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星期日

遠離各種政治算計,朱鎔基的字越寫越蒼勁


《調查》雜誌社特約記者 戴曉原



湘西一夢六十年,故地依稀別有天。
吉首學中多俊彥,張家界頂有神仙。
熙熙新市人興旺,濯濯童山意怏然。
浩浩湯湯何日現?蔥蘢不見夢難圓。

這是朱鎔基題為《重訪湘西有感並懷洞庭湖區》的詩作,在2001年6月下旬的《中華詩詞》雜誌刊出。朱鎔基對湘西情有獨鍾,因為抗日戰爭期間為避免戰亂,他轉到湘西山區洞口國立八中讀書,在此認識了勞安。這首詩,是與勞安共同對青春韶華撫今追昔。

朱鎔基有位清華同班同學歐陽鶴,熱愛中華傳統詩詞,是《中華詩詞》雜誌副主編,曾幾次寫信請朱鎔基寫詩,供《中華詩詞》等刊物發表。2001年4月29日,清華大學舉行慶祝建校90週年大會,全校慶祝大會剛一結束,朱鎔基立即趕到班級聚會的地點,他逐一和班友握手,一見到歐陽鶴,立刻就說:“歐陽鶴!你不是老讓我做詩嗎?我最近做了一首詩,今天帶來了。”

班級同學座談中,與大家暢談了在校時的學習和生活後,朱鎔基說:“我最近到湘西去了一趟,60年後故地重遊,感慨很多,寫了一首詩《重訪湘西有感》。”接著逐句加以朗讀和解釋,詳細說明寫此詩的思想過程。

60年後朱鎔基夫婦重到湘西,今昔的變化使他們感到振奮,過去湘西土匪出沒、十分貧窮落後,如今人流熙攘、高樓林立、市場繁榮。尤其是吉首大學給他以很深的印象。該校為民族大學,全國招生,現有學生過萬人,校區建築宏偉。朱鎔基說:“我剛進清華上學時,覺得禮堂、圖書館這麼大,一下子被鎮住了,可是與吉首大學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張家界風景秀美獨特,奇峰筍立,也給他留下美好印象。

但有些現象也使他觸目驚心。洞庭湖淤積過半,湘西多山,過去蔥蘢滿目,現在樹都砍光了,變成“濯濯童山”。照這樣砍下去,不出七年,全國的樹將被砍光。這是一個有關生態環境、影響到子孫後代的大問題,使他憂心忡忡。


朱鎔基偕夫人回母校:湖南湘西花垣民族中學——該校前身是他們夫婦曾就讀的國立八中。

2004年11月28日,歐陽鶴和老同學宣祥鎏去北京西山的國務院療養院看望朱鎔基,並代表中華詩詞協會邀請其擔任名譽主席。朱鎔基修書一封婉拒:“多承厚愛,實不敢當,只好辭謝”,但他又表示“我雖不通格律,唯自幼喜愛詩詞,我將永遠是致力於中華詩詞事業的各位同志的忠實支持者”。

朱鎔基的字,遒勁瀟灑。1989年8月,在日本友人一再要求下,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為上海與大阪結成友好城市15週年舉辦的書法交流題寫“清正廉明”,人們看到這四個字,都覺得睹字思人:這年正是朱鎔基的六十花甲新開頭,他以這四個字自勉;也會想起朱鎔基在擔任總理最後一次答記者問時,面對全世界媒體說的話:“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個清官……”

中國書法理論有一種說法:心正則筆正。這當然不是絕對的——古今有許多貪官的字也寫得很漂亮。但是用在朱鎔基身上,卻還算合適。從“清正廉明”這四個字,也可以看出朱鎔基的書法功底。退休以後,他練習書法的時間多了,遠離了各種政治算計,他的字也越寫越蒼勁。不過人們向他索字時,他仍是頗為吝嗇,仍然遵循自己的“三不”:“不吃請,不剪彩,不題詞。”

在朱鎔基當副總理、總理時,幾乎從不題字,只有少數破例。其中,是為國家會計學院題寫了四個字:“不做假賬”,而且是先後三次為中國新成立的會計學院題寫校訓:不做假帳:2001年4月16日,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題寫這四個字的校訓;同年10月29日,朱鎔基視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後題詞:“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第三個獲此殊榮的是廈門國家會計學院。

他還為自己和夫人的母校清華慶祝建校80週年,破例題詞,用毛筆工工整整地給母校寫下16個字:“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凝聚了他對清華大學的深情。

在畢業離校33年後的1984年,身為國家經委副主任的朱鎔基,欣然接受母校的聘請,兼任剛剛成立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院長,同時擔任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後來朱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沒有影響他對經濟管理學院的關心。作為兼職教授和名譽院長,他還帶著四個技術經濟方面的研究生。在他最忙的時候,在汽車上聽取研究生彙報。他到上海任市長、任副總理,當導師善始善終,堅持把四位博士生指導到畢業。從論文的選題,到論證的方法,逐一過目,論文最後的答辯評語,也是他親自擬寫。但是他在卸任總理之前,突然宣布辭去名譽院長,原因至今成謎。

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朱鎔基和勞安對母校的感情:為了趕上2006年5月2日的清華電機系畢業55週年的同學聚會,朱鎔基和勞安特意提早結束福建之行,轉道上海,再至北京。不僅雙雙出席,連女兒朱燕來、兒子朱雲來都帶來了,足見其重視這次聚會。(《調查》特刊 第二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