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中共十八大前的兩大價值之戰


社論

看上去風波不興的北京,實則暗潮湧動。這些暗潮,多屬大政方針敲立前的交鋒,近的是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爭取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遠的是為來年秋中共18大上,政治路線的轉向。而在湧動的暗潮中,最為壁壘分明的,是兩大價值之戰。這兩大價值,就是現在儼然主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曾被強烈批判仍有強烈堅持的普世價值。

近期,北京左右不同流派的陣營、不同色彩的媒體,紛紛以座談、專訪等不同形式來討論價值觀,如建制派和左派,是由中共17屆六中全會文化建設文件,來力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探索、成形和占立主導地位;改革派和自由派,則繼續力推接受普世價值,匡正改革、發展之路。

兩種價值觀之戰,非今日始,而是早就有人在提中共建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包括胡錦濤的多次講話中,都有類似主張,但實際沒有成形和得到社會廣泛認同;又早就有人主張中國接受普世價值,甚至身任總理的溫家寶也大聲提倡,但迎來砲聲隆隆的大批判,一度消沉,近期聲音再度加大。

兩種價值之戰,當然不是空洞的主義之爭。首先有其社會根源,即中國已經表現極強烈的信仰缺失、道德亂象、社會失控。這些問題,本來在「文化大革命」的大摧毀之後,已經浮現,但最後是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把虛幻的價值理念徹底拉垮,而正常的信仰,廣受認同的理念,又還沒有建立起來。

由此,中國社會出現了諸多問題,特殊利益集團是從上到下的貪污腐敗,民間是從裡到外的冷漠,方方面面的人際關係錯亂,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爆發。最後形成公權力全面濫用和暴力執政,民間以暴易暴的暴力對抗。目前火頭四起之下,中央除了繼續強化軍警,束手無策,社會亂局,一觸即發。

化解這一困局,路徑很多,其中一個是再樹信仰,重立規範,產生約束,助推社會關係的調整,社會事務的管控。價值觀的問題,由之產生。

在此之前,普世價值提得熱烈,爭得也激烈。所謂普世價值,無非是以民主、自由、科學為基礎的,在世界上普遍接受的價值觀。曾在胡錦濤的報告中詮釋的普世價值觀,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執政」三者的結合;溫家寶在2007年人大政協兩會記者會上講的,則進一步提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這是整個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

當然,不僅溫家寶的普世價值論很快受到公開批判和圍攻,這一價值觀僅民主、自由、科學還好說,一接觸到深層內涵,爭議就更多,特別是平等權利、民主選舉、新聞自由、公開施政、公務員和幹部財產公開、社會團體建立和運作等,一直到最敏感的司法獨立、新聞自由、出版自由、集會自由等,爭論相當激烈,全面打壓也就現身。

普世價值推不動,無論是最早提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還是現在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成形和推動也相當遲緩。今秋召開的中共17屆六中全會,推出文化建設和改革的文件,實際上主要任務,就是想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開路。

按最新說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仍在提煉中,但以官方意思其內容主要是「四大塊」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的榮辱觀。但「四大塊」塊塊有爭議,以至於現在說法,還需要提煉、凝聚共識。

相持不下之際,目前有言論提出第三條道路,即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只是一個框架,普世價值又未能完全服膺中國的國情,於是在前者的框架中,納入後者的內容,由之形成兼容差異、包容多樣的價值體系。價值觀的能否妥協成形,決定著道路和模式,中共18大前的這場交鋒,仍待決出勝負。


Read more:世界新聞網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