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星期日

軍方頂尖大筆杆的母親:一個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病例?



《新史記》魯直人 專稿



40 年以後,丁玲、莫耶所反映的這種沒文化的老幹部和年輕知識女性之間的文化衝突,在老革命、人民文學出版社前社長韋君宜的小說《露莎的路》中再一次涉及,繼 續著同一個話題。八十年代,韋君宜因腦血管病而住了醫院,自這時起,她的手已逐漸麻木而不能握筆,可是就在這艱難的情狀下,她勉力陸續寫完了《露莎的 路》,這是她難以忘懷的一位女性的遭遇,寫出來不為別的,只是實實在在讓人看那曾經存在過的事實。

書中有這樣一個情 節:知識青年女主人公讓通信員給自己老紅軍丈夫帶去一封信,末尾寫道:“給你一個吻!”可那個老幹部不懂這個“吻”,反問通信員:“不是給我一個‘物’ 嗎,東西在哪裏?”由此可見,無論是丁玲、莫耶還是韋君宜,作為女性知識分子,當年都能感受到與工農幹部之間那種文化上的差異是如何的格格不入。

可 是中國軍方最亮眼的筆杆子金一南的母親、晚年的鄭織文卻不這樣認為,她已經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與現政權牢牢地結合在一起。鄭織文說,斯大林死後,金如 柏曾如喪考妣似地失聲痛哭;前蘇聯垮台後,她本人也有著複雜糾結與失望心痛;陳希同腐敗案傳達後,原裝甲兵司令員頓星雲的夫人曾抱著她痛哭說:“我要退 黨,政治局委員都成了這樣子,這個黨不值得我愛了。”但是利益驅使,不僅使她死心塌地地跟著這個黨走,還竭力稱頌這種不對等的畸形婚姻,說“我的婚姻雖然 是組織一手包辦的,共同生活了幾十年,我覺得幸福,終生無悔。”如果說世間真有“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這一說的話,那麼鄭織文當年的無奈認命和後來所獲得的 幸福感,可以說就是這種綜合征最好的現身說法了。


晚年鄭織文把自己及家人與現政權牢牢結合在一起。

塗脂抹粉的廟堂史學觀

勝 利者總是有用不完的資源。儘管到了“文革”時期,讓建國後掌握政權的紅色第一代遭受批判、有不少老革命甚至被囚禁,住進了牛棚,他們的子女也受到牽連,但 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來說,這些苦難又算得了什麼?當時全中國八億農民、包括直到現在的老少邊窮地區人民,住處有的連牛棚都不如。還有他們的子女, 說是“下鄉插隊”,大部分都是虛晃一槍,又當兵或是上大學去了,從“二號走資派”鄧小平到“賀龍死黨”金如柏,他們的子女幾乎都是走的這條路。金如柏的六 個子女,除去老大、老二“文革”前已參加工作外,其餘四個子女,無一例外地先走後門當兵,再去上大學。在鄭織文的回憶中,津津樂道這些經歷,誰誰利用職 權,讓孩子當了兵的,就念念不忘,認為是在最困難時期幫助了他們;誰誰堅持原則。不顧情誼,翻臉不認人的,就耿耿於懷,說他們沒有伸出援手來幫忙云云。

1952年出生的金一南就是於1972年當的兵,從此吃上了這碗飯,成為萬人矚目的將軍。他的哥哥與弟弟,後來走的都是這條路。走這條道的大多數紅二代,現如今大都成為掌控中國的強權人物,真正實現了中共元老陳雲所講的“讓自己的後代接班,百年之後沒人刨祖墳”。

讓 紅二代接班,其實早已是中共幾代人的共識。1974年1月,中央高層發生“走後門”風波,說是江青以個人名義寫信給葉劍英,打電話給周恩來,決定於1月 24日、25日在首都體育場召開部隊駐京單位、中央機關各部委和國務院各部委等單位的萬人批林批孔動員大會,實現江青與遲群、商謝靜宜議好了的“三箭齊 發,只瞄一箭”,批評葉劍英等一批老幹部送子女“走後門”去當兵,要限期他們把子女從部隊退回來,謝靜宜在大會上說:“‘走後門’這是與我們社會主義制度 格格不入的,這也是堅持不堅持要搞馬列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這一基本原則的一個重大問題,‘走後門’實際上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事後,毛澤東得知江 青召開兩次批林批孔大會又批“走後門”,並要向全國發送大會錄音的情況後,很不滿意,指示:“錄音不要發,發了馬上收回。”也就是說,就連毛澤東本人無論 如何顛倒乾坤,可也是默許紅二代在動亂中紛紛走後門參軍上學的。金家姐弟四人就是借了這種光,才一個個給自己奠定仕途之路。無怪乎當年大多數平民出身的知 青四處上訪抗議,全中國湧動了一股返城潮。當時流傳著一副對聯,最能說明人生而就不平等的中國社會狀況,上聯:你爹有能你進城,下聯:我爹無能我務農;橫 批:將爹比爹。“拼爹”一詞是近年出現的,但這種腐敗現象,自中共執政起就有了。

托了紅二代的福,加上自己的天資聰 明,金一南如願以償,躋身中共軍方頂尖筆杆子的行列。作為母親的鄭織文,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這是人之常情。但只說他如何刻苦用功,自強不息,才成就了 今天業績,這太片面。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家庭,沒有這父親金如柏的紅色背景,在中國這個“拼爹”的年代中,僅依靠自己努力,能達到這樣傲人的地步嗎?這如 同國內媒體宣傳新一代總書記習近平一樣,說他如何熱愛學習,喜歡讀書,下鄉時帶了一箱子書到農村去。有人對這樣的馬屁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沒有紅色背 景,沒有你那個老爹,就是帶十箱書下去,也是白搭,也難以成為新一代領導人。(《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