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後省市因地制宜

旺報 【記者李怡芸/專題報導】
 中國十七屆六中全會後,包括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及文化部後續下發的《文化系統深入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方案》出爐。

 圍繞建設文化強國和2020年實現文化改革發展,成為各地區、各部門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針對不同地域特色進行的部署,一時間多元並陳,從中可見各地方學習和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各自表述實踐因地制宜

 各地貫徹落實交中全會精神,均有因地制宜的表述與實踐作法。大的省市如福建省接下來將側重於演藝娛樂業、廣播影視業、文化旅遊業等十大文化產業發展規畫及茶文化產業發展規畫的編制,並推動省屬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天津濱海新區將大幅增加文化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專項支持文化產業項目及建設,目標設定於十二五期間,濱海新區文化產業將占新區GDP比重5%以上。湖北省則針對博物館和紀念館規畫對社會免費開放,並將為此投入保險金額高達3.2億RMB。

 偏鄉如西藏自治區提出的重點目標在於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在3年內將推動每市有圖書館、群藝館、數位電影院;每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電影院、新華書店、民間藝術團;每鄉有綜合文化站;每村有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電影放映室。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提出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為村民提供娛樂場地,成立鑼鼓隊、花鼓隊等。

 許昌市同樣強調立足許昌文化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因此謀畫建設的文化產業項目包括鈞瓷產業、生態文化產業及傳媒創意產業,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具體規畫包括以下鄉活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創造富地方特色、打造具許昌市標志的文藝精品;同時要深化文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改革,包括體制、流程和服務的創新,藉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水準。

 除了地方政府,文化機構、組織亦全面動員,哈爾濱的哈演藝集團所屬各院團團長就因應六中全會精神,成立了集團藝術生產專家委員會,確立哈爾濱話劇院將立足童話劇及小劇場劇目演出,以創排精品劇目為目標並增加公益性演出場次。哈爾濱平房區則將重點支持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動漫原創產品,以專項扶持資金輔導藝術性強、創新度高的原創企業和產品,並積極串聯企業與國外動漫公司的合作;同樣的模式也用在扶持網路遊戲產業。

 地市宣傳部長比拚理解力

 上有政策後,地方上如何闡釋《決定》也影響了各地市的實踐,各地市宣傳部長在此時即擔當起「解說員」的角色,詮釋、建議文化產業因地制宜地的機制。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也是宣傳部長的伍皓認為應以本土文化為推手,著力於將文化產業發展與本土文化相結合,例如自然資源、民族歌舞、歷史文物等;同時也要將本土文化應用於文化精品創作,例如可利用本土特色發展出民族文學,包括舞蹈、音樂、影視、戲劇、書法、攝影等亦然。再者將本土文化與公益、旅遊結合,亦是接下來的文化發展上密不可分的趨勢。以紅河州而言,即致力於發揮豐富的歌舞優勢和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的優勢。

 張家界十一五時期文化產業以高於生產總值15%的速度,年均增長30%以上,文化基礎設施投資相當於建市18年總和的一倍,文化產業佔GDP比重超過8.1%,近來又以《天門仙.新劉海砍樵》、《張家界.魅力湘西》和《武陵魂.梯瑪神歌》為代表的旅遊文化演藝產業崛起迅速,填補湖南空白,年接待觀眾200多萬人次。張家界市委常委暨宣傳部長余懷民再強調文化與旅遊的結合,認為旅遊是文化的形和體,文化是旅遊的根和魂,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包括民族文化演藝、民族文化工藝品、生態文化農莊等文化產業新業態,可以使文化特色旅遊品牌化並延長旅遊的產業鏈,提升旅遊景區的競爭力。

 作為「海上絲路」的始發港之一,今日的北海亦先後獲「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中國十大休閒城市」等封號,北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梁思奇認為,培育和壯大草根文化是十二五的重點,和在大劇院、博物館的表演、展示相較,草根文化沒那麼高雅或正統,但深受基層群眾喜愛,反而穿村入市。因此民間藝人和戲班的傳承與生存狀況,值得重視,過去因草根文化不登大雅之堂而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致使許多有特色的民間藝術日趨式微,未來將增強為草根文化服務的意識,給予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