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

习近平面临改革的岔路口吗?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河北农村探望贫苦的农民家庭

周四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将近3千代表以99.86%的多数通过了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任命,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祝贺习近平当选。本月下旬俄罗斯成为中国新任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上任后首次外访的目的地。

习近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而且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可望在10年内赶超美国。因此即将主宰全球经济的国家的新领导人首次外访的选择也特别受到关注,并且他首次访问选择俄罗斯这个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被被赋予象征意义。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在中国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阶段上台,此时中国面临的重大抉择犹如1978年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过程一样。澳洲《时代》报在北京的记者加诺特将习近平首次外访同1978年邓小平访美做了比较。

他认为邓小平当初访问美国,释放出明确的政治信号,即中国要进一步投靠美国对抗苏联阵营,而且要开始市场改革。当时美国《时代》周刊把邓小平当成英雄选为年度人物。

但在2012年10月习近平也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时候,就没有类似的恭维,他被说成“不自由世界的领导人”,图片被配上代表撒旦的红色。

显然西方舆论希望习近平能够沿着邓小平开始的市场开放道路继续走下去,甚至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行更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

改革声誉

有“改革派”形象的李克强今天(周五)出任政府总理。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谈话一直为外界关注。他曾经强调加快经济转型的所为“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说“改革是最大红利”。

接近李克强的消息人士说,李克强力主经济改革,说他懂经济,有魄力,有思想,很有当年朱镕基总理的风范。

另外张德江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成为中国政坛的第三号人物。张德江多年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很多人认为他倾向改革。另外他在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被整肃后“临危受命”,去担任重庆市主管稳定局面。

李源潮担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职务似乎也令改革派感到鼓舞。去年11月李源潮没有能够如许多评论员猜测的那样晋升政治局常委,有人说这次他担任副主席职务算是得到了“安慰奖”。

海外评论员中有人将李源潮归入所为的“团派”,香港浸会大学的政治学者高敬文(Jean-Peirre Cabestan)) 说李克强倾向改革,还说他会制衡太子党。评论员墨儒思(Russell Leigh Moses)甚至说李源潮代表了“要改变中共的真正努力”。

朱镕基年代

许多海外观察家希望中国能够重现90年代朱镕基担任总理时大刀阔斧进行市场改革的局面。美国前前财长,华尔街投资银行前董事长和总裁保尔森,在中国权力交接完成后在《金融时报》撰文为中国改革开药方。他呼吁中国新领导人要勇于对外开放,放开金融市场,让外国竞争进来。

他还赞扬“深谙金融改革重要性”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希望他能够像朱镕基那样雷厉风行实行改革,把中国由储蓄大国变成投资大国。

不过有评论说,鲍尔森过去曾经是华尔街的“投机银行家”,而且任财长期间以“有效分配资本”为名用纳税人的钱拯救银行业,因此他决不是给中国提供建议的合适人选。

对于中国在领导层交接后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当局采纳何种建议,取决于新领导层今后的政治走向。中共领导层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诸如社会贫富悬殊导致社会不稳定、环境污染以及外交方面的挑战。

习近平有牢固的人脉关系是他更有可能成为强势的政治领导人,在对付腐败官员和强大的利益集团时也更具有优势。但习近平是否如改革派希望的那样大力推进政治改革则取决于他的政治观点。中国新领导人对改革持保守态度还是支持态度还需要用时日才能做出判断。

如果维持现状、保持中共现有地位不变是新领导人的主要目标,那么民主改革就不会成为当务之急。因为中国中产阶级扩大而且要求政治民主化的判断本身具有争议。有人说中国中产阶级并不关心政治,在中国抱怨政治制度并不代表他们一定是制度的受害者。

中国前20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就,但新领导人想要复制前数十年的成就绝非易事。让大批人摆脱贫困,特别是大批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可能对习近平来说更紧迫,因为这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稳定。有人说,穷人要造反,不是因为没有代议民主,而是因为吃不饱饭。

BBC中文网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