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东盟各国两面下注不得罪中国


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在柬埔寨召开,中国拒绝在东盟的场合中讨论南海主权问题。专家认为,东盟各国以“两面下注”的方式拉拢美国巩固国家安全,同时希望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东盟各国与中日韩外长会议本周在柬埔寨金边召开,会议中是否将提及南海主权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据法新社报道,东盟各国日前草拟 《南海行为准则》,这一东盟外长达成共识的文件草案显示,东盟成员国希望以联合国国际海洋公约作为解决南海主权纠纷的基准。北京方面表示愿意与东盟国家在 适当时机探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但并不是旨在解决南海争议,而是为了增进各方的互信和合作关系。

中国在近年来与南海主权申索国菲律宾和越南频频发生摩擦。今年四月,菲律宾和中国因为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菲律宾称帕纳塔格礁)主权纠纷,在该争议海域进行为期数周的对峙。越南则在今年6月通过新的《海洋法》,宣称该国对黄沙群岛 (Paracel)、长沙群岛(Spratly)(中国分别称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中国所称的中沙群岛(Macclesfield Bank)拥有主权和管辖权。菲律宾和越南更积极寻求美国支持,加强在防卫事务上的合作。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此前曾表示希望在东盟外长会上讨论南海问题。

东盟各国"两面下注"拉拢中美

2012年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于柬埔寨金边举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7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不是讨论南海问题的适合场所。他指出,南海问题不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问 题,而只是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问题,人为炒作南海问题,实际上是无视地区国家谋发展、促合作的共识,试图干扰中国-东盟关系。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主任桑德施耐德 (Eberhard Sandschneider)表示:"从全球媒体的报道看来,南海主权申索国间虽然时有摩擦发生,但情势仍不至于升级至国际法庭需要介入的阶段。"此外, 中国的势力日趋强大,东盟其他国家和美国并不乐见南海爆发冲突,因南海的紧张情势不利于东盟各国与中国的双边合作。

前台湾国防部军政副部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及战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则表示,中国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贯模式是以外交和经济手段施压,东盟国家或许对中国有批判和指责 ,但惧于中国的强大势力,东盟成员国并不愿意扩大情势:

"各东南亚国家的社论都在提醒他们的政府,不要做过头。这些国家聚在一起也是担心这个崛起的大国对他们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他们也必须表态,展现团结。东 南亚国家集体表态、拉拢美国支持,都是希望在安全上得到某种保证;可是在经济上他们又必须依赖中国。所以这些国家所采取的是两面下注的方式,这些国家还包 括日本、南韩和印度。"

中国宣称拥有南海完整主权

美国态度强硬

中国在2009年后一改过去软硬兼施的手法,对外态度日趋强硬,引起周边国家紧张,美国也因此名正言顺地重返亚太。但曾在美国重要智库任职的林中斌相信, 中国在必要时会与华府私下沟通。他指出,美国由于社会和政治问题不愿与北京在南海议题上发生冲突。华府对外态度表现强势,主要是由于奥巴马不希望在年底总 统选举前遭到对手共和党指责软弱,"对外强硬其实是对内表态",但实际上美国重返亚太的计划虽然声势浩大,持久性仍是个问号。

桑德施耐德也指出,南海对美国而言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华府虽然曾承诺菲律宾在必要时予以援助,实际上美国并不愿被卷入军事冲突中,极力避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用军事力量。

林中斌认为,中国对美的关系自2002年起便是以合作为主,"矛盾不可能消失,但合作要在矛盾之上",而在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主权问题时,则以国际经济发展为优先考量,贸然动武的机会微乎其微,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亦然:

"中国会在很多实际层面展现有效控制,他的军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他会避免第一个开枪,避免军事冲突。最后的结果是在中国声势浩大的情形下,美国内部的问题 太多自顾不暇,中国再回到2002年温家宝讲的'合作、共同开发'。在此情形下,中国以龙头的姿态进行比较合作式的做法。前提是中国先占了军事和各方面的 优势,再用外交等办法让大家都可以接受。"

作者:张筠青

责编:苗子


德国之声中文网




2 条评论:

匿名 说...

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达3629亿美元。首超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若与中国在这一地区竞争,动动脑子怎么给东盟国家带来实际的利益。靠挑拨离间,出卖军火,在东南亚是呆不长的。

匿名 说...

】《日本时报》7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在亚洲“打翻苹果车” 中国石油公司宣布向外国公司开放南海石油区块招标。此举令地区震惊。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在东盟地区论坛召开前夕宣布上述消息的。

尽管或许北京是在回应越南的挑衅性行为,但其近期的举动“过了头”。中国提出的“历史性水域或历史性权利”主张,可能遭到反驳。更糟的是,“历史性水域”传统上等同于不存在“航行自由”的国内水域。这当然是美国最担心的——中国有朝一日可能会在南海执行此类政策。

显然,中国选择不在意东盟的感受以及美国促其接受现有秩序和国际法的告诫,会继续单方面执行和加强其历史性领土要求,拒绝第三方调解。希拉里及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一直为近日访问东南亚造势。用坎贝尔的话说,“华盛顿打算让地区感受到美国的存在”。中国近期的行动无异于(给了美国)“当头一耳光”。

显然,事态发展将令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更加困难。看起来,中国会因此与越南和西方国际惯例法相冲突——从而在政治上与美国及不少东盟国家相冲突。这也会促使一些东盟国家向美国倾斜。

鉴于中国的行为干系重大,这就引发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此时这样做?是不是与其领导人换届有关?还是民族主义的军方派系占据了上风?抑或其领导层“心意已决”,“亮出身手”?

不管北京的动机是什么,此举令地区不安。当然,中国有权(像之前许多国家,包括美国一样)崛起,且按照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改变地区和国际秩序。最近的行动似乎说明这恰恰是北京的意图。

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向亚洲“再平衡”,这引起地区不安并加剧美中紧张。中国认为美国此举意在抑制其“崛起”。中美目前竞相争取东南亚国家人心。越菲欢迎华盛顿的政策转向,但其他国家没那么热情。一些东盟国家不愿在美中之间二选一(无论是单独还是集体),担心美中竞争会主导地区政治事务,加剧动荡并侵蚀东盟在政治和安全上的中心地位。

紧张局势会随着作用/反作用的态势而起伏不定,国际石油公司将远离,这对东南亚民众及地区和平稳定有害无利。实际上这将意味着,中美可能在步向一种文化、政治(或许最终还有军事)对抗——而东南亚再度被卷入其中。▲(作者马克·瓦伦西亚,乔恒译)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