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星期四

《新聞周刊》電子化 印刷版年底停刊



新聞周刊》創刊號於1933年面世。互聯網



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封面故事是談如何打總統選戰。


新一代轉向網上看新聞大潮,又令一家老牌新聞印刷刊物倒下,要轉型求存。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出版近80年後,宣佈雜誌印刷版出到今年年底就停刊,明年改為全數碼形式出版,只能上網看或在平板電腦看。

《新聞周刊》總編輯蒂娜.布朗(Tina Brown)昨天(周四)宣佈,雜誌的12月31日號,將是最後一期印刷版,明年起出版的純數碼版,將改名為《環球新聞周刊》(Newsweek Global),不像《新聞周刊》有多個地方版本,只有單一環球版本,可透過收費訂閱在網上或平版電腦觀看所有內容,The Daily Beast網站亦會提供部份內容免費閱讀。


「轉型不是向它說再見」

蒂娜.布朗表示,《新聞周刊》與The Daily Beast網站業務完全合併後,將會裁員,但沒有公佈詳情。

蒂娜.布朗強調:「我們是要《新聞周刊》轉型,不是要向它說再見。」她表示:「《新聞周刊》的品牌和新聞質素依然強勁,轉型的決定與兩者無關,而是關於印刷傳媒出版和發行的經濟困難。」

她指出,調查顯示39%美國人是從網上看新聞,「我們認為我們已到了一個臨界點,令純數碼形式能讓我們可最有效和最有效率地去接觸讀者。兩年前還不是這樣,未來幾年這情況將日益加劇」。她表示新的純數碼雜誌的目標讀者「有高流動性、會領導輿論、想透過深入的背景脈絡去了解世界事件」。

《新聞周刊》近年的問題,亦是普遍印刷傳媒的寫照,在讀者轉向網上新聞、廣告流失下,經營日益困難。

《新聞周刊》在連年虧蝕的情況下,原擁有該雜誌的華盛頓郵報集團,前年以象徵式1美元(7.8港元)將周刊賣給加州富商哈曼(Sidney Harman),《新聞周刊》後來與IAC集團旗下The Daily Beast網站合併,由該網站曾是《名利場》雜誌總編輯的出版界名人蒂娜.布朗接管。

每年蝕3.12億港元

蒂娜.布朗致力為《新聞周刊》搞話題,如在封面刊出英國戴安娜王妃的老化模擬照,但始終無法扭轉印刷版虧蝕問題,據報每年蝕4,000萬美元(3.12億港元)。哈曼去年逝世後,他的家人不肯再注資,迫使周刊要轉型求生路。

美國昔日三大時事周刊中,《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去年已率先停止定期出版印刷版,只作網上出版和出版印刷版特刊,如今連第二大周刊《新聞周刊》也步其後塵,只剩下《時代》周刊印刷版獨力支撐。法新社/美國《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


《新聞周刊》興衰事件簿

17/02/1933
由前《時代》周刊編輯馬丁(Thomas Martyn)創辦,最初名為《News-Week》

1937
繆爾(Malcolm Muir)成為主席兼總編輯,雜誌才改名為《新聞周刊》,引入專欄作家和推出國際版

2003
全球銷量逾400萬本,當中包括美國270萬本銷量,除英文版外,還有日文、韓文、西班文、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版本

2008
遭到新聞網站的激烈競爭,銷量大跌至260萬本,虧損1,600萬美元,雜誌進行改版和大規模重組,希望可重新吸引讀者

07/2009
銷量跌至190萬本,虧損擴大至2,930萬美元

01/2010
銷量跌至150萬本,蝕本1,100萬美元

08/2010
華盛頓郵報集團以1美元作價,將《新聞周刊》賣給音響先驅哈曼(Sidney Harman)

11/2010
跟The Daily Beast網站合併成Newsweek Daily Beast公司

18/10/2012
宣佈在12月31日起停印《新聞周刊》,改出網版


香港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