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中國外交官:蒙古不好對付

  《明鏡月刊》弗郎克·澤林/中國與其他鄰國做生意從來沒有像蒙古這麼困難。老百姓認為,為慶祝蒙古建國600週年修建的議會大廈廊柱之所以未能與成 吉思汗雕像同時落成,是因為“中國人的拖沓”。類似這樣對中國的抱怨不絕於耳



《中國正在改變世界》,弗郎克·澤林著,明鏡出版社出版


   自1991年起,英文成為蒙古第二種官方語言,而不是中文或俄語。在蒙古,年輕人的視野亟待開闊。基本設施亟待建設,對於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來說,其所 需資金過於高昂,當地勞動力也相對短缺。此外,培訓勞動力也缺乏足夠的時間,因為選民們不願為公路和住房永久等待下去。建築業於是最終落到了中國人手裏。

  “在蒙古,大部分人還住在帳篷裏,建築行業的歷史並不長,它最初是由蘇聯人幫著搞起來的。”

   “那麼蒙古是不是希望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呢?”我插嘴問道。恩赫巴雅爾總統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我們眼看著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不買的話,那我們豈不是太 傻太笨了?但是,我們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並不是單向的,我們必須想辦法把自己的產品賣給中國人。我首先想到的是能源領域。2005年我與胡錦濤主席會面時, 我們曾經談到由中國幫助蒙古修建電站和基礎設施的問題,這樣,我們在向中國出售礦產之外,還可以向中國出售能源。我認為這是兩國合作的一個良好機會。”但 是,目前雙方就此問題的談判尚未取得太多進展,數億美元的投資還有待落實。中國自1999年起便成為蒙古第一大貿易夥伴,40%的外來投資來自中國。因 此,恩赫巴雅爾總統在談及對外政策設想時,特別提到在這方面要更好把握。他說:“合作的同時絕不能使我們的多極化外交政策受到威脅。”

  2006年11月,在我們談話數周後,恩赫包勒德(Miyeegombyn Enkbold)總理在北京會見了中國總理溫家寶,中蒙兩國企業家簽署了價值將近1億美元的合作項目。2006年,蒙古貿易額增長近90%,有19家外國企業在蒙古投資。這些企業,無論來自加拿大、美國還是澳大利亞,都把中國視為原材料銷售市場。僅位於戈壁區的塔班陶勒蓋煤礦的儲煤量,便可以滿足中國3年的全部煤炭需求。政府預測,在未來5年內,蒙古人均收入將由目前的2100美元增長到7000美元,2025年將達到15000美元。這種預測是基於中國的大量需求做出的。

   幾年來,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一直在與蒙古就共同開採煤礦問題進行談判。儘管中國提出願意幫助蒙古修建一條新的鐵路,由產煤區通往中國,但談判始終沒有進 展。掌管著將近300億美元基金的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Templeton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認為,未來5年亞洲的煤炭價格還將上漲42%。蒙古擁有680處儲量豐富的銅礦、金礦、鐵礦、磷礦和鋅礦,可供開採的優質煤多達1000至 1500億噸,這是目前已探明的世界儲量最大的煤礦。此外,蒙古還擁有世界第二大鈾礦儲量,僅次於俄羅斯。銀礦儲量也位居世界第二。 因此,蒙古的戰略地位在未來幾年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目前在蒙古的投資衹有大約5億美元,遠遠低於其在多數非洲國家的投資。

  蒙古是一個 令人感到棘手的夥伴,中國外交官說。我們也可以把這句話看作是某種中國式的外交智慧。中國與其他鄰國做生意從來沒有像蒙古這麼困難。雖然經濟上進一步開放 可以給國家帶來很多好處,但是在這個新興民主國家裏,恩赫巴雅爾總統要對公眾意見予以足夠重視。例如老百姓認為,為慶祝蒙古建國600週年修建的議會大廈 廊柱之所以未能與成吉思汗雕像同時落成,是因為“中國人的拖沓”。類似這樣對中國的抱怨不絕於耳。人們寧願和距離遠一些的國家合作。德國聯邦地學與原料研 究院國際合作處處長沃爾克·施泰因巴赫(Volker Steinbach)認為,蒙古人已經逐漸意識到,他們在“滿足世界經濟對原材料的需求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蒙古金礦儲量預測為3000噸,與南非金礦 相比,開採成本更低。已探明的銅儲量為3000萬噸,僅戈壁區奧尤陶勒蓋銅礦的儲量便達到2500萬噸。該礦距離中蒙邊境僅80公里,緊靠走私線路。

   羅伯特·弗里德蘭(Robert Friedland)是國際採礦業的風雲人物。2001年,他從澳英合資的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集團(BHP Billiton)手中買下奧尤陶勒蓋礦的開採權,因為必和必拓認為該礦的開採潛力不大。弗里德蘭接手後,堅決指示繼續勘探,最終發現了目前儲量位居世界 第二的銅金礦。弗里德蘭計劃於2008年之前在奧尤陶勒蓋投資14億美元,2015年之前再投入16億美元。弗里德蘭執掌的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艾芬豪 (Ivanhoe)公司市值已達到40億美元,其本人擁有該公司將近32%的股份。這位採礦業的“米克·賈格爾”相信,奧尤陶勒蓋礦的產量可以達到每年 100萬噸銅和30萬盎司黃金,並且可連續開採至少30年。 蒙古的年輕民主勢力現在之所以有資本制定針對中國的防禦戰略,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歸功於弗里德蘭的淘金者性格。

  僅僅依靠弗里德蘭的奧尤 陶勒蓋礦,蒙古的國內生產總值便有望增長40%至50%,而這個國家10年來一直保持著6%至8%的年增長率。開採工作一旦開始,將為3000人提供工作 崗位,其中90%將是蒙古人。當我2006年到奧尤陶勒蓋礦參觀時,弗里德蘭已經投入了4.2億美元,主要用於深達地下2千米的開採試驗,以及修建地下 470米、直徑6.7米的試驗巷道。在他之前,從未有人在這裏進行過如次頻繁的開採試驗。弗里德蘭這樣做的原因在於希望有更大發現,雖然目前已探明儲量已 經遠遠超過了艾芬豪公司的開採能力。在業內,艾芬豪公司規模不大,經驗也談不上豐富。

  弗里德蘭的成功促使其競爭對手紛紛展開行動。 2004年,蒙古佔世界採礦業投入的比例達到4%,比之前翻了一番。蒙古這一草原國家一躍成為世界十大原材料生產國之一。國際採礦業巨頭如南非英美黃金阿 散蒂公司(Anglo Gold Ashanti)、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集團等已在蒙古佔據了自己的地盤。取得業內最佳股市業績的力拓集團(Rio Tinto)將在這裏著手勘探,日本綜合商社三井物產也已搭起了鑽井。

   目前蒙古40%的領土對採礦業開放,其規模超過了西班牙的國土面積。大大小小的金礦遍佈各地,但是三分之一的蒙古人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我們有兩大 問題亟待解決”,蒙古前總理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Tsakhia Elbegdorj)說,“首先是貧困,其次是如何處理眼前這筆巨大的財富。”

   蒙古人決定以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這條食物鏈的末端是非法淘金者,其中大部分是賣掉了羊群、來到廢棄的礦井尋金的牧民。他們被稱作“忍者”,因為他們背 著塑料盆的樣子很像動畫片《忍者神龜》的主角。在蒙古,大約有10萬名“忍者”,是正式礦工人數的8倍。在前往邊境的途中,離首都大約300公里的地方, 我偶然遇到了一個“忍者村”。從山谷到大山深處,遍地都是“忍者”們搭建的帳篷。其中既有餐館,也有賣金子的店鋪。一群群男女老少每天從早到晚在礦井中摸 索,他們全部的希望就是找到一塊金子,然後活著爬出礦井。“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和收入來源,我們衹能這樣做”,一位35歲左右的婦女對我說。她和她的3個孩 子都在這裏生活,如果運氣好的話,他們和另外兩位同伴每天可以找到價值18美元的金粒,而政府官員的月收入不過衹有100美元。
(《明鏡月刊》第15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