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博鰲「吳李會」的政經意涵

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昨日在博鰲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會面,吳敦義引用禮運大同篇強調要繼續深化兩岸關係,並提出「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16字箴言,並獲得李克強正面回應。

兩岸領導階層在博鰲會面,始於2008年4月中蕭萬長副總統在當選後未就任前,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分,前往博鰲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晤,並代表馬總統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16字政策聲明。在現階段兩岸「互不承認」的政治現實下,「蕭胡會」的重要性在於雙方善用我方總統、副總統尚未就任前的難得時機,利用博鰲論壇的國際會議場合,體現兩岸領導階層的非正式會晤,為建立兩岸高層互信打造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彰顯出兩岸「互不否認」的重要政治意涵。

馬總統執政四年,在「先經後政」原則下,海基、海協兩會進行七次「江陳會談」,簽署17項協議,不僅體現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而且透過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展開建立兩岸自由貿易區的浩大工程。兩岸關係進展如此迅速,關鍵就在於雙方能夠正視兩岸分治現實,具體實踐「蕭胡會」的16字箴言。

但不可諱言,兩岸關係前景並非晴空萬里。大選期間馬總統拋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曾掀起政治波瀾,最近大陸平潭島開發案亦凸顯出兩岸政策分歧,以及日前「吳胡會」觸及「一國兩區」在台灣內部引發的反對聲浪,在在顯示兩岸互信仍待進一步深化,兩岸政治對話時機更未成熟。

面對兩岸新情勢,吳敦義循2008年蕭萬長副總統模式,在博鰲和今年秋天中共十八大可能接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會晤,自有彰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政治意義。而吳敦義提出「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的新16字箴言,也再次凸顯以經濟民生為優先的兩岸政策路線,以及深化兩岸互信,繼續開展和平發展大局的用心。這對平息因「一國兩區」引發的國內論戰及朝野對立形勢,亦有正面作用。

在實質議題上,吳敦義特別強調台灣民眾對國際空間有強烈願望,希望大陸方面重視。吳敦義點出當前兩岸建立互信的最關鍵議題,馬總統第一任內台灣可以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展現兩岸良性互動的第一步,也為馬總統連任加分不少。未來台灣能否參加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乃至和更多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參與「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議」(TPP)等區域組織的協商,對馬總統第二任兩岸關係能否進一步突破,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另外,吳敦義亦提出擴大開放陸資來台以深化兩岸因應區域整合挑戰,早日簽署兩岸投保協議及加速ECFA貨品及服務業貿易協商,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落實開放台灣銀行在大陸從事人民幣業務,設立兩岸保險業與證券業監理平台,以及盡快擴大開放大陸居民來台自由行等多項當前國內產業界訴求的經濟議題,也都獲得李克強的正面回應。其中陸客自由行部分,陸委會及交通部昨天已正式宣布第二批大陸開放赴台自由行的十個試點城市,將分兩階段啟動;投保協議可望在6月第八次「江陳會談」簽署;其他議題近期內也將陸續推動或展開協商。「吳李會」對經濟議題的多所著墨,更加凸顯馬總統第二任將從聚焦兩岸經濟合作及ECFA後續協商著手,擴大兩岸互利雙贏,穩固兩岸的互信。

「吳李會」最重要的意義是再次體現兩岸高層非正式會晤及「互不否認」的政治意涵,也為博鰲以外兩岸高層會晤打下基礎;或許在不久將來,兩岸關係會有令社會耳目一新的關鍵突破。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