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清水美和:中国人民的诤友
继吉本隆明之后,又一名反安保运动的宿将——《东京新闻》编辑委员、论说主干清水美和(Yoshikazu Shimizu,1953~2012)凋谢。前者是诗人、哲学家,是1960年代安保运动(所谓“全共斗”世代)的思想导师之一;后者是新闻记者、评论家,对舆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问题和去核化问题上,是当仁不让的舆论重镇。前者沉寂多年,乃至近年几为世人所遗忘,却得享天年(87岁);而后者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是“新闻记者的战死”(矢吹晋语),但过早的谢幕(58岁),令人扼腕。
清明节前后,跟几位日本学人记者朋友喝酒时,一位来自东京的朋友一上来就通报了清水先生的病况,说大约一周前,在学习会上,清水先生与另一位成员、前辈汉学家矢吹晋先生谈及重庆事件,为中国的前途深感忧虑,越说越激动,突然呼吸急促,当场晕倒。马上被送往医院抢救,现已脱险。我们虽然暂时松了口气,但内心仍很沉重,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可万万没想到,预感成谶竟如此之快:4月10日,清水美和先生病逝。享年58岁。
作为成长于70年代的知识分子,清水的思想“原点”始终是中国。以“全共斗”(全称为“全学共斗会议”)前辈为主体的、波澜壮阔的1960年代反安保运动,随着东大安田讲堂的陷落(1969年1月),结束了“牧歌式”的时期,走向低潮。与此同时,各主要大学及组织派别,开始了轮番整肃、分裂,有的发展为残酷血腥的内部清洗(如1972年2月的“浅间山庄事件”);且“革命”视野已从国内革命升级为世界革命,发生了联合赤军分子劫机赴朝鲜,以期建立革命据点的“‘淀号’劫机事件”——被看成“后期新左翼运动”之一环的1970年代反安保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连锁反应下拉开了序幕。
在如此“峥嵘岁月”,清水进入京都大学,其就读的经济学部,是日本顶尖的西马研究学术重镇。大学时代,担任70年代反安保运动中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全学学生自治会”委员长,其活跃程度自不待言。但在革命理论与运动之间,清水似乎更偏重前者。京大时代,常携彼时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矢吹晋编译的《毛泽东谈政治经济学》、《毛泽东谈社会主义建设》等著作,在校园附近的吉田山上“磨砺思想武器”。后矢吹自嘲说,这是清水对自己的“奚落”与“逼迫”:“曾几何时翻译毛泽东的人,现在干嘛”,“如今以何教我?”而照矢吹的说法,在左翼组织聚散离合、改组分裂令外部人士目不暇给的时期,清水从属的组织所打出的“ML”的“Logo”,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马克思、列宁”,而是“Mao-Lin”(毛、林)——70年代的左翼青年寄望于邻国的“文化大革命”、寻求自身精神支撑的焦虑可见一斑。唯其如此,“文革”的破产和林彪事件的真相在多大程度上改写了他们的中国观,甚至人生道路便可想而知。清水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京大继续钻研西马,而是进入《中日新闻》(含《东京新闻》)社,开始了新闻记者生涯。其选择以舆论为志业,从而更直接地观察中国,未尝不是大学时代深度涉足左翼社运后的失望与反思的结果。
80年代中期,在北京语言学院留学;继而作为特派员,常驻香港、北京支局,从而得以在新闻现场近距离观察中国,既为其转型与经济发展而兴奋,也深刻体察到这个国家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及不确定性,为其发展方向而忧虑。尤其是80年代末的事件,对他的震动不亚于70年代。其后,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客座研究员。2001年,任《中日新闻》(含《东京新闻》)中国总局长。翌年,出任《东京新闻》编辑委员,长期主导该报对中国问题及中日关系的基调,是日本自由主义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之一,一路见证了两国关系从“蜜月”到“成熟”的全过程。
唯其自身早年的特殊经历,清水对中国的观察相当深度,却不乏热度,热度而不至于发烧,更不会丧失理性。尤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大报出身的中国问题专家,他观察中国并不囿于中国及中日关系的视角,更不受日本外交界、学界“中国帮”(China School)的基于现实利益的捆绑,其超越性、前瞻性,与其说有利于日本的“国益”,毋宁说是有利于中日两国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譬如,早在十年前,他就意识到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农民的反乱》,讲谈社,2002年7月版);八年前,便关注到中国的“富人支配”问题(《中国“新富人”支配》,讲谈社,2004年9月版);小泉内阁时期,鉴于首相小泉纯一郎屡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倒退,所谓“政冷经热”的局面使两国经贸蒙受损失的状况,清水主导的系列评论,以清晰的立场和理性、客观的分析阐明何谓真的国家利益;2007年8月,前首相安倍晋三巡回访问印尼、印度和马来西亚三国,配合其所谓“美丽国家”论的新保守主义政治思维,大打“价值观外交”牌,从意识形态上孤立中国的战略企图非常露骨。清水撰写的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仅有“共同价值观”是不够的,奉劝安倍“价值观外交应适可而止”。
2010年9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相撞,中方船长被日方扣留,事态迅速发酵,升级为两国间的外交事件,并把美国卷入。针对刚结束日美外长会谈、从纽约回国的外相前原诚司对媒体发表的所谓“尖阁 适用安保 ”的“美方立场”,清水美和在《克林顿发言的真相》 一文中,用具体材料和数据说明了美方从小布什政权到奥巴马政权,在“尖阁”问题上立场的后退,指出是“前原外相误判了事实”。笔者回应清水的文章,在《新京报》上撰写了《美国为日本“背书”了吗》 一文,进一步指出“对万一哪天中日双方船只擦枪走火的情况下,驻日美军会不会出动的问题,日本内心其实没底,主流舆论对此更不‘乐观’”的事实,从而呼吁两国媒体的理性、克制,为事件的外交解决提供条件……对中国来说,既超越日本的国家战略本位立场,又不廉价地迎合他国,不失为一种客观而富于建设性的外部视角,诚弥足珍贵。就笔者个人而言,清水主导的《东京新闻》关于中国问题的社论,是外媒中最到位、最“给力”者。得到噩耗的当天,我发了一条微博以表达缅怀之情——“再也读不到清水先生撰写的社论了”——实非场面话,而是内心的至憾。
日媒体、学界、外交界,从来不乏官方意识形态语境下的所谓“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而作为硬币的反面,无疑意味着与现实利权的“粘连”,其言其行的真价便大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水是中国人民的诤友。对中国,他既不带傲慢与偏见,也不会阿谀谄媚、曲笔逢迎,是其是,非其非,“他以鸟的眼睛俯瞰美中关系的大局,却以虫的眼睛来观察中国老百姓的苦难,并为之流泪。清水是不世出的优秀记者,无可替代”(矢吹晋语)。而一向被他视为恩师的矢吹晋,恰恰是因“与中国交往逾半世纪,却与中国利权无缘”,才赢了他的尊重。2005年于香港付梓的拙著《摒弃“中日友好”的乡愁——21世纪中日关系风云初记》(泰德时代出版公司,2005年8月版),便是受了清水先生一次讲演的启发。六年前,他来京出差时,曾应我之约出席当时在京城媒体圈颇有名头的《纵横周刊》评报饭局,与中国年轻同行们觥筹交错之间,坦诚交锋,切磋琢磨。作为日本媒体的顶尖学者,他在东京长期主持一个由媒体和学界同人组成的中国问题学习会“老虎会”。包括笔者在内的中国作家、记者,很多人都曾在访日之际,受邀与会,共同交流,受益匪浅。
清水常勉励青年记者的一个词是“独立”(Independent),这也是他自己生前不懈追求的价值之所在。3.11巨震后,面对空前的国难,尤其是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事故所引起的恐慌,在日本政治和媒体大都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作为《东京新闻》的“看板”——社论撰稿班子的核心(论说主干),清水镇定自若,举重若轻,力主全面弃核。在东京电力公司的“地盘”,清水主导的《东京新闻》公然“叫板”,是日本全国性大报中最决绝、最彻底的反核电舆论重镇。可是,就在逝世的九天前,在与矢吹晋最后的病房谈话中,他坦言“确实有压力”,但“有支持我的社内体制”,“我所担心的,毋宁说是中国的走向”。毋庸讳言,3.11巨震,事实上已成为世界核电产业的分水岭。作为最大市场的中国,对核电发展持何种方针,相当程度上左右,甚至决定了世界核电的存废。正是由于对“真实、公正、进步”(《东京新闻》社是)的独立性的坚守,清水荣获2007年度记者俱乐部奖(日本新闻记者的最高荣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勤奋著述,生前出版14种著作(含合著),论文、讲演无数。日本新闻界,特别是几家全国性和跨地区大报,历来有种“记而优则教”的传统。作为资深政治记者、评论员,清水已臻业界的“最高境界”,有崇高的专业荣誉和社会声望。可以想象,若天假以年的话,待记者生涯届满荣退后,几乎可以肯定,清水会出任某所名校新闻学院的教授,执鞭讲坛,从身份上实现从记者而学者的转身。
清水对中国的观察与思考贯穿了整个生命。其最后一篇文字是发表在《东京新闻》(3月27日)上的“亚洲观望“专栏,距辞世仅有二十天。在
这篇于温家宝总理3月14日两会新闻发布会之后撰写的、题为《文化大革命还会发生吗》的文章中,对重庆事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立场:
如果像重庆那样,出现把民众动员到唱追求绝对平等之梦的毛泽东时代革命歌曲的运动之中,并利用人们对贫富差距的愤怒而增加自身凝聚力的领导人的话,文革的重演便不是单纯的幻想。
矢吹晋把清水的一生用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Journalist(新闻记者)、China Watcher(中国观察者)和Justice Advocate(正义倡导者)。出于保守主义者对人的有限性的警惕,“对最后一个关键词虽然多少有所不安,但在政治风疾雨骤的时代并未左顾右盼,而是旗帜鲜明地一路狂走——这,不正是清水美和生涯的写照吗”?
刘柠,《纵览中国》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七月
(1565)
-
▼
7月 16
(72)
- 大陸經濟增長將平穩下降到7-8%
- 希拉蕊意圖提升美國道德制高點
- 小心贏到了權力,卻輸掉了國家
- 10大瓶頸 跨國企業不國際
- 日本:解放軍強力影響中國外交
- 西藏維穩 葉萬勇復任四川常委
- 大陸 將端出「穩增長」大菜
- 歐盟開始正視危機的解除
- IMF下修2013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 美國棄台論:TPP比軍售重要
- 美國指控中國銀聯壟斷 世貿報告出爐
- 官員索賄 茅于軾:人民是老板
- 台灣綠營洗牌 「獨」派靠邊站
- 分析指金正恩工作重心轉向民生
- 江苏淮安拟任干部财产公示暂不对民众公开
- 海南三沙市政权组建正式启动
- 軟禁期間求見江胡習被拒 薄熙來心臟病發入院
- 廣州報紙突換總編剷版面 臨近十八大 惹整肅猜疑
- 派糖利民須適可而止 實踐變革仍未見端倪
- 誰官威大 濕身歐巴馬 比不上中共縣委書記
- 旺旺湖南廠大火 記者採訪遭毆
- 薄熙來心臟病發 送返北京 軟禁後消瘦 求見胡錦濤習近平碰釘
- 史亞平 李大維與外交困境
- 北韓權鬥 軍頭李英浩免職 疑金正恩謀軍中世代更替
- 報道習近平李克強知青時代 廣州《新快報》遭整肅
- 薄熙來結案前消息滿天飛 當局放風試水溫
- 派糖救不了誠信危機
- 中國通孔傑榮 了解、影響中美關係的人
- 十八大之後 妥善安排大內總管
- 北韓政局動盪 中國須有防範
- 《辛子陵上書政治局》在香港書市亮相
- 《计划生育法》是中国法学的耻辱
- 世贸组织认定中国银联垄断市场
- 美国为什么要关注中国人权?
- 王珉的出路左右黃興國的未來
- “溫家寶是常委中比較喜歡說人話的”
- 香港特首能否保护“两制”遭到质疑
- 习家财富知多少,负面报道阻接班?
- 广东新快报因转载敏感时政报道被整肃
- 明鏡獨家:薄熙來患病,支持薄反對薄者都有話說
- 新世紀中國新一輪土地革命矛頭指向何方?
- 张广昭:当代中国政法机制之变迁
- 從張光年的日記看中國文壇兩大板塊爭奪領導權
- 秦晖:中国民众应向政府要福利
- 给新浪公司投资者的一封公开信
- 中南海应该成为财产公示的窗口(上)
- 清水美和:中国人民的诤友
- 台湾庆祝驻港机构更名一周年 港府仍看北京脸色
- 解读万达收购美国影业巨头AMC背后的玄机
- 日本不满驻华大使丹羽传达“不正确”的立场
- 英媒:美国选民促采取强硬对华政策
- 各国运动员陆续抵达伦敦迎战奥运
- 中国民间环境监测恐遭禁止
- 中国继续关押一名德籍商人
- 30亞裔進軍國會,創下新紀錄
- 美駐滬總領館開新微博 痛批新浪
- 中共當局最忌憚的六類新聞
- 梁启智:可怕的中国模式
- 江澤民、曾慶紅為何要搞掉“楊家將”?
- 2012年7月15日《明鏡郵報》
- 2012年7月15日《歷史日報》
- 台湾解严25周年看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
- 温家宝:中国经济困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 香港本届立法会“四大懒虫”无所遁形
- 中国的文化自毁倾向
- 上海松江区,为了环境,为了健康!
- 李旺阳尸检报告仍未平息 港团体亲赴湖南游行中联办
- 各种政策在藏区加紧实行令局势更趋紧张
- 中國警告三峽庫區提防地質災害
- 紀碩鳴:駐港部隊要為保釣護航
- 美國司令訪菲律賓 加強國防合作
- 陸以正:美國包圍大陸的布局
-
▼
7月 16
(72)
-
▼
七月
(1565)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编辑按语:本网刊专栏作家夏明的新著《政治维纳斯:从一无所有到中国民主》2012年1月16日在香港出版上市。本文是该书的一章,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中共总书记的智慧 前 中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为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中共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先后担...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網路近日瘋傳一組傳稱在送修筆電時流出的6P「換妻雜交」照,照片中主角一度被傳稱為安徽省廬江縣委書記與副縣長等高官,但當局火速否認,網友則持續進行「人肉搜索」欲揪出照片中所有主角。前天,安徽省合肥學院公開坦承,該校團委副書記夫婦確曾參與豔照拍攝,並已將...
-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3日專電)「紐約時報」網站今天報導,美國資深官員私下坦言,在處理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事件時,確實誤判形勢,未能獲得中方完整、詳細的保證。 陳光誠逃往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尋求保護6天之後,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陪同下,前往北京朝陽醫院就醫,峰迴路轉的發展讓此事引...
-
最新研究報告說,去年確認的網絡黑客攻擊最多來源地是中國和羅馬尼亞。 美國電訊業巨頭威訊公司(Verizon)周二(4月23日)發佈的2013年度報告說,去年來自中國的黑客攻擊的源頭大多是國家控制的,目的是竊取資料。 報告說,在確認的621起黑客攻擊中,30%來自中國,28%...
-
在民調滿意度破底且黨內湧現要求交出黨權之際,身兼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在中常會即宣布明年將競選連任黨主席,以鞏固其黨的領導地位,以免國民黨崩盤。 其實距離下屆黨主席改選還有一年時間,馬先發制人表示連任的堅強意志,以擊敗黨內的逼宮。在此執政最低潮之際,黨政雙不如意反映在民調上時,馬的...
-
安徽原副省長涉違紀被中紀委調查 胡春華治粵近半載 常委、局委紛訪廣東 外媒:習近平借哥斯達黎加“引誘”中美洲 習近平宣佈「1+100+100+1000」計劃 廣州十餘城管與巡警對峙互拍照 亞洲武競加劇 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增核...
-
旺報 【記者李怡芸/專題報導】 中國十七屆六中全會後,包括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及文化部後續下發的《文化系統深入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方案》出爐。 圍繞建設文化強國和2020年...
-
傳德國企業也遭中國駭客攻擊 第85屆奧斯卡獎部分得獎名單 獵人才網站 登陸碰釘 中國人找工作 「有關係」就沒關係 奧斯卡頒獎 李安挑戰11獎項 林泉忠﹕「竹島日」與「尖閣日」 奧斯卡紅毯 準影后爭豔 紅色衙內橫行 遲早逼上梁山 借美壓華落空 安倍自討沒趣 此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