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

習近平新班子對民生投注了極大精力


中國研究院第二次研討會發言紀要(15)


《調查》記者 高伐林 錄音整理




   習近平接掌中共大權半年多,他極力鼓吹的“中國夢”漸漸露出端倪。正當他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州舉行“莊園會”的第二天,2013年6月9日,中國研究院在美國新澤西普林斯頓舉行第二次研討會。來自中國、美國的十餘位學者,再次將習近平及其政策走向,當成“會診”的對象。
 


陳小平:秦海倫,該你說說了。

秦海倫:習近平今天的作為,是中國歷史現象的積累,是歷屆政府作為的積累,也是中國文化很多因素的積累。如果不是習,換了另外一個人,也是處在他這樣的處境和環境之中,其作為會不會也大同小異?

信息時代技術的發達,使中國的環境必然發生很大變化。過去,矛盾暴露得遠遠不如今天這麼廣泛、徹底、激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人們知道的事情不多,那時的信息不發達。

前一段我回國,這是十多年來時間比較長的一次回國。在國內的感覺,身處中國的國情之中,身處中國各種聲音之中,與在國外、在今天這個場合的感覺,很不一樣,對中國現狀和前景的看法,也很不一樣。我的感覺是,習近平是在做事情。

為什麼我這麽說?在國內,我每天都看新聞,習近平新班子幾乎每天都對民生問題有新舉措。我的印象中,鄧小平南巡以來,最高當局主要考慮的多是中國的地位、形象,很少對民生問題投注這麽多精力。而習近平上任之後,有這個鮮明的特點——儘管有很多不足,但是這些不足,是積重難返,不是他的個人能力可以一下扭轉的。而他表現出來了一種魄力。每天看新聞,每天有不同的事情在發生,這至少讓我感覺,中國有希望了。我很激動,每天的電視新聞,看一遍不夠,我要看兩遍!

http://u.thsi.cn/fileupload/data/Input/2012/10/25/74b0a6713aeb0e348e7b320c00fd6eba.jpg央視新聞是中共最重要的喉舌之一。

另一方面,我感受到老百姓的變化。據說乾隆皇帝講過:窮山惡水出刁民。中國歷史這麼長,土地貧瘠,資源匱乏,中國老百姓是勤奮的,但日子非常苦;加上文化遺留的東西殘存在老百姓身上,難免出刁民。中國很難治理啊!

中國是多面性的,也是很矛盾的。你說他們活得很充實,也可以說他們活得很可憐;但他們也是信息時代所造就的,總體上看看,我認爲今天的中國在進步,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他們對政府、對社會的態度,心態、精神面貌,都表現得很不一樣了:首先是敢說話了,在日常的談話中很自然地說起來真實的想法——很自然!對中央領導人也很自然地指名道姓,不會擔心被舉報。
——所以我說,中國在進步。

曾樹軒:男人論政的時代應該結束了。

陳小平:海倫反映了一種民間聲音。

鄭國巍:大家對形勢判斷的差距是很大的,在北京沙龍的辯論,兩派人的差距、對立,好像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甚至是在兩個星球。

如果要從一些趨勢性的指標上來講,精英有理由對現狀感到憂慮。環境質量,健康指標,社會道德水平,尤其是下一代的品質,如果跟國外比——就跟台灣比,差距也都是很恐怖的。台灣其實並不是做的特別好的,但是台灣社會健康程度,大陸沒法比。即使共產黨垮台了,我們社會潰敗的趨勢也未必就止住了。政權換了個牌子,還是中國人嘛!

中國最大的“政道”的問題,就是我們不大相信自治,我們相信在一個權威下面生活。要改變這個,十分困難。目前這個寶塔型的社會,即便可以持續,但是對民族的創造性、對民族的未來,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我不關心共產黨的命運,但是我們不能自己“瀟灑走一回”,而是要對民族的未來盡一分責任:怎樣激發中華民族內在的活力?只能採取多元治理的構造,要有多樣化的競爭的實驗。現在是都被趕到同一條路子上去了,很危險。

海倫看到的快活局面,也是值得憂慮的;但我們也要警惕,我們自以為“憂國憂民”,但是對改變、改進中國的狀況,我們的努力、主張到底有沒有作用,值得思考。

馮勝平:中國的現實:極大的富裕,極大的不公;人人反貪,無人不貪。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腐敗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大眾文化。沒有人痛恨腐敗,如果有,也只是痛恨自己沒有腐敗的機會。(《調查》第11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