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

歐巴馬對東盟下功夫意在圍堵中國


美國總統大選和中共18大剛剛結束,兩個大國領導人在互相致賀之後,立刻在東亞、東南亞展開新一輪的較量。歐巴馬總統將連任後的首次大型出訪活動,鎖定在東南亞,不但是再度重申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核心」,同時也向外部世界表明,美國不單是要做南海諸國與中國競爭的幕後黑手,更要成為建構亞洲北約的幕前推手。

其實,歐巴馬與即將卸任的國務卿喜萊莉攜手,大張旗鼓地參加東盟峰會,高調走訪泰國,旋風般首訪緬甸,要表達的意思很明確。既肯定喜萊莉在過去幾年中經營東亞、東南亞的成績,也告訴亞洲與世界,重返亞太,是歐巴馬時代的最重要的戰略計畫,喜萊莉只是執行者,而非制定者;因此,不會隨著喜萊莉的卸任而變更,相反地,這個戰略重心會因著歐巴馬的連任而繼續強化。除此以外,在歐巴馬的每站訪問中,中國都被當作假想敵人而遭到明的暗的修理,說歐巴馬此次東南亞之行就是針對中國,也不為過。

當然,歐巴馬也找到了理直氣壯的理由,來強化他的戰略構想,那就是,在胡錦濤主席所作的18大政治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中國要成為海洋強權的戰略構想。其實,這個構想一方面是要因應中國快速發展對海洋資源的需求,對海上安全的需求;但在更大的戰略層面上,也是因應歐巴馬的新亞太戰略,極欲突破美國對中國圍堵,走出所謂的第一島鏈包圍圈。

但是,由於18大之後,中共新領導核心習近平要處理黨內人事,主持政治局的一系列會議,制定新的內政方針,因此,不克親自出席東盟領導人峰會,沒有達成美中在總統大選和18大後的首次習歐高峰會,進行面對面的戰略對話與交鋒。北京讓即將在明年兩會後退休的總理溫家寶與會,使溫的東盟之旅,變成了一次告別之旅,無法產生像歐巴馬之行那樣的戰略衝擊力。

實際上,在去年和今年的南海紛爭引發的軍事演習對峙之後,歐巴馬的這次東南亞之行,把制度之爭、價值觀之爭等軟實力的爭奪,帶到了中美在這個地區的兩強之爭中。僅舉緬甸之行為例,歐巴馬並不諱言是為了推動該地區的民主進程,他高調會見在野黨領袖翁山蘇姬,也讚揚緬甸民眾對中國援建的密松水電站項目的抗議,並撥巨款經援這個被北京稱為有「胞波之誼」的國家等等。歐巴馬顯然是要讓緬甸「變色」,以此來凸顯中國制度的「不合理」。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的最終目標是要建立以美日澳韓台為主體,聯絡印度東盟等具有西方民主選舉制度的國家,建立亞洲的「北約」,來遏制中國以及北韓等。對此,中國在東盟國家也推動更多的軟實力工程,援建公路橋梁之外,也發展孔子學院,推廣中文,以此提升中國形象,強化感情紐帶。

總而言之,歐巴馬正在通過新亞太經貿協定(TPP),美國與亞太國家的軍事合作,以及民主、人權、環保等價值觀輸出,全面回歸亞太,習李體制如何來加以回應,受到各方關注。


世界新聞網社論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