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清華大學同學室友,習近平和陳希互相幫襯——陳當年幫著習拿下博士學位,如今習成爲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中國一號領導人,陳也水漲船高,在走馬燈般變換崗位後,榮升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正式成爲習近平的人事大管家;而另外一對朱令和孫維卻因為一起19年未破的投毒案成為冤家仇人——如今這兩對本來人生軌跡迥然的清華室友的命運卻因互聯網話語權和高層政治生態的變遷而交匯起來。
清華學生朱令被投鉈毒這起舊案因復旦大學新近發生的一起同類鉈投毒案正成為中國互聯網上的第一熱門話題——新浪網發起的投票以130多萬對不足500票壓倒性支持重啟該案調查;網民發起的“調查並遣返孫維”白宮請願簽名活動幾天內就突破10萬人。
網友幾乎一邊倒地認定,該案是因夾雜了太多高層政治因素而導致北京警方在壓力下放過案件唯一嫌疑人——朱令的室友和同班同學、有著高官家庭背景的孫維。
不少網民更是通過致習近平總書記的公開信等方式公開要求習近平推動重新調查此案,並直言習近平是否真能推動依法治國,朱令案是重要衡量標準。
網民一浪高過一浪的聲討聲中,《調查》指出,這起舊案捲入的高官越來越多,除了嫌疑人有國家領導人的家人外,原北京市政法委書記、現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原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市政法委副書記、市長助理張良基,原北京市公安局局長馬振川,現北京市公安局長傅政華,原北京市委書記尉健行,原人大副委員長副委員長黃華、雷潔瓊,原政法委書記任建新,中共元老薄一波,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最高法院院長周強,政治局委員、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常委劉雲山,總理李克強和總書記習近平等均被網民一次次提及,而網民的矛頭所指則是被傳為孫家開脫而向北京公安局施加壓力的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
借助網絡媒體鋪天蓋地的陣勢,包括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一些官方媒體和知名人士開始通過節目或者官方微博等積極報導跟進。在北京市公安局、中央政法委乃至江澤民本人成為眾矢之的之時,審查悄然而至——“朱令”等關鍵字開始被和諧,一些網絡投票和新聞報導不時被刪除。群情激憤之下,網民又把矛頭對準劉雲山和中宣部。雙方你來我往,你刪掉,我再發,你再刪掉,我再發,正形成拉鋸之勢。
一位網友指出,也許很多年以後回頭看,我們才會明白這個案子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無論最後鉈黨是否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當我們的同胞每天還在為污染的空氣、水、土壤以及有毒的食物擔憂和忍耐的時候,或羨慕或不平那些特權階級享有的特供時,這個案子撕裂了中共領導下的社會的最後一層面紗——原來連生命和自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是被特供的。政府可以繼續盡情地搗漿糊,但如果這個社會的裂口不被及時修復,在某個時間,當某個契機出現時,社會必定會付出成倍的更加高昂的代價。同時,這也可以是一個絕佳的為新政府進行司法改革,重樹老百姓對政府信心的機會。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希望政府不要習慣性地被懦弱、逃避和無作為控制。我們每個人,包括習李都知道,下面的10年,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遵循舊路的唯一結果是無法避免的衰退,乃至滅亡。
有觀察家指出,朱令案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輿論關注,是因為該案已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人性問題,朱令案顛覆了公平正義,顛覆了良知道德,受害者狀況慘不忍睹,最高層領導和公安機關涉嫌徇私枉法,害人者至今逍遙法外。
《調查》指出,更重要的是,當局前後矛盾,遮遮掩掩的冷漠態度引發眾怒,疑雲重重之下,不僅真相被刻意隱藏,民意更遭肆意打壓。“今天這種事發生在朱令身上,明天就會發生在你我身上”,朱令家庭的不幸遭遇之所以引起如此轟動,既在於普通人群對自身不安全感的感同身受,又在於對當今權貴恃強凌弱、違法犯法如視無物這一社會現實的驚醒。民眾對司法不公的忍耐已到臨界點,不再屈從,不再認命,群情激憤之下,司法審判缺失,民間審判不。此次要求重啟調查朱令案的民間聲勢前所未有,正顯露出新一場“六四”的前兆。
朱令案也已有清末楊乃武小白菜案之端倪。楊乃武案中,巡撫以下官百餘人被刑罰、革職、充軍,其中被撤職查辦的數十名大員都是出身湘軍的“兩湖派”將領,此案重創左宗棠的“兩湖派”。陳希會不會向正在整飭人事的習近平透露朱令案內情?朱令案到底會波及哪些官員?江澤民是否真有網民普遍認定的干預司法的政治污點?其話語權和勢力會不會因此而受到削弱?當然還有最關鍵的朱令案的真相會不會大白於天下?人們正拭目以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