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計劃主政下的統戰部是否有大改革值得關注。圖為令計劃(後排右一)陪同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湯加國王圖普五世,並出席簽字儀式。(中新社)
記者徐尚禮/綜合報導
中共18大前夕,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令計劃兼任中央統戰部長,不再兼任中央辦公廳主任。香港「大公網」昨天說,令計劃的個人仕途以及其主政下的統戰部是否有大改革值得關注。另外,在中共構建並完善「大統戰」格局的當前,令計劃執掌統戰部不能視為「仕途受挫」。
中共兩大中直機構主官日前同時調整,令計劃接替杜青林兼任統戰部長,其中央辦公廳主任的職務由貴州省委前書記栗戰書接任。
統戰部門日益重要
昨天美國《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不約而同拿貼身跟隨胡錦濤長達17年的令計劃大作文章,不過其中報導多為八卦且至今未經北京官方證實。
一般認為,由於中共統戰部位階不算高,因此其執掌者按傳統很難進入中央政治局,但當前大陸中央到地方的統戰部門角色已悄然改變,也就是地位及功能愈來愈重要。
大公網分析說,在中共的政治架構中,中央統戰部首長一般進入全國政協擔任副主席職務。不過,在黨內職務的安排方面,近30年來尚未有在位政治局委員兼任中央統戰部長的先例。
在地方,省級黨委統戰部長在本輪換屆前,特別是2000年,只有1名省級黨委統戰部長進入31省、市、區的黨委常委。
但近些年來的情況有所變化。隨著內地新型經濟組織和新型社會組織迅速增多,地方統戰部門的人事架構逐步改變。在2006年有15名省級黨委統戰部長入常,本輪省級黨委換屆後,這一人數已至23名,創歷史新高,顯示統戰部門在省級黨委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另據統計,在大陸383個地級市中,常委擔任統戰部長的由210名增加到249名,增幅為19%;2786個縣中,常委擔任統戰部長的由1318名增加到1685名,增幅為28%。
統戰部長權限更大
據官方《瞭望》新聞周刊稍早報導,所謂「大統戰」格局,如中共中央統戰部四局負責人張獻生所說,在黨委常委任統戰部長的地方,地方黨委都加強了統一戰線的歸口管理,常委統戰部長統一分管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經濟、港澳台僑、參事室、文史館等方面工作,推動形成統戰部牽頭總攬而不包辦代替、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又能協同配合的「大統戰」工作格局。
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教授指出,由黨委常委擔任統戰部長,與過去統戰部長擔任政協副主席相比,對於統戰工作的推動力度大不一樣。黨委常委的能力、權限和政治權威,賦予統戰部長更大協調各方的力量。
他指出,黨委常委擔任統戰部長,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統一戰線面臨形勢的客觀需要。為應對社會結構變革和社會成分的多樣化,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體制也須作出相應的調整。黨委常委擔任統戰部長,就是透過人事手段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增強黨的執政能力、提升黨的執政績效的重要方式。
黨強化統戰領導
因此,黨委常委擔任統戰部長,並非表面看來的簡單職務調整,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體制的完善,黨對統一戰線領導的加強。
統計也顯示,大陸改革開放後至令計劃任職之前,擔任過中辦主任職務的7人後來至少位列政治局委員(王兆國、王剛),並有5人履至政治局常委(姚依林、胡啟立、喬石、溫家寶、曾慶紅)。
因此,考量上述省級黨委統戰部長紛紛入常的背景,這次卸任中辦主任的令計劃,其仕途以及令計劃主政下的統戰部是否有大改革值得關注。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