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星期日

七大央行既合作又牽制的救市措施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美國聯準會(Fed)與加拿大、英國、日本、瑞士以及歐洲央行(ECB)六大央行於11月的最後一天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採取共同行動擴大全球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從12月5日起,調降美元交換利率50個基本點。幾乎就在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也在網站公佈,將從1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2碼),這是3年來首次下調存準金率。看來全球主要央行此次應是在默契下聯手合作,為可能發生的全球信貸緊縮預作防範,讓經濟體系得以持續順利運作。此舉一出,全球不論是歐美股市,還是新興國家股市,立即以大漲回應,亞洲貨幣也回到上升位置,將近來受到歐債危機拖累的陰霾掃去大半 。
除了降低交換利率外,六大央行也指出,將會延長該交換安排,從原先在2012年8月到期延長半年至2013年2月1日。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則發布單獨的聲明指出,未來若情況需要,聯準會仍將利用貨幣政策工具提供市場流動性,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並確保家庭以及企業可以獲得信貸。換言之,Fed要強調的是,美元不僅將維持低利率,同時確保充分供給資金。
歐債危機從今年9月起,開始變得嚴重起來,從原先的希臘、愛爾蘭以及葡萄牙擴散至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希臘和義大利總理並因此被趕下台,西班牙則選出新政府。由於國家債信有違約之虞,進而造成歐系銀行體系出現嚴重的資金緊俏問題,並已影響實質經濟,如果無法有效緩解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就會和金融海嘯時一樣,勢必造成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因此六大央行聯手提供無限期低利率的美元流動性,以紓解市場上的資金緊俏壓力,這是一種救急措施,但同時阻止股市陷入資金動能缺乏的惡性循環中。
除了歐系銀行出現資金緊俏外,原本一直處於資金淨流入的中國也在10月出現了轉變,日前公布的大陸10月份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減少249億美元,這是2008年以來首次扭轉。在此同時人民幣貸款增加6千億,人民幣存款卻淨減少逾2千億,顯示流入中國的熱錢開始轉向,資本流動呈現淨流出。
就在該數據公布後不久,11月25日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和英國的金融時報不約而同地報導指出,人民幣升值過程恐怕就此要停止了。他們引述多位分析師的說法,由於歐美發生債務危機,歐美的投資者正將投資資金從中國撤出,而且大陸的物價增長率也從高點下滑,人民幣升值壓力減緩。
接著11月29日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的決策部門正在為進入出口低潮期作準備,全球經濟放緩已經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了困難,而人民幣今年以來的迅速升值又加大了出口企業的壓力。新華社並援引原中國央行顧問李揚的話說,當前人民幣匯率很有可能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綜合而言,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恐不免改變,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可能會成為常態。自2010年6月中國在事實上結束了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外匯政策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約7%。
中國為了促進本身的經濟成長所做的措施,包括人民幣不再持續升值,和放寬金融銀根以彌補資金的流出,都是正確且必要的政策。然而這與歐美國家期盼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擴大內需的方向,卻是背道而馳。同時,由於歐債危機的惡化,全球避險資金又流向美元,而美元的強勢,導致新興市場貨幣呈現弱勢,這都不是美國所樂見。一般預料這就是美國主導此次六大央行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讓歐洲銀行獲得美元挹注,從中國淨流出的資金就可以緩和下來,那麼美國才有條件要求人民幣在未來持續升值。此次六大央行和人民銀行表面看來是有默契的合作,大家同時放寬貨幣,然而實質上又有互相牽制的微妙關係,尤其是美國實在不願意因為歐債危機,破壞了中美之間原本已經趨近穩定的互動態勢。
七大央行雖然暫時紓解因歐債所引起的全球資金緊俏的流動危機,降低銀行體系因為流動性不足而賤價拋售資產形成惡性循環的壓力,但歐債危機本身絕對尚未解決。就短期而言,觀察重點在於歐盟各國是否能夠快速讓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槓桿方案上路,以及各國是否能夠在12月9日時就財政同盟達成初步共識;長期而言,歐債危機幾乎已經成為全球共業,各國只能自求多福、審慎應對。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