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6日星期日

中國很有可能成為自身崛起的受害者



中國和平崛起論有待商榷。



明鏡新聞網編譯 巫古森

    隨著中國的崛起,外界對中國的興趣也逐年高漲,以英文撰寫或翻譯中文的中國相關書籍可說是汗牛充棟。近期有兩本書受到媒體的注意,一是閻學通著、貝淡寧(Daniel A. Bell)、孫哲編的《古代中國思想與現代中國力量》(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另一本則是愛德華‧魯瓦克(Edward N. Luttwak)的《中國的崛起與戰略邏輯》(The Rise of China Vs. The Logic of Strategy),它們分別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評論;根據書評,兩本書不約而同地對中國所謂的和平崛起做了評論,也有各自對以古中國經典作為中國未來走向指引的不同看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位作者的觀點幾乎是南轅北轍。

閻學通的(非)鷹派思想
    由《印度人報》(The Hindu)所發行的印度雜誌《前線》(Frontline)在2012年12月底的期刊中介紹了閻學通的新書。閻學通是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編輯貝淡寧是加拿大出身的清華大學倫理學和政治哲學教授、另一位編輯孫哲也是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閻的新書是美國普林斯頓出版社的中國系列的其中一本,中國系列的目標是翻譯當代中國在人文、社科和法律領域具獨創性和高度影響力的中國學者的著作。

    為《前線》撰文的印度學者努拉尼(A.G.Noorani)特別指出儘管閻學通在西方普遍被視為是鷹派,但這本書可以證明西方的說法有誤。閻學通曾於2011年底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中國如何才能打敗美國”一文,文中他也這樣說道:“我信奉現實主義政治。西方學者因為我的政治觀點給我貼上了‘鷹派’的標籤。其實我只是從不高估道德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性罷了。但現實主義並不意味着政治家只該關心軍事和經濟實力。實際上,道義對塑造各種政治勢力的國際競爭並決定誰勝誰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努拉尼並提出兩個理由說明為什麼閻學通的著作值得閱讀。第一,此著作乃根據國際關係的高階學術研究,閻對西方和中國經典皆有通透的認識;第二,閻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公共知識份子與學者,美國著名期刊《外交政策》於2008年將他列為“全球100名公共知識份子”的其中一人。在這本新書中,有3位評論者分別評論了3篇閻學通的文章,之後閻予以回應,書裡也收錄了與閻的訪談。

引經據典的中國崛起

    閻學通同時是學者和政治評論家。他在這本書中將他從中國經典中得到的省思與洞悉應用於當代國際政治。

    中國於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統一,在那之前的春秋(西元前770-476)與戰國時期(西元前475-221)是小國間為了領土爭奪而不斷競爭的時期。

    閻學通在書中寫道:“作為一個政治科學家,我研究先秦時期諸侯國家的政治思想,並不是為了研究古代,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可為現在的中國崛起借鏡的歷史教訓。歷史學家才需要研究先秦思想和歷史事件的真實性。21世紀的中國正面對一個歷史性的挑戰:往超級霸權之路將會是成功或是失敗;不論結果為何,它都會影響全世界,而這也是為什麼世界現在正關注著中國。研究先秦政治哲學可以為中國外交政策和世界提供指引。從中國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研究先秦思想中崛起強權的起落經驗;從世界整體的觀點而言,我們可以反省中國的崛起如何為國際秩序的穩定以及國際規範的進步帶來貢獻。”

霸道vs 王道
    努拉尼指出閻學通中國研究的中心思想就在於霸道與王道的比較。閻在書中表示孟子相信“霸道就是使用強力的同時卻假裝仁慈,霸道因此會擁有廣大的領土;賢王會倚賴倫理道德和施行仁政,賢王不須要擁有大片領土。”努拉尼更指出中國從古代思想以來就反對“霸道”,而它現代的批判目標就是小布什領導下的美國。閻學通告訴讀者,中國的崛起並非朝向霸道,而是王道;中國不會閃避其力量崛起之路,但她會以人道的方式使用權力。

    閻學通認為自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就一直走在霸道的路上,但中國自1840年起卻是不斷受到西方勢力的入侵;中國以國際秩序的政治道義看待霸道,美國則是從國際秩序穩定的角度看待霸道。閻並表示孟子和荀子的差別也在於此:孟子根據霸道的政治目標是否正確予以評價,荀子則是根據國際秩序的穩定性評價霸道。

    閻學通在書中不斷強調具道義之政治領導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必須成為一個負責的國家。他的分析是根據中國7位古代思想家──管子、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以及韓非子──的哲學思想。他寫道:“先秦思想家所提倡的維持和平的方法為現代中國的國安政策提供了兩個信息:一是中國必須倚賴自己的軍事力量保護自己的和平環境,由於和平概念還不是所有國家的對外政策,也由於國際秩序和規範還不能預防戰爭,中國唯一的選擇就是增強自己的軍事能力以維持自己的和平環境;二是中國應該主動在國際間建立一個國際安全制度和規範、並倡導世界和平的實現。”

對美國沒有期待
    閻學通對美國沒有任何幻想,他認為美國只是以政治結盟取代領土吞併。霸權會產生出自己的合法性,閻寫道:“霸權的國際責任、意識型態和權力都會產生合法性、它也因此可以根據此合法性對外使用武力:(1) 當一個國家被其他國家承認為霸權時,這些國家認為這個霸權有責任以武力保護它的盟友、支持現有的國際秩序、以及維持它霸權的地位;(2) 接受霸權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因為許多其他國家也接受了霸權的意識型態,而這個占有優勢的意識形態因此也就使得霸權的文明有了思想上的優越性;(3) 當霸權被其他國家所接受時,此霸權也因此有主導國際規範建立的權力,而在它主導下所建立的國際規範會與霸權本身的利益重疊,這也提供了霸權使用武力以維護自身權利的合法性。”

    在這樣的國際體系下,閻學通給予中國這樣的建議:“中國的崛起戰略必須採用平衡發展原則,也就是平衡地發展整體國家能力的各個要素。將經濟成長視為國家發展的中心原則可提升國家的物質能力,但是經濟成長原則並不能作為發展國家整體能力的基礎。平衡發展原則將使中國能在政治和經濟上獲得平衡發展。”

    閻學通並警告,假使中國無法限制因經濟至上原則導致的金錢崇拜,平衡發展將為不可能;增強政治能力的核心方法是增進中國領導層的品質,後者的關鍵就在於建立一個以能力高低為升遷標準的制度,提拔優秀的黨員、並將次等的黨員降職。更重要的是,假使中國希望擁有更多的國際政治權力,她必須建立起一個可以吸引人才的制度。

中國和平崛起論有待商榷
    另一方面,彭博社則是在12月10日刊登了英國資深外交官、中國問題專家華爾頓(George Walden)對《中國的崛起與戰略邏輯》一書的書評。此書作者魯瓦克是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顧問。

    書評首先引用了新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之前曾在美國說過的一句話:“真正了解中國並不容易,因為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屬於東方文化…美國是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而美國人民是非常單純的。”但華爾頓認為美國國防部顧問魯瓦克和他寫的這本書也許並不那麼單純。

    華爾頓也提醒讀者不要被看似艱深的書名給騙了,戰略或許抽象枯燥,但是魯瓦克讓這個主題活了起來,也更具有爆炸性。《華爾街日報》書評人瑪麗‧基瑟(Mary Kissel)同意這點,她說魯瓦克或許沒有中國或是其政治經濟的專業知識,但是魯瓦克對歷史上的強權起落有深度研究、可以從軍事戰略家的角度分析中國(魯瓦克出版於1976年的《羅馬帝國的大戰略》就是戰略分析的經典之作)。

    中國的專家認為在現有的美國政策下,中國可以完成中國領導人承諾的“和平崛起”,但魯瓦克不同意。他認為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來,北京的國際政策就變得強硬,因為中國認為美國的霸權地位已經在下滑。

過早的自負
    魯瓦克指出許多中國“過早的自負”的例子,如中國的貿易政策和她與越南、日本、菲律賓等國的島嶼爭議,北京等於是在主張全南海區域的主權,魯瓦克認為這是一種蠻橫的掠奪。

    華爾頓表示這也是魯瓦克的“戰略邏輯”獲得應用之處。魯瓦克認為,中國追求迅速的經濟與軍事成長以及全球影響力,但是這兩項其實是不相容的,因為經濟與軍事成長必定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抗拒。的確也如魯瓦克所預測的,中國的鄰近國家已經開始形成集體的軍事結盟和貿易保護主義以對抗中國崛起,甚至連越南都開始進一步發展與美國的關係。

    越南現在允許美國海軍使用金蘭灣軍事基地;而曾經讓美國頭痛的盟友菲律賓,儘管在1991年曾投票決定逐出國內的美軍,現在也已經開始請求重新與美國締結軍事聯盟;新加坡已同意美國在新加坡部署瀕海戰鬥艦;而澳大利亞2011年也決定讓美軍陸戰隊定期駐紮在澳大利亞達爾文基地──二戰後美軍首次的進駐;最近令人意外的發展還有緬甸,剛啟動民主化的緬甸軍政府也希望加深與華盛頓的關係。

    中國之外的亞洲國家也正在加強與彼此的關係。舉例來說,在2011年5月東盟10國的會議上,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就要求對南沙群島主張主權的國家(南沙群島座落在南海的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和越南之間)“結合起來反抗中國近來的侵略性行動。”這段發言在幾年前大概難以想像,東南亞的這種結盟假使沒有奧巴馬政府“亞洲軸心轉向”政策的支持,也不可能會成立。基瑟認為,很明顯地,中國的軍事挑釁已改變了亞太區域的政治動態,而且是對北京政府不利的改變。

    魯瓦克在書中寫道:“戰略邏輯本身預示了中國崛起的減速、甚至倒退;假使中國的政策態度可以更緩和或柔軟,減速的崛起是可能的結果,但假使中國對外持續保持強硬,崛起的倒退也不無可能。”

中國的封閉
    魯瓦克以“大國的自閉”一詞來形容北京政府對其霸道風格的無感。雖然其他國家也可能有這個問題,但是中國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幅員廣闊的國家,加上因國內事件過多也過於複雜導致其領導人並不特別關注對外關係,使得中國最有可能為這種自閉病症受苦。

    更重要的是,2000年前發展起來的朝貢體系思想還活在中國的內心深處,也因此北京政府在國際關係上的外交態度還是以“處理蠻夷”的心態來面對。基瑟也帶我們回顧了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於2010年7月在東盟區域論壇上替中國的好戰性下的解釋:“中國是一個大國,其他國家只是小國,這就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魯瓦克書中名為“古人的戰略不智”的一章大概會讓像閻學通這樣的中國國際關係研究者受到不小的驚嚇。魯瓦克認為眾人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家的敬畏其實不太必要。他表示,儘管這些古人的寫作如《孫子兵法》,非常之細緻優美,但是它們並沒有讓中國免於受到外族或外國的侵害。

基辛格的誤判
    閻學通在“中國如何才能打敗美國”一文中曾這樣說道:“美國著名外交家亨利‧基辛格曾對我說,他也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哲學比其他任何外國學說都更有可能成為未來外交決策的主導思想。”然而,推崇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基辛格卻受到魯瓦克的批評。

    基辛格在他的新書《論中國》中表示毛澤東即是受到中國古代著作《孫子兵法》的影響和啟發,魯瓦克反駁說,孫子的告誡很少被應用於中國(或是中原)之外,毛主席的軍事戰略通常也都不怎麼成功。

    學過中文也熟悉亞洲事務的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也被魯瓦克認為過於受到中國神秘性的魅惑、導致他在貨幣和技術轉讓上採取過於懦弱的政策。魯瓦克認同的美國政治人物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他認為希拉里在面對北京時也能採取堅定立場的態度。

    “大國自閉”將會使得中國無法預見她很有可能成為自身崛起的受害者。當其他國家聯合起來限制她的力量時,中國很可能在大戰略層面下受到影響並變弱。唯一的解決辦法──減緩她往全球霸權走去的速度──但這似乎不是中國政府可能採取的道路。

軍事對抗外的制衡方法
    魯瓦克並不是在預言戰爭可能會發生:以中國現在的經濟成長速度看來,她將不會需要動用到軍事力以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國之上。魯瓦克也警告美國不要過度倚賴軍事上的反制措施,因為那很有可能會刺激中國進一步發展軍事力。他建議,假使不宜將情勢發展為軍備競賽,那麼限制中國強勢作為的方法只剩下一種:阻礙她的經濟成長。

    華爾頓認為魯瓦克對中國事務的討論有其貢獻。儘管他與其他研究此問題的專家不一定互相同意,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也需要外界的意見以平衡內部的聲音。魯瓦克多年來參訪中國多次,並與大量的中國人溝通,包括人民解放軍。他的著作可說是對已僵化的思考的一種挑戰。
編譯參考新聞
1. http://www.frontline.in/stories/20121228292508300.htm
2. http://www.nytimes.com/2011/11/21/opinion/how-china-can-defeat-america.html?pagewanted=all&_r=0
3.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2-12-10/kissinger-geithner-chided-author-luttwak-warns-on-china.html
4.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970203707604578090621015971036.html?mod=wsj_share_tweet

李成:中共的權力轉移更多是派系間的交易


大事件記者柯宇倩/早在1986年,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便著手建立一套中國政治菁英人物資料庫,20多年來不斷充實、擴大,透過實證研究找出中國官員的晉陞模式和政治規律,如今,這套資料庫已涵蓋2萬人。2012年,李成將多年的研究結果與分析,寫成《通往中南海之路——十八大前高層領導群體》(明鏡出版社出版)一書,從中國高層精英的5大主要群體來探討領導層的特點、權力淵源與政治版圖,為讀者揭開中南海的神秘面紗。

派系間的交易多過選舉結果

集體領導不免導致更多的派系鬥爭,李成書中一個重點便是,中共的權力轉移更多的是派系間的交易、暗箱操作,而不是選舉的結果,這也是中國政治的難點。雖然接班機制有其規律可循,但這樣的暗箱操作讓此機制多了不確定因素。

李成對《大事件》指出,其實任何一個政治體制都有無法把握的突變因素,民主制度如此,非民主制度也是如此,目前的理論框架是,中國政治在鄧小平、毛澤東的強權人物政治結束後,派系鬥爭會越來越活躍,如此促成了派系角逐的半公開化,以及某些下屆常委角逐者的政治游說行動。

根據李成的觀察,自90年代後期江澤民等第三代領導人真正掌權開始,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逐漸形成了兩個非正式、半公開化的聯盟,至今越來越明顯,兩股勢力為了權力、影響力和政策控制力相互爭鬥,形成一黨兩派的情況,所謂的派就是一個同盟,某個同盟是由不同派系組合起來,現在這樣的爭鬥己不再是零和遊戲,而是勢軍力敵、相互牽制,與中共近年來主張的黨內民主和權力制衡的呼聲相符。

雖然有人認為中國不只兩個同盟,但李成不同意這個觀點。“如果有第三個同盟,是哪一個同盟?由誰掛帥?代表什麼利益群體?在某個同盟下確實有各種不同派系,但出於政治上的需要,他們會連結在一起,所以有的國家,如美國,只有兩個黨,很難出現第三個黨,這是因為對資源的控制和本身政治淵源的結果。”李成對《大事件》說。

李成在書中特別闡述了中共高層的兩個同盟:菁英同盟與平民同盟(民粹同盟),菁英同盟裡,有太子黨、上海幫、海歸、企業領導,如今太子黨在政治局中占了28%的席位。民粹同盟的核心是共青團,也有內陸省分的幹部,團派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裡占了23%,在政治局裡占了32%。“雖然這樣的劃分有時候太簡單化,但能幫助我們了解中國政治的整體輪廓。”

李成對《大事件》解釋,同一個同盟或派系裡也有矛盾,但也有利益、意識型態、背景相接近的情況,使得這群人在政治走向上有一定的傾斜,如太子黨在早期政治生涯中任職於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所以菁英同盟更多地造福沿海地區的利益,也比較照顧央企、國有企業家、部分中產階級的利益。

大多數團派成員曾在比較貧困的內陸省份擔任過地方或省級部門領導職務,因此民粹同盟更多地代表地區性的利益,關注弱勢群體、內陸地區的發展,不過團派成員較缺乏處理國際經濟事務的經驗和能力,雖然江澤民時代團派未得到重用,但近年因為中國社會和政治的不穩定,團派作用開始凸顯。

李成對《大事件》分析,中國政治中已經開始出現權力的制衡,過去一年裡出現重慶模式和廣東模式,說明中國政治一方面走上權力制衡的同時,矛盾也逐漸的公開化;雖然這是中國政治進步的表現,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李成認為,這樣的模式不會一成不變,也有可能失敗,也就是有一派想把對方打倒,或出現由下而上的運動,使得一黨兩派模式無法持續,但是會成功還是失敗,就看是否能使中國政治更加制度化,避免轉型過程中出現巨大的動盪,最終走向更有規律可循的情況,實現中國式的民主。

因此,中共執政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源於內部權力競爭導致的分裂風險。李成表示,未來的5到10年間,會是中國政治發展的很重要時刻,如果中共要避免出現破壞性甚至是暴力性的革命,十八大期間及以後的歲月中進行大膽、積極的政治改革將非常必要。

“這(政治改革)是樂觀的結果,但也無法排除另一種結果的出現,所以今年以來,中國最著名的文章是韓寒講革命的文章,儘管韓寒不同意革命,但把革命提到中國知識份子的討論議程上來,本身就是令人相當驚訝的事。”李成對《大事件》說。

即使進行大膽積極的政治改革非常必要,但領導層對於如何改,還沒有一個共識。李成表示,缺乏共識是中國政治的一個特點,領導層有分歧、有競爭,中國知識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分裂過,這樣的分裂超越年齡、地域、學科,而此分裂又跟中國政治的兩個派系緊密連結在一起,這解釋了孔慶東支持薄熙來、比較開明的知識分子支持溫家寶、支持汪洋的現象。

雖然領導層對於如何政改一直缺乏共識,但對於經濟改革則是若即若離——中國經濟必須轉型,過去中國經濟的成長模式,亦即以出口和廉價勞動力驅動的經濟,已造成環境的巨大損害、能源的巨大消耗,不再適用於中國,中國需要轉型到以消費、創新來驅動經濟的模式,而轉型的指標就是服務業的逐漸壯大。

李成對《大事件》補充,若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經濟,就必需更多的政治自由和競爭,而不是央企的壟斷。“服務業如果要發展,需要更多的法律保障。中國正在崛起,這樣的崛起不只要硬實力,也要有軟實力,發展軟實力就需要一個健康的公民社會,所以如果這樣的轉型是對的,那中國政治的改革就是必然的。”

因此,李成認為,不管領導人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中國的政治、社會都會往政治改革的方向發展,而中國的民主形式必將而且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



李成分析,中國政治中已經開始出現權力的制衡,過去一年裡出現重慶模式和廣東模式,說明中國政治一方面走上權力制衡的同時,矛盾也逐漸的公開化。圖為政治局委員兼廣東省委書記。

中国警方连续拘捕“全能神”教成员


申华

VOA

华盛顿 — 中国警方日前连续拘捕“全能神”宗教组织大批成员。这个组织除宣扬世界末日外,还号召与“没落的大红龙”,即号召与共产党决战。中国打击全能神教派的活动冲击了中国家庭教会。社会问题学者敦促,邪教要取缔,但邪教定义要明确。
 
*扫荡“全能神”*
中国警方上星期以来,陆续拘捕所谓“全能神”宗教组织成员,行动遍及四川的广元,成都,重庆,以及陕西,河北,湖北,青海等省,仅青海省会西宁就有37名“骨干成员”被拘押。香港一个非政府组织说,中国各地总共可能有50多名全能神成员被抓。

报道说,早在2007年“全能神”就已在中国二十几个省份活动。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报道,“全能神”信徒12月初以来在陕西,河南,青海,浙江,甘肃等地发起示威游行。还有媒体报道说,在甘肃省会兰州,数百名女信徒12月11号到省委前下跪,打出“只有全能神才能拯救人”等标语,要求政府宽容该教派。同日,河南开封有逾千名信徒游行,并与警方发生对抗,有警车被砸毁;12号河南登封数百名信徒与警察发生冲突。
 
*有关“全能神”*

 “全能神”又名“东方闪电”,“实际神”,“女基督教派”,其教义来源于圣经,因此该教借助基督教从事活动。该教认为神以东方女性形象降临中国,其肉身是河南一姓邓女子。“全能神”最近的活动还与古老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号为“世界末日”有关。中国财经网说,“全能神”号召信徒在神的带领下,与“大红龙”决战,而大红龙指的是共产党。
 
*干扰家庭教会活动*

中国家庭基督教会组织负责人张明选对美国之音说,今天(12月16号)早上,他还接到“全能神”有关地球要爆炸的传单。他认为“全能神”是邪教,干扰了传统基督教会的活动。

他说:“我听说‘全能神’闹得挺厉害,他们到处撒传单。对于我们真正的基督教会,他们就是异端,是标准邪教。(记者:那您说说为什么他们是邪教?)他们传说,耶稣是个女的,已经出现20年,这不符合圣经;他们在各地散发传单,倒腾闹腾,对基督教会,家庭教会造成混乱;他们到处拉人,说世界末日快到了。”

张明选对“全能神”冲击家庭教会正常活动表示担忧,因为一些教友被拉走,正常敬
拜受到干扰,并且使当局对家庭教会的活动更加紧了限制。
 
*天主教束手无策*

中国民间家庭天主教会也受到类似冲击。河北石家庄家庭教会的吉神父对美国之音说:“全能神”同天主教也毫无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全能神’是基督教的一个激进分子,宣扬世界末日,宣扬基督已经来临,其化身是个女人。‘全能神’属于邪教,是极端分子。对我们天主教影响和干扰非常大。”

这位天主教家庭教会神父说,“全能神”也在拉他们的信徒,而且教会束手无策。
报道说,共产党被“全能神”描绘成“大红龙”,2007年中国国家宗教局就将该组织列为邪教加以取缔。“全能神”最近活动的加剧同极力宣扬玛雅文化有关2012年12月21号世界末日来临的传说有关,因此受到中国民间舆论的很大关注。
 
*支持宗教信仰  邪教定义要分明*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对美国之音说:“具体哪个宗教属于邪教,哪个属于正教,咱们也无法判断。但是我们所强调的是,一个现代社会需要信仰,甚至需要宗教,我们甚至需要把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分开。”

这位经济及社会问题学者学者强调,一个现代政权不能敌视宗教,应该允许宗教的正常活动。不过,对非正常的宗教活动,例如导致“重大社会问题”发生,人类社会破坏,伦理道德亵渎,甚至诱导很多人自杀的邪教,可以将其取缔。

韩国大选:不到最后一刻难分胜负

韩国即将迎来第一位女性领导人?保守派总统是否能被一位自由派总统所替代?12月19日,这一东亚国家将举行大选。目前,这场对决的结果还并不明朗。

(德国之声中文网)对于朴槿惠来说,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参选总统一职。在2007年韩国举行的上一届大选中,她已经尝试参选,但却在其保守党派--新国家党的提名竞选中败下阵来,输给了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后者的任期将于2013年2月结束,他也无法继续连任。

12月19日的这场选举对于60岁的朴槿惠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她能够当选,将成为这一亚洲第四大经济强国的首位女性总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胜选的候选人。但自从韩国各反对党派从战略角度出发,共同推出了民主统合党的自由派候选人文在寅之后,观察人士认为这两位候选人将带来一场到最后一刻都难分胜负的竞选。除此之外,左翼统合进步党也派出其党魁李正姬参加大选,但外界认为她当选的可能性甚微,几乎不会影响到大选的结果。

前总统的女儿

尤其是朴槿惠,在韩国并非不为人知。她是韩国长年独裁军政领袖朴正熙的女儿。1961年,朴正熙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夺权,并用铁腕政策统治了大韩民国几乎20年。1979年,朴正熙被其情报部门的主管暗杀。尽管如此,他的名声不仅仅只是负面的,也直接和韩国的经济腾飞有关,因为正是朴正熙为此奠定了基础。所以,如今韩国国内对朴正熙时代的评价也极具争议。

对这一点,他的女儿也非常了解。她就父亲掌权期间侵犯人权的行为从未明确发表意见的做法曾一度对其选战造成威胁。所以,朴槿惠于今年9月份决定,开始反守为攻。在一次直播的电视讲话中,她向当时在军政时期侵犯人权的受害者致歉。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了她"诚挚的歉意"。

对于在柏林自由大学朝韩问题专家李恩政教授来说,这次公开道歉反映了这位保守派总统候选人的一个基本问题:她只想向父亲看齐,而"没有清楚的政治路线。她多次强调,想捍卫父亲的声誉。但除此之外,我看不到她有清晰的政治纲领。"李恩政认为,尽管如此,这位单身未结过婚的朴槿惠还是能够吸引民众的关注。但这种关注也仅仅只有象征意义。"对于许多人来说,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不再重要。"

曾经的人权律师

对手文在寅也是一位多年来不断出现在韩国政治舞台上的人物。这位现年59岁的政治家是一名朝鲜难民的儿子,曾经从事律师职业。他的专业领域:人权和公民权。2002年,他负责组织了前总统卢武铉的选战宣传活动。卢武铉当选后,文在寅在该政府任期2008年结束前担任过不同机构的领导职务。

柏林自由大学的李恩政认为,"表面上,文在寅主张更加合理分配,实现公平的经济发展。他并不会代表大型康采恩的利益。"他在选战海报上以"平民代表"的形象出现。但对于韩国问题专家李恩政来说,这只是一种竞选演说:"这样的口号和现实政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无法逃避的话题:朝鲜

两位候选人的选战主题中经常有一致的地方:朴槿惠和文在寅都表示将要重启和朝鲜的关系。两国在阳光政策精神的引导下尝试谨慎的相互接近多年后,即将卸任的李明博总统让首尔和平壤的关系明显降温。李恩政相信"朴槿惠和文在寅都别无选择,必须改变这一政策。李明博总统当前维持的朝鲜政策让韩国政府处于孤立状态。"她认为,让人置疑的是,这位保守派女性候选人在此问题上是否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我认为,她周边的人不会接受她奉行与现任政府完全不同的政策。"

维也纳大学的朝鲜问题专家弗兰克(Rüdiger Frank)也认为,与朝鲜的关系不是首尔目前关注的重点。他认为,很难明确的分清谁究竟应该为韩朝双方目前不太友好的关系负责。"韩国和美国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这当然有其自身的传统及合理性。但比较明显的是,朝鲜将此视为可能对其展开的进攻,并相应的感觉受到了威胁。"弗兰克指出,除此以外,过去几个月中显现的一些新趋势继续恶化了朝韩的双边关系。韩国早就已经和美国一道,大幅度的增加了其导弹的射程。弗兰克表示:"事实是,韩国部署的导弹现在可以打击朝鲜全境内的任何一个目标。他们之前不被允许这样做,因为曾经有一份协议禁止双方部署此类导弹。"

严峻的挑战

柏林自由大学的李恩政教授认为,不管此次大选的结果如何:未来韩国的领导人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即将卸任的李明博总统留给后任的虽然是一个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的韩国。但这也是一个贫富差距日益增大,中产阶级几乎不存在的韩国。"总的来说,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生活的非常好,但更多的另一部分人的生活却步步维艰。"

作者:Esther Felden 编译:任琛
责编:李鱼

日本向右走 東亞再冷戰?


【聯合報╱邵軒磊/台師大東亞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眾所矚目的日本眾議院大選,自民黨與公明黨的聯合大勝,將成為穩定執政聯合,而維新會也拿到相當席次,如其預告的成為「第三極」。除此之外,民主黨與國民生活第一之聯合大敗,其他黨派也都零碎化而萎縮。

簡言之,本次選舉呈現「一極化」的日本,原因在於大選參選人數爆炸,雖因社會需要而有關於TPP、核電、修憲等多元議題競合的現象,但僅有自民黨的保守旗幟政見鮮明,其他非自民黨之黨派由於選舉政見重疊,互相競爭票源的結果,在小選區重複提名而落選。

除了選舉制度造成一極化之外,為什麼會選擇保守的自民黨呢?有兩個事件必須注意,其一、北韓於十二月十二日試射「衛星」,證明其技術已有能力,將某些物體成功精準送至一萬公里以外之地方。不言而喻,日本全國都在這些半徑之中。其二、北京於十二月十三日派遣巡邏機進入釣魚台島域上空,除了海監甚至軍艦進入周邊海域之外,北京也進一步嘗試此空域的投射能力。長期而言,加上夏天以來,北俄西韓南中三邊領土糾紛,造成推擠壓力。也就是說,在選舉前夕日本社會,感受到相當大的被威脅感。在日本歷史中,只要越有「壓迫」感,日本社會就會保守,越期待強勢領導,也就是一般所認為的右傾形象。

由選舉結果可見,日本政治光譜已有全體「向右跨一步」之勢。尤其從比例代表的部分可以看出,維新會取得相當席次,也就是說,有相當多民眾的政黨票是給維新會的。雖然維新會代表橋下徹,對表現並不甚滿意,但以維新會初次挑戰中央級選舉,甚至缺少全國性「地盤」基本背景之下;甚至可說其主要票源來自意識型態號召。

自然,更多政黨票投給穩健保守的自民黨,是選擇有執政經驗的安全牌。但因今夏事件發展餘熱,本次參選政黨幾乎都選擇在原政黨政策選擇內「向右跨一步」,幾乎沒有在外交安全上的左傾聲音。在如此態勢下,日本社會若感受更多壓迫,是否又種下繼續向右推力?

對未來的解讀方面,被期望是下屆首相的安倍晉三總裁選前明言,將與中國改善關係,但也在表達在領土問題上設「侵犯領海罪」,關係修改和平憲法的「國防軍」議題,以及強化美日同盟、集團自衛權等強硬發言。預估安倍執政後,日本外交可能的路徑是,即使對中能如願重回政冷經熱態勢,但對美必然更為緊密,對東南亞更為關注。在這個思路之下,東亞是否將重回冷戰構圖?這樣的構圖對台灣安全與發展之上,又會帶來什麼結果呢?此外,向右走的日本會不會影響到即將選舉的南韓,產生右傾連鎖效應,將是重要指標。


安倍上台 日本向右轉 對華關係將變差


香港蘋果日報

安倍晉三若回窩上台,意味日本政壇向右轉,讓他有機會鬆開戰後限制日本軍方力量的和平憲法緊箍咒,致力把自衞隊升格為國防軍,行使集體自衞權,勢必觸怒中國,令日中繃緊關係變得更差。

釣島爭議絕不讓步

但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的「日本通」格林(Michael Green)認為,安倍的「鷹派」作風,絕不會在釣魚台爭議上作重大讓步,但他是個戰略家,不會為此跟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因維繫日中經貿關係非常重要,2007年他未搞好經濟就託病辭職,備受詬病。他今次再掌權必視振興經濟為首要任務,核能發電更是支撐經濟增長必要條件。311地震重建對經濟刺激不大,內需又減少,釣魚台爭議令日本汽車和電子產品在中國銷量大跌,都可迫使安倍要務實。

日本跟歐美一樣,面對兩條難走的路:一是繼續舉債度日,二是削減開支,讓經濟進一步惡化。安倍深明日本通縮問題嚴重性,力主央行加印銀紙,刺激通脹,務求令民眾為免銀行存款被通脹蠶食而增加消費,藉此打破需求疲弱、物價下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商家再割價求售的惡性循環。

央視播足本《V煞》引轟動 內容含反極權革命


【明報專訊】「面具下是一種思想。思想是不怕子彈的。」前晚10時,政治隱喻性極強的荷李活電影《V煞》(內地譯名《V字別動隊》)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CCTV6未經刪剪下播出,該片主人公崇尚暴力解放被壓迫人民的心靈。這部電影在內地著名電影網站「豆瓣」無法搜尋,相關內容在內地互聯網上亦被封鎖,央視播出令網友「很意外」,亦被視作政治影片解禁的重要信號,受到各方的極大關注。

《V煞》講述未來在英國的極權統治下,一名叫V的面具怪人透過摧毀倫敦的兩個標誌性建築,並控制被政府擺佈的電視廣播,從而引發一場反對極權的全民革命。2011年本港「七一」遊行時,遊行隊伍中就有頭戴V煞面具的示威者。

據內部人士透露,央視電影頻道與中央電視台並無隸屬關係,而是直屬國家廣電總局,每部影片的播出都要經廣電總局嚴格審查,「也就是說,該片的播出是經過了廣電總局的許可,這可能是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

審查內外有別 進口片或寬鬆

而根據記者對文本的對比,此次電影頻道播出的《V煞》與原版電影並無二致,一些敏感的台辭,如「人民不應該害怕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人民」、「你們曾經有過反對的自由,也有思考和言論的自由,現在逼你們就範的是審查制度和監視系統。」、「思想是不怕子彈的」等,都未被刪除。只是將原來內地的譯名《V字仇殺隊》改成《V字別動隊》。

分析人士稱,今次影片得以完整播出,很大程度上顯示出內地電影審查尺度的鬆動,但卻並非意味電影審查制度的終結。而內地電影審查可能進入「內外有別」的新階段,即對包括港產片在內的進口電影採取較寬鬆的審查政策,而對內地導演的作品,仍會進行比較嚴格的審查。

《寒戰》涉權爭仍可如期上映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前,內地導演陸川的作品《王的盛宴》就因遭受廣電總局審查而推遲上映4個多月,理由之一是內容涉及權力鬥爭,官方擔心作品影射現實。不過同樣涉及權爭內容的港產影《寒戰》卻在十八大開幕當天如期上映。

陸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內地電影審查的尺度「時鬆時緊」、「沒人摸得清楚」。他呼籲按照國際慣例對電影分級,並給內地導演「鬆綁」,「電影是一種文化,它不是政治」。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

微博反腐 改革之春或曇花一現


旺報 【楊志弘】
     12月6日上午11:01,《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連續發出三則微博,實名舉報大陸某高官涉嫌偽造學歷、與商人結成官商同盟等弊端。微博揭弊高級官員,在網路上引起轟動。

     雜誌主編 實名揭弊

     更不尋常的是,微博披露高級幹部的弊端,不只未在第一時間被刪除,網民的轉發、評論也全部放開,未加阻撓。甚至官方的主流媒體也隨即跟上高調報導。微博的影響力,似乎剎那間拔高了力度。

     此股反腐輿論的浪潮,不禁令人回想文革時期的大字報,藉由草根力量來清除異己,鞏固權力。網民在微博上評論:「1958年發動群眾,大煉鋼鐵,大躍進。1968年發動群眾,文化大革命,批鬥黨內走資派。2010年薄先生發動群眾,大唱紅歌,大力黑打。2012年發動網上群眾,大反貪腐。為啥總是同樣方式的不斷迴圈。」但是,也有持不同觀點的反應,在微博上相當活躍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粉絲超過1250萬人)就在微博上表示:「此前是被動,這次是主動。」

     的確,今天微博傳播的速度、廣度和強度,絕非當年大字報可比擬。同時,「高富少」的網民,不只沒有當年紅衛兵的領袖崇拜情結,甚至有較獨立的見解和批判意識。

     此外,新聞人角色也值得重視。許多大陸媒體記者、編輯和新聞傳播專業的大學師生,一直是微博的活躍分子。新聞人較一般人接近更多的一手訊息,對於腐敗也有更深入的體會。當然,或多或少也有更熱切的改革期待。新聞人在媒體上或網路上,同一人的言論往往有相當差異,對於負面訊息的評論,尤其是大相逕庭。此次微博反腐,新聞人實名反腐、轉發或評論,引發熱議。雖然微博反腐的原因甚多,但是新聞人實名在網路上發出有別於主流媒體的言論,實不容忽視。

     自從網路媒體日漸茁壯後,傳統的主流媒體位於第二線,扮演澄清、確認、分析和評論的角色,已是必然趨勢。綜觀此次微博反腐,微博在前,橫衝直撞,吸納社會力的輿論;主流媒體在後,縱橫捭闔,調節各方力量和把握方向,以免失控。此一情況,類似1980年代的解嚴前台灣,黨外雜誌在改革的前線,主流報紙在後方,發揮平衡的功能。當時,台灣報紙記者是黨外雜誌的重要供稿來源。

     微博前鋒 紙媒抄後

     12月6日,實名舉報高官的反腐微博出現的當天深夜,《人民日報》的微博在<你好,明天>對微博反腐的看法,可窺見主流媒體的觀點:「多數蛀蟲的曝光,源自網路舉報。網路反腐固然直截了當,卻不應一枝獨秀。網路舉報頻發,說明管道不暢;網路反腐擔綱,反襯制度有失。反腐靠網路還是靠制度?靠人治還是靠法治?」

     羅昌平接著又於12月10日公布《高官貪腐錄》,分析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來120名省部級及以上的落馬高官貪腐行為,並提出包括解除報禁在內的多項政治體制改革建議。這篇長文如羅昌平所言:「是一份沉重的報告」。網民的回應是最佳的註解:「沒有言論自由如何監督腐敗?沒有司法獨立如何懲治腐敗?沒有民主制約如何控制腐敗?獨攬反腐同樣是權力腐敗。」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微博反腐掀起大風大浪,究竟是改革的早春?抑或只是曇花一現的短暫浪漫?

     (作者為台灣傳播管理研究協會理事長)

百姓立錐無地 貪官田連阡陌

東方日報

十八大後中共加強反腐力度,不少貪官相繼落網。然而,當百姓正為當局鐵腕治吏叫好之際,廣東卻出現懷疑官官相護的怪事。


日前有網民揭發,廣東佛山順德區公安局副局長周錫開擁有兩間價值逾千萬元人民幣的別墅,並安排妻子移民國外逃避計劃生育。豈料順德當局數天後便極速發通告還周錫開「清白」,稱其房產的佔地面積和價值與網民所反映的情況不符,資金來源亦不存在違紀違法問題。

區紀委負責人還向傳媒披露,周錫開妻子移民菲律賓前,夫婦月入約三萬元,加上其他合法投資收入,足以應付每月三萬多元的房貸,並以順德領改革開放之先,市民較有經濟頭腦云云。當局甚至得出結論,周是「敢幹事、有原則的好幹部」,「沒有經濟問題」,這次事件可能與其參與掃黃打非等工作得罪人有關。

制度反腐 不可或缺
周錫開是否違紀違法,當然有待進一步調查,不能這麼快下結論,但當局急於為其開脫,解釋漏洞百出,卻不能不令人質疑。人們想不通的是,夫婦月入近三萬,居然能負擔逾三萬元的房貸,簡直是天方夜譚,一家人其他生活開支如何解決?難道喝西北風?如果有合法投資收入,為何不敢具體說明?

當然,與其他「房叔」、「錶哥」比較,這位周副局長擁有區區兩間別墅,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遠的不說,近日曝光的就有廣州番禺城管局政委家族擁有二十多套房、深圳一位小小村官持有五十多個物業、雲南楚雄州前州長楊紅衞在內地及海外共擁有二十多個物業……當今神州,多少老百姓為一處蝸居苦苦掙扎,而當官的卻是房產遍地、田連阡陌,官民有如兩重天,老百姓怎麼可能幸福和有尊嚴?這個社會又怎麼可能和諧?

本月初在深圳住房交易會上,有位地產商明言,「房叔」、「房嬸」陸續曝光,只是貪官手中房產的冰山一角,十八大後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將迫使部分貪官拋售房產,以逃避調查,明年二手房市場將會非常活躍。這與其說是對地產市場走勢的預測,不如說是對貪官的諷刺。

禮失求諸野,官場貪腐積重難返,官官相護明目張膽,網絡成為反腐的最佳利器,愈來愈多貪官在人肉搜索下原形畢露,大快人心。然而,不管怎麼樣,網絡反腐只能作為制度反腐的補充,如果官員申報財產公示制度繼續被束之高閣,如果當局的反腐依然是雷大雨小,中共的信任危機只會愈來愈嚴重,執政基礎只會愈來愈脆弱,長此以往,亡黨亡國絕對不是沒有可能。

中共還有沒有薄熙來,取決於還有沒有王立軍


  《明鏡月刊》何頻


  即使在王立軍破局之後,胡也明確定性說這是“孤立事件”。有人懷疑,胡和他的幕僚長令計劃,是想用薄熙來來牽制習近平,從而使自己在下台之後還有牽制朝廷的機會。我更傾向於相信,胡想讓“唱紅打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慶模式,成為他個人的標誌性成果。

  然而, 更多隻手利用了王立軍事件,以致胡錦濤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想法。這其中,既有早就對“唱紅打黑”表示不滿的自由派人士,也有擔心自身安全的腐敗官員,還有想為習近平上位掃除障礙的元老和太子黨,有的是被薄熙來打壓的壞人和無辜者,這些人的出發點不同,目標卻一致:摧毀薄熙來。

  一如中共權力鬥爭的其他落敗者,薄熙來被揭露出來的問題說明他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惡魔”。人們並不懷疑薄熙來被揭露出來的問題的真假,但是薄幹的那些壞事,現在在台上的幾個領導人沒幹過?他們沒有過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他們個人或支持家人貪污受賄只有幾千萬?他們有幾人在海外沒有自己的“小瓜瓜”?

  所以, 當政治局那個針對薄熙來的決議公佈之後,得到的是天下嘲笑。

  也有人問,下一個薄熙來是誰?大家都明白,有幾個官員,查出來的問題比薄熙來少?不只是貪污腐敗,甚至也一樣可能涉嫌命案。關鍵有沒有王立軍。有一千個王立軍,就會有一千個薄熙來被發現,有一萬個王立軍,就有一萬個薄熙來被曝光。


 2002年1月,時任鐵嶺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在公安部春節晚會錄製現場。

  可是,在中共官場,如王立軍陰險、狡猾者大有人在,但有王立軍的血性還是罕見。王立軍畢竟是成吉思汗的後代,也許在他獲悉父親被屈打成“內人黨”之時,便埋下了復仇的種子。他自視為官員口中的“口香糖”,可見他知道自己只是一條“走狗”,別人利用他來幹惡事、醜事羆了。中共治下,有幾個公安局長不是如此?

  其實不用那麼多王立軍,一個王立軍,就將胡溫政權弄得一塌糊塗,我想兩個王立軍,就可將胡溫也弄得薄熙來的下場。三個王立軍呢,中共就徹底玩完了。

  非常有意義的是,中共政法委的“法院”偽裝成法庭輕判了王立軍。這當然是來源於胡溫的決定,但輕判一個“背叛上司、背叛中共”的“自己人”,後果將是:你不能將自己變成一個完全聽命於上級的狗,你只有逃奔西方使領館才能保全一條小命。換言之,稍有風吹草動,中共眾多官員,自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叛為上策,跑為上計。

  審判谷開來,選擇在包公故鄉合肥,讓人們看到今天中共法官的專業水平不如千年之前的包公;審判王立軍,數罪並罰出輕罪,讓人看到一切只是為了一時權力門爭需要,他們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具有擴散效應的案例?但這不能說是胡溫之蠢,而是只管自己一片天,不管身後洪水滔天,是胡溫一代官場的共有德性。(《明鏡月刊》第34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周恩來與林彪的終極對比


《新史記》司馬清揚



“林彪死黨”周宇馳的女兒周向紅回憶:1969年中共九大以後,二叔來北京出差,後來他告訴我:那次我想打聽一下對知識份子的政策,和你爸談到政治上的、國內的、文化大革命的事情——
【我(指周向紅的二叔——筆者註)問他(指周宇馳——筆者註):國家這麼搞,不是胡來嗎?
他說:都是主席搞的。
我問:將來怎麼辦?
他說:他搞的,將來他負責嘛。
我問:你對像章感興趣嗎?
他說:不感興趣。
我又問:將來林副主席上台是什麼政策?
他說:搞經濟建設,搞科學技術。
我問:對知識份子什麼政策?
他說:將非常重視知識份子。他根本不同意毛澤東(文化大革命)的觀點,……但是誰給他(指毛)提意見他打倒誰,就整誰,像彭德懷、陳毅……江青和張春橋歷史上有問題。

我父親還說,有一次他和我媽媽到林彪家裡去看了兩個電影,其中有一部是蘇聯電影《祖國在召喚》,講的就是國家建設需要知識,國家應該需要知識份子。

二叔的話,讓我想起“調研小組”的一位叔叔也跟我講過,我父親跟他們講過,林彪對文革的“看法當然有,跟毛澤東完全不一樣。林說……馬上改革!” 】

林彪私下對戚本禹是劊子手、蒯大富是反革命的判定,以及林彪在讀書筆記中對毛澤東的大量抨擊……他是否果真如其臥室條幅所描繪的: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

七千人大會上,林彪本來不想講話,是軍隊將領們都鼓動他,他才講的,許多幹部也誇他講得好,他卻說:“我這樣講是出於無奈,不這樣講毛主席的威信受到影響,這個局勢就不好維持了”。誠然,林彪也有“講”的思想基礎,可是話這麼講出來,不就說明了林彪的政治道行還不夠深嗎?

周恩來不是這樣。周恩來與其侄女周秉德也有一個對話。

http://cpc.people.com.cn/mediafile/201108/02/F201108021019192185418837.jpg

周恩來與其侄女周秉德。攝於1951年。

1967年5月21日,周秉德從西安回到北京,吃飯時同周恩來談起了西安的“文革”局勢。周秉德批評那些學生造反派鬥老幹部的行為,周恩來則說學生大方向對,只要符合“十六條”,擁護党和毛主席,就是革命學生。

周秉德實在不理解:“那些造反派,殘酷批鬥革命老幹部,盡做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這也算大方向對嗎?”

周恩來怒道:“你好像是省委派來做我的工作來的。你總是袒護省委,為省委講話,你再這樣我就把你趕走了!”最後,周恩來說:“我有錯誤,但我跟主席。晚年不是消極的保持晚節,而要積極地保持晚節!”


一,周恩來的過人之處

周恩來可以說是中共黨內的不倒翁。歷史上的周恩來和康生非常相似,這點在西方學界基本上達成共識。特別是建國以後,黨內鬥爭風起雲湧,一波猛過一波,周恩來得以“保持晚節”,仔細看來,確實是有過人之處。

1,“反反冒進”之後周恩來徹底的臣服於毛之下。

“反 反冒進”之後,一旦涉及到實質性問題,周恩來最看重的是毛的態度,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則不在考慮之列。王光美曾經回憶道:“陳雲同志曾就包產到戶和用重新 分田的辦法刺激農業生產的問題,同一些領導同志交換過意見,少奇、小平同志同意,林彪也同意,恩來同志表示還是先聽取毛主席的意見。”周恩來唯“毛首是 瞻”的形象被王光美的一句話描述得活靈活現。周恩來還批評鄧小平不要跟毛澤東唱反調,搞包產到戶。

即使官方的《周 恩來傳》等書籍,其中也幾乎找不到周恩來對毛澤東勸諫的證據。在“反反冒進”之後,周恩來對毛澤東的錯誤路線不僅從來沒有過反對意見,反而大力宣導、不遺 餘力地推行。只要是毛澤東的指示,即使明知是錯,周恩來也會想盡辦法堅決執行。一旦毛澤東的心思有變,周恩來只會積極揣摩毛的動向,以便更好的為毛服務。 官方黨史對這一切都是用“服從大局”來解釋的。在周恩來眼裡,毛就是主宰,是大局,至於老百姓的利益,那是次要的。

比 如,毛澤東不喜歡制定法律,認為法律是“捆住我們自己手腳的”。針對當時很多人對此有疑惑,周恩來在第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專門對為什麼制定這麼少的法律 進行辯護。周恩來說:中央的決議和指示實際上起到了法律的作用,另一方面過渡時期的政治經濟情況變化很快,制定長期適用的法律是有困難的。這實際就是毛澤 東的觀點。毛澤東說:“到底是人治還是法治?看來實際上靠人,法律只能做辦事參考。黨的決議就是法。”這就解釋了連刑法等都不制定的原因了。若制定了,毛 澤東哪還能隨口定個百分比,然後就按此數據去捕人殺人呢?

不直言相諫,看風使舵,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毛澤 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周恩來自己也深深捲入。服從於毛澤東的政治路線是周恩來不敢諫言的根本原因。比如中央委託周恩來考察王洪文是否適合做接班人並 培養他,結果是他只有培養沒有考察。這和周恩來在主持中央專案組時總能夠遞上讓毛感到滿意的材料,實屬異曲同工。

周 恩來對毛的臣服更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面。“十一”或者“五一”等節日,周恩來在毛澤東乘城樓電梯上天安門頂層之前,都會先期到達。周恩來親自先試坐電 梯,檢查電梯安全情況,然後自己不坐電梯上城樓,而是從旁邊的台階拾步登上城樓。上去後,周恩來會站在電梯門前等候毛澤東的到來。毛澤東吃藥,周恩來都要 先試吃,看看有沒有副作用。

李銳說:周恩來心裡不明白嗎?他不瞭解毛澤東嗎?他不知道毛澤東做的這一套對還是不對嗎?他心知肚明,但是他沒有辦法,他只能當丫頭,要我幹什麼我幹什麼。(《新史記》9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2月15日)

2012年12月15日《明镜郵報》

2012年12月15日《歷史日報》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