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

習近平引用毛澤東詩句典故信手拈來令人疑慮



《明鏡月刊》記者 劉輝,蕭憲聰



  永遠正確,毛鄧一家

  不過中國學者、國務院農村發展中心前研究員姚監復對德國之聲表示,這番表態與在2011年中共建黨90週年時,習近平負責的《中共黨史第二卷》中的觀點如出一轍,該書當時肯定了“中共史上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改造、肯定了反右派是正確的、肯定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經濟是發展的”,“習近平的這個觀點不是新的觀點,這個觀點他說出來也不奇怪。”

  姚監復也引述鮑彤對中共對待其歷史的評述,包括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及十八大報告中已顯露無疑,即從來不認錯的言論,儘管在同一個報告或講話中的說法相互矛盾:“又肯定前三十年,又肯定後三十年,這就是共產黨政治運動邏輯,就是始終是正確的,始終是三個代表。共產黨致命的一個弱點就是不認錯。鮑彤曾說十八大報告是有各種矛盾的報告,各種對立的觀點都放進去了。一黨專政不改、四項基本原則不改,改革開放本身就是矛盾的,從鄧小平那裡就是矛盾的,又要維護一黨專政,又要搞改革開放本身就是矛盾的。”

  姚監復認為,作為紅色後代,習近平在中共建國後的歷史中成長起來,其家庭背景,所受教育決定他對中共紅色政權、甚至毛澤東思想有著天然的感情;從另一個執政者層面來考慮,他亦會維護中共統治。因此他認為很多人再對“習李新政”抱有期待是不現實的:“期望本身就是善良的幻想,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會變成像趙紫陽對胡錦濤、溫家寶的評價一樣:‘他們是好人,但是不可能大有作為。’這個評價也適用於習李這新的一代。”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習近平十八大後榮昇中共總書記的百天裡至少四度談及毛澤東;引用毛澤東的詩句、典故更是信手拈來,多少顯示根紅苗正的習近平對毛澤東的鍾情。除了上述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的表態外,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他也引用毛澤東的詩句“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上,他引用毛澤東的詞句“風景這邊獨好”以及探訪民主黨派時重提毛澤東有關興亡週期率的談話。

  姚監復指出,無論習近平表現多親民、在腐敗問題上增加多大力度,其一黨專政似一塊無法融化的鐵板,不可撼動:“威脅到一黨專政,或是他們認為威脅到一黨專政的,他們都會反對,但他們不知道高壓鍋何時爆炸,他們把減壓筏都關死,下面乾柴烈火,將來高壓鍋會毀壞的。但他們為維持中共政權,寧可拖下去。我不改你又能怎麼樣。”

  的確如此,在維護一黨專政上,毛鄧是一家。


 http://images.takungpao.com/2013/0223/20130223084502416.jpg

  習近平引用毛澤東詩句典故信手拈來,顯示儘管父親被毛狠整,但根紅苗正的他對毛澤東頗爲鍾情,令人疑慮。

  “新南巡講話”給自由派當頭一棒

  當然也有聲音認為,習近平的這番話似乎與中共1981年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上所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相左,尤其是對反右、文革等問題的態度。因為在這個決議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官方的全面總結;對這一時期一些重要歷史人物的功過,特別是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作出了官方的基本評價。鄧小平等中共元老認為建國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績是主要的,包括實現和鞏固了國家統一,抵制了美蘇等國際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農業和軍事體系,極大發展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等等。但是,《決議》將文革從理論到實踐上進行了全面的否定。

  正是因為這點,有政治觀察人士認為,在中共的語境中,改革開放前30年和後30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治環境,更加籠統、易於讓中國人接受的說法就是前30年的社會主義探索主要是“階級鬥爭為綱”,後30年的改革開放更多的是“經濟建設為綱”。而且習近平所說的“不能相互否定”,除了前30年不能否定後30年的經濟成就之外,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改革開放至今的成績也不能否定毛時代的30年?包括否定期間的反右、文革等問題?

  習近平開局百天時間裡,傳達出的信息力求中庸,調和黨內左右兩派之間的矛盾的意味明顯。尤其是“薄熙來事件”前後,黨內關於“做蛋糕”還是“分蛋糕”存在一定爭議,而在體制內外不少人眼裡,“做蛋糕”代表著鄧小平的繼續改革理念,“分蛋糕”則意味著更傾向於毛時代共同富裕的政策。習近平作為“新主”,在亟須黨內共識的情況下,向黨員發出號召,無論是毛,還是鄧,都是中共探索社會主義的一個時期,兩者不能分割、否定。希望以此為基礎,逐步開始建立自己黨內的威信,為下一步執政奠定基礎。

  而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疑是討好或統領左右兩邊的萬金油提法。但“初級階段”,“特色”這些模棱兩可的文字遊戲,在威權高壓的不爭論時代,固然可以得過且過,但如今早已是告別不爭論的常人政治時代了,黨內黨外必然有人站出來說道說道,問問究竟。究竟什麽才是能凝聚黨內共識的社會主義,怎麽解釋資不資社不社的社會現實,對習近平而言是個棘手又逃不脫的難題。

  人們看到的是,習近平還在努力和稀泥。

  其“新南巡”拜祭鄧小平及“新開拓”和深化改革反腐的表態,也的確一度燃起學界和民間對習李“新政”的期待,與2003年胡溫上台之初,外界稱之為“胡溫新政”的歷史有驚人相似之處。2012年12月24日,70餘位中國公共知識分子聯署“改革共識倡議書”,就推進依憲執政、落實選舉民主、尊重表達自由、深化市場經濟、實現司法獨立、保障憲法效力等向新晉中共高層諫言。其後當局全面在網絡上封殺該倡議。聯署人之一的中國知名律師張思之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認為,公知及民間政改願望,實現前景並不看好。

  而稍後知名記者高瑜披露的在黨內逐級傳達的習近平“新南巡講話”的具體內容更是給懷有美好願望的人當頭一棒。(《明鏡月刊》38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