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星期五

明鏡記者探訪飽受戰火蹂躪的老撾SOS兒童村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朱諾




  (三)兒童村

  去老撾之前,曾到訪過豐沙灣的弟弟告訴我,豐沙灣有一個SOS兒童村,主要收留那些因父母被殘留雷彈炸死後無人照顧的孤兒們。我就特意去買了些圓珠筆、練習本等文具,一路背到了豐沙灣,準備送給SOS兒童村的孩子們。一大早起來,叫了輛“嘟嘟”車說去兒童村,沒想到司機就是那裡一位老師的親戚,一聽之下特別興奮地載著我去了。

  兒童村在豐沙灣郊區一個叫Nam-gnam的村子裡,那天正好是星期天,來到校務辦公區一打聽,校長、副校長都不在,只有教務長康星負責接待。康星向我介紹,SOS兒童村是一個國際性的民間慈善機構,其核心理念是以家庭方式撫養、教育孤兒,並用SOS這個國際上通用的求救信號,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和幫助那些歷經劫難而倖存的孩子。

  1949年,奧地利醫學博士海爾曼·格邁納爾先生目睹了二次大戰後無數兒童、青少年淪為戰爭悲劇的受害者,決心找出一種適合孤兒特殊需要的助養方式。經仔細探索,他提出了以家庭方式撫養、教育孤兒的獨特設想,並首先在奧地利泰羅的伊姆斯特鎮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SOS兒童村,通過這種生活方式,使那些在災難中倖存的孩子們重新獲得母愛和家庭溫暖。目前SOS兒童村已經在130個國家建立了近500個兒童村。而豐沙灣這個,就是其中的一家。

  
  豐沙灣有一個SOS兒童村。

  豐沙灣的SOS兒童村建於1988年,共有12個家庭,約140個孤兒在這裡生活,其中70%是父母死於UXO的孤兒,還有些孤兒,父母死於不慎採食毒蘑菇等。豐沙灣SOS兒童村有附屬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不同年齡的孤兒進入相應的學校,當地居民的孩子,也會入學跟孤兒學生們一起學習。康星很熱情,帶我進兒童村參觀。一路上看見不少戶外體育設施,小點的孩子在蕩鞦韆,或在草地上鋪開的毯子上玩耍,大孩子們正在進行一場排球比賽。據康星介紹,學校那邊還有個足球場,是由FIFA贊助修建的。路邊的矮灌木叢上曬著成捆的大蒜、攤開在竹扁裡的紅辣椒和洗乾淨的鞋子襪子……

  SOS兒童村的家庭一般按照一個媽媽帶10個孤兒配置,每家的獨立別墅都長得一模一樣,圍繞著中央大花園和空曠活動場地連成半圈。康星領我進的,是7號家庭,兩個年齡8、9歲大的孩子,一男一女,正在家裡看書玩耍,這家的媽媽正在廚房裡給孩子們做飯。裡面的設施除了床是上下鋪外,其他就和普通家庭差不多,有廚房、客廳、臥室等等,傢具以木製為主,牆上掛著媽媽跟10個孩子的合影。屋子裡收拾得窗明几淨,看得出媽媽平時的工作十分辛苦。那位媽媽看上去不過20出頭,頭髮盤起,穿著筒裙,不太愛說話。看著她,我的心情很是複雜。在SOS兒童村當媽媽必須終身不嫁,也就是說,豐沙灣這家兒童村的12位媽媽,為了照顧這些孤兒是不允許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兩個孩子顯然受到了不錯的照顧,他們都有些腼腆,也很有禮貌,和我同時說著“撒拜迪”(老撾語,意為“你好”)互相問候。拍照的時候,小女孩還拿出她的洋娃娃抱著一起照,非常可愛。

  往外走的時候,陽光和煦,粉色的三角梅開得正熱烈,兒童村的貓兒在暖陽下打著盹,狗兒歡蹦亂跳,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平和恬靜……我的心裡也對孤兒媽媽、對兒童村的工作人員充滿了敬意,更希望孩子們能有個真正幸福的未來。

  不久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訪問了老撾,這是自1955年以來,美國高層領導人第一次對這個東南亞國家進行正式外交造訪。希拉里此行的主要目的自然是為了加深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貿易和外交往來,具體事項包括幫助老撾加速申請加入WTO、協調湄公河大壩引發的周邊國家緊張關係、資助這個美國投下最多炸彈的國家進行更為徹底的排雷活動、聯合尋找越戰期間失蹤的美軍等。

  雙方探討的合作內容中,還有一個並不為世人熟知的事項,那就是廣大老撾苗人返鄉的安置問題,而這些苗人的老家和如今要返鄉的目的地,正是豐沙灣地區。(《明鏡月刊》35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