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2日星期四

薄熙來之後中國法治仍原地踏步


毛澤東除去林彪,鄧小平除去華國鋒,江澤民除去陳希同,胡錦濤除去陳良宇,而現在輪到習近平除去薄熙來,歷史就是這麼迷人,權力遊戲就是這麼殘酷,相似的戲碼一再上演,如同羅貫中所說:“浪花淘盡多少英雄”。從林彪到薄熙來,無一不是梟雄,但也無一不敗倒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鐵律下。

《大事件》編譯  文道喻

一個巴掌的蝴蝶效應

    你喜歡看戲嗎?悲劇和喜劇又比較喜歡哪一種呢?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曾於作品《詩學》(Poetics)中寫道,希臘悲劇“描寫的是嚴肅事件……目的在於引起憐憫和恐懼,並導致這些情感的淨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遭到不幸,從而形成悲劇,因而悲劇的衝突正是人和命運的衝突。”他還將一齣悲劇分成頭、身、尾三部分,認為三者必須表現出事情發展的必然性,無關整體劇情的因素應該刪除,排除任何偶然和不合理之處。

    薄熙來案雖然不是一場虛構的戲,但用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來看竟也如此契合!首先它是再嚴肅不過的政治事件,引起支持者的憐憫和政敵的恐懼,然後出乎意料的王立軍叛逃致使了薄的倒台,他曾經如此成功,現在卻如此灰頭土臉,戲劇張力十足。此外,從谷開來決定毒殺英國商人海伍德的那一刻起,事情發展的必然性已不可逆,薄熙來絕對沒想到賞給王立軍的一巴掌會讓他的命運在一夕之間扭轉。



薄熙來絕對沒想到賞給王立軍的一巴掌會讓他的命運在一夕之間扭轉

    德國之聲(DW)同樣從這一巴掌切入分析,指出王立軍恐怕很久前就忘了這一巴掌的痛,但“蝴蝶效應”(意指微小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就是這麼驚人,成功拉下了一方霸主薄熙來。

    可惜的是,共產黨裡面什麼不多,就貪官最多,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相結合的現象並不隨著薄熙來的殞落而消失,很多政治家根本沒有立場指責薄熙來貪汙。201210月,《紐約時報》的調查報導指出,溫家寶家族已聚斂至少26億美元的財富,早些時候彭博社也研究過習家的資產狀況,但中共沒有對溫家寶和習近平的可疑身家採取行動,反而封鎖兩網站欲蓋彌彰。

    誠如加州律師瑞貝卡廖(Rebecca Liao)向德國之聲表示,人們普遍同意中國官員沒有一人是乾淨的,如果共產黨繼續讓腐敗問題挑戰其合法性,它的滅亡已不遠矣。

    因此,薄熙來的罪惡遠遠超出腐敗。2007年當他被任命為重慶市委書記時,不少觀察家預測他的政治生涯最遠只能走到這裡,重慶距離京城遙遠,薄將有志難伸,可是若薄熙來的抱負就此遭受打擊,那他就不是那個野心勃勃的薄熙來。他充分利用北京鞭長莫及的優勢,推展無視法治的打黑運動,並崇尚回歸革命時代的紅色價值,將自己打造成新左派的掌門人。

    薄熙來的理念吸引很多中國人,包括某些(縱使不是全部)高層官員。“薄熙來的盟友多,但敵人也多,”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漢學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薄熙來不依附傳統,治理重慶時發展出一套的品牌特色,為實現權力夢想,他走上一條非比尋常的政治之道。”


歷史上只有一個朱棣

    薄熙來的故事或許有點跟明成祖朱棣相似。在朱棣眼中,年輕的明惠宗朱允炆資歷和能力都比不上他,憑什麼登上九五至尊之位?於是他發動靖難之變,一路從當時的北平打到南京並取而代之。同樣地,薄熙來和習近平都擁有顯赫的家庭背景,自小在中南海長大,年紀較小的習近平還得叫上薄熙來一聲“三哥”,但對薄熙來而言,習近平歷練平庸也缺乏魅力,為什麼他能被立儲而自己不行?如此想法逐漸在薄熙來心中發芽,成為影響他未來命運的最大關鍵。


薄熙來的故事或許有點跟明成祖朱棣相似

    歷史上只有一個朱棣,淪為階下囚的薄熙來顯然不是第二個,而且他也必須為鬥爭失敗付出代價,就像許多分析人士同意,中國的腐敗指控經常被用來冠在那些帶來政治負擔的黨員身上,要是想通盤了解薄熙來案,就不能受腐敗這顆煙霧彈干擾,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崔大偉(David Zweig)便告訴德國之聲,薄熙來事件的弦外之音是:任何官員都不能挑戰中央領導、培養自我勢力以及呈現不同的政治路線。

    審判之前北京也做了不少準備工夫,那些左派的薄熙來支持者遭到鎮壓,網站強迫關閉,但於此同時,習近平試圖開發全新的左派市場,努力推動毛澤東的政治遺產,並鼓勵青年向革命時期的共產黨領導人學習。

    德國之聲指出,共產黨宣傳機器處理薄熙來審判的角度是將之視為習近平反腐運動的一部分,強力傳達“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和“沒有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理念,然而,國
終章,薄不可能無罪,所謂的正義乃是一種政治操縱,中國的法治很大程度仍落後封閉。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University of Würzburg)漢學家安曉波(Björn Alpermann)認為,薄熙來案對習近平反腐幫不上什麼忙,因為這場如火如荼的反腐運動仰仗的是中央自上而下的執行力,沒有給公民參與留有任何餘地,也沒有獨立司法和媒體監督,透明度付之闕如。最近一連串令人不悅的事件足以佐證安曉波的看法,據民權人士統計,習近平上台後已有約百位人權活動家被捕,其中包括呼籲高級官員公布個人財產的人。

薄熙來的演出沒讓人失望

    種種一切使人們更加確定,決定薄熙來命運的人不是法庭上高高在上的法官,而是在北京焦頭爛額的高層領導,“薄熙來肯定是有罪的,但他不見得會招認所有罪行,我相信審判是高度編排後的登場演出。”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中國刑事法學專家陸梅吉(Margaret Lewis)說,她還補充說明,即使是不具政治色彩的審判,中國的定罪率也高達99%

    儘管如此,在薄家聘請的律師無法進入法庭的情況下,薄熙來仍盡力為自己辯護。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13822日的首日庭審中,薄熙來先是大罵證人出賣靈魂,接著說谷開來證言“滑稽可笑”,更稱在中央紀委審查期間寫的筆錄受到“不正當壓力”以及“明確的誘導因素”影響,遇到關鍵問題就推說“記不清”與“和我沒關係”,很顯然地,薄熙來可沒那麼簡單屈服。

    這正好符合《華盛頓郵報》的預測,它認為法庭上最不安的因素正是薄熙來本人,而從他的表現來看也的確沒有讓人失望,但諷刺的是,被告為自己辯護在法治正常的國家是再正常不過之事,只是中國是一個法治極度不正常的國家,所有人包括共產黨在內都設想(或期待)著一場“順利”且“沒有意外”的庭審,薄熙來尖銳的反擊言語反而有點突兀。


薄熙來庭上尖銳的反擊言語反而有點突兀

    因此,薄熙來案對中國法治的意義成為另一個評論家辯論的焦點。201387日就在薄熙來庭審前,瑞貝卡廖以“為什麼薄熙來審判是中國法治一大勝利”(Why Bo Xilai’s Trial Is a Victory for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為題於《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發表的文章指出,儘管審判結果毫無懸念,但中國政府細心的籌備和宣傳表明,中共已不再視法律於無物,相反地,它是看重法律的重要性才願意花費這麼多心力。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