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歐盟開始正視危機的解除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歐盟在上週的峰會中,由於德國的讓步,在解決歐債危機上,有了重大的突破。自歐元區遭遇歐債危機,若再加上美國的次貸風波,時間已長達4年,這麼長的時間,造成歐元區包括法國在內許多國家政府的垮台。如今才說正要開始正視危機的解除,會不會太過誇張?

如依目前的事實呈現,其實說才剛要面對問題、處理問題,並不為過。主要是過去對問題的診斷,出了狀況,尤其是在一個鬆散的貨幣聯盟下,在有高度道德風險的疑慮下,遂使單單診斷問題就花了這麼長的時間。逝者已矣,如果能夠看到問題的核心,一步步處理、解決,終將更接近圓滿解決之點。

歐債危機一開始,德國就認定是因為在單一貨幣下,各成員國沒有善盡遵守財政紀律規範的結果,部分成員沒有把各國財政赤字維持在該有的警戒線內。這種道德風險將使貨幣聯盟面臨崩潰的結局。因此,德國自始即主張必須遵守財政紀律,才能談紓困。如今證實這一診斷與診療都頗值商榷。

其他歐元區國家或政治領袖,並非全無不同意見。原法國總統薩科齊對此即持保留態度,但在亟需德國實力的協助下,又害怕道德風險的潰堤,使債務問題難以收拾,遂與荷蘭等國家轉而支持德國的立場,因而形成了以縮減財政赤字為首要的所謂「撙節聯盟」。

然而,撙節的政策選擇在各國國內很容易引起反彈,使得政府的經濟政策面臨來自民間、國會的雙重壓力。德、法、荷等聯盟的政府,採取的是對撙節的捍衛,對反撙節則以道德譴責和預算政策的制約作為回應。結果,在經濟愈發衰退的情況下,財政赤字不減反增,陷入惡性循環。

這種究竟如何解決歐債危機的論爭,並沒有因為撙節聯盟在歐元區的堅持而終止。相反的,在內閣制的政府體制下,卻有愈來愈多的內閣因而倒台。甚至連雙首長制的法國總統,也為此政策路線之爭而連任失敗。此外,包括荷蘭、義大利等國相繼倒閣,進而形成如希臘難以組成政府的困境。

總之,撙節聯盟因為無法通過各國國會選舉的考驗,因此必須改絃更張,這是歐式民主體制運作下的必然結果。這次的歐洲峰會,正是各國新民意、新國會,對事關重大的財經政策所作的一項明確的民意投票,結果亦非常明顯。因此,峰會中德國總理梅爾克不但勢單力孤,且必須作出重大讓步,亦屬合理結果。

過去一段時間,習慣性把現實複雜的歐元危機簡化為,因為只有貨幣整合而少了財政的整合,形成歐盟為一跛腳組織,這是造成歐元危機問題的核心。彌補之道在於財政紀律,或應有與歐元並重的財政協議。然而,隨著財政赤字愈理愈大,上述推論也受到質疑,至少還應有其它配套,關鍵又回到金融的相關措施。

所以這次峰會所達成的協議,主要把現有的紓困安排,部分重新回歸到市場機制,譬如,允許紓困基金直接注資困頓銀行,不必要經由政府再注資,如此可使政府赤字不被重複計算。其次,提供西班牙銀行的貸款,取消其違約時優先受償的過度保護,這反而可以擴增資金導入銀行業。

同時,以鬆綁紓困基金穩定債市的條件,換得各國同意設立單一機構監督歐元區銀行。這些措施跨越了過去百分百由政府挹注銀行的極端保守作法,讓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槓桿逐漸恢復,這要比完全由政府保證的作法好很多。這也是這次峰會協議被高度評價的道理。

【2012-07-15/泰國世界日報】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