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楊尚昆將國家主席這一榮譽職務實權化了

陳亦凡專稿

2001年橫掃《天安門密件》(又稱《六四真相》),在吳稼祥看來,具有“楊將”背景,為了洗刷“屠城”罪責,此說很有見地。楊尚昆的國家主席頂戴花翎上,沾著趙紫陽的血,末了還是鄧小平奪了他的頂戴。“玩家”玩別人,最終也玩了自己。

吳稼祥撰文指出,楊尚昆是玩權。要瞭解楊尚昆家族在整個“六四”事件中已經起的作用,和在這次“密件”事件中可能起的作用,先要瞭解楊尚昆這個人。楊尚昆的名聲主要來自他在澤東時代的中國“門事件”,即竊聽毛澤東私人電話事件。當時他是毛的中央辦公廳主。這個事件非常典型地刻劃出他的為人:他對主子的利用遠遠於他對主子的忠誠,通過掌握和控制主子的信息,左右主子的愛好和行為,以此來控制整個統治集團。

“文革”後,楊尚昆同樣用這套辦法來對付鄧小平。他對鄧發動過許多馬屁攻勢:最著名的是“兒子攻勢”和“孫子攻勢”。“兒子攻勢”是指他的兒子楊紹明了鄧個人的御用攝影師,專門給鄧拍“御照”,還出了鄧的一本影集。“孫子攻勢”是讓自己的孫子和鄧小平的孫羊羊套近乎,經常出現在植樹等公私兼顧的場合,使有心人看到他與鄧家非同尋常的關係。在鄧晚年,他似乎成了鄧唯一與外界的聯繫。

光靠兒子孫子拍馬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靠他本人洞悉主子內心隱秘的深湛功夫。中共十大時,吳稼祥是中央主席團會議秘書,在一次主席團會議上,楊尚昆向大家功,敘述他是怎樣勸留鄧小平的。他說鄧小平要在十三大全退的決心很大。薄一波發動中央顧問委員會各支部對他進行車輪戰法,輪流勸小平同志不要退,都鎩羽而歸。薄只好請高人出馬,找到了楊尚昆。楊見鄧,只說了一句話,就把鄧說服了。他說:“小平同志,你全退,我們贊成。但是,你想過沒有,三軍統帥誰來做?”他看了看鄧的表情,然後輕輕地說:“你放心,我還不放心呢!”

 
19569月,楊尚昆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時,與毛澤東的合影。

吳稼祥認為,楊尚昆這樣做分明是在告趙紫陽的狀。鄧全退,三軍統帥自然是總書記趙紫陽,還用問嗎?問過以後,知道鄧想到了趙,馬上補上一句,“我還不放心呢!”“我”是誰?軍委常務副主席。話的份量夠重了。鄧想了想,說:“我有個條件,你們不答應,我就全退。我推薦趙紫陽做軍委第一副主席,我隨時把軍委主席一職交給他。你們答應了,我半退,只兼軍委主席一段時間。”

吳稼祥分析指出,鄧小平隨時讓出軍委主席,楊等人也就隨時準備搞掉趙紫陽了。機會終於來了。胡耀邦逝世,學生鬧事。425日趙紫陽赴朝鮮訪問,行前他怕有人搗鬼,特地交待,他不在北京期間,不許召開中央常委會,作重大決定前要讓他知道。誰知趙剛上飛機,楊和李鵬就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帶著李錫銘和陳希同向鄧小平匯報。這事只有楊有膽量幹,也只有他當時能見到鄧。


他們把整個悼念活動描繪成鄧暴亂,引出鄧小平一篇“三不怕”(不怕流血,不怕罵娘,不怕制裁)講話。得到這篇講話,他們如獲至寶,一面起草《人民日報》“426”社論,把運動定性為動亂,一面向下傳達鄧的講話。耐人尋味的是,傳達的只有鄧一個人的話。這篇講話怎麼來的,誰去匯報的,匯報人說了什麼都刪去。

此舉十分高明,用謀略術語說,這叫一箭雙雕。首先是把鄧小平逼到牆根,不怕流血是你說的,只要發生流血事件,帳都會記在你頭上,鄧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完了;其次是把生米煮成熟飯,給學生運動定好性,讓趙紫陽回國後沒有迴旋餘地。接受“426”社論的結論,趙就要帶頭鎮壓,但功勞是楊尚昆、李鵬的;不接受,就要冒與鄧小平直接對抗的風險。當時聽說鄧的一個女兒對這樣的傳達很有意見,說,“怎麼他們的話都沒有了,只有我爸爸的?”

後來,趙紫陽剛回國時,第一個給他打電話的就是楊,他問趙:“我們該怎麼辦?”聽起來,是楊想與趙聯手,軟禁老人們。吳稼祥指出,其實,這正是楊老謀深算的地方。在當時局面下,他確實是個關鍵人物,他與誰結盟,勝利的天平就會向誰那邊傾斜。他那樣問趙,主要是想套趙的話。只要套出趙說出想下手的話來,楊就立於不敗之地了。他要真想和趙結盟,就沒有必要帶人去向鄧小平“謊報軍情”,不向趙請示,就給學生運動定性。

吳稼祥認為,楊尚昆這樣做,讓他都會立於不敗之地。假如密謀敗露,他說自己那樣做是有意套趙紫陽的話,好向鄧小平匯報;如反鄧成功,老人們一網打盡,只剩下他一個元老。他的野心是要代替鄧小平做幾天老皇帝玩玩。


“六四”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楊差不多實現了這一夢想。當時鄧已卸去軍委主席一職,而他是國家主席。他將這一榮譽職務慢慢實權化了。他以國家元首份出訪,或接見外國元首。1991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連江澤民和李鵬都很少露面,只有他活動頻繁。他平生最輝煌的時刻,也許是他住院做闌尾手術時,有兩個到訪的外國總統到醫院看望他。吳稼祥說,當時自己還在秦城監獄,看到這則報道後,就知道離楊覆滅的時間不遠了。(《內幕》第15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