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

习近平访美的短期与长期价值


2月13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开始对美国的访问,虽然在形式上只是对去年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的回访,为期也比较短,但时值美国大选和中国领导层换届之年,又当中美实力平衡转移的关键时代,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回首这几年的中美关系(及更大意义上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历程,可以说出人意料之处颇多。2005年,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立克提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的说法,一时在两国引起轰动,得到不少中国学者欢迎。这反映的是当时美国强、中国弱的现实,中国急于向美国解释它希望的是“和平崛起”,而不是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希望以此化解美国的敌意,自然会对美方表示的相对认可感到高兴。但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力量平衡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变化,美国(及整个西方)有求于中国的事情越来越多,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也更积极,加强了在一些国际机构中的存在,开始影响一些规则的制订。时至今日,还需要谁来强调中国是“利益相关者”吗?这已是不需确认、人所共见的事实。历史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理论家总结的速度。

越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之间,越容易形成稳定关系。事实上,上述变化使从9?11事件后开始相对平静的中美关系更趋平稳。本次出访的背景亦相对平和。自胡锦涛去年初访美以来,中美关系基本上波澜不惊。去年9月美国对台军售计划遭中国强烈抗议,可以说是过去一年里最大的争吵,但也未对两国关系造成深远伤害。

不过,美国大选年的政治,也有可能构成某种变数。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中国议题基本没有成为两党争斗的焦点,这在多年来的美国大选史上是很罕见的。但今年的大选刚拉开帷幕,就已出现了中国议题突显的迹象,例如共和党重要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已明显将抨击中国作为竞选策略之一。

这目前还不是所有共和党候选人的做法,但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不振,美国政客借归罪中国来争取选民的风险会变大,甚至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的奥巴马也可能为争夺一些选民,如制造业工人,在一些中国议题上做文章。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两国关系的共赢性——美国经济表现良好也是中美关系健康的一个保障。

所以习近平的此次访问,从短期意义上说,可以和奥巴马就大选年的对华政策、美国政府的对华口径,达成某种基本共识,例如劝说奥巴马尽力克制借选举抨击中国的倾向,并继续压制美国国会正讨论的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惩罚中国的法案,从而为大选年的中美关系创造一个好的氛围。习近平会见美国政商界领袖,与他们培养较好的私人关系,对中美关系也有积极作用。至于美国媒体特别强调的让习近平更了解美国社会,笔者认为意义并不大。中国精英阶层对美国的认识并不肤浅,倒是美国同一阶层的人士应加深对中国、尤其是中国社会复杂性的了解。

从长期意义而言,中美两迫切国需要构建长久互信,消除一些战略误解的隐患。这不是习近平一次出访就能实现的,但可以为此创造一些条件。例如,美国可以借此机会向中国详细解释其“重返亚洲”战略,减轻中国的疑虑,并至少在口头上保证此举不以遏制中国为战略目标。



FT中文网公共政策编辑 刘波
金融时报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