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陳長文】
看完三次正副總統候選人辯論,該如何投下手中的神聖一票呢?筆者認為,有三把篩子可以供選民參考,那就是:政績、政策與操守。
第一把篩子是「政績」比較。客觀而言,不論在經濟表現、兩岸關係、外交拓展、廉潔政風等方面,馬總統執政的這三年半,的確都優於民進黨執政的八年。然而,這樣的政績表現卻未必能和選票劃成等號,為什麼呢?
首先,歷經二○○八年金融海嘯;今年歐洲、美國的經濟危機,及全球化的浪潮加大的貧富差距等等因素,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對現況不滿,並將不滿矛頭指向執政黨。馬英九總統的一二四國免簽成績、經濟成長在亞洲四小龍的排名躍進、來台觀光人次上升…,種種的政績固然有可取之處,但貧富差距、高房價、青年就業的問題仍在,這些對現狀的不滿,當然會指向執政黨。這也是馬總統在「比較前朝」的基礎上政績亮眼,但滿意度始終無法拉抬的原因之一。
此外,蔡英文雖在民進黨執政時出任行政院副院長,但最高的決策者終究不是她,換句話說,民進黨的不佳表現未必等於蔡英文的表現,但包袱較少雖是蔡英文的優勢,行政治理經驗不如馬英九卻也成為她的劣勢。而另一方面,雖然民進黨過去八年的成績不完全等於她的成績,但她重用陳水扁的團隊當她的行政團隊,卻又增加了她和民進黨八年執政不佳的連結,這些都將成為選民投票的判斷因素。
第二把篩子就是「政策與願景」。不論是馬總統的黃金十年,或者是蔡主席的十年政綱,都努力的針對各個不同領域的政策提出了主張。但因馬總統是現任總統,所以他提出的政策有要短期兌現的壓力,而蔡主席則不必面臨立刻兌現的壓力,這就使得蔡主席在提出政策時,會有較多的彈性。
此外,馬是較偏理性論述的政治人物,喜好用數字來解釋政策。固然數字的背後其實是人民的生活與故事,但對普羅大眾難免覺得艱澀與不親近;蔡則偏感性論述,會喜歡談故事、談個案來進行感性的渲染,這是蔡英文的利基。馬總統的理性讓他的政策有較高的一致性也較務實,政策的可預期性高,能夠降低人民的不安全感,也讓企業敢做長期的投資;而感性的蔡主席在國光石化、ECFA、核四等等議題卻讓人有反覆不定的疑慮,這就又變成了蔡英文的包袱了。
最後一把篩子是「操守」的檢驗。在宇昌案爆發之前,馬蔡二人在操守形象上,筆者認為大體上是平手的。但在宇昌案發生後,就出現一些變化。
馬英九在二○○八年有特別費案、綠卡案,蔡英文現在有宇昌案。持平而論,這幾個案子如果不是因為他們要競選總統的話,可能都未必會引起關心,但既然要選的是未來的總統,那麼就不能用一般人的標準來為自己辯解。當然必須接受在操守面上的嚴格檢驗。
相對於馬英九通過了特別費案的檢驗,筆者認為面對宇昌風暴的蔡英文,應該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外界的質疑。就算蔡英文在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身分批宇昌案時並沒有意識到有一天她會成為宇昌董事長,更不用說會成為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但蔡英文卸任公職,應允要擔任宇昌公司的董事長時,就不能不想一想,宇昌案中,她曾扮演過決策角色,她就須以政治道德自律,婉拒外界邀約。蔡英文當時沒有做到利益迴避,在政治道德與價值判斷上,可謂嚴重的失分,這一點蔡英文須誠懇面對。民主國家的選舉,操守的檢驗本就是天經地義,將操守檢驗簡化成所謂「負面選舉」是很不正確的。操守乃萬政之本,不是嗎?
綜合而言,在政績上,馬有執政包袱,蔡缺治理經驗;在政策上,馬務實理性,蔡靈活感性;就這兩把篩子而言,誰較佔優勢,恐怕仁智互見。但在操守上,已通過特別費等案檢驗的馬英九,加上這三年半來交出政務官層級以上「零弊案」成績,相對於正陷宇昌案的蔡英文,馬英九顯然遠勝數籌。(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1年12月18日星期日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2011
(1474)
-
▼
十二月
(1474)
-
▼
12月 18
(58)
- 恶搞 大独裁者 金正日 김정일
- 金正日の大爆笑
- 金正日17日在列车中去世,葬礼28日举行
- 金正恩将成第三代领导人 发型时髦
-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17日去世
- 烏坎村民周三突圍「死就死」
- 中國外交部長助理:外交難評軟硬 智慧比拳頭重要
- 存粮有限广东乌坎村警民继续对峙
- 关注乌坎事件 唐荆陵律师被传唤
- 乌坎村民吁中央政府介入 否则继续抗争
- 大陸奪台:像個光鮮亮麗的新娘抱懷裡
- 譴責國民黨 蔡英文向馬英九下戰書
- 全球經濟下滑 中共形勢不妙
- 烏坎村的今天與香港的明天
- 未來十年中美經貿紛爭更多更尖銳
- 從歐債危機看兩岸統合的契機
- “愛國賊”評民主 太監式的性想像
- 政績、政策、操守 選總統的三把篩子
- 汪洋扮的是習近平、李克強馬前卒
- 陸豐烏坎村抗爭風波恐變六四翻版
- 宇昌案打蔡英文弄巧反拙 馬英九選情已岌岌可危!
- 蔡英文被揭“自肥”衝擊選情
- 全球經濟走勢“關鍵字”:歐債危機
- 林彪家人授權獨家使用林彪元帥最新相册
- 廣東烏坎村維權運動正演變成農村民主起義
-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推遲訪華幕後
- 大陸與台灣軍力懸殊才是台灣最大的危機
- 世無反貪英雄 遂使宵小成名
- 官商黑老大和美女--這四伙人竊走中國
- 沒有喪權協定 何來黃海喋血
- 记者@TomLasseter 发出的乌坎现场录像:村民集会
- 20名广州网民上街声援乌坎被打压
- 乌坎村民游行捐款自救 外界再度抗议声援
-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得了胰脏癌,响起热烈掌声
- 外參獨家披露 辛子陵被軟禁無限期延長
- 广东明年限粤语广播再掀“撑粤语”风波
- 乌坎村民游行捐款自救 外界再度抗议声援
- 中国网友哀叹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病逝
- 傳湯燦「床上名單」包括許宗衡
- 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在絕命追車中逃脫中國警察
- 北京对社交网站强加新的规定
- 自焚事件考验中国
- 乌坎村民选代表期盼推广全国公平选举
- 乌坎村内部的气氛十分奇特
- 中国有必要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吗?
- 面对民众抗议压力 俄领导人发出让步信号
- 艾未未的免費率千人赴德國“童話”
- 葉劍英講話:要向全國、全世界宣傳毛、林的健康
- 陈季冰:中国无解的校车之殇
- 中国商业逐步走向法治
- 郑重:鼓吹妓女爱国主义是谁的悲剧?
- 《时代》周刊盘点今年倒台领导者
- 中国严防“茉莉花”在中国“遍地开花”
- 维权律师高智晟被关,美促中方立刻放人
- 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去世,享年75岁
- 中国僵尸网袭击,美国积极准备回应
- 中共完全失控,這是歷來首次
- 無事找事 廣東頒布規定限制使用方言
-
▼
12月 18
(58)
-
▼
十二月
(1474)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為打通劉雲山的關節,孫政才拼命將吉林一些項目輸送給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在孫政才親自干預下,中信產業基金在吉林一些重大企業改制項目中獲利頗豐。 溫家寶、劉雲山力保孫政才入 政治 局 (1) 《外參》特約記者 劉寶書 中共 吉林省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最近在 北京...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特派記者羅印冲、記者賴錦宏/北京、台北報導 陳光誠是否會成為中美兩大國外交博弈的犧牲品?還是陳光誠自己反覆不定,導致中共不想放手?有消息稱,中美兩國為陳光誠一家再度談判,讓他們成行的可能性不高。 昨晚十一點,美國駐京大使館官方微博發表駱家輝談話,駱家輝說,陳光誠一開始就「最最明確...
-
美国之音 美国6位参议员说,他们下星期将提出立法草案,规定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所穿的礼仪性服装必须是美国制造的。但美国奥委会表示,美国代表团今年已经来不及把中国制造的服装换下来了。 在这之前,媒体报道凸显美国奥运会代表团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
-
CCTV周二晚间新闻联播,收视率一定破纪录,令所有观众失望之后,于4个小时之后上演一场"午夜惊魂"。作家鲁直人对此新闻处理方式,提出严厉批评,质问中共高层屡屡产生恶性事件的根源与土壤何在? (德国之声中文网)4月10日夜半11点,在王立军...
-
《中国影帝温家宝》作者余杰在接受本台专访时指出,对于温家宝最近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历史不会在乎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他认为薄熙来事件给中共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打击。 德国之声: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先是在两会即将闭幕之际在记者会上...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外參》特約撰稿 成明 即將出版的《外參》月刊,發表《外參》特約作者的獨家調查,針對彭博通訊社關於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族的商業報道,作出澄清。 近日,隨著中共十八大的臨近,海外若干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媒體,如美國彭博社、博迅網、英國的《經濟學人》等,在熱炒中共常委習近平...
-
從北京貴族學校到峽北農村下放再到回北京讀書,從脫下軍裝下放河北正定縣鍛煉,到福建湖江上海終成一方諸侯,再到重回北京變身「王儲」,習近平一步步完成了向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轉變。 這其中,習近平既跟著父親習仲勳倒過霉,也跟著沾過光,既有高人關照下的事先安排,也有黨內博奔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