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用溫情看中國,我們能否在官方傲慢和民間焦躁間,尋找理解中國的新態度?
華盛頓真是一團糟,這個國家正不可避免的衰落。我的美國朋友不斷表達他們的挫敗感。很少有國家像美國這樣熱愛談論自己的衰落。半個世紀來,它害怕自己趕不上蘇聯的人造衛星,擔心日本的經濟奇蹟,而現在它覺得中國人趕上來了。
我怎麼也看不出這國家怎麼會衰落?矽谷(硅谷)與好萊塢在這裏,哈佛與斯坦福(史丹福)在這裏,《紐約時報》與國會圖書館在這裏,它們不僅代表著過往的「美國世紀」,也通向未來。我該怎樣勸說我這悲觀的朋友,是的,華爾街的銀行家們貪得無厭,華盛頓的政客們相互對立,但你不需要重建整個政治制度,不用擔心經濟放緩後的社會騷動,而且你們還能公開爭辯一切,用選票來催促政治人物做出改變。
而你們憂慮的奮起直上的中國則面臨著要重建整套制度的挑戰,倘若這轉變不夠順利,它必然也伴隨著整體性的動盪。而這一切憂慮,只能在沉默中、或是情緒式的隻言片語中表達,因為不能被公開的、系統性的討論,這危機化作了更令人沮喪甚至絕望的陰影,它不激起人們的鬥志,而鼓勵人們逃離。當你在談論癱瘓的華盛頓時,北京才陷入了真正的癱瘓,從政治參與渠道、二環路上的交通狀況、到人們皮膚上的毛孔,它們都處於某種堵塞狀態。你說華爾街的銀行家們貪婪,倘若你打開中國官員們的資產清單,你會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掠奪。是的,世界曾讚嘆過中國極權的效率,修建一條鐵路、一片廠房、興起一個城市,似乎都在轉瞬間完成,但極權的浪費、敗壞卻被暫時遮掩了。如今這內部的敗壞因常年的遮蔽而更為發酵,它導致了深深的潰敗。倘若一個國家沒有獨立的學術系統,沒有推崇創新的商業環境,沒有對公泷負責的政治制度,沒有值得信賴的知識與精神領袖,沒有揭露弊端的新聞媒體,它的發展怎麼可能持續?
在向我的朋友列舉了這麼多的中國困境後,我陷入了一陣虛空。和很多知識分子一樣,當我談起中國時,似乎常陷入莫名的激動。我的陳述中,有著下意識的悲觀論調,似乎唯有揭露、詛咒這個中國,才可能描述它、幫助它,似乎因為在現實中深深的無力,才導致在言辭上的過分激烈。
我多少感覺到,悲觀主義是一種特別的誘惑。它有一種情感上的優越——我深思熟慮、未雨綢繆。卻可能標誌著智力上的懶惰,列舉困境總是容易的,想像另一種可能則充滿難度。
每個國家都會遭遇它的轉折時刻,它帶來未知的恐懼,也可能激發起特別的熱情與創造力。我還記得,一直到五六年前,我還熱情洋溢地談論著中國的興起,它代表著歷史的新動力、世界的未來。在這情緒背後,是我試圖分享大國榮耀的個人虛榮。而在過去幾年中,我又成了一名尖銳的批評者,意識到這種批評才是一個嚴肅作家的職責所在。但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被某種批評情緒所裹脅,陷入了一種單調的思維與情感中。因為不斷的重複,批評變成了令人厭倦的姿態,它也遮蔽了我對這個國家的深入理解。中國不僅代表著糾纏在一起、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困境,也代表著對個人理解力與創造力的激發與挑戰,它需要一種深刻介入的熱情與耐心。沒有這種熱忱與耐心,你的批評是淺薄與碎片式的,你的參與是短暫與淺薄的,你的離去與躲避則只能帶來人生更多的無力感。
在中國陷入最深的危機時,錢穆用「溫情和敬意」的態度描述中國的過去與現在。而此刻的我們呢?我們能否在傲慢、浮誇與愚蠢的官方語言,與亢奮、焦躁、嘲諷的民間情緒之間,尋找一種新的理解中國的態度,唯有這種描述與思考方式,可能讓我們尋找到各種問題的內在邏輯,並且有耐心來面對這些困境。在這樣的態度中,你會發現中國的另一面,它是一個等待著重新發現、整理與建設的巨大實驗場,它能給幾代人提供巨大的、值得奮鬥的歷史舞台,它能激發起對人生與世界的重新思考。
在悲觀、厭倦與逃離盛行的此刻中國社會,我們常忘記了這充滿希望與挑戰的另一面。
許知遠,二零零零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生活》雜誌的聯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專欄作家。他最近的一本書《極權的誘惑》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
亞洲週刊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十一月
(702)
-
▼
11月 08
(19)
- 改革偏保守 調和左右 胡總報告 學者批不如十三大
- 《政治局》 (電子版)决定了中國人的命運
- 中央警告:薄熙來這條路走不通
- 習近平雖提前掌權,但各方壓力令之喘不過氣
- 中共四大女高官爭雄,兩人入局,兩人失局
- 十八大常委传言乱象
- 溫家醜聞被爆,馬馼處境不妙
- 中共的司法連騙帶嚇,要被告“配合”認罪
- 十八大在京召开 全体为毛泽东默哀 党章去毛化存疑
- 外媒看即将召开的“十八大”
- 中国记者:社会良知还是党的喉舌?
- 中國網民微博關注中共十八大
- 十八大前夕青海和四川共四名藏人自焚两人身亡
- 許知遠:另一種態度看中國
- 胡錦濤談兩岸 專家:中共未忘促統
- 傳中共敲定領導名單 專家詫異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1月7日)
- 2012年11月7日《明镜郵報》
- 2012年11月7日《歷史日報》
-
▼
11月 08
(19)
-
▼
十一月
(702)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為打通劉雲山的關節,孫政才拼命將吉林一些項目輸送給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在孫政才親自干預下,中信產業基金在吉林一些重大企業改制項目中獲利頗豐。 溫家寶、劉雲山力保孫政才入 政治 局 (1) 《外參》特約記者 劉寶書 中共 吉林省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最近在 北京...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特派記者羅印冲、記者賴錦宏/北京、台北報導 陳光誠是否會成為中美兩大國外交博弈的犧牲品?還是陳光誠自己反覆不定,導致中共不想放手?有消息稱,中美兩國為陳光誠一家再度談判,讓他們成行的可能性不高。 昨晚十一點,美國駐京大使館官方微博發表駱家輝談話,駱家輝說,陳光誠一開始就「最最明確...
-
CCTV周二晚间新闻联播,收视率一定破纪录,令所有观众失望之后,于4个小时之后上演一场"午夜惊魂"。作家鲁直人对此新闻处理方式,提出严厉批评,质问中共高层屡屡产生恶性事件的根源与土壤何在? (德国之声中文网)4月10日夜半11点,在王立军...
-
美国之音 美国6位参议员说,他们下星期将提出立法草案,规定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所穿的礼仪性服装必须是美国制造的。但美国奥委会表示,美国代表团今年已经来不及把中国制造的服装换下来了。 在这之前,媒体报道凸显美国奥运会代表团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
-
《中国影帝温家宝》作者余杰在接受本台专访时指出,对于温家宝最近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历史不会在乎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他认为薄熙来事件给中共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打击。 德国之声: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先是在两会即将闭幕之际在记者会上...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外參》特約撰稿 成明 即將出版的《外參》月刊,發表《外參》特約作者的獨家調查,針對彭博通訊社關於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族的商業報道,作出澄清。 近日,隨著中共十八大的臨近,海外若干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媒體,如美國彭博社、博迅網、英國的《經濟學人》等,在熱炒中共常委習近平...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 王立軍的餘生將在監獄中淒慘度過。薄熙來可能被判無期或者死緩。谷開來會被判處死刑,儘管她已經開始就自己所知道的情況來檢舉周永康。她沒有任何機會保命。 王立軍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他是以上全部案件的參與者。他參與實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