒有成效,近半民眾認為貪腐愈來愈嚴重;且根據調查,中國大陸的企業在海外行賄的問題,與俄羅斯並列為全世界最嚴重的。顯見,反貪腐是一件艱鉅浩大的工程。

     據說,負責打貪防腐第一線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每天在微博大海中「潛水」,希望在微博中搜集民意、發掘民怨,看看微博上是否有爆料。最近四川北培區委書記雷政富因為不雅照在網路上流傳,查處不到三天就下台;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因為涉及成都投資案,也在網路爆料後迅速落馬。

     十八大報告中提到「不管涉及什麼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微博已經掀起一股反腐風潮,讓做官的不論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不聊生」之感,每天戒慎恐懼、如履薄冰。

     微博打貪反腐的結果是影響力暴增,相對將衝擊傳統紙媒的營收,據稱,大陸傳統紙媒發行已大受影響,為了求生存,也順應十八大之後的新政風,傳統紙媒勢必要走開放的路,要和微博一較長短。紙媒的經營壓力能否形成新聞自由的破口,值得觀察。

印度角色若隱若現 南海情勢更趨複雜


【明報專訊】東海未來情勢,或許要待日本新政府在月中大選後上台才分曉,中國海監船近期照舊到釣魚島一帶巡弋,日本也照舊「表示不滿」,總的而言這刻東海氣氛要比早些時緩和。就在這時,南海卻出現波瀾,印度傳媒引述海軍司令喬希說,儘管印度在南海沒有直接的主權,但他擔心南海的「航行自由」,若是「形勢有需要,涉及國家利益的時候,我們就會去那裏,而且我們已經為此作好準備」。雖然其後訪華的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梅農認為印度傳媒扭曲了喬希的意思,但印度外交部並無否認,只表示「議題尚待解決」;中國外交部馬上作出反應,強調中國在南海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中國外交部對喬希的講話其實心裏有數,中印雙方關係一直惹人注目:兩國均是人口大國,發展步伐你追我趕,都是核武國家,並且曾爆發邊界戰爭。這種劍拔弩張長期存在,10月30日,兩架印度戰機在藏南地區起飛後4分鐘,中國兩架戰機緊急升空準備攔截,當中方察覺印度戰機並無攻擊意圖後便掉頭飛走。類似事件說明中印兩國的關係實,因此,中印關係表面上水波不興,底下的暗湧卻連綿不絕,一波接一波。

中印兩國在上世紀50年代關係良好,印度早於1950年便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國其後關係惡化,1962年更發生大規模邊界戰爭,印度大敗,兩國關係轉而不穩定;至近20年,兩國關係漸趨轉穩,貿易額由10年前的49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39億美元。但在同一時間,印度在軍費的支出增加超逾一成,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今年6月訪印,露骨地表示美國可以向印度出售先進的戰鬥機及戰鬥直升機。帕內塔更公開闡明印度在美國的亞洲戰略扮演「關鍵角色」,亦說美印要深化防務及安全合作。印度同時亦向俄羅斯購入大批軍備,包括為80架蘇30MKI戰機提升作戰能力,凡此種種,皆顯示印度的企圖心。

美國拉攏印度

處心積慮已久

美國拉攏印度由來已久,誘因是看到印度扼守印度洋的戰略作用,如今雖然冷戰已過,印度的戰略作用未有減退,除了繼續扮演印度洋守門人,亦開始涉足東亞事務。中國外交部對喬希的講話不點名地迅速回應,是因為印度畢竟不同於菲律賓或越南,印度除了擁有核武,更是區內少數具有航空母艦的海軍大國。印度近年軍力發展重點在海軍及空軍,其航空母艦可搭載至少20架垂直升降戰機,也有俄製的「基洛級」潛艇,戰鬥力不能再以60年代中印戰爭時的眼光看待。近年中印關係雖然穩定,邊界談判有一定進展,但由於中印是區內大國,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對方,軍力提升的你追我趕,恰恰說明這一變化。

南海主權爭議,因美國表示擁有相關利益而白熱化,菲律賓在黃岩島爭議上表現驃悍,是因為後面有美國撐腰;印度海軍司令喬希的「有需要就會去那裏」的話,與涉及南海爭議的越南也有關係。印度工程師正在南海協助越南勘探油氣田,上周中國傳媒引述俄羅斯報章稱,中國海監船早前在南海切斷越南石油勘探的光纖電纜,就是位於印度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的作業區。把喬希的放話、越南的利益以及印度開採南海油氣三者放在一起,得出的結論不言而喻﹕南海爭議多了一個非區內參與者印度,是鐵一般的事實。

倘把南海連同東海作為整個局勢看,中國面臨的壓力絕對不小——東海有美國和日本,南海有美國、菲律賓及越南,加上印度涉足南海,以及本來印度就扼住的印度洋,中國從東部到西南都有重重包夾。因此,航空母艦「遼寧號」出海以及「殲15」戰機完成航母上的升降,其間速度令人驚歎,除了主觀上中國軍工發展已非吳下阿蒙,客觀上和情勢愈來愈複雜、外部壓力愈來愈大有關係。

東海南海包夾

中國壓力不小

南海情勢比東海複雜,東海只是中、日、美三國;南海方面,除了中國,還有菲律賓、越南,美國、日本和印度都插上一腳。中國一貫支持以雙邊會議解決領土主權糾紛,在東海問題上可以如此,但在南海爭議上,中國的對手傾向多邊解決,這恰恰不是中國所期望的。南海主權糾紛要順利解決的難度,比起解決東海釣魚島紛爭困難得多。

習近平南巡面帶笑容 親民沒架子

香港蘋果日報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南巡第二日探訪深圳漁民村,再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其間不僅大賣親民,還多次強調要沿改革開放道路走下去。「首次出巡選深圳有強烈象徵意義:他正向外發出強烈訊號,表明他會堅持改革開放之路。」內地著名報人程益中認為,這次南巡將是習今後執政綱領的一次重要宣言,而此行也正為深化改革包括政改廣邀民意支持。

昨早約八時三十分,習近平在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朱小丹和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等陪同下,抵漁民村逗留約40分鐘。村幹部黃興炎其後轉述:「習書記讓漁民村人堅定改革開放的決心,再走出一條新路。」之後,習探訪村裏一個六口家庭,戶主兒子鄧國華表示,習問了家庭情況和改革開放後有甚麼改善:「習書記總是面帶笑容,一點架子都沒有,說話很平和親民,他說見到老百姓生活條件好就開心,聽到這話,(我們)覺得他很為民。」一家感到光榮和榮幸,鄧太緊張得不知說甚麼。習離開時還與市民握手,村民何女士大讚習的手軟綿綿的。


村民讚習手軟綿綿
習近平一行近10時抵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雕像獻花,其間公園大部份範圍對外開放。曾經陪鄧南巡的珠海前市委書記梁廣大、廣州前副市長陳開枝等四名老幹部也出席了儀式。習親手細心整理花籃綢帶,帶領官員鞠躬後,走進民眾互動和握手,民眾紛紛拿相機、手機拍攝,並錄下習說:「黨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之後,習還在鄧雕像後山腰樹林種下一棵高山榕。

離開漁民村和蓮花山時,習近平都專門打開車窗向民眾揮手,令人群意外興奮。但能接觸總書記的只是少數,早上7時就有近千便衣進入漁民村,上樓入戶看守,不准村民出門。下午,習經其父習仲勛留下腳印的蛇口,搭船前往珠海橫琴島。傍晚約六點,習參觀橫琴開發區展館,逗留約20分鐘離開。據稱,昨晚習轉往廣州。

「需要民意強烈支持」
深圳特區報昨在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奮勇推進改革開放》,又重發20年前鄧小平南巡後系列評論文章之一《多幹實事》。1992年鄧南巡視察結束後74天,該報刊發著名新聞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總結鄧南巡思想,自此改革春潮湧動全國。程益中期待習發出比鄧南巡《東方風來滿眼春》更強烈的訊號:「他的言行活動在完成南巡後會有完整的報道。而即便習有堅定政改的決心,也會遇到執政集團的阻力。他需要民意強烈支持,給當局改革壓力,這個信號是明確的。」1989年六四風波及蘇聯解體後,中共黨內極左勢力抬頭,「反對和平演變」、「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聲浪甚囂塵上,1992年,鄧小平前往上海、廣東等地南巡,強調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糾纏於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

■離開時,習特別打開車窗向市民揮手。電視圖片



改進工作作風 勿再淪為空談

東方日報

中共第五代領導核心上場後頻頻出招,從高調反腐到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以及承諾自上而下改進工作作風,不斷給民眾帶來新意,問題是,說時容易做時難,面對積重難返的官場陋習,新領導層的種種承諾究竟做不做得到,實在令人懷疑。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日前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包括下基層要輕車簡從、出訪一般不安排機場迎送、出行減少交通管制、壓縮政治局委員報道量及嚴格執行房車配備待遇規定等等。中央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嚴格執行有關規定,紀檢監察機關和審計部門每年將會對各部門的執行情況進行審核。

為了展示決心,高層率先示範親民務實風格,出門沒有封路,開會少講廢話,甚至擺出一副虛心聽取民意的姿態,強調「網上的輿論,包括罵聲我們都要聽」。古人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作風建設應由上做起,這是沒有錯的,然而,要讓新風氣徹底替代舊習慣,光是政治局七巨頭身體力行還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種規章制度,各級官員都要嚴格遵守。否則,如果只是喊喊口號,或者為了應付民意走走過場,最終又變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雷大雨小,虎頭蛇尾,隨時重現「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尷尬局面。

八榮八恥 淪為空談
其實,所謂「八項規定」不少是舊東西,並沒有太多新意,許多是過去做不到的,如今重提一次,究竟能否貫徹到底,民眾半信半疑,並不樂觀。多年來,中共針對改善工作作風出台的措施和規定不知凡幾,但能貫徹執行並且堅持下來的又有多少呢?最典型的例子是改革開放初期,當局針對公款吃喝制訂「四菜一湯」的標準,最終卻演變成「滿漢全席縮在四個盤,熊掌燕窩埋在湯盆底」的「豪華版四菜一湯」。官員先天下之樂而樂,任意揮霍,花天酒地,以致每年「三公」消費超過萬億元,「四菜一湯」早就成為笑話。

最諷刺的是,當年中共第四代領導核心上場時煞有介事地提出「八榮八恥」,曾經風行一時,官員琅琅上口,倒背如流,然而事過境遷,如今當官的還有幾人記得?事實證明,過去十年並不是「黃金十年」,而是中國官場歷來最腐敗的十年,當官的根本不知羞恥為何物。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靠官員自律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沒有民眾和輿論的監督,如果權力不受制約,任何規定最終只會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淪為新的「黨八股」。說到底,改進工作作風,革除官場陋習,根本之道在於推行政治改革。

王岐山根本不把政治派系放在眼中


《外參》特約記者  葉橋
北京消息人士告訴《外參》,自十七大後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以來,王岐山的強勢作風和人品在國務院系統內令不少人反感,尤其是他曾多次公開頂撞常務副總理李克強,讓李克強身邊工作人員和團派成員對這位太子黨意見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剛傳出王岐山正遭到俞正聲挑戰的消息,美國《紐約時報》就在10月2日發表報導,稱“王岐山與張德江都將成為副總理”。該報稱,十八大後,習近平和李克強可望分別出任中國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職務,但其餘職務將怎麼安排,仍存有變數。

《紐約時報》還引述中共內部人士的話指出,仍具權威的中共老人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主要是因為前朝領導人江澤民與現任領導人胡錦濤之間的鬥爭仍持續。8月的北戴河會議其實並未獲得任何實質決議,政治局常委名單仍懸而未決。

報導還說,除了習李兩人之外,李源潮可望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與張德江都將成為下任國務院副總理。其餘名單仍有相當變數,俞正聲、汪洋、張高麗、劉雲山都可能在名單里。

對於《紐約時報》的上述報導,北京消息人士對《外參》指出,關於王岐山擔任常務副總理的說法早有傳聞,“但現在看來,卻很不靠譜了,一是王岐山本人對當常務副總理,尤其是給李克強當副手,已經不感興趣了。二是下屆總理李克強對王岐山這樣強勢的副手也有想法,何況國務院系統對王岐山這幾年的評價並不高,對他的為人都很反感。”

明鏡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政治局七常委》一書分析指出:如果王岐山當上常務副總理,李克强擔任總理,兩人的關係就像當年的李鵬和朱鎔基。當總理的表面木納,語言表達能力不强;當常務副總理的有楞有角,總愛語出驚人。對李克强而言,王岐山可能是最合適的常務副總理,也可能是最棘手的助手。

《政治局七常委》一書還指出:來自中南海的消息證實,侍才傲物的王岐山,根本沒有把李克強放在眼裡,多次公開頂撞李克強,實在令人擔憂,這一點有點像當年的朱镕基和李鵬。

“在中共十八大常委候選人中,王岐山是最特立獨行的,他的個人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他不需要跟任何人拉幫結派,他不需要巴結胡溫,也不需要跟習近平拉太子黨關係,更不需要同李克强套近乎,王岐山牛就牛在這些年他只當王岐山,根本不把政治派系放在眼中。”一位海外政治評論家評論說。(《外參》)

李克強與王岐山。


175_201211101552141Vi06.jpg (2400×3150)

鄧小平孫女婿捲入李春城案


中共十八大結束還不到一個月,新一輪反腐風暴已經猛烈颳起,第一個中槍倒下的省部級幹部是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據新華網十二月五日報道,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正在接受中央紀委調查。

李春城被調查震動中共官場,據稱新上任的中宣部長、前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也被迫取消外訪計劃,處理李春城案件。亞洲週刊獲悉,李春城案牽涉廣泛,鄧小平家屬、前中共常委周永康都被捲入。

據 猜測,李春城事發可能是開發新都區出現問題,或是牽涉到成都工業投資集團董事長戴曉明違紀案。知情人士透露,李春城案涉及面廣泛,李執掌成都期間,利用成 都投融資平台、開發項目等進行利益輸送。二零一一年成都農商銀行股權被安邦保險集團收購,而安邦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就是鄧小平的孫女婿吳小輝。


中國安邦保險公司總裁吳曉輝等參觀視察。


李春城早在黑龍江時期就買官行賄,九十年代初多次向原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韓桂芝行賄,二零零五年韓桂芝被判死緩,李春城的政治前途在十七大時面臨困境,但後來還是得到不斷提拔,據信與他利用自己的權力在北京廣泛進行利益輸送有關。

亞洲週刊

奥巴马、高行健和134位诺奖得主共同呼吁释放刘晓波


刘晓波资料照片

美国之音海涛

北韩称重新考虑火箭发射日期

美国之音
 
北韩说,正在考虑调整远程火箭的发射时间。北韩原定12月10至22日发射。

北韩官方媒体朝鲜中央新闻社星期六说,他们的技术人员在“仔细考虑重新调整火箭发射时机的办法”,因为准备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美国一个研究组织说,北韩计划发射火箭的准备工作可能因大雪被推迟。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美韩研究所说,新卫星图片显示,在西海卫星发射场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比先前报道的慢很多”。

日本星期四说,为应对北韩的火箭发射,他们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若按原计划,北韩最早可能于星期一发射火箭。

習近平倘若是新版鄧小平,對中國不是好事

《中國密報》未普



  明鏡網編者按:習近平上任之後南巡,引起人們對鄧小平南巡、推動改革的聯想。中共十八大之前出版的《中國密報》第3期未普的文章,涉及這一問題。


  吳國光曾說:我認為中國政治體制的慣性和約束性是很大的,這個東西比個人因素,在今天更能決定這個政權的領導人要幹什麼和怎麼幹。習近平會不會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意志、有能力打破這種慣性的領導人?現在還完全看不出這種可能。

  筆者曾在“習近平的政治面目”一文中有類似的表述。從習近平一些刻意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的觀點看,他的政治面目並非混沌不清。謹慎、保守、疾“貪”如仇、政治立場左傾,應是習現在公開的基本政治面目。但習的真實政治面目究竟是什麼?除了刻意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的觀點之外,他有沒有自己的觀點?他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立場對中國政治發展的政策、方針和道路,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看來衹有在習近平上任後才能逐漸顯露。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南巡,在深圳蓮花山種下一棵高山榕。

  筆者以為,習近平倘若是新版鄧小平,對中國不是好事。因為中國絕不應再有第二個鄧小平!今天中國面臨的種種困境,包括政治腐敗、社會潰敗、貧富懸殊、權貴橫行,中國的傳統道德敗壞,中國政府和共產黨的信譽破產,哪一個不是鄧小平的瘸腿改革造成的?!對毛澤東的正確評價,對反右等歷次政治運動的清算,對“六四”的平反,哪一個又不是鄧小平瘸腿改革造成的中梗阻?

  再說,習近平如今面臨的問題和鄧小平當年面臨的問題完全不一樣。鄧當年用經濟手段來挽救瀕臨崩潰邊緣並且走投無路的共產黨,而今天習近平面臨的重要問題是,習近平能否扮演一個制約利益集團的強勢領導人。習近平能否沖破體制的約束?所有問題的症結都在這兒。平反“六四”、政改、領導幹部公佈財產、黨政分家、司法獨立、新聞自由、阻止國進民退的趨勢等等,其中任何一項改革,都會導致權貴集團的全力干擾和阻礙。而克服這些干擾和阻礙,是習近平執政的最大難題。

  還有,鄧小平是獨一無二的開明專制者。“開明專制”,用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的定義,指的是中國最高黨政權力的交替與人事安排的方式。這個“開明專制”的模式有一個核心,即,必須存在一位獨一無二的、高高在上的“開明專制者”,否則,鄧小平那套只該經濟不改政治的模式,就很難操作下去。

  但是鄧小平之後,中國的最高層裡已經沒有任何人像鄧那樣,夠格成為一個新的“開明專制者”。鄧之後,產生這個獨一無二的“開明專制者”的環境和土壤不存在了,鄧小平那樣的大家長也不可能再產生。

  最後,鄧小平是典型的信奉“槍指揮黨”的政治強人。辛子陵說,鄧小平的特殊強勢地位是黨國體制推舉他獨掌軍權造成的。在關鍵時刻,權貴集團把他推倒人民的對立面。他不得不扮演“狄克推多”(英文獨裁者的諧音,編者註)的角色,用槍指揮黨,廢黜拒絕向人民開槍的總書記,製造了“六四”慘案。那段歷史證明,“六四”鎮壓的後果就是為權貴資本主義的形成保駕護航,在歷史上沒有任何進步意義。

  這樣的“槍指揮黨”的政治強人難道還應該再現嗎?(《中國密報》第3期)


《中國密報》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81?apKey=fedd22f528

趙紫陽關於政治改革有哪些思路和措施?


《明鏡月刊》記者 高伐林整理


10月上旬在紐約舉辦的“胡趙精神與中國憲政轉型國際研討會”,60餘位來自中國、美國、歐洲的學者出席研討會,美、英、法多家媒體與會採訪,30多位學者在會上發了言。現根據錄音,整理摘錄部分學者的發言內容。



吳偉(中國學者):

我從1986年10月到1989年“六四”,我在中央體制改革研究室鮑彤身邊工作,一起經歷過幾年,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對“六四”前後核心圈的情況有大致的瞭解。現在講“趙紫陽的遺產”,他到底有什麼遺產?主要就體現在他主持設計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個方案——“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和他後來主持執行的政治體制改革過程當中。

簡單地說一下當時的背景。當時高層有三個方面的政治力量,第一是胡趙為代表的開明領導者;第二是鄧小平,作為黨內矛盾的仲裁人,一方面堅持改革開放,一方面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麼左右互博;第三就是黨內保守派。

如何看三年多的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我的看法是確有雙重性。現在有人說,那只是體制內的改良。但是對改良,也有兩種不同的認識:鄧小平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他的措施,與趙紫陽提出的目標和措施是不同的。鄧主張的,是對體制進行改良,在保持共產黨領導地位不變的情況下,革除體制內的弊端,提高政府效率。他從來也沒有認真想過在中國搞民主。趙紫陽受命來主持這場政治體制改革的研究,他是要實實在在推動民主,然而他又處在鄧提出的目標的壓力之下。但他還是將高度民主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長期目標,提出來了。趙紫陽這是接受了鮑彤和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當時叫政改辦)提出的方案,將政治體制改革設為兩個層次,把鄧小平的“提高政府效率”包括進去,然後把高度民主作為長遠目標。這樣一方面可以取得鄧小平的支持,另一方面又適合中國的現實發展需要。後來政改辦又提出,要實現從革命體制向建設體制轉變,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這“兩個轉變”的口號,趙紫陽也接受了。從目標上說,趙與鄧是並不一致的。


吳偉

趙紫陽在主持政治體制改革中提出一系列措施,遠遠超出了鄧小平劃定的範圍。鄧劃定的範圍是:黨政分開,權力下放,機構改革,提高效率,而趙紫陽主持制定的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和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接過鄧小平“黨政分開”的口號,鄧的意圖,是防止迭床架屋,提高效率,減少層次;而趙提出的是:黨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擯棄了過去的“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後來趙提出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提出要有政務類和業務類的劃分,這是關鍵,為將來實現公務員中立奠定基礎——中國現在實行的公務員制度,遠遠不是當時設想的制度了。

再比如,當時趙紫陽主張取消對文化作品的審查制度,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提出了開展社會協商對話,通過協調社會矛盾和社會團體之間的關係,取消黨對司法的直接干預,等等。在中共十三大之後,趙紫陽又提出了幾條,例如,他提出:改造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但這一條後來沒有通過;他又提出,開展廉政建設——他看得很清楚,當時由於經濟上的雙軌制,導致腐敗盛行。但是恰恰這些,在“六四”之後,被鄧小平和黨內保守派指責為“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證據。這也說明,趙紫陽所推行的這些舉措,衝破了鄧小平的範圍,也成為後來鄧小平中止這場改革的原因。

一直到“六四”槍聲響起之前,鄧小平一直在觀察,趙紫陽到底想幹什麼?趙提出在民主和法治軌道上解決問題,表明他仍然堅持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提出的一系列觀點,特別是堅持民主與法治。

正是由於趙與鄧在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上的分歧,在當時的實踐中,一方面體現了鄧小平的想發,一方面表現出實際操作者的想法。這二者的衝突,最後導致了鄧小平動手中止了改革。
鄧小平是黨內各種政治勢力博弈的症結。在當時黨內高層的政治生態中,鄧小平是中間勢力,他主張改革的時候,就傾向胡趙;當他發現胡趙超出了他所能容許的範圍,他就出手阻止,站到保守勢力那邊。1989年改革被中止是鄧小平主導的,但是黨內保守勢力從1985年之後的反撲,已經醞釀了這個結果。鄧小平最後表現出的政治態度,與陳雲、李先念、李鵬、姚依林他們,沒有什麼區別,達成了一致:對趙紫陽的政治體制改革,不能容許存在,必須扼殺掉。

怎麼看待八十年代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時機選擇問題?最近一段時間,國內也有人在反思八十年代的政改,有一種觀點認為,八十年代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時機不成熟,所以最後就失敗了。對這一觀點,從總體上說我無法反對,但我也不能籠統地贊成。因為時機選擇,不是趙紫陽的選擇,而是鄧的選擇,趙紫陽是被動地接受了鄧小平的安排,來主持制定方案,並組織操作。如果說時機選擇不成熟,那只是趙的改革在當時行不通;而鄧提出的十六字改革方針,如果趙照這條路去走,是可能成功的,他也可以照樣當他的總書記——但這就不是趙紫陽了。

趙紫陽經歷過兩次大徹大悟。第一次是“文革”,他從共產黨傳統的階級鬥爭學說中擺脫出來,第二次,是從1989年之後,經過思考,他實現了向徹底的民主主義者的轉變。

但他又認為,中國的政治轉型,和平過渡,他在政治體制改革方案的制定中,我們當時有一個指導思想:這次政改,機會難得,既然機會難得,我們就要爭取讓方案得到通過,如果不能通過,不知道又要拖多少年。要著眼於能通過,就必須考慮鄧小平這個中國最大的實際,要讓鄧小平能夠接受,也要讓中國那些主張社會主義民主、主張保障公民權利的人能接受。趙也設想,政治體制改革不是一成不變的,內容也是不斷發展的,要通過三到四屆黨代會,逐步完成從革命黨向執政黨,從傳統政黨向現代政黨的轉變,實現共產黨自身的轉型。(《明鏡月刊》34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東北軍要討回公道,抗日烈士入祀台北忠烈祠


《新史記》王東平


當局為了紀念抗日陣亡將士,在南嶽衡山建忠烈祠,為中山陵式建築群,於1942年落成。有13座大型陵墓並有數十個紀念館。犧牲的8位軍長,除吳克仁外,其他7人均入祀。對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都闢有專門的紀念館,連因大場失守而自殺殉職的朱耀華,都晉級入祀,而67軍幾位戰死的將軍卻被排除在外。

43軍郭汝棟軍長率殘部,經浙江而江西整補。未因松江戰役有所毀譽。1938年有新兵4千餘,到江西湖口協防,激烈戰鬥後,餘下數十人。郭軍長又奉令整補。

王 公璵專員率保安隊殘部到省述職,另委為第七行政區專員。不久,隨新任的省長兼主席韓德勤在蘇北敵後游擊。上級對他們無毀無譽,待遇和67軍不同。其後為省 府秘書長,民政廳長等。在日軍和友軍的夾攻下活動。44年春,日軍掃蕩時,韓解散省府後率軍西移。王和衛士雇小船偷渡到江南而轉重慶。曾任委員長侍從室督 導委員。王聞知共守松江的馬福祥旅長在遂寧,就專程拜訪敘談。在侍從室,曾有機會參加有蔣參加的小型會議。一次會後,趁機向蔣談67軍吳軍長事,話剛開頭 就被打斷“現在不談這些”,即離去。無法進言。不久被派往設在皖北的江蘇省府當政務廳長,就再無面蔣的機會。

“松江三日”戰役,在淞滬會戰大撤退的情況下,未見新聞報道,鮮為人知。關心的人,又多不明真相。

以後南京會戰等多次會戰,日本投降,三年內戰,大陸變色,國府遷台……多少驚心動魄的大事!加以人事變遷,老人凋謝,37年的“松江戰役”就帶著各種說法,隱入歷史的迷霧之中。


五,近半個世紀後真相漸明

王 公璵專員1948年在江蘇省民政廳長的任上,以病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只當選國大代表。1949年頂著“二級戰犯”名義去台。因寫了篇《從政罪言》指出政界 弊端(注61),蔣經國氣得拍台子,受到監視。因當時國大代表為無薪職,王乃耕種自給,平時以詩文會友。1980年在《中外雜誌》發表了一篇《八一三之役 ——吳克仁將軍殉國紀實》,以當事人身份回憶當年情景,悼念戰友以寄哀思。此文雖與當局說法迥異,且連吳軍長的照片都未找到,更拿不出什麼實物證據,自無 翻案作用,且孤證不能定論,但卻無人異議。當年參戰將士們,雖不同意當時軍政部的結論,但不便反駁。

吳克仁是東北籍 的滿族人(正白旗),炮兵專家,東北軍中的悍將,一心擁戴少帥抗日。1933年守古北口,1937年轉戰於北方戰場,屢立戰功,屢受嘉獎。王公璵是江蘇的 漢族人,大學時即加入國民黨,堅信三民主義,和東北軍交往,只是大學時因避奉軍緝捕,未畢業回江蘇。以後當了幾任縣長和松江專員。離開松江即去蘇北敵後游 擊。兩人的人生軌跡各異,僅因共同執行死守松江三日的命令,才有三天的相處,卻結下了生死之交。

後來,“死守松江三日”戰役的一位參加者,在其回憶錄上也明確寫到當時概況。他是中共派到東北軍搞兵運的劉景希(又名劉曼生),當時是107師師部文書,參加作戰。他就是後來當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的谷牧(注62)。

1980年王公璵的文章在《中外雜誌》發表後,引起東北籍的名人田雨時的共鳴(注63),1981年在《傳記文學》上著文《忠烈泯沒,昭恤無聞的吳克仁將軍》,這是代表東北各界的不平之鳴!是向國民黨軍政當局討回公道!

1982 年吳克仁軍長終於被追認為民國的抗日烈士,1989年入祀台北忠烈祠,兩篇文章應起到了開路作用,但高層的各種研究手續會很複雜(40餘年了,時局已太多變化!)入祀忠烈祠還需總統親批的手續,這絕非兩篇民間文字,能扭轉乾坤的。可能吳的遺屬姻親在其間奔波爭取,尤其是其親戚馬樹禮(注64)。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吳克仁軍長為革命先烈。此前王以哲已被追認為先烈,他們都曾在西安事變前,參加張學良和中共代表密談,吳並奉令向紅軍接濟槍彈、通訊器材、糧草。這也順理成章——張學良是“千古功臣”嘛!

但是在松江戰役中的其他英烈,仍情況不明。朱之榮、鄧玉琢是否已進祀台北忠列祠,尚未見到有關資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對劉啟文、夏樹勛、吳桐崗等將軍也尚未聞消息,而張文清將軍,可能仍是被鎮壓的反革命分子吧?

注釋:

61 王公璵“從政罪言”,《反攻》,半月刊,1949年11月。

62《谷牧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63 田雨時,吉林省扶餘縣人,漢族。大學畢業後曾任張學良秘書,抗戰前協助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齊世英主持東北黨務。1949年以後往返美洲台北之間,傳聞在經 營報刊。田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還有,“東北接收三年災禍罪言”(1980年《傳記文學》),“白山黑水北虜恨”(1981年《春秋》),並有“張學良背 918事變十字架60年”,“張學良險遭殺身之禍”等文。

64 馬樹禮(1909-2006)。肄業於日本明治大學,1931年任馬來西亞寬桑學校校長;1938 年任三戰區政治部組長,前線日報社社長。1963年當選國民黨中常委,1972年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1990年總統府資政。
(《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港府保安告记者袭击败诉 还新闻界公道

香港警方与记者之间发生冲撞。图片摄于2012年9月26日
香港警方与记者之间发生冲撞。图片摄于2012年9月26日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号称尊重新闻自由的香港,政府总部却是采访限制多多,结果导致一名摄影记者与政府外判保安因拍摄官员而发生碰撞,保安其后更控告该名记者袭击,法庭7日裁定,记者袭击罪名不成立。两个记者组织发表声明,促请政府改善采访安排,若政府执意不改,难免令人质疑政府欲藉「订定苛刻规则在先,冲突一起便以司法提控在后」的手法来吓怕传媒,以收寒蝉效应。

政府总部迁往新址后,限制记者只能在东、西两翼大楼各一个记者区定点采访,今年1月9日,时任教育局长孙明扬久病初愈复工,但表明不会在记者区前经过,而是乘车直入停车场返回办公室,在场守候约十名摄影记者离开记者区,到停车场入口拍摄。期间,保安员推撞记者及扯时任《苹果日报》摄影记者成启聪的背包,成挣脱后跑往拍摄,完成工作后预备离开时,余姓保安跑上来,撞倒转身的成启聪,跌倒在地,左手受轻伤。余事隔八日后控告成启聪袭击他。

法官杜浩成判案时表示,被告当时并无加速,转身可能只想避免碰撞,并无袭击意图;相反,提出控告的保安员冲上来,把两者相撞指为「被打」,说法夸张,而保安两次向警方提出的证辞亦有出入,裁定罪名不成立。

香港记者协会和摄影记者协会发表联合声明,欢迎裁决,认为法庭还了记者公道,但声明同时指出,事件祸根是政府的苛刻而不合理的采访安排,而保安虽是外判,但规则由行政署订定,政府难辞其咎,若政府执意不改,放宽采访限制,难免令人质疑政府「订定苛刻规则在先,冲突一起便以司法提控在后」,藉此阻吓传媒。

声明指出,手持政府发出的记者证,记者只能在东、西两翼大楼的记者区停留,以及使用一条迂回曲折而又漫长的走廊来往两个记者区,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禁止采访的,让行政长官或官员可以轻易利用停车场或其他通道出入而避过记者提问。两会与行政署商讨近一年,仍拒绝让记者自由采访,宁愿耗费公帑修改走廊六道大门的开合安排,也要维持对采访的限制,两会对此深表遗憾,重申要求行政署立即改善政府总部的采访安排,让新闻自由不被无理限制,以保障公众知情权。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台灣民眾對自由人權滿意下降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民眾對於政府在民主自由及人權等六項指標,其滿意全部下降。

此一由台灣民主基金會委托世新大學的調查,共調查了言論信仰自由、集會結社權力、個人自由與平等權、選舉權、司法人身自由保障、及公共服務權利等六個指標。

受訪民眾以一至五分予以評分,在這六項滿意全部下降的指標中,他們對司法及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滿意最低,都未達中間值的三分。

在司法公正性上台灣民眾具體評價不到三分的項目包括了外力干預司法審判、違反公平審判、人民權益救濟權利、違法取得起訴證據。

在公共服務權利中,民眾評價不到三分的項目則是政府的貪污、政府的回應、政府緊急應變效率、民眾表達意見渠道。

這樣的調查結果與此前一些民調結果相似。比如台灣指針民調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超過六成認為司法無法維護公平正義,TVBS的一份民調則指出總統馬英九支持率不到兩成。

相對受民眾肯定的調查指標則是言論信仰自由及個人自由;民眾評價較高項目是居住與遷徒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投票權利保障,這三項評分都接近四分。

被世新大學歸類在同一指標下的一些項目,民眾評價高低不一。在選舉權指標下,民眾雖滿意政府對選舉投票權利的保障,但也對選舉買票不滿。

在言論自由指標下,人們在高度評價宗教自由的同時,對新聞媒體獨立自主的評價則不到三分的中間值,且已連續四年下降。

這樣調查結果反映了台灣社會一段時間以來氛圍及一系列事件,比如被認為親北京的資本家收購媒體引起各界側目及學生運動的反對。

而對司法公平審判問題的不滿,最受矚目的則是對前總統陳水扁的司法對待。民眾組成的"台灣人救扁義勇軍"在繞行全台逾一個月後,將在本周六到台灣總統府前進行長期抗議。

BBC中文網



習近平向鄧小平像獻花提改革開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星期六(12月8日)在深圳蓮花山向鄧小平雕像獻花時表示,改革開放是共產黨必須要堅持的方針。

習近平的南巡之行已踏進第二天行程,這是他出任總書記後首次離京視察。

據稱,4名曾陪同鄧小平南巡的中共黨員也出席了獻花儀式。

香港媒體曾分析稱,習近平此行明確了廣東仍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地位。

據報道,習近平也在獻花儀式現場表示,希望深圳和廣東在未來中國的改革和發展道路上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報道說,約15分鐘的儀式結束後,習近平在鄧小平雕像後的樹林栽種了一棵樹,隨後啟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當天早上,他首先視察了深圳羅湖漁民村,並勉勵漁民村要繼續沿著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和黨的路走下去。

形像親民

習近平在離開漁民村及蓮花山時兩度主動打開車窗向在場的民眾微笑揮手,媒體形容他態度友善親民。

習近平此次低調出行、輕車簡從的表現獲得一些香港媒體正面報道,當中包括一向大力批評中共的《蘋果日報》。

稍早時,漁民村現場曾據稱守衛森嚴,村民也暫時禁止出入。但香港無線電視台說,當局沒有大規模封路,也沒有大批穿著制服的警察,而附近居民也可以進出。

報道也說,當局在蓮花山上清場,記者只能在山下等待,但總體來說並沒有大規模封路。

外界認為,習近平在首次出巡選擇前往具改革開放標誌的深圳特區意義不小。

香港媒體幾乎一致表示,他旨在突顯將繼續走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道路。

BBC中文網


黃棟星:亞太經濟新小虎菲律賓

菲律賓華商市值大幅增長三成,反映菲國經濟增長可觀。菲國已由債務國變身為債權國,國家財政體質改善,吸引外資湧入。

由於政府擴大支出與投資,菲律賓第三季GDP自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三點二增至百分之七點一,高居東南亞之冠。菲國外資也大幅提升,二零一一年外國投資八十七億美元,增長二成二,顯示菲律賓已走出過去「亞洲病夫」的泥淖,重回經濟成長的正軌。

亞洲週刊二零一二年全球華商一千排行榜,菲律賓十家入選的華商企業便受益於這種背景,大部分的市值、營業額和純利都有不俗增長。菲通訊業龍頭││印尼林紹良家族旗下香港第一太平佔大股份的菲律賓長途電話公司(PLDT)名列榜首,總市值一百三十九點九億美元,其子公司Metro Pacific Investment Corp.也上榜,純利增長更高達百分之七十六。菲律賓最大購物商場及零售業者施至成家族的SM Investment及其子公司鞋莊控股(SM Prime),名列第二及第三。菲華大亨吳奕輝的巔峰控股(JG Summit)及其子公司環球羅賓娜(Universal Robina) 也榜上有名。銀行家鄭少堅的首都銀行、快餐大王陳覺中的快樂蜂食品(巧利比)、地產大亨吳聰滿的美佳世界(Megaworld),以及重新上榜的中興銀行,都因蓬勃向榮的菲國經濟而受惠。

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兩年前上台後致力反貪污反腐敗,改善國家財政的體質,在通貨膨脹率獲得控制後,開始推動一系列重大建設,據世界銀行預估,菲律賓政府每增加百分之五預算,就可以創造零點七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率。

菲律賓政府擴大投資公共建設,帶動國內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二零一一年年底外債佔國內生產總值比率降至百分之四十,創下十三年最低水平,菲國也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債務國變為債權國,今年上半年並提供十億美元,作為IMF對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的援助基金,而其外匯存底今年底可望達七百九十億美元,可以支付約十一個月的國際進出口貿易服務費用的支出。

菲律賓政府近期推出總額一百七十億美元一系列「公私合營」(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基建項目,不少歐美公司及基金經理看好菲律賓的經濟前景,前來尋找機會,馬尼拉各大酒店住房率暴漲。

花旗銀行(Citibank) 在其「中期改變」(The Medium-Term Game Changer) 報告中指出,受益於良好的財政表現,菲律賓政府更有能力刺激經濟,包括耗資三千二百五十億披索(約八十億美元)的防洪排水方案,這可使菲律賓人均所得在五年內從二零一一年的二千一百一十一美元增至三千五百美元,十年內更可達到五千二百美元。

菲律賓九千六百萬人口中一半低於二十歲,在海外工作的菲僑有一千一百萬人,平均每月匯入十七億美元,去年全年匯入二百零一億美元,佔GDP的百分之九,成為支撐菲律賓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每年從海外匯回的大量金額使菲幣近三年兌換美元升值近一成六,也帶動菲國內消費需求,促進零售服務業、流動通訊、房屋建築等市場成長,今年首五個月菲律賓智慧型手機銷售逾一百七十萬支,是去年同期的五倍, 成為東南亞增長最快速的國家。

另一帶動菲國經濟成長的是跨國的外包服務業(BPO),菲律賓以語言優勢、低廉的薪資,受到歐美企業的青睞,電話語音等外包業務紛紛轉移到菲律賓,二零一一年底達一百一十億美元,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包基地,每年以兩成五至三成的速度增長。

入選全球華商一千的菲國華商是菲律賓經濟領頭羊,今年這些華商企業加大投資,也使菲國股市屢創新高。世界銀行預估,菲律賓有望在二零五零年成為全球第十六大經濟體,亞太經濟新小虎表現亮麗,令人驚喜。

亞洲週刊


疑拆違建致死 貴州千人抗議

中國大陸貴州省仁懷市昨天晚間發生千人示威事件。事件起因傳民眾不滿當地政府拆除違建時、水泥板擊中5名工人,導致2死3傷。

新華社指出,昨天下午5時許,仁懷市城建局人員在當地鹽津社區巡察阻止違法建築時,因違建水泥板滑落,造成5名在違建中施工工人,2人死亡、3人送醫。

報導僅說,當地組織調查組將盡快查明人員死因,依法公正處理。

香港東方日報網表示,事發後,有民眾將死者遺體抬到仁懷市政務大廳抗議,引發千人示威,促當局查清慘劇真相。

此外,有憤怒市民衝進政務大廳,砸碎門窗玻璃,還有人推翻車輛洩憤。當局出動大批警力驅散示威者,並帶走數人調查。

目前聚集者已離開。1011208

中央社台北8日電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2月7日)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