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

李克強內閣核心成員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越聲



明鏡新聞網編者按:2013年3月上旬出版的《明鏡月刊》刊登了特約記者劉越聲的近四萬字長文《李克強內閣大名單》,詳細披露了將於3月17日閉幕的十二屆人大通過的李克強內閣大名單。現將該文中關於國務院主要領導人及有關段落刊登於下。


  被視為3月全國兩會“前奏”的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2月28日落下帷幕。此次會議有兩大看點:一是通過新政府領導人選建議名單,換句話說,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領導人選已基本敲定;二是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傳說中的新一輪大部制改革已箭在弦上。值得關注的是,這兩大看點有一個聚集點,那就是組建一個新的執政團隊,而李克強內閣已浮出水面。

  李克強內閣是這樣産生的

  隨著十八屆二中全會落幕,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領導人選已敲定。據北京消息人士透露,此番人事佈局牽涉面廣、層級較高,當局希望“以穩為主”組建執政團隊。

  在國家領導人序列,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等均無懸念,應是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4人。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源潮、汪洋、馬凱、王滬寧、李建國、劉延東等目前尚無新職,被認為是國家副主席、副總理、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的熱門人選。

  北京消息人士告訴《明鏡月刊》,高層職務實際上在十八大人事佈局時已有所考慮,這次全國兩會的關鍵看點還在於新一屆內閣的組成。哪些內閣成員會留任,哪些部委一把手會調整,大體都已敲定,只有個別人選還會有些微調。

  那麽,李克強的新內閣是怎樣産生的呢?我們從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中便可看出一些門道來。

  在十八屆二中全會閉幕的當天,中共中央還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民主協商會,就中共擬向即將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推薦的領導人名單,通報給各少數黨派等人士。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講話。

  在談到建議名單時,習近平講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搞好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人事安排特別是高層人事安排,是開好全國“兩會”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的大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對此高度重視,在充分發揚民主,全面考慮人選條件、各方面結構要求和工作需要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議名單。

  其實,習近平的這段講話可以說得更簡單明了一些:中央政治局對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的高層人事安排高度重視,所有人選都經過中央高層審批後,才出現在建議名單上。

  “當然,習近平不會把這個人選的審批程序說得太直白,但他已對這個建議名單是如何出來的,給出了一個清晰線索,”北京政治觀察家對《明鏡月刊》解讀說,“人選條件、結構要求和工作需要,是高層人事安排的三大考量,缺一不可。”

  “中國每一個副省部級官員的任命,都要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批;每一個正省部級官員,都得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審批。”上述北京政治觀察家接著指出,“過去十多年基本如此,但這個程序基本是形式,各常委提各自系統的人選,一般不會遭其餘常委、委員反對。只要有人反對,就可能擱置一陣子或永久。”

  這也是習近平在民主協商會上所強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對高層人事安排“高度重視”的原因所在。這樣,都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審批的李克強內閣成員,將在十二屆人大會議上走走過場後,出現在媒體面前,當然會是老面孔居多,但也會有個別黑馬亮相。

 

  劉雲山負責人事操盤

  需要強調的是,在2月28日的民主協商會上,新任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就新一屆領導人選建議名單向各民主黨派作了說明,因此有媒體分析說,這顯示劉雲山是此次“兩會”換屆人事的總負責人。

  不過,北京消息來源對《明鏡月刊》補充說,盡管劉雲山負責此次換屆的人事操盤,但掌控換屆佈局的是總書記習近平,劉雲山作為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協助總書記,最後拍板的還是習近平。

  因為按照中共黨章規定,中央書記處在政治局及其常委會的領導下,處理黨政軍日常事務,總書記主持中央書記處工作,另有常務書記協助處理工作。這種作法有助於加強中央領導機構的聯繫,提高書記處的工作效率和權威,使重大黨政事務能夠得到及時處理。

  一位熟悉中南海政情的政治觀察家曾在中共十八大後分析指出,從近幾屆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來看,這個角色的權力已經明顯弱化了,現在的書記處只是一個辦事機構。而劉雲山當常務書記,其權力並沒有增加。“劉雲山雖然當上了書記處書記,但他與習近平當常務書記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權力也是小了很多。”

  盡管如此,劉雲山負責此次人事操盤,在外界看來其政治地位亦得到一些鞏固,畢竟在七名常委中他的權力和聲望都不及其它六位。也有分析稱,劉雲山可通過這次人事操盤,在大部委中建立更多的人脈關系。但這種說法並未得到北京消息人士的認可,因為李克強內閣是在溫家寶內閣基礎上搭建起來的,一些部委一把手的調整都是由政治局全體委員通過的,“劉只是換屆人事的具體負責人而已”。

  據統計,目前在溫家寶內閣中,年齡在65歲或以上的部長有:國防部長梁光烈、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監察部長馬馼、財政部長謝旭人、央行行長周小川等。64歲的鐵道部長盛光祖、住建部長姜偉新等十八大上未入中委,基本出局。而商務部長陳德銘已經出現在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中,去向明確。

  在目前國務院27個組成部門一把手中,進入中委並略具年齡優勢的部長佔近半數,有望續任原職。63歲的外長楊潔篪等人將會更上一層樓。

  此外,一批國務院部委負責人則出現在全國人大代表當中,包括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衛生部長陳竺、財政部長謝旭人等,按照慣例,國務院各部部長通常不擔任人大代表,這意味著上述部長都將離任。

  對於新一輪機構改革,輿論熱議涉及大部制合併的機構多已不存在人事難題。如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楊晶已昇任中央書記處書記,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65歲)即將卸任,鐵道部長盛光祖也已快到了卸任的年齡,這就減少了上述部門改革的阻力。

  李克強內閣名單

  雖然李克強的內閣成員要等到“兩會”結束後才能公布出來,但明鏡已於2月下旬就作出預測,其名單如下:

  總理:李克強

  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

  國務委員:楊晶、常萬全、楊潔箎、郭聲琨、王勇
(《明鏡月刊》38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世界看中國不能只用二分法





明鏡網記者柯宇倩/2013年僅過幾個月,中國已發生一連串吸引全球目光的事件,包括《南方周末》新年賀詞、北京空污指數爆表、解放軍駭客、“兩會”召開,在未來的世界舞台上,中國仍將是要角。中國有了哪些變化?世界該如何看中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315日邀請到加州大學艾爾文(Irvine)分校歷史系教授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從歷史的角度剖析中國的演變、探索中國的未來。

1980年代中,作為博爾布萊特(Fulbright-Hays)研究員的華志堅,在上海待了一年,自此之後,他經常前往中國,也親自見證了中國快速的變化。

在華志堅所著的《21世紀的中國:眾人須知》(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一書中,便探討了中國的變遷與現況,他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從更真實的角度看中國。

華志堅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座談會上指出,過去,上海的百貨公司是他認為“最無聊的地方”,和同為中國人居住地的香港有著很大的差異,但現在的上海,摩天大樓林立,百貨公司賣著各式各樣的商品,書店擺放許多書籍,與以往的樣貌大不同,在在顯示了中國飛快的發展。

在撰寫《21世紀的中國》一書的2008年,中國舉辦了北京奧運、發生雪災、汶川大地震、西藏騷亂、長江三角洲環保抗議、北京民族主義情緒爆發等,四年後,當華志堅為此書撰寫新版本時,西藏、環保、民族主義議題仍在,此外,胡錦濤把棒子交給了習近平,沒有人確定新領導與舊領導會有什麼不一樣。

華志堅認為,對於習近平,不能用簡單的二分法,斷定他是開明派,還是保守派,如同鄧小平,有其開放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南方周末》事件是習近平的第一個挑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他如何處理這件事。

對於中國,外界也不該僅是二分法,例如網路不全跟審查制度有關,中國的網上仍有很多資訊快速地傳遞著,雖然不能登錄Facebook,但中國有QQ。對於一些人物,也不只以“異議人士”、“愛國人士”這樣的標籤來區分,例如莫言、韓寒,都無法用單純的標籤來界定。

華志堅表示,中美有很多不同處,但也有很多相同處,美國當初飛快建設摩天大樓時,歐洲人也對此感到訝異又緊張,就好像現在的美國看中國一樣。

華志堅的新版《21世紀的中國》將於20136月出版。他另參與撰寫《中國角色:快速變遷中的個人生活檔案》(Chinese Characters-The Profiles of Fast-Changing Lives in a Fast-Changing Land)、並著有《中國的美妙新世界——以及全球化時代的其他故事》(China's Brave New World: And Other Tales for Global Time)、《全球化的上海(1850-2010)》(Global Shanghai 1850-2010)等書。



華志堅(左)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辦的座談會上討論中國的變遷,右為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明鏡網記者柯宇倩攝)

中共為什麼不崩潰:缺乏全國性抗議



    《中國密報》編譯  文道喻
 

    兩年前,當突尼斯26歲的年輕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因經濟不景氣被迫做起小販,卻又遭受城管粗暴對待時,他選擇以自焚作為抗議手段。不幸身故的布瓦吉吉大概不會想到,這把火不僅激起普通大眾們的廣泛同情,從而蔓延成全國範圍的大規模社會騷亂,還一路燃燒到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國家,快速且連續地推翻掉埃及、也門、利比亞甚至敘利亞長期執政的獨裁者,整個過程便是鼎鼎有名的“阿拉伯之春”,也是平民對抗專制歷史中,相當可歌可泣的一頁。



    群體事件針對的目標大多是地方政府。



   中國面臨的嚴峻情勢與阿拉伯國家並無兩樣


    獨裁的埃及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倒台,許多人感到訝異,不少惡名昭彰的獨裁者都被視為已創造“模範又耐用”的威權主義,但最終仍亡於“不可預知”的起義,而且根據橋港大學(University of Bridgeport)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助理教授史蒂夫‧赫斯(Steve Hess)發布於在線雜誌《外交者》(The Diplomat)之文,有些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國家擔心這波騷亂的影響力會對自身造成負面影響,中國無疑就是其中之一。誠如很多觀察家反覆指稱,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社會和政治緊張局勢、日益擴張的貧富不均以及腐敗,跟那些被顛覆的阿拉伯國家並無兩樣。

    然而,中國之春終究沒有像大多數人所預期的發生,中共依然牢牢地坐在權力大位上,去年還順利完成十年一度的權力交接,在國情背景相似的條件下,憑什麼共產黨有能力躲過滅亡?

    赫斯指出,從兩年後的今天來看,針對阿拉伯之春的研究已臻成熟,其中一組解釋主要集中於社會和經濟驅動力。提出此論點的學者指出,人民的高度不滿加強了社會動員力,青年失業和官員腐敗更是火上加油,加上新興通信技術,尤其是社交媒體如臉書(Facebook)或推特(Twitter)進一步讓信息與憤怒情緒廣泛擴散,變成組織集體行動的最佳渠道。

    如此觀點的盲點在於,所有發展中國家幾乎都積累一定程度的社會不滿,社交媒體也同樣興盛,但革命成功的例子仍屬少見。以中國為例,儘管官方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並不高,獨立研究卻發現實際情況可能十分嚴重。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許多革命正是由年輕、居住在城市和受過良好教育的群體所發動;至於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發布的廉政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中國與突尼斯不相上下,互聯網普及率則在伯仲之間。換句話說,如果按照社會和經濟驅動力,中國完全有爆發“中國之春”之可能,事實上示威者頻繁發動的群體事件也每天在上演,他們大聲抗議腐敗、環保和徵地等問題。


    缺乏全國性抗議讓中共死裡逃生


    結果中共依舊在這波浪潮生存下來,因此又有人提出新原因,認為中國維穩手段鉅細靡遺,公安體系強而有力,導致推翻難度大幅上升。赫斯不同意如此說法,他說穆巴拉克一樣小心翼翼鞏固政權,巧妙運用名義上的民主選舉和立法,從而維持統治地位並安撫潛在挑戰者。此外,有些人以為中共因一黨專政,權力在精英手裡,因此有能力創造高效率政治體制,不過2012年給了最佳反證,薄熙來戲劇性的殞落、溫家寶家族的驚人財富,更遑論陸續被揭發的各級別官員的瀆職和腐敗,在在說明中共政治其實不如表面上有秩序及可預測。

    正因如此,“中共為什麼不崩潰”深深困擾著眾多知識分子,這個國家每年發生18萬起群體事件,平均每日將近500件,難道沒有一個示威活動能將共產黨打入深淵嗎?赫斯表示,中國的確積累極大公民怨憤,但抗議仍是針對局部性問題,於局部性區域發生,如基層官員腐敗或徵地事務等,除1989年震撼人心的“六四”事件,抗議者並沒有將活動發展成全國範圍的意願,也少有針對中央政府的傾向。舉例來說,2013年初如火如荼的南周事件,記者與編輯們也是以廣東宣傳部長庹震下台為首要目標。

沈躍躍是胡錦濤一手提拨的


江胡紅顔知己打個平手(二)

她是胡錦濤一手提拨起來的

《內幕》特約記者 葉橋

    
   像陳至立是江澤民一手提拨起來的一樣,沈躍躍生命中的貴人自然非胡錦濤莫屬。

   官方簡歷顯示,沈躍躍比陳至立小15歲,1957年1月出生,浙江寧波人。1977年5月參加工作,1981年9月加入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



(《內幕》第14期)

   沈躍躍的經歷相對單純——也可以說是單薄:她曾任浙江省寧波市鎮安副食品商店職工,後來進入寧波師範專科學校數學系就讀,1980年7月畢業後,擔任寧波市七中教師、團委副書記。從這裡她進入共青團系統,歷任寧波團市委副書記、書記,1986年11月,她昇任浙江團省委副書記,整整五年後,被提拔為書記。這段期間,胡錦濤、王兆國都早已離開共青團中央,主掌共青團的是宋德福。

   1993年3月,沈躍躍從共青團崗位上轉到省會杭州當市委副書記,1997年3月6日,調到紹興當市委書記。1998年年底,沈躍躍回到省城,從此進入仕途快車道:先是擔任組織部副部長,並進入浙江省委常委;僅僅一個月後,即昇任組織部長,被明確為副省級。2001年,她昇任浙江省委副書記;2002年4月與安徽的喬傳秀對調,出任安徽省委副書記。

   胡錦濤於2002年11月舉行的中共十六大上正式當選為總書記後,立即將在安徽才幹了半年、剛剛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的沈躍躍調到北京,擔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2003年4月,她兼任國務院人事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為中組部和人事部領導層中最年輕者。2007年8月,更接替調任浙江省委書記的趙洪祝,昇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正部級待遇,成為胡錦濤的“人事總管”。在中共十七大上,她當選中央委員。

   胡錦濤上任中共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之後,積極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安插團派為主的親信人馬,在這場卡位戰中,奔忙與操盤於各省與中央各部委之中的,就是當時年僅46歲的沈躍躍。在中組部,沈躍躍直接主管省部級後備官員的考核與昇降,握有省部級官員的人事大權。團派官員擔任要職,大部分都是由沈躍躍負責提名、考核的。在中央決定任命之後,也大多由沈躍躍負責送他們到任,並宣佈。

   雖然同是團派出身,沈躍躍的晉陞速度卻要比李克強快了很多。1993年,沈躍躍只是一個共青團浙江省委書記,而李克強則是團中央第一書記,九年後,沈躍躍成了中組部副部長,李克強纔當上河南省長。沈躍躍為什麼陞官如此之快?人們備感納悶。

   艾仰樺、陳曉銘合著的《共青團勢力》(明鏡出版社)中介紹說,有人分析了幾條原因:沈躍躍有相當強的地方共青團背景;她兼具地方與中央組織工作的系統經驗優勢;她身為十七屆中共中央委員會的13名女性委員的一員,競爭力自然強勁;而她的年齡優勢更強,有跨越2012年十八大、2017年十九大的年齡空間,這是比目前頭號女性團派兼太子黨高官劉延東更佔優勢之處--劉延東比沈躍躍要大11歲多。

   應該說,上述各點確實都是事實,但還是無法解釋何以沈躍躍能如此一“躍”再“躍”。有海外傳言竟然稱沈躍躍青雲直上,是因為她系胡錦濤的“紅顏知己”。

   胡錦濤年輕時據說性格十分活躍,文革前在清華大學,是能歌善舞的文藝骨幹;但是多年的社會閱歷尤其是政治生涯重新塑造了他的性格,當他1992年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時,在全國人民面前出現的他,穩重內斂,說話四平八穩,甚至偏於拘謹呆板,他與夫人劉永清相處的言談舉止中規中矩。無論怎麼看,這位中共第四代領導核心,也不像個會感情出軌的人。想像力豐富的人居然繪聲繪色地說胡錦濤有“緋聞”,緋聞的對象是比他小15歲的沈躍躍。這實在只能歸於“假語村言”!——這種說法,看來更多地是針對沈躍躍而不是針對胡錦濤。
   還有一種說法,稱沈躍躍與胡錦濤一家的私交不錯。不過此說根據不足:沈躍躍進入團浙江省委工作時,胡錦濤已離開團中央到貴州當省委書記,此後兩人的政壇經歷也並無建立私交的機會。不過,有知情人透露,沈躍躍與胡錦濤的夫人劉永清有交往。


   沈躍躍資料圖片。

 十八大前後沈的傳聞不少
   
   不過,在一些政治觀察家看來,沈躍躍能夠得到胡錦濤的高度信任,重要原因除了她的派系色彩相對較淡,比較容易為各方接納之外,在於她本人的能力和性格:有寧波人的精明,組織能力強、為人正派低調、小心謹慎、不喜張揚,這都是在當今中國逐級而上的有利條件。

   “這正是沈躍躍能夠在十八大未能入局,但卻出人意料地接替陳至立,晉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絕招’。特別是在她的仕途前景早已不被看好的前提下,她還能更上一層樓,沈躍躍的政治水平和能力還是不容小觑的。”前述北京政治觀察家對《內幕》分析說。

   十八大前,明鏡新聞網發表評論稱,目前的中共政治局女性代表劉延東連任一屆的可能性較大,而且從中央的部署看,已經安排了三、四位女性代表的接班人:中紀委副書記、國務院監察部長馬馼(1948年);司法部長吳愛英(1951年出生)、於2010年1月從青海省省長調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的宋秀岩(1955年出生);於2009年12月從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空降福建任省委書記的孫春蘭(1950年出生)。

   整體而言,沈躍躍是近年來崛起的女性高官,屬於胡錦濤的嫡系成員,長期在組織系統工作。雖然沒有地方一把手的經歷,但為胡錦濤和李源潮重用。十八大前更有評論指出,在李源潮卸任中組部長,常務副部長的沈躍躍將有機會順勢接掌該職務,並擔任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當沈躍躍未能進入政治局時,還有分析指出,她將被空降地方,變成一個封疆諸候。也有人樂觀地分析說,若在未來兩年內沈躍躍能歷練過省委書記,補足她欠缺多元磨練、地方一把手經歷的劣勢,未來發展潛力將更不可擋。

   不過,2011年5月沈躍躍赴重慶公開支持薄熙來唱紅打黑,卻被外界理解為是在跟胡錦濤唱“對台戲”。在此之前,時任中組部部長李源潮也去過重慶,力挺薄熙來的“重慶模式”,而沈躍躍赴重慶卻是跟薄熙來一起上台大唱紅歌。

   沈躍躍在重慶的舉動一度受到重慶網友的“熱烈歡迎”。唱完紅歌後,沈躍躍一行來到UME國際影城視察,還觀看了電影《建黨偉業》的宣傳片,並詢問紅色電影放映情況。重慶媒體報導說,“得知像《建國大業》、《第一書記》這樣的紅色電影票房很好時,沈躍躍希望影院能多吸引人觀看紅色電影,在建黨90週年之際,讓更多的人熟悉歷史,了解黨的光輝歷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據北京官場人士透露,李源潮和沈躍躍都是“重慶模式”的支持者,兩人都曾力挺過薄熙來,都親赴重慶幫薄熙來站台,曾令胡錦濤感到很不爽。幾個月後,沈躍躍便在《黨建研究》發表題為《努力做最公道最正派的組織部長》。文章開頭就引用胡錦濤的話,“衡量一個組織工作幹部是否合格,首先要看他是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幹部群眾看組織部門的形象,也是首先看這一條”。

   隨後,又引用習近平的話強調,“各級組織部門的幹部要把公道正派作為立身之本,內化於心、外用於行,貫徹和體現到自己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接著又強調李源潮的要求,“組工幹部要牢牢把握公道正派這條組織工作的生命線,嚴格執行黨的幹部政策,做組工戰線的正派人、老實人。各級組織人事部門的負責同志,是組工幹部的帶頭人,更應該在公道正派上當好表率。”

   沈躍躍的文章只用一個自然段,就用胡錦濤、習近平和李源潮的相關講話,來為自己的“努力做最公道最正派的組織部長”背書,可能就是出於想淡化赴重慶唱紅歌的政治影響,重申自己的組織觀念和工作態度,並強調其政治立場與胡習這兩代領導人保持絕對的一致。
   但最有意思的卻是,在薄熙來倒台後,官方網站的有關沈躍躍在重慶唱紅的視頻,很快都被刪掉了,大有要與薄熙來劃清界線之嫌。


   沈躍躍資料圖片。

   全國婦聯主席可是個香餑餑 
   
   據北京消息來源向《內幕》透露,“其實早前接替陳至立的人選並不是沈躍躍,而是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宋秀岩,但宋秀岩只是在兩年前才由青海省長調任全國婦聯副主席,資歷相對來講要單薄一些,即使讓她出任全國婦聯主席,缺少中央工作經驗的宋秀岩,也不能像陳至立那樣晉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需要強調的是,由於全國婦聯主席這個位子是個香餑餑,各大政治派系都已覷覦很久,甚至十八大上都發生了“火拚”。

   盡管十八大上沒有再當上中央委員,鐵定退休,但陳至立還是在自己最後一次參加的黨代會上著實“火”了一把——跟有“鐵娘子”之稱的吳儀大打出手,成媒體最關注的對象。

   據微博和海外媒體披露,北京時間11月14日晚6時,中共對外公佈中央委員、候補委員、中紀委委員名單。但是這份名單的公佈距離投票結果出來相差近六個小時,而且在CCTV直播選舉過程中也一直未出現現場畫面,而一直是主持人與嘉賓在交流。對此微博上傳言說,中委選舉投票結束後會場出現打架情況,因此導致了對外公佈名單的延遲。有在現場報導的記者稱打架的雙方是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人大副委員長、婦聯主席陳至立。

   在微博實名認證為“美林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芮東”的微博上,發布一條消息,稱“會後確實有人打架!記者朋友不能拍!”這條微博隨後得到了大量的轉發。不過很快“會場打架”一詞已經被微博屏蔽。這也成為網民相信此事屬實的證據之一。

   還有報導描述說,當時吳儀聽到宣讀的中央委員名單時,就知道政治局常委會有誰,對於江系又往名單裡塞私貨,實在憤怒至極,罵“婊子”雖然聲音不高,但綽號“婊子陳”的陳至立馬上對號入座,蹭出火來,導致兩女將火拚,會場大亂。

   陳至立大鬧十八大會場,不但火了自己,也讓全國婦聯主席這個頭銜也“借光”不少。
   中共官方給出的定義是: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是1949年3月由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婦女組織,其基本功能是代表、捍衛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亦同時維護少年兒童權益,以及在全國女性中組織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政策的支持。

   從1995年開始,全國婦聯被定性為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中,各級婦聯與工會、共青團都屬於群眾組織,接受各級黨委的領導,黨委設有“黨群副書記”(現在叫做專職副書記)是這三大群眾組織的直接上級領導。各級婦聯的人事任免權限在各級黨委常委會。上一級婦聯對下一級婦聯僅有業務指導關係,並無直接領導權力。婦聯自身設有黨組,作為實際領導決策機構。

   自中共建政後,全國婦聯主席都由人大副委員長兼任,從蔡暢、陳慕華、彭佩雲,再到顧秀蓮、陳至立,除了康克清當時擔任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外,其他五位全國婦聯主席都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當然也都是黨和國家領導人。

   那麽,下屆全國婦聯主席、人大副委員長應該由誰擔任最合適呢?《內幕》獲得的最新消息是,沈躍躍脫穎而出成為陳至立的繼任者,除了胡錦濤的個人因素外,無論是人脈關系、中央和地方的工作經驗,還是年齡及知名度,沈躍躍顯然要比宋秀岩更勝一籌。


  陳至立資料照片。

   宋秀岩曾是最年輕的正部級
   
   宋秀岩比沈躍躍大兩歲,於1955年出生,55歲之前一直在青海省工作,2010年才調到北京出任全國婦聯副主席。

   宋秀岩父親曾當過瀋陽鐵路局遼陽分局的助理站長,後來調到蘭州鐵路局西寧分局做一個小站的站長。初中時的宋秀岩就表現出相當的政治天分,是68級二班的班長,而且是同年級六個班中唯一的女班長,老師的評價是,她口才很好,寫得一手好字。

   1971年,“毛主席語錄背得很好”的宋秀岩初中畢業,和大多數鐵路職工子女一樣,參加了西寧鐵路分局的招工,被選中做電務段的報務員,很快被提名為報務領班,不久又被任命為電務段兼職團支部書記。

   1976年6月,宋秀岩進入分局機關,任分局宣傳部幹事,沒幾天就昇為副部長。1983年1月,年僅28歲的宋秀岩被調到共青團青海省委任副書記,從副科級一次提到副廳級。

   1983年12月至1989年2月宋秀岩任共青團青海省委書記。1985年9月,只有初中學歷的宋秀岩考上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中央團校)首屆成人大專班,專業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然而兩年全脫産學習歸來後,宋秀岩仕途卻遇到波折,1989年初,適逢共青團青海省第八次代表大會,團省委書記宋秀岩兼大會主席團主席。在差額選常委的時候,宋秀岩意外落選了。最後大會只選出三個副書記,團省委書記暫缺。幾個月後,宋被任命為海東地委副書記,級別由正廳降為副廳,工資也降了一級。

   履新不久,機遇來了。海東下轄的化隆縣支紮鄉遭受了嚴重的雹災,打掉了將近2,000多畝莊稼。隨後宋秀岩到基層調查受災群眾,當場自己掏錢給災民。然後跟縣上座談制定三條救災措施,現場辦公解決了30多萬元的救災資金。

   這次救災工作讓宋秀岩她贏得了當地的人心。1992年4月,37歲的宋秀岩被調回西寧,任勞動人事廳副廳長。回到省城時,宋秀岩在廳級官員中相當年輕,工作也從黨務轉到了政府部門。

   不久又被調到了一個更專業的部門——青海省統計局。宋秀岩這次扮演的依然是一個救火隊員的角色。宋秀岩理順了幹部關系,讓統計局的人心重新振作起來。隨即切實解決這個“清水衙門”的實際困難:新蓋了辦公樓和宿舍樓,讓大部分職工有房子住;改革幹部制度,用考試的方法選拔年輕人才。

   當統計局工作穩定後,宋秀岩再一次被調走,並先後擔任省委統戰部部長和組織部部長,回歸黨務工作。

   1998年4月,宋秀岩當選為中共青海省第九屆省委常委,副書記,四年後再次當選第十屆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副書記。也是這一年,宋秀岩參加了中央黨校第33期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任學員黨支部書記,並在十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隨著在省委地位的提高,宋秀岩的主管方向從文教轉為農牧工作,任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在海東積纍的農業經驗得到了充分的發揮。2004年12月,在省級官員大調整的浪潮中,宋秀岩當選為青海省代省長,和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一起成為最年輕的正省級幹部。



   宋秀岩資料照片。

中國律師稱全國人大選舉程序“違憲大爆發”


中國律師稱全國人大選舉程序“違憲大爆發”

明鏡新聞網記者  陳小平

中國律師王成(王楚襄)@wangchuxiang 3月15日(紐約時間)在推特、騰訊微博等狂爆2013年的全國人大選舉程序“違憲大爆發”。

王成


王成說:“周強,湖南省人大主任,未去前職出任最高法院長。張平,國家發改委主任;陳竺,衛生部長;萬鄂湘,最高院副院長;王晨,國新辦主任;王勝俊,最高法院長,這五人是未去前職即出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違反憲法65、103條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不得出任行政、審判、檢察機關職務規定。

中國憲法  第六十五條(八) 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第一百零三條(三)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

王成律师指出,周強的問題相對特殊,似不違反上述憲法條文,但仍然存疑,希望能引起討論,但張平, 陳竺、萬鄂湘、王勝俊當選副委員長“存在嚴重程序違法問題”,因此,上述四人當選“是違憲的”、“是無效的”,應當“再重新選舉”。

5小時之後,王成的第二條推特說:“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張副中堂德江先生尚未辭去現副總理行政職務,就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這也有違憲嫌疑啊????”



王成騰訊微博詳解人大選舉程序”違憲大爆發“


在王成發出上述兩條“違憲大爆發”推特後,王成进一步披露说:“我今天發的兩條圍脖都被新浪加密了,中國特色,必須滴。可以肯定,相關機關肯定已經掌握了這個情況。茲事體大,事關國家形象,我希望最高層能夠予以重視依法辦理。特別是習李二先生,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切勿貽笑天下。”

王成律師在推特上介紹自己是“世界公民、律師、憲章十二月黨人、民主社會主義者。生於古楚地,現居偽天堂”。

杭州王成律師在曾在 2010年發起“不買房運動”、千萬公民大聯署廢除勞教運動倡議,是 2011人大選舉律師觀察團發起人。 因参与維權活動,原簽約的浙江思源崑崙律師事務所被迫与其解約,在轉往浙江澤厚律師事務所時,又遭杭州市司法局刁難,曾導致面臨吊銷執業資格危險。



习近平成国家主席,谁投票反对?



海涛

正在北京参加人大年会的两千多代表周四推举习近平接替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赞成票2952,弃权3,反对1。后来代表们选中国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再度中选,结果也是2592、3、1。

很多关注中国的人都在问:谁投了这张反对票?有人在美联社网站留言:Who was the "1" who voted against him!? 这位叫Sbacon的西方读者的留言反映出不少人心里的想法。

华尔街日报说,习近平得票率超过99.86%,超过2003年(得票率95%)当选卢旺达总统的卡加梅(Paul Kagame)以及2007年的(得票率97.6%)叙利亚连任总统阿萨德。

西方和东方媒体都没提到,习近平这次的得票率,绝对超不过朝鲜的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祖孙三代,在那里“红太阳们”的得票率从来都是百分之百。习近平的得票率也无法同文革中的中国红太阳相比,九大以后的各次“代表会议”投票基本都是“一致”通过。

网上有不少网友对这位“反潮流者”表示高度钦佩。 有新浪网友说:投反对票的那位亲,你还好吗?

*失意者所为?习近平反对习近平?*

到底是谁,敢“冒天下大不韪”?网友有很多猜测,有的说是“当选”为副主席的李源潮,因为中共17大选定的接班人本来是习近平、李克强和李源潮,结果最后18大上只有习近平和李克强成为政治局常委,而李源潮大热倒灶只成为政治局委员。还有的说是令计划,因为他也在重新划分大饼过程中被边缘化而胸有怨气。但猜测比较集中的是:习近平自己投了反对票。

有网友说,率先吃螃蟹者,不易,最后一个吃螃蟹者,更不易。要敢为天下后。

*历史上两位孤单的反对者*

在中共执政历史上,只有两人敢于“逆天子龙须捋”,一位是民主党老人张东荪,他是燕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政协委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有576名代表投票,毛泽东得了575票,张东荪投了反对票。1951年,张被打成美帝特务。后来历次运动挨整,文革中被关进秦城监狱,1973年死在狱中,终年87岁。

还有一位是1927年加入中共的老干部、全总负责人陈少敏。她是在文革最高潮决定刘少奇命运的中共8届12中全会上一致决定开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党籍时唯一没有举手的人。那是1968年10月31日,与会代表有50人(八届中委97人,只有40人没被打倒而特批与会。毛临时决定让10名候补中委与会以凑够半数)。1977年,陈少敏病逝北京医院,终年75岁。

*是选举吗?措辞内外有别*

经过代表们几乎“一致”同意之后,习近平和李源潮成为国家正副主席。到底他们是“当选”?还是“任命”还是“推举”还是“挑选”还是什么?美联社发出的消息使用的动词是“任命Name, Appoint”,“推举 Elevate”,“挑选Select”。纽约时报报道使用的动词是“成为Assume”,“任命 Anoint and Appoint”。

知名金融界人士郎咸平说,这次习近平当国家主席,不是任命,是选举。网友 读杂书2013发微博说:究竟是“当选”还是“任命”,网民也有不同看法。郎咸平在微博中回应说:“编辑,我纠正一下,不是任命,是选举!”可网民“志愿者冏冏”跟贴说,他不同意这种看法。这位网民说:“‘任命’这个词比较到位,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兲朝媒体纷纷说‘当选 ’,分明就是胡说八道!”

虽然这次习近平、李克强、李源潮、张德江和俞正声在两会上是代表选出来的“国家领导人”,但他们都是去年11月召开的中共18大政治局常委和委员。西方媒体的解读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职务,早在中共18大上“内定”,这次两会只不过履行程序、走过场而已。

没有特殊情况,中共每5年开一次党代会,人事有所变动,“吐故纳新”。第二年春天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大政协两会也是如此,每5年“选举”一次国家领导人。一般任期不超过两届。

美国之音中文网

胡佳称遭国保殴打期间一度想“宰了那个1.85米的畜生”

胡佳在社交网站推特展示被国保殴打后的伤势照片,胡佳说他的头部因撞击地面而流血,他的腰部亦有受伤。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北京维权人士胡佳在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表示,他因为被指“寻衅滋事”而在14日被北京公安带走问话,期间遭到殴打,头部及腰部受伤,8个小时后获得释放。胡佳说,在北京通州中仓派出所被打期间,一个高约1.85米、手上还戴有佛珠的国保对他尤其凶狠,胡佳说:“如果现场有把刀,我一定宰了那个1.85米的畜生。到这一步,我宁可做杨佳。这个中国杨佳太少了,中共手下这些嚣张跋扈的国保们就是这么被惯出来的。”

胡佳口中的杨佳,2008年7月一个人闯进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拔刀砍死6个警察,另伤其他5人。来自北京的杨佳,因不忿之前在上海旅游时,遭到公安诬告偷窃自行车,又在派出所内无理遭到虐待和辱骂,从而动了复仇杀机。

胡佳说,他被国保总队传唤主要是为了3件事:“第一,他们讯问我关于3月7日和8日探访刘霞的组织过程细节。第二,他们指责我在推特上发“国保档案”,第三,我在两会以来发布大量批评现政权和习近平、李克强等高官的言论,批评人大选举是皇帝新衣,以及诋毁执政党。对他们的问题,我不做任何回答。”

胡佳在推特详细描述他被打的过程:“1.85米的大个头国保,从开始就一直羞辱我,后来他连续用轻蔑的口气对我说“Fxxk Your Mother!”我实在无法忍受他这么说我76岁的母亲,我就拿起面前纸杯中的水泼向他,然后他们两个人就上来暴力攻击我。在我被侧面背挎过去的时候头部着地,流血了。”

胡佳又说:“国保总队的两个流氓很擅长羞辱人,更擅长打人。我腹部被压在一个椅子靠背上,脸贴在椅子面上,手被在背后高高的举到后脑,同时他们两个人还在扳着我的双手手指。非常痛苦。后来我被他们固定在椅子上,大个子便衣冲我裆部踹过来,但踹到椅子面前部,椅子滑出去撞倒后墙上。”

胡佳说:“然后这个1.85米的大个子,拿起满杯的茶水狠狠冲我脸上泼过来,他用力过猛,把他手上的佛珠都给摔到地上了。然后继续辱骂。我感到很痛苦,但一直以眼还眼,死死地盯住他的眼睛。我的眼镜中在对抗中左侧镜片的上缘裂开了。怒大伤肝,每次这种冲突之后我都会感到胀痛、头晕和口苦。”

胡佳说:“我今天对国保们说了,如果现场有把刀,我一定宰了那个1.85米的畜生。到这一步,我宁可做杨佳。这个中国杨佳太少了,中共手下这些嚣张跋扈的国保们就是这么被惯出来的。”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李克强接替温家宝就任中国国务院总理

作者 法广

中国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5次全体会议,决定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名的李克强为总理。未来十年,中国的走向将由习李新团队领导。不过法国媒体指出,李克强虽然有能力,但缺乏个人魄力与魅力。李克强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强调城镇化的重要。 他说,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广,但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李克强1955年生,安徽定远县人,拥有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历任北京大学共青团团委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等。他于2008年初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与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以中共第5代领导人身分跃上政治舞台。

法新社指出今天当选取代温家宝担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谨慎,有才能,出身团派,没有太子党的强力权力背景。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所需的改革可能缺少决策权力,缺少人格魅力及突破利益集团的主动性。

英语流利的李克强经常面带微笑,与他的大部分同僚相比给人比较放松的感觉。他支持经济改革,并表示要重新把中国经济导向内需消费,缩小投资力度。

李克强的当前任务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维持经济较高速度的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的挑战。

李克强在共青团系统内平步青云,得益于同样团派出身的胡锦涛的支持。胡1982年就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与胡锦涛80年代起打交道,深得胡的赏识,二人也都是安徽人。

法国汉学家白夏向法新社指出,李克强是一个有才干的人,1980年代,他曾经是思想非常开放者。不过,自从1989天安门事件后,他不再主动出头。

白夏还说,1980年终北京大学认识李克强的许多自由派调民主人士及知识分子,如今对李克强感到很失望。

许多人因为李克强无法控制房地产价格的飙涨而质疑他的能力。

香港浸信会大学中国问题专家 Cabestan教授向法新社指出,李克强的业务负责对抗污染,但我们也不能说他做了什么奇迹工作,因为中国人对城市里的雾霾感到越来越生气。

不过私底下,这位中国新总理也具有批评精神,根据2010年泄密的维基解密网站指出,李克强怀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不过,截至目前,大家对他的私生活所知不多只知道他的妻子程虹在北京大学教英语,二人有一名在美国念书的女儿。其次,李克强的胞弟李克明担任国务院下属的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也引起不少的质疑。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高官中最早“知青”張德江是不是太子黨?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程恭羲


  這幾年有關張德江到底是不是太子黨,網上衆說紛紜,甚至有些地方網站公開稱,“張德江的父親是開國少將張志毅”,但是,這一說法被到質疑。張德江曾經親口提到他的家庭是普通農民。

  網上資料顯示:張志毅,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1964年晉昇)。曾任中南軍區炮兵參謀長、廣州軍區炮兵副司令員、濟南軍區炮兵代司令員、副司令員、顧問。1997年逝世。

  據張德江自己回憶,他的父親本來在中共建政前夜即參加了解放軍,但1950年因病被轉業至軍墾農場,每月的幾十元工資無法養活全家。實行“統購統銷”政策後,張德江的父母又把在老家農村因為沒有壯勞力而生活無以為繼的張德江的爺爺奶奶,接到自己身邊,而爺爺奶奶因為沒有城市戶口,所以沒有城市“供應糧”待遇,張德江的奶奶為保證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只好把全家每月的供應口糧中的“細糧”(當時稱大米和小麥麵粉為細糧)拿到黑市上或與生活條件較好的人家交換“粗糧”(高梁米、玉米麵、豆面、苞米茬子等,均為粗糧)。因為一斤“細糧”可以換到兩斤左右的“粗糧”,這才保證張德江的全家每日三餐能夠有高梁米粥充飢。

  《中共太子黨》一書作者之一高新曾根據張德江接受《廣角鏡》專訪,撰寫過一篇有關張德江不是太子黨的文章。文章稱,張志毅將軍1997年逝世,但是2004年中山大學校友會專門到吉林看望張德江父親,在在證明張志毅將軍並非張德江父親,其父只是普通工人。

  早前仍能在網上檢索到的《企業家校友探望張德江書記的老父親》文章介紹說:(2004年)7月,部分企業家校友提前考察東北期間,中山大學高等繼續教育學院總裁EMBA同學會邱小偉會長代表李延保書記、黃達人校長,探望了仍然住在吉林的張德江書記的老父親。在一幢普通的舊式樓房裡,代表見到了張書記的父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也無法相信這套普通民居,就是廣東省省委書記的父親的家。

  目睹老人家簡樸的生活,代表們深受感動。邱小偉校友首先向老人家說明了國家特別是廣東省近年來大力扶持民營企業,使民企得到飛速發展的情況,以及中山大學為民營企業家搭建交流平台,為民企回報社會、參與振興東三省老工業基地建設創造條件等中大組團參加經貿活動的原由。

  隨後,代表與老人聊起了家常。說起兒子的繁忙,老人感嘆道:“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兒子了,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他。”原來,老人只到過廣東一次,而且因為擔心影響兒子的工作只住了很短一段時間。老人家還說了這樣一個故事:老人從來沒有坐過兒子的汽車。有一次,老人去看望兒子,不料,突然病倒了,想著兒子身邊就有車,老人原以為兒子會用他的車送自己去醫院,誰料兒子向他解釋說,車是政府配作工作用的,不能用在私人的事上。隨後自己拿錢為父親打的去醫院看病。從那以後,老人就再也不坐兒子的汽車了。聽著老人動情的講述,在場者無不肅然起敬。

  儘管這篇文章有廣東媒體為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大唱讚歌之嫌,但作為官方媒體和知名的中山大學,應該不會在“張德江父親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公開“造假”,這也是高新等學者斷定張德江不是太子黨的主要根據。


  張德江在回答記者提問。

  當集體戶戶長,靠李德洙提拔

  1946年11月,張德江出生在遼寧台安縣桓洞鎮一個叫做十八戶屯的小地方。說起桓洞鎮,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在二十世紀聞名中國的大人物——少帥張學良。張學良出生在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並在此渡過童年。而張德江的祖居地祁木村十八戶屯,距張家窩堡只有不到五公里。

  不過,雖然張德江的出生地是遼寧台安,但他卻是在吉林長春長大成人的,最後曾當過吉林省的“封疆大吏”。因此,張德江一直把吉林稱為自己的家鄉。

  長春市第四中學是張德江的母校。至今該校的簡介還寫著:歷盡百年滄桑,經過百年沈澱和積累的長春四中,擁有光榮的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創造了眾多驕人的業績,培養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優秀人才,為長春市乃至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即畢業於長春四中。

  也許是因為在1953年秋季小學招生時,因為未滿七歲而被迫推遲至1954年入校,張德江高中畢業時正巧就趕上了“文革”,大學停止招生。1968年,他開始在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公社太平大隊當“插隊知青”。

  2008年3月,已經當上國務院副總理的張德江,在兩會期間對吉林省代表說:“吉林是我的家鄉,我始終牽掛著吉林,時時刻刻關注著家鄉的發展變化。”“上次,我回吉林省的時候,沒有去延邊,我1968年插隊在那裡,在延邊工作了22年,延邊所有的村我都去過,我對延邊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希望有機會能回延邊看看。”

  張德江在長春市第四中學讀高中時,就是學生會主席,1968年11月,到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公社太平大隊插隊落戶,他擔任集體戶的戶長後,即要求生產隊按政策規定給分配自留地。當地知青和農村幹部很佩服他的組織才幹和對周圍人群的凝聚力。

  張德江在插隊差一個月滿兩年時,被在縣委工作的李德洙等人發現,從有限的提幹名額裡擠出一個給他,使他成了汪清縣革命委員宣傳組幹事,工作了三個月便被發展入黨。

  李德洙是汪清縣的朝鮮族人,擔任過縣委常委兼團縣委書記、中共縣委副書記等職務。文革結束後,他又擔任過團中央委員、團省委副書記兼吉林省青聯主席,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書記、州長,中共吉林省委常委。1988年1月當選副省長,1990年11月調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92年8月,出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1998年3月,在朱鎔基內閣中任國家民委主任。張德江能被提拔為國家幹部,進入汪清縣革命委員會工作,全靠李德洙的推薦提拔。(《明鏡月刊》37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习近平面临改革的岔路口吗?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河北农村探望贫苦的农民家庭

周四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将近3千代表以99.86%的多数通过了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任命,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祝贺习近平当选。本月下旬俄罗斯成为中国新任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上任后首次外访的目的地。

习近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而且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可望在10年内赶超美国。因此即将主宰全球经济的国家的新领导人首次外访的选择也特别受到关注,并且他首次访问选择俄罗斯这个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被被赋予象征意义。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在中国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阶段上台,此时中国面临的重大抉择犹如1978年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过程一样。澳洲《时代》报在北京的记者加诺特将习近平首次外访同1978年邓小平访美做了比较。

他认为邓小平当初访问美国,释放出明确的政治信号,即中国要进一步投靠美国对抗苏联阵营,而且要开始市场改革。当时美国《时代》周刊把邓小平当成英雄选为年度人物。

但在2012年10月习近平也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时候,就没有类似的恭维,他被说成“不自由世界的领导人”,图片被配上代表撒旦的红色。

显然西方舆论希望习近平能够沿着邓小平开始的市场开放道路继续走下去,甚至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行更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

改革声誉

有“改革派”形象的李克强今天(周五)出任政府总理。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谈话一直为外界关注。他曾经强调加快经济转型的所为“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说“改革是最大红利”。

接近李克强的消息人士说,李克强力主经济改革,说他懂经济,有魄力,有思想,很有当年朱镕基总理的风范。

另外张德江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成为中国政坛的第三号人物。张德江多年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很多人认为他倾向改革。另外他在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被整肃后“临危受命”,去担任重庆市主管稳定局面。

李源潮担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职务似乎也令改革派感到鼓舞。去年11月李源潮没有能够如许多评论员猜测的那样晋升政治局常委,有人说这次他担任副主席职务算是得到了“安慰奖”。

海外评论员中有人将李源潮归入所为的“团派”,香港浸会大学的政治学者高敬文(Jean-Peirre Cabestan)) 说李克强倾向改革,还说他会制衡太子党。评论员墨儒思(Russell Leigh Moses)甚至说李源潮代表了“要改变中共的真正努力”。

朱镕基年代

许多海外观察家希望中国能够重现90年代朱镕基担任总理时大刀阔斧进行市场改革的局面。美国前前财长,华尔街投资银行前董事长和总裁保尔森,在中国权力交接完成后在《金融时报》撰文为中国改革开药方。他呼吁中国新领导人要勇于对外开放,放开金融市场,让外国竞争进来。

他还赞扬“深谙金融改革重要性”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希望他能够像朱镕基那样雷厉风行实行改革,把中国由储蓄大国变成投资大国。

不过有评论说,鲍尔森过去曾经是华尔街的“投机银行家”,而且任财长期间以“有效分配资本”为名用纳税人的钱拯救银行业,因此他决不是给中国提供建议的合适人选。

对于中国在领导层交接后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当局采纳何种建议,取决于新领导层今后的政治走向。中共领导层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诸如社会贫富悬殊导致社会不稳定、环境污染以及外交方面的挑战。

习近平有牢固的人脉关系是他更有可能成为强势的政治领导人,在对付腐败官员和强大的利益集团时也更具有优势。但习近平是否如改革派希望的那样大力推进政治改革则取决于他的政治观点。中国新领导人对改革持保守态度还是支持态度还需要用时日才能做出判断。

如果维持现状、保持中共现有地位不变是新领导人的主要目标,那么民主改革就不会成为当务之急。因为中国中产阶级扩大而且要求政治民主化的判断本身具有争议。有人说中国中产阶级并不关心政治,在中国抱怨政治制度并不代表他们一定是制度的受害者。

中国前20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就,但新领导人想要复制前数十年的成就绝非易事。让大批人摆脱贫困,特别是大批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可能对习近平来说更紧迫,因为这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稳定。有人说,穷人要造反,不是因为没有代议民主,而是因为吃不饱饭。

BBC中文网


毛澤東把解放軍拖進了“文革”的泥淖

《新史記》○丁凱文 ●記者 高伐林


《新史記》記者專訪《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作者、旅美學者丁凱文——


八大軍區司令對調有玄機

新史記:能否對我們的讀者講講你研究寫作中的典型例證,例如,你如何通過研究,否定了某一種陳說,或者,怎樣通過比較,驗證了某一條證據?

丁 凱文:1973年底毛澤東搞了一次八大軍區司令員的對調,我相信很多人對此都是知道一星半點的。但是毛澤東為何要在此時搞這麼一個大軍區司令員的對調?毛 澤東到底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這卻是官史方面所隱匿不提的,似乎只是毛澤東一個人心血來潮,於是就讓這些大軍區司令員大搬家。

但是,這其實是毛澤東在林彪事件之後搞的一次“削藩”活動,它針對的是這些大軍區司令員們“藩鎮割據”和“擁兵自重”。

林 彪事件後,1972年的清查過程中,江青發現了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曾在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上,分 別給毛澤東和林彪寫信,提出“犯錯誤的人”不能參加中央工作,要下放基層勞動,矛頭實際上對準“文革”極左派的代表人物張春橋。只是由於後來廬山會議的風 向轉變,這些信被送給林彪而壓在林彪處,沒有上繳。江青發現這些信後,告狀告到毛澤東那裡,這三位上將不得不在中央的壓力下作檢討。雖然毛澤東後來表示不 再追究此事,但是卻在1973年夏安排姚文元找了上海市委的寫作組,重印了《史記》中的一些人物列傳,如《陳丞相世家》、《絳侯周勃世家》等。

毛 澤東發現他所鍾愛的“文革”極左派們,乃一幫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即使給了王洪文、張春橋等人軍隊的職銜,也根本駕馭不了這些“驕兵悍將”,而這些人未必 與“文革”極左派一條心,毛澤東百年之後難免他們不會擁兵自重,不聽調遣。只有採取“削藩”的手段,使他們脫離原有的地盤,才能打散他們的勢力。這次對 調,只調司令員,不換政委,這幾位司令員到了新的地方後也不再兼任地方的黨政一把手。這的確是毛澤東的老謀深算之處。

毛 澤東搞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不僅僅是針對許世友等人,也是針對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李德生。過去人們一直不解,為何身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要被調到瀋陽軍區 當司令員,而且毛還派紀登奎和李先念找李談話,要求李“辭去中央副主席”一職?王洪文在秦城監獄裏向邱會作談及事件的原委,由此我們得知李德生在中共十大 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卻遭到來自江青陣營的反彈,江青、王洪文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潛在威脅,故要求毛澤東調開李德生。但是李德生是毛澤東“文革”中 發現的支持“文革”運動的軍隊將領,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又是十大上剛剛當選的黨中央副主席,貿然拿下李德生頗有不便,而搞這麼一個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正好可以瞞天過海地將李德生從北京軍區司令員的位子上調開,放到瀋陽去,由毛遠新督管,也為張春橋騰出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位子。毛澤東正是通過這一系 列的手段和措施,借以達到培植“文革”極左派的目的。

毛澤東把軍隊拉進了泥淖

新 史記:你這本44萬多字的書剛剛出版,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閱讀。你寫到了“文革”對解放軍從人事、宗旨、構架、軍事思想、作風甚至指揮系統等等方面,有哪 些影響,造成哪些改變,解放軍的介入,對“文革”又起了怎樣的作用。這裡你能否簡要說說,本書最主要的新意、最挑戰過去成見的是什麼?

丁 凱文:以往的官史在論述解放軍與“文革”的關係時,主要強調的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相互勾結和對軍隊的破壞,軍隊元老們對軍隊的穩定所起的作用,特 別是著力渲染了“二月逆流”中老帥們如何與“文革”極左派對抗,還有就是毛澤東如何一舉粉碎林彪篡黨奪權的圖謀,以及葉劍英等人如何撥亂反正,在毛澤東死 後一舉粉碎“四人幫”……等,官史可說是千篇一律。然而,證諸“文革”史,我們卻發現正是毛澤東本人把軍隊一步一步拉進“文革”的泥淖。“文革”之前,毛 澤東就號召“全國學人民解放軍”——惟毛澤東並未直言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什麼,而是籠統號召。解放軍在林彪的領導下大搞造神運動,學習毛主席著作,神化毛 澤東思想,對毛本人大搞個人崇拜,毛澤東對此甘之如飴,他號召全國學解放軍,就是要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全國 人民的頭腦,按照毛澤東的意志將中國變成一個烏托邦式的國家。



毛澤東號召全國學習解放軍“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

“文革”開始,林彪採取了不介入的態度,不許軍隊介入地方“文革”運動,但是不久毛澤東就嚴令軍隊必須介入地方的運動,要支持左派,即“支左”。特別是在“三 支兩軍”的過程中,軍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毛澤東和中央文革碰頭會的領導下,軍隊參與了地方政權的重組,也就是搞了“三結合”、“大聯合”,各地軍管會、革委會大都是軍人。這一時期,黨就是軍,軍就是黨。軍隊是毛澤東手中的得力工具,既要支持造反派奪權,又要維護社會的穩定。然而,毛澤東卻從未制定過 任何一個可供識別的標準——誰是革命派?誰是保守派?全憑軍隊指戰員自己摸索。如此一來,軍隊陷入地方的派性鬥爭,導致軍隊無所適從,動輒得咎,許多軍隊 幹部捲進鬥爭漩渦不能自拔,此後他們也是命運多舛,不少人被批判、清洗、打倒,甚至死於非命。解放軍為毛澤東的“文革”路線“保駕護航”,沒有軍隊的介入,全國大亂;有了軍隊的支持,毛澤東則一步步推行他的“文革”大業。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軍隊既是毛澤東發動、推行“文革”極左路線的工具,可最終卻 成為埋葬毛澤東“文革”路線的積極執行者。在毛澤東死後不久,在葉劍英、汪東興等軍人的支持、操控下,華國鋒發動了宮廷政變,一舉擒拿了“四人幫”,終結 了毛式“文革”路線。毛澤東如地下有靈,不知該作何感想?(《新史記》第12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日本谨慎摸索与中国新体制关系

中国海监船与日本海保厅巡逻船(资料照片,24/09/2012)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童倩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周五(3月15日)对中国形成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首的新体制时表示:“日中之间虽有各种各样的悬案,但(日方)希望紧紧结成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立场不变”。他还表示为回避自卫队与中国海军可能发生海上冲突,希望谋求中国尽快继续与日本谈判恢复构筑海上联络机制的意向。

据日本官方电视台NHK周五在新闻网上以“探索与中国新体制改善关系”为题的报道说,日本政府决定的方针是,慎重探索与中国习李新体制改善由于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而恶化的双边关系。

报道说,首相安倍晋三为此周四向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发送了贺电,相当于内阁发言人的官房长官菅义伟也表示了“有意与中国新政权一起从大局观点出发,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日本敞开着对话之门”的内阁立场。

报道具体说,日本政府正探索5月中国新总理李克强出席韩国召开的中日韩三国峰会时,安倍与李克强会谈的可能性。

警惕与悲观

但报道同时指出,政府内认为“习李新体制顾虑国内舆论,当前维持强硬对日的姿态不会变”的看法,还有“尖阁诸岛周边的中国海监船等活动不低调,就没会谈环境”的意见,使得安倍政权决定慎重方针。

事实上,安倍预定这个月底访问蒙古的计划中,已包含着联合中国这一邻国共同钳制中国的意图。

BBC中文网记者获悉,日本政府内和研究中日关系的学者中,对习李政权将维持对日强硬立场的看法广泛,尤其是评估作为“日本通”的王毅可能出任外长,外务省和学者中都普遍相信,王毅很可能像另一“日本通”的前外长唐家璇,即出任外长期间,尤其在意对内洗涤自己亲日的形象,刻意展示对日强硬立场。

日媒的反应

日本传媒周五虽对李克强接任总理显得毫无意外,但也纷纷速报。《朝日新闻》强调出生在农村的共青团派李克强参与了体制;《日本经济新闻》形容“习李体制这个中共第五代挑起中国深刻的环境污染等山积难题的重担”;《读卖新闻》说“习近平政权真正开始了大国路线”等。

不过,也有一些传媒仍在议论习近平与李源潮当选国家主席、副主席所显示的党内权斗余波。NHK突出介绍李源潮当选时,有超过100张反对和弃权票,显示党内存在反对势力; 《产经新闻》周五也说“中共新领导层序列与官职的逆转现象,反映了党内抗争余波”。

这篇发自北京的报道引述中国消息人士说,李源潮因李鹏等人反对没进入政治局常委,作为25名政治局委员中的一员,“还是下一代人物,副主席职位其实空虚”。

报道说,启用张德江也折射出党内权斗的影子,“习近平与李克强争夺之际,让原来排名第三的张德江坐上人大委员长这个常理排名第二的交椅”。

BBC中文网


刘沙沙探刘霞被打成重伤

liushasha305  
图片:刘沙沙女士(网络资料

维权人士人士刘沙沙在北京探访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后与外界失去联络大约一周,其间她遭到国保的暴力,被打成重伤。

河南维权人士刘沙沙,于上周3月7日和香港保钓人士杨匡等一同去探访刘霞被抓捕,之后被国保人员连夜遣送回河南。而近一周以来外界都没有她的消息。

被打成重伤后遣送回家

北京社会活动家胡佳周四凌晨在推特透露,刘沙沙于周三晚间深夜11时回到了老家南阳桐柏县,身上多处受伤。据了解刘沙沙被打是因为南阳油田国保宋忠良没收了她的银行卡,她在多次要求归还无果之下遭对方连打数十巴掌,之后她发现耳朵里涌出了鲜血。本台记者周四多次致电刘沙沙,电话语音提示已经关机。和她通过电话的胡佳提供给本台他和刘沙沙周三深夜通电话的语音:

胡佳:你有没有受到殴打并造成了耳膜穿孔和脑震荡?
刘沙沙:是,所以我现在听电话非常的痛苦。我的两个耳朵现在是哪一只都不舒服。他们打我的原因是这样的,他们企图用各种手段来约束我,就把我的银行卡没收 了。我之后向他们索要,结果他们把我摁在地上打了我很多个耳光。这些天我也一直被他们限制着不让去医院,拖来拖去最后回到了南阳,也没有去检查。但是我自己用棉签擦拭的时候发现是有出血了,现在听各种声音都非常的痛苦,半个脑袋都在嗡嗡的响。

星期二在美国的媒体人北风收到一封有关刘沙沙情况的邮件,内容称她被殴打成鼓膜穿孔,并有脑震荡的迹象。据了解发邮件的人是刘沙沙以前在油田工作的朋友,周二下午刘沙沙使用一个开封的公用电话向他致电,希望他帮助发邮件,。当时刘沙沙在电话里称自己已经慌乱,情急之下只想起这位朋友的电话号码。

有人呼吁网民捐款救助

刘沙沙被殴打成重伤的消息很快在网络中传开,上个月曾和她一同前往南充监狱探望异见人士陈卫和刘贤斌的四川网民程婉芸,周四凌晨在推特和微博中呼吁网民捐款让她看病,她说“正是此次同行,我看到了她生活的困窘,非常难过。没有固定生活来源,是一位因道德洁癖和当局的刻意离间而饱受非议的职业维权者,需要大家的支援。”

周三也是刘沙沙的农历生日,网民都祝愿她身体早日康复。

3月7日当天,刘沙沙和杨匡一同前往玉渊潭路9号院刘霞被软禁的住所,当时刘沙沙在楼下使用高音喇叭喊道“刘霞我们来看你了”,随后便被前来的便衣人员上前殴打,后被带上当局人员的车辆,与外界失去联系。

刘沙沙长期致力于社会维权运动,在参与探访陈光诚时也曾被打得头破血流。

杨匡周四向本台表示:我是昨天晚上才知道她是这样一个情形,现在还需要更多的了解。我自己认为是肯定要去追究的,我们相当于每个人身上都承受了这样的暴力。本来我们就是去看刘霞,她就是一个普通人,身上并没有什么罪名,并不是犯人,结果我们去看她就好像是犯了罪一样。就算是要起诉我们,也不能够使用这样一些暴力的手段施加在我们身上,用这样的暴力去殴打她,把她打的这么伤。

习近平周四出任中国国家主席,他强调要多听民意,而事实上表达意见的维权人士却一再遭暴力殴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陈光诚六月到台湾 两岸关系兴波起澜

台湾一家晚报周五独家爆料,中国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及其家人预计在6月23日抵台访问,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孔杰荣也将在陈访台期间一路陪同。

该报导还透露,此次由民间团体安排的这项访问行程,已获马英九支持。

负责安排此次访问事宜的「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周五上午证实这项消息,不过,态度相当低调,仅强调,陈光诚此行是以《中国生死书》新书发表会名义专案申请来台。

由于陈光诚具律师身分,且为残障人士,此行除拜会人权团体、残障社福团体、法界及学术界人士外,只要时间允许,不排除与台湾政界人士碰面。

自由亚洲电台

拒絕喝下曖昧與痛苦

中國千萬父母呵護的嬰兒,不能再喝下制度的曖昧與痛苦,而是要喝下制度創新的健康和快樂。


奶粉危機是中國政治的恥辱。它不僅在香港引發風暴,也在歐美、澳洲等地引起搶購潮和限購措施。當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對付水客,加強設限之際,卻往往忽視問題的根源:一個可以製造神舟太空船的國家,卻是無法製造讓國民放心購買的國產奶粉。

這也是現代中國的強大諷刺。很多民眾認為:如果在一個民主與資訊自由的國家,執政當局就會承受強大的壓力,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會拖沓下去,讓民眾看不到黑暗隧道的盡頭。而另一方面,在一個沒有民主的專制體系中,如現在的朝鮮或古巴,乃至當年的毛澤東中國或斯大林的蘇聯,都不可能出現奶粉危機,因為獨裁的統治者會「龍顏大怒」,會將涉案官僚立刻槍斃。

也就是說,中國正陷入一個制度的陷阱中,在民主與專制之間,只有這兩個制度的壞處,而沒有這兩個制度的好處?

當中國數以百萬計的父母都在挖空心思去買外國奶粉時,那些壟斷的奶業集團和監管的官員都無動於衷。他們好官自為之,有些官員跑出來說一些看似斬釘截鐵的話,說國產奶粉「百分之九十九都安全」。但天下父母心,誰會讓自己的嬰兒去冒那百分之一的危險,去吃那些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去吃那些被懷疑是後患無窮的食品。

更何況所謂「百分之九十九安全」的說法,都被懷疑只是「忽悠」老百姓,君不見那些高官自己都有「特供」,或是直接從外國進口,而不會買市場上的國產奶品。

國產奶品集團在壟斷的情況下,仍然不動如山。它們吃定那些買不起外國奶粉的中國父母,也吃定那些信息不靈敏的消費者。在一種被保護的狀態和官僚系統得過且過的情況下,有問題的奶粉繼續荼毒中國的新一代。

如今北京兩會終於要從結構上改變這種現狀。「大部制」的出現,將當前監管系統的割裂和互相扯皮的情況扭轉,要將多年以來十幾個部門管奶粉的局面打破,改由統一的部門全權負責,權責清楚,不能再出現彼此「踢皮球」的怪現象。

這也是中國避免制度陷阱的突破。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再也不能讓自己的嬰兒面對任何的危險,讓他們吃下制度敗壞的惡果。

也許在北京這個陰霾滿布的春天,讓老百姓看到制度改革的藍天,迎向新政府新政的春風。奶粉危機不是小事,而是關乎國運的大事。如果政府不能在制度上防範毒害嬰兒的食品持續出現,那麼它所引起的民怨就會不斷累積,最終會毀掉執政黨的正當性。千萬名父母呵護的寶貝,也應該是國家的寶貝——他們不再喝下制度的曖昧與痛苦,而是要喝下制度創新的健康和快樂。

邱立本


亞洲週刊

2013年3月14日《明镜郵報》

2013年3月14日《歷史日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