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星期五

村上春樹.川震.李承鵬

從村上春樹到李承鵬,都要做身體力行的公共知識分子,照亮那些黑暗的夜晚,照亮社會上黑暗的心。

村上春樹的最新小說,是一次巨大的風格轉型。 他從「小資教父」的角色,華麗轉身,成為一個投身現實關懷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昔日在小說中的幻想與夢囈,都要化為具體的行動,針砭時弊,要扭轉時代發展的方向。

村上春樹這本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不僅是一次文學的抉擇,也是一次倫理的昇華。歷經日本的地震、核災等種種苦難,村上春樹發現作家不能躲在文字的迷宮中,孤芳自賞,迷惑自己,也迷惑了讀者。他變身為一位「硬派作家」,要「直面」現實的殘酷,揭開那些社會不公平的陰暗面,也要為那些弱勢群體說話。

如果說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今天的中國作家還要面對肉體的挑戰。在微博上有七百萬粉絲的作家李承鵬,今年初在北京新書發布會上被掌摑和扔菜刀,他在《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新書簽售會上屢屢被禁言,不能講話,備受打壓。

因而對李承鵬來說,投身現實的改革,中國人比日本人更有迫切的意義。因為在神州大地,公民社會組織的行動不僅是對現實巨大不公的反抗,也是創建一個全新精神家園的契機。那些長期參與中國維權事業的中國公共知識分子,已經不再滿足於「打嘴仗」,在微博上吵架,而是要坐言起行,要解決實際的問題。

這也是要化解中國網絡世界的內耗。長期以來,中國的網民在公共議題上,都被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爭議所撕裂。自由派被罵為「帶路黨」、「美分黨」、「漢奸」,而新左派則被標籤為「五毛黨」、「水軍」、「鷹犬」等,但在語言的硝煙中,兩派中不少人會發現,彼此都有一股對中國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他們衝破那些意識形態的迷霧,將自己的理想落到實處。如媒體人鄧飛推動學童「免費午餐」計劃,調查記者王克勤為肺塵病患奔跑爭取權益,公關人士「肉唐僧」甚至調侃說他過去被罵是「帶路黨」,倒不如自己做起「送飯黨」,為這次地震災民送飯。更不要說李承鵬,他身先士卒,與李連杰的壹基金結合,衝往救災的最前線。

也正是這樣的人道情懷,超越了政治宗派的局限性,也超越了政治理念的分歧。中國公共知識分子近年一度被「污名化」,在網路上被質疑只是沽名釣譽、自吹自擂的傢伙。「公知」二字,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但在這次雅安地震中,不少「公知」都挺身而出,不計個人毀譽,投身救災的行列。

正如《唐山大地震》作者錢鋼的觀察,當災難來臨時,平常分歧的力量都會團結起來。事實上,個人在巨大災難前都充滿了無力感,唯有「眾人拾柴火焰高」,才可以照亮那些黑暗的夜晚,才可以照亮社會上黑暗的心。

邱立本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