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仍報敏感議題,但處理手法有別


《明鏡》記者范方華/香港記者協會2012年的最新調查指出,有超過八成的記者認為曾蔭權任內的7年來,新聞自由有所倒退,媒體自我審查現象趨嚴重,同一時間,香港銷量最高的英語報紙《南華早報》也爆出總編輯王向偉打壓旗下記者與敏感新聞的事件,似是呼應了香港記者協會的調查。



敏感議題仍報,但角度不同

慕亦仁對《明鏡》表示,雖然《南華早報》還是會刊登涉及敏感議題的新聞,因為王向偉瞭解《南華早報》不能完全像《中國日報》一樣,且香港其他媒體也很重視《南華早報》的言論自由,但對於內容的選擇會比較謹慎,或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報導事件。

“最近有人採訪王向偉,他都說,你去看報紙,我們有很多關於人權的新聞,事實上也真的有這方面的新聞,因為《南華早報》不可能完全不報導,但也有很多新聞沒有採用、被刪減,或歪曲,比如新疆、西藏的稿子。”

新聞報導的角度有問題,是慕亦仁認為《南華早報》在新聞自我審查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例如73日《南華早報》刊登了6名維吾爾族男子試圖劫機的報導,報導指出,《環球時報》引述當地一名官員表示,其中兩名劫機者已經死亡,另外兩人仍在留醫。報導又指,內地一位記者表示,據他獲得的消息,其中兩人受重傷,已在醫院死亡,其他匪徒受傷並在接受治療,但傷勢不危及生命。

慕亦仁對《明鏡》表示,《南華早報》的文章未指明當地官員或內地記者的名字,降低了報導的可信度,同樣的報導在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就比較公正,該台的報導多處都只用“alleged”(疑似),相對來說,《南華早報》的新聞標題“新疆兩名劫機者死亡”下得很篤定,似乎並不懷疑兩人就是作案人,幾日前,已有幾位海外專家對此消息提出質疑,但《南華早報》的報導對專家的質疑隻字未提。

慕亦仁提出另一個例子:幾個月前一則消息報導了藏人歡喜慶新年的情況,報導採訪了一名拉薩藏人,但未說明此名藏人的背景,“為什麼他的話可以代表整體?他有什麼特別?為什麼只採訪一個人?是用電話採訪嗎?”一、兩個小時內,慕亦仁看了其他媒體的報導,許多報導指出軍隊佔領寺廟、喇嘛出走、藏人頻頻自焚,顯示出西藏情勢的緊張。

慕亦仁對《明鏡》表示,王向偉擔任總編後,《南華早報》出現很多來源不明的新聞。只是,這種記者較能察覺到的地方,一般讀者可能不會發現。“如果不具名是有原因的,我能理解,因為有的人因為害怕,而不願用本名,但這些報導提的是某個大陸報紙或大陸記者,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我才懷疑。”

慕亦仁指出,王向偉自己有個專欄,確實也會評論一些敏感議題,但如果仔細看,其實是在替北京做宣傳,都有其目的。當評論陳光誠事件時,王向偉認為山東的地方官員應該負起責任,應該受到懲罰,之後王向偉又表示,中央不知道陳光誠受迫害之事。“陳光誠8年來受到不人道對待,每個在北京的外國傳媒都報導過,中央會不知道?”慕亦仁問。

薄熙來下台前,王向偉也在專欄中預測薄熙來不會有問題,“薄的政治生涯現在還很安穩,而且他也顯然扛住了黨內各路對手給他帶來的壓力”,但過沒幾天薄熙來就出事了,慕亦仁認為,王向偉可能跟薄熙來的人馬有交情。

一篇關於李旺陽之死的新聞,把輿論也拉進《南華早報》新聞審查的疑問中。

李旺陽疑似“被自殺”的消息傳出後,67《南華早報》只在A6內版刊登了百字的簡訊,並未如許多媒體般重點報導,事後發現,該報首先派給學校和酒店的版本中,該則新聞被放在A8中國版內,篇幅較大,但稍後派發的零售版中,該則新聞遭到刪減。該報資深編輯普萊斯(Alex Price電郵王向偉詢問原因,王向偉表示用簡訊處理此則消息是他的決定,普萊斯回覆道:“It looks an awful lot like self-censorship”(看起來是很像是自我審查),王向偉稱,他不需對普萊斯解釋任何事,“if you don't like it, you know what to do”(如果你不喜歡,你知道該怎麼做)。

認為王向偉的答覆“語帶恐嚇”的普萊斯,向王表達了自己對如果有人想向編輯的決定提出疑問,就會被要求閉嘴或離職的疑慮,他也擔心自己身為記者,對此事提出正當的關切,卻會致使自己被解雇。

王向偉則否認自己語帶恐嚇。事後普萊斯在報社內公開了與王向偉的對話內容,稱員工和讀者有權知道答案。40名編採員工得知此事後,聯署要求王向偉出面說明。面對下屬的質詢,王向偉發信強調從沒企圖淡化李旺陽事件,他解釋,雖然事發當天沒有把報導置於明顯位置,但稍後有大幅的跟進報導。

慕亦仁對《明鏡》表示,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的一件事是,一開始,王向偉在李旺陽的消息上否認審查新聞,並且認為自己的決定沒有不妥,受到許多批評後,王向偉解釋,由於資料不足,因此在事件發生後第一天只用很小的篇幅報導此事,他想待有更多相關資料後,再刊發較完整的新聞,只是事後發現其實資料是足夠的,報社原本就準備了一篇更長的報導,只是這篇稿被抽掉,換成了簡訊,王向偉這時又解釋,自己每天都要做許多決定,難免出錯。

他是總編輯,每個報導都要由他決定嗎?為什麼不能讓中國版的編輯自己決定?慕亦仁問。

慕亦仁對《明鏡》表示,至少現在王向偉不能太公開地審查新聞。“他沒想到一個小夥子會把郵件發給別人,第二,他也沒想到自己的記者,包括大陸、香港共40多人,簽署了公開信,要求他解釋事實,加上現在香港媒體都盯著他,我想他不會再這麼簡單地審查新聞了。”

6月底,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香港啟德遊輪碼頭工程進度時,一名香港《蘋果日報》的記者朝胡錦濤高喊“香港人希望平反六四,聽得到嗎?聽得到嗎?”事後被以“講話太大聲” 為由,遭警察帶走盤查,直到胡錦濤離開後才放行。此“警方干擾媒體自由”的事件,被許多媒體報導。

慕亦仁對《明鏡》指出,他1990年至1994年底曾於香港待過,沒見過記者因發問被警方帶走的事件,除非是犯了罪,如今,香港的警察也是干涉新聞自由的一群。

但慕亦仁相信香港的制衡力量仍在,他舉例,如果後來沒有人批評《南華早報》對李旺陽事件的處理方式,該報也不會再跟進報導。

“我也希望有人去監督《南華早報》的報導內容,尤其是西藏、新疆、台灣等問題的新聞,是否像給‘新聞系一年級學生’寫的那樣表面。”慕亦仁說。

《明鏡》記者也給王向偉去信,但未收到任何回音。

目前慕亦仁仍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但他估計自己要離開中國了,因為如果9月之前沒有辦到新的工作簽證,慕亦仁將沒有留在中國的合法身份。

“我的妻子是印尼華僑,我們在香港、台灣、中國大陸都待過,在亞洲總共待33年了。”慕亦仁無奈地說。



 《南華早報》報導李旺陽事件的第一個版本中,篇幅較第二個版本明顯許多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