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日前接受財新《中國改革》雜誌訪問表示,世界需要一個成功的中國。圖為2010年4月22日,中國駐美大使館為新任大使張業遂舉行到任招待會。在招待會上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左)與張業遂(右)交談。(中新社)
記者羅印冲/綜合報導
中共即將進行「十八大」權力換班,未來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令各國高度關注。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指出,「世界需要一個成功的中國」,大陸正按照「十二五規畫」的正確方向實現經濟轉型;期許中國成為全球主要大國,不僅關注其國家利益,也更善於在國際重大議題上發揮作用。
發展服務業 擴內需
李侃如日前接受財新《中國改革》雜誌訪問表示,世界需要一個成功的中國,而成功的定義是國家能夠滿足本國民眾的核心需求,按照「十二五規畫」的正確方向實現經濟轉型,以節約資源的方式,產生更多的高品質創新,發展服務業以擴大內需,堅持環保並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李侃如期許中國成為全球主要大國,不僅關注其國家利益,也更善於在國際重大議題上發揮作用;例如在人道救援、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方面作出貢獻,並支持國際和區域組織。
但他直言,中國在發展的道路上仍有阻礙,這反映出植根於政治體系中的動機,特別是地方官員的動機;中國地方官員的權力很大,要改變他們的動機和行為很困難,但這卻是中國能否繼續發展、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
未來10年得重大改革
李侃如說,中國的政權和財富結合過於緊密,若要實現他提及的變化,需要在未來10年作重大的改革,這需要中共新任領導班子堅定的決心;中國須嚴格貫徹「十二五規畫」列出的改革方向並有效執行,以實現經濟上的變化,同時推進政治改革,掃除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提到中國過去的高速成長,李侃如認為這樣的成長模式成本越來越高,能源密集型及自然資源密集型的成長方式已不適合中國;中國年輕勞動人口規模正在縮小,加上環境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導致社會不穩定,也造成水資源緊缺,必須改變成長模式。
李侃如說,以往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但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經濟增長的步調都放慢下來,不少國家更傾向以保護主義維護自身的利益,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中國出口的表現。
由此可知,過去的發展模式必須改變,但變革須投入高昂的政治資本。北京能改變部分規定,例如調整銀行利率,改變銀行貸款的配置,這部分無須地方政府的參與;但仍有不少變革需要體系各層面同時進行,這很重要,但難度很高。
李侃如說,如果中國不作改變,將難以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主要大國;中國很可能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增速放緩到4%左右。國內問題導致社會不穩定,致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無法發揮預期的作用。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