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傳六四凌晨 上海軍機場頻起降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上海4日電)上海大場軍用機場的噪音問題由來已久,上海寶山區大場鎮附近的居民不堪其擾。據傳,3日夜航訓練持續到今天凌晨近1時,因正值六四23週年之際,引發諸多揣測。

離大場軍機場有段距離的虹口區,當地居民昨晚也能清楚聽到飛機呼嘯聲。家住虹口的李先生告訴中央社記者,昨晚近11時都還聽到清楚的轟鳴聲,「我家兒這被飛機吵已經是老問題了,但上個月開始特別突出」。

不少民眾則討論近來大陸軍方的頻繁訓練,是否與將執行「重要任務」有關。有人在微博上說,因為「今天(六四)是個敏感的日子」;還有人認為,是「國家要處理南海問題了」。但上述說法,都未經官方證實。

據了解,大場機場隸屬於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是中共海軍飛豹FBC-1戰鬥轟炸機的主要基地,一直以來附近居民呼籲遷建聲浪不斷。

上 海市政府日前公布的「上海市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提出調整上海地區空域結構方案,要在2015年前根本上解決海軍 大場等軍用機場與虹橋、浦東機場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但本地輿論分析,大場機場遷建與否,軍方的態度才是關鍵。1010604

六四週年 港媒天安門採訪遭禁

(中央社台北4日電)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3週年,香港明報網報導,部分香港媒體在天安門廣場安檢亭被公安扣查,不准進入廣場,到升旗儀式結束後才發還證件。

報導說,北京天安門廣場今晨如常舉行升旗禮,廣場外拉起鐵馬(拒馬),有公安駐守,所有進入廣場的人都要經過嚴格安檢,包括搜身,以X光機檢驗隨身物品,並須打開背包詳細檢查。

據報導,有數家香港媒體記者在安檢時被搜出錄音筆等器材,筆記也被檢查。公安之後又要求記者交出回鄉證同記者證核對,大約20分鐘後,即在升旗禮結束後,公安才指媒體無事先申請,不准入場採訪。

另外,當年軍隊入城途經的北京木樨地昨晚保安嚴密,地鐵站周圍有大批公安戒備,附近街道及地鐵站對面一條馬路上停滿公安車,保安明顯比去年嚴密。有外國記者在地鐵站附近被公安查問身分,檢查證件後,被要求離開。

前年曾到木樨地拜祭兒子的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昨晚沒有到場,現場也沒有其他人拜祭。天安門母親另1名成員張先玲早前表示,丁子霖被公安監視,相信她不能前去拜祭。1010604

國安部副部長間諜祕書 已獲數十萬美元酬勞

記者張凱勝/綜合報導

 據路透報導,為美國情蒐,充當間諜的中國國安部副部長的這名祕書,是在今年1月至3月間被捕,消息指出,他多年來向美國提供許多中國海外間諜活動的資料。

 這名間諜向美方提供了政治、經濟及戰略情報,但至今還不清楚他接觸到的情報達到何種層級,也不知道是否有其他中國間諜因此而曝光。

 消息人士指出,這名會說英語的祕書,從事間諜活動已收到數十萬美元的酬勞,事件爆發後,他的上司、即一名國安部副部長已遭停職,並在接受審問。

 國家安全部是中國政府最大與最活躍的外交、情報機關。由於它的特殊性,國安部不設對外官方網站,也不公開副部長、部務委員名單。中國外交部1日拒絕對此案件作出回應。

 報導稱,這可能是中國20年來最嚴重的國家情報外洩案。此前,國家安全部前北美情報司司長俞強聲,於1985年5月攜帶機密檔案叛逃美國。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俞強聲的叛逃,導致潛伏在美國中央情報局30餘年的中國間諜金無怠身分暴露而遭到逮捕。

 金無怠曾任中情局對外廣播情報處翻譯人員、分析家、檔案管理人員。他於1952年至1985年期間,向中共提供機密情報。

 在俞強聲叛逃美國後,美國聯邦調查局從俞所攜的機密檔案中,得到金無怠在中國國家安全部的代號與通信證據。金無怠面對證據,承認曾向中國政府提供情資。金最後以間諜罪入獄;1986年在獄中自殺。


台灣 中國時報

大陸民眾悼六四 未見官方鎮壓

亓樂義/台北報導

 今天是「六四」事件廿三周年日,網路紛紛轉載紀念活動公告。消息稱,五月下旬起北京、貴陽、南平、濟南等地均有民間悼念活動,未見官方鎮壓。據稱,官方低調或許和中央高層對平反「六四」意見分歧有關,尤其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維持穩定」成為黨內主要共識。

 為悼念「六四」,大陸維權團體「中國茉莉花革命」網站日前發布上街紀念活動公告。時間為六月三日、四日下午二點,在全國各大散步點及城市中心廣場集合並舉行默哀。

 公告稱,與此同時,紐約華人社團群體亦將在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第七大道,卅九至四十街舉行紀念活動。為美東時間六月三日下午五至九時(大陸時間為六月四日清晨五至九時)。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五月起大陸內地不斷有民眾打出「平反六四」等標語口號。五月廿三日,北京某歌舞廳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唱會,悼念「六四」亡靈。廿八日貴州貴陽市數十位民眾走上人民廣場,公開悼念「六四」並呼籲追查凶手。

 五月廿九日,大陸維權人士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法院門外拉起「平反六四」橫幅,遊行時高喊支持溫家寶總理的政治改革。五月卅一日,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在濟南發起紀念活動,廿多人當中有「九○後」的年輕人參加。


台灣 中國時報

六四23周年 網民:北京淚雨滂沱

 ▲六四事件屆滿23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昨天下午狂風大雨,遊人較以往減少,不少大陸網民在微博上表示:「難道老天爺也在為明天哭泣?」(記者劉曉霞攝)

 ▲六四事件屆滿23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昨天下午狂風大雨,遊人較以往減少,不少大陸網民在微博上表示:「難道老天爺也在為明天哭泣?」(記者劉曉霞攝)


特派記者劉曉霞/北京報導

六四事件屆滿23周年,北京昨天天氣陰霾,天安門廣場上遊人減少,雖沒有大動作紀念活動,不過大陸維安部門仍不敢放鬆戒備,天安門廣場上重兵戒備,不少網民已提前在網路上表達「紀念」之意。

 北京昨天下午狂風大雨,不少網民在微博上表示:「難道老天爺也在為明天哭泣?」

 為因應六四23周年,大陸維安部門加緊戒備,警戒人力較平日增加1倍,不少武警、公安也都手持錄影設備、拍照留存,就連網路管制也較平日更為嚴格,網路速度不僅變慢,打上「六四」等關鍵字,網頁也都無法開啟。

 對於昨天午後大雨,不少網民說,「明天雨更大」,或以「北京哭了,淚雨滂沱」表達對六四紀念,還有署名「麥田陰謀者」網民說:「我有預感,明天連『薪火相傳』都會成為敏感字。」

 大陸廣東深圳律師李志勇也在新浪微博上寫下:「遙思天安門」的字句,他還提到,「我明天不準備吃飯的微博被管理員刪除了,管理員咋那麼關心我?」網民「賀老濕」選擇沉默24小時。


台灣 中國時報

官二代載兩女車震 車毀裸亡

記者徐尚禮/綜合報導

 近日海外中文網站「博訊」率先獨家披露今年3月18日凌晨,北京一場車禍中,胡錦濤親信令計劃兒子駕駛的560萬元人民幣的法拉利跑車撞毀,車內一男兩女,令公子當場死亡,由於車上有一名全裸女子,懷疑是酒後車震造成車禍。

 隨後,海外多家知名中文網站跟進,牽扯出中南海政治權鬥說。昨日博訊網遭駭客攻擊,網民一度無法點擊進入網站。

 謠傳與薄熙來案有關

 迄至昨天,中共官方網站並未發表與此有關的任何訊息,但有網民在海外網站指出,所謂涉及中共高層的權鬥全是謠言。

 關於這一未經中共官方證實的車禍,海外有關報導說,車禍中令公子當場死亡。死者是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公子,令計劃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最信任的人。

 報導說,令計劃的公子小令在車內全身赤裸,酒後駕車做愛,撞到中間護欄。車內一名全裸的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藏族女生坐在他的腿上。另外一個漢族女生坐在後面,半身赤裸,協助他們的性交遊戲。兩名女生重傷緊急送醫,一名永久殘廢,一名還在治療中。

 北京交通管理局在事發後15分內到現場,不到一小時,三名中央警衛局(又稱九局)的副局長,以及一名中央辦公廳的副主任趕到現場。證實死者身分重要、敏感,確實為令計劃的兒子,因為令計劃是中辦主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胡錦濤的大祕書。另有報導指,死去的男子為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的義子。

 報導還指,在北京「3.18」車禍死亡案,調查發現和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書周永康、及遭軟禁調查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案有關。

 昨天海外各網站指,薄熙來事件後,由這一車禍案引發的「中國政壇更大、最難以讓人相信的內幕逐漸曝光」。

 處理車禍 扯上周永康

 報導指,車禍會扯上周永康是為因周通過他的線報以及北京公安系統的情報,很快掌握車禍的真相,他親自致電令計劃,要求立刻當面商談。3月19日凌晨,周永康和令計劃見面處理車禍。

 知情人士透露,他們見面是在凌晨2點。周永康下令北京警方將車禍徹底消失,並談好賠償事宜。報導說,有關方面還將處理現場事故的員警記錄全部銷毀。事發後,有人將資訊發到微博。據大陸網民指出,肇事車輛為法拉利430。

 小靈通

 法拉利430

 法拉利是一家義大利汽車生產商,主要製造一級方程式賽車及高性能跑車,現在由飛雅特汽車集團擁有,總部設於義大利摩德納附近的馬拉內羅。

 法拉利是每個男人的夢想,中國的富二代及官二代極愛法拉利,薄熙來的公子薄瓜瓜就一再說,他「沒有開」法拉利,但網民都認為他胡說。

 法拉拉430 SCUDERIA有著極強悍性能。0至100km/h加速時間只有3.6秒。最高時速達到315km/h。4秒之內,最高時速達到355公里。



台灣 中國時報

美國亞太戰略部署針對性日益升高

陳一新

 美國國防部長潘尼塔月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上說,美國將在亞太地區保持6個航母打擊群,並在2020年以前將60﹪海軍軍艦轉移到太平洋,顯示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部署的針對性已日益升高。

 在「以華府將主軸指向亞洲」為題的演說中,潘尼塔指出,在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船艦的決定,以及在該區內擴大軍事合作夥伴的網路,都是美國為「穩定、刻意」提升美國在此區內所扮演角色而付出的努力。他的這篇演說證明了美國重返亞洲不僅有亞太戰略的藍圖,也有強烈的針對性,更有落實這套亞洲戰略的具體做法。

 處處以解放軍為對手

 首先,長期以來,太平洋區域被認為最是攸關美國的未來,美國海軍重兵部署在亞太地區不僅符合各方期待,更讓不少擔心美國「重返亞洲」只是虛晃一招的說法不攻自破。2011年11月,當歐巴馬總統宣布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在2014年進駐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港,許多亞太國家憂慮美國「重返亞洲」可能只是口號而已。但是潘尼塔所提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船艦的決定,以及在該區內擴大軍事合作夥伴的網路,應可讓出席香格里拉對話的許多國家防長舒了一口氣。

 其次,潘尼塔指出,他不認同美國將軍事重心轉移到亞洲,是為了遏止中國大陸崛起成為全球大國,「我完全反對這種看法。我們努力更新、加強對亞洲的參與,和中國的發展和成長,完全能夠兼容並存」,似乎是回應習近平2月訪美時所說的「太平洋夠寬廣,足以讓中美兩國同時傲遊」。

 問題是,儘管他說美國無意遏止中國大陸崛起,但他卻指出美國投射軍力到亞太地區,將藉由投資新科技來增強,「考慮到中國大陸反艦飛彈及網路戰力,五角大廈正增建精密戰機、轟炸機、戰艦及飛彈防禦系統,以確保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優勢」。

 從他演說中處處以人民解放軍為主要對手,加上中國大陸所謂的防範「強國介入」(即「反介入」戰略)也無疑指向美國,顯見美中在亞太地區戰略部署的針對性已日益升高。

 第三,根據潘尼塔在演說中的構想,美國落實這套亞洲戰略的具體做法之一就在於「輪番式的軍力調度」。他表示,國防部在擴張美軍於東南亞及其他亞洲地區的軍事力量時,將會與盟國及夥伴合作,不會建立新的長期基地。

 「輪番式的軍力調度」將不僅實施在美國在北澳的駐軍,也會在美國與亞太地區盟國之間推動。他說:「我們正轉向一種高度創新且具創意的關係,以發展這種輪番式的軍力調度……我們正在測試駐軍澳洲的作法,並研擬在菲律賓及其他國家也採取相同作法。」5月31日,他訪問夏威夷,會晤美國太平洋區司令洛克雷爾,討論如何落實這套亞洲戰略。

 重返亞洲的三大主軸

 第四,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展現將透過軍艦、飛機及部隊,以聯合實習、訓練及軍事行動來執行暫時性任務,利用夥伴國的港口、機場及其他設施。潘尼塔說,美國也會致力增加在亞太地區進行的雙邊和多邊軍演的數量和規模。2011年,美國一共在本區舉行了172次軍事演習。

 第五,美軍會與盟國或夥伴的部隊以混合編組的方式進行各種攻城掠地與防禦固守的演訓,以增強登陸與反登陸的戰鬥能力。例如,美國與南韓的陸戰隊官兵將在本月10日到26日一起在夏威夷歐胡(Oahu)島的陸戰隊訓練場進行搜索、偵察與機械化戰鬥、防禦戰鬥等城市和叢林作戰訓練。南韓海軍陸戰隊是建軍以來,首次參加在美國夏威夷周邊海域舉行的「太平洋邊緣演習」(RIMPAC)。

 由此觀之,海空一體戰計畫 、「輪番式的軍力調度」,以及「美軍與盟國部隊混合編組」,將是美國執行重返亞洲戰略的三大主軸。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台灣 中國時報

香格里拉對話 梁光烈缺席的訊息

去年新加坡召開的第10屆亞洲安全會議(俗稱「香格里拉對話」),中美曾經激烈交鋒。今年中菲兩國爆發黃岩島主權爭議,美國高度介入,紛爭至今尚未能妥適解決。第11屆亞洲安全會議再度召開,今年主題仍然圍繞著南海主權爭端,因而引起高度關切。

 令人意外,相對美國代表團(國防部長、參謀聯席會議主席、太平洋海軍司令及參議員等)的龐大陣容,中國國防部長這次竟然缺席,取而代之的僅是解放軍軍科院的副院長,此舉難免再為中美關係增添新的臆測。

 中國原本就很重視國際多邊互動機制,去年還首度派遣國防部長參加「香格里拉對話」。今年梁光烈選擇缺席,北京解釋的「國內需要與正常安排」,只是表面與官樣說法。「香格里拉對話」的前幾天,梁光烈還曾參與柬埔寨召開的東協防長會議,期間會晤了菲國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隨後東協10國發表的共同聲明,就承諾要共同確立「南海行為準則」並以和平協商方式解決南海爭端。

 北京近年來利用各種雙邊與多邊對話場域,多次就南海問題闡述「擱置爭議」與「共同開發」的想法,卻因為少數東協成員與北京的互信不足,伺機利用美國重返亞洲,從中美權力較勁中牟取利益。梁光烈這次缺席,或基於中方刻意低調,避開再度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場面,或因北京認知亞安會議實質上無助於解決南海衝突。北京減少美國介入南海爭端的策略,傾向在沒有美方參與的場合,直接訴求東協國家。今年初以來,胡錦濤、楊潔箎、梁光烈先後出訪柬埔寨與新加坡等國,似乎有預期的效應。

 美國在南海問題的角色其實相當尷尬。華府雖鼓勵東協國家與中國共同建立南海行為準則,試圖建構解決南海主權衝突的多邊機制,但美國並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成員,除非白宮成功遊說參院同意加入,否則將難以成功扮演協調者角色。尤其,美國的態度經常表裡不一,華府官員涉及對中國政策的言論,總是語帶玄機,一方面澄清美國的亞洲戰略布局非針對中國,而是為確保持續不受阻礙的海上航行自由,另一方面又聲稱中國在南海的強勢作為已讓區域鄰國感到不安。

 中菲爆發黃岩島對峙迄今,美國口中呼籲各方應保持克制,實際上卻不乏具挑釁意涵的動作,美菲在南海爭端水域擴大軍演,就等同於間接鼓勵菲國挑釁中國。「香格里拉對話」之前,美方官員在馬來西亞進一步地暗示東協國家,華府並不同意中國擁有南海主權的說法。前述美國動作對中國崛起非旦無法產生嚇阻作用,反易讓少數東亞國家誤判情勢,增加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

 今年4月李侃如與王緝思聯名發表《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報告,憂心地指出,中美領導人若不能用創造性思考去理解對方關心的問題,兩國將很難長期保有正常關係,嚴重的後果是在中國鄰近海域爆發戰爭。

 無論就戰略、外交、經濟、人口或區域影響力而言,中美關係走向會影響全球和區域穩定。中國近年來藉著與東協的互動機制,已建立了平等互惠與合作的新安全觀。美國既無法阻擋中國的崛起,此時與其聯合亞太盟邦圍堵中國,不如揚棄冷戰思維,試著思考與中國共創雙贏與合作空間的途徑。

 美國防部長潘尼塔今年將再訪中國,期望他能掌握亞太區域組織長期創造的難得戰略機遇,唯有與中國不斷的對話、交流與合作,才可能解開美國面對「中國威脅論」的謎團。


台灣 中國時報

人民幣直兌日圓/東京爭取離岸中心 邁大步



人民幣對日圓直接交易,6月1日在上海和東京兩地啟動。圖為工作人員在東京的三菱東京UFJ銀行工作。
(新華社)


記者吳父鄉/專題報導

人民幣兌日圓直接交易6月1日正式上路,在做市商(台灣稱造市者)帶動下,首個交易日果然成交活躍。人民幣跳過美元直接與日圓交易,除動搖美元在國際貨幣地位,人民幣也朝國際化再邁一步,更替東京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奠基石。

目前,香港是全球唯一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去年4月,英國金融時報一篇《新加坡欲成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報導,讓敦倫也不甘示弱的表態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加上之後冒出的東京、首爾,「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頭銜,頓成各國虎視眈眈的焦點。

隨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公開表示,為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將積極拓展以香港為核心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以及建立多個人民幣離岸中心。這意味著,大陸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有意開放多個人民幣離岸中心。

大陸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有意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城市,勢將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進入「各家爭嗚」的時代。

香港雖已是人民幣離岸中心,但在「後起之秀」急起直追下,為避免邊緣化,也得不斷推出RQFII、發行點心債、甚至即將上路的「雙幣雙股」政策,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促進人民幣雙向流動,鞏固其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各國雖然爭相以境內人民幣存款餘額,與大陸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成立清算銀行等,做為較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籌碼;但都不及東京本次取得的優勢。

中日分列全球第2與第3大經濟體,大陸已連續3年成為日本第1大貿易夥伴,東京這次藉人民幣與日圓直接交易,等於增強企業直接以人民幣或日圓結算的意願。


台灣 聯合報



陸委會:以人民為主 面對歷史事實

記者羅印冲/台北報導

今天是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廿三周年,時值中共進行權力交替的關鍵時刻,陸委會昨天發表聲明,呼籲大陸當局誠懇面對「六四事件」的歷史事實,以及對民主人權發展的重要啟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提升人民權益福祉。

六四事件發生廿三年來,大陸官方與學界,始終以時機不對或者高度敏感為由,避談事件始末。

但近年來大陸民間要求平反、面對六四的呼聲越來越高,官方也感受到壓力。

陸委會昨天就六四事件廿三周年發表聲明,北京應務實地將「以人民為主」做為治理的核心理念,展現決心、智慧與寬容,誠懇面對「六四」事件的歷史事實與對民主人權發展的重要啟示,在既有的改革開放經驗及基礎上,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提升人民權益福祉。

聲明指出,大陸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出現許多經濟、社會的挑戰和衝突,當局應嚴肅思考透過民主、和平的機制與方法,處理制度面的問題,並進一步關注人民追求社會公平與人權自由的價值與理念。



台灣 聯合報

經濟學家:民生之必要 一點點民主之必要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只要在中國注入一點點民主,就能顯著改善人民的生活,這是四位美國、英國與中國的經濟學家在研究報告提出的結論。

華爾街日報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馬丁尼斯-布拉沃、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米克爾、耶魯大學的錢南西和北京大學的姚洋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 (NBER)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民選鄉村領導人為確保獲得連任,會更加關注村民的福祉,是民生得以有效改善的主因。

四位學者調查了1982年至2005年之間的選舉後發現,在學校、植樹和水渠等「公共產品」方面,已實行選舉的村莊比沒有實行選舉的村莊平均多投入27%。此外,民選的鄉村官員也有助大幅縮小貧富的差距。

為明確衡量選舉的效應,四位經濟學家比較村莊實施選舉前後的情況,還對比已實行選舉村莊與未實行選舉村莊的結果。中國在1980年代初期,開始實施第一批的村民選舉,並逐步向全國推廣。

去年12月,廣東烏坎村因徵地問題,爆發村民與當地幹部的嚴重衝突,而引發高度關注。後來,北京中央為安撫民情,允許該村在今年初舉行選舉,還被中國網民推崇為中國治理的新典範。

不過,中國的民主仍然相當有限。除了曾在幾個層級稍高的鄉鎮有過試驗外,選舉主要仍侷限在最基層的鄉村。村長由選舉產生,村支書則不經選舉,仍由級別較高的黨組織任命。而且,由於選舉過程受黨監管,很多村莊將選舉視為鬧劇。

但儘管如此,研究報告指出,基層民主仍然帶來了確實的好處。有民選幹部的村莊投注在灌溉、學校、道路和植樹方面的投入,要比非民選村莊高出很多,並且同意共同出錢從事這些建設。四名經濟學家估計,用於這些改善的資金約有七成來自村內。

實行選舉的村莊還大幅降低所得不均的情況。經濟學家指出,實行選舉後,選前最窮家庭收入成長最多,增幅達28%。而選前最富家庭的所得則下降達29%。作者認為,民選村長改善灌溉,對土地品質最差家庭的收成有所幫助,並且在劃分土地的時候照顧了最窮的村民。同樣地,村辦企業收入的再分配也更加平等。

民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眾說紛紜,有些研究認為民主對經濟增長效果有限。但這項調查的著眼點不是成長,而是平等。報告指出,民選村官能夠提高稅收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他們選擇的投資項目更符合村民的願望。



台灣 聯合報

林中斌:台灣的大戰略 外交內政兩岸政策

林中斌

大戰略超越軍事,包括外交和內政。台灣呢?它還包括兩岸政策。

大戰略如果說清楚,國防部容易策劃軍事戰略,外交部、陸委會、經濟部、文化部等也容易規劃各自政策。否則,各部會揣測「上意」,因而傾向保守: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台灣也許有大戰略。但孤陋寡聞的筆者尚未知悉,因而冒昧建議以下環環相扣的六項:

一、理性自認小國。歷史上小國和大國硬拚,成功的沒有,遭殃的很多。小國無法以力取勝,也無法以錢取勝,更無法以悲取勝,必須以智取勝。

二、務實面對兩大。美國經濟成長遲緩、兩黨惡鬥政治癱瘓、軍費消減,但仍為廿一世紀舉足輕重之強國。中國大陸GDP目前占世界百分之十二,距明朝百分之卅尚遠,潛力雄厚。台灣沒有本錢與兩大中任一交惡。

三、立足平衡中點。目前,台灣太近美方不利經濟;太近中方不利安全和民主。何況台灣太近任何一方,便被它「吃死」。台灣若立足兩者間之平衡點,雙方皆將爭取。

四、兩岸和平交往。金融風暴下,中國大陸最後捲入首先脫離。目前它雖出口減緩,仍是各國爭相交往的經濟龍頭。不只歐美如此,即使對中國忌憚的日、越、菲、印等也是,台灣經濟發展如何能自外於大陸?何況,交往提供台灣社會優勢良性催化大陸的機會。交往也構成台灣對大陸第一層嚇阻。大陸人士在台,使共軍投鼠忌器。

五、社會善意催化。台灣小,大陸大。台灣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是風險小的「實驗」,若在大陸做,風險大。目前大陸發展已遇瓶頸,經濟飛躍而社會不安。台灣經驗正可提供大陸研究。壞的避免,好的參考。經由兩岸社會交流,台灣可善意協助大陸提升社會品質、改善人民生活。大陸良性質變有助於穩定東亞,最後有利台灣自己。

六、國防多重嚇阻。中立國瑞典、瑞士有優良的國防。即使兩岸和平,台灣仍需國防。

安全的台灣,可協助大陸內部發展,強化北京改革派籌碼,和弱化鷹派的論證。

台灣國防不能靠用飛彈打上海或三峽大壩,因為會傷及台商,而且如蚊子叮象軍事效果有限。台灣國防靠減低共軍攻台的意願,即嚇阻。

軍事攻台是北京的下下策,可能性極低。但台灣國防仍須準備。

台灣國防的困難在於經費拮据,軍購受限,美國軍售前景不樂觀。台灣國防不能只靠買來源不定而且昂貴的高科技武器。因此必須配套便宜而有效的嚇阻能力。

共軍攻台構想是首戰及決戰:嚇阻美軍馳援,快速以癱瘓方式奪取台灣,減少傷亡和破壞至最低,立即結束戰事。

如果台灣有能力以分散零星兵力拖延登陸的共軍,不讓結束戰爭,共軍便不願攻台。因為共軍不打沒把握的仗。台灣需訓練特戰部隊及志願民兵狙擊手。

台灣第一重嚇阻是兩岸交往。第二重嚇阻是高科技戰力。第三重嚇阻是水泥叢林游擊戰。但不是硬碰硬慘烈的城鎮戰如二戰中的史達林格勒之役。

兩項趨勢在賽跑。一是很難避免的兩岸整合。二是大陸的良性催化。一要慢;二要快。

這是台灣大戰略的目標。

(作者曾任陸委會首席副主委、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台灣 聯合報

賴幸媛籲大陸反省檢討六四 進行政改

(中央社記者陳虹瑾台北4日電)今天是六四事件23週年,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賴幸媛說,中國大陸當局應該面對、反省六四事件;重新檢討六四,是大陸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重要的第一步。

賴幸媛上午前往立法院進行「江陳第八次會談談判議題、協議草案與預期成果」專題報告,她在接受媒體聯訪時,做上述表示。

她說,總統馬英九今年如同過去幾年,呼籲大陸當局面對六四,「就像政府過去20、30年來,誠懇面對二二八、白色恐怖的遺憾,認真誠懇面對」。

賴幸媛表示,對於過去的歷史悲劇,台灣政府做了深刻檢討以及對受害者必要的對待,這些都非常重要,有助於平撫社會民眾之間的傷痕,數度強調「誠懇面對是第一步」。

陸委會昨天發出新聞稿呼籲,大陸應該務實地將「以人民為主」做為治理的核心理念,並展現決心、智慧與寬容,面對「六四事件」的歷史事實與對民主人權發展的重要啟示,在既有的改革開放經驗及基礎上,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提升人民權益福祉。1010604

紀念六四 紐約重現肉身擋坦克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華盛頓3日專電)在「六四事件」23週年之際,紐約時報廣場出現以六四事件為主題的紀念活動,包括模仿當年北京青年以肉身阻擋坦克車行進的街頭藝術,喚起人們對六四事件的記憶。

「美國之音」報導,今年紐約六四紀念活動於美國東部時間星期天(3日)下午4時到9時舉行。跟實際尺寸一樣大、象徵北京軍事鎮壓的一輛T69坦克車模型,出現在時報廣場的熱鬧街街頭上。

此外,報導說,有人模仿當年在媒體報導中被稱作王維林的北京青年,冒死阻擋坦克行進的一幕,也重現在人們面前。

主辦單位表示,把鎮壓民眾的坦克從當年的天安門廣場,搬到時報廣場的行為藝術,是紀念活動的重頭戲。

這輛造型逼真的坦克車,由一名扮演六四事件當時中國大陸總理李鵬的民眾駕駛,並由扮演六四事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民眾指揮坦克車前進。

活動組織者之一、中國民主黨全委會共同主席王軍濤表示,舉行的坦克行為藝術重點,不在於阻擋坦克車前進,而在於揭露坦克車無視人民的生命。

他說,行為藝術是個和平事件,但是它可以是非常真實、逼真,甚至能夠比一個真實的暴力事件造成更大的效果,這項活動的主題就是喚起人們對六四事件永誌不忘。1010603

北京取締三非 引發排外疑慮

(中央社北京3日綜合外電報導)由於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工作的「三非」外國人越來越多,北京從稍早前至8月底止展開「百日清理三非外國人」行動,引發排外幽靈重現的疑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自北京報導,北京公安局已頒布命令,至8月底前,所有外國居民必須隨身攜帶護照,以備隨機抽查簽證和居留許可。

這項運動的海報上有巨大拳頭,顯示違法者將會遭到嚴峻處理。

報導稱,北京公安已在外籍人士經常聚集地區展開清理,諸如大學附近及三里屯地區等。位於北京朝陽區的三里屯地區內各種商店、餐廳和酒吧林立。

要找出違法外國人並非易事,「北京晨報」(Beijing Morning Post)引述警方消息人士表示,持短期或長期簽證的外籍居民將近20萬人。

這項清查行動也要求市民協助,於發現「可疑外籍人士」時向當地警方舉報,一旦核查屬實,相關人士將面臨罰款、拘留處罰,並限期出境或驅逐出境。

但這項取締行動令旅居北京外籍人士感到不安,許多人感到納悶,為何當局決定現在採取行動。

中國觀察家懷疑,這是否純粹為防患未然行動,以確保安全和穩定,迎接今年稍後展開的十年一度領導權力交班。在2008年北京奧運登場前數月,當局也曾展開類似掃蕩行動。

也有人視這項高調清查行動為,中國大陸排外傾向的另一跡象。

部分觀察家表示,當局把矛頭對準違法外國人,有充分理由。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崔大偉(David Zweig)說:「鑑於大量非法移民已進入中國,這項取締行動具有意義,部分非法移民從事非法或暴力活動。」

但崔大偉表示,外籍人士應依法受到公正和平等對待。1010603

兩岸交流 台灣悄撒民主種子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上海特稿)縣區政協是大陸政協體制中的最基層,一名縣級政協秘書長投書,要大陸官員接待上訪民眾時,應學習中華民國副總統吳敦義,透露出大陸基層悄然出現「台灣好」的嚮往。

江蘇省洪澤縣政協秘書長郭虎最近投書南方週末,呼籲大陸官員接待上訪民眾「請學吳敦義」,有大陸網友直言「咱學不了」,因為台灣的官是為百姓服務;大陸的官則是高高在上,手中的權握得更緊,錢才能撈得更多,讓自己家族享用。

不過,有大陸基層地方政協秘書長呼籲大陸官員學學台灣政治人物,開始有這樣的轉變,正是因為兩岸愈來愈多的交流交往,讓雙方有更多機會互相了解,正值六四事件23週年之際,雖然大陸學者忌諱談六四,但提到政治體制改革,大家仍有話要說。

一位不願具名的復旦大學學者就指出,他今年初第1次去台灣觀選的感想就是「真的羨慕台灣有民主選舉」。他說,大陸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之初,是以「民主聯合政府」為號召,要廣納各黨派意見;後來卻演變成「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發展。」

鑽研經濟的這名學者說,大陸民間、尤其中產階級現在瀰漫一股氣氛就是「我們是大國、我們有錢,但我們不快樂」。他說,國內生產毛額(GDP)數字再高,但看著國企與民爭財、官員貪污腐敗,「說到底不就是政治上不實行民主法治?」

他樂觀認為,大陸在政治改革上不會、也不能走回頭路,因為「政經無法分離,經濟發展已走向市場化的資本主義,難道政治上還回頭嗎?」

他還說,台灣過去走過的路,就是大陸的最好借鏡,現在地方政協有人敢公開要官員親民一點,「這已經是一種不小的進步」,並反問「你們過去不也這樣?」

大陸民眾關注台灣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如總統馬英九就職晚宴的花費、馬總統女兒馬唯中的低調被認為應成為大陸官二代典範等,民間對台灣發生的一切開始有更多討論,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3日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正是兩岸深化交流的結果。

倪永杰說,大陸的「台灣熱」,2008年是很重要的分水嶺,從直航、開放觀光、兩岸經濟合作框架(架構)協議(ECFA)到陸客自由行、大陸各地官員訪問台灣,高潮一波又一波,引發大陸民眾的好奇與興趣,而維繫兩岸間這股聯繫,就是要靠交流交往的持續深化。

大陸政治體制改革,不論何時能進入「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台灣要成為「那就是彼岸」的典範,中華民國有比任何國家都更強的影響力,不必夜郎自大也毋需妄自菲薄,關鍵是如何做好的示範。1010603

美国防部长:不会围堵中国 不介入南海争端

揣着“美军将在亚太遏制中国”幻想的某些势力,总是希望看到中美在各种国际场合针锋相对。但6月3日闭幕的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却让他们失望了。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没有像2010年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那样对中国横加指责。会议也未形成这些人预期的“围攻中国”局面。

日本菲律宾指望“围攻中国”

由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起、新加坡政府举办的“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自2002年以来已举行过11届。这一会议本来并不太受关注,但美国2010年高调“重返亚太”、介入南海事务以来,尤其是美国国防部长的与会,使这一论坛已成为亚太国家关注的安全会议。

东盟各国、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27个国家的国防部长或高官这次在会上讨论了亚太区域安全问题。本次对话共有5个主题分会:“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保护海事自由”,“威慑和地区稳定”,“新型战争:网络、无人机和新威胁”,“全球和亚太安全的新风险”。

由于近年来南海问题升温,菲律宾挑起的黄岩岛争端还未安全解决,因此“南海问题”以及“美国如何在南海遏制中国”等话题在会议召开前被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有日本、菲律宾媒体甚至认为,帕内塔在会上将再现希拉里2010年在东盟地区论坛上的风格,向中国“发出重炮”,并“引领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美国的亚洲盟友”,策划在会上“围攻中国”。

美国防长大谈中美军事合作

令这些“猜想”幕后的推手失望的是,根据美国国防部专发本报记者的邮件,帕内塔在会议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并不是为了遏制中国”。

帕内塔的长篇讲话中,涉及与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韩国等盟友合作的各有两个段落,但在阐述美中军事关系时足足用了7段。

他说,正如美国加强与亚太盟友的关系,美国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也“至关重要”,“我们相信建设21世纪和平、繁荣和安全的亚太地区,中国将发挥关键作用”。

他强调,中美双方都承认中美两国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避免犯错,把握机遇,对华发展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美在亚太的发展完全兼容”

帕内塔表示,他本人致力于建设一个健康、稳定、可靠、持续的中美两军关系,目标是持续地改善中美两军的互信,共同应对挑战。中美两军正在人道主义援助、反毒品、防扩散等领域深化合作,并在网络空间和外层空间加强对话。

帕内塔将于今年晚些同时访问中国。

他说:“我知道世界许多国家正在密切关注中美关系。一些人认为美国转向亚太是为了挑战中国。但我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

他认为,“中美在亚太的发展完全兼容”,中国过去60年来一直“为促进以规则为基础的亚洲安全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欢迎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中国,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强调不介入南海领土争端

针对中菲黄岩岛领土纠纷,帕内塔强调:美国的政策“清晰而有连续性”。美国希望各方保持克制并通过外交渠道解决问题,美国反对挑衅、威慑和武力。美国“不会在领土纠纷中选边站”。美国不仅要把这一立场向菲律宾表达清楚,也要向中方表明这一观点。

在中菲黄岩岛对峙中,菲律宾从官方到媒体一直炒作美国将依据《共同防务条约》而在领土争端中“支持菲律宾”。但4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的首届美菲外长和防长“2+2”会议上,无论希拉里还是帕内塔都多次澄清: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是“航行自由、维持地区和平与稳定、尊重国际法”,而非介入领土争端。美方不希望目前这种对峙继续升级。这无疑给菲律宾的强硬分子浇了一盆凉水。

“围堵中国”是“不现实的”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对本报记者说,美国卷入中国与菲、越等国的领土争端是“愚蠢的”。

美国前国务院官员威廉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与其亚太盟友“围堵中国”是“不现实的”。首先,如今亚太安全格局与冷战时期有着本质的不同。亚太各国之间高度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即使在美国的亚太盟友之间,安全利益也并非完全重叠,各国有不同的安全挑战以及军事战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亚洲国家希望通过美国的军事存在来保障亚太安全,但也需要中国的巨大市场带领他们走向繁荣。绝大部分亚洲国家不愿意置身于中美泾渭分明、自己必须选边站的“零和游戏”。

“海空一体战略是在妖魔化中国”

其实,就算是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大有针对中国之嫌的“海空一体战略”,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争议。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前副主席卡特赖特日前对记者表示:“海空一体战略是在妖魔化中国。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一些人警告说,这一战略类似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陆空一体战略”,将“毫无必要地激怒中国”。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方官员一直在公开场合坚称:“这一战略不针对特定国家”。(中国青年报本报华盛顿6月3日电)


大公報

重慶萬盛第七日示威 嚴陣防六四



數以萬計重慶民眾上街遊行,抗議政府強行合併萬盛和綦江兩區。(網上圖片)


重慶萬盛區市民抗議行政區劃的行動再度升溫,當地連續七日出現萬人遊行,各商戶亦加入罷市。由於今日是六四紀念日,當局擔心萬盛居民繼續遊行,急調各種防暴車輛和防暴警到當地戒備維穩。

網上消息指出,萬盛區的居民從4月開始抗議政府強迫萬盛區與綦江區合併,重慶政府為了安撫萬盛居民,其後宣布將合區後交給綦江管理的黑山等6個鄉鎮,重新劃入萬盛經濟開發區。但萬盛居民仍不滿意,堅持要政府恢復萬盛區,並在5月底再度遊行。

抗議行動到6月1日升級,數以萬計市民從早到晚上街遊行,觀景灣至綦萬高速入口處聚集了幾萬人,馬路上人山人海,場面壯觀。示威民眾把路中間的隔離墩橫放在路上阻止車輛通行。萬盛區的商戶亦加入罷市。

數千武警佈防 疑聘假警撐場

由於警力不足,當局急從重慶市區調來裝甲車、防暴車、清障車、水炮車及數千名武警到場,但並未以武力驅散民眾。當局擔心,萬盛居民在6月4日繼續萬人遊行,若有人乘機搞事煽風點火,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有當地市民表示,大量武裝警力來到萬盛區,一些人雖穿公安衣服,但無佩領章和肩章,不像真警察。

有人透露,「素裝」警察是市區的下崗工人或無業人員,以每天100元補助被利用作「維穩」,他們有一部分在車上待命,大量真警察卻穿便裝混入示威的人群中。


香港 明報

吳康民﹕「六四」未能忘懷 澄清仍需等待

「六四」是一個悲劇。

在上世紀80年代撥亂反正的改革開放高潮中,出現這樣的一個轉折,特別令人嘆息。

何,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無論如何,向學生和群眾開槍都是不對的。

中國的青年學生都有愛國的革命傳統。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反內戰反飢餓運動,都是新中國成立以前,推動歷史前進的群眾運動。五四運動,反帝國主義反封建勢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促進中國的現代化;一二九運動,推動國共合作,醞釀抗日戰爭;反內戰反飢餓全國大遊行,配合解放戰爭使蔣介石腐敗政權最後走向滅亡。

「六四」的一場政治風波,內情複雜,至今不少真相尚未解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涉及黨和國家高層對改革開放路線的走向有不同看法;青年學生和廣大群眾對權貴集團種種貪腐行為的強烈不滿。事件的發展和處理事件手法的笨拙,終於演變成不可挽回的歷史大悲劇。

「六四」已經悄悄地平反

說到平反「六四」,我認為,「六四」早已悄悄地平反。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六四」以後,中共中央十三屆四中全會的公報,已為「六四」定性,指出:「近兩個月來全國的政治形勢」,有「極少數人利用學潮,在北京和一些地方掀起一場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謀的政治動亂,進而在北京發展成了反革命暴亂」。至於目的呢,「就是要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推翻中國共產黨,顛覆新中國,這個罪名可說是最嚴重的了,的確是名副其實的「反革命暴亂」了。

到了1992年10月12日,江澤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政治報告,卻是「反革命暴亂」與「一場政治風波」並提。說1989年春夏之交發生了「一場政治風波」,但又平息了一場「反革命暴亂」。這似乎是一個交接點的提法。

1997年9月12日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江澤民的報告中,再也沒有一句話提及「六四」了。

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第三次在中共十六大上作的報告,對「六四」的說法,便變成「嚴重政治風波」。

鄧小平生前定調的變化

至於鄧小平呢,他在當年6月9日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時,把「六四」性質定為動亂,他指「動亂這兩個字恰如其份」。同年9月,會見李政道教授時仍說,不久前發生的是「政治動亂」。但同年10月1日,會見朝鮮國家副主席時,又說發生的是一場「政治風波」。

近年來,中央有關領導人及官方傳媒,一律在提到「六四」時,都用的是「一場政治風波」,很少提出「反革命暴亂」和「動亂」了。

這個定性的變化,就是有意淡化「六四」這個歷史事件。提法的轉變而且是在鄧小平生前。

如果說「六四」是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那麼在它10周年或20周年的時候,便應該隆重紀念,像紀念「七七盧溝橋事件」抗日戰爭開始,或者1945年抗戰勝利一樣。

對頭面人物的寬容態度

相反,現在是全國忌談「六四」,相信中央是有苦衷的。因為肯定和否定都會引起一大串的問題,涉及許多人和事。因此中央的態度是把事件擱起來,不肯定也不否定,等到適當時候,才再來總結這樁事情。

北京對「六四」風波發生前後,只有表態而沒有參加行動的頭面人物,從來都採取十分寬容的政策。雖然他們公開表態反對開槍鎮壓,在國內外的影響很大。但對他們仍然保持原職或享受相應福利,還有公開發表文字的權利。其中如著名的戲劇家吳祖光,他是中共黨員,因「六四」事件的表態而被中共要員胡喬木登門勸他退黨。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六四」後仍能出版著名的作品《漏船載酒憶當年》,1993年還能來港接受港大名譽博士學位。書畫家黃苗子,「六四」時公開表態反對鎮壓,後曾避居澳洲。不久即由當局示意力邀,再回北京生活會客。他們都以高齡辭世,北京《人民日報》上刊有訃告和紀念文字,可見當局對於涉及「六四」的人物的寬容態度。

未能忘懷 仍然有待

「六四政治風波」已經過去了23年,港人對此未能忘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了解到中國國情的複雜性,當年政局的詭譎,今天社會矛盾的增加,北京高層不得不強調「維穩」的苦心,我們還是要有點耐心才好。


香港 明報

梁美儀﹕23年來 150萬點燭光的堅持

每年這個時候,總會想起23年前流過的淚,與百萬港人一起在港島街上走過的腳步,在跑馬地馬場撕破喉嚨高唱《一無所有》。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說,支聯會統計過,這23年來,港人參與支援北京學生、平反六四的遊行,已走了18萬步,足足是香港走到廣州的距離;23年來,在維園六四燭光集會上點燃過的白蠟燭,已有150萬支。

在六四事件中被坦克輾斷雙腿的八九民運學生方政,日前抵港後說過的一番話,令我深受感動。他說:「感謝港人多年來拒絕遺忘事件,為他們吶喊、流淚,你們給我們希望,是我來港的主要動力。」香港人對平反六四不變的堅持,是多麼的美麗,責任也有多重。

港人對平反六四的堅持,已深植心坎深處,23年來這150萬點燭光,正好告訴當權者,不論你們企圖以各式各樣的小動作阻礙六四紀念活動的進行,如數年前的強搶「民女」、去年拒開更多通道阻礙市民進入維園出席燭光晚會等,只會更加激活人們的六四良心。

前日有記者當面追問候任特首梁振英,會否出席六四燭光晚會,是否支持平反六四,他只說,過去已說過很多關於「六四」的事,再沒有補充。理解人處此位,沒法子悖逆京意說人話,但他至少有能力在可控制的範圍內,讓六四的紀念活動,一如既往的順利進行,讓不會危害社會秩序的八九民運人士來港,以謙卑的心,悼念六四亡魂,讓香港繼續成為中國土地上唯一能公開紀念六四的自由土地。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香港 明報

南方朔:使台灣雞犬不寧的證所稅風暴

最近兩個月,把台灣搞得烏煙瘴氣的乃是所謂的「證所稅風暴」,這場風暴不但讓台灣的股票市場吵嚷不安,股票市值蒸發了將近3兆台幣,平均每個股民損失了將近台幣30萬元,這場風暴還搞垮了一個財政部長。尤其是到了最後的一星期即上個禮拜,政府的證所稅版本,簡直是一日一變,充分顯示出決策的草率與混亂。這場「證所稅風暴」已使台灣政府的決策無能具現無遺。

股跌民反 國民黨立委與馬唱反調

自從1月14日台灣大選,馬英九獲得連任起,他就以改革為名,推出一系列民意強烈反對的決策,如要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油電價格雙漲,以及要推動12年國教等。這些決策每一項都鬧出軒然大波,至今猶未了結。而在所有的風暴裏,證所稅乃是最晚發生的,但因它影響最大,因而後來居上,鬧得也最大。台灣的財政部長劉憶如秉承馬的指示,在3月28日宣布要推動證所稅,立刻引起股市人口的疑慮,4月12日財政部證所稅的版本開始提出,財政部宣稱說是為了「公平正義」、「量能課稅」,但股民則視為是在打壓股市,於是股市出現逃亡潮,股市的交易量開始下跌,股價也開始下跌。5月28日的單日成交量只剩下443億元,為3年多以來最低,萎縮超過了一半而有餘,兩個月指數則跌掉了696點,跌幅達8.66%,人們認為台灣股市將因證所稅的實施而正式進入黑暗期。

問題是,儘管股市反應強烈,但馬英九已把證所稅道德化,成了「公平正義」的象徵,他已回不了頭;而行政院也不敢違逆馬英九的旨意,它也不敢對證所稅表示意見,於是我們遂首次看到國民黨的立法委員開始和馬英九及行政院唱反調,並藉覑唱反調,將證所稅的決策權由行政部門手中搶了過來。這是台灣自1949年以來的第一次總統及行政院長決策權的大權旁落。

根據證所稅的程序與時間表,證所稅於5月1日送交立法院,但5月8日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討論該案時,國民黨的立法委員突然表示要把證所稅案在立法院擱置。用國民黨的語言來說,這等於是國民黨的立法委員開始對總統和行政院長的政策帶頭造反,由於國民黨立委的造反有股市的民意為後盾,因此它是「造反有理」,但他們的造反已嚇壞了馬英九和行政院長陳沖。在黨內造反聲中,馬英九的態度也開始改變,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地位,堅持證所稅一定要盡速在立法院列入議程並通過,但對證所稅的內容為何他則不再堅持。馬英九的「內容可以討論,但程序不能耽擱」,敏感的人已開始感到,馬英九那時就已決定要把劉憶如犧牲掉。

決策權旁落 財政部長被犧牲

因為,當時台灣朝野有關證所稅的版本有7、8個之多,除了財政部意見為主的行政院版外,還有好幾個立法委員版及民進黨版,絕大多數都和行政院版不同,在舉台反對證所稅的氣氛下,馬英九態度突然變為不再強調「公平正義」,而強調由國民黨立法委員在眾多版本中去協調出一個版本,當然意謂了除了「證所稅」這個名稱外,它的內容和財政部長劉憶如的原意完全不同,這等於是逼迫劉憶如向立法委員讓步。果不其然,5月28日終於在國民黨立法委員整合下,東拼西湊,出了一個最新的整合版,這個版本和財政部版及行政院版完全不同,已不是證所稅,而形同「證交稅的加強版」,在股市大量獲利的人仍不需繳納證券交易所得稅。這個版本等於重重的捫了財政部長劉憶如一個耳光,他這個部長其實已幹不下去了。於是5月29日當天中午,劉憶如宣布請辭。當天由於這個版本的激勵加上大家痛恨的劉憶如請辭,台灣股市遂大漲206點,為全球漲幅最大的市場。但國民黨的證所稅版本一變再變,在立法委員最後的整合版之後,5月31日又來了一個行政院的最後版,當日股市又大跌195點,跌幅達2.68%,為亞洲最大。至於劉憶如的請辭也於當天批准。劉憶如這個部長只幹了114天,為台灣有史以來最短命的財政部長。劉憶如的母親郭婉容1988年也幹過財政部長,她也搞證所稅,造成股市連續19天崩跌,她也由財政部長任內下台,但仍撈到經建會主委一職,但劉憶如下台,卻可能撈不到一官半職,只得去學校教書。

台灣為了一個證所稅搞得烏煙瘴氣,整整兩個月股市震盪不安,根據官方的說法,實施證所稅一年可課到150億的稅,但根據股市的反映,卻可能造成台灣股市大戶移往境外,變成外資,政府反而課不到稅,就以最近的股市交易量急速萎縮,證交稅即大幅減少。為了100多億證所稅而失去了每年四五百億的證交稅,看小不看大,乃是這次證所稅風暴最大的教訓。而到了現在,國民黨雖已七拼八湊搞出了一個行政院的最後版,但這個最後版真的會是最後嗎?可真的沒人敢打包票,為了一個證所稅,馬英九和行政院一變再變,搞得台灣雞飛狗跳,整個決策混亂不堪,政府的能力已無人相信,總統府和行政院的決策權已旁落到立法院,而立法院由於人多意見雜,要通過重大決策將更為困難。這也是證所稅可能還會生變的原因。一個政所稅搞得全台灣雞犬不寧,這不是標準的無能徵候群又是什麼?

南方朔 《亞洲週刊》主筆

香港 明報

陳光誠語港人﹕健忘民族沒希望

成功抵美國讀書的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在今晚六四燭光集會前夕,以書信為爭取平反六四打氣。他強調要求中央政府正確看待六四民主運動,不是要報復,而是要揭示全部的事實真相,「我們贊成寬容,但是反對健忘。一個健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不是要報復 是要真相」

陳光誠給予香港市民的信件中,提到任何的問題都要去解決,「迴避、躲避都是沒有出路的」,更指自由、人權、民主、法治、博愛這些普世價值將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是歷史的必然,「歷史的車輪是沒有人能夠擋得住的」。

他稱,中央政府應順天應民,推進改革,滿足這場民主運動的要求,「當今這樣的信息時代,已經成為一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裏,想把問題掩蓋住,是不可能的。」他更強調﹕「人們骨子裏的善良是不可能用暴力來摧垮的。這個事實在中國的歷史上已經得到無數次的證明。」陳光誠鼓勵港人只要䁥手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大家應對民主和法治充滿信心。

支聯會未能取得錄像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表示,本來打算由陳光誠在六四燭光集會中發表錄像講話,但由於陳氏就讀的紐約大學聘請了公關處理他的對外事項,故支聯會只能與該公關協調,惟最終未能取得錄像,只能在上周五取得陳光誠寫給港人的信件。


香港 明報

特首梁振英屢拒正面回應六四

以「講了很多」為由拒評「六四事件」的候任特首梁振英,對上一次談及六四是今年3月27日,他在一電台節目中形容自己作為市民,對六四有「共同經歷」,又稱當時太太生下第一胎,所以「感受深刻」。

梁振英參選特首期間,屢次拒絕正面回應泛民和傳媒追問是否支持平反六四。他在3月初接受有線電視專訪時,得悉記者問及六四後,即場「拔咪」離場拒絕受訪,他其後否認是為因六四而拒受訪,歸咎「當天時間不夠」,記者「提出的不是原來那幾條問題」。3月中,梁振英出席一論壇亦拒為六四死難者默哀30秒,更被指微笑,但他其後否認有微笑。

2010年底,《零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梁振英反問為什麼第一個得和平獎的中國人不是鄧小平,又形容六四是「中國人的悲劇」,「真相尚未清楚」。


香港 明報

胡錦濤心腹令計劃 兒3P車震撞死



事發的法拉利跑車撞得稀爛,令計劃的兒子當場身亡。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政壇又爆出離奇醜聞!被視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心腹、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據傳他的兒子和2名妙齡女子在法拉利跑車內「車震」玩3P,之後酒駕出車禍,令兒當場死亡,2女一死一重傷。令計劃為封鎖消息,私自和薄熙來的靠山、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結盟」,讓北京高層相當震怒。

車上2女1死1重傷

博訊新聞網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這場車禍發生在3月18日,當時有一輛法拉利跑車在北京保福寺橋附近撞得稀爛,車上1男2女,開車的男子當場死亡,2女重傷,3人被發現時都穿得很少,幾近全裸。報導稱,2女是北京民族大學的學生,送醫後一死一重傷,但死亡男子身分敏感,是令計劃的兒子。

現年55歲的令計劃出身共青團,2007年9月接掌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被視為胡錦濤「大管家」,是胡得力的左右手之一。

封口費每人7千萬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這場重大車禍,北京各大媒體隔天都隻字未提,是因為令計劃夥同周永康把消息壓了下來。負責出面處理的人,是周永康的秘書周本順,以及令的妻舅谷源旭。

他們要求北京警方更改令計劃兒子證件上的名字,並支付2筆每人高達6900萬元台幣「封口費」,要求2女家屬不得對外張揚,否則家人會逐一失蹤,「連屍體都找不到。」

原與周挺薄「政變」

報導稱,令計劃為了不讓兒子的醜聞影響自己仕途,同意與周永康再次結盟。

在此之前,令計劃曾與周永康密謀,讓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在2014年時「政變」上台。豈料保不住薄熙來後,3月這場車禍使令計劃再次與周永康密謀,改由令計劃取代薄熙來的位置,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準備伺機奪權,拉下胡錦濤的接班人習近平。


台灣 蘋果日報

遍地悼六四 北京備戰 監控異議人士 「把人民當敵人」

【大陸中心、李英婷╱綜合報導】中共血腥鎮壓民運人士的「六四事件」今屆滿23周年,北京當局高度戒備,異議人士近來紛紛「被站崗」監控,北京甚至已啟動「戰時工作機制和等級防控」,彷彿把民眾當敵人,諷刺至極。面對此敏感時刻,香港民主派人士今晚仍將循例舉辦六四燭光晚會,台北中正紀念堂也有悼念活動。

昨天上午,中國異議人士、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等6人,前往濟南市中山公園悼念「六四事件」23周年。負責監控的2名公安並沒有刁難,讓他高喊:「要民主」、「平反六四」口號,但等他拉出「勿忘六四、平反六四」布條時,突然竄出便衣公安撕毀布條,隨後轉頭就跑。

另據法新社報導,約20名維權人士昨天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五一廣場遭警方攔阻、毆打。一名維權人士的妻子表示:「警方說『要把他們打死』,8個人被抓,其中包括我先生。」

已啟動「戰時防控」

中國知名維權人士胡佳昨在推特(twitter)發文指:「我家在(北京市)通州區緊鄰玉橋的中倉街道……我們這裡的『戰時防控』更高。」根據胡佳推特上張貼的《玉橋街道辦事處加強『六四』敏感期維穩工作》要點,當局將在「六四」來臨的前幾天,「啟動戰時工作機制和等級防控……『六四』敏感期間加強情報資訊和值班工作」。

天安門廣場昨天有大批警力布哨、警車巡邏,但不影響遊客遊興,參觀人潮依舊眾多。

香港學生絕食默哀

香港民主派團體昨宣布,今天下午將在維多利亞公園的足球場舉行「中共換屆前瞻─有利『平反六四』?」座談會,晚上8時起在同一地點舉行「六四23周年維園燭光悼念集會」,屆時民眾將默哀1分鐘,流亡海外、雙腳在「六四事件」中遭坦克車輾斷的方政,也會到場發表感言。

自前天起,已陸續有約60名大學生以絕食方式,加入香港街頭的「六四報哀音」行列。

維園燭光晚會是「六四事件」後,每年例行的最大型悼念活動,光去年就有15萬人擠入維園。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昨在交由支聯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宣讀的信函中說:「任何問題都要解決,迴避、躲避都是沒有出路的。」陳光誠4月逃脫當局軟禁後,躲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上月19日獲准全家赴美。

歌手王力宏前晚在四川成都的演唱會上,因使用坦克車當道具,又穿一身鮮紅服裝,演唱六四民運人士侯德建作詞作曲、王力宏改編的《龍的傳人》,而引發外界聯想。網友紛紛表示︰「這是在影射六四嗎?」「力宏大哥,你太勇敢了,了不起」。

王力宏「坦克」敏感

其實,王力宏的「火力全開」演唱會早就使用過坦克車當道具,只是遇上敏感時機,平添外界想像的空間。

馬英九總統昨表示,中國已有更成熟的條件,走向更多元、開放的民主社會。他認為,處理「六四事件」遺留的傷痛,可以作為政治改革的第一步,這將有助於弭平歷史傷口、拉近中國當局與人民的距離、改善國際形象,也有助於縮短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


台灣 蘋果日報

楊憲宏:六四不平反 統一急著談

2002年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北市府在6月4日時舉辦「普世人權——六四事件與兩岸民主進程」活動。

當時馬英九表示,「13年來大陸人權表現還是值得檢討,我們不要為了怕中共,就不敢提關鍵的議題,即使被討厭,因而不能去大陸,也不應該就此鬆口、讓步,對六四,對民主持續關懷,絕不手軟。」

他的文化局長龍應台還提到,柏林圍牆倒塌後,德國處於價值大翻轉的時代,每個人都找一張政治正確的傘躲進去,到底是今是昨非,還是今非昨是?引起極大爭辯,一位前東德政治領袖跳出來建議「六四發生時,你站在哪一邊?」作為道德的試金石。龍應台當時說:「我現在辦這個特展,政治非常不正確。」但她說,她「要有宏觀的膽識。」

軟腳馬沒當年膽識

現在2012年了,回顧過去10年的變化,用馬英九與龍應台曾講過的話來檢驗他們,就覺得諷刺了。馬英九現在敢不敢再提「關鍵性的議題」?當然不敢,「鬆口,讓步了嗎?」大家有目共睹。

馬英九對付中共有「絕不手軟」嗎?大家現在看他是個軟腳馬。龍應台的話,現在最適合拿來質疑馬英九的作為,是「昨是今非,還今是昨非」?馬英九連一個「陳光誠事件」發生時,都自動消音,不敢說半句聲援陳光誠的話,他的「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到目前為止也沒「絕不手軟」的關懷六四與中國民主議題。還奢談什麼「膽識」?

對中關係進退失據

六四屠殺事件發生後23年,冤曲仍不得平反。而這個中共霸權卻與台灣開始進行各種「友善互動」。馬英九在2005年還說過「六四不平反,統一不必談」,他現在變成「六四不平反,統一急著談」。

馬英九的失能與敗壞不只出現在國內民生議題,油電雙漲、美牛議題、證所稅紛擾、核電廠運轉危機等,他的對美關係空前低迷;他的對匪關係進退失據。一個剛剛拿到689萬票當選才幾個月的總統,怎麼會把自己搞到這種地步呢?

23年前他唱過的那首歌《歷史的傷口》應該給他一點啟示吧!

「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到,摀上了耳朵就以為聽不到」,現在多加一句奉送給他,戴上了鋼盔,遮住了腦袋,就以為大家都忘記他曾講過的話。

作者為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


台灣 蘋果日報

天安門,宛如夢囈的名詞,不信眼淚

天安門,一個宛如夢囈的名詞,無時掀起中國人的熱情,天安門,一扇通往權力的窄門,無時粉碎中國人的理想。

「天安門管理委員會」官方網頁強調:天安門廣場的主題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人民」這概念,正是晚清以降仁人志士的理想。不過,「人民」一詞卻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依已故的著名學者鄒讜教授所言,在中國「人民」一詞多從「眾數」( people),往往指「民眾」,指教育水平低的工農,一個人只是眾數之一( one of people),被動地需要精英──如共產黨幹部──去領導。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共產黨組織罷工、示威、入伍,均是自上而下動員。反之,西方的自由主義多用「單數」( person),每個人本身就是個體的「公民」( citizen),一個人就是一個人( person),自下而上,自發參與遊行、示威、公民抗命,個人的公民意識便能促進政治發展。

中共建國方案說人民是統治者,實際上,精英(少數)領導人民(眾數)才是真實。所以,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紅衞兵走到「人民」的天安門廣場謁見毛主席,紅山紅海,一式一樣,揮舞着《紅寶書》喊「毛主席萬歲」。天安門廣場的「人民」,是眾數的無個性的人民,而非單數的有個性的公民。

八九年的天安門學生運動,就是對這種「精英(少數)↓人民(眾數)↓代表人民的國家」的挑戰,是代表單數公民觀念的學生與代表眾數人民觀念的政府的一場總對決。回顧起來,爭持之中並非沒有兩種勢力的和解機會,可惜機會偏偏在中共的權力鬥爭中錯過。結果,「公民」被屠殺於「人民」的廣場內,統治者藉「人民」之名屠城,維持一個沒個性的「人民」共和國,扼殺一個有個性的「公民」的理想國。


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和北京天安門廣場,雖同位處大城市的心臟,卻有天壤之別。維園恰似一個單數公民的公共空間,六四燭光晚會、七一遊行的出發點、城市論壇,在在都是個人參與為主的活動,即使支聯會、泛民的精英主辦,它們僅屬社會團體,況且動員能力有限,參與遊行不代表受泛民「洗腦」。天安門廣場卻不同,升旗禮仍是國家包辦的焦點,千萬人向同一高點聚焦,明清的皇帝作古了,毛主席走了,但高高在上象徵「人民」權威的紅旗猶在,毛主席的掛像猶在,我們仍是千萬沒個性的「人民」中之一,至少當權者如此想。

你知道嗎?一九二六年北洋政府曾在天安門開槍射殺進步青年,一九七六年北京市民在天安門悼念周恩來被四人幫武力鎮壓,一九八九年大學生在爭民主時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濺血,我們的中國人,中國人呀,我們何時才可堂堂正正佔有這個屬於自己的廣場?

我深信有朝一天,民主的呼聲必再在天安門出現。而我們的責任,就是啟蒙每一位中國人,要求平反,爭取民主,吾人共勉之。

天安門不信眼淚。

楊仰風
前香港大專學生關注中國事務聯會幹事

香港 蘋果日報

只為了艾未未那段話 不能輕易放棄「對基本價值的堅持」

每年六四,本報都會發表〈蘋論〉談這樁發生在1989年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且都呼籲市民參加六四燭光會。講了23年,似乎不會有甚麼新意,而讀者大概看看題目就知道我們要說甚麼了。

今年,可能真有些市民對參加燭光會感到疲倦。前天,在〈蘋論〉的網頁留言中,一位讀者寫道:「六四我每年都會去維園,但當六四變成某些人的個人政治資本時,不去也罷。我對民主黨越來越失望,用一句毫無作為來形容他們,再恰當不過。民主靠他們來推動?不扯後腿都偷笑了。五區公投不是他們想到的主意,就不參加,他們給人的印象是,他們站出來高呼一聲,就應該一呼百應,其他後進之人,是不應該搶了他們的風頭的。難道民主理念,是給他們拿來出風頭的嗎?」不能說這位讀者沒道理,支聯會與民主黨的領導人某些重疊,而民主黨在公投、政改、參選特首和最近立會拉布中的表現,確實令許多支持民主的市民失望。想到進維園去響應這些人的高呼,也許真會使人洩氣。然而,我們去維園,難道是為某一政黨、某些人抬轎嗎?顯然不是。我們是要向沒有來維園的香港市民、向中國大陸、向世界清楚表達:在中國土地的香港這一角,有良知的香港人,23年沒有忘記中國的這一苦難,並且要中國和全世界延續這個記憶。

每年這個壯觀的燭海,幾乎是公式化的默哀、唱歌,會使頑固的中共對改變六四評價有一點推移嗎?沒有人可以回答。今年據說有一段短時間,內地的網絡沒有屏蔽「六四」之類的敏感詞;逾百人在貴陽市中心公開悼念六四也沒有受到箝制;去年中共當局主動接觸六四死難者家屬,希望商討賠償問題;而據傳溫家寶在黨內也提過重新評價六四。但所有這些,我們寧可相信是中共面臨十八大換班前權力鬥爭的反射,而不會是中共多數掌權者對六四有真正反省。在中共高層已結成壓迫老百姓的利益集團的情狀下,很難相信他們會做出跟自己利益過不去的事。

然而,我們是期待統治者發善心嗎?還是,我們只是基於對自己心中無法磨滅的良知呼喚的回應?

這一年來香港政局的發展也真令人洩氣。中共勢力在香港擴張,種人、種票、種官,最後種出一個疑似共產黨員當特首,紅背景人士雞犬升天,而泛民的渙散尤其是泛民中為首大黨疑被招安,使支持民主的市民不知所措,不少人不覺產生疑問:我們對六四燭光、對七一示威的堅持有用嗎?香港的一國兩制還能有多少保留?小小的香港對龐大的中國和那無從抵禦的專權力量,所起作用不是有如蚍蜉撼大樹嗎?

力量對比往往不是看體型的。今年台灣大選前,有外國媒體說:大陸有肌肉,台灣則有靈魂。若論香港的靈魂對大陸的影響,從興中會時代一路走來就沒有停止過。六四以來,香港社會對大陸人民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感召力,絕不能低估。今年5月號的《號外》雜誌刊登了一篇4月時到北京對艾未未的專訪。在密佈15台攝像機全天候監視下,記者問艾未未怎樣看香港這個地方?他說:「香港社會是一個讓我刮目相看的社會……她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的意志,然後有她表達的能力,她有大量的年輕人的自主性,以及她對基本價值的堅持,我覺得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社會。無論是他們過去所做,或者是在我這一次事情以後的表現,都讓我難以置信。在那裏,公民可以給出自己價值的判斷,甚至發出聲音,我認為她仍然是中國可能實現民主的一個非常好的借鏡。」

即使不為達到甚麼目的,即使對目前中國和香港的局勢失望,只為艾未未這段話,就提醒我們不能輕易放棄「對基本價值的堅持」。你今夜要去維園嗎?


李怡

香港 蘋果日報

珍惜香港的自由 今晚維園悼六四



首度來港出席六四紀念活動的方政昨到維園與學生交流,呼籲學生勇敢表達自己意願。 李家皓攝

【本報訊】這一夜我們相約在老地方,滴下萬千燭淚,遙祭以死抗爭的天安門父親、魂斷異鄉的民運先驅。趁我們還有悼念的自由,點點良知滙成燭海,為坦克前的北京學生、冒險上街的內地人民,照亮歷史的陰霾。抵抗暴政,拒絕遺忘,就在今夜維園。
記者:白琳、譚靜雯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托納今凌晨發表聲明,呼籲中國釋放現時仍在服刑的八九民運示威者,全面公開交代六四被殺、被捕和失蹤人士狀況,並停止騷擾參與示威者和其家人。

今夜8時,維園化作天安門廣場,渴求民主和自由的人民再次滙聚。燭光集會前夕,一群義工昨在維園低頭裁剪白色紙杯,準備盛載今夜的燭淚,悼念當年被屠殺的烈士。球場掛起多幅橫額,要求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民主女神像及民主烈士碑旁擺滿市民和團體的獻花。

遭坦克輾斷雙腿的民運人士方政昨到維園跟參加六四體驗營的香港學生交流。回想那場血腥屠殺,這個目擊屠城的「活見證」自言,從不後悔參與八九民運,而中共一直懼怕真相,「我們這些六四見證者仍受到很多不公正對待,他們不希望我們把真相告訴大家,知道這是人民不會原諒的罪行」。

請拿良知抗衡 珍惜 傳承

23年以來,社會不公義、貪官污吏一直禍害百姓,甚至越來越嚴重,方政感到悲哀,「說明大家要更加努力」。他呼籲港人珍惜自由空間,抗衡打壓自由的當權者,「你們香港的中學生要好好利用一國兩制下享有的充份自由和表達意願的渠道。你們真的很幸福,很難得,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珍惜,把這種精神一點一點不斷積累、傳承下去。我當然希望更多的香港市民來,能夠把他們的心願表達出來,能夠讓香港的政府知道,能夠讓中國政府知道」。

現場有學生慨嘆,每次重溫六四歷史都感無奈、絕望,方政勉勵他們堅持下去,「中國確是令人絕望,這個政權確實讓你喘不過氣來,可是每一個人的一點點改變,也就是社會改變,終有一天會發生變化,千萬不要忽視每一個人的力量」。

今晚維園將播放天安門母親及八九學運領袖王丹的錄音及錄像。方政將首次踏上燭光集會的台階,分享經歷。支聯會主席李卓人邀請全港市民今晚來維園,以良心控訴暴政,「大家攞個心出嚟,話畀呢個政權知,梁振英、曾蔭權不代表我。如果梁振英仲有良心,佢自己行入嚟」。

當貴州和福建人民冒險上街控訴當權者血腥鎮壓,港人更要捍衞悼念的自由,「相比起內地,我哋嘅壓力算得係乜?狼想收緊香港人嘅自由,我哋有嘅係人民。人數越多,越立場鮮明,話畀梁振英聽,『唔好搞我哋嘅自由!』」。

我們不要暴政 悲劇 謊言

學聯中央代表陳倩瑩形容,燭光集會是港人要求釋放民運人士、建設民主中國的平台;23年來,政改停滯不前是內地及香港社會問題的禍根,豆腐渣工程、毒奶粉等悲劇只會不斷重演。

近年「廣場冇死過人」等關於六四的荒謬言論不斷浮現,她擔心梁振英上台後,「會有更多人蒙住眼講呢類大話」,透過國民教育「影響人心」。她呼籲年輕人踴躍參與燭光集會,「逝去嘅人要獲得昭雪,天安門父母親要解開心結,需要好多中國人共同努力」。



「六四」23周年燭光集會

時間:今晚8時開始

地點: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衣着:素色衣服

封路安排:天后興發街停車場及柏景臺交通交滙處今午2時封閉,下午6時後銅鑼灣及天后一帶道路按情況封閉

入場安排:天后興發街維園入口8時半前完全開放予市民進場,包括緊急車輛通道;若興發街入口擠逼市民可使用40米外的高士威道入口

大會程序

(1)未敢忘記•六四屠殺(支聯會)

(2)奏哀樂──《江河水》

(3)獻花(支聯會常委/年輕人)

(4)燃點火炬(李卓人/年輕人/常委)

(5)致悼辭(蔡耀昌)

(6)默哀一分鐘(全體會眾)

(7)播放「天安門母親」群體代表錄音講話(郭麗英)

(8)獻唱《民主會戰勝歸來》( VIIV樂隊)

(9)播放前八九學運領袖錄像講話(王丹)

(10)齊唱《自由花》(全體會眾)

(11)八九學運參與者講話(方政)

(12)齊唱《中國夢》(全體會眾)

(13)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講話(李成康)

(14)齊唱《血染的風采》(全體會眾)

(15)誦讀《大會宣言》(李卓人)

(16)火化弔唁冊(支聯會常委)

(17)齊唱《祭英烈》(全體會眾)

(18)活動預告:呼籲參觀六四紀念館、7.1遊行

資料來源:支聯會


香港 蘋果日報

紀念「六四」 燭光不熄戲碼已變

年復一年,紀念「六四」燭光晚會在維園舉行如儀,總可召到相當規模的香港市民參與,這既是寫照,也在錘煉着「一國兩制」的精神維度。

從「一國」的角度而言,無人能否定港人對內地事務的發言權。從「兩制」的角度而言,也無人能質疑港人對民主價值的維護及追求。但若從政治的現實角度而言,倒有兩層面的思考確費周章。

第一,這活動已成為泛民組織者的年度大作,一定程度折射其勢力的消長,泛民派可由此檢討自身的號召力,建制派亦可由此探測對方陣營的氣勢,為雙方在政場和選戰上的拉鋸戰提供參照系數。

第二,更具大局意義的是,維園的場景和呼聲,能北傳多少回響?這又必須從官方及民間兩方面檢視,儘管兩者息息相關。

在內地民間,特因受到資訊的管制,對「六四」的集體記憶已變模糊,何況方今的社會環境和當年已大有迥異:雖然貪腐更熾,但人民尤其是知識階層的荷包較前為鼓,不滿情緒自然轉弱。在官方,今中國已升為世界次大經濟體,成就足驕,氣勢可恃,政改的壓力因而得能紓緩不少。

無論如何,歷史巨輪總在不停輾進,時代精神亦從不凝固不變,恰都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則港人與其緬懷過去,徒作表態,不如花費更多的心思向前展望,從長計議。

盧卡爾 美國律師

太陽報

理解今日國情,必自延安而始

在延安住上幾天,目的是要比較深刻地理解共產黨完成長征到結束國共內戰中間的一段歷程。

延安向被視為革命聖地,因為在這裏進駐的十三年間,正是共產黨發展史上最艱難的關鍵階段。自擺脫國民黨追剿而休養生息,統一戰線,聯共抗日,最後一手建立足夠勢力抗衡國民黨軍,過程的艱苦,不難想像;但當親身在延安體察當時當地的情景,翻閱歷史人物的生平和言論,那感覺絕對匪言可喻。無論抱負的是甚麼政治理念,不管共產黨日後犯上多大錯誤,都得承認延安那一段日子,是共產黨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當時的國民政府實在太腐敗,延安因而成為吸力中心,把國內外的「思想進步」分子吸引到來,同仇敵愾,以拯救國家民族為己任。由於大家的社會、文化、政治背景不同,加上是書生論政,聚集起來的只是一盤散沙,危急存亡之際,毛澤東確有必要統一思想,避免政出多門而重蹈思想派系鬥爭的覆轍。在此情況下,毛澤東一篇篇的文章和講話紛紛出籠,成為日後的毛澤東思想的濫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理論,大部分是在延安時期產生。

一將功成萬骨枯,無疑共產黨的成功史確實是用鮮血譜寫而成;內戰永遠是最殘酷的戰爭,但即使作為事後諸葛亮,回顧當年,也是難以找到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達致國共妥協,減少無謂的流血,歷史不能逆轉。

腦不容易被洗,但到訪延安之後,的確對共產黨的看法多添了幾個角度:對當年的共產黨的樸實無華,實事求是,增加了幾分敬意;反觀今天某些共產黨人的貪婪腐敗,浮誇奢侈,實有天淵之別,令人深惡痛絕。

延安精神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我們不必盲從。要理解今日國情,必自延安而始。


譚榮邦 前政務官

太陽報

內地其實不是樣樣糟 黑暗絕非社會本色

先聲明筆者不是保守派,不是保皇派,而是一個改革激進派。筆者也明白,寫下下面的文字,會被拍磚,會被吐口水,會被罵「走狗」之類的難聽字眼,然很多話語如骾在喉,不得不說。

筆者喜歡讀韓寒的文字,不華麗不矯飾不掩蓋,直抒胸臆,讀來痛快淋漓,所以,一直以來,對韓寒保持着一份尊敬。不過,韓寒訪台歸來寫就的一篇「太平洋的風」,初讀也很震撼,也接受台灣和香港是保留中華文化傳統最多的觀點,但還想補充一點,其實內地不是樣樣糟!

黑暗絕非社會本色

每個人每天接觸的人,不分族群,不分地區,都會有好壞與中間之分。可能,有一天,一個人接觸的好人會相對多,另有一天,接觸的壞人相對多,再有一天,接觸的不好不壞的中間人相對多。但從相對長的時間段平均分析,對接觸到的人歸屬何類,感受上就有了區別。基於這樣的判斷,便有了針對一個地方的基本評價。

曾去過台灣,也有着和韓寒一樣的評價,那就是台灣百姓確實素質較大陸高出一截,但筆者不贊成的是,將台灣當作一種幻象般的「台灣期待」和「台灣想像」,捧為海市蜃樓般的美妙,並由此詆毀和誣衊大陸,將大陸說成一團糟。

對於大陸的專制、黑暗和落後,不必吝惜最刻毒的詞彙,但筆者心中也明白,大陸其實並非如微博中的大陸一樣黑而無道,也並非如《新聞聯播》中的大陸一樣美麗和明亮,這就是一個剛剛步入經濟大國中的社會;就是一個要學習規則,但又不願意遵守規則的社會;就是一個口口聲聲要建設法治社會,但每個人,無論當權者還是被統治者,都有意無意渴望特權以便佔據高地睥睨別人的社會;就是一個剛開始自我膨脹,認為自己了不得,而又心中不忘自卑和膽怯的社會;還是一個渴望民主憲政,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又看不到希望有蛛絲馬迹實現可能的社會;還是一個人人不願被傷害,卻又總是被互相傷害,以致沒有自尊自強的社會。

總有美好抵抗墮落

這個社會泥沙俱下,道德滑坡,人倫不倫,親情不親,但是,黑暗絕非這個社會的本色和獨一色。這個社會還有一些美好的東西,在頑強地抵抗,不願下滑墮落。

杭州大巴司機吳斌,駕駛大巴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駛,不知從哪裏飛出的一塊鐵片,砸碎了大巴的前擋風玻璃,砸中正在開車的吳斌,他內臟嚴重受傷。在重傷後的短短幾十秒鐘裏,吳斌強忍疼痛將車靠邊停穩,拉手掣開雙閃燈,用盡最後一絲力氣,保全了車上二十四名乘客的安全,最後因傷勢過重,四十八歲的他不幸去世。

筆者不小心,將蘋果手機落在櫃員機上,將銀行卡兩次遺忘未取,但好心人檢到手機第一時間還回來,不要一分錢回報;去銀行詢問,人家總是笑吟吟第一時間打開櫃員機,驗證是否吞卡。當手機和銀行卡都安然無恙完璧歸趙時,尤可夫感覺,太平洋的風溫潤的不止一個台灣。

這種美好的感覺甚至延續到被批倒批臭的高鐵上。當筆者乘坐高鐵,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平穩而又準時地走完原本需要半天的行程時,禁不住心中反思,過去的中國媒體,是否因一起動車事故以偏概全責備,以致對高鐵過於苛責了?

真的無意於給內地塗脂抹粉,只想說兩句,前進中出現問題,總比倒退時一切安好強;任何社會都不是最單純的原色,看到黑暗時,別忘記旁邊就可能有亮色。


尤可夫

東方日報



增加基礎建設 發展新興產業 刺激經濟

中國應該重新啟動投資擴張來刺激經濟增長。

第一步不要盲目相信那些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學家的胡言亂語,美國近年的衰敗始自七十年代以來基建投資減少,轉移發展重心在金融和房地產,從而大幅削弱企業與城市的競爭力。中國近二、三十年的發展依靠的是基建投資,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本土發展。故此以基建投資來推動經濟發展屬正確的發展策略,不能動輒借用新古典主義經濟反政府、反公營來從意識形態上將之否定。

第二步要明確中國現時基建投資的不足。一是農村和落後地區的不足,這需要大大補課,特別是要達到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中國經濟要轉型到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模式,把原來在改革頭三十年,從香港、美國學回來的粗放發展模式扭轉,還要解決二、三十年嚴重的水土空氣污染問題,也應包括今後城市化進一步擴張帶來的生活污水、垃圾的循環處理等,單是這方面的投資應數以千萬億元計,且需時多年。現在愈早開始,將來投資和成本代價愈小,中國的生活質素提升也愈快。

第三步是發展新的中國製造業競爭力。新興產業如高鐵是絕對最佳發展重點,因為屬低碳、技術外溢高的產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亦屬同類,但不能弄虛作假,或不計成本來爭取中央政府的財政補貼。

中國加強投資不應單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的發展戰略,是國家民族的百年千年大計。

陳文鴻


東方日報




貪曾報告 朝廷不悅 煲呔曾和李國能是預謀的嗎?

煲呔曾任期時日無多,北京對他已沒甚麼期盼,只是希望他「恪盡職守」,安安分分守完最後一班崗,不再為香港的管治局勢添煩添亂,便算做好他的這份工。世事就是如此,以為煲呔曾怎樣不濟,也應捱到幾個月;以為煲呔曾怎樣離譜,也不會當聖旨為耳邊風,豈料偏偏就是出事了。

這裏說的出事,不僅是煲呔曾貪腐醜聞愈揭愈臭,激起全港民憤怒潮,被泛民又找到贏取民意的政治彈藥,還有貪腐醜聞留下一條長長的尾巴,遺禍殃及下屆特首,衝擊了中央政府一直守住的特區行政主導原則。

煲呔曾貪腐醜聞觸發的民間「倒曾」浪潮仍在翻騰,候任特首梁振英被傳媒追訪時沒有正面回應煲呔曾的對錯問題,反而強調新舊政府交接過渡,煲呔曾乃有許多工作在身。梁振英這樣的回答,其隱藏的訊息相當清晰,實際已為煲呔曾的所作所為定調了,就是:貪曾有罪,但朝廷暫時不會動他,至少,在七月一日港府順利換屆之前也是這樣。

事實上,煲呔曾新近鬧出的這陣政治風波,北京肯定是大感煩心、大感不滿的。貪曾年初上京述職時,朝廷最高一、二把手向他耳提面命,一個要他恪盡職守,一個叫他為政從廉,現在卻全部變了廢話一堆,朝廷顏面何存?朝廷之命被當耳邊風,也都罷了,最令朝廷大感不悅的是,李國能主理的獨立調查報告提出,以後特首收受款待,要經一個由包括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及立法會主席委任的三人委員會審批。這樣一來,行政不是要受司法和立法機關管制?基本法強調的行政主導原則變相又被蠶食一塊,這是北京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李國能與煲呔曾是同一路子出身,北京是知道的,現在煲呔曾因貪腐問題找來李國能主理調查報告,報告最後又祭出一道削弱行政主導的辛辣提議,綑綁未來特首的手腳,北京會有何想法?第一個閃過腦際的問題:煲呔曾和李國能是預謀的嗎?

王俞

東方日報




裘小龍:要讓年輕人了解中國的歷史


明鏡記者柯宇倩/老一輩的美國華裔作家黎錦揚認為,如果作品想打入國際主流市場,就必須用英文寫作,或將作品翻譯成英文。目前居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的華裔作家裘小龍,不但用英文寫作,還選擇了相當主流的文學類型——偵探小說。裘小龍希望讓西方讀者看到不一樣的中國,也希望讓中國的年輕人更瞭解自己生活的土地。

讓年輕人了解中國的歷史

作家往往選擇自己最熟悉的題材來寫作,例如《紅英之死》的背景為上海,亦即裘小龍的故鄉,故事描述女勞模關紅英死亡案背後的人性墮落;《外灘花園》講述了上海無名男屍與跨國犯罪集團案牽扯出的陰謀;裘小龍以上海為背景的小說,總少不了對當地景色的描寫,將對故土的情懷寄託於小說中。

裘小龍對《明鏡》表示,他比較傾向從社會角度寫偵探小說。“現在的偵探小說不像從前柯南‧道爾或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寫法,而是從社會學角度,探討一個案件為何在這樣的歷史文件、文化背景下發生,因此既是寫偵探小說,又是寫一個國家、社會的問題,讀者同時能享受探案過程,又能了解中國社會情況的變化。”

裘小龍認為,身為一個華裔作家,寫中國的過去是一種責任。雖然裘小龍的作品中,只有《紅英之死》明確點出背景是90年代初,其餘著作的年代較模糊,但氛圍仍似90年代。裘小龍對《明鏡》解釋,他的作品可說寫90年代,也可說寫當代,雖然是當代,但許多過去發生的事很難孤立來看,必須知道它的過去,才能理解它的現在。

“所以我的小說也提到文化大革命,或其他更早的中國歷史,這是一個作家應該做的事。尤其現在國內對於一些敏感題目,比如文革,都不寫了,這是很不應該的,否則往後的年輕人都不會知道中國曾經發生過什麼。”

裘小龍認為,對世界各國的作家來說,寫作時往往也會提及政治,但寫作與政治的關係在中國可能更特殊、明顯一些。裘小龍於2008年出版的《紅塵歲月》,便有更濃的政治、歷史味。該書並非偵探小說,而是短篇小說集,從1949年的上海開始寫至當代。

裘小龍對《明鏡》指出,在中國,政治對人的生命與生活影響非常大。如果一個事件在50年代是有意義的,但一旦放到80年代,或與80年代的事件擺在一起看之後,卻失去了它的意義,或者其意義完全走向反面,則對老百姓的衝擊可想而知。

“例如在政府號召下,老百姓認為某個運動有意義,因而參加了黨的運動,但20、30年後,運動本身被否定了,這就說明了,政治在中國的作用太大了,它決定或扭曲了一般老百姓生活的意義。歷史本身是可以循環的,但對個人來說,這是個悲劇。”裘小龍說。政治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作家在下筆時,也難以避開政治。

海外寫作有不一樣的視角

改革開放後,中國變化快速,尤其上海樣貌的改變更令人驚嘆。對於身在海外的作家來說,如何精準描寫中國的人事物是個挑戰。裘小龍對《明鏡》表示,剛開始離開中國時,確實曾有這方面的顧慮。“我有不少寫作的朋友,現在還在中國,與他們相比,他們是有優勢的,因為他們每天都生活在那塊土地上,對中國瞭解的程度更大。”

但裘小龍寫著寫著,發現這件事並非絕對,因為寫作需要一種距離,有了這份距離,寫出的文字反而更客觀、清晰。裘小龍認為,就好比蘇東坡《題西林壁》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份距離也是觀察事物的視角,有時候太直接捲入一件事,反而有些東西看不清。

在蒐集資料上,裘小龍也認為身在海外更方便。“在中國許多網站上不去,如果想查資料比較困難,在海外瀏覽互聯網反而比較方便,查到的資料也比較客觀,如今互聯網發達,許多訊息都能很快查到,我家裡也訂閱中文頻道。”

即使在海外有其優點,但裘小龍也沒忘了回中國親身見證故土的變化。每年均回國1至3個月的裘小龍,主要返回上海,有時也拜訪其他地方,如北京、無錫,因此他自認沒對中國的情況太陌生;陳超隊長的最新系列小說《Don't Cry Tai Lake》(別哭,太湖)便描述陳超受邀到無錫太湖遊玩時遇上的兇殺案,將太湖嚴重污染的情況帶進小說裡。

由於法國出版社趕著出版、德國製片商正籌備中國拍片事宜,必須先讓書籍上市才能繼續籌拍,因此目前法國與德國已先推出《Don't Cry Tai Lake》一書,英文版則因編輯較忙碌,預計2012年2月份問市。陳超系列外,裘小龍與前《紐約時報》記者合作的詩歌集也預計2012年推出。實際上,雖然不以中文寫小說,但裘小龍直到現在仍持續用中文寫評論文章、散文、詩歌,對中文寫作並不生疏。

《紅塵歲月》是裘小龍的全新嘗試,與偵探小說無關,描寫的是上海弄堂內一則又一則的故事,目前裘小龍正撰寫續集,預計從1949年開始,為每年寫一本故事,背景都在上海的一個小弄堂裡。裘小龍對《明鏡》解釋,上海從前居住條件比較困難,夏天時,住在弄堂裡的人沒電扇沒空調,因此都會坐到涼快一點的弄堂口,可能坐一坐睡著了,一坐就是3、4小時。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打牌、下棋、講故事,他們的故事往往跟生活周遭的情況有關。

裘小龍認為,通過這些弄堂裡的小故事,可反映中國政治、社會、政治的變化,這或許就是一種作家的責任感。“現在不少作家避開這段歷史不寫,我不應該這麼做。”


裘小龍的《紅英之死》背景為上海,描述女勞模關紅英死亡案背後的人性墮落。

周永康挾持令計劃,十八大常委佈局重來


明鏡新聞網特約記者

北京政界人士對明鏡新聞網說,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利用法拉利車禍事件,挾持了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將原定6月25日召開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海選」,提早到5月7日舉行,而令計劃本人獲得排名第3的票數,引起黨內髙層強烈質疑。

消息人士對明鏡新聞網說,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因此得重新布局,令計劃即使在「海選」中獲得高票,但由於涉嫌操縱「選舉」,很可能失去入常資格。原來「內定」的常委名單也因此生變。即將出版的《明鏡月刊》最新一期,對此有詳情報道和分析。

與此同時,作為薄熙來、令計劃事件的推手,周永康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但為了避免十八大今年不能召開,對周永康的調查處理很可能推遲到十八大之後。


余杰:人身体里流淌的是鲜血,不是汽油


二零一二年五月三十日,在壤塘(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再次发生藏人妇女自焚死亡事件,使得近几个月以来藏人自焚人数升至四十一人(境内三十八人,境外三人),已知三十人牺牲(境内二十九人,境外一人)。其中有六位女性,三位女尼,两位牧女,一位女学生,全都牺牲。

中共控制的媒体上,对持续不断的藏人自焚惨剧无一字报道。大部分中国民众亦漠不关心,打牌的照样打牌,唱歌的照样唱歌,炒股的照样炒股,仿佛藏人的死难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上。既然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为什么藏人的自焚不能在汉地激起一丝涟漪?

这是中国社会纳粹化的前兆。当一个社会丧失对生命基本的尊重和珍惜的时候,独裁者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作恶。薄熙来案件爆发,海内外有不少人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狂呼:以胡温为首的改革派胜利了,政治体制改革马上开始了!这些人像猴子一样,被主人朝三暮四的伎俩弄得昏头转向。

但是,政治改革并没有开始的迹象,对“六四”难属的监控和迫害也没有停止。看中共高官是否真有政治改革的意愿,不是看他是不是会背诵《人权宣言》,也不是看他是否读过普希金的诗歌,而是看她是否重视每个普通人的生命。当温家宝污蔑自焚的藏人受达赖喇嘛蛊惑时,他那虚情假意改革秀彻底破产了。

“胡温新政”的把戏唱到尾声,依然是先用胡萝卜欺骗,再用大棒伺候的老套路。用宪政学者陈永苗的说法就是:“如黑屋子里,给你划根火柴,就是不肯打开窗户,外面艳阳高照。”于是,在这如墨般漆黑的长夜里,惟有藏人自焚的火光在升腾。

可是,人的身体里流淌的应当是鲜血啊,不是汽油。一个政权要残暴到怎样的程度,才能把鲜血变成汽油?在佛教教义里,杀死自己也是一项重罪。敬虔的藏人不惜犯下重罪也要选择以这种极端方式结束生命,表明他们已经“哀莫大于心死”。

这控诉的声音,中南海的衮衮诸公听不见,即便听见也装聋作哑。但是,中国的民众应当听见。二十三年前,若早听见胡锦涛在拉萨屠杀的枪声,内地的学生和市民就不会天真到认为共产党军队不会开枪了。

所以,我们的生命与藏人的生命紧密链接在一起,正如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的马丁·尼莫拉牧师的那首发人深省的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余杰,观察

法新社:中国镇压天安门纪念活动

核心提示:中国警察在北京和福州镇压纪念"六四"23周年的活动人士。

原文:China cracks down on Tiananmen anniversary
来源:法新社
发表时间:2012年6月3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


Inline image 1

人权运动人士说,中国警察周日殴打、拘押了纪念天安门民主抗议被野蛮镇压23周年的人权活动家。

据人权活动家报道,在东南的福建省,官方用暴力对抗人权捍卫者,并且逮捕了他们,同时,有30多名请愿者在北京被抓,被强迫返回本省。

在福建省省会福州,活动家林秉性(音)的妻子石丽萍(音)在电话里告诉法新社:"今天早晨,在五一广场,有大约20名人权捍卫人士被警察截住并且受到殴打。"

"警察说要'打死他们'。他们抓了8个人进去,其中有我的丈夫。我担心他被打得很厉害。"

法新社联系福州警方,他们否认有人遭到逮捕。

1989年6月3日-4日,人民解放军的士兵们涌入北京市中心,向手无寸铁的示威者和市民开枪,杀了数百人(如果不是数千的话),他们终结了天安门广场持续了6个星期的抗议。

20多年后,北京仍然认定这次事件是一次"反革命暴乱"和"政治风暴",拒绝承认做过任何坏事或者考虑给被杀者任何赔偿。

在北京,周六警察在一个火车站逮捕了至少30名来自华东浙江省的活动人士,将他们赶上一辆巴士送回他们的家乡无锡。

"警察告诉我们,因为六四(镇压的日子),在敏感时期他们必须清除任何不稳定因素。"请愿者谢启明(音)在大巴上告诉法新社。

"没有人被打,但也没有任何法定程序。他们只是强迫我们上大巴,把我们送回家。"

在国营媒体上,禁止提及(六四)抗议的任何报道。海外异议网站www.molihua.org近期呼吁反对镇压的人们穿上黑色衣服,6月3日-4日到全中国的公共场所"散步"。

这一呼吁通过推特这样数不清的微博客传播,颇为类似于去年请求中国人举行类似于阿拉伯之春的抗议的呼吁。

埃及成千上万人抗议对穆巴拉克判决



埃及反穆巴拉克民众在解放广场示威
图片来源: AFP
埃及反穆巴拉克民众在解放广场示威
 
 
星期六晚上,埃及各地成千上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法庭对前总统穆巴拉克、前内政部长阿德利和6名前警方高级官员的判决。

法庭判穆巴拉克在2011年二月反政府抗议活动的第一周参与杀害了数百名抗议者。那次抗议活动最终导致穆巴拉克下台。穆巴拉克被判终身监禁。此案的公诉人曾要求对穆巴拉克实施更严厉的惩罚,但是主审法官表示,虽然穆巴拉克没能阻止谋杀的发生,但也不应为抗议者的死负直接责任。

被人们痛恨的前内政部长阿德利也被判有罪,并判终身监禁,不过前警方高级官员都被判无罪。

法院还开释了对穆巴拉克、他的两个儿子贾迈勒和阿拉以及其他一些人的腐败指控。

在开罗、亚历山大、苏伊士和其它城市都发生了抗议活动。在开罗,人们如潮水般涌入解放广场,也就是之前反穆巴拉克革命爆发的中心地点。他们提出各种要求,从法院重审此案到判处穆巴拉克死刑。人们还抗议对警方官员的无罪判决。

还有一些人对法院开释穆巴拉克、他的两个儿子贾迈勒和阿拉以及其他一些人的腐败指控感到愤怒。他们认为,这样一来,穆巴拉克家族被指所聚敛的大笔财产将丝毫不受影响。

星期六早些时候,穆巴拉克的反对者们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开罗法院门外,在法院宣判时,他们本来相互拥抱,并激动地哭泣,可后来,在他们意识到有关判决的内在意义,而且明白被告可能轻而易举地推翻这些惩处判决,于是人群的情绪从喜悦变成了愤怒。

北京通州区政府网站透露“六四”敏感期维稳安排


中国全国人大开幕北京警察在天安门加紧巡逻
中国全国人大开幕北京警察在天安门加紧巡逻
路透社

法广上海特约记者 曹国星

六四23周年将至,中国各地维稳部门加强了对社会面的压制和管控,许多敏感人物被迫离开北京暂避。新浪微博上,常被用于表达悼念的蜡烛表情,临时被撤除,取而代之的是火炬形状的“伦敦奥火”,许多年轻网友传出第一次被“喝茶”约谈的消息。

北京通州区政府官网上,由通州区下属的玉桥街道办发布的“玉桥街道办事处加强六四敏感期维稳工作”的工作动态消息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转发,也为外界了解中国基层政府六四管控工作机制提供了样本。

根据上文,通州区政府玉桥街道办将在5月31日至6月4日,启动所谓“战时工作机制和等级防控”各社区统一组织社会治安志愿者配戴“红袖标”进行值勤巡逻。

首先,加强社会面重点地区防范。密切关注疏导因就业、校园治安等问题和敏感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新热点新矛盾,加对重点部位、商、市场等人员密集场 所、高大建筑物等重点部位的防范控制工作。其次,加强对各类重点人员的排查防控。通过深入细致的排查模底,做到掌握准确的底数情况、掌握各类重点人的思想 动态、出行规律特点、管控工作手段。对各类重点人员逐人落实等级、实名防控,确保不发生漏管失控。

其次,上述文件提出,加强对社会面安全稳定信息的动态掌握“六四”敏感期间,要利用“三区一门”工作机制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对涉及“六四” 敏感期情报信息的排摸搜集和分析报告工作。从北京市的维稳、中共组织报道可知,所谓“三区一门”工作机制,指的是当地的政府提出的“中共基层党总支包社区、党支部包居民小区、党小组包楼区、党员包楼门(院)”的维稳工作制度。

最后,基层政府严格值班报告制度,加强社会面突发情况问题的应急处理。“六四”敏感期期间加强情报信息和值班工作。严格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做到早发现、早准备、早控制、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六四前夕中国警方逮捕异见人士和上访者


“六四天安门运动”23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中国警方逮捕了多名异见人士。

据法新社报道,维权人士林炳兴的妻子石立琴称,“大约20名维权人士(周日)早上在(福州)五一广场遭到警方拦截和殴打”。她说,警方带走了包括林炳兴在内的8人。但福州警方否认拘押抗议人士。

在北京,周六警方在火车站扣留了至少30名来自无锡的上访者,并将他们强行送上返回无锡的大客车。

一名上访者说:“警察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六四,在敏感时期内他们必须清理‘不稳定因素’。”

德国之声

穆巴拉克未判死刑 抗議如潮




數以萬計的埃及民眾不滿穆巴拉克判刑太輕,2日傍晚仍在開羅解放廣場上示威,要求處死。(美聯社)
 
 
遭罷黜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因為下令屠殺抗議民眾,2日被判終身監禁,並立即發監服刑。這是「阿拉伯之春」運動以來,第一位親自受審且遭判刑的獨裁者。但無期徒刑宣判後,立即在法庭內外及全埃及引發大規模抗議,認為判刑太輕,應處死刑。另一波大型風暴正在蘊釀中。埃 及民眾2011年初在「阿拉伯之春」風起雲湧下掀起抗暴運動,強迫穆巴拉克下台。這位前總統與當時的內政部長艾德利(Habib al-Adly)下令屠殺百姓,都被判處無期徒刑。另外六名警察首長雖遭同樣罪名起訴,但2日都被判無罪。穆巴拉克的兩個兒子被指控貪污的訟案,則遭法院 駁回。
穆巴拉克2日戴著黑色墨鏡,面無表情聆聽宣判,但被送往監獄時,他突然大哭,並拒絕離開直升機,維安官員說他病情突然惡化,不過他最後還是住進監獄醫院。穆巴拉克透過律師表示,將提上訴。
得知穆巴拉克被判刑後,許多憤怒民眾因其未被處以死刑,以及有六名前警察首長無罪,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埃及基本教義派「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與親民主團體並呼籲民眾進行大規模示威抗議。
法官宣布這起判決後,在法院內外隨即引發民眾不滿的聲浪。要求判處死刑的民眾並在法院內與警衛爆發衝突;由電視畫面顯示,有民眾在法院內高喊「人民要司法肅清」和「判處死刑」。

在法院外,立場對立的兩派群眾相互叫囂,支持穆巴拉克的群眾高喊判決「無效、無效」。當局共出動近7000名軍警以維持秩序,並設法隔開兩派對立的群眾。
部分抗議者在當局驅散過程中,不斷向鎮暴警察丟擲空罐,警方則以閃光手榴彈制壓。
在開羅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也聚集數以萬計示威群眾,許多示威者揚言:「我們若無法為殉道者獲得公道,也將與他們一樣殉道。」抗議群眾認為他們獲判無罪顯示當局沒有改革決心。還有許多人是因為對目前的政治局勢感到沮喪而上街抗議的。
除了開羅,包括地中海城市亞歷山卓,以及其他幾個城市,均可見上萬民眾聚集抗議。許多民眾對於六名前警察首長被判處無罪,極為震驚。埃及維權團體已痛批該裁定根本無法伸張司法正義。
埃及兩周後將舉行總統決選,由曾擔任穆巴拉克總理的夏費克(Ahmed Shafiq)與穆斯林兄弟會的穆希(Mohammed Mursi)對決。這是阿拉伯之春國家第一個開放各方角逐的總統選舉。夏費克2日也呼籲各方接受判決。
世界新聞網編譯中心綜合開羅2日電

比起“六四”时节,追求民主憲政的人思想更成熟


現在老百姓對當年學生提出的反貪污、反官倒、要民主的需求更大;社會精英的思想比當時更加深化,但知識份子也分化了,一部分人成了“中國模式派”


《新史記》記者 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3周年,這一天到來前的兩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 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認爲,這一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明說,20多年前中國知識界的討論主軸是憲政 民主,如今知識界有了分歧,學生對政治的關注度也降低,但要求走民主憲政道路的人比從前更堅定、思想更成熟。陳子明相信,“六四”終會平反。

陳 子明為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畢業,曾擔任民辦的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所長,為民主牆與民刊運動、高校競選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倡導中國民 主憲政。1988年出資接辦《經濟學周報》,任報社總經理,1989年後成為政治犯,被中共指控為“六四黑手”。目前居住在北京。

當今學子更重視個人利益

許 多中國民運人士將方勵之稱作“精神導師”,方勵之的逝世,令平反“六四”與讓海外民運人士返回中國的話題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陳子明對《新史記》表示, “六四”鎮壓本來就是錯誤,就算是作決策者,心裡也有數,知道將會是自己歷史評價上的一個污點,那些協同者就更清楚這一點。

1989年,胡耀邦猝然辭世引發了學潮,參與者高喊自由、民主、反官倒,但《人民日報》的“4·26”社論將學潮定性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動亂”,招來學生更強烈的反彈,最終導致官方的鎮壓行動。
陳子明表示,現在的老百姓對當年學生提出的反貪污、反官倒、要民主的需求更大。“我被長期看押時,看押者有的是下崗工人,他們說,當年學生讓我們罷工,我們沒去罷,現在如果有學生起來,我肯定要上街。所以從客觀上來說,現在的形勢比當年有利。”

但 從主觀上來看,現在要爭取民主、要反貪,卻不一定比當時更有利。陳子明對《新史記》指出,現在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結構都與當年有所不同:當時的學生在社 會上帶有一點貴族色彩,有“天之驕子”的心態,對政治的關心度較強,對就業等個人問題看得較淡;現在的學生在總人口中佔的比例,與當年相較提高了好幾倍, 畢業後的前景不明朗,因此對個人利益的考慮也較多,真正關心政治、願意在這方面有所付出的學生,與23年前比起來少了。
中國知識界在這23 年間也發生了變化。陳子明回憶,1989年“春夏之交”前夕,中國知識界要求走憲政民主道路的態度已經比較明朗,當時像《河殤》那樣向往西方發達國家所代 表的“藍色文明”,在思想界是壓倒性的思潮。1988年底到1989年,知識界開過幾次幾百人的民間會議,幾十人的會議舉辦得更多,這些會議的主調,都是 呼籲中國走憲政民主的道路。
知識界的行動在當時也獲得學生的支持。1989年1月6日方勵之發表了致鄧小平的公開信,呼籲釋放魏京生,引發 知識界的三波簽名行動,近百名知識分子聯署支持。陳子明對《新史記》指出,要求釋放魏京生,就是希望當局實現當時“北京之春”運動所提出的民主要求,這些 活動當時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
陳子明指出,社會精英現在的思想比當時更加深化,要求走民主憲政道路的人比從前更堅定,對於如何走世界化、民主憲政模式的作法、階段性、在各個領域的子目標、總目標等等這些問題,都有更清楚的認識;但另一方面,知識份子也出現分化,一部分人成了“中國模式派”。

“中 國模式派”在近20年來中國經濟的良好發展下逐漸成形,所謂“中國模式”,泛指改革開放後,尤其是“六四”事件後中國的經濟與政治發展模式。陳子明對《新 史記》解釋,20多年前,大家都要“過河”,不管怎麼改,每個人都覺得中國必須到達“彼岸”,現在的中國模式派則不想“過河”——他們認為中國模式就最 好。
陳子明表示,中國模式派,實際上是沿襲毛派、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主義的潮流而下;在現今知識界的分歧下,知識界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再只是一元化,如今的學生不像當年的學生那樣齊心,與此有關。(《新史記》第7期)



英媒:君主制的感情与共和制的理性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媒体评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今天(3日)英国各大报纸大篇幅刊登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的同时,还有许多对女王的评论。


更理解民间疾苦

《星期日泰晤士报》众多关于女王的文章之一标题为“女王比政治家与公众有更多接触”。

被调查的人中有35%认为,与女王相比,英国政府的领导人和官员更多关心的是他们自己面临的麻烦,而不是公众问题。文章引述该报所作的一项最新民调的结果说,女王理解英国民间疾苦的能力,显示了英国政治家们对公众生活的脱节。

28%的被调查者说,女王比政治家与公众有更多接触;只有9%的被调查者反对这种观点。

接受调查的1546人中有29%认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英国最伟大的君王,38%认为她是最伟大之一。

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支持率很高,但仍然比不上八十年代中期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结婚后英国王室的受欢迎程度。
美总统地位低于英女王

《星期日电讯报》今天刊登Louis de Bernieres的评论文章。

文章说,伊丽莎白二世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年轻公主,现在是一个优雅美丽的女王,这是英国的骄傲。

文章说,英国女王的地位也许和一些国家的总统地位相似,但许多总统与总理同时存在的国家,他们的总统往往只是一个傀儡,既无政策决定权,也不能代表他的国家。

但伊丽莎白二世却是世界上声望和地位最高的人,她是英国的女王,即使最强大的美国的总统也比不上她,在美国总统会见女王时,他知道自己的地位低于女王。

但是作者承认,从理性的角度看,每个英国人都必须意识到,君主制已经不合时宜,而共和才是唯一的理智的选择;只是从感情上,他依然留恋英国王室,依然崇敬女王。
“与朝鲜同样疯狂”

《观察家报》评论版今天刊登Catherine Bennett的文章,标题为“我们的成功并不归功于女王”。

文章说,在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之际,越来越多的评论赞扬女王超自然的才华、智慧、美貌、耐力、以及对国家的贡献,那么女王是不是半人半神呢?

文章嘲讽的说,即使朝鲜人对他们的领袖无边际的崇敬,恐怕也无法与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超凡描述相比,她的裁缝透露,她从来不出汗,因此她的衣服从来不起褶皱。

此外,她的帽子从来不会被风吹走,她自己行动优雅,从来不迟到;即使现在年纪大了,她也不会像凡人一样发胖,永远保持优雅的身材。总而言之,她是超凡的。

文章说,事实上英国的发展与女王没有关系,她的成功之处只在于她缄口不语,但现在的登基60周年庆祝却仍然在使用极富阿谀奉承的辞藻。

文章还说,外界在观看朝鲜人为他们的领导人欢呼流泪的视频时,会怀疑这些眼泪和崇拜是否出自真心。作者说,而现在外国人看英国的登基大庆,也许也会发出同样的疑问。

BBC

对腐败的态度决定了中国腐败的程度

中纪委刚刚开除铁道部长刘志军的党籍,《环球时报》就精心炮制了一篇社评《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这是一篇明显带有倾向性的文章,文章主张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并希望民众理解!文章说:中国显然处于腐败的高发期,彻底根治腐败的条件目前不具备。有人说,只要“民主”了,腐败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然而这种看法是天真的。亚洲有很多“民主国家”,如印尼、菲律宾、印度等,腐败都比中国严重得多。文章希望民间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不举国一起坠入痛苦的迷茫。文章更是认为反腐败不完全是能够“反”出来的,也不完全是能够“改”出来的。

《环球时报》一贯的立场人民群众都很清楚,但为当今官场泛滥的腐败公开辩护并不多见,看来这份报纸不打算穿上什么客观公正的外衣,完全是赤膊上阵了。堂堂的铁道部长掌管中国上万亿的国家投资大权,在位期间究竟敛财多少人民群众现在仍不知道,然而围着他转的一个女人两年身家就暴增了40多亿,他的部下张曙光在美国拥有多处豪宅和巨款!而刘志军的责任不过是滥用职权为他人获取巨额利益;收受巨额贿赂;道德败坏;对铁路腐败负主要领导责任寥寥数语。《环球时报》不针对巨贪去深挖,偏偏要呼吁国人应该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而且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是要把腐败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

今天中国官场的腐败已成为一种常态,成为官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人民群众对反腐早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耐心。面对日趋严峻的腐败现象,《环球时报》仍然公开主张允许中国适度腐败并希望民众理解,试问中国现阶段究竟贪腐多少算适度?如果按照严格的法律,只要贪腐5000元就要立案!然而这条法律从未在官场执行。过去贪腐十万百万算适度,后来贪腐百万千万算适度,现在动辄过亿也算适度了!类似于刚刚曝光的河南永城市委常务副秘书长长期奸淫幼女算不算适度?

今天中国官场的腐败不是极少数,而是大多数,特别是很多党政部门已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官官相互的腐败集团。那些被查处的腐败份子,不过是从上到下的极少数牺牲品,腐败并不会阻得官员的升迁之路,因而腐败份子越来越公开越来越猖獗。

5月31日,由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直指《环球时报》社论有关反腐败的言论是“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是谬论。

中青报更在网络版“中青在线”的首页上用大号字体刊载了这篇文章,题目是《舍制度和民主外,反腐无解》,文章反驳《环球时报》社评称腐败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的观点,说对腐败零容忍是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也是中央领导人反覆强调的主张。中青报的评论还说,对付腐败的关键是以制度将权力驯服,除了制度和民主之外,根治腐败别无他法。

文章还说,在目前腐败如此猖獗的情况下,为腐败提供理论支撑和藉口,腐败更加难以控制。假如接受此论,不去致力于制度反腐,不是以零容忍的姿态去严打严控严治腐败,而是让民众在心理上降低期待,反腐大业必将走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文章最后说,经济发展不能解决腐败问题,腐败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同样,发展也不是终结腐败的推进剂。舍制度之外,舍民主之外,反腐无解。

《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之后,《环球时报》编委王文更是亲自出马披挂上阵,矛头直指对当今当朝的腐败说事的“公知”。

王文回应称:像曹林等一批活跃人士愣是要往那个“宽容腐败”、“适度腐败”的方向去理解此文,除了秀出自己的理解力之外,恐怕是想当中国的“堂吉诃德”,想像一个大风车似的耙子,然后假装大战一番,接着再喊几句“民主”,以示自己在舆论中高调与正义的形象。

在中国,喊“反腐”一点都不稀奇,喊得再凶再狠都不稀奇,关键是要做。怎么做?怎么做得好?怎样以身作则地做得更好?中国有一批这样的“公知”,天天喊民主,却不允许别人批评他们的民主;天天喊自由,却只允许自己胡作非为的自由,于是,“公知”近年来的公信力面临巨大危机,甚至变成了过街老鼠。我希望,“反腐”的呐喊不要重走“公知”之路,不要演变成只许自己喊不许别人分析,只认为自己的反腐论证是对的、不允许别人不同看法的新一轮公信力危机。

王文再次为《环球时报》辩护:没有一个贫穷国家真正解决了腐败,那些在发展中国家过早推行所谓“民主”的,腐败情况更糟。看看透明国际组织的“2011世界各国腐败指数排行榜”,排名前列的清廉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国排在70多位,与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的排名大体吻合,而像菲律宾、印尼等国家都排在100位开外。

王文把腐败的话题引向了一群无权无势又无力的“公知”,显然是想封了“公知”的口。《环球时报》说腐败问题在任何国家都不能根治,这是一个伪名题。从人性自私的观点出发腐败现象确实不能被彻底消除。但根除腐败的口号是谁发明的?诸如所谓的提高纯洁性、建立大公无私的官员队伍,这类违背人类天性的弥天大谎,早就催眠、蒙蔽了绝大多数国人的脑子,使人民群众都已经相信这种弥天大谎可以成为现实。

更具戏剧性的是,6月1日,头号官媒新华网也加入混战,并且炮轰《环球时报》“误国”!新华网称《环球时报》社评的核心意思就是开导民众要“允许腐败”。尽管《环球时报》加上了“适度”、“攻坚战”、“综合发展”之类的言词,依然掩饰不了“允许腐败”的主旨。

针对《环球时报》向腾讯网发难,新华的评论称,何止腾讯,网易的标题就是“民间应允许适度腐败”。更为吊诡的是,环球网自己的标题,跟那个主编指斥为“恶意改成”的那个,一字不差。真不明白,《环球时报》想干吗?文章还称,《环球时报》向来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也要有自负言责的担当。就算腾讯转载的时候,改了标题,那也无可厚非。这改后的标题,恰好就是《环球时报》那篇社评的主旨,何错之有?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又不想对这个言论负责任。

民主当然也不能彻底根治腐败,但因民主制度下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持续泛滥。诸如用纳税人的钱满世界办孔子学院,诸如惊人的三公消费,诸如所有政府项目中普遍存在的公共腐败,在民主制度下根本不可能发生,更不会出现以公权积聚利益为特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权贵特权阶层。香港如果没有一国两制,一把手的差旅费岂能让全体港人来审察?中国现阶段,许多被揭露的惊天大案要案,最终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谁在掩饰真相谁在靠谎言欺骗人民群众?

中国人早已熟悉《皇帝的新装》,中国现阶段就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现在只有老百姓觉得没穿衣服,而“所有的国王”却不以为然,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没有好的政治制度,反腐败的口号喊得再响亮也没有任何意义。朱元璋杀了那么多贪官,又是扒皮又是点灯的,贪官照样像被割掉的韭菜一样春风吹又生,只要实行的是封建的专制制度,贪污腐败问题只能是越来越多,其结果就是王朝更替,此乃中国几千年来亘古不灭的真理。

中国现阶段的腐败问题,是源于制度,要根治这种制度性腐败,必须要从改变现行制度入手,除此之外,任何反腐措施都是徒劳的,20年来越反越腐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要铲除制度性腐败,只有从铲除腐败的政治制度入手,否则依靠诸如“情妇反腐”“二奶反腐”,“日记反腐”,“小偷反腐”,只能是越反越腐。

中国也需要培养更多有责任、有担当、可以独立思考、有辨识能力、敢讲真话的公民,更需要在政治上赋予公民真正的民主权利,这样的社会才能长治久安,这样的体制才会受人尊重,这样的国家才会大有希望。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特色”,“特色”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蔡慎坤,作者博客



2012年6月2日《明鏡郵報》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6月2日)

明镜网 >> 首页 >> 热点 >> 排行榜

2012年6月2日《歷史日報》

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周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较之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今年3月,该指数曾攀升至58%,达到此前连续10个月的最高点。

尽管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调,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如果该指数跌到50%一下则意味着经济增长发出预警。此前最新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跌至荣枯线附近,引发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担忧。

经济学家们推测,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之前相比增长速度将放缓,增幅约为7.9%,全年经济增幅约为8.2%,有可能成为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幅度最缓的一年。


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将把多数战舰部署到亚太海域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抵达新加坡时和新加坡官员握手
图片来源: 美国国防部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抵达新加坡时和新加坡官员握手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说,作为重在亚洲的新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将在今后一些年里把美国的多数战舰调到亚太地区。

星期六在新加坡,帕内塔在有30个亚太国家国防官员参加的会议上表示,现在美国海军军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大约各有一半,将来要把60%的海军放在太平洋,把40%的海军部署在大西洋。

这位美国国防部长还对“香格里拉论坛”年会的与会代表们表示,这一调整部署工作最迟将在2020年完成。他也保证要扩大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军事演习,也对印度洋之类的区域加强港口访问。


美国之音中文网





「左」和排外是中国落后的主因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史英强

政论作家马立诚推出他的新书《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论述中国大陆当前各种思想流派。马立诚出书一向受到好评,但也引发争议,甚至受 到抨击。尤其是,他曾提出对日关係新思维,就被骂作「卖国贼」、「汉奸」。马立诚对中国改革始终有深厚的情意结,却被力主回到文革的人扣上「西方敌对势力 代理人」的大帽子。

据亚洲週刊报道,前不久,主张宪政民主的马立诚在广东作了一场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演讲。他刚讲完,一个中年人站起来,严厉地向他提 问:「你知道我们这个地方贫富差距有多大吗?你知道我们几辈子都买不起房吗?你知道我们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吗?我们怀念毛泽东时代!那时候大家收入都 差不多,谁也不眼红谁。」还没等马立诚回应,坐在前排的一位长者站了起来,回头痛斥这个中年人是「倒退」。双方在会场上展开激烈争辩,最后还是马立诚把他 们二人劝开了。马立诚在各地演讲时经常遇到这样的争论。

马立诚今年七月将应邀将在香港书展演讲,他最近对亚洲週刊说,到时候他将「从北京学者孔庆东对港人大开骂戒说起,这是近年来内地极左思潮升温的标誌 性事件。孔庆东过去并不是这样,但近些年来急剧左转,导致失控,走向武化。他大骂香港是殖民地,但香港过去沦為殖民地,是港人的责任吗?史学家认為李鸿章 尚且不该负多大责任,何况普通港人」?

马立诚表示,「殖民地也可以创造灿烂文化,两种文化交融必然產生果实,香港就是一例。这也是文化杂交的规律。曾经有过百多年租界史的上海也是如此。 孔庆东的言论,製造了华人族群之间的麻烦。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八日,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对我说,对香港的政策,左就不好。孔庆东以及『乌有之乡』网站, 就是左的代表,对香港造成伤害」。

马立诚主张政治理性。他说,在另一方面,港人「火气上升」也是事实。香港正处於民主转型过渡期,爆发诸多不满,躁动不安的氛围此消彼长。这些因素都 可能放大矛盾与冲突。香港人的躁动和内地人的躁动各自起因不同,却在这里发生了碰撞。由於香港与内地在文化与制度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融合过程中也 出现了诸多对立与冲突。香港和内地融合是大趋势,但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彼此适应。

马立诚说︰文革是民粹主义大爆发,孔庆东文革式极端思维显得片面、狭隘。「左」反对全球化,反对沟通和融合;极端民族主义以本民族的利益為唯一依归,為是非判断的唯一标準。它们的共有之处,是封闭和排外。而封闭和排外,是近代以来中国的主要病灶,也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特约记者史英强发自香港




中国儿童节童年不快乐问题惹关注

中国的“六一”儿童节到了。现在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也比过去好多了。但是,最新一个调查显示,很多中国人认为,现在孩子的童年并没有自己的童年快乐。大家呼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个有关儿童快乐童年的调查是中国青年报社做的。参加调查的一万多人中,认为现在孩子的童年没有自己的童年快乐的人占50%多。调查发现, 业余时间都在学习补课、父母期望过高、升学考试压力大、缺少同伴、没有户外游戏时间,这些都是造成一些孩子不快乐的主要因素。山东李女士的孩子今年6岁, 秋天即将上小学。谈到未来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李女士说:

“压力应该是挺大的,因为我们人口很多嘛,升学竞争各方面压力都挺大的。相对来说现在的孩子其实挺辛苦挺累的。我们现在也在了解孩子上学以后的情况,作业量各方面的压力都挺大的。家长和孩子应该都是挺辛苦的。”

除了担心学习方面的压力外,李女士还担心孩子是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影响孩子上学,怕孩子将来遭受歧视。三年前,李女士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通过体检作弊的方式躲过了幼儿园的体检,没有暴露孩子感染乙肝的情况。李女士希望孩子上小学时不受这方面的影响:

“中国这个政策已经出台了两年了,已经是禁查这一块了。现在一些大城市可能执行得比较到位,不查这一块了。所以现在有很多孩子挺好的。但是有一些很小的地方,像我们这个地方小学校也还在查(乙肝感染情况),所以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发现,70%多的受访者都认为,全社会都应该对孩子缺乏快乐童年的问题负责,有50%的人认为家长应该负责,40%的人认为学校应该负责。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院的社会学者邓小刚教授说:

“现在孩子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点在中国被家长过高的期待给压制了。虽然他们用了很多时间来学习,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多真正的时间去看自己想看的书、小说及各种各样的东西。”

北京有专家发现,现在中国的中小学学生的快乐感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学习成绩好、同伴关系好、和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专家注意到,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孩子施加的压力和对孩子的期望也越大,家长的焦虑也是造成一些孩子不快乐的原因。邓小刚教授谈到美国的情况时说:

“一般来说,在美国应该说即使是学习也让孩子愿意学习,让他们感觉学习也是一种快乐。所以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要进一切努力让孩子有很强的一种娱乐性。”

在中国的城市,孩子课余时间还在学这学那的情况非常普遍,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未来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而在农村,情况则有所不同。农村的问题主要 是留守儿童多,全国留守儿童达5800万之多。一些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他们自己也开始和父母一样,步入城市打工。据中国蓝领招聘网对北京、上海等地的新生 代打工者的调查,很多80后、90后的打工者童年时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是由祖辈、父母中的一方或亲戚带大的,小时候三年没有见过父母的人占10%。邓小刚 教授谈到留守儿童的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时说:

“在中国那种社会里,作为农村的话,他们也确实没有别的选择。他们要想有好的生活的话,只能够出去打工。但如果要把孩子带走的话,从制度上来说没有居住证,他们没有地方上学。”

邓小刚教授注意到,除了留守儿童外,中国还有一些孩子被称为“卫星儿童”,是指那些远离家乡、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读书的中国孩子:

“父母亲的意思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忘记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亲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缺乏快乐的童年会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发展,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缺乏好奇心,不愿独立思考。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中,80%的受访者呼吁让孩子少一些考试、少一些补课,多一些游戏的时间,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记者安培的采访报道




大陸網站籲網友 黑衣墨鏡悼六四

(中央社台北3日電)中國大陸維權團體「中國茉莉花革命」網站在「六四」23周年前夕貼出公告,呼籲各地民眾在3、4日下午2時於各大散步點及城市中心廣場,穿黑衣、帶墨鏡,為六四死難者默哀。

明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3周年,繼北京、山東、貴州、福建等地日前出現民眾公開悼念後,「中國茉莉花革命」網站呼籲民眾在網路上匿名、安全地給朋友們傳遞關於「六四」的活動資訊。

這個網站並要求大陸民眾,於3、4日下午2時「在全國各大散步點及城市中心廣場,身穿黑衣散步和默哀」;網站同時呼籲民眾帶上墨鏡,以表達對大陸維權律師陳光誠和其他維權人士的支持。

茉莉花革命網站貼出的公告表示,當時光進入2012年時,超過人民幣7000億的暴力維穩費用沒有帶來噤聲和穩定,帶給中國大地的只是人民心中一個堅定而清晰的回應,那就是:結束一黨專制,建立憲政民主!

公告說,在2012年,數起公共事件重新讓全世界聚焦中國大陸,聚焦新一輪政治變局的契機,大規模的民間運動即將不可避免地到來。

公告表示,紐約華人社團、「茉莉花革命」及「占領華爾街」運動成員將在6月4日清晨於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舉行紀念活動,現場並請藝術家製作一輛1:1比例的坦克,以此為舞台,讓參加者發表演講。

自由亞洲電台也報導,有上海民眾計劃明天赴北京悼念「六四」,當中包括一些住所遭強拆的上訪者。

1989年4月至6月間,學生、勞工等數以千計的人在北京天安門舉行和平示威,推動中國民主。同年6月4日,中共當時實際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政權頒布戒嚴令、部署軍隊,強迫驅散廣場上的示威群眾。

「六四」事件造成的死傷數字,有人說達數百人,也有人估計上看2500人。1010603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