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鄧小平不反對民主,也不是改革啓動者


明鏡記者 宋元明



《傅高義:鄧小平不是啟動改革的人》,《傅高義筆下的現代中國“總經理”》,《鄧小平小心翼翼地重整破碎山河》,《鄧小平不可告人的秘密》,《毛澤東從批江青 到批鄧小平的嬗變》……《新史記》第6期,以10萬字篇幅的大手筆,包括專訪、書介、回憶、人物專論和史實回溯文章等各種體裁,有聲有色地加入了對鄧小平 功過評價的大討論。

鄧小平的真實面目

重要歷史人物身後的爭論,往往會延續很長 時間,人物越重要,爭論越長久,並會隨著時代轉折而時起時伏。鄧小平作古15年,由於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著《鄧小平與中國的轉型》問世,對鄧小平功過的評價又掀起了波瀾。在中共十八大即將又一次新老交替、並重新給中國定位、定向的背景之下,對 鄧小平的大爭辯更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專訪了引發爭議的傅高義教授。傅高義堅信,他歷時12年完成的這部鄧小平傳,廓 清了不少人對鄧小平的誤解和傳聞。例如:許多人都認為鄧小平反對民主,他的研究發現“實際上鄧小平不是一個單純反對民主的人”;人們稱頌鄧小平是中國改革 開放的總設計師,但他的研究發現鄧小平“不是啟動改革的人”。
研究鄧小平,最大的難點集中在“六四”上。傅高義指出,鄧小平知道鎮壓會導致 糟糕的結果,但不這麼做,國家可能分崩離析。“很難因為中國之後的穩定和經濟成長,就說天安門鎮壓有其正當性,但確實採取行動後,鄧小平讓中國保持了穩 定,過去20年,中國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傅高義對《新史記》說。
傅高義想必早有預料——對鄧小平“六四”鎮壓舉措,成爲海內外爭論 的引爆點,並由此生發出衆多相關聯話題,這些話題在《新史記》第6期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前中共中央宣傳部官員鄭仲兵等人的 文章,詳細討論了鄧小平與毛澤東的異同、二人在“文革”中關係的演變、鄧小平對政治體制改革的真實態度及原因、鄧小平改革思路的成功和失誤……等等。

《歷史决議》就是掩蓋歷史

研究鄧小平的重要側面之一是看鄧小平如何看待和評價歷史,這方面,集中體現在鄧小平主持制訂、並在1981年6月獲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上。
《新 史記》刊出了鄭仲兵、李洪林、張思之、盧躍剛等一批思想理論界、新聞界、法律界人士,關於這一“歷史決議”的討論紀要。2011年,包括胡耀邦的兒子胡德 平等人在內的多種背景人士,爲此舉行過不止一次研討會,鄭仲兵强調:邀集朋友們來評說30年前出台的這一“歷史決議”,是“不帶任何政治功利目的的、純史 學意義的、民間的自由討論”,“無意針對其它機構召集的有關討論”。但與會者的看法則毫不含糊:
“多年來,官方和一些學者的著述,都把《決 議》說成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撥亂反正的產物,說它是在鄧小平和胡耀邦主持下搞出來的。其實不然。”恰恰相反,它是鄧小平 “反‘自由化’的產物,是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歷史版,完全是鄧小平意志的反映,與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相悖的”。
中 共黨史專家、《黨史筆記》一書的作者何方也指出:1981年《歷史決議》和1943年延安《歷史決議》一樣,“都是為了搞個人崇拜。那次是確立對毛的個人 崇拜,這次則既捍衛對毛的崇拜,也製造對鄧的崇拜”。他指出,其實,在堅持專制獨裁制度和實行獨斷專行上,鄧小平就是第二個毛澤東。而且在“六四”鎮壓、 教訓越南、一手扳倒華、胡、趙三個總書記和指定兩代接班人的問題上,鄧還超過了毛。
當前中國朝野的最大關注熱點,非重慶王立軍事件和薄熙來 前途莫屬。分析人士認為,自“六四”以後,中國政壇上發生過多次“政變”,重慶事件正是最新一次政變陰謀。《新史記》在這一話題上未曾缺席,以六萬多字的 篇幅,翔實介紹了從薄一波到薄熙來其父其子的政治品格,被官方指稱為“精神病”的打黑英雄王立軍的仕途浮沈;尤其是以知情人的最新披露,回顧了十多年來的 前兩次“政變”——整垮兩個政治局委員陳希同和陳良宇的來龍去脈。坊間流傳兩句話:“江澤民鬥垮陳希同,瓦解了北京幫;胡錦濤整倒陳良宇,重創了上海 幫”。但《新史記》從接近北京中共高層的知情人得知,前一句話“陳希同是江澤民鬥垮的”,不假;后一句話“陳良宇是胡錦濤整倒的”,則不實——陳良宇垮台 的主要推手,仍然是江澤民——雖然他此時已經退休,但還能“發揮餘熱”,清理門戶。(明鏡月刊》第24期)





《新史記》第6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