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下午,我乘坐飞机越过韩国上空,透过舷窗,眺望遥远昏暗不明的北方,不禁浮想联翩。
三天前,金正日逝世。两天后的19日,朝鲜官媒才发布死讯。何以推迟发布,没有任何可靠的解释。
在这个全世界最孤立、最神秘的国家里,权力已经发生了更迭。不过,一切都与从前君主时代的宫廷政治毫无二致——老君主执政到死,死前在自己的子嗣中指定接班人。继位者也常常是在残酷斗争中的最终胜出者,不过帷幕重重,所有的内斗倾轧外界很难知晓。由于最高权力已经变成一家的权力,只在金氏家族内部延续,比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朝鲜更像君主制,那美好的国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直就是一种讽刺。
金日成1948年9月9日起在北朝鲜执政,1994年去世,在位46年。父权子承,金正日1994年继位,到今年共在位17年。金正日死前指定的继位者是他第三个儿子金正恩,这个身材肥胖的年轻人只有28岁,假如他能够活到80岁,未来52年朝鲜的统治者就已经确定了。
这是最丑陋和野蛮的政治制度。虽然国家名字上堆砌了所有最民主的字眼,实质上却是一个赤裸裸的专制君主制。金氏家族不仅垄断政权,而且锁闭国家,禁止人民与外部世界沟通交流,剥夺人民最基本的自由。饿殍遍野却大力研制核子武器,名曰“先军政治”,实则穷兵黩武,成为地区紧张局势的根源。
当然,对于这样的统治模式,我们并不陌生。幸运的是,某种特殊的历史原因——也跟朝鲜有关——让我们幸运躲过某个劫数,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才有了与四十年前相比可谓换了人间的中国。
至于与这个邻邦之间的关系,自从我们改革开放之后,基调已经不像文革和文革前那么热络了,阴晴不定,时热时冷。但是,在国内,一直有主张与之保持密切关系的人,他们有些属于因为本身尚未走出文革,爱屋及乌。更多的人却是将朝鲜半岛现状的维持视为对中国有利的一种战略选择,例如那种认为朝鲜构成了一片缓冲地带的说法。这种说法意味着真正民主的韩国及其盟友美国乃是我们直接或潜在的敌人,可以说,这样的敌友观,不仅没有走出文革,甚至还停留在1950年代的两大阵营对抗的时代。
需要仔细思考的是,作为邻邦,专制国家果真对于我们更有利么?古时尚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如果把一个专制国家视为好邻居,甚至在与各国外交中,都是近专制,远民主,这岂不彰显出我们自己的价值追求并非民主与自由?
再说,你把别人当做战略缓冲地带,人家也不是傻瓜,你其实也在被别人利用甚至要挟。《左传》记公子騑的话说:“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间。”不过,常居大国间的小国,也会学习特殊的生存智慧,善于利用大国矛盾,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很清楚,没有中国、苏联这两个大国庇护,包括牺牲本国人民难以计数的生命和财产的支持,金氏家族政权乃至朝鲜的存在都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扶植和维护专制政权就是间接地压制他国人民的民主诉求。“缓冲地带说”可以视为我们内政中“稳定压倒一切”在外交上的延伸,那明显地将朝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作为牺牲品。这种工具化的外交观讨好了专制统治者,却在人民的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一旦政权更替,邻国走上民主化道路,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另一种秋后算账,那边人民所遭受的损害,这边的国家也“与有‘耻’焉”。今天的国家利益恰好变成明天的国家债务或者国家祸害。
这种“祸福倚伏”值得我国当局者警惕。在中国内政越来越走向民主自由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怎样的外交符合一个追求民主自由的国家的利益,需要树立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国家的形象,在国内建设法治、保障人权的同时,也帮助邻国的人民取得自由。
几天来,网络上有很多朝鲜的照片,展示朝鲜人悲痛悼念金正日的情景,有不少哭喊到昏厥者,唤起当年我们举国痛悼伟大领袖的记忆。过去我读一位胶东籍作家矫健的小说,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哭别人也是哭自己。”在同情那里的人民悲苦的命运的时候,我们也祝愿朝鲜早日走出专制的梦魇,整个半岛能够沐浴在正义的阳光下。
作者:贺卫方,来源: 作者博客,原标题是《国家利益与正义原则》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2011
(1474)
-
▼
十二月
(1474)
-
▼
12月 21
(57)
- 金正日的两手策略和北京的最大噩梦
- 华裔科学家为中国政府盗窃机密在美国入狱
- 人民日报为乌坎事件定调 赞扬广东省委
- 李翊雲: 不想把故事人物當成玩偶
- 薄熙來藉烏坎事件揶揄汪洋?
- 習近平展開的共產外交攻勢
- 非制度化參與 不利民主與法治生根
- 體制內改革 社會主義正在體驗民主
- “夜貓”不會清晨乘火車 金正日過勞死疑揑造
- 台灣不承認九二共識勢必恢復鎖國
- 烏坎抗爭獨特 廣東處理破格 危機和平落幕 官民值得讚賞
- 對金正日去世的深切哀悼與對哈維爾去世的無動於衷
- 習近平的越、泰兩國以黨代政之旅
- 蔡英文台灣共識無法維持兩岸和平
- 獨立驗屍薛錦波遺體遭拒 家屬:不信政府解剖
- 國際局面詭譎 中國外交逆境仍未扭轉
- 對專制者而言,失去政權如同世界末日
- 烏坎自治組織獲批合法 建政62年首承認 允放人還屍
- 朝鮮金氏王朝崩潰將衝擊中國政治轉型之路
- 坐穩江山殊不易 借鑑中史學權術
- 外交官談美色變 喪權辱國誇第一
- 李克強還有機會變成中國一號領導人?
- 乌坎维权事件引爆新农民运动
- 佛山工潮多名代表被拘 汪洋指过去处理“一手硬一手软”
- 洛中领馆枪嫌张宝良不认罪 罪名若成立最高判刑20年
- 中国黑客被指侵入美国商会网络
- 云南一所小学用马车载学生发生车祸
- 中國指貝爾探望陳光誠是「製造新聞」
- 全部火车实名制将实施 民众忧虑当局加深监控
- 汕头电厂官称停建 民众不信 千人再围镇政府
- 凤凰网报道朱明国关于乌坎事件讲话的阴阳文本
- 乌坎村民与广东省政府对峙赢得罕见妥协
- 朝鲜官媒:数百万人悼念去世的“敬爱领袖”
- 烏坎村民證實與政府達成協議暫停抗議
- 烏坎啟示—中國當代農民抗爭的里程碑
- 韓情報首腦質疑金正日死於專列說法
- 潮汕多村續醞釀大示威
- 烏坎90後護村 拍片上網掀聲援
- 北京會見翁山蘇姬具外交內政雙重意義
- 文革初期,林彪列出文革的十大成果
- 金正日死去是沉寂的东亚格局的重要新变量
- 茅于轼:所谓敌对势力是政治家制造出来的名词
- 笑蜀:乌坎是中国必须闯过去的一个坎
- 从朝鲜恸哭的民众看民主
- 贺卫方:中国“稳定压倒一切”外交上延伸到朝鲜
- 金正恩或与军方“分权”
- 金正恩接班,“北京的历史性机会”
- 中国官与民相去天壤:金正日到底是谁的朋友?
- 德国经济学家预测来年:世界经济阴云密布
-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 中央党校专家:九成企业不偷税漏税可能会倒闭
- 霍英东之子兴讼争产14亿港元
- 金正恩在其父逝世消息公布前发大将命令1号
- 金正日从生到死,隐藏了多少谜?
- 北京将成立专门机构审核剧本
- 金正日死 劉洪才秘密回報北京
- 當局態度軟化 烏坎村取消遊行
-
▼
12月 21
(57)
-
▼
十二月
(1474)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為打通劉雲山的關節,孫政才拼命將吉林一些項目輸送給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在孫政才親自干預下,中信產業基金在吉林一些重大企業改制項目中獲利頗豐。 溫家寶、劉雲山力保孫政才入 政治 局 (1) 《外參》特約記者 劉寶書 中共 吉林省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最近在 北京...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特派記者羅印冲、記者賴錦宏/北京、台北報導 陳光誠是否會成為中美兩大國外交博弈的犧牲品?還是陳光誠自己反覆不定,導致中共不想放手?有消息稱,中美兩國為陳光誠一家再度談判,讓他們成行的可能性不高。 昨晚十一點,美國駐京大使館官方微博發表駱家輝談話,駱家輝說,陳光誠一開始就「最最明確...
-
美国之音 美国6位参议员说,他们下星期将提出立法草案,规定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所穿的礼仪性服装必须是美国制造的。但美国奥委会表示,美国代表团今年已经来不及把中国制造的服装换下来了。 在这之前,媒体报道凸显美国奥运会代表团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
-
CCTV周二晚间新闻联播,收视率一定破纪录,令所有观众失望之后,于4个小时之后上演一场"午夜惊魂"。作家鲁直人对此新闻处理方式,提出严厉批评,质问中共高层屡屡产生恶性事件的根源与土壤何在? (德国之声中文网)4月10日夜半11点,在王立军...
-
《中国影帝温家宝》作者余杰在接受本台专访时指出,对于温家宝最近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历史不会在乎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他认为薄熙来事件给中共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打击。 德国之声: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先是在两会即将闭幕之际在记者会上...
-
《外參》特約撰稿 成明 即將出版的《外參》月刊,發表《外參》特約作者的獨家調查,針對彭博通訊社關於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族的商業報道,作出澄清。 近日,隨著中共十八大的臨近,海外若干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媒體,如美國彭博社、博迅網、英國的《經濟學人》等,在熱炒中共常委習近平...
-
voa记者: 萧雨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图为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江泽民2008年8月8日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资料照 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近日在北京与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会面。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消息属实,这证明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