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上海艺术家的“红色布达拉宫”之梦



上海艺术家余积勇早前的一个公共艺术计划曝光,该项目拟用红牡丹为布达拉宫披上“红装”,以激发公众“爱国热情”。此计划遭到藏人强烈反对。


布达拉宫前,武警密布

近日,上海艺术家余积勇于2010年提出的《关于实施公共艺术'布达拉宫的"红装"》可行性报告'曝光至网络,该项目计划用300万朵红牡丹仿真绢花运至布达拉宫,届时将组织350个工人,历时30天给布达拉宫披上"红装"。 展览结束后,留150万朵给布达拉宫,其余150万朵分发北京、上海、香港。给布达拉宫和北京、上海、香港相关地标性建筑披上"红装"。

余积勇在项目计划书中强调:这是是个公共艺术活动,通过此活动唤起人们热爱祖国、创造和谐社会的愿望,通过成千上万人积极参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消息一出,激起藏人和很多网友的反对,有藏人在脸书上以反讽形式留言:"我是西藏的艺术家,我也提出关于实施公共艺术'天安门、故宫、天坛披上绛红色僧侣装'可行性报告。我的目的是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让汉人特别是像余积勇这样的艺术家更多地了解藏人文化。还请当局看在我是兄弟民族的份上速批准为盼。"

“红色布达拉宫”之梦(音频)

另据藏族作家唯色博文记载,完工于公元1642 年的布达拉宫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但在文革中布达拉宫险遭灭顶之灾。差点被改名为 "东方红宫"。中国官方曾将"毛主席万岁"五个字刻成巨大的牌匾,置于布达拉宫的金顶前,并仿照北京天安门城楼,在布达拉宫的左侧竖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标语牌,右侧竖立"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标语牌。有一度,还将五星红旗插上布达拉宫,把毛泽东的巨幅画像高悬其间。

"我没有考虑政治和宗教"

面对该计划在当前漫天的网络反应,余积勇表示,他在设计项目之初,只是从一个公共艺术的角度,并没有考虑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等:"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宗教、政治上的事情,这是艺术活动,当时我考虑到布达拉宫是标志性建筑。现在网友好象是把文革的东西都拿过来,把艺术家的工作政治化了,这些舆论也挺可怕的。我们搞艺术的人去想这些做什么,不考虑那么多的事情。"

余积勇也介绍,因为项目计划推出后,应者廖廖,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施。红色布拉达宫也成为他一个搁浅的梦想。

"这是一种文化殖民者心态"

藏族作家唯色最先在网络上回应此事,她向德国之声表示,她不明白这份于2010年写成的报告,为何近期突然曝光,正值藏人不断因抗议中共在藏区的高压政策而自焚、军警对四川阿坝等地全面进驻实施管制,另一方面,当局也向藏区寺庙强行派送"五星红旗"和"中共四大领袖像","红色"也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入侵、文化入侵的象征。

"这个艺术行为和向寺庙送国旗、领袖像的性质是一样的,表现出对藏人的文化、精神、宗教极其的不尊重;当局有政治上的殖民心态,艺术家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殖民者心态。这种心态对藏人是不陌生的,几十年来一直在感受,尤其到了今天,对藏人毫不尊重的行为越来越过分了,布达拉宫是藏人精神和灵魂的象征,他们想给布达拉宫披上红装,一种是要取得国家认同,一种是想打布达拉宫的经济牌,这是不能容忍的。"

"他们和当局对西藏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

唯色也指目前有很多所谓的中国艺术家、作家等一方面籍由一些项目和作品获得国家认同,然后披上官方保护去获得利益,他们常常揣度官方意图,作出与官方不谋而合的项目,以此成为利益集团的一分子:"他们的项目是和当局对西藏的政治主张合拍的,他们很会揣摩官方意图。艺术家应该是独立的,而不能完全变成当局工具的角色,但在中国很多艺术家完全没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做的事就是迎合当局并获取利益。"

所以对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项目计划,唯色认为并不是偶然事件,也有着非常复杂的内涵,其中包含了根深蒂固的国家主义观念等,中国在西藏问题上一直诟病西方,说西方有着"东方的香格里拉情结":"但是我们从艺术家的这些行为来看,中国当局的文化殖民者的帝国主义心态,藏人是完全缺席的,即使出现了,也是被他们当作玩偶。"

作者:吴雨

责编:谢菲

德国之声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