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
中国网民眼中的“法兰西印象”
作者 凯文
在中国草根网民的视野中,“法国印象”处于明显的分裂当中。要论正面评价,“浪漫”二字首当其冲,其次便是香奈儿、爱马仕、拉菲酒庄等一长串耳熟能详的品牌,以及卢浮宫、香榭丽舍、凡尔赛等旅游胜地。但在这种“美轮美奂”的浮华背后,负面观感仍然是深入人心的,以一种同样非理性的轻蔑态度表现出来,这和一百年前中国人对法国的热切甚至盲目的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为希拉克和萨科齐的后任,现任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访华之行并不轻松。尽管PPR集团向中国捐赠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以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为法中关系送上大礼,抹平了2009年以来因佳士得拍卖而起的风波,但奥朗德并没有在中国新兴媒体上争得特别的一席之地,即便是80亿美元的空客订单,和雅安地震相比,也并不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这种冷淡也并不是针对奥朗德本人的敌意,毋宁说是绝大多数外国元首访华的常规待遇。微博等新兴媒体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自定议程”的,和党报及各地都市报的“规定动作”保持距离。在这种平淡背景下,观察“中国人眼中的法国”,或许有更加真实的一面。
在采访奥朗德总统之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芮成钢在他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发出一条邀请,向网友征集问题——“你喜欢法国吗? 提到法国,你会联想到什么?你对法国,有着什么样的印象? 法国总统奥朗德首次访问中国,你最希望他回答的问题又是什么?”在24小时内,有大约1800条留言回复,涉及到关于法国的方方面面。这1800条留言,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样本,从中观察普通中国网民对法国的印象。
有趣的是,或许是由于芮成钢的采访风格富有争议的缘故,他的这条邀请并没有得到微博上众多意见领袖的呼应。1800条留言中,90%以上都来自于没有实名认证的草根网民,同样90%属于“直接评论”(不依赖其他账号转发),这或许也更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中国民间的情绪。
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中,可以大致归纳为十个方面,分别是:“浪漫”民族性格、旅游、美酒美食奢侈品、治安、同性恋法案、武器禁运、留学教育、富人税、总统个人生活(前女友与现女友)、历史问题(侵华、达赖、中日关系等)。
从关键词的提及次数上来看,反响最强烈的是法国的社会治安问题,尤其是中国人在旅法期间受到的暴力侵害。在所有留言中,粗略统计至少提及两百次以上。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留法学生还是游客,都有强烈不满。例如网友留言:“去年我在法国旅游也遭到过匪徒飞车抢劫,损失惨重。因此,我十分关注中国游客在法国频遭盗窃的事件。法国警方的懈怠处理和政府不能及时制止和惩戒罪犯,导致受害现象屡禁不止。我很想知道法国政府将如何采取措施维护国家治安和国外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墨_檀)
还有旅法网友质疑法国的相关社会政策,称“在巴黎住过三年,对这个城市又爱又恨。可怕的社会治安,黑人和阿人小青年抢Iphone,抢包,打人;不明白这个国家的移民政策的初衷是什么?鼓励黑人,阿人生孩子,然后政府给他们补助,在等着他们长大成人接着抢劫打人?一味的增加税收,但是很多都用给这些人?替很多人觉得不公平。”(@蕾蕾阿拉蕾大蕾蕾大蕾)
紧随治安问题不满情绪之后的,则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对法国的一种美好“偏见”——法兰西的浪漫。这种印象往往和美酒美食、奢侈品、文化遗产、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抒发出来,但是“浪漫”一词,则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对法国的典型正面观感,在芮成钢微博留言中,也出现了上百次。
事实上,相当部分的法国人对中国人的这种莫名好感都觉得惊讶,甚至有轻微的尴尬,因为在法国日常生活中,说某人“romantique”,暗含着此人多情、风流、甚至私生活放纵之意,但和红酒、美食、卢浮宫关系不大。也有中国人意识到这种误解,呼吁“别再说法国人浪漫了! 连法国人自己听了都要笑!”(@Eva-老烟枪不带火)但这种美好的“偏见”,仍然存在于大多人对法友好的中国人心目当中。
再其次,令人最感到意外的是,法国最近刚刚通过的同性恋结婚法案在中国网民心中也激起了不小波澜,以关键词提及次数来看,几乎仅次于治安问题,和“浪漫”不相上下,也达到了上百次之多。尽管在中国各种媒体上,“同性恋”仍然是一个无法拿上台面正式讨论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相关人群可以直接无视。在法国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之际,奥朗德访华也成了这种社会情绪宣泄的一个突破口。有网友呼吁“相比较经济来说人权问题以及人们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想想您身边的中国同性恋朋友吧,他们其实并不快乐!”(@原本是好孩子)
此外,法国作为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最大目的地国之一,仍然面临着需求与反馈的落差局面。不少声音呼吁法国当局放宽签证政策,为更多的学生和游客创造便利条件。或许奥朗德已经从多种渠道听到了这种声音,他在26日的上海交通大学演讲中,已经许下了“(学生)签证流程必须加快”的承诺。
在某种意义上,奥朗德仍然要为他的前任萨科齐埋单。后者执政期间接连发生的抵制奥运火炬、抵制家乐福、接见达赖喇嘛等事件,仍然在相当一部分中国网民心中留下不快印象,例如有网友提到,“一提到法国就两个想法,一个是浪漫的代名词,一个是支持达赖喇嘛”(@还是那个锋)。这种印象甚至和传统上中国人对法国的负面观感结合在一起,成为“傲慢、自大、冷漠、虚伪”的注脚,甚至上升到“法国对中国境外分裂势力的或明或暗的支持和纵容”的高度(@乡涧山水)。
在长期的“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灌输下,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心态,反映到对法印象上,会频频出现“没有拿破仑,法国什么也不是”、“没落”、“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国家”等措辞。这种心态,以微博上某草根大号的凶猛“吐槽”最为典型——“由长着一张刻薄的小学教员脸的小社会主义分子领导的穆斯林国家。想当欧洲领导但总失败,想和美国对着干但总被打脸,想和英德叫板但总被不当回事。第三世界国家穷逼文青儿和左派知识分子的梦想符号,实际是爱占小便宜吃大亏的欧洲小农意识的集散地。签证很难,傻+逼才哭着喊着非得去。”(@二逼瓦西里)
中国长期的意识形态灌输培育出一种弥散的、无明确指向的仇外情绪。一些咄咄逼人的指责,未尝不是“借法国酒杯、浇中国块垒”,例如有网友向奥朗德提出的问题是“中日如果因为钓鱼岛开战,你支持哪一方?”(@朱禄晋)或者“对日本参拜禁(靖)国神社拜鬼行为是什么看法?”(似水年华ZYZ),甚至“如果法国做不到不愿得罪日本人,那就不要来中国,中国人不欢迎。”(@妙吉祥的blog)
当然,同样是立足中国,在种种情绪宣泄之中,也不乏严肃认真的思考,例如“法国和德国是怎样化解宿仇的,对中,曰两国外交有什么启示。”(@月生荷边)“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改革能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借鉴到什么?当前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这样的思想家?”(@勇敢的小小田)“另外还想知道他们在市政规划上是怎么做到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又能和新的建筑相得益彰的,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历史遗迹就一个字,拆!”(鱼好多a)
总体来说,在中国草根网民的视野中,“法国印象”处于明显的分裂当中。要论正面评价,“浪漫”二字首当其冲,其次便是香奈儿、爱马仕、拉菲酒庄等一长串耳熟能详的品牌,以及卢浮宫、香榭丽舍、凡尔赛等旅游胜地。但在这种“美轮美奂”的浮华背后,负面观感仍然是深入人心的,以一种同样非理性的轻蔑态度表现出来,这和一百年前中国人对法国的热切甚至盲目的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放眼世界,大概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成为中国眼中具有足够分量的楷模,既不“捧”也不“反”,既有深刻理解又有尖锐批判,法国也不是这样的幸运者。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四月
(633)
-
▼
4月 27
(31)
- 虛報地震損失 貪官幸災樂禍
- 陸美同關切北韓問題 考量不同
- 討論捐款 釐清責任
- 為梁朝爭取時間擋子彈
- 法執政黨批梅克爾 關係緊張
- 網上拍賣還債 希臘放售稅局大樓
- 抗議PX廠災後投產 成都婦發起遊行遭打壓
- 疆兩維穩員傳遭維族人斬死
- 菲反制 稱陸九段線劃界無效
- 陸指菲侵占8島礁 悍拒仲裁
- 冰島大選變反緊縮公投 反歐聯盟勢重掌政權
- 北韓邊界炸村 防人民脫逃
- 烏坎逾300人堵路抗議
- 江西化肥 毀6600畝農作物
- 王岐山、戴秉國、王毅是不折不扣的金龜族
- 中國的“人民法院”管不了人民的案件
- 朱鎔基夫人:丈夫戴黑帽或烏紗都寵辱不驚
- 張業遂升遷讓外交部系統在人事上奪得一分
- 緋聞引發楊成武、吳法憲、余立金三位將軍的矛盾
- 韩国周六开始从开城工业园撤离韩方人员
- 台湾出现H7N9禽流感确诊首例
- 中国网民眼中的“法兰西印象”
- 重返赵紫阳的遗产──以法治党
- 圆明园兽首可望最迟10月重归故土
- 張德江:香港經濟競爭優勢開始弱化
- 中國軍機群壓釣島美國加緊表態
- 究竟如何看待非法集资?
- 紐約尋獲911遭劫客機起落架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4月26日)
- 2013年4月26日《明镜郵報》
- 2013年4月26日《歷史日報》
-
▼
4月 27
(31)
-
▼
四月
(633)
- ► 2012 (16277)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為打通劉雲山的關節,孫政才拼命將吉林一些項目輸送給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在孫政才親自干預下,中信產業基金在吉林一些重大企業改制項目中獲利頗豐。 溫家寶、劉雲山力保孫政才入 政治 局 (1) 《外參》特約記者 劉寶書 中共 吉林省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最近在 北京...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美国之音 美国6位参议员说,他们下星期将提出立法草案,规定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所穿的礼仪性服装必须是美国制造的。但美国奥委会表示,美国代表团今年已经来不及把中国制造的服装换下来了。 在这之前,媒体报道凸显美国奥运会代表团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
-
《中国影帝温家宝》作者余杰在接受本台专访时指出,对于温家宝最近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历史不会在乎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他认为薄熙来事件给中共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打击。 德国之声: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先是在两会即将闭幕之际在记者会上...
-
特派記者羅印冲、記者賴錦宏/北京、台北報導 陳光誠是否會成為中美兩大國外交博弈的犧牲品?還是陳光誠自己反覆不定,導致中共不想放手?有消息稱,中美兩國為陳光誠一家再度談判,讓他們成行的可能性不高。 昨晚十一點,美國駐京大使館官方微博發表駱家輝談話,駱家輝說,陳光誠一開始就「最最明確...
-
看山 早在去年,重庆市即给中央打报告,要求将直接选举上推到乡镇一级,所有乡镇都直选领导人。结果,中央批准只能选择 40% 的乡镇进行直选。现在,薄熙来下课了,不知道这 40% 的乡镇还会不会直选? 由此可见,薄熙来本人也是赞成民主政治的,而且其实际行动走在...
-
voa记者: 萧雨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图为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江泽民2008年8月8日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资料照 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近日在北京与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会面。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消息属实,这证明江...
-
《明鏡月刊》一中 最近,北京有一幫人組成“人民公訴團”,要起訴兩位公民茅于軾先生和辛子陵先生。公訴團的發起人排名第二位,名叫劉思齊,括號內注明:身分是“毛主席長子毛岸英遺孀”。 眾所周知,劉思齊與毛岸英結婚一年,毛岸英在朝鮮亡故,劉思齊是毛岸英的遺孀。 但劉思齊的這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