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雜誌社特約記者 馬良
《人民日報》“老任”抨擊《紐約時報》的文章於10月29日在人民網上刊載,隔天的《人民日報》與《人民日報海外版》轉載了此文章,文章接著寫道:
【《紐約時報》5月11日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長達7500字的文章,自揭該報27歲的黑人記者布萊爾大肆編造獨家新聞的老底。文章詳細報道了布萊爾在36篇新聞稿中捏造、抄襲以及報道與事實有出入的行為。如布萊爾曾寫過的伊拉克戰爭被俘女兵林奇的長篇報道,而林奇的家人根本不記得與這位記者交談過,但布萊爾的文章中卻有大段直接引語的親友回憶。此事成為《紐約時報》創刊以來爆出的最大醜聞。
無獨有偶,布萊爾大肆編造獨家新聞的醜聞熱炒之際,一名讀者投函《紐約時報》揭露,曾獲普利策新聞獎的名記者布拉格2002年6月一則在佛羅里達州城鎮阿巴拉契柯拉的報道中“貪他人之功為己有”。當地民眾沒有見過布拉格當時在阿巴拉契柯拉出現過,後來卻寫出有關報道。於是報社進行調查,發現這篇文章主要是由跟著布拉格的實習記者約德實地採訪後寫的,而非布拉格本人所為。報社認為,文章應附加約德的署名。5月28日,布拉格提出辭職,《紐約時報》當即批准。
“兩布事件”曝光後,《紐約時報》的報譽,甚至美國民眾對媒體的信心都已大受影響。這家 “百年老店”採編業務一、二把手引咎辭職的消息震動了美國新聞界,同時也顯示美國新聞界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原來,《紐約時報》作假已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該報多年來一直悄悄地對新聞細節進行歪曲,通過潛移默化的手段來實現政治目的。《紐約時報》爆出編造假新聞的醜聞,只是冰山一角。早已有一本揭露《紐約時報》內幕的書出版,爆出該報多年來的所作所為。
在《新聞欺騙》(Journalistic Fraud)一書中,作者博康揭露了《紐約時報》如何在政治利益的驅使之下,遠離該報的辦報宗旨,利用傳媒優勢,進行別有用心的政治宣傳。 以“《紐約時報》如何歪曲事實及為何它不再可信”作為副題的《新聞欺騙》一書,揭示《紐約時報》如何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為數以百萬計的讀者“洗腦”。該報擁有650名網上訂閱讀者,在全美讀者達數千萬,他們每日所閱讀的文章,充滿偏激和不實的言論。
博康在書中揭示《紐約時報》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手段達到目的:透過導言,大標題及排版方式歪曲事實;利用民意調查,表格和誇張的語言矇騙讀者;僱傭擅長扭曲新聞報道來實現左傾政治目的的採編人員。
博康是一名律師,娛樂和高科技行業資深的行政人員,也是獲獎的作家。《新聞欺騙》是在《紐約時報》傳出作假新聞後第一本批評該報的書。《世界互聯網日報》的編輯法拉表示:“讀者在看完這本書後,可能從此不會再看《紐約時報》。此書將可能為美國《紐約時報》時代敲起喪鐘。”
一位《紐約時報》的忠誠讀者馬克·阿德勒日前稱:“在我對《紐約時報》喪失信任之前,我也一直習慣閱讀它想讓我讀的部分——頭版啊、編者按語啊、頭版底部廣告欄裡那些醒目的標題啊,還有‘時報特訊’之類的版塊。
我讀了簡·梅爾女士的書《黑暗面:內幕之反恐戰爭如何變為對美國理想開戰》,她在其中爆料說,《紐約時報》早就對伊拉克戰爭內幕有所瞭解,但他們懾於布希政府的強硬,只選擇將一些戰爭醜聞隱蔽地刊登在報紙最後的角落裡。即便如此,我也還沒有對《紐約時報》完全失望。直到我聽到來自不同政見者有關大眾媒體的反對聲音,像諾曼·喬姆斯基在《偽造共識》中指出的,大眾媒體本身就是一個巨頭公司,它是只為股東和國家政權服務的。於是,後來我每次再看《紐約時報》的時候,都一定會到犄角旮旯裡去找那些被有意冷落的文章。
2011年春天,颶風、洪水、旱情、火情在這段時間席捲了全球以及美國的許多地區,每一種災情都堪稱長久以來破紀錄似的的嚴重,幾乎可以與歷史上‘最糟糕的情況’相提並論。盡管在現代美國歷史上,類似的情況也曾發生,但是從沒出現數種極端天氣於在一個月裡集中襲來的情況。““這段話嚴厲否定了《紐約時報》一直聲稱的氣候情況和20世紀初並無二致的言論。《紐約時報》關於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報道的確是擾亂視聽的,因為,先不說這種新聞事實上絕對應該登上頭版頭條,就說說在城市文明遭到全球變暖重創的情況下,被那些一絲不苟從頭到尾研讀報紙的人們寄予厚望、委以信任的唯一的新聞報道,也終於徹底地讓他們失望了。更讓人感到氣憤的是,這樣的新聞報道還會助長那些反氣候變化論者的氣焰,他們會在網站上將這些文章當作論據大發言論,說什麼連“自由的”《紐約時報》都已經承認“毫無證據表明是人類的行為造成了全球變暖”。可是標榜自由的《紐約時報》卻基本上變成了對巴拉克·奧巴馬言聽計從,這著實反映出財團支持下的右翼媒體機器是怎樣徹底地遭到了政治紛爭的挾持。《紐約時報》成為政府或者財團說一不二的宣傳工具非常危險,這不是危言聳聽。在那些財團支持下,《紐約時報》已經不值得我們信任了。】
《金融時報》的歐陽德(Simon Rabinovitch)10月31日的文章揭露,署名“老任”的批評《紐約時報》的文章,幾乎整篇皆是抄襲而來的。歐陽德認為“老任”應該是個筆名,奇怪的是,在這篇抨擊抄襲的文章中,卻到處都是抄襲的影子。歐陽德一一指出這篇評論的許多地方:例如,對《紐時》考偉事件的描述是抄襲中國新聞網新聞中心2010年的文章,對布萊爾事件的描述是直接取自2003年的兩篇文章、《新聞欺騙》一書的介紹也是來自2003年中新網的報導,而最後曾是《紐約時報》忠實讀者的那段話則是來自東西網(現已停運的翻譯網站)對一美國新聞網站Splicetoday.com上的文章的翻譯。
歐陽德表示,即使以不時有抄襲現象出現的中國媒體的標準來看,這樣作賊喊捉賊、以大量複製貼上的文章來宣導傳媒道德的事情,也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厚臉皮的。而紐約一位新聞人士對明鏡新聞網編輯說:“《人民日報》四個字就是謊言。”
儘管中國當局封網,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關於溫家寶家族醜聞的新聞在中國社交網站上已經傳播,網民上傳螢幕截圖、圖檔和持續用暗語交換相關信息。例如,“溫家寶”變成了“我家寶寶”。根據博客石英節錄的部分網民發言,一位名為 “_祥_龍_”的使用者說:“尼瑪,牛約時報都成敏感詞了!知你罪你,其惟春秋!”甘肅“小皓1314”寫道:“可憐牛約時報,慘遭××。truth always under the cover.(真相永遠被掩蓋)”廣東“靈魂的巴別塔”感嘆說:“唉,什麼時候國內體制能夠不因言獲罪,那就真的民主了!像現在一樣,國外大報爆料,國內媒體寂靜一片,我等升斗小民也只能噓聲;在外國有這事某早就要到國會接受質詢或因醜聞辭職下台了。”
據《紐約時報》截止到10月27日的統計,這則報導仍持續吸引許多人閱讀。報導出現當天,85%的閱讀者來自中國大陸。這篇報導則是網站上最熱門的報導,吸引了全《紐時》網站瀏覽的近三分之一,《紐時》網站首頁則吸引了另外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流量顯示,有許多中國大陸的讀者是使用虛擬專用網(V.P.N.)來避開中國的網路審查。(《調查》特刊
第二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四月
(633)
-
▼
4月 22
(21)
- 一齣令人著迷的中國政治大戲
- 《人民日報》抨擊《紐時》抄襲的文章通篇抄襲而來
- 習近平下令整軍 團級以上幹部下連當兵
- 黨將金一南的母親分配給了他父親
- 中国贪官卷款外逃急抛房产腐败程度令人发指
- 美國資本市場“看門人”責任大
- 習近平引用毛澤東詩句典故信手拈來令人疑慮
- 中国地震救援工作取得进展
- 中国国务院要求各单位团体未经允许暂不进入雅安灾区
- 中韩严厉批评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
- 美檢控官准備起訴波士頓爆炸嫌犯
- 当局阻异见人士救灾 官方救援被质疑
- 報導俄羅斯援川震 新華社撤稿
- 日本高官:參拜靖國不應限制
- 地震不殺人 豆腐渣工程是兇手
- 俄國救難隊 將赴寶興震災區
- 四川雅安地震 兩岸三地藝人捐款逾千萬
- 傳北韓放軟 願與中國對話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4月21日)
- 2013年4月21日《明镜郵報》
- 2013年4月21日《歷史日報》
-
▼
4月 22
(21)
-
▼
四月
(633)
- ► 2012 (16277)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為打通劉雲山的關節,孫政才拼命將吉林一些項目輸送給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在孫政才親自干預下,中信產業基金在吉林一些重大企業改制項目中獲利頗豐。 溫家寶、劉雲山力保孫政才入 政治 局 (1) 《外參》特約記者 劉寶書 中共 吉林省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最近在 北京...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特派記者羅印冲、記者賴錦宏/北京、台北報導 陳光誠是否會成為中美兩大國外交博弈的犧牲品?還是陳光誠自己反覆不定,導致中共不想放手?有消息稱,中美兩國為陳光誠一家再度談判,讓他們成行的可能性不高。 昨晚十一點,美國駐京大使館官方微博發表駱家輝談話,駱家輝說,陳光誠一開始就「最最明確...
-
CCTV周二晚间新闻联播,收视率一定破纪录,令所有观众失望之后,于4个小时之后上演一场"午夜惊魂"。作家鲁直人对此新闻处理方式,提出严厉批评,质问中共高层屡屡产生恶性事件的根源与土壤何在? (德国之声中文网)4月10日夜半11点,在王立军...
-
美国之音 美国6位参议员说,他们下星期将提出立法草案,规定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所穿的礼仪性服装必须是美国制造的。但美国奥委会表示,美国代表团今年已经来不及把中国制造的服装换下来了。 在这之前,媒体报道凸显美国奥运会代表团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江南富庶地南京民風柔順,除了水滸「拚命三郎」石秀,再無出過英雄。加之屢遭屠城(洪秀全、曾國荃、日本鬼),又不幸淪為「國民黨巢穴」,滿城梧桐濃蔭下,「夾着尾巴做人」成了每個市民默記的家訓。豈料龍年暮春,紫金山麓一聲霹靂,躍出個光彩四射「拚命嬌娃」女英豪,那就是土生土長南京丫頭何培蓉...
-
《外參》特約撰稿 成明 即將出版的《外參》月刊,發表《外參》特約作者的獨家調查,針對彭博通訊社關於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族的商業報道,作出澄清。 近日,隨著中共十八大的臨近,海外若干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媒體,如美國彭博社、博迅網、英國的《經濟學人》等,在熱炒中共常委習近平...
-
從北京貴族學校到峽北農村下放再到回北京讀書,從脫下軍裝下放河北正定縣鍛煉,到福建湖江上海終成一方諸侯,再到重回北京變身「王儲」,習近平一步步完成了向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轉變。 這其中,習近平既跟著父親習仲勳倒過霉,也跟著沾過光,既有高人關照下的事先安排,也有黨內博奔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